中药药理-1黄芩-772

合集下载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黄芩,又名金花黄梨、大黄、黄华、大黄花、大芩、苦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芩属于百合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和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芩对人体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黄芩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根和根茎。

根茎部分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是中药中广泛使用的部分。

根茎部分主要含有黄芩苷、黄芩素、黄芩甙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黄芩具有抗炎作用。

黄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黄芩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中,黄芩常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等。

其次,黄芩具有抗菌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芩苷等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干扰细菌的代谢活动,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黄芩还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产孢,起到很好的抑菌作用。

因此,黄芩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皮肤感染等。

此外,黄芩还具有抗病毒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黄芩苷能够与病毒颗粒结合,干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且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黄芩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肝炎等。

最重要的是,黄芩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黄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的生存信号,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的继续发展和转移。

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

除了上述主要作用外,黄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黄芩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黄芩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医家论药之黄芩“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著,讵可混论。

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本经逢原》)“柴胡退热不及黄芩,柴胡苦以发之,散火之标,黄芩寒以胜热,折火之本。

”(《本草害利》)“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药对》)“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热,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本草纲目》)“黄芩味苦性寒。

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肺清则痰自理矣;实而细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则肠澼自去。

酒炒则肝热可除,而肝胆火熄;生用则实热堪投,而腹痛斯愈。

”(《本草求真》)“黄芩,主治诸经实热。

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清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

又枯者除寒湿,去热于肌表;坚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

见柴胡则寒,为少阳之妙剂;君白术则和,乃安胎之圣药。

若以猪胆炒之,又能泻肝胆之火也;如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也。

酒炒则清头目,盐制则利肾邪。

大都治热宜寒,泄实宜苦。

黄芩气味寒苦,必真有黄芩症,而后可用。

”(《药鉴》)泻火解毒黄芩的药理作用: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

煎剂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感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

醇提物对脑膜炎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效。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黄芩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黄芩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黄芩概述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别名条芩、黄金条、头巾草、山麻子、山菜根、黄金条根、香水水草。

图片产地生于草原、高燥砾质的山坡。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形状鉴别干燥根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长7~27厘米,径约1~2厦米。

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

上部皮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皮细,有顺纹或细皱纹,上下均有稀疏的疣状支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深黄色,中间有棕红色圆心。

老根断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状,习称枯黄芩或枯芩;或因中空而不坚硬,呈劈破状者,习称黄芩瓣。

根遇潮湿或冷水则变为黄绿色。

无臭,味苦。

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除净外皮者为佳。

条短、质松、色深黄、成瓣状者质次。

主产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此外,辽宁、黑龙江亦产。

四川、云南所产的黄芩,为植物滇黄芩的根。

药材外形相似,但较细,直径一般约0.5~1厘米,常有分枝,断面为极明显的黄绿色,质量较差。

炮制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

酒黄芩:取黄芥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

(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归经【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中草药黄芩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黄芩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黄芩功效与作用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一种中草药,常见于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家。

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泻火、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黄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芩素、黄芩苷、黄连素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多种药理作用。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黄芩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清热解毒。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感染性疾病产生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黄芩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2. 利湿泻火:黄芩具有利湿泻火的作用,对湿热痰浊、黄疸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黄芩可以减少体内湿气的积聚,改善湿热引起的不适感。

此外,黄芩还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食物,减轻胃肠道不适。

3. 抗氧化:黄芩中的黄芩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黄芩对于预防和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抗炎: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黄芩对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过敏性疾病、乙肝、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功效外,黄芩还具有抗肿瘤、抗过敏、降血脂、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黄芩还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如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黄芩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万应之药,使用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

因为黄芩性寒,所以症状是寒凉体质的人不宜过多服用黄芩。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一些抗生素、镇静剂等药物。

综上所述,黄芩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草药,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泻火、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黄芩苷等活性成分赋予了黄芩这些药理作用。

但在使用黄芩时需要注意适量,遵医嘱使用,以达到药效更好的目的。

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摘要:黄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黄芩多长于山顶、山坡等向阳干燥的地方。

作为四十种大宗药材之一,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对于中药黄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发现黄芩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炎症甚至肿瘤的治疗中都有着不错的效果。

因此研究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使其能够在不同疾病治疗中选择更合适的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黄芩;药理作用前言:黄芩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草纲目》认为黄芩可以治疗风热湿热导致的头疼,可以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等。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的方剂及其效果,发现黄芩可以广泛应用于很多疾病的临床治疗,并且都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长久以来黄芩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众多中医药工作者在对黄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人们在有关黄芩药理作用上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文通过对黄芩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介绍黄芩的药理研究现状的同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中药黄芩的特点和主要应用黄芩又可被称为芩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好向阳坡地。

我国是黄芩的主要种植国,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都有着悠久的黄芩种植历史。

《神农本草经》里边就有提到黄芩在感冒、流感、发烧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草纲目》同样认为黄芩具有“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的作用。

从古至今,黄芩被广泛应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比如胸闷、发热、湿热蕴结型黄疸、肺热咳嗽、腹痛、湿热泻痢、血热妄行及热毒疮疡等【1】。

2、黄芩的药理作用分析2.1、黄芩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当使用浓度为32.25mg/L的黄芩苷对卟啉单胞菌进行干扰时,可以显著抑制和破坏细菌的生物膜结构,并且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其作用效果更显著,说明黄芩苷对卟啉单胞菌的杀伤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中药黄芩的药理和应用

中药黄芩的药理和应用
关 键 词 :黄 芩 ; 药理 作 用 ;临床 应 用 中图分类号 :1 1 2 8 2 文献标识码 :B
1 . 6 保肝作用
黄 芩苷 能 显著 减轻 B C G和 L P S所 造成 的免 疫 性肝 损伤 A L T、AS T的升高 ,可减 轻肝 细胞坏 死 ,可提高 超氧 化物歧 化酶 和还原 性谷胱 甘肽 活性 ,起 到保 肝降 酶的作 用 p 】 。
1 . 2 抗氧化 、清除 自由基 的作用
黄芩 的 主要活性 成分 黄芩 素 、 黄芩 苷 , 能清除 羟 自由基 、 烷 自由基 , 可破 坏生 物大 分子 的氧化 ,从 而抑 制 由此 引起 的线粒 体 脂 质过 氧化 和 卵磷 脂 质 体 代 谢 ,导 致膜 脂 流 动 性 降低 ,其 主要 成 分都 是非 常 有效 的抗 氧 化剂 ,可 预 防氢 过氧 化物 酶 、
酮 类化 合 物具 有抗 菌 、抗病 毒 、抗 肿瘤 、解 热镇 痛 等作 用 , 对 肝脏 、免疫 系统 、神经 系统 等也有 保护 作用 …。本文将 黄 芩 的 药理 作 用 及 其 临床 应 用 特点 总 结 如 下 ,以 为 临床 合 理 用药 提供 可靠 的依据 。
1 . 7 在 复方中的作用
世 界最新 医学 信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5期

3 7 7
中医 中药 ・
中药 黄芩 的药理和应用
( 河南省三 )
肖灵 芝
摘要 :黄芩做 为常用的 中药具有 广泛的 药理 活性 ,临床 应用抗茵 比黄连好 ,而且不产 生抗 药性 ;因其具有 清热燥湿、 凉血 安胎 、解毒功 效 ,具有重要 的临床应 用价值 。近年 来随着对黄芩 活性 成分的深入研 究,发现 黄芩 中得 以应 用的是 含量较 高的黄 酮类化合物 ,还有部 分含量相 对较 低的黄 酮类化 合物 药理特性 未能得到充 分的研 究 ,其潜在 的独特 的药 理作 用也 没有被发现 利用 ,同时借 助其广谱抗 菌作用 强的特 点 ,得到重视 ,大有开发利 用前途 。 因此 ,在充分发掘 黄 芩潜在 药理作 用的 同时 ,还 应注重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 的药理 活性的作用机 制。

黄芩功效与作用

黄芩功效与作用

黄芩功效与作用黄芩,又称黄芩草,为马鞭草科黄芩属植物,是一种常用中药材。

黄芩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等地,一般生长在山地、田间、路旁以及河滩附近等地方。

黄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高50到150厘米,根状茎呈长圆柱状,根部黄色,质坚韧,具有较好的抗旱性。

地上部分为匍匐或升直,具有分枝,茎上有类似鞘状的叶片。

黄芩的花期一般为6月至8月,花序为聚伞花序,具有黄色或淡黄色小花。

黄芩主要被用作中药材,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

根据现代研究与临床实践,黄芩具有以下主要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黄芩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外感性发热以及一些热毒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素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等作用,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复制,促进炎症的消退。

2. 抗菌消炎:黄芩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甙具有抗菌活性,能够干扰细菌的生物合成,破坏其细胞壁结构,发挥抗菌作用。

同时,黄芩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发展过程,减轻炎症的症状。

3. 抗病毒:黄芩具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

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可与病毒的外壳蛋白结合,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4. 抗氧化:黄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细胞的正常功能。

黄芩中的黄芩甙和黄芩素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

5. 降火湿利胆:黄芩具有清热利湿、燥湿解毒的功效,对于湿热内蕴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湿热胆证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利胆作用,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减轻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的症状。

6. 抑制肿瘤生长:黄芩对于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扩散,对于胃癌、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黄芩,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药理作用1.1 抗氧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黄芩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在机体的不同系统中均具有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

BAI(黄芩素)可预防由氢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阴离子等氧自由基引起的成纤维细胞的损伤。

在4种黄芩的黄酮类成分中,BAI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刘玉萍等通过测定黄芩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发现黄芩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与黄芩苷的含量呈相关关系。

韩喻美发现黄芩苷具有明显增强红细胞SOD的活性作用,它可加速消除氧自由基,阻断恶性循环。

1.2 抗炎、抗过敏作用杨巧芳等发现黄芩对多种炎症模型有作用,黄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炎症动物模型的表现,对炎症细胞模型的影响作用不同。

王玮等对大鼠气囊滑膜炎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证明黄芩茎叶中黄酮对炎症过程中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宋春杰等证明黄芩苷可有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1/ 3吴梅等通过对黄芩苷抗生物制剂过敏反应的研究,初步证明黄芩苷与生物制品相结合有抗动物过敏反应的作用。

1.3 抗肿瘤、抗癌作用顾正勤等研究表明黄芩苷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并对抑制癌细胞增殖有显著作用,表明其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

Scheck 研究表明黄芩苷可抑制原发性或继发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可辅助其他化学治疗药物进行抗癌治疗。

李宏捷等证明黄芩苷对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和接种的小鼠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1.4 抗菌、抗病毒作用赵铁华等证明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提出可用于有关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张道广等证明黄芩多糖可在细胞水平抑制病毒增殖。

熊英等证明黄芩苷在体外有较好的抗白念珠菌作用。

1.5 保肝作用罗德生等发现黄芩煎剂具有良好的保护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为黄芩作为临床护肝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中药学课件-黄芩》

《中药学课件-黄芩》
中药学课件-黄芩
黄芩,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多种化学成分, 是传统中药炮制中的重要原料之一。
概述黄芩
黄芩,又称黄芩草、黄芩叶,属于唇形科植物。它以其独特的药用效果而闻名,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 病。
黄芩的形态特征
黄芩的茎高约50-80厘米,茎上生有黄色的花,形态优雅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 值。
黄芩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关注度提高,以及对中药疗效的认可,黄芩的市场前 景非常广阔。
传统炮制工艺
黄芩的传统炮制工艺包括烘干、切片、晒干等步骤。炮制后的黄芩更易保存和使用,且具有更好的药效。
黄芩的药理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这些作用使其成为中医药理疗常用的中药之一。
黄芩的临床应用
黄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热毒、感冒等疾病。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 他中药搭配使用,以增强疗效。
黄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尽管黄芩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禁忌症和不 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
黄芩的制剂种类
黄芩常见的制剂种类包括黄芩片、黄芩颗粒、黄芩口服液等。这些制剂方便 患者的使用和储存,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黄芩与其他中药的搭配应用
黄芩常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以发挥更好的疗效。例如,与黄连、黄柏合用 有清热解欢生长在湿润的土壤中,适宜的生长环境一般包括山区、沼泽、水边 及草地。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黄芩的药用价值
黄芩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常被用于清热解毒、抗炎、镇静等方面,可用于 治疗热毒、黄疸、感冒等疾病。
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
黄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芩苷、黄芩酮、黄芩甙、黄芩素等。这些成分 赋予黄芩药用特性和药效。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的草本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它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干燥湿度、冷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冒、咳嗽、痢疾等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芩的药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黄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绿原酸、咖啡酸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甲酸、水杨酸等,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抗菌成分。

黄芩还能够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合用,能够降低抗生素用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黄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其抗病毒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

在病毒感染初期,黄芩能够抑制病毒的吸附和复制,从而减轻病毒感染的症状。

黄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其抗氧化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长期服用黄芩可以改善身体的抗氧化状态,预防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黄芩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等症状。

其利尿成分主要是有机酸类化合物。

黄芩可以用于治疗尿道感染、肾炎等疾病引起的水肿症状。

黄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内服时,可以单味药煎服,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治疗各种疾病。

如与知母、栀子等配伍,可以治疗肺热咳嗽;与黄连、半夏等配伍,可以治疗胃热呕吐;与阿胶、地黄等配伍,可以治疗阴虚内热。

在外用方面,黄芩可以用于治疗痔疮、痈疽等疾病。

黄芩在中医美容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普济方》中记载的“三黄散”,就是以黄芩、黄连、黄柏为主要成分的外用制剂,可以治疗面部长疱、皮肤溃疡等。

每日一药——黄芩

每日一药——黄芩

每日一药——黄芩黄芩[huáng qín]【原名】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青子芩【药性】寒性【药味】苦【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3~9g。

【禁忌】脾肺虚热者忌之。

【现代药理研究】1.黄芩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黄芩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3.黄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4.黄芩有护肝利胆作用。

5.黄芩有解热作用。

6.黄芩有镇静、解痉作用。

7.黄芩有降血压作用。

8.黄芩有抗氧化作用。

9.黄芩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10.黄芩有利尿作用,以黄芩甙作用最强。

11.黄芩有免疫增强作用。

12.黄芩有抗肿瘤作用。

13.黄芩有抗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14.黄芩有拮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15.黄芩对糖性白内障有防治作用。

16.黄芩对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因而使环磷酸腺苷升高。

17.黄芩有止血作用。

18.黄芩还有抗放射损伤作用。

【古籍摘要】《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主治诸热,黄疸,肠辟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

主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丁疮排脓,治浮痈发背。

《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

可升可降,阴也。

其用有四: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消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中枯而飘者,除风湿留热于肌表,细而坚实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

经典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出处】《伤寒论》【组成】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身热下利,喘而汗出,或疹后身热不除,或项背强急,心悸而下利,以及外疡火毒内逼,协热下利。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禁忌】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黄芩的药理与功能主治

黄芩的药理与功能主治

黄芩的药理与功能主治药理概述黄芩(ScientificName: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茎,为中药常用的药材之一。

黄芩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芩素、黄芩苷、黄芩内酯等,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多种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2.抗氧化作用:黄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3.抗菌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4.抗肿瘤作用: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5.抗病毒作用:黄芩中的黄芩苷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功能主治黄芩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常用于以下情况的调理和治疗: 1. 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痈肿疮疡、疖子等。

2. 利湿退黄:黄芩能够利湿退黄,对黄疸病有一定疗效。

3. 抗菌消炎:黄芩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抗氧化抗衰老:黄芩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对抗衰老有一定的功效。

5. 调节免疫功能:黄芩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用法用量黄芩的用法用量根据具体病情而定,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 冲剂:将黄芩粉末加入开水中,冲服。

2. 煎剂:将黄芩煎煮,取煎剂口服。

3. 膏剂:将黄芩制成膏剂,外用于治疗皮肤疾病。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慎用黄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对黄芩过敏者禁用。

3.使用黄芩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结语黄芩是一味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使用时应注意合理用药,并遵医嘱使用。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对黄芩的药理和功能有所了解,为合理应用黄芩提供参考。

浅谈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浅谈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

浅谈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摘要】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安胎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黄芩素;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Scutellaria is an herbage plant of multi��year growth and its root can be for medicine to remove heat,dry wetness,remove fire and toxin,cool blood and activate circulation,also calm fetus.Recently,with deep study on its active components,it finds that Scutellaria root extract has the activities of anti��bacteria,anti��virus,anti��tumor,dispelling heat and relieving pain,anti��oxidation,removing free radical and treating heart blood vessel diseases.Key words:Scutellaria root;baicalin; baicalein;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review黄芩又名腐肠、泾芩、条芩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性寒,味苦,归肺、胆、胃、大肠等经,具有清热燥湿、泄火清心、凉血活血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黄芩苷及黄芩素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1]。

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黄芩,古称为“芩”,乃芩草。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肥厚,叶呈披针形状,药用部位主要在根部,性寒、味苦,可达燥湿清热、解毒、凉血安胎之效。

并且通过对其活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黄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黄芩还具有抗肿瘤、保护肝脏、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中药;黄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黄芩又称之为“土金茶根”“山茶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多种功效,在中药方剂及中成药中均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纯化鉴定,黄芩可分离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类成分,随着对黄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中成分对于多种疾病都能够起到治疗作用。

有研究表明,黄芩除了能发挥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镇痛解热之效外,还有助于对机体的肝脏、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的保护。

本文主要对黄芩现代药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药理作用1.1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的化学成分,对于致病细菌以及病毒等具有有效的抗病毒以及抗菌效果。

苏广珠等人通过稀释M2H琼脂,对包括黄芩在内的六种中药材进行比较实验,发现在这六味中药材中,黄芩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病毒功效。

姚干等通过体内、外实验法将黄芩配伍栀子应用于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双球菌的小鼠后,不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还能有效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闫静等研究也表明黄芩苷具有干扰病毒的复制和阻滞,表现出抗病毒的作用,并能体外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1.2抗炎、抗过敏作用在相关学者研究中表明,黄芩提取物可直接影响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

于丰彦等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给予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后,外周血高表达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同时陈敬国及方慧云等也表明,针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给予黄芩苷联合常规治疗后,患儿的白细胞介索(IL-6)的合成明显增加,由此可见黄芩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常用清热药黄芩的药理研究(中药药理学课件)

常用清热药黄芩的药理研究(中药药理学课件)
• 8.降脂 • 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口服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可升高血清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黄芩新素Ⅱ还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黄芩素、黄芩苷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黄芩 茎叶总黄酮也有明显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9.抗肿瘤 • 黄芩在体内外均显示了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花生四烯
黄芩
• 抗病毒
• 黄芩煎剂、水浸出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和 亚洲甲型有体外抑制作用,对体外感染流感病 毒的小鼠亦有治疗效果,可减轻小鼠肺部病变 和延长存活时间。
• 黄芩对乙型肝炎的三种抗原均有显著的体外 抑制作用,并发现可抑制HBV-DNA合成。
• 黄芩苷,黄芩苷元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 制作用
反应的主要成分。 ❖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解热 对发热大鼠有作用,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5.保肝、利胆 ALT↓,胆汁分泌↑ ❖6.镇静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 1.小儿肺炎 ❖ 2.急性菌痢 ❖ 3.病毒性肝炎 ❖ 4.预防猩红热 ❖5.其他感染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沙眼等
黄芩
• 【来源采制】 •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黄芩
• 【主要成分】 •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元,),
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 A,黄芩新素Ⅰ,黄芩新素Ⅱ等。
• 【性味功效】 • 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经。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止血,安胎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 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 不安。
黄芩
• 3. 抗过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芩苷,黄芩素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

思维导图学中药——黄芩

思维导图学中药——黄芩

思维导图学中药——黄芩
用思维导图来学习中药,让您更加清晰中药在各个药方里面的作用。

1、本文参考清.邹澍《本经疏证》、《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胡希恕伤寒论讲稿》
2、非常有幸参加姜宗瑞老师的伤寒论中级班,感谢姜老师的指导,让我们对药物体用性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本文只是在学习中药知识的一些简单的归纳总结,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神农本草经》
黄芩:味苦,平。

主诸热黄胆,肠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

一名腐肠。

生川谷。

《本经疏证》
人之脏腑中空者,惟肺与肠胃,黄芩中空色黄,恰有合于金与土之德。

气薄则发泄,气厚则泄。

故不为补剂而为泄剂。

肺主气,泄肺者无非泄气分之热。

肠胃主通调水谷,泄肠胃者,无非泄水谷中湿热。

血者,因气调而行,因气滞而阻,故凡气以热滞致血缘气阻者,得气之调则行,此黄芩之司也。

仲景用黄芩有三藕焉。

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藕,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藕;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藕。

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

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请迫血之热。

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热生之湿。

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

黄芩所治之热必自里达外,不治但在表分之热矣。

《张仲景50味药证》
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治热利、热痞、热痹。

思维导图学中药——柴胡思维导图学中药——大黄思维导图学中药——生石膏思维导图学中药——芍药思维导图学中药——麻黄
思维导图学中药——桂枝。

中药药理系列之含黄芩类药物你真的用对了吗

中药药理系列之含黄芩类药物你真的用对了吗

中药药理系列之含黄芩类药物你真的用对了吗黄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中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很多中药中都含有黄芩,但这些药物你真的会用吗?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含黄芩类药物及其正确用法吧!1.黄芩的功效与药理作用在了解含黄芩类药物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黄芩。

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河北、甘肃、山西、四川等地区。

黄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治疗湿热、胎动不安以及温热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黄芩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诸多药理作用。

第一,抗菌作用。

黄芩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诸多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抗真菌作用。

从斜面法试验结果来看,黄芩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铁锈色毛癣菌等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三,抗病毒作用。

黄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第四,抗炎抗变态反应。

黄芩可以抑制关节炎等炎性反应。

第五,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系统中的作用。

首先,黄芩可以加强皮层抑制过程。

其次,黄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此外,黄芩也具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2.含黄芩类药物及其正确用法生活中有很多常见药物都有黄芩,例如黄芩胶囊、复方青蒿搽剂等,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以及正确用法吧!2.1黄芩胶囊黄芩胶囊的主要是由黄芩制成的,其药理作用为消炎解毒,所以多被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可以利用黄芩治疗感冒发烧、头痛、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等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治疗胃肠道感染、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胃肠道系统感染疾病;治疗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感染疾病;治疗尿道炎、慢性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治疗脓肿、蜂窝组织炎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疾病。

但是在服用黄芩胶囊时需要谨遵医嘱,不能随意用药。

同时,在服用黄芩胶囊时需要控制好用量。

一般情况下需要每天服用三次黄芩胶囊,每次服用1-2粒。

但是需要根据医嘱控制具体用量,避免出现问题。

抗菌消炎的神药黄芩

抗菌消炎的神药黄芩

抗菌消炎的神药黄芩黄芩,中药材之一,被誉为“抗菌消炎的神药”。

黄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根据不同的病症,可以采用不同的用法和用量。

下面将从黄芩的起源、药理作用、适应症以及用法用量等方面,深入探讨黄芩作为抗菌消炎药物的卓越功效。

一、起源与概述黄芩,为菊科植物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茎。

其采收的主要部位是根茎和根须,多生长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及华北、东北等地区。

黄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具有悠久的历史。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主痈肿疮疽……喉痹吐血热气,泄泻赤白痢,金疮死肌腐肉露,惊癔迷忘。

”说明黄芩拥有多种药理功效,特别在抗菌消炎方面表现出色。

二、药理作用黄芩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

先进的研究证实,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素具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活性。

黄芩素不仅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生长,还能抑制真菌的繁殖。

此外,黄芩素还能够影响炎症反应,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由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

三、适应症基于黄芩的药理作用,其在医学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具体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上呼吸道感染:黄芩可用于治疗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通过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繁殖,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2. 消化道感染:黄芩可用于治疗胃肠炎、肠炎、肠道感染等消化道感染疾病,具有抗菌作用,可有效清除病原体,减轻炎症反应。

3. 皮肤感染:黄芩可用于治疗疖、疥疮、湿疹等皮肤感染疾病,通过抗菌消炎作用,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泌尿系统感染:黄芩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通过抗菌作用,清除病原体,缓解症状。

5. 其他感染性疾病:黄芩还可用于治疗肺炎、脑膜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通过抗菌消炎作用,控制病情,促进康复。

四、用法用量黄芩可内服或外用,具体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抑制炎性介质生成和释放
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抑制肥 大细胞释放组胺(HA),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 抑制前列腺素E和白三烯的生成,减轻炎性介 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及白细胞趋化作 用。
•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 黄芩对І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
І型变态反应:是由外来过敏原引起,由IgE抗体介导, 引起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胺及其他炎性介质,导致全 身和局部过敏反应。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
苦以燥湿,寒以清热,主上中二焦,长于泻肺火,行肌表, 清大肠之热,故表热、里热均可应用。凡中上二焦湿热邪火 之证最常应用。
因炮制不同功效有异,生用清热燥湿力强,炒后寒性略减, 酒炒引药上行以清上焦热邪,炒炭则止血作用更著,故应根 据不同病证适当选用。
• (4)解热
– 总黄酮口服,对酵母引起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 – 黄芩苷腹腔或静脉注射给药具有明显的解热作

• (5)保肝、利胆
– 黄芩及黄芩提取物对半乳糖胶、四氯化碳诱导 的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受四氯化碳损伤后,ALT 活性增加,黄芩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降低作用。
➢机理:与抗氧化有关,因可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含 量和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黄芩根横切面简图
木栓层
韧皮部 石细胞
形成层 木质部 木射线
木栓环
1、 木栓层8~ 20列细胞。栓内 层狭窄。 2、韧皮部宽广, 有多数石细胞和 纤维,石细胞多 分布于外侧,纤 维多分布于内侧。 3、形成层成环。 4、老根木质部 中有栓化细胞环。
【显微特征】
粉末黄色。 [1]韧皮纤维散在或成束,梭形,壁厚, 孔沟细。 [2]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壁较厚或 甚厚。 [3]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4]淀粉粒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 脐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5]木纤维多碎断,有稀疏斜纹孔。
【现代应用】
1. 小儿呼吸道感染 2. 急性菌痢 3. 病毒性肝炎 4. 其他感染
【不良反应】
较少,少数胃部不适或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有降低作用
③ 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损伤
异丙肾上腺素
缺血,S-T段抬高,血清磷酸肌
酸激酶(CPK)降低
– 黄芩茎叶总黄酮灌胃
① 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
② 大鼠冠脉结扎再灌注心律失常
③ 电刺激家兔心脏诱发室颤有明显对抗作用
• 总结: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与其抗 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 静、保肝、利胆、促凝血有关。只要成分 为黄酮类。
② 黄芩苷连续注射三天,可对抗阿霉素引起的脂质过氧 化损伤,提高心 肌超氧物歧化酶SOD及GSH-PX活 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
③ 黄芩苷还可对抗亚硝酸钠诱导的白内障晶状体损伤, 提高晶状体抗氧化能力。
•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 黄芩苷
① 降压
② 抗血管作用
NA KCl CaCl2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 《本草经疏》云: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 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 • (1)抗病原体
– 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 而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
溶血性链球菌抑制作用较差 – 黄芩水提物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可促进实验动物胆汁分泌, 显示利胆作用。
• (6)镇静
– 有中枢抑制作用,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协同阈 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 (7)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黄芩新素Ⅱ等 能不同程度的抑制胶原、ADP、花生四烯酸诱 导的血小板聚集。
2 其他药理作用
黄芩
药用历史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 经》,列为中品。
苏颂曰:“黄芩苗长尺余,茎干如箸, 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 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 月开紫花,根如知母粗细”。
陶宏景曰:“圆者名子芩,破者名宿 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
药用历史
李时珍曰:“宿芩乃旧根,多中空, 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 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 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 黄”。 目前,除正品外,尚有数种同属植 物的根在不同地区应用,应注意鉴别。
R1
R2O
O
R3 OH O
OCH3
OH
R1
O
CH3O
R2
OH O
黄芩素 黄芩苷 汉黄芩素 汉黄芩苷
R1
R2
R3
H
H OH
H gluA OH
OCH3 H
H
OCH3 gluA H
黄芩新素 1 黄芩新素2
R1=R2=H R1=R2=OCH3
【理化鉴别】
盐酸-镁粉反应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 ,加 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 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生成桔黄色 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 盐酸3-4滴,显红色。
黄芩素、黄芩苷对致敏肠鼠离体回肠及气管有明显解痉 作用,对实验性哮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机理: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影响花生四 烯酸代谢。
②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提高NK细 胞活性。
黄芩苷及其苷元可抑制HIV-1及其转录酶的活性,黄芩 苷元的作用较强。
黄 芩 粉 末 图
【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 苷(baicalin)4.0~5.2%,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苷 (wogonoside)、汉黄芩素、黄芩新 素Ⅰ、Ⅱ(skullcapflavone Ⅰ、Ⅱ)。
尚含白杨黄素、千层纸黄素、多种 甾醇类、糖类及氨基酸等。
•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 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口服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 可升高血 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黄芩新素Ⅱ还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黄芩 素、黄芩苷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
• (2)抗氧自由基损伤
① 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互作用外,对心肺、晶状体也 有抗氧自由基损伤作用。
【化学成分】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根的新老及不 同炮制方法有关。
如子芩中含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比枯芩高;蒸 黄芩(清水蒸1小时)、煮黄芩(沸水煮10~60 分钟)和生黄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烫黄芩 (沸水煮6小时)次之,冷浸黄芩(冷水浸12小 时)最低。实验表明,黄芩根在水中浸3小时, 有62.5%~93.5%的黄芩苷水解成苷元。
【附注】 下列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也作黄芩药用
1.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 Wright 的根。
圆锥形或不规则条状,常有分枝,根较细,表面黄褐 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皮,断面纤维性,黄绿色。 石细胞较少,大小悬殊。含黄芩苷3.42%~4.9%。
2.甘肃黄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ls的根。
根较细,常分枝,直径0.3~0.7cm,质轻,易断,断 面黄色,气微,味微苦。含黄芩苷1.7%~2.5%。
3.粘毛黄芩 Scutellaria viscidula Bunge的根。
根多细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7~15cm,直径0.5~ 1.5cm。表面与黄芩相似,很少中空或枯朽。石细胞偶 见。含黄芩苷3.8%~4.9%。
薄层色谱:
样品:黄芩甲醇提取液; 吸附剂:含4%醋酸钠的硅胶G-CMCNa薄层 板; 展开剂:醋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 1:1); 显色剂:1%三氯化铁乙醇液;供试品与对 照药材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颜色斑点, 与对照品黄芩苷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 暗绿色斑点。
品质评价:
传统认为: 以条长,粗大,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 (2)抗炎
– 黄芩水煎醇沉液灌胃,对大鼠酵母性足趾肿胀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黄芩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灌胃,均能 抑制大鼠角叉菜足肿胀
– 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抑 制作用
– 黄芩茎叶总黄酮口服,对二甲苯小鼠耳肿胀和 甲醛足趾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黄芩的甲醇提取物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来源:
唇形科植物 黄芩的干燥 根。
主产地:
主产于河北、 山西、内蒙 古、辽宁等 地。
性状鉴别:
1、圆锥形,扭曲,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 色,上部有扭曲的 纵皱或不规则网纹, 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2、质硬而脆,断面 黄色,中间红棕色, 老根中间呈暗棕色 或棕黑色,枯朽状 或已成空洞。 3、气微,味苦。
2010年版药典规定: 总灰分不得过6.0%,水分不得过 12.0
%。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用50%
乙醇做溶剂)不得少于40.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黄芩苷的
含量不得少于9.0%。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小肠、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血,衄血,泻痢,黄疸, 胎动不安,痈肿疮毒,高血压头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 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热多酒制。
苦寒之性,易伐生气,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方剂举例】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 茯苓、大腹皮。治湿温身热。 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黄芩、大黄、连翘、山栀、苦杏 仁、枳壳、桔梗、薄荷、生甘草。治肺热喘嗽,里实便秘。 黄芩汤《伤寒论》: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太阳、少 阳合病下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