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9fc1a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5.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导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转变C.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当发展和基本矛盾的显现答案:D2、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A.实践第一B.科学革命C.人民至上D.与时俱进答案:D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 )A.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B.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C4、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国际工人协会B.正义者联盟C.共产主义者同盟D.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答案:C5、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的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B.人类文明成果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思维依赖于存在D.存在就是被感知答案:A2、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观点或学派的对立和斗争,其中最基本的斗争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答案:A3、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D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是:()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B.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答案:D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答案:A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A.客观实在性B.多样性C.运动属性D.时空属性答案:A7、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3b3ec2067ec102de3bd8900.png)
选择题:(共214个)单选:共140个;多选:共74个绪论一、单项选择题(8个)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 )C.德国古典哲学3.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C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D.与时俱进7.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8.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D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单项选择题(36个)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C )的依据。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C.物质性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D.客观实在性5.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D )。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B )。
B.时间的不可逆性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8.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9.“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C )C.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克思复习题
![马克思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15016aec3a87c24128c40d.png)
作业马克思复习题1.第1题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标准答案:C2.第2题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标准答案:D3.第3题经济根底是〔〕。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D.由社会一定开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标准答案:D4.第4题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理论创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标准答案:D5.第5题资本主义开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A.原始资本主义和兴旺资本主义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C.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D.地区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标准答案:B6.第6题生产关系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关系D.产品的交换方式标准答案:B7.第7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锋利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标准答案:D8.第16题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根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标准答案:A9.第1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B.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标准答案:B10.第18题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头脑中固有的B.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1.第19题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f26ac93b3567ec112d8a4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4.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5.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8.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A.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客观实在B.一切自然现象C.客观存在的物体D.一切社会事物9.“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5d02c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B、吉登斯C、萨特D、罗森贝格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B、三C、二D、一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B、 1995年C、 1996年D、 1998年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C、卢卡奇、倍倍尔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B、马克思主义信仰C、马克思主义方法D、马克思主义结论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C、是封闭的D、具有阶级属性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B、《共产党宣言》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f7903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7.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
A、它完成了对所有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C、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答案: C2.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答案: D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B、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C、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 C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经济学C、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哲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答案: C5.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A、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被推翻B、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D、工人运动不需要理论指导答案:B6.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工人行动的兴起C、共产主义团体的出现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答案: A7.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答案: C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首要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D、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答案: B9.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高中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高中马克思主义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cda3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8.png)
高中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 人的本质是社会的B. 人的本质是理性的C.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D. 人的本质是无私的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包括()A. 唯物论和辩证法B. 唯物史观和辩证法C.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A. 个体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民族主义4.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A. 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B. 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C. 实现资本主义制度D. 实现封建主义制度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
2.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点是指人作为()的产物。
三、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四、论述题请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结合你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认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这份高中马克思主义复习题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旨在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理论原理的理解能力。
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运用,这些题目将全面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以下是各题的参考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A. 人的本质是社会的2. C.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3. B. 辩证唯物主义4. B. 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二、填空题1.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2. 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3. 社会关系三、简答题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通过对立的斗争,事物才得以发展变化;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强调了事物发展的非线性、不平衡和剧变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了理论必须结合实际实践来进行检验。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ab87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51969af46527d3250ce0a8.png)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题一、简答题: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答:1、细胞学说2、生物进化论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想?实践就是指人类的各种行为,是具体的行为不是精神上的行为。
社会生活当然也包括在人类的各种行为当中,所以本质上就是实践。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上如何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答: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对立统一规律既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认识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根本对立的标志。
4.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空间上的并存性。
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三个部分,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并使之在空间上并存于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
2.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的每种形态要依次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5.解析《资本论》中“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答:(1)在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的前提下,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2)资本必然追求价值的增殖。
(3)资本为实现增殖必然展开竞争。
(4)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从而客观上发展社会生产力。
(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更高的社会阶段创造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6.什么是虚拟资本? 其典型形式有哪些?答:虚拟资本是与现实资本相对而言的想象中的资本。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虚拟资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内容:狭义的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广义的虚拟资本是指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存款货币等)、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名义存款准备金以及由投机票据等形成的资本的总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5d05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原理等。
2.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对立统一和发展规律。
3.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理是什么?社会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
其中,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是确保公有制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政治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达到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7.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私有制?马克思主义批判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公有制,以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8.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倡导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统一,主张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反对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9.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和政治原则,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自测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自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03543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5.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自测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无产阶级、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B.关于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尖锐化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经济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学说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
A.1845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1844年-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C.1847年的《哲学贫困》D.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学好原著B.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辩证思维8、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A.科学知识体系B.世界观C.人生观D.价值观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意识性C.运动性D.客观实在性11、列宁是从()来把握物质范畴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12、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3b1e2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答案】C2、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A.物质或精神B.物质和精神C.存在D.具体的物质形态【答案】D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答案】B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案】C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答案】A7、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答案】D8、《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答案】D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认识论C.实践D.唯物史观【答案】A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答案】A1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专题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专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9282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专题练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A. 主观的唯心主义B. 客观的唯心主义C. 主观的唯物主义D. 客观的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辩证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D. 统一唯物主义3. 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要点包括()A.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辩证法和经验唯物主义D.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心主义4. 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规律是()A. 否定之否定B. 肯定之否定C. 否定之肯定D. 肯定之肯定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指()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 劳动人民与压迫阶级的矛盾二、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足点是实践。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深入的批判和剖析。
()4.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5.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式。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意识观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3.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四、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理论方面的基本原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掌握社会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工具。
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我们能够深入剖析社会现象背后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需要不断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4df6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答案】C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答案】B3、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答案】C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案】A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答案】C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答案】A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答案】D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案】A9、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答案】B10、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案】C1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答案】C1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答案】A1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答案】B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答案】A15、“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答案】D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9e5703581b6bd97f19ea7a.png)
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练习题1、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C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C特指的马克思主义D泛指的马克思主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7、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9、下列哪一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唯心主义辩证法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 它的存在性B 它是运动的C它的物质性D它是普遍联系的5.“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中国古人的这种猜想说明时空是()A 是客观的B 是有限的C 是可知的D 是相对的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9.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5922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答案】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答案】A4、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
现因采用新的机器设备劳动生产率提高,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
试问,在不追加资本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BA.2000B.1000C.500D.100【答案】B5、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答案】D6、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C.增殖补偿D.劳动补偿【答案】B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答案】D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答案】C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答案】B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C1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答案】A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14、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答案】A15、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1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7、产业资本循环是(A)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成的统一B.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形成的统一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D.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答案】A1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bcf40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A、勇于迎接和回应时代挑战B、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不变C、不断使理论教条化和经验化D、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推动历史前进。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A、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3、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即是政治范畴,又是思想范畴4、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A、邓小平提出的B、马克思提出的C、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D、列宁提出的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从实际出发B. 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9、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B..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10、“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1.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 对立统一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C. 普遍联系的观点D.质量互变的观点12、“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82c71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6.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单选题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是( D )。
A、辩证法B、历史观C、剩余价值论D、劳动价值论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 C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 B )。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 )。
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B、事物的前进性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的质变5、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因素是指( D )。
A、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B、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C、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需要的因素D、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6、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D)的认识路线。
A、经验论B、唯理论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7、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C)。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8、真理是(C)。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9、生产关系中,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产品的分配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产品的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10、阶级斗争是对立阶级社会发展的(B)。
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1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B)。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2fe37201f69e314332942e.png)
马克思主义选择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单项选择题1.从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 )。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定马克思主义是()。
A. 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 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的发展D.阶级斗争2.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费尔巴哈D.西斯蒙第4.马克思一生最重大的理论贡献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答:(C)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答:(B)A、提出实事求是B、强调解放思想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答:(D)A、形成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7、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答:(A)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答:(D)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开拓创新D、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世界观前提的是:答:(ABD)A、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B、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世界由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类事物构成D、事物的规律乃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外在的直接表现E、规律是事物所固有的,但不是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规律性。
2、下列表述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的是:答:(ACD)A、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的过程B、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C、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E、“解放思想”是对“与时俱进”内涵准确、全面的揭示3、解放思想的内涵有:答:(ABD)A、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B、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C、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D、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E、是为实事求是服务的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答:(ABCDE)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B、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5、“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答:(ABC)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E、违背了改革开放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答:(ABCD)A、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B、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C、是个政治问题D、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E、是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7、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答:(AE)A、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E、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答:(ACE)A、体现时代性B、忠于实践性C、把握规律性D、坚持群众性E、富于创造性三、辨析题:1、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勇于实践。
答:此命题正确。
实事求是就是要把握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获得关于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为此,认识主体必须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然后运用理性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源泉,更没有检验自身真理性的标准,实事求是就会落空。
四、简述题:2、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答: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它的内涵至少包括三方面要求:第一,解放思想的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第二,解放思想的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第三,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为什么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永葆蓬勃生机?答: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第二,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把握规律性,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三,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
4、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活的灵魂?答: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其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再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
5、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与活的灵魂?答: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国内外形势和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回答这些发展变化所提出的伟大成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五、论述题1、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哪些贡献?答: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的。
自1957年后,我们党的有些重大决策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
邓小平力挽狂澜,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1)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拨乱反正必须从思想路线开始,必须批判“两个凡是”,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实际。
(2)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张恢复实践标准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他指出: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必须解放思想。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前进。
(3)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新的长征。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答:邓小平辩证地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互关系,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具体表现为:(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解放思想是要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目的是达到如实地把握客观事物的原貌、本质和规律性,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
(3)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是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来实现的。
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3、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意义?答:(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实践。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
真理是经受实践的检验而被证明,并在实践中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
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尊重实践。
要以实践检验之是非为是非,决不能以个人主观愿望或者什么本本之是非为是非。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我们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尊重群众的实际表现。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应当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顺应民心民意;只有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才能够“求”到社会主义之“是”,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4、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包含两层含义:其一,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代同进的,不能也不会停留在某一历史阶段上止步不前;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观点或者结论都具有历史的对应性,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由于:第一,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追求正确地反映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这也决定其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
只有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发挥出正确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最彻底的辩证法,而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的。
因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也具有相对性,也要不断发展。
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5、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怎样?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实事求是要求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键在于做到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要求,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始终把着重点放在开拓创新上。
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是对“解放思想”内涵的新拓展。
(2)把“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是对实事求是内涵的新拓展。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有机统一、互相促进的整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
不解放思想,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停滞不前;不实事求是,不从既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认识事物的属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及其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解决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的矛盾,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囿于个人主观偏见和狭隘经验的困扰脱离实际而不适时机。
与时俱进的关键在于“进”,这里的“进”是继承与创新的互相促进,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含规律性的推进,客观属性与主体需要相一致的含目的性的前进。
解放思想的融入,并与实事求是相结合,使党的思想路线增强了活力,实践的内容和结果也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