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一)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

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

群众之中。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保山有5个县,XXX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他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入木城乡。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

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

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杨善洲事迹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

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工作35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

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

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走到哪里,

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

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X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

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杨善洲事迹简介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他把建

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捐款20多万元。艰苦创业20余年,使XX.X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

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0XX年X月,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

国家,并且谢绝当地政府的奖励。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总书记作出重

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

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获得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荣获全国绿化十大

标兵、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二)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

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

私事。”

正因为杨善洲有这样的权力观,他一直谨慎用权、廉洁用权、秉公用权,把权力全部用到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去。

“滥用职权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

从保山到杨善洲的老家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杨善洲事迹观后感在任期间探亲,杨善洲一直坚持自己买公共汽车票坐到施甸县城,然后再徒步回家,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公车。

“老书记总是说,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曾任杨善洲秘书的徐德武特地翻出了老人生前的工作笔记,上面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正因此,杨善洲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特别严格,生怕用错了手中的权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搭顺风车。杨善洲经常会让人搭他的顺风车,唯独自己的亲人例外。在他看来,让外人搭车是为人民服务,让亲人搭车就是滥用职权。”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给记者讲了两个对比鲜明的故事——

1987年X月的一天,杨善洲带着时任地委农村工作部科长的杨习超去腾冲调研林业、茶业发展情况。天正下着瓢泼大雨,当车开始爬高黎贡山时,看见不远处一个被大雨浇透的老农正挑着担子吃力地上坡。杨善洲赶紧示意司机停车,让杨习超问问老农要去哪里。得知老农刚从潞江坝买粮食回来,要到腾冲上营乡,杨善洲赶紧让杨习超帮老乡把粮食搬上车,一路和老农聊起了农活家常。该下车了,杨习超问老农:“老倌儿,你可知道给你搭车的人是谁?”老农一脸茫然,得知是杨善洲,才恍然大悟:

“哦,你就是草鞋书记!真不像个当官的!谢谢啊!”

另一个故事是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在保山一中读书时,有个星期天,也是下大雨,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父女俩走路到施甸搭车回保山,衣服全

淋湿了,就到姚关镇政府躲雨。躲了一阵见雨不停,杨善洲打着雨伞继续

往县里走。镇党委书记就给施甸县委办打电话,当时的副主任寸发瑜知情

后吩咐驾驶员,先开着车超过父女俩一段路程,然后调转车头开到他俩面

前说:“老书记,去施甸吗,正好顺路,上车吧!”杨善洲疑惑地说:

“怎么这么巧?”父女俩到了施甸县城,谢绝了司机要继续送他们去保山

的好意,坚持乘公共汽车回保山。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

杨善洲认为,贪污腐败是从占便宜、收东西开始的。他给自己定了一

条铁律: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

“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这是原则问题。”杨善洲的三女儿杨惠琴

至今还记得父亲的话。小时候,有位在甘蔗基地工作的阿姨送了她三棵甘蔗。回家时,被父亲看见了,当得知是别人送的,杨善洲发火了:“赶快

送回去,别人的东西一分钱都不能要!”杨惠琴只好哭着把甘蔗送了回去。

知道杨善洲脾气的人都不敢给他送东西。给他送礼的人,总是被他毫

不留情地骂回去。一次,一位和他关系很好的老部下来看他,带了一小袋

玉米面,买了一斤蛋糕和一些香蕉,这些东西在当时不超过\d{2,3}元钱。

为了不伤感情,杨善洲没说什么。杨善洲先进事迹事后,他托人给老部下

捎去了\d{2,3}元钱。不收礼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了生命最后

一刻。在他去世后,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