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治糖尿病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理论

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运用“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理论,充分发挥整体辩证优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认识和了解关于该病的中医科学理论及相关知识,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医理论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组糖耐量减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其临床多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形瘦为主症,也有无明显三多症状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

1未病先防,预防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除先天遗传因素外,70%是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治在未病之先,即在尚未发生糖尿病的时候就

做好防范措施,将血糖调节在正常阶段。健康宣教如下:

1.1饮食有节

糖尿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以少食多餐,不可过量为原则,大饥大饱、饮食偏嗜均能形成疾病。宜进食低糖、高维生素类食物,主食宜少,应以粗纤维食物(如玉米、小米、大麦、燕麦、黄豆、荞麦面等)为主,注意适当滋补,加用瘦肉、蛋类、鱼类、植物油等;多食用含淀粉低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萝卜、菠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杏等),少食土豆以及含淀粉较多的食物;要多吃含铬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香菇、大豆制品);忌食芳香、辛辣、助火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禁止吸烟和饮酒。做到“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1.2调理情志

“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糖尿病是一种与情感应激相关的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情感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力戒不良情感应激反应,忌大悲、大喜,更不能恼怒发脾气,要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志等方法、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保证身体健康。有意识地控制、驾御、调节自己的心神。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了解其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使其心情平静,善待一切,树立起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性情急躁者,可以指导他们通过下棋、赏花、等怡情养性,听一些激扬、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

等,保持心情愉悦,以利于血糖稳定。对性情忧郁、情绪不稳定者,教育他们多与亲朋好友及同事交谈沟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坦然对待不顺心之事,调节不稳定情绪,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生活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只有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起居应顺应自然,戒烟限酒。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如选择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方法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运用针灸、推拿、拔罐、药膳等传统疗法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早睡早起,起居有常,节制房事,规律生活,劳逸结合,避免熬夜,注意休息,中医认为糖尿病多为虚损性疾病,病人体质下降,疾病乘虚而入。因此,如不能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轻则会引起人体正气虚弱,重则可引发诸多疾病。1.4 动静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古往今来对运动保健康的重要性论述很多。运动可以增强肌肉、韧带、骨骼关节的协调性,增强心脏收缩力,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力等等,但是,亦有人认为,“生命在于静止”、“养生在于静”、“静养存精者长寿”等等说法。“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自然界的和谐离不开平衡,动和静应该处于平衡状态。人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动静交替,日出则起,夜临则眠;久坐思立,久立思坐,久动思静,久静思动。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阴阳平衡。

2既病防变,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如果不能及时治愈,其主要危害就在于它的并发症。早期诊治,根据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动态变化,把握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规律,以防止或阻断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早治疗,有效治疗,防止糖尿病加重,预防并发症发生;严格地控制好血糖,防止器官和组织损害加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

2.1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如果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病重。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化生。食物种类选择得当,又具有相应的食疗性能,加之搭配合理,就能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另外注意劳逸结合,慎防劳心、劳力和房事太过,注意休息,如散步、太极拳、按摩脚心、做保健操或户外活动或采用疏通后背膀胱经,按摩肝经、脾经、心包经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排除毒素、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

2.2良好的遵医行为

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针艾治其外”的方针。有病早医,这也是“治未病”的重要思想之一。但药物都是有毒性的,应中病即止。中医认为,“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之谓,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在采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等药物,以达到满意地控制血糖,自觉症

状消失。避免血糖忽高忽低、擅自停药、或暴饮暴食增加药量或换药。如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增加药量或更换药物时,须遵从医嘱。

2.3血糖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致残率极高,而且每日的衣食住行都会影响血糖水平,所以让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能在任何情况下正确自我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症状和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控制这些代谢紊乱,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糖尿病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仍无法根治,只能是控制。对糖尿病良好的控制不仅需要患者本人不断增加防治知识和经验,而且也需要其家属、工作单位领导、同事等社会成员广泛的理解和支持。患者必须长期、严格地遵守饮食控制与医疗保健,自我监测控制血糖、自我调节饮食及药物治疗,及时就诊,预防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居家最好备有血糖监测仪,掌握自行监测血糖的方法及频率,以便了解血糖变化规律,或经常到医院监测血糖。如发生低血糖时进食,若经过自救不能缓解者,应立即就医。

2.4定期健康体检

无论是易患人群还是健康人群应注意根据自身的体质、年龄、生活、工作等状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易患因素、及时调理偏颇体质,采取干预措施。

3愈后防复,防止糖尿病病情复发

在糖尿病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维持稳定的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