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范文
中医学论文范文
中医学论文范文篇一:中医论文范文针灸学入门感言--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
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针灸艾灸拔罐一、对中医学的体会(一) 中医学历史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感受的中医学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身体不适。
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
身边的人大多如此。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
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却被忽略了。
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
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没有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亲眼从妈妈的经历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医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更是对中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的贡献。
本文将以中医本科毕业论文为主题,探讨其范文的结构和内容。
一、引言部分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中医学科的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的阐述。
例如,可以从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在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部分,可以明确阐述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例如,可以阐述研究旨在探索某种中药对特定疾病的疗效,或者通过临床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三、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是对中医学科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从中医的基本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进行论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支持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部分是对研究方法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可以包括实验的样本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读,以验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讨论和结论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讨论和结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归纳。
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律和机制,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最后,需要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以及对中医学科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六、参考文献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是对所引用文献的详细罗列和标注。
需要按照学术规范,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并注明作者、出版年份、文章标题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引用文献进行格式化处理,以确保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中医本科毕业论文是对中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一环。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中药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慢性疾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疾病;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价值。
一、引言。
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病情反复、难以根治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1. 调整机体内环境。
中医药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内环境失衡密切相关。
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调整机体内环境,改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疾病的目的。
2. 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中医药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与经络阻塞、气血不畅、瘀血堆积有关。
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促进病情康复。
3. 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药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疾病的目的。
三、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病情综合调理等。
这些优势使得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2.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如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
关于中医论文范文
关于中医论文范文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
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现代医疗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
旨在探讨中医理论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其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
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
整体平衡,通过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中医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慢性病管理: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着独
特的优势。
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其生活方式,达到控制病情发
展的目的。
2. 疾病预防: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饮食调养、情志调摄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康复治疗:在疾病康复阶段,中医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然而,中医在现代医疗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科学性质疑:部分人对中医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认为中医缺乏严
格的实证医学支持。
2. 标准化问题:中医治疗手段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流程,这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的推广和应用。
3. 人才培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知识体系融合的难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医界正在努力进行现代化改革,包括加强中医理论的科学研究,推动中医治疗的标准化,以及培养既懂中医又通晓现代医学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医有望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学论文范文6000
中医学论文范文6000中医学论文范文。
标题,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慢性疾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临床效果,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疾病;治疗;临床效果。
引言。
慢性疾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存在且难以痊愈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悠久的医学传统,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临床效果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和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
在我国,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好评。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受控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按摩等。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等。
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论文范文_腰痛总结
摘要: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痛;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方药一、引言腰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复杂,涉及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多种因素。
中医学认为腰痛的病机主要在于肾虚,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府失养,导致腰痛。
本文对中医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常用方药、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
二、辨证论治1. 肾虚腰痛肾虚腰痛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
(1)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腰部隐痛,腰膝酸软,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2)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喜温喜按,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常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 寒湿腰痛寒湿腰痛多因久居湿地,感受寒湿之邪,导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散寒除湿,常用方剂如甘姜苓术汤、独活寄生汤等。
3. 湿热腰痛湿热腰痛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体内湿蕴化热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活动后可减轻,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常用方剂如三妙散、龙胆泻肝汤等。
4. 瘀血腰痛瘀血腰痛多因跌仆损伤,或久病体虚,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所致。
主要表现为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暗苔薄,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腰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委中、阿是穴等。
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运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总结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学体质论文范文2000字(精选42篇)
中医学体质论文范文2000字(精选42篇)中医学体质论文范文2000字第1篇中医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点:中医是为人之道、中医是胜利之道、中医是健康之道。
身体和心灵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身体和心灵二者的关系是互为影响,相互效力,通过一种合宜方式,二者将会共同促使一个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平衡健康的状态。
中医就是这个促进身心达到平衡健康的合宜方式。
把握了中医之道并真正活出来,融汇在每日的生活中,将会从本质上扭转一个人原本可能混乱迷茫的生活状态,朝向乐观正能量的方向去奔跑。
中医是健康之道对身体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未病先治的理念,通过一些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加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中医养生其实很简洁,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探讨的是饮食方面。
由于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的原则: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
三是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
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订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见用食物之偏来订正人体之偏。
其次要顺应四时。
根据《黄帝内经》说,顺四时,就是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第三要调畅情志。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与人,同样人的心情变化有利有弊。
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的地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地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使即将破坏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以防患于未然。
比方说怒伤肝,喜难过,恐伤肾,思伤脾,要是像林黛玉一样的共性,就是过悲,哀痛肺,以至于她也是死于肺痨的。
第四要起居有常。
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也告知我们要依照正确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才能延年益寿。
向同学普及中医学与健康养生有关的学问,有利于促进同学在当下时代各种不良环境、生活习惯及社会潮流的影响下,树立中医养生观念,落实到自身的点滴生活中,从而提高同学的身体素养,带动同学从身体到心灵的健康素养的提升。
中医发展论文范文
中医发展论文范文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医发展的现状中医的发展经历了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中医主要依靠经验积累和师徒传授的方式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帮助下,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中医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医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存在差异,这使得中医在国际推广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中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中医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中医的发展方向面对挑战,中医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通过科学研究来验证中医理论的有效性。
其次,推动中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中医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加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加大中医的国际推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医。
四、结论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健康,也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张某某. 中医发展史[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2] 李某某. 中医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J]. 中医药学报,2021,42(3): 45-49.[3] 王某某. 论中医国际推广的策略与途径[J]. 世界中医药,2022,17(2): 76-79.。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明确定位不仅仅局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于所有中医院校而言,首先是要对自己学校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教授指出,每个大学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本科学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硕连读学制的目标是什么,本硕博学制的目标是什么。
各个学制之间的目标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各学制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根据自己的学校条件来对学生因材施教,探索出属于各学制的独特的培养模式。
循序渐进在对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不可追求过快的速度,追求过快的速度只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正如金字塔需要将地基稳固,再一层一层往上累积一样,如果地基未垒好就往上添砖加瓦,看似牢固的金字塔实则岌岌可危。
中医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地基,只有将基础理论掌握牢固了,才能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阶的知识。
因而要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程,一步一步地稳固知识。
注重经典中医经典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它们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
甚者有,不读《伤寒》不知辨证,不读《金匮》不知病源的言论,经典作用可见一斑。
但学生目前学的东西过于繁杂,不仅有经典,还有英语、各种西医教材,这样反而导致学生的中医根基不扎实,导致进入临床后茫然不知所措。
因而,各大中医学校应立足于经典知识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加强临床任何一门医学都离不开临床实践,中医学也不例外。
中医学发展从古发展至今,仍能在医学界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原因就在于实际疗效。
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的理论根源,更是其发展的核心。
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证。
而现今的中医院校学生,往往被学业所累,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病人,更谈不上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
学校应通过设置一些中医基本技能训练或者临床各科技能训练,将课堂从教室移至医院,从而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临床,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中医学论文范文2000
中医学论文范文2000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然后结合具体病例分析了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疗效和优势。
最后对中医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医学;慢性疾病;治疗方法;疗效;发展方向。
引言。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中医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通过具体病例分析,探讨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学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重视调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注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二、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疗效和优势。
1. 中医药治疗慢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势,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治疗慢性疾病。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在治疗慢性疾病时,中医学不仅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重视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疾病的复发。
3. 中医学的预防理念有助于延缓慢性疾病的进展。
中医学强调预防,注重调理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可以有效延缓慢性疾病的进展。
通过中医学的预防理念,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疾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三、中医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应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基础论文(5篇)
中医基础论文(5篇)中医基础论文(5篇)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围绕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培育目标,结合护理工作岗位需求,注意于前期及后续课程的联系,遵循职业力量培育的基本规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
依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力量及分析、解决问题力量。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连接的实施1.制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标准老师深化医院护理一线进行护理实际工作需求的考察,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课程标准研讨会,分析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关键技术,从而确定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为后续课程供应基础理论支撑的课程标准。
并将与护理实际操作亲密联系的相关基础理论学问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去。
2.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建设(1)中高职教材连接,实现教学内容连接依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学者依据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学问结构,科学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修或选修单元,哪些是中职必修或选修单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职院校进行推广。
同时,鼓舞老师根据区域医院不同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协作教学方案完成。
(2)运用信息技术,乐观开发电子化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具有多种优势。
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准时更新功能,快速把握基础医学讨论的最新进展,加强中职和高职在教育教学上的信息沟通;可以利用网络搜寻功能,缩短中职和高职同学猎取间接阅历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发觉和解决问题上;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程的远程教育及在线答疑上。
因此,制定一些网络教材或电子教材,可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也可以使得我们培育出来的同学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色(1)增加基础医学学问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培育高素养有用性人才必需从基础抓起。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论文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学术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论文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一】题目: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黄芪,中药名。
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
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
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芪甙、黄芪酸、黄芪醇等。
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抗氧化、抗炎症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脾胃虚弱、自汗盗汗、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症状。
黄芪还可用于治疗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能够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二】题目:人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人参,中药名。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具有补气养血、益气生津的功效。
人参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等。
人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循环、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心脑血管疾病、疲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人参还可用于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三】题目:枸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枸杞,中药名。
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
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功效。
枸杞主要化学成分为枸杞多糖、枸杞甙、枸杞碱等。
枸杞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视力、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视力减退、疲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
枸杞还可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关于黄芪、人参、枸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中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从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旨在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中医养生,即通过调整人的饮食、作息、情志等方面,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养生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现代生活中,中医养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应用与价值愈发凸显。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1.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整体。
养生之道,在于调养阴阳、调和五行,使人体保持和谐状态。
2. 脏腑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经络为联络的网络系统。
养生应关注脏腑功能,调理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
3. 气血津液学说:中医养生强调气血津液的重要性,认为养生应注重调养气血、滋润津液,以保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中医养生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1. 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强调食物的五味调和,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物。
现代生活中,人们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2. 睡眠养生: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人体恢复和养生。
现代生活中,人们应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 情志养生:中医养生强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主张保持心态平和、乐观。
现代生活中,人们可通过调整心态,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4. 运动养生:中医养生提倡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调节气血、强身健体。
现代生活中,人们可通过运动养生,提高身体素质。
5. 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有效、安全等特点,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疼痛、慢性病等治疗。
四、结论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学的论文优秀范文
中医学的论文优秀范文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医学的论文篇1浅析中医医学心理学【摘要】中医医学心理学源于《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
医生运用于临床,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
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基本疗法结合案例进行简述。
【关键词】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基本疗法;案例1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1 形神合一论中医医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论。
在狭义来讲,形为身体,神为心理,形神合一。
1.2心主神明论用藏象学说阐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说。
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藏象之心,故心为“君主之官”。
[1]1.3 心神感知论《内经》阐明感知活动的中枢(心神)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联系,如心神能感知针灸的“针感”。
[1]1.4五脏情志论1.4.1五志分脏论《内经》阐述五志分属特定脏腑。
不同脏腑精气的盛衰导致不同心理活动的改变,五志的太过不及均可使脏腑受损。
1.4.2七情致病论《内经》以气机紊乱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有指导意义。
[2] [3]七情生于脏腑,出于心神,当其强度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时可致病。
[4]1.5人格体质的分型《内经》把人格、体质结合:①按阴阳属性,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5型阴阳五态人。
②按五行属性,分25型阴阳二十五人。
[5]1.6 阴阳睡梦论《内经》从形神合一论出发,以脏腑功能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释梦。
[1]2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及案例2.1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内经》始创此法,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于此贡献犹大。
[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等,丹溪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等以情胜情的治疗模式。
[8] [9]2.1.1单独运用如怒伤肝,悲胜怒:张氏治疗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损毁皮肤而悲,而排解郁怒。
中医经验总结类论文范文
摘要: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通过总结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治疗方法;经验总结一、引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胃黏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病因复杂,包括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遗传因素等。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本文通过对临床实践的总结,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和经验。
二、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1. 调理脾胃慢性胃炎的治疗首先要调理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加减药物,如加入山药、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物,或加入陈皮、枳壳等理气化湿药物。
2. 清热解毒对于湿热内蕴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常用方剂有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
可加减黄芩、黄连、栀子等清热解毒药物。
3. 活血化瘀对于气滞血瘀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可加减丹参、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
4. 疏肝理气对于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可加减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理气药物。
5. 健脾养胃对于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健脾养胃为主。
常用方剂有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可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养胃药物。
三、临床经验总结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中西结合: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西医治疗方法,如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提高治疗效果。
3. 调整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减轻胃部负担。
4. 心理疏导: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应用。
通过对中医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保健、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医学;现代社会;发展与应用。
一、引言。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药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中医药的历史渊源。
中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成为了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的历史渊源深厚,其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穴位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等,这些理论体系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中医药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穴位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等。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贯穿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之中。
经络穴位理论是中医药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气血津液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四、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气功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疗效。
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关于中医学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
关于中医学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最近这几年来,中医界里面常有人士提出要进行充分发挥中医自身的一些优势,并且也能让广大的患者都用用中医来进行防病治病,所以中医学也就愈发的重视了,本文就整理了关于中医学的相关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儒家思想与中医学临证思维模式张丽霞1,2,高健生2,张兆康2,田侃1(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3;2.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040)摘要:中医学既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医学科学,又是蕴含着丰富人文思想的一种中国文化,是医学与人文交融的学科。
故探讨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核心内涵,重点阐述中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精”“仁”学说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并论述了其对中医临证思维形成的重要性,以及大医精诚思想对医学模式及医患关系影响的重要意义。
明确指出,回归和弘扬传统中医文化、重视中医哲学思想是传承中医思维模式和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哲医大家的根本。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医学;中医临证思维;医患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医学与人文交融的学科。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国医大师孙光荣[1]所言,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源于长期实践文化,植根东方哲学文化,将引领未来医学文化。
本文探讨了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临证思维、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的影响,有助于中医学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健康观,从而确立基于哲学思想的临证思维观,为培养和造就哲医大家奠定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核心儒家学派产生于先秦,是诸子百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家。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经历代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直至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其统治地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
《周易》是儒家的第一部经典,是“象数文化”的代表,儒家六经中所蕴含的中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精”“仁”学说等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哲学思想基础。
关于中医的论文范文
关于中医的论文范文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治疗方法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医药活动。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而五行则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络学说则是中医药治疗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认为人体内部有着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调节经络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津液学说则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津液的调节,气血津液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疗法等。
药物治疗是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以中草药为主要药物,通过煎煮、熬制等方法制成药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入针具,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和气功疗法则是中医药的传统疗法,它们通过按摩、推拿、调息等方法,调节经络、气血,以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中医药在保留传统理论和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疗法。
例如,现代中医药在药物治疗方面,不仅保留了传统的中草药疗法,还引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研发出了许多新型药物,如中药注射剂、中药片剂等。
在针灸疗法方面,现代中医药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手法,还引入了现代医疗设备,如电针、激光针等。
在推拿按摩和气功疗法方面,现代中医药也不断创新,研发出了许多新型疗法,如足底按摩、气功调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入门感言--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
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针灸艾灸拔罐一、对中医学的体会(一) 中医学历史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感受的中医学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身体不适。
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
身边的人大多如此。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
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却被忽略了。
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
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没有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亲眼从妈妈的经历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
尤其是通过针灸,艾灸,拔罐这些中医方法来调养身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二、经络理论是基础《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
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通过针灸之类的中医方法可以对身体进行调节。
2三、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一) 针灸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记得以前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见医生用小小的银针就可以治疗病痛觉得特别的神奇,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1. 针刺: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首先找准与治疗部位对应的穴位,然后讲针刺入皮肉,慢慢的调节捻动。
根据亲身的体验,针刺入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而疼痛是轻微的。
如今针刺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了。
例如利用针刺来治疗青春痘以及减肥。
为什么针灸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呢。
因为人体的经络错综复杂,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经络通畅气血才能行的通畅。
而青春痘或者是肥胖多是因为经络不畅,气血行不顺而导致的。
因此都是以疏通经络为基础的。
经络疏通,气血通畅。
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我在课堂上是第一次体验针刺,从开始的害怕到体会到针刺的真实感觉,并且自己动手实践,针刺入的时候疼痛感十分轻微,然后通过捻动调节的真的时候,因为穴位受到了刺激会感觉酸酸的,麻麻的,还有胀感。
经过第一次在害怕中接受老师扎针之后,好奇心驱使我自己拔针扎针,让我体会到了针刺的奇妙。
2. 艾灸:艾灸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
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
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我也有过亲身的感受。
如今科技发达,在炎热的夏天,有空调来解暑。
又或者年轻的女孩喜欢美丽,追求时髦,在寒冷的季节衣着单薄。
可是这些行为的后果就是导致身体受寒,没有通过汗液来排毒。
受寒之后会引起经络的不通畅以及气血不顺。
湿气加重。
这些导致的后果有脸色缺少红润,长痘,身体酸痛。
艾灸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排除湿气。
我有过一次艾灸的经历,将煮过的姜片贴在背部,然后将用多根艾条连成一排,点燃之后对着贴着姜片的背部上下移动。
通过这种方法来去除湿气,温通经脉,调和气血。
3(二) 拔罐: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就会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且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
拔罐可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每个人接受拔罐之后会留下罐印,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这些罐印也会不同。
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差别上面。
罐印紫黑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在课堂上面,有多位同学接受了拔罐的演示,其中有一个男生的罐印呈紫色发黑,当时所有的同学都十分的惊讶。
老师解释说这位同学湿气太重,身体并不是太好。
而另外一个女同学的罐印呈粉红色,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身体差别根据罐印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我也接受过拔罐的治疗,在治疗之后又实用了红枣桂圆生姜糊。
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起色的红润和身体的舒畅。
结束语中医学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学习,让我对中医针灸的理解和认识不再是通过单纯的文字,而是更生动的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认识。
中医针灸(推拿)入门学感言——小穴位里的大智慧【摘要】: 中医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
《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解决了许多人的疾病痛苦,中医之精髓,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弘扬。
【关键词】中医针灸健康穴位【正文】人都会遭遇到生老病死,难免会碰到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疾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身体健康一直都是人们所最关注,最重视的一个话题。
小时候常常以为西医好,见效快,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
西医治标,而中医治本,渐渐地就喜欢上了中医,也会主动去了解、获取一些中医的常用知识,用来对身体的预防保健与治疗。
因此,我对中医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当我得知学校有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学这门选修课时,我欣喜万分。
更庆幸的是居然被我选上了,要知道这门课可是相当热门。
一个学期的17节课,虽然学到的东西也只是中医学里的最基本的常识,但我还是很认真地记录下有关的知识要点,并不是因为最后的这篇论文,而是因为我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坚信这些知识能够让我受益一生。
张老师是一位中医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通过老师的认真授课,我了解到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防治病症的一门学科。
其防病机理是:通过激发经脉腧穴的功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人体的经络腧穴概要,重点是十二经脉;推拿(按摩)的常用方法;还有针法、艾灸法和拔罐法。
在学习经脉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身体的各个穴位,也学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来经络也可划分阴阳,具有循行分布走向。
而“手三阳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腹”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十二条经络。
老师从手太阴肺经脉的中府穴讲起,通过学习,我得知按揉这个穴位具有防止咳嗽,喘,胸闷,胸痛等作用。
而这些症状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
我以前经常牙疼,人们都说“牙疼不是病,疼了要人命”,当老师讲到合谷穴和颊车穴时我格外重视。
经过学习,我才知道合谷穴和颊车穴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牙龈病痛的。
而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又可治疗痛经、头面五官耳、眉、眼、鼻、口的症状,但是孕妇及体质较差的人是慎用的。
“胃者,仓禀之观五位出焉。
”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医学称胃为“后天之本”,在《黄帝内经》里更有“人以水谷为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
”此处的水谷即为胃,所以在养生保健与治疗中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保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