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合集下载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医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更是对中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的贡献。

本文将以中医本科毕业论文为主题,探讨其范文的结构和内容。

一、引言部分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中医学科的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的阐述。

例如,可以从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在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部分,可以明确阐述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例如,可以阐述研究旨在探索某种中药对特定疾病的疗效,或者通过临床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三、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是对中医学科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从中医的基本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进行论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支持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部分是对研究方法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可以包括实验的样本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读,以验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讨论和结论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讨论和结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归纳。

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律和机制,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最后,需要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以及对中医学科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六、参考文献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是对所引用文献的详细罗列和标注。

需要按照学术规范,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并注明作者、出版年份、文章标题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引用文献进行格式化处理,以确保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中医本科毕业论文是对中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一环。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摘要,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作用,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医药;现代医学;应用;预防;治疗;康复;发展前景。

一、引言。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一些慢性病、疑难病症和康复期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作用,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前景。

二、中医药在预防方面的应用。

中医药在预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例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疗法在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经络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药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对一些慢性病、疑难病症和康复期疾病起到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气功治疗等,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中药治疗慢性病、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推拿治疗骨伤疾病等,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四、中医药在康复方面的应用。

中医药在康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强调治疗与康复相结合,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促进病灶的愈合,改善机体功能,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中医学论文范文

中医学论文范文

中医学论文范文篇一:中医论文范文针灸学入门感言--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

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静心方法。

关键词:中医针灸艾灸拔罐一、对中医学的体会(一) 中医学历史中医构成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消失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外科手术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壁球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机构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东亚地区的穴道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论点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争论不休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感受的中医学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小腿不适。

第二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病毒以及静脉注射。

身旁的人大多如此。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

而我们历史悠久的发源地中医却被忽略了。

甚至相信有的人毕竟就不相信中医。

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不会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面部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亲眼从妈妈风韵的经历中会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更为认识。

中医学的毕业论文

中医学的毕业论文

中医学的毕业论文中医学的毕业论文范文原发性痛经(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又称“经行腹痛”.西医认为原发痛经,是由内在的子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1].传统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防治措施多有研究,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本文对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内治法1.1朱小南先生治疗痛经,不仅重视辨证分型,而且认为掌握医治时机也很重要。

虚寒气滞型痛经,在行经初期,小腹不畅时用药最为妥当。

与寒证治疗时机相同,则为血瘀型痛经,两者又有气滞血阻,也应在行经初期,经水涩滞、腹痛剧烈、夹有瘀块时服药。

常用活血调经药如山楂、枳壳、川芎、当归尾、乳香、没药、青皮、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至于虚性痛经无论是气虚、血虚、还是冲任虚弱,都是由于身体虚弱引起,以致经来腹痛,因此体虚是本,经痛是标。

此证适合平时服药,气虚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血虚用当归、地黄、川芎、芍药;冲任虚弱用紫河车、鹿角霜、巴戟肉、仙灵脾等药;再略加苏梗、陈皮、木香、砂仁等行气醒脾药。

到行经期间不一定要服药,痛经也会逐渐缓解。

1.2刘奉五先生认为引起痛经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相互交错或重复出现,常见证型为:(1)肝郁气滞,由于忧思郁怒,气机不得宣畅,气滞则血瘀,滞与胞宫而作痛;(2)血瘀气阻,血不循经,阻滞于胞中形成瘀血,阻碍气机流畅,前者以气滞为主,后者以血瘀为主;(3)寒湿凝滞,经期淋雨感寒或过食生冷,寒湿客于胞中,凝聚而不行;(4)肝郁血热,肝郁日久化热,气血郁结,不能宣通,聚于胞中;(5) 湿热下注,湿热博结,阻碍气血不得通畅;(6)气血亏虚,胞脉空虚,运行不畅,经血瘀滞;(7)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脉虚寒,经来寒气客于脾胃。

刘老[4]认为脾胃虚寒是痛经最重之证型,其症状特点一是痛泄,一是脐周痛甚(脐周属太阴脾经,此证型的病因病机是中焦虚寒、气血化源不足、冲任失调受阻。

综刘老的经验,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温中散寒治其本,用沉香取其辛香温化,元胡、香附等温经舒气,共奏温通降气止痛之效。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学校代码:13899学号:06409020毕业论文题目: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日一论文排版(一)页面设置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页眉1.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

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

(三)文字格式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段后0行。

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

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

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

如: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x±s)季节例数生理组春分7 106.02±21.21夏至7 66.03±14.85##▲秋分7 50.32±9.01##▲冬至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0.01;与春分比较,▲P<0.05。

(六)文内标题层次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1.1”,“ 1.1.1.1”各层次的序号均顶格排写。

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

各标题的内容部分另起一段书写,不和标题同行(如只有数字编号没有标题,则数字后面空两格直接写内容)。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毕业论⽂范⽂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

从⽂体⽽⾔,它也是对某⼀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定意义的论⽂。

⼀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学年(学期)进⾏。

中医毕业论⽂范⽂1 1、中药在美国的发展尚需⽕候 根据美国膳⾷补充健康和教育法案,中医药被限定在膳⾷补充剂的范畴。

根据这项法案,⽣产商不能声明某种膳⾷补充剂能够治疗某种疾病,只是说通过科学研究,对⾝体的某些结构或器官有改善和保健作⽤。

这种定性从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医药作为药品在美国市场的发展。

⽽相关专家认为中医药作为膳⾷补充剂更易进⼊美国市场。

总之,中医要想以药品的⾝份进驻美国看来还要有很长的路要⾛。

2、针灸在美国的发展持续升温 针灸作为最早被美国⼈承认并接受的中医疗法,它的独特魅⼒和神奇的功效⼀直在美国得到关注,并持续升温。

21针灸在美国的发展背景针灸是世界上最古⽼、最为⼴泛应⽤的医疗⽅法。

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

1971年,当纽约时报记者JamesReston写了有关中国针刺⿇醉的报导后,针灸在美国变得⼴为⼈知。

除了开始主要⽤于治疗疼痛症状,如头痛、⽛痛、关节痛、肌⾁痛、神经痛、⼿术后疼痛等,也⼴泛应⽤于其他领域,如癌症、⾎液病、哮喘等等。

⽬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从事针灸治疗和研究,研究项⽬有200多项,所治疾病数⼗种。

规模较⼤的中医、针灸学校现有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

全美现有30多所中医针灸学院,其中加州就有⼗⼏所,这些学院都是民间社团或私⼈举办。

学院在校⽣最多达500多⼈,最少仅⼏⼗⼈,学⽣来源主要是华裔,也有相当数量是⾮华裔。

中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与机制研究

中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与机制研究

中医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与机制研究摘要: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中。

针对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机制进行评估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现有研究,评估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1. 引言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症等。

该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近年来在肩周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2.1. 临床疗效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通常包括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

现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肩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2. 影像学评估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肩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减少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厚度,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体现了针灸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作用。

3.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研究3.1. 神经调控机制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和肩关节功能,从而起到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改变脑区的活动,进而影响肩周炎的症状。

3.2. 炎症调控机制针灸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也与炎症调控有关。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4. 讨论与展望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

今后的研究可以拓宽研究样本范围,采用更为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和机制。

中医内科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内科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内科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基于中医内科书提取“胸痹”辨证规范研究思路:研究目的: 对建国后我国中医内科书籍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并初步提取中医内科书中胸痹辨证规范。

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建国后我国中医内科书籍进行计量分析。

分别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电子图书馆以及卓越网,当当网网上书店进行检索,。

题目:基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治疗代偿期肝硬化60例临床观察思路:目的:观察《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肝硬化》指导代偿期肝硬化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全部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ZYYXH/T88-2008,以下简称《指南》)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并依据其证型划分为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

题目:沈阳市综合医院内科及中医门诊精神障碍患病情况的比较分析思路:前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4个人中有1人存在确定的精神障碍,其中只有一半去看过病,看过病的人中又只有一半的人被正确诊断,被诊断者中又只有一半的人得到适当的治疗。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疾病负担(GBD)结果显示,神经和精神疾病占第一位,是疾病负担中的18%。

中国六大类疾病负担中,抑。

题目: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内科的适用性筛选思路:研究目的筛选出在中医医院临床内科适用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得出各操作项目在四项评价领域分类排序结果,比较专家中医生与护士评分值差异,分析四项评价指标权重情况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改良Delphi法。

首先参考相关规程、教科书,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专家半结构访谈法建立筛选指标雏形,请5名专家填写。

题目: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经验拮菁思路:研究目的: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自1954年邹云翔教授创立至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和刻苦努力,省中医院肾内科不段发展壮大,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江苏。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明确定位不仅仅局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于所有中医院校而言,首先是要对自己学校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教授指出,每个大学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本科学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硕连读学制的目标是什么,本硕博学制的目标是什么。

各个学制之间的目标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各学制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根据自己的学校条件来对学生因材施教,探索出属于各学制的独特的培养模式。

循序渐进在对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不可追求过快的速度,追求过快的速度只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正如金字塔需要将地基稳固,再一层一层往上累积一样,如果地基未垒好就往上添砖加瓦,看似牢固的金字塔实则岌岌可危。

中医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地基,只有将基础理论掌握牢固了,才能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阶的知识。

因而要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程,一步一步地稳固知识。

注重经典中医经典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它们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

甚者有,不读《伤寒》不知辨证,不读《金匮》不知病源的言论,经典作用可见一斑。

但学生目前学的东西过于繁杂,不仅有经典,还有英语、各种西医教材,这样反而导致学生的中医根基不扎实,导致进入临床后茫然不知所措。

因而,各大中医学校应立足于经典知识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加强临床任何一门医学都离不开临床实践,中医学也不例外。

中医学发展从古发展至今,仍能在医学界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原因就在于实际疗效。

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的理论根源,更是其发展的核心。

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证。

而现今的中医院校学生,往往被学业所累,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病人,更谈不上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

学校应通过设置一些中医基本技能训练或者临床各科技能训练,将课堂从教室移至医院,从而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临床,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中医学的论文优秀范文

中医学的论文优秀范文

中医学的论文优秀范文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医学的论文篇1浅析中医医学心理学【摘要】中医医学心理学源于《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

医生运用于临床,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

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基本疗法结合案例进行简述。

【关键词】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基本疗法;案例1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1 形神合一论中医医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论。

在狭义来讲,形为身体,神为心理,形神合一。

1.2心主神明论用藏象学说阐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说。

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藏象之心,故心为“君主之官”。

[1]1.3 心神感知论《内经》阐明感知活动的中枢(心神)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联系,如心神能感知针灸的“针感”。

[1]1.4五脏情志论1.4.1五志分脏论《内经》阐述五志分属特定脏腑。

不同脏腑精气的盛衰导致不同心理活动的改变,五志的太过不及均可使脏腑受损。

1.4.2七情致病论《内经》以气机紊乱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有指导意义。

[2] [3]七情生于脏腑,出于心神,当其强度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时可致病。

[4]1.5人格体质的分型《内经》把人格、体质结合:①按阴阳属性,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5型阴阳五态人。

②按五行属性,分25型阴阳二十五人。

[5]1.6 阴阳睡梦论《内经》从形神合一论出发,以脏腑功能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释梦。

[1]2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及案例2.1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内经》始创此法,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于此贡献犹大。

[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等,丹溪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等以情胜情的治疗模式。

[8] [9]2.1.1单独运用如怒伤肝,悲胜怒:张氏治疗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损毁皮肤而悲,而排解郁怒。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06409020BEIJin5 U0I/ER5ITV OF CHIHESG fTlEDiCine DOnGFZnG COLLEGe毕业论文题目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日一论文排版<一)页面设置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M,左、右边距:2.7厘M,装订线:0.8厘M,装订线位置:左.b5E2RGbCAP<二)页眉页脚页眉1.5厘M,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M,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 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plEanqFDPw<三)文字格式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段后0行.英文用Times New Romar小、四. 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DXDiTa9E3d<四)分页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地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RTCrpUDGiT<五)图表能用文字说明地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表 1 Wistar ,居中,木体五号.如:5PCzVD7HxA大鼠血清TNF-a含量地四季变化<pg/ml, ± S)季节例数生理组春分7 106.02 ± 21.21夏至7 66.03 ± 14.85## ▲秋分7 50.32 ± 9.01## ▲冬至7 137.27 ± 27.95注:与冬至比较,##P<0.01 ;与春分比较,▲ P<0.05. <六)文内标题层次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地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各层次地序号均顶格排写.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如“1”,“ 1.1 1.1.1 1.1.1.1各标题地内容部分另起一段书写,不和标题同行<如只有数字编号没有标题,则数字后面空两格直接写内容).二论文格式<一)论文字数论文字数在2500-3000字左右为宜.<二)撰写顺序目录;正文: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导语、分层论述、参考文献,致谢.1目录格式要求目录在封面之后,“目录”二字宋体三号,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加粗.“目录”二字下空一行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用宋体四号,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有工程均顶格写,目录中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后面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jLBHrnAILg2标题格式要求论文标题要简短、明了,能概括全文内容,并引人注目•一般在25字范围内, 尽量不用副标题.题名应能展现论文地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应尽可能包括关键词.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XHAQX74J0X3署名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下一行居中写: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四号宋体.再下一行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06XXXXXX ,小四仿宋体.均加粗.LDAYtRyKfE 4 摘要格式要求摘要,要求可以概述论文主要内容和论文写作目地和意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 不加粗.字数200字左右.Zzz6ZB2Ltk5关键词格式要求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地词语.可选2-4个,“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各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dvzfvkwMIl6正文格式要求先写导语,然后分层论述.导语,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导语中要求写地内容较多,而篇幅有限,这就需要根据研究内容地具体情况确定阐述重点•编写导语不要与“摘要”雷同,主要写研究地起因、目地、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动态,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等.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练.rqyn14ZNXI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7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序号按正文出现地先后顺序标号,“[]”标于引文后标点符号地右上角<用“上标”格式),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置于方括号内,序号与后面参考文献地序号一■致.EmxvxOtOco在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地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隔开,如:口2、⑹,也可用起止序号,中间加“〜或一”,如:[9~"].数次引用同一文献,按首次出现序号标明.SixE2yXPq5引用外文文献,外国人名写法:姓在前,名在后,姓不缩写,名缩写.不受文献条数限制.格式:“参考文献”四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所引文献按序号排列,小四宋体,不加粗.(1>期刊书写格式:序号作者.题名[J].杂志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码或起止页码最后不加标点.如:[1]李松林,任延军,崔熙等.血红林蚁与鼎突多刺蚁管养成分地比较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9>:521-523 6ewMyirQFL[2]Brown J J, Mirowski M. The 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 defibrillatro: an overview』.J Am Coll Cardiol, 1985,6(Suppl 2>: 461kavU42VRUs <2)书籍书写格式:序号作者名主编.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版次出版年:起始或起止页码如:[3]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48致谢格式要求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致谢是作者对本文研究和撰写过程有过实质性贡献或帮助,但尚不足以列为作者地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地一种方式.致谢地言辞应简练、诚恳、朴实、有分寸.切忌浮夸,堆砌华丽词藻,也不要写成抒情散文.y6v3ALoS89“致谢”二字四号宋体,加粗,居中,中间空两中文字符;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200字左右即可.学校代码:13899学号:06501066<学号:小四宋体左对齐排,不加粗)BEIJinG UOI/ERSITV OF CHIHESE ITlEDlCinE OOnGFZPG COLLEGE毕业论文题目:浅论痛经地中医辨证论治<题目: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陶伟禾I」______专业:中医学_______班级:06中医2班_扌旨导老师:赵树宏______<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小三宋体加粗居中排)2018年4月10日<日期: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目录<“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中间空两个空格,下空一行)摘要 (2)6vSTnP关键词 (2)UCwM2ub OYujCfm1病因病机 (2)eUts8ZQVRd治................ ....... 2 sQsAEJkW5T 2.1气滞血瘀型................ .. (3)GMsIasNXkA2.2寒凝血瘀型................ .. (3)TlrRGchYzg2.3湿热下注型................ .. (3)7EqZcWLZNX2.4气血虚弱型................ .. (3)lzq7IGfO2E3临床病例................ . (3)zvpgeqJ1hk 3.1病例....... 4 NrpoJac3v1 3.2病例....... 4 1nowfTG4KI 4讨论........................... 5 fjnFLDa5 Zo参考文献.......................... 5 tfnNhnE6e5 致谢............................ 6 Hbm VN777SL<目录内容:四号宋体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前顶格,后页码对齐,中间用" .... ”连接)V7l4jRB8Hs浅论痛经地中医辨证论治<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一作者陶伟利指导老师赵树宏<作者、指导老师: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与学生姓名、指导老师与老师姓名间空两格,学生姓名与指导老师间空四格)<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06501066 )<学校专业年纪学号:小四仿宋体加粗居中排,年纪学号间空两格)[摘要]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等• 是当今妇科地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西医对于痛经缺乏有效地根治方法,本文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气血虚弱四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不加粗)83ICPA59W9关键词痛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各关键词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mZkklkzaaP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⑴,病因多与内分泌因素,子宫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激素类药,手术等•病人对西药极易产生耐药性,而手术地复发率较高,因此西医对痛经缺乏有效地根治方法,致使大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中医则从病因着手,采取辨证论治地方法,根据患者不同地证型表现而施以不同地方药对痛经进行治疗,从根本上缓解了症状,降低了痛经地发病率•<导语:无须标出“导语”,属正文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AVktR43bpw1病因病机<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地体现.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不通则痛;或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 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ORjBnOwcEd2辨证论治<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记载:“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 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 ”所以,根据疼痛发生地时间、性质、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兼症,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2MiJTy0dTT 2.1气滞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每于经前1〜2 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gIiSpiue7A2.2寒凝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基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uEhOUlYfmh2.3湿热下注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2.4 气血虚弱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IAg9qLsgBX经期或经后1〜2 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基础方用八珍汤加减.WwghWvVhPE3临床病例<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在廊坊中医院妇科实习期间,临床上治疗痛经地病证以气滞血瘀型及寒凝血瘀型为多见.气滞血瘀型痛经地诊断标准:①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或伴乳房疼痛.②经行量少而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③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纟田.asfpsfpi4k寒凝血瘀型痛经地诊断标准: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②经行量少,色黯有块.③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ooeyYZTjjl 以上诊断标准为本院内诊断标准.3.1 病例一<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王某,女,26岁,未婚,2018年9月19号初诊,正值月经来潮第一天,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四肢冰冷,双手抱腹,恶心呕吐,轻微腹泻,自诉月经量少,色紫黯有块,经期一般为两天,行经期间小腹绞痛,且有胀痛感觉,痛经三年,经前一周乳房胀痛有块,平素性格内向,为小事斤斤计较,爱生闷气,对伤害不能忘记,常和同事发生口角,易抑郁恼怒,经前或经行期间腹痛难忍,偶有呕吐晕厥,不能坚持工作,自服中成药逍遥丸效果不明显,对西医非甾体药物已不敏感,最严重时注射针剂654-2,现在注射剂已不起任何止痛作用故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患者体型消瘦,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痛经,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枳壳15克,延胡索15 克,五灵脂15克,乌药15克,香附15克,桃仁20克,红花20克,丹皮12克,甘草6克,三剂,水煎服,连服三个疗程,疼痛消失,随访未再复发.BkeGulnkxl 气滞血瘀型痛经因情志抑郁,冲任气血瘀滞,肝失调达,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于经期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经血瘀滞故而经色黯且有块,血块排出后气血暂通瘀滞减轻故疼痛减轻,膈下逐瘀汤理气活血,消瘀止痛, 方中枳壳,乌药,香附理气调肝,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皮活血行瘀,五灵脂,延胡索化瘀止痛,甘草和里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PgdO0sRlMo3.2 病例二<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李某,23岁,学生,患者自诉前一天曾吃冰激凌,今日来月经三小时,下腹痛剧,伴手足厥冷,冷汗淋漓,头晕恶心呕吐,经量少色黯,有家人扶来急诊,检查:腹部平软,无压跳痛及反跳痛,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紧,诊为寒凝型痛经,即针刺双侧合谷和三阴交,用补法留针20分钟,同时用艾条温和灸关元和中极,经处理患者疼痛逐渐减轻,面色有苍白转红润,手足转暖,经行通畅,治法:温经暖宫,化瘀止痛,拟方少腹逐瘀汤,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连服五剂,月经干净后服用当归、羊肉煮汤,口服乌鸡白凤丸,每天一丸,经前几天及经期禁吃生冷寒凉之品,连用三个周期,随诊三个月无痛经出现.3cdXwckm15寒凝血瘀型痛经多因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致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痛经,出现小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量少色黯,少腹逐瘀汤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香、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据临床观察,对于疼痛发作时可以采用针灸,针关元、内庭、三阴交,用雀啄术5〜7分钟,施针后疼痛程度缓慢减轻,取得较好地效果.h8c52WOngM4讨论<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本病属妇科临床地常见病,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对于痛经地治疗,西医强调止痛、镇静及前列腺素抑制剂进行治疗,取效虽然快捷,但副作用大,且疗效难以持久.而中医则依据整体观念,对痛经进行具体辩证,确定证型,采用相应方药治疗,效果明显,中医治疗痛经特色是药物对人体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受且疗效持久,治疗上以汤药为主针灸为辅,取得较好地疗效,被病人所认可,临床上痛经地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在正确辨治地同时,尚须把握好用药时机、综合分析、对证遣方用药,方能达到痊愈目地.我们应在前人成就地基础上继续钻研,争取获得更好地成绩.v4bdyGious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1]孔双芝.中医治疗痛经辨证分型探讨[J].邯郸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8,14<5 ):411-412 J0bm4qMpJ9<文献按文中出现序号依次排列,顶格,小四宋体,不加粗.)致谢<“致谢”二字,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中间空两格)首先要感谢地就是我地论文指导老师赵树宏,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并及时地给予意见和指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再次感谢老师在百忙中抽空审阅本文.XVauA9grYP<致谢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中医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中医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中医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医学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系统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通过分析中医学的历史、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揭示了中医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此外,我们还通过病案分析和临床试验等方法,探讨了中医治疗在一些常见疾病上的应用及其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因此,中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但是,由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医疗技术的普及,中医学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质疑。

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证研究,探讨中医学的历史、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为中医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中医学的相关文献、病案分析和临床试验等方法,探讨中医学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中医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中医学的历史和理论2.1 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实践,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本节将回顾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中医学流派的演变。

2.2 中医学的理论框架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节将对中医学的理论框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解释其中的核心概念。

第三章:中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3.1 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其中包含了中医学的独特的观察和询问技巧。

本节将详细介绍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并说明其与西医学诊断方法的差异。

3.2 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中药汤剂等,其中药物饮片是中医药学的基础。

本节将介绍中医学的常用治疗方法,并通过病例分析和临床试验等方法,探讨其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第四章:中医学的应用与效果4.1 中医学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病案分析和临床试验,本节将探讨中医学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包括感冒、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中医毕业论文范文,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应用。

通过对中医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保健、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医学;现代社会;发展与应用。

一、引言。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药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中医药的历史渊源。

中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成为了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的历史渊源深厚,其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穴位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等,这些理论体系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中医药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穴位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等。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贯穿于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之中。

经络穴位理论是中医药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气血津液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四、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气功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疗效。

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论文

中医学论文

中医学论文第一篇:中医学论文我对中医的认识中医学是绽开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株奇葩,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接触《国粹—中医学精要》这门课以前,我对中医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知道一些草药和针灸上,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中医的认识长进了许多。

整个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四个字“阴阳调和”,中医把人体理解为一种自组织系统。

把人体的发病和愈病都看作是机体自主性反应过程,强调人的自组织机制是健康,疾病,愈病的枢机。

中医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疾病有标,本之分。

中医治病重在治本。

中医的治本主要是运用推动机体自主调理的艺术,其主要内容是扶正祛邪,五藏生克,阴阳自和。

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上,中医学就像一条容纳百川的河流,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及其防治规律的医学文化体系。

要加深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对于其历史的研究是必要的,中医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是深厚的: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

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

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毕业论文中医学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方法。

在当代社会中,中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中医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第一部分:中医学的原理中医学是一门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的学科。

它基于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关注疾病的表现,还重视疾病的根源。

中医学强调平衡,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

在中医学中,诊断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的。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观、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味、询问病史和家族史以及脉搏诊断,中医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此外,中医学还强调“调理”,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中医师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标。

第二部分:中医学的应用中医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许多领域。

在中医内科中,中医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中药,利用草药的药用作用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另外,在中医妇科和儿科领域,中医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妇科领域中,中医可以通过调理女性的月经周期和荷尔蒙水平来改善生理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除了内科和妇儿科外,中医在皮肤科、康复医学和心理健康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治疗皮肤问题主要通过中药外用,既能改善症状,又能改善患者的体质。

在心理健康方面,中医通过针灸和按摩等方式减轻焦虑和压力,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第三部分:中医学的地位与前景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中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中医学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关注。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中医纳入其国家医疗体系,并开设了中医诊所和研究机构。

在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中医学也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替代疗法。

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支持。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1.1学科面临的困境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中医学毕业论文例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例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例文由于中医学毕业论文包含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因此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个1200字的中医学毕业论文例文,供参考。

论文题目:中药材治疗慢性疾病的研究论文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材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案研究,发现中药材可以显著帮助改善慢性疾病的症状。

其中,我们特别关注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本研究共选取了20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他们的年龄在40-60岁之间,病程较长,病情严重,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选择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另一组则使用传统中草药。

我们记录了所有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观察了他们的症状,如口渴、多尿、视力模糊和低热等。

通过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使用中药材的治疗组在5个月内取得了更显著的成果。

其中,中药材组的患者血糖水平下降,症状显著改善。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材可以通过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中药材并未取代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其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使用。

关键词:中药材、慢性疾病、糖尿病、血糖、生活质量。

引言:慢性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长期的治疗常常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

因此,传统医学中的中草药治疗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中药材是传统医学中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材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20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个案研究。

其中10名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另10名患者则使用传统中草药。

我们记录了所有患者的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和生活习惯。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监测了所有患者血糖水平、尿糖水平和体重,并观察了他们的症状,如口渴、多尿、视力模糊和低热等。

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使用中药材的患者在病情发展、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方面,都比使用传统药物治疗的患者好得多。

中医学毕业论文2

中医学毕业论文2

中医学毕业论文(2)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2.4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

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2.5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

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

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 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3.1大胆尝试,推陈出新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

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13899学号:06409020毕业论文题目: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日一论文排版(一)页面设置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页眉1.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

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

(三)文字格式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段后0行。

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

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

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

如: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x±s)季节例数生理组春分7 106.02±21.21夏至7 66.03±14.85##▲秋分7 50.32±9.01##▲冬至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0.01;与春分比较,▲P<0.05。

(六)文内标题层次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1.1”,“ 1.1.1.1”各层次的序号均顶格排写。

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

各标题的内容部分另起一段书写,不和标题同行(如只有数字编号没有标题,则数字后面空两格直接写内容)。

二论文格式(一)论文字数论文字数在2500-3000字左右为宜。

(二)撰写顺序目录;正文: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导语、分层论述、参考文献,致谢。

具体格式要求分述如下:1 目录格式要求目录在封面之后,“目录”二字宋体三号,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加粗。

“目录”二字下空一行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用宋体四号,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有项目均顶格写,目录中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后面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

2 标题格式要求论文标题要简短、明了,能概括全文内容,并引人注目。

一般在25字范围内,尽量不用副标题。

题名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应尽可能包括关键词。

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3 署名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下一行居中写: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四号宋体。

再下一行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 06XXXXXX ),小四仿宋体。

均加粗。

4 摘要格式要求摘要,要求可以概述论文主要内容和论文写作目的和意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不加粗。

字数200字左右。

5 关键词格式要求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可选2-4个,“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

各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

6 正文格式要求先写导语,然后分层论述。

导语,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导语中要求写的内容较多,而篇幅有限,这就需要根据研究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阐述重点。

编写导语不要与“摘要”雷同,主要写研究的起因、目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动态,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等。

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练。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7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序号按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标号,“[ ]”标于引文后标点符号的右上角(用“上标”格式),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置于方括号内,序号与后面参考文献的序号一致。

在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隔开,如:[12、13],也可用起止序号,中间加“~或一”,如:[9~11]。

数次引用同一文献,按首次出现序号标明。

引用外文文献,外国人名写法:姓在前,名在后,姓不缩写,名缩写。

不受文献条数限制。

格式:“参考文献”四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所引文献按序号排列,小四宋体,不加粗。

(l) 期刊书写格式:序号作者.题名[J].杂志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码或起止页码最后不加标点。

如:[1]李松林,任延军,崔熙等.血红林蚁与鼎突多刺蚁管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l994,29(9):521-523[2]Brown J J, Mirowski M. The 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 defibrillatro: an overview[J]. J Am Coll Cardiol, 1985,6(Suppl 2): 461 (2)书籍书写格式:序号作者名主编.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版次出版年:起始或起止页码如:[3]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48 致谢格式要求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致谢是作者对本文研究和撰写过程有过实质性贡献或帮助,但尚不足以列为作者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一种方式。

致谢的言辞应简练、诚恳、朴实、有分寸。

切忌浮夸,堆砌华丽词藻,也不要写成抒情散文。

“致谢”二字四号宋体,加粗,居中,中间空两中文字符;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200字左右即可。

具体内容及格式举例见后文:学校代码:13899学号:06501066(学号:小四宋体左对齐排,不加粗)毕业论文题目:浅论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题目: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陶伟利______专业:中医学_______班级: 06中医2班___指导老师:赵树宏______(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小三宋体加粗居中排)2011年 4 月10日(日期: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目录(“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中间空两个空格,下空一行)摘要 (2)关键词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2)2.1 气滞血瘀型 (3)2.2 寒凝血瘀型 (3)2.3 湿热下注型 (3)2.4 气血虚弱型 (3)3 临床病例 (3)3.1 病例一 (4)3.2 病例二 (4)4 讨论 (5)参考文献 (5)致谢 (6)(目录内容:四号宋体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前顶格,后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浅论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陶伟利指导老师赵树宏(作者、指导老师: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与学生姓名、指导老师与老师姓名间空两格,学生姓名与指导老师间空四格)(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06501066)(学校专业年纪学号:小四仿宋体加粗居中排,年纪学号间空两格)[摘要]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等。

是当今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西医对于痛经缺乏有效地根治方法,本文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气血虚弱四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不加粗)关键词痛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各关键词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

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1],病因多与内分泌因素,子宫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激素类药,手术等。

病人对西药极易产生耐药性,而手术的复发率较高,因此西医对痛经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致使大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而中医则从病因着手,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表现而施以不同的方药对痛经进行治疗,从根本上缓解了症状,降低了痛经的发病率。

(导语:无须标出“导语”,属正文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1 病因病机(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

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不通则痛;或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记载:“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

”所以,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兼症,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2.1 气滞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每于经前1~2 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

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2 寒凝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

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基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2.3 湿热下注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

2.4 气血虚弱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期或经后1~2 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