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g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第1章 绪论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肾)动脉灌注压↑→血管平滑肌受到牵拉→血管平滑 肌收缩→动脉的口径↓→动脉的灌注量不致增大。
动脉
牵拉
p 刺激
血管 平滑
P
肌时
生理功能调节的特点
神经调节- 迅速、精确而短暂 体液调节-缓慢、持久而弥散 自身调节-范围小、局限 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生理学 (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功能活 动规律(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内分泌、生 殖、运动、思维等)的科学。
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细胞和分子 器官和系统
整体
第二节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实验:指在人(病人或健康人)
身上进行的以取得实验者所需资料的实验。
(二)动物实验:小鼠、大鼠、豚鼠、狗、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即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一、机体的内环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细胞外液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兔、猴等。
急性实验 慢性实验
在体实验 离体实验
家兔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离体蛙心灌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衰老
7
➢ 刺激(stimulus):作用于机体的内外环境变化 ➢ 反应(response):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变化 ➢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 兴奋(excitation):机体或可兴奋组织、细胞在接受刺激产生反应时,由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g动物生理学PPT课件
•22
3)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息传递 (1) 具有酪氨酸激酶的受体 (2) 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受体
•23
魅力前沿 Wnt的信号通路控制再生能力 焦仁杰课题组:Notch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
•24
1.3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3.1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3.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3.3 动作电位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37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1) 突触的细微结构
•38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2) 经典的突出传递过程
•39
1.4 .2 接头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
•40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2)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A. 神经未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2)特点
① 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的特化结构; ② 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曲张体可支配多个 效应细胞; ③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于20nm,远者可达几 十μm; ④ 递质扩散距离远,耗时长,一般传递时间大于1s;
⑤ 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器细胞有无相应受 体。
•45
1.4 .3 电突触
•53
【学习难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理解跨膜信息传递的机理
•54
•55
1)跨膜信息转导或跨膜信号传递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embrane signaling )
•18
1.2.2 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跨膜信息转导
(2024年)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B
C
19世纪生理学的重大发现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揭示了血液循环、 神经传导、消化等生理过程的奥秘。
20世纪以来的生理学进展
D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手段 不断更新。
2024/3/26
5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
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生理学检测技 术等。
21
发育过程与发育调控
发育过程
包括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等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发育任务。
2024/3/26
发育调控
动物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基因、激素、环境等。其中,基因是发育调控的基础,激素则通过调节基因表 达来影响发育过程,而环境则通过与基因和激素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发育结果。
26
2024/3/26
谢谢聆听
27
12
稳态的调节机制与意义
01
调节机制
02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等环节,对内环境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调节。
03
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对内环境 进行广泛而持久的调节。 2024/3/26
04
意义
05
维持生命活动: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只 有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正常生长、繁殖和发挥功 能。
10
动物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03
2024/3/26
11
内环境的组成与特点
01
组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和细胞内液。
2024/3/26
02
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渗透压等,在 正常情况下都保持相对稳定。
动物生理学之绪论
第一章 绪论
5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 动物生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动物生理学是畜牧/兽医等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实践,反过 来又为指导实践服务.它既是兽医临床工作者正确认识畜禽疾病,分析致病原 因,指出合理治疗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的理论根椐,也是畜牧业实践中科学饲 养,迅速繁殖家畜和获取优质高产的肉\奶\蛋\皮\毛等禽畜产品的理论基础. 三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动物实验是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基本方法。 分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又分活体解剖实验和离体器官实验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 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息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初始 控制信息,则称之为正反馈. 如 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固化等都属于正反馈. (二)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是指干拢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 还可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
第一章 绪论
20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动物生理学之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
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第二节 体液与内循环 3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第一章 绪论
2
掌握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3.反馈调节机制与意义 熟悉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了解 1.非自动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2.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三 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来自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通过实验获得。
离体实验(ivni t r o )
急性实验
研究方法
在体实验(ivni v o )
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二、内环境与稳态
• 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约占体 重的60%,大部分位于细胞内,称为细胞 内液,约占体重的40%,还有一部分存在 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20%。约有1/4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其余 3/4分布于全身的组织间隙,称为组织液。 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 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之中。因此, 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 将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 定的生理学现象称之为稳态。
• 二、体液调节 •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 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 全身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 的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体内有许多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几十种激 素,专一性地分别对不同组织器官的活动 产生各自特殊的调节性影响。 • 特点:缓慢、持久、作用范围广泛、准确 性较差。
• (三)适应性 • 动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界 中的各种因素,如空气、水、食物、光线、 温度等,社会环境包括人与动物以及动物 的群体等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都能引 起动物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在一定的范 围内,动物机体能够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 不断调整各种生理功能,达到与环境的相 对平衡。动物机体的这种适应环境变化而 生存的特性,称为适应性。
第三节 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
• 一、神经调节 • 机体在刺激的作用下,通过神经系统的反 射活动,调节各器官活动的机能。神经调 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 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 组成,它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 特点: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局限、持续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 兴奋性和适应性。 • (一)新陈代谢 • 新陈代谢是指动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及体内的物质转 化和能量转化过程。
《动物生理学》第1章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一)、损伤电位的变化 (二)、静息电位(膜电位)
1、极化状态
(三)、动作电位
二、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理
(一)静息电位的产生与钾平衡电位 1、细胞膜内外存在离子浓度差 2、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
负前馈:
作用:抑制受控部分的活动
反馈与前馈的区别:
作用通路不同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方面,物质 代谢必定伴有能量代谢,其中气体交换是必要 条件。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1)刺激与反应的概念
能够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 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活动。
(2)兴奋性的概念 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兴奋性(或
应激性)
二、兴奋性 (3)兴奋与抑制:
神经调节:以反射的形式调节:包 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反射,反射性调节,条件和非条件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高度规律、
高度自动化
神经调节的局限:作用范围小、时间短
神经调节
第四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体液调节:形成一系列特殊的内分泌 腺和具有具有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能力 的细胞和组织
1、内分泌调节 2、旁分泌调节 3、代谢产物
外在表现:静止--活动;活动弱--强 内在表现:细胞膜去极化-兴奋
细胞膜超极化-抑制 两者关系:相对的
二、兴奋性 (4)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A: 刺激性质与反应的关系:适宜刺激
不适宜刺激 B: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閾刺激
閾上刺激
閾下刺激
二、兴奋性 (4)刺激作用时间与反应的关系 (5)强度时间曲线
动物生理学完整版
一、选择题1、动物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动物有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D )。
A. 物理、化学变化过程B. 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C.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D. 功能及其活动规律2、在生理学研究中,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 A )水平的研究。
A. 细胞、分子水平B. 器官、系统水平C.组织、细胞水平D. 整体水平3、下列几种生理实验中,用于慢性实验的是(B )。
A. 离体肠段运动的观察B. 消化道瘘管的安装C.动物血压的直接测定 D. 蛙心灌流4、内环境稳态(D )。
A. 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B.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C.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 是保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5、下列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D )。
A. 降压反射B. 体温调节C.肺牵张反射D. 排尿反射6、畜禽体内占主导地位的调节机制是(B )。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神经调节C.局部性体液调节D. 自身调节二、填空题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等。
2、细胞外液是机体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
3、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正反馈调节,它在机体内是较少的调控形式。
5、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负反馈过程。
6、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其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7、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8、体液约占体重的60%,它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别称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9、动物生命活动具有的共同特点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繁殖活动和应激性。
(没有找到原文)三、判断题1、外环境是细胞外的环境,内环境指细胞内的环境。
错2、整体水平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机体各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以及生理功能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调节机理。
动物生理学(总结)
3)脂肪
4.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机理
(1)吸收
(2)吸收机理: 1)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渗透、扩散和易化扩散等; 水分靠滤过、渗透吸收。脂类物质,如甘油一酯,脂肪酸等靠扩散或易化扩散吸收。 2)主动转运:需要耗能量。钠泵 3)胞饮作用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机体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及其调节 1)在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散热; 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则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2.家畜对高、低温的反应 1)习服 动物短期(通常数月)生活在超常环境温度(寒冷或炎热)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2)风土驯化 随着季节性变化机体发生的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表现为被毛厚度和血管收缩性发生变化等,以增强机体对 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3)气候适应 经过几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动物的特性、生理、生化,随本身及当地的温度环境表现出良好 的生活能力,并且能够繁衍后代。
第九章 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原理、分泌的调节 (1)概念: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特定的靶器 官、靶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2)分类: 根据化学本质,可将激素分为以下四类: 1)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2)肽及蛋白质。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心肌激素、胃肠道激素、某些胎盘激 素等。 3)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3)作用机理
第二章 血液
1.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2.全身血液占体重的比例:6%~8% 3.血浆蛋白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营养功能; 3)形成胶体渗透压; 4)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5)缓冲作用; 6)免疫功能。 4.红细胞的功能及其脆性: 1)担当体内运载 O2 和 CO2 的工具;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3)红细胞容易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脆性。 5.各白细胞的功能特点: 1)中性粒细胞:吞噬外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坏死组织,故有防御病菌和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起到限制、减轻速发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杀伤作用 又有调节变态反应的 功能; 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作用,还参与免疫作用; 5)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为血液凝固。 7.抗凝与促凝措施: 1)抗凝:血液与光滑面相接触;减低创面的温度;除去 Ca2+和纤维蛋白;加入抗凝剂(抗凝血酶Ⅲ、肝 素等)。 2)促凝:血液与糙面相接触;提高创口的温度;添加维生素 K。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对动物体内各器官和组织活动的 调节,包括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等。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等体液循环对器 官和组织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
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下的调节方式,如心 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神经和激素在调节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
内环境稳态与自适应调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实验法
详细描述:实验法是动物生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法,可以对动物体的各种生理指 标进行测量和记录,探究不同因素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两种类型 ,离体实验是将动物器官或组织取出后进行实验,在体实验则是在动物整体上进行实验。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中经过物理和化学消化,最终 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 酸,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吸收机制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系 统转运至身体各个组织器官。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负责气体 交换的重要器官系统,为身体
提供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动物生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学科重要性
详细描述
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它为其他生物医学 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研究动物生理学, 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生命活动规 律,为动物养殖、宠物护理、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动物生理学也为人类医学提供了大量借鉴和参考,对于 人类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理学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1. 简介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生理过程的科学,它关注动物体内各种功能和过程的调节机制。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动物的消化、循环、排泄、呼吸、神经、内分泌、运动等方面,对于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动物细胞的组成动物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的界限,通过选择性通透性实现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包含细胞器、细胞骨架和溶质等,是细胞内的物质基质;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物化学反应和遗传信息的中心。
3. 动物体内环境的调节动物体内环境的调节主要通过体液和神经系统实现。
体液系统包括血液和淋巴,通过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排泄产物来维持体内稳态;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调节机体的感受、运动和内脏活动。
4. 动物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于吸收和利用。
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附属腺等器官,它们通过机械作用和化学反应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排泄物排出体外。
5. 动物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输送物质的系统,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组成部分。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血管网络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血液携带着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6. 动物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吸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系统,它包括呼吸器官和呼吸肌肉两个部分。
呼吸器官包括鳃、肺和皮肤等,它们通过换气作用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泄。
7. 动物的排泄系统排泄系统是动物体内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浓度的系统,它包括肾脏、尿液的输送管道和排泄口。
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机制将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物质从血液中排除,维持体内液体平衡和溶质浓度的稳定。
8. 动物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系统,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动物生理学1绪论、细胞、组织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而膜内K+又高于
膜外,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细胞膜对蛋白质负离子(A-)
无通透性,膜内大分子A-被收集阻止在膜的内侧,从而形成
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产生后,可阻止
K+的进一步向外扩散,使膜内外电位差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
即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
(二)腺上皮
由具有分泌机能的腺细胞组成,多数为单 层立方上皮。以单独的腺细胞分散在上皮 中,称其为单胞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 腺体,类型较多,如管状腺、囊状腺、管 泡状腺等。腺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 腺体腔或体外的称为外分泌腺。不经过导 管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的称为内分泌腺。
(三)感觉上皮
是由上皮细胞特化而成,具有感觉机能, 如嗅觉上皮、味觉上皮、听觉上皮、视觉 上皮等。
生理学上把能够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兴奋反
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强度等于阈
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
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高。
故阈值大小可以反映兴奋性的高低。
2)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现象是指生物细胞在生命活动
过程中所伴随的电现象。它与细胞兴奋的
产生和传导有着密切关系。细胞的生物电
②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即原 肌凝蛋白)由两条平行的多肽链形成α-螺旋 构型, 调节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头部的结合。
③肌钙蛋白 (Troponin, Tn)为复合物, 包括三个亚基:TnC(Ca2+敏感性蛋白) 能特 异 与 Ca2+ 结 合 ; TnT( 与 原 肌 球 蛋 白 结 合 ); TnI(抑制肌球蛋白ATPase活性),主要作用 是调节肌肉收缩。
动物生理学_第一章__绪论PPT课件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 1.是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 2.反射(reflex)——
在CNS参与下,机 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有规 律的适应性反应。 ➢ 3.反射弧
反射弧模式图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急性在体实验
(活体解剖实验)
急性离体实验
(离体器官实验)
慢性实验是
以清醒、完整和
健康的动物作为
研究对象,一般
需在无菌、麻醉
条件下手术,待
动物清醒和恢复
健康后再进行实
验。
瘘管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机体对内外环境的改变能够做出反应 (新陈代谢发生改变)特性叫兴奋性;引起新 陈代谢发生改变的内外因素叫刺激;反应包括: 兴奋和抑制 3.适应性 动物通过调整自身生理功能而适应环 境变化的特性叫适应性。
(可提供人类医学研究中的模型动物)
与人类医学相辅相成。
三、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是来自对生命现象 的客观观察和通过实验获得。其基本实验 方法是动物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急
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急性实验是以失去知觉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又可分为在体(in vivo)和离体(in vitro)两类 实验。
反
馈
信
息
监视装置
(感受器)
反应
1. 负反馈控制系统
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控制系统
CNS
效应器 受控系统
Heart/Vascula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2+和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肌肉 肌浆网膜上Ca2+ 胞浆[Ca2+]
收缩
泵,将Ca2+重新摄回
,Ca2+和肌钙蛋白解离,肌肉舒张
3)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a. 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b. 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 缩能力的影响
魅力前沿
Clini Transl Sci: 可可或可增强骨骼肌功能
【讲授重点】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和影响因素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形成的离子机 制 3.局部兴奋、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 胞上的传导机制 4.兴奋性与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关系 5. 经典的突出传递和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 6. 骨骼肌的收缩和兴奋-收缩耦连
A. 入胞(exocytosis)
a. 吞噬作用 (phgocytosis) b. 胞饮 (pinocytosis) c. 受体介导式入胞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B. 出胞
魅力前沿
进餐:细胞如何吃东西
1.2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
1.2.1 跨膜信息传递的概念
1)跨膜信息转导或跨膜信号传递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embrane signaling )
1.2.2 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跨膜信息转导
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息传递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
• • •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电化学梯度 影响因素 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A. 以蛋白质载体为中介 (Carrier mediated)的易化扩散 B.以离子通道(ion channel) 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1.3.1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3)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1)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3)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
(4)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1)阈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引起
2)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
从兴奋性角度来看: ①阈刺激是引起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的刺激; ②只要是阈上刺激,不论刺激强度多么强均能引起Na+内流 与去极化的正反馈关系,膜去极化都会接近或达到ENa; ③动作电位的幅度只与ENa和静息电位之差有关,而与原来的 刺激强度无关; ④阈下刺激使膜去极化达不到阈电位水平,不能形成去极化与 Na+内流的正反馈,不能形成动作电位。 ⑤对于一段膜来说,达到阈电位的去极化会引起(Na+的)再生 性去极化而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⑥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会因距离衰竭,也是由于 动作电位具有“全”和“无”特性。
动 物 生 理 学
Animal Physiology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2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
1.3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4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5 肌肉的收缩 1.6 动物的放电和发光(自学)
1.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1.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复习)
囊泡迁移
囊泡膜与轴突膜融合
Ach倾囊释放(量子式释放)
Ach进入接头间隙
B
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Ach分子与终板膜Ach门控性通道结合 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
Na+内流为主,少量K+外流
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以电紧张性扩布 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
(3)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 化学传递 单方向性 有时间延迟 易受药物影响 易疲劳性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2)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
(1)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 + - +
RT ZF [K+]0 [K+]i
Nernst 公式: Ek=
·ln
2)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
(2)动作电位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1.3.3 动作电位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可兴奋组织或可兴奋细胞
1.3.1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2)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 刺激的强度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引起组织 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刺激 阈下 刺激 阈上刺激 (2) 刺激的持续时间
时间阈值: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短刺激 作用时间
(3) 强度-时间变化率
1.3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3.1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3.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3.3 动作电位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1.3.1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 反应: 刺激(stimulus) 兴奋性(excitability): 兴奋(excitation):
特点
特点:
2)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A.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port) (Na+、K+的主动转运) B.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葡萄糖的主动转运)
3)出胞(exocytosis) 和入胞(endocytosis)
【学习难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理解跨膜信息传递的机理
a. 概念: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b.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动作电位 沿横管系统传至肌细胞的深部——到达终末池 激活T管和肌膜上的L型Ca2+通道 L型Ca2+通道变构——激活
终末池(肌浆网)中的Ca2+ 胞浆[Ca2+]
释放入胞浆
2)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3) G蛋白效应器 (G protein effector) (4)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3)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息传递 (1) 具有酪氨酸激酶的受体 (2) 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受体
魅力前沿
Wnt的信号通路控制再生能力 焦仁杰课题组:Notch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
1.4 .2 接头传递
2) 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 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 )结构基础: 曲张体——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2) 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 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2)特点
① 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的特化结构; ② 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曲张体可支配多个 效应细胞; ③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于20nm,远者可达几 十μm; ④ 递质扩散距离远,耗时长,一般传递时间大于1s; ⑤ 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器细胞有无相应受 体。
1)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 门控通道(ion channel):
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2)门控通道分类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 gated channel) 机械门控通道 (mechanically gated channel)
2)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 G蛋白耦联受体 (G protein-linked receptor) (2)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2) 经典的突出传递过程
1.4 .2 接头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2)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A. 神经未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动作电位 神经未梢质膜去极化 Ca2 +内流 囊泡破裂
电压门控Ca2 +通道开放
1.3.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生物电现象—— 2)静息电位和动作动作电位
(1)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后电位(after potential): 极化状态(polarization):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4 .3 电突触
1.5 肌肉的收缩 1.5.1 与收缩有关的骨骼肌的细微结构
1)骨骼肌细胞与肌原纤维 2)肌小节 3)粗肌丝与细肌丝 4)肌管系统
1.5.2 骨胳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1)肌丝滑行理论:
(1)肌丝滑行的分子基础:
(2)肌丝滑行的过程:
1.5.2 骨胳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2)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3)局部兴奋与局部电位
(1)局部兴奋与局部电位 (2)局部点位的特点:
不能远距离传播
不具有“全或无”的特 性 可以总和
4)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魅力前沿
Diabetes:线粒体膜电位调控研究
1.4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1.4 .2 接头传递 1.4 .3 电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