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

C.百团大战
D.黄海大战
发动以来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的是( A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2.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
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C )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平型关大捷、台儿 庄战役、百团大战
清政府战败,签订 《辛丑条约》
日本无条件投降,中 国人民取得抗日战 争的胜利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近百年来中国人 民反抗外来侵略的 第一次完全胜利
胜败主 要原因
启示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或落 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 战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实行全民族抗 战,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实现民族团结才能 维护民族利益
【针对训练】
1.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
“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 )
A.九一八事变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
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
要枢纽。”“它”是指( B )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解放战争
两个战场的抗战
战役
淞沪 会战
开始 时间
1937年 8月 13日
正 面
台儿庄 战役

【精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精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单元综合复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
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原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
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争胜利 抗日战争
的原因 的胜利
与伟大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 解放战争
答案:D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的 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行 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 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
意义
意义 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起因:1931年9月18日夜,柳条湖事件。

2.结果: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抗战力量(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3)1936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继续抗战。

4.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1)经过: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2)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拒后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2.结果:7月底,北京、天津相继失陷。

3.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军队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即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城。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

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以长春为“都城”,扶持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任“执政”。

4.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5.“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7.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解决的依据: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抗日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8.结果:在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①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汇总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
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即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城。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沦陷了。

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以长春为“都城”,扶持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任“执政”。

4.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5.“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
7.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解决的依据: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抗日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8.结果:在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
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配套K12】[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

【配套K12】[学习]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全民族坚持抗战1.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1)背景: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2)表现:日本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3)结果: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之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2.全民族坚持抗战(1)表现(2)影响: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知识点2 中共七大3.召开:1945 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主要内容(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5.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知识点3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6.背景(1)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

(2)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7.战略反攻(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南郊卢沟桥人物:赵登禹、佟麟阁将军殉国。

结果: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经过:①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②正式形成:1937年,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影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团结抵御侮,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3、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

(八一三事变)抵抗事例:①姚子青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②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完成任务后撤出。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①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

②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③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④启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5、【P92 材料研读】答案: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决心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6、【P93 材料研读】答案:(注意答题方法)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史实:①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出动了70余万兵力,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②姚子青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③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余人,完成任务后撤出。

④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 单元地位《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2.单元主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联系现实,认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言行的危险。

学习本单元,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3.单元结构本单元共有五课,分别是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就是1931—1945年的14年抗战时期的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伴随着日军侵略的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处理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予以贯彻,为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在此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大规模阻击日军,以巨大的牺牲连续进行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积极开展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继而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开辟了敌后战场。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梳理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突出重点难点、渗透学科素养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坚持抗战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 胜利奠定基础 日本投降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学生、妇女、工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 军事
政治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 立足课本材料、服务学生学习
三、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资源推荐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影响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结果
和平解决的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单元教学建议
2. 突出重点难点、渗透学科素养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日军侵华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中国抗战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部编八上历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3. 单元结构
一、单元课程结构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单元知识梳理
1. 知识梳理
课题
知识点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战的意义;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理解正面战场对于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理解敌后战场对于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军队组织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军队组织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军队组织)1、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指挥者:李宗仁时间:1938年3月★意义:①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保卫大武汉(武汉会战)战役:万家岭战役,击毙日军3000多人。

★影响:①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第三次长沙会战★影响:①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②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③动摇了一部分日本官兵的必胜信念4、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5、【*P98问题思考】: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抗日精神)6、【*P99课后活动一】(1)怎样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答:①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给予敌人重大杀伤。

②中国军人为国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在抗战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③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④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巨大作用。

7、【*P99课后活动一】(2)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家乡人民的抗日事迹答: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的抗日事件: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太原会战1。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层级训练【基础巩固练】1.A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C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何香凝的诗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可见,②③不符合题意。

3.D 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4.B 根据题干材料中“华北……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等信息,结合四个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严峻的形势,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

5.C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争取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6.C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实行“兵谏”,扣押了前往西安督战的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7.解析: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命令,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1)事件:柳条湖事件;日军行动: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2)情景: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感想:倾诉了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能力提升练】8.D 解题时紧扣图中标语内容“收回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因而出现了标语中的内容。

9.D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战。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故本题选D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提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提纲

运 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动 3.中国共产党的救亡主张
1935 年 8 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
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原因:①日军侵略东北、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③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劝蒋无效(直
失败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 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 的胜利,在国国内外产生了积极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消极影响:国民党军队一溃干 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战役
背景
时间 地点 主 力 指挥 结果及意义

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 1937 山 西 八 路 林彪 胜利,歼灭日军 1000 多人。
阳城,占领沈阳。 九 一 3.结果:东三省沦陷,1932 年,日本扶持溥仪在长春建立满洲国 八 4.东北军民的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事 变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
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3)1936 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
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5.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1945)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
幕。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华北危机
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政策:“不抵
从 九 一 八 事 变 到 西 安 事 变
抗”的妥协政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原因: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新人教版

4.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 B.组织了几次大规模会战,态度积极 C.没有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D.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5.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重要会战包括 ( C ) ①淞沪会战 ②重庆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武汉会战 ⑤长沙会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 1.背景 ( 1 )日军占领 南京 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同时,一部日 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 2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李宗仁 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经过: 1938 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冲入 台儿庄内,被中国军队主力包围。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 正面 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 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材料二 湖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 ——1942年1月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社论 ( 2 )材料二中的“湖南之大捷”具体指什么?分析取得这次大捷的原因。 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原因:中国军队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 抗敌等。
(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际舆论为何赞赏此次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 影响。
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 8.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9.经过: 1941 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 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分别击退增援长沙的三路 日军,迫使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突围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 利。 10.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 太平洋 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 产生了积极影响。 11.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1944 年初,日军向国民 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 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1、九一八事变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时间:1931年9月18日经过:1931年9月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

★结果:①东三省全部沦陷(1931年——1945年)。

②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影响: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3、东北三省沦陷后:东北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4、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华北危机。

5、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领导:共产党地点:北平主力:学生★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结果:被反动军警镇压。

★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西安事变原因: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加深。

(根本原因)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③学生爱国运动的推动:④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

时间: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实行兵谏,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中共态度: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谈判。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注意】*P88相关史事八一宣言共产党最早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日本改变侵华政策原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

表现:①对国民政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②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加紧进攻。

③对占领区:加强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抗战后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态度。

国民政府内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典型事例“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在敌后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3、中共七大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间、地点:1945年4月陕西延安内容:①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③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目标。

4、加速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①美国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屈服。

②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③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5、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1931年——1945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6、抗日战争胜利原因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主要)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国际支持与援助★7、抗日战争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意义: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8、【*P105 问题思考】用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共42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2.一二·九运动 (1)时间: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 请愿。 (2)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性质: 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4)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 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新高潮的到来。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三、西安事变 1.背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 ,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 持内战政策。 2.过程: 1936年12月 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 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 3.解决:中国共产党从 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 决,联蒋抗日,并派 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4.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 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 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4.改编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 德任总指挥 , 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 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5 . 1937 年 9 月 , 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 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起因:1931年9月18日夜,柳条湖事件。

2.结果: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抗战力量
(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3)1936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继续抗战。

4.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
(1)经过: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2)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拒后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2.结果:7月底,北京、天津相继失陷。

3.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军队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2.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爆发: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

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2.抵抗的爱国将领:姚子青、谢晋元。

3.结束: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13日。

2.罪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
1.时间:1938年3月。

2.指挥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3.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10月。

(2)经过: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3)结果: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4)意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2)经过: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

(3)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豫湘桂战役
(1)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经过: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丟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经过: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

2.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发展: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3.巩固: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意义: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经过: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3.作战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4.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日本: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国民党: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并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

3.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4.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二、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影响: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联合抗日: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
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