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眼中的领袖风范
八年级上册名著红人物小评论800字
八年级上册名著红人物小评论800字《红星照耀中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红军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被描绘为一个极具智慧、胆略和人格魅力的领袖。
他不仅是红军的统帅,更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毛泽东的智慧体现在他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判断上。
在革命低潮时,他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长征初期,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巧妙地指挥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成功摆脱了困境。
这些事迹充分展示了毛泽东超群的智慧和谋略。
毛泽东的胆略更是令人敬仰。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他坚决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在战场上,他敢于采取冒险的行动,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胆略和决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除了智慧和胆略,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也是他赢得人民爱戴的重要原因。
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
在长征途中,他曾将自己的马让给受伤的同志骑,自己却步行穿越雪山草地。
这些细节彰显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通过斯诺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毛泽东,一个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的英雄。
他的人生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他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他的领导和智慧,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他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照耀中国前进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斯港与黄华的传奇交往
解放 前 与北 京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并 驾 齐驱 的著 名 学 府 , 首
任 校 长 系 美 国人 司徒 雷 登 。为 了提 高 燕 大 的知 名 度 和 吸
引力 , 方 重 视 聘 请 中外 知 名 学 者 任 教 。 学 校 对 所聘 教 校
师 , 问 有 没 有 真 才 实 学 , 问 种 族 、 籍 , 不 问政 治 只 不 国 也
稻 草人 , 它 身 一 写上 ‘ 北 ’ 在 I 华 二字 , 它放 在 棺 材 上 抬 把 去 埋 葬 , 这 个 办 法 告 诉群 众 , 用 华北 即将 灭 亡 ! 但 是 , ” 黄 华 等 人 都 觉 得 这 个 办 法 太 “ 国昧 ” 。 经 过 反 复讨 论 . 美 了
倾 向 、 教 信仰 和学 术 观 点 。 然 是 一 所 教会 学 校 , 校 宗 虽 但 长 司 徒 雷登 主 张宗 教 与大 学 教 育 分 离 ,学 校 世 俗 化 , 不 要 求 学 生 信 教 做 礼 拜 , 有 教 师 也不 必 信 教 , 此 学 术 所 因
空 气 十 分 自 由 , 图 书 馆 里 可 以 看 到 马 、 、 、 的 一 在 恩 列 斯 些 著作 和英 译 本 。 燕 大许 多 中 、 籍 教 师 有 比较 开 明 、 步 的 思 想 , 外 进 中 国籍 进 步 教 师有 陈翰 笮 、 伯 赞 、 文 藻 、 翦 吴 费孝 通 、 宓 、 吴
圈 N H ●SIU W物NA EIG 人蘑 ● H秋 J
斯港与黄华的传奇交往
● 王 永 华
斯 诺 与黄 华 , 一个 是 写 成 《 行 漫 记 》 两 的著 名 美 国记 者 , 个 是 担 任 过 中 国 副 总 理 的杰 出外 交 家 。两 个 异 国 一
《红星照耀中国》外貌描写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外貌描写摘抄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星照耀中国》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外貌描写。
你看斯诺笔下的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就这么几句话,是不是一个独特又坚毅的形象就出现在咱们眼前啦?还有周恩来,“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感觉这双眼睛里藏着好多的智慧和勇气呢!再说说朱德,“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哇,这结实的身板,一看就是能吃苦耐劳的好汉!这些描写可太精彩啦,让我们仿佛能亲眼见到这些伟大的人物,感受到他们的魅力和力量。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跟我一样被这些描写深深吸引呢?稿子二哈喽呀,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扒一扒《红星照耀中国》里有趣的外貌描写。
书中描写彭德怀的时候说,“我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
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是不是觉得彭德怀特别有活力?还有徐海东,“徐海东给我的印象是我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
他穿的和士兵一样,满是补丁的上衣,带着一顶褪色的灰色帽子,帽檐软垂,帽顶破了。
”这样朴素的装扮,更能看出他的质朴和坚定。
斯诺的描写真的太妙啦,让这些英雄人物就像站在咱们面前一样。
朋友们,你们读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咱们可得好好感谢作者,让我们能这么生动地了解这些了不起的人。
怎么样,下次咱们再一起聊聊书里其他好玩的地方?。
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胸襟和气魄
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胸襟和气魄作者:霞飞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1期霞飞在一个饱经战乱的废墟上建设一个新中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必须团结全国人民,凝聚各方面政治力量。
这就要求开国领袖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和气魄。
1949年时的毛泽东,就表现出了他作为开国领袖的博大胸襟。
“这是一件大事”1945年7月,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毛泽东和黄炎培有这样一段对话。
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从这段历史对话可以看出,毛泽东从1945年起,就考虑到了依靠人民建立新政权的问题,表现出了他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1948年时,蒋介石的大部分军队已经被消灭,毛泽东已经预见到,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日子不远了,是到了筹备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的时候了。
从这时起,他就开始考虑推翻蒋介石统治后建立新中国的问题。
依靠谁来建设新中国?对此,毛泽东早就做出了回答: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我们必须依靠人民来建国。
1948年9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这样的建国打算: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专政,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实际上从这时起,毛泽东就已经形成了建立一种既适合中国情况,又有利于表达人民意志的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构想。
头戴红军八角帽的毛泽东
访的外国记者十分重视,要求
各部队认真做好斯诺采访的接
待工作。
斯诺和马海德受到红
军的热烈欢迎和接待。
红军给
他们每人配发了一匹马、一支
步枪、一套崭新的军服和一顶
红军红星八角帽。
斯诺由此开
始了历时三个月的非凡旅程。
毛泽东头戴红星八角帽戎
装照就是在这期间拍摄的。
当
时拍摄的具体情景,据一路陪
同斯诺采访的黄华同志回忆:
“8月下旬,斯诺在陕北保安
的采访计划大体完成,就要出
发去红军在宁夏的前线,我们
去向毛主席告别,斯诺提议给
毛主席照一张相。
我们走出窑
洞,在明亮的阳光下,看到毛
主席穿的衣服还挺整齐,就是
头发比较乱,斯诺就把自己头
上缀有红星的崭新八角帽摘下
请主席戴上。
”
另外,据后来长期生活
在中国的马海德医生回忆当时
拍摄情况时说:“在周围的人
里,只有你给毛泽东戴过一顶关怀。
58
那年那人
憬。
母亲的。
黄华简介
河南人大名人名家喜迎接十八大书画展 优秀 黄帝故里第三届轩辕杯全国名人书画展 二等 奖 中原爱心慈善捐赠 获爱心大使称号 第十七届新人新作书画展 三等奖
黄 华 大 师 画 马 花 絮
黄华大师作品欣赏
谢谢欣赏
中原画马第一人
—黄 华
中原画马第一人——黄华
• 黄华 1967年生,河南郑州市人,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 毕业以来致力亍美术教育工作。曾进修广州美院雕塑系, 师从侯树华(中国著名雕塑家,炎黄二帝作者)、张松正、 曹长安等大师。现亍多所大学任美术教师、大学客座教授。 • 1986年至1993年跟从段正渠、曹新林、常宗贤等我国著 名油画家进修油画。 • 1993年至今专修国画,擅长绘画人物和马。勤临、仿、学 徐悲鸿的马,范增的人物及大师的艺术风范。他的“八骏 图”和“马到成功”曾被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博物馆和国际友人收藏。 • 现任北京聚缘阁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实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画艺术网常 务理事。
一次河北行,终生难忘情——怀念黄华同志
一次河北行,终生难忘情——怀念黄华同志作者:王幼辉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1年第1期2010年11月24日晚,当我从《新闻联播》中得知国务院原副总理黄华同志仙逝的消息后,心里特别难过。
黄老是我所敬仰的前辈,生前他曾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与黄华同志近距离接触10余日,他求真务实的作风,博学严谨的风范,温文儒雅的举止,语重心长的谈吐,让人如沐春风,尽得教诲。
如今,老人家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怀念之情无以言表,脑海中不禁浮现出27年前陪同黄老在河北调研的那段日子,一位谦逊蔼然的长者形象在心头挥之不去……1983年初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黄华同志来河北调研,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派我(当时我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负责接待黄华同志。
我陪同黄华先后到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三个城市调研,共十多天。
这次调研活动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黄华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磁县一个大家庭,19岁考入燕京大学,开始北平的求学生涯。
虽然很早就离开故乡参加革命,但他依然对河北这片热土情有独钟。
这次来故乡调研,他只带了一个秘书,一辆普通汽车,到了石家庄就住在当时的省委招待所。
省人大、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来到他下榻的宾馆向他简要汇报了河北省的省情,并陪同吃了一顿普通的便餐,之后就由我全程陪同他参观考察了。
那时石家庄市和石家庄地区是分设的。
地、市委也没派人跟随,我们到工厂和农村去,除了有一辆警车作保卫以外,一路上从无什么戒严之说。
省政府给我们一辆老红旗车,我和黄副委员长合坐。
到了石家庄造纸厂,由厂长和书记陪同参观车间。
与工人座谈时,厂领导不参加,因此工人们能与黄副委员长推心置腹地谈话。
地、市委、工厂从未请我们吃过一顿饭,我们后面也没有一条庞大的“尾巴”。
一次,汽车在行驶中沿途遇到一个大坑,黄老说:“这要是摔着人,要追究市长责任的。
”当时听到这话,觉着很新鲜,多年以后回味,由衷敬佩黄老对责任追究制的先见之明。
黄华与基辛格:历史的见证与拥抱
黄华与基辛格:历史的见证与拥抱
张娟;张曼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2008(057)009
【摘要】1971年,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时,从北京南苑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的公路两边不时出现大幅标语: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
相信那时的基辛格怎么也不会想到,37年后,他会带着家人来北京看奥运比赛;而当年接待基辛格来访的黄华,想象力再丰富,恐怕也不会构想出96岁的他与85岁的老朋友基辛格一家聚会的温馨场面。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张娟;张曼
【作者单位】《今日中国:中文版》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9.712
【相关文献】
1.追思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黄华同志——纪念黄华诞辰1O0周年
2.帮助斯诺采访陕北为接待基辛格玩“失踪” 黄华:亲历共和国外交风云
3.披针叶黄华中黄华碱的毒性毒理研究
4.基辛格的外交理论:评基辛格的<<大外交>>
5.专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基辛格谈“棱镜门”:我对网络技术的滥用很担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华:极富魅力的人民外交家
黄华:极富魅力的人民外交家
周描坤
【期刊名称】《华人时刊(上旬刊)》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11月24日凌晨3时8分,98岁的黄华同志离开了我们.rn敬爱的黄华同志是我十分敬仰的革命家,也是我的"伟人系列"书籍、画册和大型展览的顾问之一,曾经得到过他老人家的关心和热情帮助.rn1998年3月5日,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周描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追思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黄华同志——纪念黄华诞辰1O0周年 [J], 尹均生;
2.香港未来经济极富魅力——市民负担减轻、旅游收入增加、高新科技发达 [J], 宏亮;
3.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来龙去脉——纪念人民外交家黄华同志诞辰100周年 [J], 黄华;何理良;栾景洞
4.极富魅力的时空艺术——浅谈戏曲艺术的特性 [J], 刘红
5.线条,一种极富魅力的美术语言 [J], 胡剑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1.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C.上阕一个“看”字引领了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的各种景色。
D.“独立寒秋”中的“寒秋”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的秋天,也暗指当时的政治气候,含义深刻。
2.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
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3. 下列诗句中的典型意象所表明的时间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万类霜天竞自由B.秧根未牢莳未匝C.无边落木萧萧下D.满地黄花堆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传·序曲(美)罗斯·特里尔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敦柔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额下的黑痣。
“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清秀不似周恩来,但是慈祥宽厚。
”年逾82岁以后,毛泽东的外貌稍有改变,但并不多。
只是青年时看上去略显焦虑。
2023年初二语文上册:必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高频考题训练
初二语文上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高频考题【一】根据你的阅读所得,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昆虫名。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外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切叶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书中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二】名著阅读,按要求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由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它是第一部向全世界客观地介绍中国红军和共产党的著作。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的名字: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很有才智。
我选( B ),正确的评价对象是徐海东。
【三】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
请结合阅读体验,指出匹配不当的一项(填序号),并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A.彭德怀——他是一个统帅大军却不失活泼天真的人,是一个率真的大滑稽家。
B.徐海东——他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一个接地气的“辣粉”。
C.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选( B ),正确的评价对象是毛泽东。
(2)结合(课文链接),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谈谈母亲所教授的“革命意志”在朱德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课文链接)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黄华:极富魅力的人民外交家
资料链 接 t
黄华 (1 1. . 5 2 1. 12 ) 9 3 12 — 0 0 1 .4 曾用名王汝梅 。河北磁县人。13 年加入中国共 96
产 党 。燕 京 大 学 肄业 。 1 3 年 参 加 一 二九 运 动 ,9 6年任 北平 学 生 联合 会 党 团成 员 、燕 大 学 生会 主 席 , 95 13
■黄华题词 : 四十年教诲春风化 雨 念 中 流砥 柱 人 民 心碑
内瓦会议和万 隆亚非会议 , 任中国代表团顾 问和发言人 。 9 8年任华沙中美大使级会 15
谈 中方 顾 问。16 至 1 7 年 相 继 任驻 加 纳 、 及 、 拿 大 大 使 。曾任 中 央三 人 小 组 9 0年 91 埃 加 成员, 具体 负 责 同 美 国总 统 国家 安 全 事 务助 理 基 辛 格谈 判 邀 请 尼 克松 访 华 公 告文 稿 事
● ’
一黄 华 在 自家 ,. j
网 址 :w .q u r nc m w W q h a e .o
华 人 精 英 l TE J3 EU 2
周 描 坤 /文
t x y z o m k n e t b h u i o u a
凌 云木 /责任编辑
e io y ] n y n u d t r b 1 g u m
馆) 和中华英才半 月刊社等单位 联合举办 了大型摄影展览 《 伟人周恩来的足迹 》 展览 。
先 后 在 首 都 中 国 革 命 博 物 馆 、 苏 南 京 、 安 、 城 和 浙 江 绍 兴 等 地 隆 重 举 行 , 江 和 江 淮 盐 浙 江 苏 还 进 行 了巡 回展 览 。 任 画 册 、 览 总顾 问 的宋 平 同志 和黄 华 、 担 展 李琦 、 青 长 、 小 罗 童 鹏 、 元 功 、 振 普 等 六 位 顾 问 分 别 给 予 热 情 指 导和 鼓 励 , 们 不 仅 为 我 的 采 访 、 摄 成 高 他 拍 提 供 了许 多 方便 , 为 展 览和 画册 题 词 , 亲 临展 览 现 场 参 加 开幕 仪 式 。 又 还 在 黄 华 等 领 导 同 志 的 关 心 支 持 下 , 型 摄 影展 览 《 人 周 恩 来 的 足 迹 》 北 京 和 大 伟 在
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
【解析】B.是对徐海东人物形象的概括。
3.根据人物事件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1)毛泽东: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搭着“红小鬼”的肩在乡间散步。 (3)彭德怀:童年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老师。
平易近人 敢于反抗
爱民爱
4.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
(2)下列表述与文段中的“他”相关的一项是( C ) A.他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了同一时期在中国成立的这个组织的 创建人。 B.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在一起讲故事,不十分忙时,就帮助农民 们种庄稼。 C.他曾担任《湘江评论》主笔,对华南学生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他发动了平江起义,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 政府。
(1)文段中的“他”是 毛泽东 (填人名)。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他的印象 是“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 ”,但是全文斯诺对他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 说说斯诺对他的其他两个印象。 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 略家,没有官架子,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
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
1.根据语句判断人物。
(1)护送斯诺进入苏区,且被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
邓发
(2)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的大胡子,说话温文尔雅,与斯诺用英文
盘点中国七位鹰派人物的霸气发言
盘点中国七位鹰派人物的霸气发言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我对中国七位鹰派人物的盘点和他们所发表的霸气发言的观点。
这七位英雄人物分别是:黄兰香、薛暮桥、杨利伟、张召忠、马云、马化腾和华为的任正非。
第一位,黄兰香,一个坚定的无畏红军女战士。
她曾经说过:“万水千山造英雄,忠诚义务护疆疆。
”这句字字珠玑、充满慷慨激昂的励志话语,传递出她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英雄的认同。
她的发言彰显着她的坚强意志和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决心。
第二位,薛暮桥,一位有着霸气豪情的军事家。
他曾经宣称:“我愿意像洪水一样,席卷整个大洋!”这句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话语,展现了他对军事力量的信仰和对军事发展的激情。
他的发言清晰地表达出他对强大军队实力的渴望和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决心。
第三位,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宇航员,他的一句“陌生人,你好!”至今还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这简单的几个字,体现了他在太空中代表着中国人民向整个宇宙展示友善与友爱,为世界传递了和平的信息和中国人民的善意。
第四位,张召忠,一位无畏的军事评论员和爱国知识分子。
他曾经说过:“我们要经常警醒,要学会思考。
”这句话彰显着他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和呼吁广大人民要保持警觉的精神。
他的发言传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第五位,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
他曾经说过:“让他们去骂吧,这些骂声能改变什么呢?”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质疑和挑战的坦然面对和对自己坚持信念的自信。
他的发言体现了他的勇气和对自己创业之路的坚定信念。
第六位,马化腾,腾讯创始人。
他曾经宣称:“我们要抓住机会起飞!”这句话充满了豪情和斗志,体现了他的心态积极和对创新机遇的把握。
他的发言展示了他对创新和发展的极强的企业家精神。
最后一位,华为的任正非,他曾经说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屈服。
”这句话展现了他坚不可摧的勇气和对外界困难的应对策略。
他的发言传递出他对华为的使命和对中国科技进步的决心。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我眼中的风流人物作文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我眼中的风流人物作文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我们这样与众不同。
新生活是旧生活换来的,我们得到了自己的解放,又失去了一些自由和幸福。
但这一切都无损于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现在让我们以坚定的步伐向着胜利前进吧!我眼中的风流人物——周恩来风云变幻,五十年沧桑巨变;辉煌历程,五十载春华秋实。
昨天的丰功伟绩已被载入史册,更留下了永远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我眼中的周总理,他胸怀坦荡、品格高尚,以博大的胸襟迎接困难挑战。
毛主席曾经评价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周恩来”。
他确实当之无愧啊!他为党和国家呕心沥血地工作,却没有丝毫抱怨,直至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全中国人民。
他还具备极强的责任感,无论何时何事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
凡属对祖国、对人民有益处的事情,再忙也要做。
长期担任政府重要职务,劳累过度,加之疾病缠身而积劳成疾。
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张汉晖先生所言:“总理一贯勤俭节约,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谋私利,保持了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总理始终关注着老区的发展,多次嘱咐有关方面给予帮助,尤其对老区的教育事业十分关注,亲笔题写校名,并捐款数万元。
总理几乎每年都回延安一趟,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关心民生。
这种感情上的沟通不仅促进了他与陕西省委、延安市委的联系,也使总理同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般的深厚感情。
不可磨灭的革命功勋周总理一生致力于革命,孜孜以求,竭尽忠诚。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总理用汗水、鲜血乃至宝贵的生命,书写出一篇篇英雄壮歌。
1931年9月29日,被誉为“苏维埃运动大王”的朱德同志,指挥红军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后准备北上,不料遭遇强敌阻击,情况危急。
蒋介石令他固守阵地,消耗红军。
朱德毅然决定撤离战场。
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宣传朱德叛变投敌,轰炸机在延安城上空盘旋,散发大量传单,白色恐怖笼罩延安城。
危难之际,谁会相信这位普通的陕北农民?当时唯独有周总理坚信他。
正因为有了周总理深知民心的引导,使这支疲惫不堪、濒临崩溃边缘的队伍突破重围,摆脱险境。
大国风范的意思
大国风范的意思
大国风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展现出来的自信、稳重、开放、包容和文明的形象,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
大国风范的体现有很多方面,首先是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一个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会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领袖气质,以沉稳、理性的态度处理国际争端和危机。
同时,这个国家也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大国风范还表现在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政治上,这个国家会拥有健全的制度和法治环境,为人民提供公正、透明、有效的政府服务。
经济上,这个国家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文化上,这个国家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包容多元的文化特色和创新精神。
最后,大国风范也需要体现在国家的对外形象和品牌建设中。
这个国家应该注重塑造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以及向外界宣传自己的文化、产业和品牌。
同时,这个国家也要与其他国家开展友好合作,推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以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一个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不仅要在实力和影响力上强大,更要在国际事务和国内治理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领袖气质,以及文
明、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成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领袖和榜样。
黄华:中国驻联合国第一任大使
黄华:中国驻联合国第一任大使
作者:
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4期
黄华(1913- 2010),原名王汝梅,河北磁县人,燕京大学毕业。
革命年代,他曾任陕北苏区红军总部翻译、后方司令部秘书,協助斯诺、史沫特莱等外国记者采访苏区。
1949年,黄华负责主持接收国民党外交部、向各国原驻华使节宣布中共中央建交原则的工作。
1953年,黄华出任朝鲜停战政治谈判中方代表和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司长等职。
1954年和1955年,他随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任中国代表团顾问和发言人。
1960年至1971年相继任驻加纳、埃及、加拿大大使。
黄华曾任中央三人小组成员,并负责基辛格商谈邀请尼克松访华公告文稿事宜。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黄华成为中国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其安全理事会的代表,任职5年。
黄华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2004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黄华颁发了联合国特别奖,以表彰其外交贡献。
(摘自《文史天地》)。
重返联合国:中国是怎样震动世界的
《党史博采》│2021第06新中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把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为对外工作的目标,努力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毛泽东制定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复,是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
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黄华回忆:“这一消息传到世界各地,国际社会为之震动,媒体多以头条新闻刊载报道和评论。
喜讯传到北京和全国,人们无比兴奋和激动,预期中国的外交将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当时担任美国常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乔治·赫伯特·布什,即后来的老布什总统,在联合国现场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布什自传》谈到他为什么要谢绝福特总统让他到英国或法国当大使而选择到中国当驻华联络处主任时写道:“出使英、法固然令人垂涎,但去中国更具挑战性,新中国正在崛起。
”重返联合国的曲折艰难之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组织的席位,理应由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拥有。
但由于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在上世纪50年代操纵“表决机器”,实施搁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史博采》│2021第06期联合国合法权利问题的“拖延讨论”手法,从 1961 年起又操纵“表决机器”,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正式“表决”成需要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被长期无理地拒绝于联合国之外。
进入60年代后,中国积贫积弱面貌大为改观。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使中国真正成为了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对亚非拉国家外交,有效地促使联合国内部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国际社会终于越来越认识到,无法再将新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大门之外,而驱逐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就成了大势所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华眼中的领袖风范
作者:何理良汪文庆文世芳
来源:《领导文萃》2012年第15期
最佩服毛主席的外交战略思想
黄华作为燕京大学的学生党员,很早就对毛主席十分敬慕。
1936年7月,黄华和斯诺相约去陕北后,途经西安逛书店时买了本刚出版的进步杂志,里面有鲁迅先生1936年6月9日写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鲁迅赞扬毛主席的“各派联合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7月中下旬,黄华到达陕甘宁苏区的前沿白家坪,见到周总理后,请他将刊有鲁迅文章的杂志转交给毛主席。
不久,黄华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说,收到了转给他的那本杂志,很高兴鲁迅先生如此高度评价红军的斗争。
毛主席又说,一二·九运动是五四运动以来最伟大的群众运动。
只是因为消息闭塞,在一二·九之后好久才知道详情。
北平的年轻人干得好哇。
毛主席当即指示黄华:陪同斯诺到前线采访的同时,作为白区学生代表,向战士和群众宣传国民党地区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这就是黄华第一次和毛主席的见面。
1961年8月14日至19日,黄华作为中国驻加纳大使,陪同加纳恩克鲁玛总统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8月17日,他陪同恩克鲁玛飞抵杭州,解放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黄华得知毛主席有空闲时常常写作诗词,并刚创作了一首《登庐山》。
他便在陪同恩克鲁玛结束杭州之行专门向毛主席告辞时提出,希望毛主席能够给他写几个字学习,毛主席欣然同意。
回到北京后不久的一天,黄华在外交部见到黄镇副部长。
黄镇脸带笑容,手里拿着一个信封走过来对他说,这封信你要不要,若要就要请吃饭。
黄华说让我看看是什么信吧。
黄华接过一看,大喜过望,是毛主席用苍劲挺秀的笔锋为他书写的《登庐山》一诗。
他便马上对黄镇说,好!我一定请客。
1971年5月下旬,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总理、叶剑英元帅、黄华组成的中央外事小组。
有一天晚上,周总理带着黄华去向毛主席汇报,在说到基辛格将在巴基斯坦山区“失踪”时,毛主席说:“黄华同志,你也‘失踪’嘛!”此前黄华已被任命为驻加拿大大使,北欧四国驻华大使都已经设宴为他饯行。
从中央的决定和关于“失踪”的提醒,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黄华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认可,也可见毛主席对基辛格访问的高度保密十分关注。
毛主席是党的最高领袖,是重大问题的最主要决策者。
黄华在外事工作中,对毛主席在外交方面的大战略、大手笔、大气魄印象最深,特别佩服毛主席在处理与美国、日本等大国关系以及联合国问题上的果断、智慧和游刃有余。
两任朱总司令秘书
外交风格受周总理影响最大
黄华对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印象很深,70年后回忆起1936年7月的事情还是那么清楚:我见到早就心怀崇敬的周恩来同志,当时他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和苏区人民都称呼他周副主席。
他蓄着黑里透亮的浓密的络腮胡子,穿着灰布衣,笑着迎向我们。
1949年4月中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平召开成立大会。
任弼时同志要黄华到团中央工作,调他到北平参加成立大会。
在会上,周总理见到了黄华,说:“这几天南京就要解放了。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许多国家的使节留在南京未走,你去南京外事处工作吧。
除负责接管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外,你还可以作为燕京大学校友同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看看他有什么要求和愿望。
”这样黄华在南京解放后两天就进入该市。
在同司徒雷登的接触中,黄华了解到,美国政府看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会战后,国民党已无力组织战略性攻势,再用多少美元和军援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故采取脱身政策。
司徒雷登告诉黄华,解放军打到青岛、上海之前几个小时,美军即会撤走。
这一战略性情报使我中央了解到,美国不会对我进行像十月革命后十四国对苏俄的军事干涉。
作为周总理的老部下,黄华在外交工作上受周总理影响是全方位的、十分深刻的,他的整套政策思想乃至个人作风都是周总理一步一步教出来的:一是风格上的不卑不亢,时刻铭记国家的利益、自己的立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外交政策的指针,广交朋友,争取支持。
二是随时准备请示汇报,外交工作无小事,做过的事要如实汇报,主动请领导给予指示。
三是作风上要特别严谨,细节应该特别注意。
有一次,周总理因为着装批评了黄华。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时候,黄华的中山装有点不太好了,而且他觉得穿中山装进入有些场合显得过于庄重,正好有两件料子,就做了很讲究的西装。
他曾穿这件西装。
结果,黄华受到周总理的批评,说必须穿中山装,这是代表中国。
当然,后来无所谓了,大家也可以穿西装,但是黄华出席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等正式场合的时候都穿中山装。
在小平同志领导下打开外交新局面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逮捕,消息一公布,举国欢庆。
12月1日,黄华接到中央的调令,要他在10天内完成辞行拜会并回国,但未说明回去干什么。
回国后才知道,中央决定让他担任外交部部长。
此后,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正轨,我国领导人的外交活动十分频繁,外交部工作千头万绪。
这段时间,黄华作为外交部部长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完成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开创但未及完全实现的对日对美关系正常化和深化的任务。
黄华也深得小平同志的信任和重用,无论是访问日本还是访问美国,小平同志都请他随行。
黄华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体现了小平同志对黄华外交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1982年冬,有人写工作总结报告给中央,其中说,我国对美工作存在路线错误。
黄华不同意这个观点,就给小平同志写信说明。
小平同志不久就在他的信上批示,大意是:对美工作主要由我(即小平同志自己)主持,如果有问题,由我负主要责任。
1983年3月,黄华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黄华差点背上一个“黑锅”。
香港记者极想捕捉到一点有关中央对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信息,其中焦点之一就是
回归后人民解放军是否进驻香港的问题。
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让香港记者围住,脱口而出说“可以考虑不派军队进驻香港”。
这是违背当时中央口径的。
那天小平同志正在会见香港各界代表人士,有人向邓小平报告了这件事。
小平同志一听就火了,把正在散去的香港人士和香港记者请回厅内,大声地说:某某说可以考虑不派驻军队,那是胡说八道!旁边主管香港事务的副总理插话说,还有黄华。
邓小平说这都是胡说八道。
香港记者在报纸、电视上大肆炒作这件事,闹得不亦乐乎。
事后,一位在场的同志告诉黄华上述情况。
黄华当天晚上就打电话给小平同志的秘书王瑞林同志说:请你转报小平同志,我以我的党票担保,我没有向香港记者说过不驻军的话,希望小平同志查核。
1982年9月24日,黄华陪同小平同志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见证了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寸步不让、针锋相对的谈话场面。
对小平同志在香港问题上的坚决态度,黄华是最清楚不过了,他怎么可能作出那样的表态呢?小平同志很快知道其中有不实之处。
次日,小平同志向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郑重说明,黄华没有说过香港回归后不驻军的话,并说:我错怪黄华同志了。
包玉刚先生与黄华甚为熟悉,他亲自向黄华说了小平同志对他讲的话。
小平同志还向陪同他会见外宾的外交部的同志作过同样的说明。
在小平同志领导下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是黄华外交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黄华的感受最深,感悟也最多。
因此,在回忆录中,黄华就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专门作了论述。
他认为,小平同志身上兼有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主要优点,既是战略家,善于抓大事,深刻而扼要地认识和阐明问题的本质,果断明快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又善于在策略上细致地指导具体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