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堂课基于以下几个情况来设计: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4第三单元学习的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等。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其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属于教学课文。
2.阅读弗罗姆的这篇文章有点难度。
尽管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但从哲学高度、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也许从来没有接触过。
这篇文章又是外国人写的,他的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学生可能十分陌生。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化繁为简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解读哲学文本的勇气,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带领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这一过程比教学结果更重要。
3.本课并非传统篇目,因此研究与探讨本课的资料比较少,备这篇课文有点难度,但是相关父母之爱的资料很多,为备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大的参考空间。
为此,我在选用参考资料时,尽量考虑材料(感性认识)与文章(理性认识)的契合。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构建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教学难点】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构建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思路流程】故事导入→明确目标→走近作者→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导学释疑→走出文本→聆听心曲→布置作业【课前预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
要求有对作者观点的归纳、阐释,配以自己熟悉的或者亲历过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欣赏歌曲《天亮了》的同时,由教师动情地讲述发生在1999年贵州麻岭风景区“父母用双手托起孩子生命”的爱的故事。
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杨华当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
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过程与方法:1、通过筛选信息,区别父爱与母爱,重新审视爱。
2、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评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教学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联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营造情境,导入新课。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感动的心跳。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天下父母之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一封家书、一件小事之中。
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包围着你的心。
父爱母爱是你身上的两重衣,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你的前后,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父爱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
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
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我们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从最熟悉的感悟入手,营造情境,有助于学生很快入文学习)二、简介作者,背景探寻。
(多媒体展示)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课前发放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做准备)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三单元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含答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
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二、能力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3。
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2。
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
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
【教学步骤】一、导入1。
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
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本质是爱。
2.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明确】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1.介绍: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
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9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作者作品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1934年移居美国,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
弗罗姆认为心理学是人性自我理解这一久远努力的延续,它是致力于对人的需要、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异化的研究。
他创立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注重探究经济结构对人的影响,提出社会性格及社会潜意识论,强调社会心理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著作有《逃避自由》《精神分析与宗教》《健全的社会》《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等。
2.文题解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
文章的核心内容是讨论母爱与父爱的区别。
作者提出“母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怎样,母亲都会无条件地爱孩子;而“父爱是有条件的”,孩子辜负父亲的期望和要求就会失去他的爱。
3.背景探寻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文明发展的,是人类自身认识困境的加强与道德的蜕化,而爱则是一种特殊的力量。
弗罗姆认为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结果都会是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他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爱是整体人格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的艺术》是弗罗姆最著名的作品,它阐述了作者关于爱的观点。
课文节选自本书第二章,主要阐述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4.文体知识《爱的艺术》《爱的艺术》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它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Word版含答案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教育儿子而作,字里行间蕴藏着一种别样的父爱。
诗歌语言平而不淡,富有独特的韵味。
开篇两句写景,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闻,多角度勾勒出凌晨空旷寒冷的环境,对卖饼儿的形象做出有力烘托。
“歌一声”与“人未行”对比鲜明,对卖饼儿勤奋自强的赞许跃然纸上。
诗歌在平实的叙述中,也不乏细节特写,“北风吹衣射我饼”,换用第一人称,诗人完全走进了卖饼儿的精神世界,一个“射”字,也就更令人感同身受。
“不忧衣单忧饼冷”揣摩心态,写出了卖饼儿的艰苦和志气,为诗歌最后两句对儿子的劝诫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
(1)体验·体会体验PK台体会侧重于在实践中感觉,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多用于书面语侧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对象常是思想、精神、意义、关怀、快乐等(2)遵循·遵照词语词义区别遵循依照,顺从,不偏离对象多为规律、方针、政策等遵照遵守,照办,不背离对象多为意见、要求、指示等(3)休戚相关·息息相关词语词义区别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只能适用于人、集团、国家之间,一般不用于事物之间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适用范围较广,既可适用于人,也可适用于事物2.易错识记。
(1)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2)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3)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4)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5)惶恐不安:形容惊慌害怕,心神不宁。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四)2019届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
(⾼中语⽂新⼈教版必修四)2019届⾼中语⽂第三单元第九课⽗母与孩⼦之间的爱教学案⽗母与孩⼦之间的爱[新课⼊门须知][知⽬标][知作者]艾·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闻名遐迩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他⽣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1934年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的迫害,离开纳粹德国⽽移居美国,加⼊美国国籍。
他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在梦的分析、精神治疗及⼈格、伦理理论等⽅⾯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集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于⼀⾝,且著述甚丰,内容⼴泛,涉及当代西⽅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反映了当代西⽅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
艾·弗罗姆的作品主要有《爱的艺术》《逃避⾃由》《⼼理分析和宗教》《马克思论⼈》等。
[知背景]这篇⽂章节选⾃美国著名的⼼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种与⼈的成熟程度⽆关的感情,⽽是⼀个能⼒的问题,是⼀门神圣的艺术。
在这篇⽂章中,他从⼉童成长的过程的⾓度阐述了⽗母之爱与孩童情感和⼼智成熟的关系,从⼼理学的⾓度阐述了爱作为⼀种改变社会的⼒量的⼼理基础。
随着⼈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类对⾃⾝的认识也在不断深⼊。
作为⼀位⼼理学家,弗罗姆⼒图从⼈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盾和危机。
他认为,爱是在保持⾃⼰的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的感情交流⾏为。
本⽂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探讨。
[知常识]1.弗罗姆《爱的艺术》弗罗姆认为,爱是⼀门艺术,要求⼈们有这⽅⾯的知识并付出努⼒。
但是⼤多数⼈认为爱仅仅是⼀种偶然产⽣的令⼈⼼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才能“堕⼊”爱的情。
⼈们产⽣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①⼤多数⼈认为爱情⾸先是⾃⼰能否被⼈爱,⽽不是⾃⼰有没有能⼒爱的问题;②认为爱的问题是⼀个对象问题,⽽不是能⼒问题;③⼈们不了解“堕⼊情”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进入语文学习状态。
二、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中老师参与引导学生辩识父、母爱的基本差异:父爱深沉理情侧重于精神上引导;母爱细腻感性主要从身体上关注。
学生或评论视频中父爱母爱或谈个人体验或表达视频中父母之爱给自己的独特启示。
在交流过程中感受父、母爱的基本差异,在情感态度上得到提升。
学生就自己的问题交流讨论,侧重于随笔体裁角度体味语言的哲理性、认真体会作者的观点:父、母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爱是不同的,人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脱离父母之爱并兼融父母特性的过程。
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既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从文体角度把握作者的哲思;又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学会爱,走向成熟。
六、作业
水道渠成地提出建议----写300-500字的片段感受(题目可拟为《父母我想对你说》或者是《因为爱所以爱》)
学生当堂写作并展示,或者寄给自己父母,表达一份心意。
将内心情感外化为文字,真切地表达个人体验。也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寄语
真心期待同学们:从“我爱人,因为我被人爱”走向“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三、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主旨
1、指导阅读方法:圈点批注标出关我键情语句(中心句有内涵的句子疑难句子有独特受的句子)
2、搜集主要信息(结构梳理情况、学生主要问题)
3、师生共同归纳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一、(第1-3段)论述从婴儿到童年时期爱的能力发展。
二、(第4-7段)阐述父爱和母爱区别。
三、(第8-10段)指出成熟的人既脱离父母又成为自己的父母。全文主旨即一个人怎样从母爱父爱中分离出来并成为合父母亲两个形象为一体的感熟的人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四学案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领悟父爱与母爱的博大、无私与精深。
2.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爱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的博爱、仁义情感。
3.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一、文本名句1.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3.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4.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5.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二、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2.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
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3.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
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智、体的教育。
——乔治·华盛顿 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5.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
——塞万提斯6.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 (1)单音字①辜.负( ) ②罪孽.( ) ③惶.恐( ) ④履.行( ) ⑤遵循.( ) ⑥幼稚.( ) ⑦归根结蒂.( ) (2)多音字①刹⎩⎪⎨⎪⎧刹.那( )刹.车( )②横⎩⎪⎨⎪⎧专横.( )横.竖( )③担⎩⎪⎨⎪⎧ 承担.( )担.子( ) ④称⎩⎪⎨⎪⎧称.赞( )对称.( )⑤创⎩⎪⎨⎪⎧创.造( )创.伤( )⑥节⎩⎪⎨⎪⎧节.外生枝( )节.骨眼( )2.辨形组词 (1)⎩⎪⎨⎪⎧诞( )筵( )涎( )(2)⎩⎪⎨⎪⎧绌( )拙( )咄( )(3)⎩⎪⎨⎪⎧蒂( )谛( )缔( )3.理解词义 (1)休戚相关: (2)归根结蒂: (3)不足为奇: (4)咄咄逼人: (5)节外生枝:4.选词填空 (1)体验·体会①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______:那就是我被人爱。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配套课件: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降生时并没有动物所具有的适应某些行为的机制,人对 父母的依赖比任何动物都多,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也比受自发本 能行为调节的动物差得多。他忍受着因缺乏本能机制所引发的 所有危险和恐惧。但人的这种无助恰恰奠定了人发展的基础。 人在生物学上的弱点,恰是人类文化产生的条件。
——弗罗姆《逃避自由》
作者介绍
弗罗姆( 1900—1980 ),20 世纪闻名遐迩的精 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罗姆出生于 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1922 年在海德堡大学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去慕尼黑进修精神病学 和心理学,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 训练。
②
有爱
③
创造 爱
【答案】①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②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 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③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 为我爱你”
2.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1.人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情感变化有什么特 征?从中可以发现什么样的规律?请填写下表。
年龄段
刚出生阶段 (婴儿期)
8岁以下 (幼儿期)
特征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 爱的能力
规律 无爱
①
被爱
年龄段
8~10岁 (童年期)
少年时期 (成长期)
成熟时期 (成熟期)
特征
规律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 努力去唤起爱
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爱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个性。尊 重意味着他人的成长和发展。我希望被爱的人应以自己的方 式,为自己的目的成长、发展,而不是来迎合我。尊重是建立 在自由的基础上的。正如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所唱的那样: “爱是自由之子,永远不是统治的产物。”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学案: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告诫子女不要去太远,让父母挂念。
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告诉我们,母爱如太阳,子女无法报答。
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关爱,孩子对父母力尽孝道,在人们的心目中,父母与子女的这种爱不受时空限制,不需合同约束,更不需权钱维系,它发自天然,来自本性,适于众生。
那么在西方,人们也这么看吗?让我们看看弗罗姆是怎样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的。
1.走近作者2.背景解读作为一个在“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人,艾·弗罗姆认识到了社会政治力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在弗罗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不是一种与成熟度无关的感情,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的行为。
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改变社会力量的心理基础。
3.相关知识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随笔与散文的区别如下: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1.词语释义(1)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2)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3)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4)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5)惶恐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7)孤立无援: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2.近义词辨析(1)基于·鉴于辨析:两者都表示引起的原因。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早读新课完美启航
第4页
爱是什么?爱是人类从小到老贯串始终 的一种情结,是情感的依托,是心灵的闪电, 是精神的升华。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众多 动人心弦的历史,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感 天泣地的故事。
第5页
爱无法用语言来修饰,更无法用物欲来取代。世界上有一种 爱,在我们的一生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就是父母与孩子 之间的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弗罗姆的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爱》。
第17页
一、作者简介 艾·弗罗姆,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1900 年 生于________,1922 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入慕尼 黑大学研究精神分析,并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训练。1929 年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学院和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34 年移居美 国。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弗
第32页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 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 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 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 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 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 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 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 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第19页
二、背景寻踪 这篇文章是从弗罗姆《________》中节选出来的。这本书告 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 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 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 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得不到满 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 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世上有一种爱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丝毫的改变,也不会如爱情般起起伏伏;它像涓涓的溪流缓缓地划过我们的全身,流淌于我们的心间。
这是一种最伟大、无私、高尚的爱——父母之爱。
如果母爱如水一般深远,那么父爱就如同山一般厚重。
山水辉映,水中有山的影子,山下有水流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弗罗姆(1900~1980),美国社会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他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1934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移居美国。
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试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
主要作品有《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爱的艺术》《心理分析和宗教》等。
作为一个在“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儿童,弗罗姆很快就认识到了社会政治力量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用。
他14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他的这种认识又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青少年时期,他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
这些经历使他一生都对人类本性充满了好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在弗罗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的行为。
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
1.关于《爱的艺术》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在这部理论专著中,他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
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
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革命、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精神分析引论》等。
1.识记字音幼稚.zhì休戚.相关qī归根结蒂.dì辜.负gū罪孽.niè咄.咄逼人duō2.近义词辨析(1)休戚相关·息息相关答案①休戚相关②息息相关(2)咄咄逼人·颐指气使相同点都有“傲慢”之意。
不同点适用对象不同。
“咄咄逼人”主要指气势凌人。
适用范围比“颐指气使”广。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侧重形容人的神气。
语境运用她唯我独尊,对人总是,一副之势,其实她是在用霸道掩盖她的孤独与脆弱。
答案颐指气使咄咄逼人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做出解释。
(1)威海“仗义哥”宁青在患病的亲人需要照顾的情况下,依然为陌生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而社会各界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告诉“仗义哥”:好人永远不会孤.立无援...!()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循循善诱。
但是,他总是节外生枝....,给我们留下做不完的课后作业。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正品相完整的古代越窑瓷存世不多,特别是越窑青瓷中的官窑产品,所以越窑青瓷在美国拍出天价就不足为奇....了。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连出现的沉降事故,让村民们惶恐不安....,他们将造成这一切的矛头指向了旁边正在施工的工地。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5)归根结蒂....,随着高铁快运稳步向前发展,当前国内物流行业的战国时代必然会分久必合,成为大一统。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孤立无援: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使用正确。
(2)×望文生义。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而语境的意思是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多。
(3)√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使用正确。
(4)√惶恐不安:内心非常害怕,十分焦躁不安。
使用正确。
(5)√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使用正确。
我们怎样做父母文/梁晓声中国目前的价值观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第一,连第二都不行。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父母和孩子关于学习的方面。
在许多方面,在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中国人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让全世界一看就瞠目结舌:“哇,中国!”有的父母也会这样说:“哇,老张家的孩子!”可是,就算老张家的孩子考上清华,那又怎么了?很多精英也不见得就是从清华北大毕业的。
我个人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社会和家庭对于父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
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你是不能做好父母的。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产生太大的距离。
即使有人考上了大学,而有人考上了技校,或者直接参加了工作,他们之间的差别也不会太大。
但现在不同了,人和人之间差别太大了。
比如我也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是作家,为什么80后的作家,一年就能挣几百万?他写了些什么呢?这种情况下,我会告诉自己,这样也很好,至少有一个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这个家庭改变了。
我们会面临诸如此类的许多困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化。
文化就要解惑,这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
我觉得做父亲,尤其是平民阶层的父亲,要做到四个字:坚、仁、毅、忍。
平民阶层的母亲,我希望做到另外四个字:智、趣、善、贤。
但我也亲耳听到过一对母女这样的对话:“你知道妈妈费了多大劲才搞到这套题!谁都不能给看!”“那我最好的朋友要借呢?”“高考的时候哪儿有什么朋友,都是你的对手!”……看看我们的书,看看我们的电视剧,成天在那里斗,男人斗,女人斗,夫妻斗,婆媳斗,君臣斗,臣臣斗,总之是斗来斗去,我们还看得傻乎乎的,觉得好有意思。
早几年的时候电视里放过一部美国片《成长的烦恼》。
你看那个家庭,母亲的智、趣、善、贤,父亲的幽默,都体现出来了。
经济学家害怕经济出问题,政治学家害怕政治出问题,而我个人认为,如果出问题,很可能是在文化上。
我们谈来谈去就是GDP,谈来谈去就是利益最大化,从来没人说到过要把利益“人性化”。
但是,即使人家说你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那也只不过是一个“经济体”。
一个令人尊重的强国,还有其他另外一些要素,那些要素我们还缺得很多。
我们看上去表面上是富了,但弄不好还是一盘散沙,因为没有多少普世的价值观能把我们凝聚起来。
[赏析点评]这是一篇探讨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文章。
文章从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对国民价值观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探讨,彰显出作者思考问题角度的全面与思想的深刻性,反映出作者对当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的缺少“普世的价值观”教育的担忧,充分反映出作者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此外,本文语言质朴而不乏幽默,如“看看我们的书,看看我们的电视剧,成天在那里斗,男人斗,女人斗,夫妻斗,婆媳斗,君臣斗,臣臣斗,总之是斗来斗去,我们还看得傻乎乎的,觉得好有意思”,这样的句子幽默而不乏理趣,读后令人会心一笑而又回味无穷。
总之,本文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佳作。
一、思维建构答案□01人的成长□02父爱二、内容把握本文是关于伦理学方面的□01,阐述的是一个人从□02到□03这段时间里“爱”的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精辟地论述了□04在人生中的区别,同时指出父母应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孩子应综合父母的良知,培养自己的仁义、理智和责任,使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答案□01随笔□02刚出生□03长大成人□04母爱和父爱1.简要概括爱从幼稚到成熟的三个基本条件。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即从“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②体会到“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不再依赖于接受爱(被人爱)”;③“通过爱”,也就是在“爱”的实践中学会“爱”,并且“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2.孩童式的爱与成熟的爱遵循的原则,其区别在哪里?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熟的爱”的原则:“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孩童式的爱”的原则:“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爱而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3.作者认为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2)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盛气凌人,更不要专横。
(3)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
4.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
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这句话?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
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既拥有母亲的良知,又拥有父亲的良知,从而建立起自己成熟的精神世界,懂得爱父母,懂得履行自己的职责。
5.作者阐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有什么意义?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是具有重要的理性认识作用。
生活中,大部分人生活在这种亲情和爱之中,却很少有这么清晰的理性认识。
读完本文,人们就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是爱是可以主动争取的。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种认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重大的人生意义。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践行,那么人类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文章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的?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母爱是无条件的。
相对于其他的爱来说,特别是从爱的性质上看,母爱表现出的动机和目的性是所有爱中最少的,似乎没有明确的意识、没有明显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