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后答案苗雪兰刘瑞新机械工业出版社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孟彩霞版
goodid char(6) foreign key references goods(goodid),
customerid char(6) foreign key references customers(customerid),
quantity int,
ordersum real,
date
datetime );
);
返回
10
CREATE TABLE J ( jno char(6) primary key, jname char(40), city char(20) ); CREATE TABLE SPJ ( sno char(6)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sno), /*sno为外键,参照S表中的sno*/ pno char(6) foreign key references P(pno), /*pno为外键,参照P表中的pno*/ jno char(6) foreign key references J(jno), /*jno为外键,参照J表中的jno*/ qty int, primary key (sno, pno,jno) );
n
1 教员
m
选修
n
课程
课程名 ……
教研室名 ……
姓名 职称 ……
返回
5
➢16.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 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 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 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 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 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 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 干仓库中。请用E-R图画出此工 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 念模型。
返回
15
Select customerid, goodid, orderid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课后答案苗雪兰第4讲道
第7章关系数据库理论1 本章概要前面已经讲述了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如何使用关系模型设计关系数据库,也就是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如何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每个关系又应该由哪些属性组成。
这属于数据库设计的问题,确切地讲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问题,有关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将在第6章详细讨论。
本章讲述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这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
要求了解规范化理论的研究动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掌握函数依赖的有关概念,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的定义,重点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方法和关系模式分解的方法,这也是本章的难点。
2 规范化问题的提出规范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最早是由关系数据库的创始人E.F.Codd提出的,后经许多专家学者对关系数据库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有关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理论。
在该理论出现以前,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的设计只是遵循其模型本身固有的原则,而无具体的理论依据可言,因而带有盲目性,可能在以后的运行和使用中发生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3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关系模型包括一组关系模式,各个关系不是完全孤立的,数据库的设计较层次和网状模型更为重要。
如何设计一个适合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关键是关系数据库模式的设计,一个好的关系数据库模式应该包括多少关系模式,而每一个关系模式又应该包括哪些属性,又如何将这些相互关联的关系模式组建一个适合的关系模型,这些工作决定了到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也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必须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成。
4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函数依赖范式(Normal Form)模式设计其中,函数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是模式分解和模式设计的基础,范式是模式分解的标准。
4.1.2 关系模式的存储异常问题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为什么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化理论?什么是好的关系模式?某些不好的关系模式可能导致哪些问题?下面通过例子进行分析: 5例如,要求设计教学管理数据库,其关系模式SCD如下:SCDSNOSNAGEDEPTMNCNOSCORE 其中,SNO表示学生学号,SN表示学生姓名,AGE表示学生年龄,DEPT表示学生所在的系别,MN表示系主任姓名,CNO表示课程号,SCORE表示成绩。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苗雪兰 刘瑞新)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9章
9.5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什么是“数据分片”? 答: 在DDB中,数据存放的单位不是关系,而是片段。片段是对全局概念 模式中的全局关系进行分片。 9.6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试解释“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这个概念。 为什么要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 答: 在DDBS中,希望通过冗余数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改善系 统性能。当某一场地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对另一场地上相同的副本 进行操作,不会因一个场地上的故障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另外, 系统可以选择用户最近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以减少通信代价,改善 整个系统的性能。
9.7试述数据仓库产生的背景。 答: 事务处理环境不适宜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主要原因是不能解决下列问题:① 事务处理和分析处理的性能特性不同;② 数据集成问题;③ 数据的动态集成 问题;④ 历史数据问题;⑤ 数据的综合问题。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在事务处理环境中直接构造分析型就用是不合适的。建立 在事务处理环境上的分析系统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决策分析。要提高分析和决策 的效率,就必须将分析型处理及其数据与操作型处理及其数据分离开来,必须 把分析数据从事务处理环境中提取出来,按照处理的需要重新组织数据,建立 单独的分析处理环境。数据仓库技术正是为了构造这种分析处理环境而产生的 一种数据存储和数据组织技术。 9.8什么是数据挖掘? 答: 数据挖掘是从超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内部信息的一种新 技术,其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发现被经营者忽略的要素, 而这些要对预测趋势、决策行为可能是非常有用的信息。
习题9
9.1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 将分散在各处的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连接起来形成的 系统称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体系结构 灵活、能适应分布式的管理和控制机构、经济性能好、可靠性 高、可用性好、在一定条件下响应速度快以及可扩充性好等优 点。 分布式数据库具有数据的物理分布性、数据的逻辑相关性、区 域自治性、各个计算机之间的联系通过信网络进行的特点。 9.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 答: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库字典和网络存取进程六部 分组成。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题及答案
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
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操纵语言(DML)对这些数据记
录进行。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
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翱物理结构,对应着
答:是数据资源管理机构的一组人员,全名负责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控制。 职责:参与数据库系统设计,参
与觉得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参与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
19. 试论述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答: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答:指不受系统控制、出于系统之外的事物、机构、人员等客观实体的统称; 包含:外部实体名称,别名,编号,简要描述,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的数据流,数量。 11. 什么是数据流?数据流词条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答:指系统中有着起点和终点的数据结构。 包含:数据流名称,别名,编号,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组成,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相关元素。 12. 什么是数据存储?数据存储词条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答:是数据及其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含义:数据存储名称,别名,编号,说明,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的数据流,组成,数据量,存取频度,存取方式, 相关元素。 13. 什么是处理逻辑?处理逻辑词条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答:用于描述处理是如何工作的,有哪些输入和输出。 包含:处理名称,编号,说明,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的数据流,处理逻辑,平均执行频率,高峰期执行频率,相关 元素。 14. 什么是信息分类?信息分类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指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归并一起,把不具有上述共性的信息区别开来的过程。 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兼容性原则,综合实用性原则。 15. 什么是线分类法? 答: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 16. 什么是面分类法? 答: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彼此之间互不相关的若干方面(简称面),每个面又可以分为许 多彼此独立的若干类目。 17. 简述信息编码的功能。 答:鉴别:编码是鉴别信息分类对象的唯一标识 分类:编码可以作为区分对象类别的标识 排序:编码有一定的顺序,股可方便的进行排序 专用含义:当采用一些专用符号代表特定事物或概念时,编码提供一定的专用含义 18. 简述信息编码的原则。 答:唯一性,正确性,可扩展性,规范性,稳定性。 19. 什么是顺序编码?区间编码?字母编码? 答:顺序编码:将要编码的对象按一定的规则分配给连续的顺序号码 区间编码:对编码对象分区间进行编码 字母编码:是用具有特定意义的字母代表某一类项目 20. 什么是数据定义分析? 答:指确定系统安装和正常运行起降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等对象的创建、修改与删除等需求。 21.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定义分析? 答:避免数据库运行期间定义、修改与删除有关对象容易造成冲突。 22. 数据操纵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数据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和排序。 23. 数据完整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找出保证数据库中数据满足一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需求,其目的是防止错误的数据进入数据库。 24. 并发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答: ·分析数据定义时产生的并发处理需求 ·分析数据操纵时产生的并发处理需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苗雪兰第5章(ppt文档)
服务功能
数据库引擎:核心服务,是存储和处理关系的 数据或XML文档数据的服务,完成数据的存储、 处理和安全管理。例如,创建数据库、创建表、 创建视图、数据查询、访问数
Analysis Services:提供联机分析处理 (OLAP)和数据挖掘功能。
Reporting Services(报表服务):提供图形 工具和向导,用于创建和发布报表;管理报表 服务器;对对象模型进行编程和扩展的应用程 序编程接口(API)。
2008年,微软公司发布了SQL Server 2008,该版本为各类 用户提供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建立自己的电 子商务体系,增强用户对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提高 用户的市场竞争力。
5.1.1 N-Ti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1. 桌面型数据库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型数据库系统
桌面型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和数据库都安装在客户端计 算机中。客户机/服务器型数据库系统:系统安装在网络服务 器中,数据库为网络中的客户机应用程序共享。
③事件探查器是SQL Server一种性能优化工具,用于监视 与分析SQL服务器活动、网络进出流量或事件等。 ④数据库引擎优化顾问是SQL Server系统优化工具,可以 帮助用户进行数据库引擎方面的优化服务。
SQL Server发展简史 SQL Server的第一个版本是由微软公司和Sybase公司在 1988年合作开发的。
从1992年到1998年,微软公司相继开发了SQL Server的 Windows NT平台版本的SQL Server 4.2版本、6.0版本、6.5 版本和7.0版本。
2000年,SQL Server 2000版本正式面世。该版本在数据库 性能、数据可靠性、易用性方面做了重大改进。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7章
则: 学号传→递 系主任。所以学生_系3NF。 如果分解为: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名); 教学系(系名,系主任). 显然分解后的各子模式均属于3NF。
6. BCNF的定义
关系模式R〈U,F〉1NF。若X→Y且YX时X必含有码,则R〈U, F〉BCNF。 也就是说,关系模式R〈U,F〉中,若每一个决定因素都包 含码,则R〈U,F〉BCNF。由BCNF的定义可以得到结论,一 个满足BCNF的关系模式有: 1) 所有非主属性对每一个码都是完全函数依赖。 2) 所有的主属性对每一个不包含它的码,也是完全依赖。 3) 没有任何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码的任何一组属性。
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
2) 在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 X’,都有X’ Y,则称Y对X完全函数依赖,记作:XF→Y; 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对X部分函数依赖, 记作: X→Y。P 例如,在教学关系模式:(学号,课程名)→F 成绩,(学号, 课程名)→P 姓名 3) 在R〈U〉中,如果X→Y,(YX),Y X,Y→Z,则称Z对 X传递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记作X → Z。传递 传递例如,在教学模式中,因为:学号→系名,系名→系主 任;所以:学号 传→递 系主任。
完整word版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1、(1)数据:数据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123(2)数据的特征;之分;○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数据有“型”和“值”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之分;○1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3、(1)数据管理的功能:○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的被保存;○3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的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4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能保护数据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数据管理的目标: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的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数据,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4、(1)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他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1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1)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操作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功能。
其数据存储和数据操作是: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指未说明库中的数据情况而进行的建立数据库结构的操作;数据库建立功能,指大批数据录入到数据库的操作,它使得库中含有需要保护的数据记录;数据库维护功能,指对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纵,其操作做能满足库中信息变化或更新的需求;数据库查询和统计功能,指通过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实际应用提供需要的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控制功能为:数据安全性控制功能,即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数据库泄露和破坏,也就是避免数据被人偷看、篡改或破坏;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功能,指为了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防止不合语意的错误数据被输入或输出。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
35、C 36、B 37、A
第四章 习题15
1)πS#,CNAME(σAGE>21∧SEX='男'(S)) 2)πS#,CNAME(C⊳⊲(πS#,C# (SC)÷πS#(S))) 3)π2,6,7(σ籍贯='上海' (S ⊳⊲ SC)) 4)π2,3(S⊳⊲(π1,2(SC)÷π1(C))
第二章 习题4
部门 1
负责
1 负责人
学生 1
借阅
n 图书
学生 m
参加
n 社团
第二学章校 习题5 1 校-系 n
系
系-班
n
班级
1
管理
n
学生
m
选修
n
课程
1
1
系-室
n
教研室
1
管理
n
n 指导 1 教师
16、AD 17、C 18、C 19、C 20、D 21、C 22、B 23、C 24、C 20、B 21、C 22、B 23、D 24、D 25、A 26、D 27、C
第四章 习题 28、B 29、B 30、C 31、A 32、A 33、B 34、A 35、B 36、D 37、A 38、C
39、C 40、D 41、D 42、D 43、B 44、C 45、D 46、A 47、C 48、B 49、A 50、C 51、C 52、D
单位
1 拥有
n 学生
1 拥有 1
开课
m 选修
n 教师
m
讲授
n
n
n 课程
第三章 习题23
3)关系模型 单位(单位名,电话) 教师(教师号,姓名,性别,职称,单位名)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单位名)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名) 讲授(教师号,课程编号) 选修(学号,课程编号)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1到3章
数据库原理及应⽤课后习题答案第1到3章1.3 习题1.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从数据管理的⾓度看,数据库技术到⽬前共经历了⼈⼯管理阶段、⽂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特点:数据不保存,没有对数据进⾏管理的软件系统,没有⽂件的概念,数据不具有独⽴性。
⽂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件系统管理数据,⽂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数据具有⼀定的独⽴性。
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特点:采⽤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较⾼的数据独⽴性,最低的冗余度,数据控制功能。
2. 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指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们通过数据来认识世界,交流信息。
数据库是存储在⼀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服务;数据的存储独⽴于使⽤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种公⽤的和可控制的⽅式进⾏。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专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控制的功能,它位于⽤户和操作系统之间,是⼀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了数据库后的系统,由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程序和⽤户构成,即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使⽤⼈员构成。
3. 使⽤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答:简化管理,提⾼效率,提供安全。
4.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级映象的特点。
答: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 管理,使⽤户能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C5. D6. A7. A8. B9. D、10. B11. C 12. D 13. A 14. D 15. B二、填空题1. 数据库系统2. 关系3. 物理独立性4. 操作系统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6. 多对多7. 独立性8. 完整性控制9. 逻辑独立性10. 关系模型11. 概念结构(逻辑)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14. 数据字典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B6. C7. B8. D9. C 10. A11. B 12. A 13. A 14. D 15. D二、填空题1. 选择(选取)2. 交3. 相容(或是同类关系)4. 并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5. 并差交笛卡尔积6. 选择投影连接7. σf(R)8. 关系代数关系演算9. 属性10. 同质11. 参照完整性12. 系编号系名称,电话,办公地点13. 元组关系域关系14. 主键外部关系键15. R和S没有公共的属性三简答题(1)查询T1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ΠCNO,CN(σTNO=’T1’(TC)*ΠCNO,CN(C))(2)查询年龄大于18岁男同学的学号、姓名、系别。
ΠSNO, SN, Dept(σAge>18∧Sex=’男’(S))(3)查询“李力”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和课时。
ΠCNO (ΠTNO(σTN=’李力’(T))*TC) * C)(4)查询学号为S1的同学所选修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和成绩。
ΠCNO,CN,Score(σSNO=’S1’(SC)*ΠCNO,CN(C))(5)查询“钱尔”同学所选修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和成绩。
ΠCNO,CN,Score(ΠSNO(σSN=’钱尔’(S))*ΠCNO,CN (C)*SC)(6)查询至少选修“刘伟”老师所授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苗雪兰 刘瑞新)第2章
2.16答案:A,D 2.17答案:C 2.18答案:C
2.19答案:C 2.20答案:D 2.21答案:C 2.22答案:B 2.23答案:C 2.24答案:C 2.25答案:C 2.26答案:B
2.14答:① 如果一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超类的特性 (包括属性、方法和消息),这种继承称为单继承。 ② 如果一个子类能继承多个超类的特性,这种继承称 为多重继承。 ③ 继承性有两个优点:一是继承性是建模的有力工具, 提供了对现实世界简明而精确的描述;二是继承性提 供了信息重用机制。
2.15答:① 在同一作用域中允许多个事务使用同一操 作的措施被称为操作的重载。② 子类可以定义自己特 殊的属性、方法和消息,但是当子类定义的方法与父 类中的方法相同时,即发生同名冲突时,面向对象数 据库将采用滞后联编技术来解决这种冲突。
2.3答:信息模型是对信息世界的管理对象、属性及 联系等信息的描述形式。信息模型不依赖于计算机及 DBMS,它是现实世界的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信息模 型数据化处理后可得到数据模型。
2.4答:见图1:
图1 题2.4 E-R图 图中:部门和负责人间的联系是一对一的联系;一个学生
可以借阅多本书,一本书只能一个人借,学生和借阅间的联 系为一对多的联系;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社会团体,一个 社会团体有多个学生参加,学生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为多对 多的联系。
2.8答: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 织方式,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 础上的,关系数据库的主要优点是概念简单清 晰,用户不需了解复杂的存取路径,不需说明 “怎么干”,只需说明“干什么”,易懂易学。 因此,关系数据模型逐渐取代了层次、网状数 据模型,成为了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流。
2.9答:概念模型的特点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与软件、硬件无关;从用户观点对数据建模。逻辑模 型特点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与硬件无关, 与软件有关;从计算机实现观点对数据建模。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课后答案 苗雪兰 刘瑞新 机械工业
SC
WHERE SC.C# =C.C# AND SC.S# =S.S# ]] 二 SELECT SN FROM S, SC, C
WHERE S.S# =SC.S# AND SC.C# =C.C# AND GRADE>=九0 AND CN='程序设计' 三 SELECT SN, AGE, SEX FROM S S一
六 SELECT 工程名 FROM 供应商, 供应零件, 工程 WHERE 供应商.供应商代码=供应零件.供应商代码 AND 供应零件.工程代码=工程.工程代码 AND 供应商.所在城市='上海' 七 SELECT 工程号码 FROM 工程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ORM 供应零件
六.五答案 B
六.六答案:C 六.七答案:A 六.八答案:C 六.九答案:C 六.一0答案:B 六.一一答案:A 六.一二答案:B 六.一三答案:C
六.一四答案:B 六.一五答案:D 六.一六答案:C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题1参考答案1.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D(6)A (7)B (8)B (9)C (10)A(11)B (12)D (13)C (14)B (15)C(16)A (17)A (18)B2.简答题(1)答: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面向应用的,一个文件基本上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文件之间不存在联系,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共享性差,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中的文件不再面向特定的某个或多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文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减少了数据冗余,实现了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强。
(2)答:概念模式体现了数据库的总体观,简称DBA视图;内模式体现了数据库的存储观,称为系统程序员视图;外模式体现了数据库的用户观,称为用户视图。
用户视图有多个,而其它视图只有一个。
(3)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对独立、不受影响,及数据结构的修改不引起应用程序修改的特性。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
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不必修改现有的应用程序。
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逻辑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不用修改。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三级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外模式/模式和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当整个系统要求改变模式(增加记录类型、增加数据项)时,由DBMS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DBMS 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练习题2参考答案1.单项选择题(1)D (2)D (3)A (4)A (5)D(6)D (7)C (8)B (9)B (10)B(11)A (12)C (13)A (14)B2.简答题(1)答:关系是一张二维表,即元组的集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第4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库概述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场所。
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数据及其功能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应用程序共同构成的系统。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3.文件管理方式在管理数据方面有哪些缺陷?答:(1)编写应用程序不方便。
(2)数据冗余不可避免。
(3)应用程序依赖性。
(4)不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
(5)数据间联系弱。
(6)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数据的需求。
4.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答:(1)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2)较少的数据冗余;(3)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4)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5)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6)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5.比较用文件管理和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主要区别。
答:文件系统不能提供数据的独立性,也不能提供数据共享、安全性等功能,这些需要客户端编程实现。
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提供这些功能。
6.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答:不需要。
因为这些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维护。
7.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答: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其作用是存储数据。
8.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答:不可以。
9.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答:数据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两部分。
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
这两个独立性使用户只需关心逻辑层即可,同时增强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
10.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答: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3个主要部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课后答案苗雪兰第5讲
2.基于3NF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基于3NF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是由S·Atre提出的结构 化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数据库模式中的全部属性和属性间的依赖关系, 将它们组织在一个单一的关系模式中,然后再分析 模式中不符合3NF的约束条件,将其进行投影分解, 规范成若干个3NF关系模式的集合。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是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 结构中,此结构能够表达用户的要求,是一个独立 于任何DBMS软件和硬件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逻辑设计是将上一步所得到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 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15
现有应用 、未来应 用
数据分析
转换规范,规范 化理论DBMS要 求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的反映了用户的实际 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 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经验证明,由于设计要求的不正确或误解,直 到系统测试阶段才发现许多错误,则纠正起来 要付出很大代价。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系统的需求分析。
19
6.2.1 需求分析的任务 从数据库设计的角度来看,需求分析的任务是:
用户的行为总是使数据库的内容发生变化,所以行为 设计是动态的,行为设计又称为动态模型设计。
6.1.1.3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为了研究数据库设计方法 学的便利,曾主张将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两者分离, 随着数据库设计方法学的成熟和结构化分析、设计方 法的普遍使用,人们主张将两者作一体化的考虑,这 样可以缩短数据库的设计周期,提高数据库的设计效 率。
[理学]数据库原理习题解答苗学兰
习题一解答1.答:数据是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数据的特征是:①数据有“型”和“值’之分;②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③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④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为: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通过能书写的信息编码表示信息。
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手势、眼神、声音或图形等方式表达,但是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
由于数据能够书写,因而它能够被记录、存储和处理,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
但是,数据不等于信息,数据只是信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
正确的数据可表达信息,而虚假、错误的数据所表达的是谬误,不是信息。
2.答: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组织、整理、加工、存储和传播等工作。
围绕着数据所做的工作均称为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目的为:通过数据管理,收集信息并将信息用数据表示和保存,在需要的时候,为各种使用和数据处理提供数据;通过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变换、抽取和运算,从而得到更有用的数据,以指导或控制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变化趋势;通过数据传播,使更多的人得到并理解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答:数据管理的功能为:①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地被保存。
②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③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地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④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管理的目标是: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地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正确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答: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它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是:①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②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苗雪兰 刘瑞新)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8章
8.27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转储,比较各种数据转储方法? 答: 所谓转储即DBA定期地将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 起来的过程。这些备用的数据文本称为后备副本或后援副本。当数据 库遭到破坏后可以将后备副本重新装入,但重装后备副本只能将数据 库恢复到转储时的状态,要想恢复到故障发生时的状态,必须重新运 行自转储以后的所有更新事务。 转储可分为静态转储和动态转储。静态转储是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 进行的转储操作。显然,静态转储得到的一定是一个数据一致性的副 本,转储简单,但转储必须等待正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才能进行,会降 低数据库的可用性。动态转储是指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 修改。必须把转储期间各事务对数据库的修改活动登记下来,建立日 志文件,后援副本加上日志文件就能把数据库恢复到某一时刻的正确 状态。 转储还可以分为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两种方式。海量转储是指每次转 储全部数据库。增量转储则指每次只转储上一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从恢复角度看,使用海量转储得到的后备副本进行恢复一般说来会更 方便些。但如果数据库很大,事务处理又十分频繁,则增量转储方式 更实用更有效。
8.13答: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简称X锁)和共享锁(简 称S锁)。 排它锁也称为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或写锁。一旦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排 它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既不能读取 和修改A,也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 锁为止。 共享锁又称读锁。如果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共享锁,其 他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不能加X锁,知道事务T释放A上 的S锁为止。 8.14答: 封锁机制作为并发控制的重要手段,利用封锁的特性和封锁 协议,它在并发操作保证事务的隔离性,用正确的方式调度 并发操作,是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从 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数据库系统原理和应用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苗雪兰刘瑞新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18页
3.24答案:C 3.25答案:C 3.26答案: C 3.27答案:C 3.28答案:B 3.29答案:B 3.30答案:B 3.31答案:D 3.32答案:B
3.33答案:B
3.34答案:B 3.35答案:C 3.36答案:B 3.37答案:A
19
第19页
20
第20页
3.10答:① E-R图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模型图形, E-R图也称为实体-联络图,提供了表达实体集、 属性和联络措施。 ② 构成E-R图基本要素是实体集、属性和联络。
9
第9页
3.11答:① 视图集成就是把设计好各子系统分E-R图综合成 一种系统总E-R图,同步消除属性冲突、命名冲突、构造冲 突,为关系数据库逻辑构造设计做准备。 ② 视图集成可以有两种措施:一种措施是多种分E-R图一 次集成;另一种措施是逐渐集成,用累加措施一次集成两 个分E-R图。
3.12答:① 逻辑构造设计是把概念模型构造转换成某个详 细DBMS所支持数据模型。 ② 逻辑构造设计环节为:把概念模型转换成一般数据模型; 将一般数据模型转换成特定DBMS所支持数据模型;通过 优化措施,将其转化为优化数据模型。
10
第10页
3.13答:① E-R图转换为网状模型措施为: 每个实体集转换成一种记录。 每个1:n二元联络转换成一种系,系方向由“1”方实体记录指向n方实体记录。 每个m:n二元联络,在转换时要引入一种连结记录,并形成两个系,系方向由实体记录
17
第17页
3.22答:概念模型如图12所示。
图中: 职工:职工号,姓名,住址 商品部:商品部号,名称 商品:商品代号,价格,型号,出厂价格 生产厂家:厂名,地址 关系模型为: 职工(职工号,姓名,住址,工作商品部); 商品部(商品部号,名称,经理职工号,经理名); 商品(商品代号,价格,型号,出厂价格); 生产厂家(厂名,地址); 销售(商品代号,商品部号); 生产(厂名,商品代号).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课后题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C5.D6.A7.A8.B9.D 10.B 11.C 12.D 13.A 14.D15.B 16.C 17.D 18.A 19.D 20.A二、填空题1.数据库系统阶段2.关系3.物理独立性4.操作系统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6.一对多7.独立性8.完整性控制9.逻辑独立性 10.关系模型11.概念结构(逻辑)12.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宿主语言(或主语言)14.数据字典15.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服务器结构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C4.B5.B6.C7.B8.D9.C 10.A 11.B 12.A 13.A 14.D15.D二、填空题1.选择(选取)2.交3.相容(或是同类关系)4.并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5.并差交笛卡尔积6.选择投影连接7.σf(R)8.关系代数关系演算浏览器/ 9.属性 10.同质11.参照完整性12.系编号,系名称,电话办公地点 13.元组关系域关系 14.主键外部关系键 15.R和S没有公共的属性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B5.C6.C7.B8.D9.A 10.D二、填空题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数据库、事务日志NULL/NOT NULL、UNIQUE约束、PRIMARY KEY约束、FOREIGN KEY约束、CHECK约束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连接字段行数定义系统权限、对象权限基本表、视图12.(1)INSERT INTO S VALUES('990010','李国栋','男',19)(2)INSERT INTO S(No,Name)VALUES('990011', '王大友')(3)UPDATE S SET Name='陈平' WHERE No='990009'(4)DELETE FROM S WHERE No='990008'(5)DELETE FROM S WHERE Name LIKE '陈%' 13.CHAR(8)NOT NULL 14.o=o 15.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Grade CHAR(10)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B5.C6.D7.B8.D9.C 10.A二、填空题1.超键(或超码)2.正确完备3.属性集X的闭包X +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 +4.平凡的函数依赖自反性5.{AD→C} φ6.2NF 3NF BCNF7.无损连接保持函数依赖8.AB BC BD9.B→φ B→B B→C B→BC 10.B→C A→D D→C 11.AB 1NF 12.AD 3NF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A5.C6.D7.A8.C9.D 10.D 11.B 12.B 13.A 14.D15.A二、填空题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数据库恢复数据对象、操作类型授权粒度、授权表中允许的登记项的范围原始数据(或明文)、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或密文)、密文事务、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丢失更新、污读、不可重读封锁、排它型封锁、共享封锁利用数据的冗余登记日志文件、数据转储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完整性登录账号、用户账号 public 服务器、数据库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A5.C6.B7.C8.B9.D 10.C 11.D 12.B 13.B 14.D二、填空题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库的行为设计新奥尔良法分析和设计阶段、实现和运行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逻辑结构设计确定物理结构、评价物理结构数据库加载运行和维护物理数据字典需求分析载入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D5.A二、填空题局部变量、全局变量--、/*……*/ DECLARE SQL、流程控制AFTER 触发器、INSTEAD OF 触发器插入表、删除表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备份、差异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简单还原、完全还原、批日志还原硬盘、磁带、管道第二篇:Access数据库应用教程课后题答案课后选择题答案第1章1.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答: ① 外码能够接受空值的问题; ② 在被参照关系中删除元组时,采用级联删除、受限删除 或置空值删除的方法处理参照关系; ③ 在参照关系中插入元组时,可以使用受限插入、递归插 入两种方法处理参照关系; ④ 修改关系的主码时,可以采用不允许修改主码、或允许 修改关系主码,但必须保证主码的惟一性和非空性方法处 理参照关系; ⑤ 修改被参照关系时,可以采用级联修改、拒绝修改和置 空值修改方法处理参照关系。
在多个事务请求对同一数据封锁时,总是使某一用户等待的情况称为 活锁;多事务交错等待的僵持局面称为死锁。 8.18试述活锁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
活锁是封锁的无序造成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先来先服务的方法,即对 要求封锁数据的事务排队,使前面的事务先获得数据的封锁权。
8.19请给出预防死锁的若干方法。 答:预防死锁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① 一次封锁法,就是要求每个事
三级封锁协议:是事务T在读取数据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在要修 改数据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后才释放所有锁。由于 三级封锁协议强调即使事务读完数据A之后也不释放S锁,从而使得 别的事务无法更改数据A。三级封锁协议不但防止了丢失修改和不读 “脏”数据,而且防止了不可重复的读。
8.16不同封锁协议与系统一致性级别的关系是什么? 答: 一级封锁协议可有效地防止丢失修改,并能够保证事务T的可恢复性。 一级封锁由于没有对数据进行加锁,所以不能保证可重复读和不读 “脏”数据。 二级封锁协议不但能够防止丢失修改,还可进一步防止读“脏事务无法更改数据A。三级封锁协议不但防止了丢失修改和不读 “脏”数据,而且防止了不可重复读。 8.17 什么是活锁?什么是死锁? 答:
一级封锁协议:是事务T在修改数据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 务结束才释放,一级封锁协议可有效地防止丢失修改,并能够保证事 务T的可恢复性。一级封锁由于没有对数据进行加锁,所以不能保证 可重复读和不读“脏”数据。
二级封锁协议:是事务T对要修改的数据必须先加X锁,直到事务结 束才释放X锁;要读取的数据必须先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二 级封锁协议不但能够防止丢失修改,还可进一步防止读“脏”数据。
8.14答: 封锁机制作为并发控制的重要手段,利用封锁的特性和封锁 协议,它在并发操作保证事务的隔离性,用正确的方式调度 并发操作,是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从 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8.15什么是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在对数据对象加锁时,还需要约定一些规则,这些规则称为封锁协议。
8.10答: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就是为了控制数据库,防止多用户并发 使用数据库时造成数据错误和程序运行错误,保证数据的 完整性。
8.11答: 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 “脏”数据的数据不一致问题。用封锁的方法能 避免这些不一致的情况。 8.12什么是封锁? 8.12答: 封锁是使事务对它要操作的数据有一定的控制能 力。封锁具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申请加锁; 第二个环节是获得锁;第三个环节是释放锁。
习题8
8.1答: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 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 8.2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8.2答: 数据库安全性是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的一部分,数据库 系统不仅要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保证自己系统的安 全性,同时还会提供专门的手段和方法,使安全性能更 好。例如,在用户要求进入计算机系统时,系统首先根 据用户输入的用户标识进行身份鉴定,只有合法的用户 才准许进入计算机系统;对已进入的用户,DBMS还要 进行存取控制,只允许用户执行合法操作;操作系统也 会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数据最后还可以以密码形式存 储到数据库中。
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该事务不能继续执行; ② 顺序封锁法,是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 这个顺序实行封锁。 8.20 请给出检测死锁发生的一种方法,当发生死锁后如何解除死锁? 答:检测死锁发生的一种方法是选择一个处理死锁代价最小的事务, 将其撤销,释放此事务持有的所有锁,使其他事务得以继续运行下去。
8.13答: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简称X锁)和共享锁(简 称S锁)。 排它锁也称为独占或写锁。一旦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排 它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既不能读取 和修改A,也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 锁为止。 共享锁又称读锁。如果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共享锁,其 他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不能加X锁,知道事务T释放A上 的S锁为止。
8.3答: ① 用户标识与鉴别;② 存取控制;③ 自主存取控制方 法;④ 强制存取控制方法;⑤ 视图机制;⑥ 审计;⑦ 数据加密。
8.4答: ① GRANT(授权)语句
例:GRANT SELECT,INSERT ON 学生 TO 张勇 WITH GRANT OPTION;
② REVOKE(收回) 语句 例:REVOKE INSERT ON 学生 FROM 张勇;
8.5答: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8.6答: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数据 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 造成的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其相同点是两者都 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控制,各自所实现的功能 目标不同。
8.7答: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为了保证进入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有效性 而定义的数据规则。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① 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分为表级约束、元组级约束和属性 级约束(也称列约束):表级约束是若干元组间、关系中 及关系之间的约束;元组级约束则是元组中的字段组和字 段间联系的约束;属性级约束主要是针对列的类型、取值 范围、精度、排序等而制定的约束条件。 ② 针对数据对象的状态可以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静 态约束是指数据库每一确定状态时的数据对象所应满足的 约束条件,它是反映数据库状态稳定时的约束;动态约束 是指数据库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新、旧值之 间所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它是反映数据库状态变迁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