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4《〈朱子语类〉三则》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朱子语类三则ppt精品课件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无肉令人瘦,无书令人愚。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亲。
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 huì ):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仁:实现仁德 自家:自己 大段:仔细 学者:求学的人 以为:以……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名师精编--《朱子语类》三则课件(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副词,将近,几乎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 . 不出,火且 尽 副词,将,将要 .
栏 目 链 接
三、古今异义 只是先也用分别 教是而后行之 .. 古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头,各自 今义: 离别;辨别;差别,各自 吾知免夫,小子 ..
目 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 链 接
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栏 目 链 接
一、注音 愦愦 ________ kuì kuì .. 埽 ________ sǎo . 二、解释词义 恁 地________ nè n . 芜秽 ________ wú huì ..
栏 目 链 接
提示:朱熹不但是著名的理学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教育家。朱熹 对于学生读书,一向主张精读,反对贪多。他认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 精思, 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 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法, 首先是讲究“熟 读”。 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 方是见得真味”。 栏 他的熟读,是在专精条件下的熟,他认为只有通过熟读,才能真正掌 握书中所讲的义理,也就是他在这里所说的“真味”。因此,朱熹所 讲的读书法,并不仅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而且是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密 切关系的。简单地说,他主张通过读书来“穷理”,来体认天理,最 终达到道德品质的完善。
链 后,渗透到了学术思想的各个领域,如朱熹的理学思想受到了华严宗 接 栏
的影响。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在此背 景下,到北宋中期,理学思潮逐渐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学有 各种流派,其中以二程开创、朱熹最终完成的“程朱学派”和以陆九 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学派”影响最大。
作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 用。 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 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 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七单元 第7课《朱子语类》三则 (共83张PPT)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宋《省心录》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人生道路,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生活远没有咖啡那么苦涩,关键是喝它的人怎么品味!每个人都喜欢和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殊不知随心所欲根本不是生活。
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别以为人家跟你聊几次天,人家就对你有意思,也许人家是因为无聊想找你解解闷呢。 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课件
民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执行的命
令,对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依法执行
死刑。
伍
2.课堂寄语:
拓
展
延
丘吉尔曾说:活着的意义是什
伸 么?就是为高贵的事业而奋斗,为
了使这个混乱的世界更美好,为了
死后活着的人。冯友兰也提出了人
生四境域说:自然境域、功利境域、
道德境域、天地境域。
伍 2.课堂寄语:
拓 展 延 伸
叁 (三)具体研习第三则:
合 1、读——结合注释,朗读课
作 文,疏通文意。
探 究
明确以下字词的意思: 切己:切身
说话:说教
睹:视察
剖(pōu)判:辨别,分析
喻:明白
不肖:不才,不正派
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
叁 2、思——分析文本:
⑴本则环绕一个什么问题进行议论? 合 作
探 明确:义利问题。
作 探 究
文,疏通文意。
明确以下字词的意思:
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大段:仔细
以为:以……为
战战兢兢:畏惧而发抖,或谨慎谨
慎的样子
仁:实现仁德
自家:自己
叁 2、思——分析文本:
⑴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你是
合 作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
探 明确:“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儒家代表人物。
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
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贰 宋明理学:
知
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
识 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
储 会长达九百年之久。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 备 颐和张载是理学的真正奠基人,理学体系真正形
《朱子语类三则优秀课件》
感谢各位观看
讲解方式生动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使得课 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3
学习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于朱子语类有了更加深 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表 达能力。
对未来学习朱子语类建议
深入学习原著
要想更好地理解朱子语类,需要深入学习原著,了解其思想精髓和理 论背景。
一个充满诚信和正直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形 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
04
朱子语类选读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内涵
儒家思想核心
阐述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观念,强 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内在逻辑关联
分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指出它 们相互依存、逐层递进的关系。
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集中体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是研究朱熹思想及宋明理学的重 要资料。源自朱子语类历史背景01
02
03
宋代学术背景
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 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 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儒 学。
朱熹的学术传承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 想,形成了独特的朱子学 体系。
齐家之要
阐述家庭教育中德育为先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家 风、家训来培养子女的品德。
平天下之途
分析实现社会和谐、天下太平 的途径,包括推行仁政、倡导
和平、促进文化交流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价值
个人品德提升
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品德修养仍然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
形象。
家庭和谐建设
理想人格塑造
讲解方式生动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使得课 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
3
学习收获颇丰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对于朱子语类有了更加深 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表 达能力。
对未来学习朱子语类建议
深入学习原著
要想更好地理解朱子语类,需要深入学习原著,了解其思想精髓和理 论背景。
一个充满诚信和正直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形 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
04
朱子语类选读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内涵
儒家思想核心
阐述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观念,强 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内在逻辑关联
分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指出它 们相互依存、逐层递进的关系。
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集中体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是研究朱熹思想及宋明理学的重 要资料。源自朱子语类历史背景01
02
03
宋代学术背景
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 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 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儒 学。
朱熹的学术传承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 (程颢、程颐)的理学思 想,形成了独特的朱子学 体系。
齐家之要
阐述家庭教育中德育为先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家 风、家训来培养子女的品德。
平天下之途
分析实现社会和谐、天下太平 的途径,包括推行仁政、倡导
和平、促进文化交流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价值
个人品德提升
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品德修养仍然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
形象。
家庭和谐建设
理想人格塑造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课件(14张PPT)
据本析疑
朱子之学乃圣人之学
朱子提倡“存天理,灭 人欲”的目的是什么? 请从第二则和第三则选 文中寻找答案。
成为圣贤
据本析疑
如Hale Waihona Puke 做到“存天理,灭人欲”?请依据原文内容加以梳理。
① 熟读精思,穷得义理
先知 知行 后均 行难
② 勤于省思,克制自己 ③ 明理先之,勇猛行之 ④ 中人资质,大段著力 ⑤ 坚持不懈,小心谨慎
课题名称:《朱子语类》三则 教授年级:一高师一二优课 一课一名师
教材课版题本名:称人:教《版朱子语类》三则
上/下 册: 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教授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上 / 下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主讲教师:邓可成 单位名称: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
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 子,近古有朱子,此两 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 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 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 响。旷观今史,恐无第 三人堪与伦比。 ——钱穆
“天理”“人欲”的内涵 ① 人心之本然 ② 社会之本然 ③ 万物之本然 ④ 宇宙之本然
引例析疑
例说“天理”“人欲”的内涵 ①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
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 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
子语类》卷十三)
② “只是一人之心,合道理底是天 理,徇情欲底是人欲。”(《朱子
导入新课
道之正统,待人而 传……由孟子而后, 周、程、张子继其 绝,至先生而始著。 ——黄干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 宋理学家,教育家,儒学 集大成者,世尊称朱子,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 《周易本义》等书。
《朱子语类》是朱熹和弟 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代表 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朱子语类》 名师精编优质课件
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huì ): 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 交战的关键 战战兢兢: 仁: 自家: 大段: 学者: 以为:
卷一一六“训门人四”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芜秽(wúhuì ): 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 交战的关键 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战战兢兢: 仁: 自家: 大段: 学者: 以为:
朱子语类
名篇欣赏
经典介绍
1.人物简介
经典介绍
1.人物简介
朱熹,南宋理学之集 大成者,对经学、史学、 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 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 著述,被人誉为继孔子后 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他 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 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 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 封建社会更趋完 备的意识形态。
欲也。”
在庐山建立“白鹿洞 书院”,进行讲学。与当 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 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 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 书院之首。
朱熹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修复岳麓书院。
卷一O四“自论为学功夫”
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 重点句子。
数(shù )过: 略晓: 厌: 得趣: 愦愦(kuì ):
施一公获瑞典皇 家科学院爱明诺 夫奖 系首位获奖 中国学者
施一公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2013年相继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 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中国科 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研究。细胞凋亡又称 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在所有多细胞生物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本生命过 程,与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共同协同保证机体的健康和稳定。细胞凋亡的异 常是癌症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揭示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不仅可以加深对 这一基本生命过程的了解,还能够为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提供重要靶点和线索。 自1998年以来,施一公领导的实验室主要结合X-射线晶体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 学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细胞凋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清晰 地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的一项科研专利也已 被转化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朱子语类三则定》课件
文化阐释
结合历史背景、文化传统 等,对朱子语类进行文化 层面的解读。
研究展望
加强跨学科研究
推动应用研究
引入语言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 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将朱子语类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 、文化传承等领域。
深化语义与文化研究
进一步挖掘朱子语类中的语义内涵和 文化价值。
05
朱子语类与现代生活
对现代生活的启 技发展必须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 ,有助于解决现代科技发展中的 人文缺失问题。
重视道德修养
朱子语类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这对现代人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 神修养的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倡导和谐人际关系
朱子语类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助于解决现代社会中人际 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强调家庭和社会责任
朱子语类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强调,有助于现代人更好地履行家庭 和社会责任。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培养道德品质
朱子语类中的辩证法和逻辑思想,为现代哲学的发展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推动现代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 新。
对现代文学的启示
朱子语类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对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所 强调的文以载道、文质彬彬等文学观念,为现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朱子语类中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手法,对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现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朱子语类三则定》ppt课件
目录
• 朱子语类简介 • 朱子语类内容解析 • 朱子语类在当代的价值 • 朱子语类研究现状与展望 • 朱子语类与现代生活
01
朱子语类简介
作者介绍
01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文学 家,字元晦,号晦庵,江西婺源 人。
【推荐精品】人教新课标语文选修《朱子语类》三则3ppt课件
分析
第二则
讨论天理与人欲.
朱子认为理与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朱子认为:圣人至善,因此无欲;贤人次于圣人,需深思.
众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修炼道德,以绝私欲.
第三则: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 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试自睹当自家, 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已?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 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 外,这便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亦步亦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 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 于不肖之途.这里只在札定脚做将去,无可商量.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 面煞有工夫,却好商量.
【分析】
第三则
本节是讨论义与利的问题.
孔子把义利对立起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也不言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朱子“重义轻利”。不否定“利”,提高生产力水平;但要重视道德修 养.
“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所欲”,是“人欲之私”,要严守义 利分别.
朱子“学无深浅,并要辩义利”。
谢谢!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 心理上 ,都不 同程度 地带有 幼儿的 特征。 其思维 以具体 形象思 维为主 ,抽象 思维尚 处于初 步发展 的阶段 。从行 为上看 ,他们 往往表 现出好 奇、好 动、好 模仿的 特点。 从情感 上看, 他们易 兴奋、 易激动 、不够 稳定, 对具体 的人和 集体能 够产生 感情: 对音乐 艺术, 能够表 现出愉 快的心 情并产 生美感 。从意 志力上 看,他 们显露 出一定 的坚持 性和自 制力, 但在总 体上说 ,其意 志品质 还是比 较薄弱 的。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 ”又称 鲁班, 山东人 ,是我 国古代 传说中 的能工 巧匠。 现在, 鲁班被 人们尊 称为建 筑业的 鼻祖, 其实这 远远不 够.鲁 班不光 在建筑 业,而 且在其 他领域 也颇有 建树。 他发明 了飞鸢 ,是人 类征服 太空的 第一人 ,他发 明了云 梯(重武 器),钩 钜(现 在还用) 以及其 他攻城 武器, 是一位 伟大的 军事科 学家, 在机械 方面, 很早被 人称为 “机械 圣人” ,此外 还有许 多民用 、工艺 等方面 的成就 。鲁班 对人类 的贡献 可以说 是前无 古人, 后无来 者,是 我国当 之无愧 的科技 发明之 父。
选修《〈朱子语类〉三则》精品实用上课PPT
第二则分析:讨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朱子认为理与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 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朱子认为:圣人至善,因此无欲; 贤人次于圣人,需深思。
众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修炼道 德,以绝私欲。
第三则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 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 读了便了。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试自睹当 自家,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己?孔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古之 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亦有 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 在学者亦是切身事。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 这便是生死路头!
朱熹的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 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 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 欲也。”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 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 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 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 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 谥 文,世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 家、文学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 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又独立发挥、完 善,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 本质,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的学术思 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 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 形态,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它强化了“三 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 的阻碍作用。
3、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
3、读书应该读到手不释卷之时,才能领略到书中真 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见利思义。——《论语》 人到无求品自高。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第三则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 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自 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试自睹当自家,今是要求人知? 要自为己?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又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 在学者亦是切身事。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 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便有个为 义为利在里。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向 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于不肖之途。这里只 在札定脚做将去,无可商量。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 面煞有工夫,却好商量也。”
在这一则中,朱子讲读书方法。 在《朱子语类》当中记载有“读书 法”两卷,朱子门人还将老师的读书法 作了归纳,称为“朱子读书法”,共有 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课文 所选的这一则语录,中心思想就是熟读 精思。
所谓得“真味”,即对书中的义 理有深刻的体会。朱熹所讲的读书方 法,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而 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主 张通过读书来“穷理”,来体认天 理 ,即人伦、圣言、世故等儒家所 讲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最终达到 道德品质的完善,提高精神境界。
朱子语类 第一则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 看,则是於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 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 神,终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 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 昏塞不通,可惜!
第二则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 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 此便是无克己工 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 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 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 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 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 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 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 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 自然科学都有研究。被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儒家代 表人物。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 “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 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 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岁 时父亲去世。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 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 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十八岁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 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
本章讨论的主旨是义利之辨,这 与前章的理欲之辨是相关的,也是儒 家思想当中重要的问题。 义就是道义原则,利就是利益。 重义轻利,是儒家一贯的立场,也是 朱熹在这一章语录当中要讲明的问题。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看做是 君子和小人的分界。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认为“舍生取义”,要舍弃 利,选择义。
如果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不用努力,自然按照天 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 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 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 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克制自己的私 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 子说:‘以实行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 沉重吗?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 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 面临深渊,又好像在薄冰上行走。从今以后,我才知 道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 这样下大功夫才行。”
本则门人向朱熹问的是关于读书的问题,朱熹 却回答义利之辨,是否答非所问?
明确:朱熹回答义利之辨看起来好像是答非所 问,但其实是朱熹所认为的关于读书的大事情。 读书首先要明辨义利,是“为人”还是“为 己”,是为了成圣成贤,还是趋于愚昧不肖, 这是读书的原则,朱熹认为,这是个是非分界 的问题,不容讨论,认清了这个问题,读什么 书,“却好商量也”。所以,整段语录也是和 读书密切相关的,他说的是读书的一个原则性 问题。
第二则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 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 此便是无克己工 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 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 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 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 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 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 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 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 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
第三则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 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自 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试自睹当自家,今是要求人知? 要自为己?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又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 在学者亦是切身事。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 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便有个为 义为利在里。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向 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于不肖之途。这里只 在札定脚做将去,无可商量。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 面煞有工夫,却好商量也。”
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 是最紧要的问题!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 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 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就是走向圣 贤之路,向外就是走向愚昧不才之路。在这个 (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的问题上, 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已经 认识清楚这个问题了,深入下去还需下大功夫, 但是,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朱子语录》是朱熹 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是朱熹一生从事教育所保 留下来的师生问答记录。 南宋景定四年(1263)由 黎靖德以类编次,咸淳六 年(1270)刊刻为《朱子 语类大全》140卷。语类 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 内容生动丰富,析理精密, 极具魁力,使朱子精深细 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 平易而实用。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宋代理学 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 理学,又独立发挥、完善,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提出“存天理,灭 人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 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 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成为巩固封建社会 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 年之久。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 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第二则讨论天理与人欲的问题。 天理与人欲,或理与欲的问题,是 宋明理学家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是 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简单说, 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 系。
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 欲横行则天理灭。程朱理学继承并进一步发挥 和论证了这种看法。理学家所讲的天理,首先 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世界的根本规律,同时, 也指儒家所主张的伦理道德规范。理学主张的 人的修养目标,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儒家的 道德伦理学说去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用天理 格去人欲。又由于人对天理的禀赋不同,对于 普通的、大多数人来说,在后天的道德修养过 程中,就要更加用力,时刻要“克己复礼”, 以便不为人欲所牵引,这也就是后天修养功夫。
翻译
第二则 (弟子)问道:“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 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做事情时,却又被人欲所 引诱,事后却后悔莫及,怎么办呢?” 朱子回答说: “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功夫。对待情况,特别需要 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道, 又有一条小道一样。心里明知应该要走大道,却被小 道上的东西吸引着,自己不知不觉地走到小道上去了; 等到前面遇到荆棘杂草,却又心生后悔。这便是天理 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 的时候,就要克制自己。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先 明白事理,接着勇敢地去做。
在其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 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 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 欲也。”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 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 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 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 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 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 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 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翻译: 第三则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朱子回答 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 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 天自己暂且分辨一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自己,是要 求得别人了解自己,还是为了自己呢?孔子说:‘君 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的 人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和充实自己,现在的人学习的目 的是为了装点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孟子说:‘只 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虽然 这是对当时的梁惠王说的,但是,对学者来说也是切 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