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

合集下载

各民族过年习俗

各民族过年习俗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土家族——“问树”在除夕
土家族有“问树”的趣俗。吃过年饭后,小孩子们提着 纸灯到寨里做“打公鸡”游戏,而大人们则用纸剪成纸钱 贴在果树上。这时男主人拿一把斧头敲着树干问:“今年 你结不结果?”躲在树后的人应声回答:“结果。”主人 又问:“结的果壮不壮实?”“壮实。”在得到满意答复 后,男主人才愉快回家。
白族——过年放“高升”
过年放爆竹不稀奇,就连远居我国云南的白族, 过年也有放爆竹的习俗,他们把放爆竹称为放“高 升”。稀奇的是他们放的才是真正的“爆竹”——用 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后整棵大竹 子“蹦”上天空!够精彩吧!
达斡尔族——年年高
居住在我国北方的达斡尔族也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 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走街串户,互相祝贺。家家户 户都要备好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盛 情款待。“糕”与“高”谐音,以糕待客,表示互相 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藏族——戴着面具迎新年
除夕那天,藏族人民会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戴着各种 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 又盛大的“跳神会”。男孩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 驱邪降福。到了大年初一,女孩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 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满族——旌旗招展庆新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 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 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那可真是旌旗招展、 彩旗飘飘!人们用悬挂这些图案优美、色彩鲜艳的挂旗, 来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各民族风俗习惯

各民族风俗习惯

各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延久积而成的喜好、风俗、习惯和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

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

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

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

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

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

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

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

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

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

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

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介绍之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介绍之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


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


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
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取悦于神王的意思。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


睦。

-
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 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 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




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


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


互泼水,表示对你的祝福。因为傣族信奉小城佛教,佛教中水是最纯洁的,祝福人们新的


一年幸福平安。



-


泼水节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虽然不同的民族在过春节时有着各自独特的方式,但都寓意着团圆、祈祷、辞旧迎新、祈求丰收等美好寓意。

一、汉族春节

汉族春节是全国各民族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传统的节庆活动中,人们会为祖先祭祀,拜年送礼,吃年夜饭,并在除夕夜点燃爆竹放烟花等。此外,在春节期间,还会进行一系列传统文艺活动,如舞狮、舞龙、唱戏等。

汉族还有许多吉祥的节庆习俗,以期望新的一年能够取得好的开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红包了。父母会把现金装在红色纸袋里送给孩子,预示着对他们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此外,春联也是春节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反映个人愿望的对联,希望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心如意。

二、藏族春节

藏族春节,也叫“扎西格尔”节,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开展一系列传统文艺活动,如唱歌、舞蹈、马术表演等。

藏族春节的习俗还包括展示藏族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木雕、银器等。此外,人们还会互相赠送藏族特色的美食,如酥油茶、牛肉干、青稞酒等。

三、哈萨克族春节

哈萨克族春节被称为“纳乃孜”,是其传统文化中最盛大的

庆典之一。在这个节日里,哈萨克族人们会展开一系列羊肉宴会和传统文艺表演。另外,他们还会进行骏马运动竞赛、赛马、戏曲、扯旗子、打板子、跳火相宜等趣味活动。

在哈萨克族春节的传统习俗中,红色被视为吉祥色彩,因此人们会在这天里穿着红色服饰,送红色礼物,或用红色线条织成各种花样,以表达节日祝福和对家庭、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大年初一各个民族的习俗,大年初一各个民族的习俗

大年初一各个民族的习俗,大年初一各个民族的习俗

大年初一各个民族的习俗,大年初一各个民族的习俗

大年初一各个民族的习俗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 ,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

全国各个民族的过年习俗有什么

全国各个民族的过年习俗有什么

全国各个民族的过年习俗有什么

全国各个民族的过年习俗有什么

我国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惯。各个民族有过年的习俗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汉族过年的习俗

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过年的习俗

满族春节的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萨其玛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做成,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福字(沈阳市新民县辽滨塔村瓜尔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满族喜戴荷包,春节节前宫廷要例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互相赠送。

白族过年的习俗

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自写的对联为荣。中午,白族主妇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本主意为“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护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到了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鱼”,表示年年有余;用糯米糍粑蘸糖吃,表示来年生活甜蜜。白族妇女要准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并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按白族习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动菜刀、挑水和扫地。初一当天,按习俗是不能去别人家,但可以去外面玩。早上起来,白族主妇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后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方可出门。

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拾趣

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拾趣

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拾趣

每年正月初一,是我国人民的喜庆日子。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过春节的日期各有不同,别具特色,下面来看看。

傣族春节期间人们要身穿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互相拜访。村寨里还开展“丢包”、“象脚鼓比赛”等。泼水元旦节:傣历的新年在傣历的六、七月间,大约在农历清明节后一个星期。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所以又叫泼水节。二十世纪50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

回族年初一全家拜“盘古祖图”。年长的人向全家讲述祖先的历史传说。

傈傈族大年初一,同辈人互相追逐若把锅灰涂到对方脸上,以此庆祝丰收。

壮族春节全家欢聚“守岁”,并把初一全天吃的米饭煮好,称为“压年饭”,希望来年丰收。春节期间,青年们对歌跳舞,举行抛绣球活动。妇女到河边“汲薪水”:广西壮族同胞,年初一早上,由妇女先到河边或井旁“汲薪水”供这天用,他们认为新水富有活力,可给庄稼带来丰收。

藏族年前准备好酥油茶、青稞酒、可口糕点。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互相敬酒、敬献哈达,载歌载舞,欢度佳节。牧民背回“吉祥水”:我国藏族牧民过年,大年初一清早,女主人也必须早早起床,先去背“吉祥水”,接着把几滴奶汁滴进“吉祥水”和酥油、青稞面做成糕点,并在上面插上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表示预祝来年丰收。

蒙古族除夕之夜,大家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围着火炉吃饺子、下棋、听艺人说书,直到天亮。第二天,青年人便骑上骏马到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远的亲戚家作客,吃“全羊宴”。

苗族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苗族同胞身穿节日盛装,在宽敞的草坪上进行传统的斗牛、踩鼓、吹芦笙、爬花竿等活动。青年则通过舞蹈、对歌等活动自由挑选情侣。

中国各民族过年习俗

中国各民族过年习俗

中国各民族过年习俗

中国各民族过年习俗篇1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草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京城古韵

春节,又名过年。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

庙会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闽粤风采

闽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另外,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广东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

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 “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中国各个民族春节的传统习俗

中国各个民族春节的传统习俗

中国各个民族春节的传统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在春节到来的时候,不同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习俗。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春节在不同的民族有哪些传统习俗?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下春节的传统习俗吧~ 春节的传统习俗

满族春节习俗

与汉族相同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福”字。年三十晚上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要有褶,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的码放有规矩,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圆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蒙古族春节习俗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又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除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好友。除夕夜要吃“手抓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并有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的风俗。

朝鲜族春节习俗

朝鲜族除夕全家人守岁通宵达旦,伴随着古老的伽蝇琴和筒箫乐曲人们进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德高望众的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春节习俗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大早,家家洒水扫庭院,并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点燃垛后,家家门前轻烟缭绕,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

春节的少数民族习俗中国各民族在春节期间的独特习俗和庆祝活动

春节的少数民族习俗中国各民族在春节期间的独特习俗和庆祝活动

春节的少数民族习俗中国各民族在春节期间

的独特习俗和庆祝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国民众最热烈的节日。除了汉族的传统习俗外,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和庆祝活动。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藏族:

在西藏地区,春节被称为“洒水节”,主要庆祝活动是洒水祈福。人们会在庭院或者公共场所的中心放置一个大铜锅,锅中装满了清水。当传统时间到了,大家手持散花器或者水桶,从早到晚不停地向天空洒水。这被认为是祈求来年的雨水充沛,农作物丰收的象征。

彝族:

彝族的春节被称为“赛恩”,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赛恩节期间,彝族人会进行丰富多样的传统活动,如舞狮、打糍粑、大射杀等。其中,打糍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活动。糍粑是一种用糯米制成的特色食品,象征着甜蜜和团圆。人们会在家中或者村庄广场上集体制作糍粑,并共同品尝,祈求来年食物丰收,家庭和睦。

朝鲜族:

朝鲜族的春节被称为“收神节”,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在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祀食物,供奉在祠堂或者家庭的神龛上。人们会向祖先和神灵祈愿来年平安、健康和幸福。此外,朝鲜族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叫“跷家”,即全家离开家,一同前往亲戚朋友家中拜年,以增进感情和友谊。

苗族:

苗族的春节庆祝活动被称为“芒节”,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芒节期间,人们会进行集体舞蹈、歌唱、赛龙舟等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芸龙节”,是一场龙舟竞赛活动。人们会将花艇装饰得五彩斑斓,载着龙头和芒果等物品,划向河流中心,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春节被称为“努尔祭”,意为“新年”。人们在春节前后会进行多种活动,如祭祖、拜年、赛马等。其中,赛马是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人们会骑着骏马进行刺激的竞速比赛,观众们会站在沿途欢呼助威。赛马活动是维吾尔族人民表达春节祝福和喜庆的一种方式。

春节作文:不同民族过春节的特点

春节作文:不同民族过春节的特点

春节作文:不同民族过春节的特点

不同民族过春节的特点

中国有许多有趣的节日,但春节是其中最通俗的,不光是汉族过春节,满族人们也会有不同的过春节的习惯呢!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相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5点,晚辈向长辈敬长寿酒。然后青年人跨上骏马骑串蒙古包,给长老们叩头祝愿。

独龙族听起名字来一定很有特点吧!别说他们过节的风俗也是一流的。牛祭天的时候,族长把牛栓在广场中间,由妇女把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小伙子拿一根竹芋去刺牛,直到把牛刺死,此刻人们就会跳起“蜗牛庄”舞,分吃牛肉。

布依族的人民认为春节象征着幸福。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晚上,他们会在水塘边守岁,一直到第二天天亮。那时侯姑娘们会争先恐后的到河边打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小编特别推荐

春节作文 | 春节小报 | 春节习俗 | 春节英文 | 春节由来 | 春节资料

藏族人民对神的信仰是其它民族不可比较的,他无时无刻不想者神。所以在春节的时候,他们会穿上自己最艳丽的服装,戴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开“跳神会”。

过得最简单的,就非仫佬族莫属了。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男女老少穿上节目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在山坡上唱歌。

各个民族过春节的习俗都很有特点,有些跟我们过得一样,有些不同,但都是非常热闹的。我真想到各地去旅游一下,感受一下在那儿过春节的感觉,一定很爽吧!

小编特别推荐

春节作文 | 春节小报 | 春节习俗 | 春节英文 | 春节由来 | 春节资料

春节作文 | 春节小报 | 春节习俗 | 春节英文 | 春节由来 | 春节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你知道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吗?下面店铺精心整理了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一.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二.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三.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

我国各民族的春节习俗

我国各民族的春节习俗

7

2014.02要项目之一。

我国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的香粉、古都两

地区,每年都有一次苗族的传统节目——古龙坡会,其中最精彩的节目,就是斗马。

斗马开始时,先将一匹母马牵到斗马场地中央,然后再从两边牵来两匹雄壮的公马,母马在两匹公马中间来回走动,此时,两匹公马便围着母马转悠,这叫“雌马调情”。过了一会儿,两匹公马都想接

近母马,但又都不易靠近。为此,它们各自昂首翘尾,高耸前蹄,大声嘶叫,并向对方公马猛扑过去,想把

它赶走,独自“相爱”,故而“大打出手”,争斗起来。这种两雄对峙、紧张激烈的斗争,有的要相斗几十个

回合才能分出胜负,然后,败者退出,胜者又和新上来的另一匹公马相斗,如此持续大战,直到最后战胜

了对方的公马,才算获得第一名。人们要给此马戴上红花,并让马的主人牵着获胜的公马围场走一圈,以接受人们的祝贺,参加斗马获得第一名的马,主人便十分爱护它,一年之内不再让它干重活,并配备一些精细饲料来喂养它。

世界上流行赛马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如澳大利

亚、奥地利、加拿大、墨西哥、意大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和香港、澳门等

地,都有赛马活动。 【编辑:木子】

常 乐

我国各民族的

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或农历二月初二结束。北方人

大年初一都吃饺子;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喜欢吃糯米年糕;台湾同胞都吃米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过日子。春节期间有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元宵、闹花灯、舞狮子、踩高跷、跑早船、扭秧歌的习俗,有的地耍龙灯、放焰火等活动,春节是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其他民族过春节的风俗

其他民族过春节的风俗

其他民族过春节的风俗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你知道其他民族过春节的风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其他民族过春节的风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其他民族过春节的风俗

藏族的春节习俗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称为“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壮族的春节习俗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白族的春节习俗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青年男女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各个民族的春节习俗有哪些不同

各个民族的春节习俗有哪些不同

各个民族的春节习俗有哪些不同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

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

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

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

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

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族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

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

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

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

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

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

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

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

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

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

少数民族过春节的风俗

少数民族过春节的风俗

少数民族过春节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少数民族们庆祝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风俗和习俗,以下是一些少数民族过春节的特色文化。

1. 壮族:壮族过春节有“过五罗”(即过腊月二十五至元月初五),人们到户外庙会游玩,欣赏龙灯和鸟灯表演,以及不同地区的燃放炮竹和舞龙舞狮。

2. 苗族:苗族人过春节会进行“大寨吆”,即由轮流演唱歌曲的方式,在寨子的每一个家庭停顿片刻,唤醒居民过年。此外,他们还会进行“大溪船”,把一艘小船装满五谷杂粮及各类喜庆物品,寓意着新的一年丰收和好运。

3. 彝族:彝族过春节有民族特色戏曲演出,其中以彝族秧歌最为著名。秧歌是彝族人民用跳舞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激情和智慧,舞蹈动作矫健有力,音乐欢快,给人以亲切愉悦的感觉。

4. 高山族:高山族过春节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如舞龙舞狮、傩舞、吃团年饭等。在团年饭上,家人会以干果、糕点等拼成一个小山,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

5. 布依族:布依族人会在大年三十拜访亲友,互相送去祝福和祝愿。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在除夕晚上把一颗火北,象征驱邪、迎福和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6. 哈尼族:哈尼族过春节有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等庆祝活

动。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饮食习俗,即春节期间,人们会煮一大锅粘糯米饭,象征着对家庭的团聚和美好生活的祈愿。

这些只是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一部分风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传统和庆祝方式。这些传统风俗不仅彰显了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个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

1、纳西族的春节习俗

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2、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3、满族的春节习俗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4、彝族的春节习俗

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

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5、水族的春节习俗

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贵州省,不数散居在广西族自治区。与许多民族一样,水族每年农正月初一至十五也过春节。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收拾房屋,缝制新衣,贴年画、春联,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节期间,人们最重果的活动就是祭祀祖先,鱼是必不可少的供品。祭祀的习俗,有的地方在家门口临时放桌,摆上酒席。有的地方摆上箩筐,一头盛着各种生产工具,冀盼来年生产丰收。祭祀时,燃香烧纸,全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跪拜,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事事如意。春节期间,水族小孩儿会挨家串门向大人讨糖果吃,谁要得最多,谁就被认为福气最好,将来聪明健康。除此之外,人们还穿着节日盛装,相互走访庆贺新年。男女青年则汇集在村头寨尾,吹笙,击铜鼓,随着鼓点跳起各种铜鼓舞。节日期间往往鼓声昼夜不停,整个水族山寨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6、藏族的春节习俗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

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东乡族的春节习俗

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8、京族的春节习俗

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9、苗族的春节习俗

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10、壮族的春节习俗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11、布依族的春节习俗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12、傣族的春节习俗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13、黎族的春节习俗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