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

合集下载

银行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docx

银行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docx

XX银行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董事会:为及时总结上一年度我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及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工作经验,提升全行各业务条线及基层网点业务连续性的操作实施能力,先就我行上一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相关关联部门及总体业务条线的分工风险管理部为业务连续性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指导评估监督各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业务连续性方案,组织开展业务连续性方案演练,评估与改进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班。

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执行部门,管理执行部门包括:行政部、营销管理部、稽核部、电子银行部,主要负责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确定重要业务目标恢复和恢复策略,负责业务条线重要业务应急响应与恢复。

其中科技人员负责信息响应与恢复。

应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保障部门,包括行政部、市场营销部、营销管理部、稽核监保部、电子银行部为业务连续性日常管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及平安保障。

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应急处置组织架构。

建立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包括应急决策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执行领导小组,和应急保障领导小组。

应急决策领导小组由总行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决定应急处置重大事宜,包括决定运营中断事件通报,对外报告和通告,批准启动总体应急预案等;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运营中断事件处置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督导应急处置实施;应急执行领导小组由各单位业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业务条线与信息技术应急措施工作;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由行政部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应急处置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对外报告沟通和协调以及秩序维护、平安保障、法律资源和人员安抚等工作。

三、业务连续性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应当遵循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处置、快速响应的原那么,在统一指挥下,高效有序对应,应当根据事件等级实施差异化处理,必要时可以越级汇报,紧急授权保障信息传递和决策的及时性,将影响或损失最小化。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一、总则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和灾害可能对其连续性产生重大影响,为确保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制定本《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业务连续性策略⒈\t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业务连续性策略,确保在银行面临突发事件、系统故障或其他灾害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正常业务运作。

⒉\t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规模确定业务连续性策略的重点。

包括但不限于备份关键数据、建立备用系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

三、风险评估与管理⒈\t商业银行应定期对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⒉\t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灾害应对预案,包括但不限于对不同灾害事件的处理流程、相关责任人的分工、联系人的信息等。

四、信息技术支持⒈\t商业银行应建立并维护稳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⒉\t商业银行应定期测试和评估关键系统的可用性与响应能力,及时修复和更新系统存在的问题。

五、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⒈\t商业银行应定期对员工开展相关的业务连续性培训,提升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危机意识。

⒉\t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沟通与信息共享,确保员工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政策和流程有清晰的认识。

六、业务连续性演练⒈\t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不同层级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评估业务连续性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⒉\t商业银行应记录和总结业务连续性演练的结果,及时修正和改进相关的措施和预案。

附件:⒈\t业务连续性策略表⒊\t员工培训计划及培训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t商业银行-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依照特许经营条件和经营范围,以货币存款和信托存款为主要业务,以发放贷款为辅助业务,进行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业务的金融机构。

⒉\t业务连续性-指商业银行在面临突发事件、系统故障或其他灾害情况时,能够维护正常业务运营的能力。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商业银行在面对不可预见事件时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措施,以确保银行的正常运作和客户利益的最大保障。

2:管理目标2.1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商业银行在遭遇重大事件或突发情况时能够继续提供服务,保障顾客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2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并对关键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

2.3 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演练,评估演练结果,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3: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原则3.1 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商业银行应对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识别关键业务和关键资源,并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3.2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3 业务连续性演练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预案。

3.4 绩效评估和改进商业银行应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度改进的依据。

4: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应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架构,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顺畅进行。

5:关键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商业银行应就关键业务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和脆弱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数据备份和恢复商业银行应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建立相关的数据恢复机制,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7: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商业银行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连续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处理问题。

8:业务连续性演练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演练,评估演练结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9: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并做好危机公关和风险应对工作。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计划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计划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计划是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的重要计划,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1. 建设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制定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流程、指南、标准和规范,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风险评估和分析:对银行业务连续性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建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

3.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银行业务的特点,制定全面、详细、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和计划,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

4. 实施演练:定期组织演练和测试,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并从演练中不断地完善和修订应急预案。

5. 备份和恢复: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中心,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 培训和指导:组织和实施员工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素质,提高应急能力。

7. 监测和评估: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并及时做出修订和改进。

8. 持续改进:深入总结和分析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发掘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体系。

9. 协同合作:与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需要由专门的团队或部门负责,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实施的顺利性。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应根据银行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稳健和可靠。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的连续性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与管理第一节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第二节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规划第三节业务连续性测试与演练第四节备份与恢复策略第五节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第三章信息系统安全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第一节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二节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关键信息系统保护第三节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四节信息系统监控与事件响应第五节网络安全保护第四章人员和组织管理第一节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第二节人员培训与意识第三节职责与权限划分第四节供应商管理与评估第五章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运行和监督第一节业务连续性管理责任制度第二节内部控制与审计第三节风险报告与监测第四节评估与改进附件:1.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商业银行: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汇兑、交付结算、发行储蓄券、债券等公募证券以及从事保险代理等金融活动的法人机构或其他组织。

2.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指对商业银行业务运营中的可能中断或遭受意外事件的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判别的过程。

3.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规划:指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为保证其业务连续性而制定的相应策略和规划。

4.业务连续性测试与演练:指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规划进行实际测试和演练的活动。

5.供应商管理与评估:指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连续性相关供应商的选择、管理和评估。

6.内部控制与审计:指商业银行为保障业务连续性而实施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活动。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
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计划书:
一、背景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以防止各种突发事件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二、目标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包括但不限于对网络系统、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保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工作内容
1.对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相应的措施;
2.对银行应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系统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4.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包括应急预案、演练等;
5.定期对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预期成果
经过我们的努力,预计能够达到以下成果:
1.减少银行业务中断的风险;
2.提高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确保客户的资金和信息安全;
4.增强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实施计划
我们将根据以上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成各项工作。

六、风险及对策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风险,比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

我们将在实施计划中考虑这些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七、评估与改进
我们还将设立评估周期,对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以确保长期有效。

八、总结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相信我们能够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XX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

XX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

XX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XX银行在面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保障业务连续性,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银行的全部业务部门,包括总行和分支机构。

第三条XX银行应建立和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职责和制度要求,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第四条业务连续性管理应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保护客户利益和维护银行声誉为核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进行。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设立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推进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指导各业务部门的业务连续性工作。

第六条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应设立明确的职责和权限,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各业务部门应设立业务连续性管理岗位,负责本部门的连续性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资源。

第三章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第八条XX银行应制定专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确保各业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恢复业务。

第九条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灾难恢复计划、危机管理计划、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人员紧急疏散计划等。

第十条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应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实际情况下能够顺畅执行。

第十一条各业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人员,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XX银行应与相关单位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

第四章风险评估与监测第十三条XX银行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识别并评估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

第十四条各业务部门应按照风险评估和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XX银行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发布,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公开和传达。

第五章紧急响应和恢复第十六条XX银行应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限制损失。

第十七条各业务部门应按照预案和紧急响应机制进行灾难恢复工作,确保业务的连续运营。

广州某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广州某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广州某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指导和推动我行业务连续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提升我行应对灾难事件的能力,保障我行业务持续、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办发[2011]104号)、《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9]19号)等相关监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建立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有效应对和及时恢复框架体系,包括组织架构及职责、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业务连续性策略和计划、开展业务连续性资源建设和计划演练、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等。

第三条重要业务是指面向重要客户、涉及账务处理、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银行业务,其运营服务中断会对我行产生较大经济损失或声誉影响,或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业务。

第四条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以下简称运营中断事件)是指以下原因导致信息系统服务异常、重要业务停止运营的事件,主要包括:(一)信息技术故障:信息系统技术故障、配套设备故障;(二)外部服务中断:第三方无法合作或提供服务;(三)人为破坏:黑客攻击、恐怖袭击等;(四)自然灾害:火灾、雷击、海啸、地震、重大疫情等。

第五条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为有效应对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功能框架,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

第六条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行机构日常运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仅针对导致业务中断的相关操作风险突发事件,不包括流动性危机、声誉风险以及未导致业务中断的金融案件、治安案件等其他相关突发事件。

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内容应贯穿于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并重点关注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危及我行生存的重要业务功能。

农商行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和实践——以某农商行为例

农商行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和实践——以某农商行为例

农商行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和实践——以某农商行为例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普及和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因信息系统故障导致金融业务和服务中断也日益突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近年来,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号),进一步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监管要求,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大部分银行都建立了以高管层牵头的,风险管理部组织的覆盖全行所有部门和分支机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管理职责,制定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目标、方针、策略,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难恢复体系作为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支撑资源。

本文以对L行的业务连续性专项审计情况为例,主要是通过分享业务连续性审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并通过总结审计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其他审计人员开展相关审计工作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业务连续性;审计要点;审计方式一、业务连续性概念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连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审计要点分析(一)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1.日常管理组织架构审计要点:是否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业务连续性日常组织架构和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是否明确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相关职责,是否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主要部门。

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与执行部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进行履职。

是否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明确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志和程序。

2.应急处置组织架构审计要点:是否建立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架构,包括应急决策层、应急指挥层、应急执行层和应急保障层,其中应急决策层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应急指挥层由业务连续性管理主管部门、执行部门和保障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执行层由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执行部门组成,应急保障层由业务连续性管理保障部门组成。

商业银行GG支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方案

商业银行GG支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方案

商业银行GG支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方案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商业银行GG支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连续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或故障情况下,确保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减少对客户服务的影响,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高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确保商业银行GG支行的业务运营在面临各类风险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定和连续。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目标1. 确保业务运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2.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保障客户利益。

3. 符合国家监管要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4. 提高商业银行GG支行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三、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1. 成立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审批和监督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的实施。

2. 设立业务连续性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

3. 各部门负责人为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实施。

四、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1. 风险评估:通过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的各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风险、人员风险、业务风险等。

2. 应急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3. 业务恢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应急预案进行业务恢复,确保业务运营尽快恢复正常。

4. 持续改进:根据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实践和经验,不断优化业务连续性管理流程,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效果。

五、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与宣传1. 定期组织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手册,向全体员工宣传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业务连续性管理,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业务连续性管理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业务连续性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的有效实施。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第一章绪论1.1 目的本政策旨在规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的要求,确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持续进行。

1.2 适用范围本政策适用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业务及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服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

1.3 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 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能够适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需求。

-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预防、应对和恢复体系。

- 确保业务连续性管理与信息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等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 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跟踪、检查、评估和反馈机制。

- 增强员工业务连续性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第二章关键业务和系统2.1 关键业务和系统的定义2.1.1 关键业务:指对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正常营运、实现经营目标和保障客户权益至关重要的业务活动。

2.1.2 关键系统:指支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键业务系统,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属性。

2.2 关键业务和系统的评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制定关键业务和系统评估标准,对关键业务和系统进行评估,确保其满足业务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

第三章业务连续性管理架构3.1 框架结构业务连续性管理架构应当包括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和人员、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业务连续性测试和演练等。

3.2 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包括业务连续性目标、业务连续性原则、业务连续性控制措施等。

3.3 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业务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持续进行。

3.4 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和人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部门,并负责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模版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一、前言为推进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保障银行业务连续性,保护客户权益和金融市场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管理条例》、《行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以及本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明确本行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目的、要求和组织架构,规范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程序和制度,确保本行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所有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管理、信息技术、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等部门。

三、基本要求1. 风险评估:本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对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银行业务连续性风险。

2. 应急响应计划:本行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有效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权益和银行业务连续性。

3. 组织架构:本行应建立健全的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和权限,切实保证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有效进行。

4. 培训教育:本行应加强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5. 技术支持:本行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保障重要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四、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本行设立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批本行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计划、指导和监督工作落实。

领导小组根据状况设立应急管理中心并组建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应急响应程序,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运行。

2. 工作小组:本行设立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规范,评估和控制业务连续性风险,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演练,开展培训和宣传,协调和监督各相关部门的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

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

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

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尊敬的行领导:我行在2017年按照业务连续性计划,成功开展了三次模拟真实业务的应急演练,检验了灾难备份系统的可用性、灾难切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置能力。

现将业务连续性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业务连续性计划我行于XXXX年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为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的重要业务,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确保各项重要业务的连续性、高效性。

该计划中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及职责、我行重要业务系统、业务恢复优先次序、重要业务恢复目标、应急预案以及业务连续性计划演练的内容、流程及频率。

二)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情况我行于XXXX年XX月将核心业务系统托管于XXXXXX,同年XX月在XXXXXX建设了同城灾备中心,对核心业务系统、柜面业务系统、IC卡系统实现了、二代支付系统实现了应用级灾难备份,达到第五级灾备水平,RP0实现数据零丢失,RTO达到小于4小时。

在XXX建立了数据级灾备对核心业务进行数据级备份,RPO小于等于24小时。

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情况业务连续性计划测试与演练包含应急执行小组应急处理的有效性、故障解决的准确性、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检验、灾备系统接管系统服务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外部资源的协况等。

由应急执行小组制定了演练方案,联合外包商由各成员按照演练计划、演练时间安排进行测试演练。

一)二代支付系统应急切换演练为提高应对各类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我行于X月XX日组织开展了二代支付系统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包括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类故障的应急处置。

本次演练在往年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补充,内容更加全面,场景更加真实,整个演练过程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核心系统、XXX柜面系统、XX系统切换演练暂无明显问题,无需删除。

以上为我行2017年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情况汇报,感谢领导的关注。

与推广为了增强员工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和意识,我行将加强对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研究与推广。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尤为重要。

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面临各种内外部风险时能够继续有效地运营并为客户提供服务。

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定义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以实现业务连续运营的管理过程。

这包括对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错误和恶意攻击等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

三、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性1.客户信任: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良好实践将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忠诚度。

2.金融稳定:商业银行是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商业银行发生故障,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3.合规要求: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和实施全面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以确保其在面临挑战时能够维持正常运营。

四、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基本原则1.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特点,对可能影响其正常运营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2.预案制定:商业银行应制定应对各类风险的详细预案,并确保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执行。

3.员工准备:商业银行应加强员工的业务连续性培训和知识普及,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和应对。

4.信息系统保护:商业银行应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物理措施来保护其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5.业务恢复能力:商业银行应建立紧急响应机制,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尽快恢复业务。

五、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步骤1.风险识别和评估:商业银行应对可能对其业务造成威胁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2.预案制定:商业银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预案,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策略。

3.测试与演练: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业务连续性演练,以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对能力。

4.监测和改进: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并根据反馈结果对业务连续性管理措施进行不断改进。

六、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挑战1.技术风险: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技术漏洞、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技术风险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主要挑战。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随着银行业务和机构的不断扩张,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保证金融安全稳定发展,是国内银行业监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2011年12 月底,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只有构建真正有效的应对危机事件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务连续性管理沿革业务连续性管理概念最早脱胎于传统的IT备份与容灾恢复计划,但是随着IT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灾备越来越难保障企业在灾难面前的关键业务可用性,企业更需要一套标准化、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去帮助其应对灾害,这不仅包括IT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整个机构(企业、政府、组织)的管理架构层面。

通常认为,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个一体化的管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识别威胁组织机构的潜在风险,并提供一个指导性框架来建立组织机构的恢复能力和有效应急响应能力,从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资产,组织机构的信誉、品牌及其创造价值的活动。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 年代,那时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是包含在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等理论中,并未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独立研究。

而那时人们关注的主要是事件本身直接造成的损失(如人和物等),而对事件造成的其他损失(业务停止、工厂停工等)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技术手段所限,也没有能力对这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能是尽力而为。

计算机系统在解决系统持续运行的问题时,率先对单点故障采用了冗余措施,这就是最早业务连续性管理思想的开端。

70年代,出现了容灾恢复计划的概念。

当出现大的故障和危机时,中断是以天为单位来计算而不是以小时为单位。

金融组织,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都建有另外的后备点,备份磁带存储在远离主中心的地点。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报告】_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报告范文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报告】_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报告范文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报告】_银行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报告范文银行作为风险系数较大的行业,每个人对于银行连续性管理都有不同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优秀报告范文推荐吧。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报告一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协议ⅲ》明确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于不确定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由于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机房环境、通信电力等不确定性因素发生故障,导致业务中断或者出现差错,势必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资金、名誉等造成损失。

近年来,国际社会、银行家日益关注操作性风险防控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因而建立一套以业务连续性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防控体系,防止运营中断事件发生或者即使发生要能快速应对,是商业银行确保业务连续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银行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明确要求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业务,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运营秩序,提高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要求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形成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要求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确保重要业务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降低或消除因重要业务运营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业务持续运营;要求根据本行业务发展的总体目标、经营规模以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风险偏好,确定适当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战略。

一、业务连续性风险防控的现状1、风险防控工作初见成效经过几十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截至2023年12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48.05万亿元,总负债137.92万亿元,客户数量、日交易量、交易金额都增长迅猛,运营中断事件一旦发生则其影响严重。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一、背景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银行应对及恢复各类风险和灾害事件的能力和过程。

风险和灾害事件的发生不可预测且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金融行业,因此连续性管理一直是银行业的重要工作。

二、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必要性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证金融机构在任何突发事件下,仍然能够维持业务连续稳定的运转,以确保金融环境的无风险运行,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客户权益,维护银行自身经营和社会责任。

三、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影响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影响亦是广泛的,包括银行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收入分布、市场份额和声誉、客户信任和满意度等。

四、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要素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要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人员、技术和业务流程。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实践需要依托于高效的人员、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业务流程。

具体而言,人员的参与和配合是保持银行业务连续性稳定的关键,技术的支持和保障是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够被实施的必要条件,完善的业务流程是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保障,可以减轻银行面对的风险和威胁。

五、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实践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建议:1. 制定综合性的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综合性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是指银行要制定全面的应对和恢复计划,来应对各种风险和灾害事件。

2.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银行需要不断地对风险进行评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和灾害事件。

3. 做好备份和存档工作银行需要对关键信息进行备份和存档工作,以确保银行业务在出现任何风险或灾害事件时及时恢复。

4. 建立灾害应急预案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5. 进行培训和演练银行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演练,以提供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6. 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系统银行需要不断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系统,以提供更好的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方案。

六、总结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具备必要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2012.9 -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 交通银行

2012.9 -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 交通银行
业务连续性管理沿革
业务连续性管理概念最早脱胎于传统的IT备份与容灾恢复计划,但是随着IT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灾备越来越难保障企业在灾难面前的关键业务可用性,企业更需要一套标准化、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去帮助其应对灾害,这不仅包括IT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整个机构(企业、政府、组织)的管理架构层面。通常认为,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个一体化的管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识别威胁组织机构的潜在风险,并提供一个指导性框架来建立组织机构的恢复能力和有效应急响应能力,从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资产,组织机构的信誉、品牌及其创造价值的活动。
交通银行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肩负起保障世博金融服务安全的使命。世博会对应急管理和业务连续运作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加之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对应急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断加强,因此,统一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制度、规范应急体系和流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整体规划、完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应急预案及必要的演练,对交行来说已成为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我国对业务可持续性管理及其相关的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灾难恢复等领域相继发布了监管规范和指引,如《银行业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更是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指引》强调了业务连续性管理不仅是IT部门的工作职责,还需要由上而下地覆盖各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银行业对外服务及支持对外服务的所有业务都必须建立配套的连续性计划,并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的良好实施。同时,IT信息系统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不仅是由于业务连续性管理脱胎于IT的信息灾备管理,更是由于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在业务运行风险中是最常见最复杂的。因此,《指引》从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执行层面、风险影响分析、资源建设等方面强调了IT部门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角色。

农商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报告

农商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报告

农商银行业务连续性工作报告一、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性业务连续性是指银行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时,能够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降低业务中断风险,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这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和客户信任至关重要。

保障银行业务的稳定运行是农商银行的首要任务之一。

银行业务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资金安全和信任度,也关系到银行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因此,业务连续性管理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降低业务中断风险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银行业务中断可能导致客户无法正常办理业务,严重影响客户体验和满意度,甚至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因此,通过有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可以降低业务中断风险,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银行发展的关键。

良好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可以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和正常的业务办理,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

二、预防措施1. 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农商银行将制定详细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应对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业务连续性计划,明确阐述各部门的责任和应对措施,旨在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应对。

这份计划不仅全面,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为银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其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

应急预案方面,农商银行将根据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技术故障、安全事件等。

这些预案不仅详细,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为银行提供全面的保障,确保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在责任分配方面,农商银行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这将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协调能力和响应速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总的来说,农商银行将通过制定详细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应对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实践高军修永春随着银行业务和机构的不断扩张,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保证金融安全稳定发展,是国内银行业监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2011年12月底,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只有构建真正有效的应对危机事件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务连续性管理沿革业务连续性管理概念最早脱胎于传统的IT备份与容灾恢复计划,但是随着IT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灾备越来越难保障企业在灾难面前的关键业务可用性,企业更需要一套标准化、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去帮助其应对灾害,这不仅包括IT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整个机构(企业、政府、组织)的管理架构层面。

通常认为,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个一体化的管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识别威胁组织机构的潜在风险,并提供一个指导性框架来建立组织机构的恢复能力和有效应急响应能力,从而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资产,组织机构的信誉、品牌及其创造价值的活动。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是包含在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等理论中,并未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独立研究。

而那时人们关注的主要是事件本身直接造成的损失(如人和物等),而对事件造成的其他损失(业务停止、工厂停工等)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技术手段所限,也没有能力对这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能是尽力而为。

计算机系统在解决系统持续运行的问题时,率先对单点故障采用了冗余措施,这就是最早业务连续性管理思想的开端。

70年代,出现了容灾恢复计划的概念。

当出现大的故障和危机时,中断是以天为单位来计算而不是以小时为单位。

金融组织,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都建有另外的后备点,备份磁带存储在远离主中心的地点。

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从而对数据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时催生了一种新技术的发展——灾难恢复(Disaster Recovery,简称DR),而在研究各种灾难恢复技术时,自然要考虑如何尽快恢复业务运行,即业务连续(Business Continuity,简称BC),因为只有业务连续才是灾难恢复的最终目的。

在这种背景之下,业务连续性计划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重视。

90年代后,随着IT与业务的相互融合,业务连续性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服务,而是延伸到更为广泛的企业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

业务连续性管理不再局限在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上,而是转移到了面向终端客户,转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的连续保障方面。

为更好地理解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过去和现在,笔者简要介绍一下其发展过程中三个重要的递进的概念,即灾难恢复(DR),业务连续计划(BCP)及业务连续性管理(BCM)(见图1)。

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理论发展的40年中,真正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之后,开始了快速发展。

2003年国际BCM权威组织DRII(国际灾难恢复协会)和BCI(国际业务持续协会)联合发布的业务连续性专业人士所用的国际最佳惯例,标志着业务连续性管理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

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业务连续性管理相关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政府机构、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已经认识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重视起来。

国内在这方面研究大致从两个领域进行:一个是围绕信息安全带来的新型安全危害事件所作的研究,典型应用就是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2005年颁布的《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另一个是围绕应急管理体系所作的研究和实践,以2003年SARS挑战为契机,政府适时提出了建立国家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于2007年11月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应对灾难,有效地展现了过去了10年中国在灾难应对、危机处置、紧急救援和善后处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国内监管现状当今银行的日常业务运营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任何信息系统故障都会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转,造成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

在这种业务与信息系统紧密联系的模式下,一旦因为突发灾难造成关键业务数据丢失或信息系统不能尽快恢复,将严重地影响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对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分析显示,各行业最长可忍受损失为日常营业额的50%;如两星期无法恢复信息系统,75%的公司业务将停顿,43%的公司将无法再开展业务;没有实施灾难备份的公司,将在灾后2~3年破产。

美国的权威信息调查机构Strategic Research Corporation列出的各种行业停机一小时所造成的损失(见表1),银行业占据榜首。

从社会影响层面分析,无论业务运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还是信息系统管理水平等方面来看,银行业总被誉为各行业中的“领头羊”。

这不仅是由于其起步早,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实施数据大集中和灾备中心的建设了,更是由于2006年以来,银行业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入。

近几年,我国对业务可持续性管理及其相关的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灾难恢复等领域相继发布了监管规范和指引,如《银行业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更是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指引》强调了业务连续性管理不仅是IT部门的工作职责,还需要由上而下地覆盖各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银行业对外服务及支持对外服务的所有业务都必须建立配套的连续性计划,并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的良好实施。

同时,IT信息系统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不仅是由于业务连续性管理脱胎于IT的信息灾备管理,更是由于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在业务运行风险中是最常见最复杂的。

因此,《指引》从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执行层面、风险影响分析、资源建设等方面强调了IT部门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角色。

《指引》同时还强调了商业银行在遵从监管的过程中,从风险影响识别、关键业务系统的判定、应急体系的组建、内部审核管理等方面都需要从各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各行需要的管理政策,不搞一刀切。

从我国银行业的组成来看,国有五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历史条件不同、管理理念差异、国家政策导向关系在业务连续性管理方面建设的成熟度差异很大,在《指引》的执行层面,也会面临不同的挑战。

交通银行实践交通银行根据银监会《指引》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一整套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企业战略,重视流程、平台、文化三方面的重点问题,以业务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为保障(见图2),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益。

以业务为中心,就是强调业务保障为整体战略的出发点和效益点,从业务战略到业务需求变化,从而导致对整体信息化保障的高要求。

交通银行是中国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目前各项业务发展迅猛,机构遍布国内250多个城市,营业网点数达到2600多个,且在中国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首尔、法兰克福、悉尼、伦敦等地设有分(子)行,在中国台北设有办事处。

交通银行已经走上了国际化、综合化的道路,业务处理模式也正向全球24小时不间断运营方式发展。

交通银行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商业银行全球合作伙伴,肩负起保障世博金融服务安全的使命。

世博会对应急管理和业务连续运作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加之国内金融监管机构对应急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断加强,因此,统一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制度、规范应急体系和流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整体规划、完善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应急预案及必要的演练,对交行来说已成为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流程为导向,就是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各部门的执行层面,均制定了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相配套衔接的服务流程,保障管理措施的规范执行。

交通银行一贯重视业务连续性的建设,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交通银行突发事件管理办法》、《交通银行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办法》、《交通银行媒体危机应对管理办法》、《交通银行数据中心可持续性管理办法》等。

并且从高管层开始,建立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按照主管部门、执行部门、保障部门的分工,组建了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

其下由风险管理部负责日常管理事项,信息技术管理部、数据中心等各条线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各个环节。

为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数据中心按照IT服务管理的国际标准ISO20000和ISO27001建立了规范的IT服务和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

交通银行数据中心是国内金融业首家通过ISO20000的机构,在ISO20000的框架内,就包含了可持续性管理流程的内容。

经过梳理的持续性管理具有以下活动和过程:风险和灾难规避评估、确定整体恢复策略、确定与建设业务持续性计划、设计开发持续性和灾备预案、预案演练、预案维护。

通过ISO20000框架内各流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打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减少服务不可用的时间或者最小化业务活动中断影响的流程目标。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在持续性管理流程下建立了预案体系、演练体系和应急体系,并辅以管理细则和绩效评估,定期回顾流程执行情况,落实流程执行效果。

预案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生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其中定义了突发事件的通用应急响应流程,是所有其他预案的入口;第二层是场景预案,大致覆盖了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突发事件场景;第三层是技术预案,详细描述了应急恢复的技术细节;第四层是操作手册和资料性文档,作为技术预案的补充。

目前数据中心已有各类预案百余份,并定期进行修订维护。

演练体系分两个层面:技术部门内部演练和跨部门联合演练。

目前数据中心已经初步实现演练常态化,定期进行场景演练和技术演练,也多次与业务部门联合组织进行业务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体系可分为事件监测与发现、组织评估影响度、应急处置、后续回顾四个环节,辅以应急预案的制订和演练,尽量主动监测与预防影响业务持续性事件的发生,减少意外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以技术为手段,就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交通银行在信息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自2006年数据中心成立以来,交通银行已经在灾备与应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金融业具有领先优势。

交通银行建立了先进的同城灾难备份系统,实现了大规模系统灾备切换的自动化,大大缩短了系统切换时间,并且在国内银行中首次实现了数据中心、同城中心之间的业务系统切换运行和回切,业务恢复时间仅1.5小时,并做到了零数据丢失(RPO为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