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铸剑》有感
铸剑 鲁迅读后感
铸剑鲁迅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以铸剑》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观察和鲜明思想立场的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铸剑”的比喻,鲁迅先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对这种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和斗争。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文章开篇即以“以铸剑”的比喻,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武力和暴力的推崇和崇拜。鲁迅先生通过对古代铸剑工艺的描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武力和暴力的迷恋和推崇。这种对武力和暴力的迷恋和推崇,使得中国社会长期以来都充斥着暴力和压迫,让人民长期处于受压迫和剥削的状态。通过对“以铸剑”这一传统文化现象的深入剖析,鲁迅先生揭示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压迫和剥削的本质,也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鲁迅先生则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真实案例的描述,揭示了中国人民对于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和斗争。鲁迅先生以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为例,表现出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
对于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和斗争。这种对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和斗争,
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也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对
于压迫和剥削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对这些历史案例的深入剖析,鲁迅先生让人们对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
人们对中国人民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以铸剑》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中国
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这篇文章不仅对中国传
鲁迅的铸剑读后感1000字_作文
鲁迅的铸剑读后感1000字
1、鲁迅《铸剑》原文赏析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哈姆雷特》,鲁迅的《铸剑》,一个十分典型的复仇故事,与《哈姆雷特》有很多相似之处。
小说一开始描写少年眉间尺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平常的夜晚,他被老鼠咬锅盖的声音骚扰的无法入睡,于是,便爬起身来捣鼓那只老鼠。后来,他一不小心踏死了那只老鼠,他又不禁生起怜悯心来。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夜晚。当晚子时过后,眉间尺就满十六岁了,即将长大成人了。母亲告诉他关于父亲之死的秘密,并将父亲留下的宝剑传授给他,希望他能够改变自己“优柔的性情”——哈姆雷特式的性情,用这把宝剑去杀那个杀死父亲的仇人——国王。就这样,这个刚才还在与老鼠搏斗的少年,将不得不担负起刺杀国王替父复仇的使命。
通过复仇行动,故事的主人公由少年长大成人。而这一过程的催化剂正是复仇行动所需要的仇恨、勇气和力量。复仇使他的意志成人化了,但他的身体拒绝长大成人,抑或是身体本能在拒绝承担成年人的仇恨。在关键时刻无意的摔倒,致使自身远离了复仇对象,正如哈姆雷特的犹豫一样,无意识中逃避着复仇使命。
小说中的“黑衣人”在眉间尺的复仇行动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他有一种非凡的坚定和果断,充分成熟的男性气概。这些恰恰是年轻的眉间尺所缺乏的。与《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类似。他是对眉间尺复仇精神缺失的补偿。
是恨,是复仇的愿望,而不是爱心、义气、同情之类的情感,
将眉间尺与“黑衣人”联系在一起。“黑衣人”关注复仇本身,只关注复仇行动的有效性。他对复仇以外的情感不感兴趣,或者说,他已经摒弃了除仇恨之外的一切的情感。“黑衣人”就是复仇意志本身,是眉间尺的复仇手段。作为复仇手段的“黑衣人”的确是以其奇特的,却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完成了复仇的使命。
铸剑读后感
铸剑读后感
《铸剑》这部小说是鲁迅先生于1927年所写,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铸剑传说。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写下以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铸剑》的故事背景设置在遥远的古代,以眉间尺的故事为核心,将历史与传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小说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古代的韵味,又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独特文笔。
在人物塑造方面,鲁迅先生将眉间尺塑造成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角色。他既有着年轻人的热血和冲动,又有着对于命运的无奈和迷茫。这种复杂的人物性格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为他的命运和成长感到担忧和欣喜。
而小说中的“宴之敖”则是一个更为复杂和神秘的角色。他似乎是眉间尺命运的引导者,但他的身份和目的却始终扑朔迷离。他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使得读者无法完全猜透他的意图。这种未知和神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在故事情节方面,《铸剑》并没有过多的铺垫和冗长的叙述。整个故事以眉间尺的成长和复仇为主线,紧凑而富有张力。每一个情节都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惊喜。这种快节奏的故事推进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和期待感。
此外,《铸剑》所表达的主题也是非常深刻的。它探讨了命运、成长、复仇等多个主题,通过眉间尺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还能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铸剑》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深度的作品。鲁迅先生的文笔和故事情节的紧凑使其成为了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古代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更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入剖析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还能够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
《铸剑》2000字读后感
《铸剑》2000字读后感
《铸剑》是一部写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从零到一打造一把属于自己的剑的过程,展现了坚持、努力、信念和毅力的重要性。小说通过剑的铸造过程,寓意着人生
的奋斗之路,需要经历琢磨、锤炼、打磨的过程,才能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或梦想。
主人公在小说中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不气馁,不放弃,不断努力寻找完美的
工艺和技巧,最终铸造出了一柄极致完美的剑。这个过程给人以启示,即只有经过努
力和不断学习,才能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人们内心追求完美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主
人公通过铸剑的过程,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件物品,更是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解放了自
己的潜力和能力。
总的来说,《铸剑》这部小说通过对铸剑过程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在面对困难和
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读后感受颇深,让人不禁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励着人们努力向着目标前进,坚定不移地追
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铸剑》读后感
《铸剑》读后感
干将莫邪,这两把剑的名字在中国文化中可谓耳熟能详。然而,楚王杀人夺剑、莫邪投炉祭剑、其子持剑报仇的故事,相较于典籍中的记述,可能知晓者寥寥。鲁迅先生以这一题材进行再创作,与当时列强侵华和民间革命的氛围相得益彰。在他的笔下,充满了愤怒、仇恨、悲壮与决绝,情感之浓烈,让我这个文笔拙劣之人难以用恰当的词汇来形容。所幸,有这样一本“绘本”,以绘画的力量,将故事中的情感和情绪喷薄而出,可视为对鲁迅先生原著的原汁原味的升级。在此,我必须强调,这并非是超越,而是对大师的崇高敬意。文字诚然能给予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图画则赋予我们更强烈的冲击力。
黑色、红色与白色,是封面的三种主要颜色,也是我看完这部书后萦绕在记忆中的色彩,是其他颜色褪去后留下的痕迹。宴之敖者的黑色,体现了他的坚毅与义无反顾,他寡言的沉默和机谋,以及他的犀利与武勇;眉间尺的红色,展现了他为报父仇的赤子之心,他刚刚成年时的稚嫩与因复仇而不得不成长的激烈冲突,他为坚守本性的柔软而愤然决然的决心,以及他那份纯真而坚硬、滚烫的信任;楚王的白色,凸显了他的阴险邪恶狠辣,他的冷酷无情,以及他老而不死的苍白。在阅读这本绘本之前,我曾研读过鲁迅所写的这个故事。区区万余字,在百度百科的词条中便有收录。其中对头颅在金鼎中追逐撕咬的描写,确实让我感到魔幻且有些恐怖,能感受到那种舍生取义仍嫌不足,须“做鬼也不放过”的仇恨之情。而在阅读绘本后,这种情绪与绘画紧密相连,情绪更为具象地表达出来,颜色也蕴含了更多的内容意义。如颜色夹带仇恨,悲愤裹挟颜色,旋风般扑面而来,分明是黑色的旋风,又似乎有猩红色和鲜
鲁迅《铸剑》读后感
性格的悖论
――浅评《铸剑》的思想内涵
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李娜学号:040395 《铸剑》完成于1927年4月3日,最初发表时题目为《眉间尺》,1932年收入《自选集》时改名为《铸剑》。“铸剑”二字作为小说的标题,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它们既在字面意思上传达了小说的故事内容,又在隐含意义上起到了夺重象征的作用。
小说的显性文本讲述了一个传说中眉间尺为父复仇的故事。复仇因“铸剑”而起,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干将反被楚王用其铸成的剑杀害,最后眉间尺在黑衣人的帮助下,又用父亲留下的另一把剑杀了楚王,实现了复仇。似乎是个完满的复仇故事,然而我们深入文本的内部,仔细去体味小说的内涵,却发现《铸剑》蕴涵着的并非简单的复仇主题,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含义。本文试图从“铸剑”的出发多重象征意义出发,来阐释小说所传达的一种性格的悖论主题。
抛开字面意思,“铸剑”首先象征了复仇的过程,预示着复仇的艰难。干将被自己所铸的剑杀害,埋下了复仇的种子,然而复仇却不能当即实现,而是要等上十六年的时间,因为合理的复仇者要到十六岁才会成年,这是一个客观的条件。但复仇还要一个主观的条件,那就是复仇者要有复仇的能力,能顺利的完成复仇的使命。偏偏复仇的主观条件障碍重重,眉间尺背着父亲留下的剑去寻仇人,当他和仇人近在咫尺时,却遇到了莫名其妙的阻挠:围观的闲人们挡住他的去路,又有一个“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这样的阻碍简直令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与复仇本身的严肃相比,既无聊又无奈。后来眉间尺决定改换一下复仇的场合,却得到楚王已经在通缉他的消息,是他无计可施。最后幸亏有“黑衣人”相助,眉间尺割下头颅,同剑一起交给黑衣人,由黑衣人完成了复仇。当眉间尺、黑衣人、楚王三个人的头颅同时在金鼎中沉寂时,复仇算是忠诚正果。而复仇的代价和复仇本身的残酷恐怕永远不会在“烟消火灭;水波不兴”之后化为历史车轮之下扬起的飞尘吧?复仇最后的意义又何在呢?干将铸成举世之剑,却成了第一个用血来饲他自己炼成的剑的人;眉间尺为父报仇,自己的头颅先行被割下;“黑衣人”协助复仇,也割下了自己的头颅。复仇这一主题下
《铸剑》读后感
《铸剑》读后感
在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眉间尺的复仇决心和母亲的叹息与流泪。眉间尺虽肩负血海深仇,但毕竟只有十六岁,这个任务对他来说似乎难以完成。而这命运又是不可逃脱的,父亲的剑给予了他复仇的希望,但长剑的交接并未立刻改变他优柔的性格。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这也是传世杰作与少年漫的区别。然而,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复仇。因此,母亲会叹气,会流泪。后面眉间尺的刺杀果然是不如意的。
关于黑色人与眉间尺,我有了新的认识。黑色人或许有鲁迅的影子,是鲁迅的化身。他的名字“宴之敖者”是鲁迅的笔名之一,他黑色的、瘦削的外形,以及善于复仇、不愿被“义士”之名捆绑的特点,都与鲁迅相似。他是一个会受伤的斗士,但终究是斗士。黑色人和眉间尺之间的关系很有张力。眉间尺刺杀失败,但在黑色人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他知道自己无法单独复仇,因此愿意将自己的头和剑托付给黑色人。黑色人感激眉间尺的信任,吻了他,这似乎有提携玉龙为君死、酬谢知己的意味。黑色人和眉间尺战胜了王,两头相视一笑,让我感慨万千。这就是“信”与“义”的体现。
这是一个关于剑的故事,瑰丽、浓郁、豪迈,如诗、如歌、如传奇。封底的那句话“我已经改变了我的优柔的性格,要用这剑报仇去”,确实是本书的宗旨。看一本图像小说就像看一场电影,每一次翻页都会让大脑更加兴奋。一些技巧让我这个门外汉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眉间尺献头的页面是对开的,像是打开一扇门,而当我们打开这扇门
时,眉间尺的复仇才真正开始。或许这其中还有其他寓意。而且,眉间尺的自刎用很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不是直接砍断脖颈,而是用剑斩断羽毛,这断裂的羽毛映在眉间尺的眼里,让人印象深刻。
鲁迅《铸剑》读后感4000字
鲁迅《铸剑》读后感4000字
《铸剑》的源自古书《列异传》和《搜神记》。以白话写文言,把很短的篇幅敷衍成长长的故事,晋人志原本的古朴诡谲已经消失,简单的复仇原型中充满对人物个性的阐释和叙事本身的张力。
原本的故事,父子两代的篇幅是大体均等的。而在《铸剑》中,真正的铸剑者在故事开始的时候业已死去,他的事迹是通过主人公眉间尺的母亲之口交代的。“大欢喜的光彩,便从你父亲的眼睛里四射出来,他取起剑,拂拭着。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他将那两把剑分装在两个匣子里。
“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命运。我可是早有准备在这里了,”他的眼里忽然发出电火似的光芒,将一个剑匣放在我膝上。‘这是雄剑。’他说。'你收着。明天,我只将这雌剑献给大王。倘若我一去竟不回来了呢,那是我一定不在人间了。你不是怀孕已经五六个月了么?不要悲哀,待生了孩子,好好抚养。一到成人之后,你便交给他这雄剑,教他砍在大王的颈子上,给我报仇。'
这是庄严的笔调,是魁梧的人格,是反抗者的颂歌。眉间尺的父亲是真正的英雄,是作为其子的“史前史”而出现的,故事如此安排已不仅仅是叙事技法方面的问题了,鲁迅的匠心在于拉开英雄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树立一个理想寄寓之所,告诉我们真正的安身立命所在。
《列异传》和《搜神记》没有这么明确的目的,因为神迹在其中是不证自明的,而《铸剑》中的父亲则是鲁迅亲手发明的神话,是附魅传统经过现代理性反思破灭之后新的(旧的?)梦想,神话的时代毕竟已粗过去了。
“窗外的星月和屋里的松明似乎都骤然失去了光辉,唯有青光充塞宇内。那剑便溶在这青光中,看去好像一无所有。”
铸剑读后感
铸剑读后感
铸剑读后感(一)
《铸剑》是一个复仇故事。
故事上写了主人公眉间尺与闹夜的老鼠折腾了一番。然后他的母亲跟他讲述了父亲当年帮助国王用神铁铸造了两把举世无双的神剑,一把是雄剑,另一把则是雌剑,他(父亲)怕国王会将自己置于死地,所以把雄剑放在家里,自己把雌剑献给国王。眉间尺听了之后愤怒极了,立刻叫母亲找出雄剑,发誓明天一早就去替父报仇。
眉间尺在复仇的路上遇到了“黑衣人”,“黑衣人”说帮他报仇,只要眉间尺头颅和雄剑就可以了。眉间尺很干脆的把这两把两样“宝物”给了“黑衣人”。
国王在王宫里无聊,就把官员叫来,叫他们找一个会变戏法的人来,给他(国王)解解闷。然后,官员们就把黑衣人叫来。然后将国王的头砍入水中,仇人相对,本来就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由于王头特别狡猾,让眉间尺的头受伤多处,黑衣人有些焦急,便把自己的头也给砍入水中……最后王头大败,二人报酬成功。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深刻感受到:邪恶是永远不可能战胜正义的!
铸剑读后感(二)
《铸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复仇故事。它与莎士比亚的着名悲剧《哈姆雷特》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都包含了复仇故事所需要的动机
和情节。
这实在不是一个平常的夜晚。当晚子时过后,眉间尺就满十六岁了。在眉间尺的成人仪式中,他首先要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其次要摆脱对儿童玩具(老鼠)的迷恋,然后,他获得了一个尖锐的、进攻性的器具——宝剑,而且是父亲遗留下来的宝剑。这是男性成人的标志。宝剑可以看做是一个象征性的物件,继承父亲的宝剑,也就意味着拥有成年男子的本质特征:力量和雄性气概。
复仇过程同时也是复仇者,无论是少年眉间尺还是王子哈姆雷特的个人精神成长史,在某种意义上说,眉间尺也是一位王子——铸剑王之子。通过复仇行动,故事的主人公由少年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而这一过程的催化剂则是复仇行动所需要的仇恨、勇气和力量。
读鲁迅《铸剑》有感_心得体会
读鲁迅《铸剑》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鲁迅《铸剑》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一个复仇少年的不归之路
——读鲁迅《铸剑》有感
桑榆向暖
鲁迅的许多作品里都涉及到"复仇",比如《摩罗诗力说》写的是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复仇,它体现了鲁迅对压迫的强烈反抗;鲁迅在《狂人日记》、《风筝》等作品里,又勇敢地进行自我剖析,猛然发现自己也加入了"吃人"的队伍,于是将"自我"也作为报复的对象,这是鲁迅对自我的复仇;而在《示众》、《孤独者》和《药》等作品里,鲁迅描写的则是一批一贯麻木、愚昧的"看客"形象。这些看客们不但看不清中国的现实,还误解看清现实、勇往直前的启蒙者们,这类作品是鲁迅对庸众看客的"精神复仇".
《铸剑》则创造性地集中了对统治者的复仇、对自我的复仇和对"看客"的复仇这三种复仇方式,讲述了一个矛盾挣扎的少年在黑色人的帮助下为父复仇的故事。眉间尺背着刀走向残暴的大王为父报仇的这条路,不仅是一条复仇之路,也是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
《铸剑》一开篇写的是眉间尺和老鼠之间的抗衡,体现了眉间尺矛盾的性格。在面对老鼠破坏家具、打扰他和母亲休息时,他想大声呵斥老鼠,却又"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当眉间尺听见老鼠掉落进水瓮里时,他觉得畅快。"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眉间尺又心生怜悯,"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然而,"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铸剑读后感字
铸剑读后感字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铸剑读后感(一)
《铸剑》是一个复仇故事。
故事上写了主人公眉间尺与闹夜的老鼠折腾了一番。然后他的母亲跟他讲述了父亲当年帮助国王用神铁铸造了两把举世无双的神剑,一把是雄剑,另一把则是雌剑,他(父亲)怕国王会将自己置于死地,所以把雄剑放在家里,自己把雌剑献给国王。眉间尺听了之后愤怒极了,立刻叫母亲找出雄剑,发誓明天一早就去替父报仇。
眉间尺在复仇的路上遇到了“黑衣人”,“黑衣人”说帮他报仇,只要眉间尺头颅和雄剑就可以了。眉间尺很干脆的把这两把两样“宝物”给了“黑衣人”。
国王在王宫里无聊,就把官员叫来,叫他们找一个会变戏法的人来,给他(国王)解解闷。然后,官员们就把黑衣人叫来。然后将国王的头砍入水中,仇人相对,本来就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由于王头特别狡猾,让眉间尺的头受伤多处,黑衣人有些焦急,便把自己的头也给砍入水中……最后王头大败,二人报酬成功。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深刻感受到:邪恶是永远不可能战胜正义的!
铸剑读后感(二)
《铸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复仇故事。它与莎士比亚的着名悲剧《哈姆雷特》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都包含了复仇故事所需要的动机和情节。
这实在不是一个平常的夜晚。当晚子时过后,眉间尺就满十六岁了。在眉间尺的成人仪式中,他首先要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其次要摆脱对儿童玩具(老鼠)的迷恋,然后,他获得了一个尖锐的、进攻性的器具——宝剑,而且是父亲遗留下来的宝剑。这是男性成人的标志。宝剑可以看做是一个象征性的物件,继承父亲的宝剑,也就意味着拥有成年男子的本质特征:力量和雄性气概。
《铸剑》读后感
《铸剑》读后感
《铸剑》是一部充满力量与智慧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一个铸
剑匠人的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小说中的主人公
是一位铸剑匠人,他用尽心血和智慧打造了一把无与伦比的利剑,
这把利剑被誉为史诗中最伟大的武器之一。然而,这把利剑并不是
因为它的锋利和坚固而被誉为伟大,而是因为它的内在力量和智慧。
在小说中,铸剑匠人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工匠,更是一个有着
深厚内涵的哲学家。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思考,赋予了
这把利剑无尽的智慧和力量。通过他的故事,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
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部小说中,铸剑匠人不仅仅是在打造一把利剑,更是在打
造自己的人生。他通过对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最
终打造出了一把无与伦比的利剑。这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把利剑,需要经历磨砺和打磨,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锋利。
小说中的铸剑匠人还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我
们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自己的追求。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通过阅读《铸剑》,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铸剑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
著作。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把利剑,需要经历磨砺和打磨,才
能变得更加坚强和锋利。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并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
自己的追求。
总之,通过阅读《铸剑》,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和价值。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铸剑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
生的哲学著作。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把利剑,需要经历磨砺和
鲁迅铸剑原文及赏析读后感
鲁迅铸剑原文及赏析读后感
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
许多时光之后,平静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扑通一声,惊得他又睁开眼。同时听到沙沙地响,是爪抓着瓦器的声音。
“好!该死!”他想着,心里非常高兴,一面就轻轻地坐起来。
他跨下床,借着月光走向门背后,摸到钻火家伙,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里面了;但是,存水已经不多,爬不出来,只沿着水瓮内壁,抓着,团团地转圈子。
“活该!”他一想到夜夜咬家具,闹得他不能安稳睡觉的便是它们,很觉得畅快。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才放手,那老鼠也随着浮了上来,还是抓着瓮
壁转圈子。只是抓劲已经没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里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老鼠先是丝毫不动,后来才有一点呼吸;又许多时,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来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吱的一声,他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
故事新编铸剑读后感_作文1400字_读后感作文_
故事新编铸剑读后感
《铸剑》是一篇新编小说,有关古神魔小说的。那么,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故事新编铸剑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故事新编铸剑读后感篇一
《故事新编》作为一本是在之前的神话故事,及史实记载的基础上创造而来的,其创新性定是难以突破的。但先生却成功的将《故事新编》转型了,并还拥有了自己的固有形象。无论是《铸剑》还是《理水》,其中无论是从故事性,还是写笔上都是完美的,最主要的是,先生还把它变成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记得里面有一篇《铸剑》,原先神话里面讲的是眉间尺听母讲杀父之仇,并牺牲自己为父报仇的故事。从他几次在没有任何的准备下,就敢刺杀楚王,就可以知道他是个有勇无谋之人。但还好有侠士宴之敖的帮助,在最后三头厮杀的结果下,眉间尺终于要了楚王的命为父报仇。结局看似完美,但是里面的宴之敖又是谁,他又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帮助眉间尺。如果没有宴之敖的帮助,在几次刺杀为果的情况下眉间尺会不会就会“没坚持”了……
事实上,每次看完先生的书,都需要慢慢回味,甚至还要多次返回去多看几遍,因为先生书中的用词犀利、精到。文中内容晦暗难解,总是让人忍不住再回头看看。就像上文提到的《铸剑》,一开始是被它的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所吸引,接下来就是为看后产生的无数疑问……
故事新编铸剑读后感篇二
《铸剑》是鲁迅先生《故事新编》里的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取材于古代传说故事《干将莫邪》。《干将莫邪》的故事,我早在初中课本就已读过,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光是它的故事情节,更是它的艺术手法和它反映的思想内容。这次读鲁迅先生的《铸剑》,故事内容与主线与《干将莫邪》基本一致,但是《铸剑》作为新编故事,可谓毫不逊色于原著,鲁迅先生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让《铸剑》有了新的灵魂。
铸剑鲁迅读后感
铸剑鲁迅读后感
铸剑鲁迅读后感(一)
鲁迅先生在铸剑里塑造了两位有英雄主义气质的人物,黑衣人宴之敖者与眉间尺。眉间尺为报父仇,毅然割下自己的头颅,交给一言相交的黑衣人。黑衣人为了替他报仇,在紧要关头,按照预先的设计,挥剑砍下了自己的头颅。这种一言既诺,即以头颅相托和以头颅相许的行为,正是古侠的风貌,读来令人神往。
眉间尺是个稚气未脱、优柔寡断、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那只“淹在水里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红鼻子”的老鼠,也怀着怜悯的心情。救起它,又觉得它可憎;踩死它,又觉得它可怜。这种心理,是典型的艺术家心理。骨子里是对生命的热爱,是敏感,是善变,是动摇。这样的心态只合适于写小说,不合适于去复仇。
但突变发生了。当他得知父亲为楚王铸剑反被楚王砍了头时,就像自己的少年时代被那柄纯青、透明的利剑砍掉一样,一步跨进了成人的行列。他“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着每一根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响”。母亲的话,使他明白,作为一个男子汉,此生惟一的目的就是复仇。当他在复仇的猛火燃烧中,拿起那柄使“窗外的星月和屋里的松明似乎都骤然失了光辉”的雄剑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样,倒头便睡,清展起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但这种成熟是十分幼稚的,他暗下的决心,颇类似小孩子打架时的咬牙发恨。当他把复仇的计划付诸实施时,决心便开始动摇。在路上,“一个突然跑来的孩子,几乎碰到了他背上的剑,使他吓出了一身汗”;在冲向楚王的车驾时,“只走了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并且还被一个干瘪脸少年扭住不放。看来,欲报父仇,光有决心没有临危不惧的胆魄和超人的技巧也是不行的。就在眉间尺被干瘪脸少年扭住不放的瞬间,“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的黑衣人出现了。他对着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就“不觉慢慢地松开了手,溜走了”。他的眼睛好像“两点磷火”,声音“好像鸱枭”,这是一个冷酷如铁的复仇者形象。他不愿眉间尺称他为“义
鲁迅铸剑读后感
鲁迅铸剑读后感
《鲁迅铸剑》是一部以鲁迅先生的生平为背景,以他铸剑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鲁迅先生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的小说。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纪念,更是对他思想和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以及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铸剑》这部小说,以他为主角,通过他的铸剑经历,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在小说中,鲁迅先生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和正义。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赞美,更是对他思想和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在小说中,鲁迅先生的铸剑经历可以说是一种象征,他所铸造的不仅仅是一把利剑,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象征。他的铸剑经历,不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对自己信念和思想的坚守和表达。在铸剑的过程中,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在铸造一把利剑,更是在铸造一种精神,一种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和捍卫。他的铸剑经历,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也展现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和捍卫。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赞美,更是对他思想和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在小说中,鲁迅先生的铸剑经历也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铸剑的过程中,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在追求技术和工艺的完美,更是在追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复兴和振兴。他的铸剑经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关怀。在铸剑的过程中,他不仅仅是在追求利剑的锋利和坚固,更是在追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和昌盛。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赞美,更是对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关怀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鲁迅《铸剑》有感
一个复仇少年的不归之路
——读鲁迅《铸剑》有感
桑榆向暖
鲁迅的许多作品里都涉及到”复仇”,比如《摩罗诗力说》写的是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复仇,它体现了鲁迅对压迫的强烈反抗;鲁迅在《狂人日记》、《风筝》等作品里,又勇敢地进行自我剖析,猛然发现自己也加入了”吃人”的队伍,于是将”自我”也作为报复的对象,这是鲁迅对自我的复仇;而在《示众》、《孤独者》和《药》等作品里,鲁迅描写的则是一批一贯麻木、愚昧的”看客”形象。这些看客们不但看不清中国的现实,还误解看清现实、勇往直前的启蒙者们,这类作品是鲁迅对庸众看客的”精神复仇”.
《铸剑》则创造性地集中了对统治者的复仇、对自我的复仇和对”看客”的复仇这三种复仇方式,讲述了一个矛盾挣扎的少年在黑色人的帮助下为父复仇的故事。眉间尺背着刀走向残暴的大王为父报仇的这条路,不仅是一条复仇之路,也是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
《铸剑》一开篇写的是眉间尺和老鼠之间的抗衡,体现了眉间尺矛盾的性格。在面对老鼠破坏家具、打扰他和母亲休息时,他想大声呵斥老鼠,却又”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当眉间尺听见老鼠掉落进水瓮里时,他觉得畅快。”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眉间尺又心生怜悯,”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然而,”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眉间尺反复矛盾地在和老鼠抗衡,在忍与不忍之间踌躇变换。”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老鼠先是丝毫不动,后来才有一点呼吸;又许多时,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来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吱的一声,他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他蹲着,呆看着,站不起来”.
可就是这样一个憎恨老鼠,但踩死了老鼠又觉得自己作恶的眉间尺,自一出生便背负了替父报仇的使命,他的全部价值仿佛都被仇恨给绑架了。为了雪恨,他必须改变自己优柔寡断的性情,走向复仇的道路,而这注定将是一条不归之路。
”黑色人”的意外出现,帮助眉间尺摆脱了一帮”干瘪脸少年”的纠缠,但黑色人的动机却并不是出于对眉间尺的仗义和同情,而是为了帮助眉间尺复仇。黑色人自己也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眉间尺为何如此信任陌生的黑色人?可以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剑和头交给陌生的黑色人,而这竟然是因为一个要复仇,另一个善于报仇。黑色人告诉眉间尺:”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
古人云”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眉间尺和黑色人基于正义的复仇,表面上是善于恶的斗争,而实际上善只能让恶体验到恶,同时也会丧失本身的善。善成功消灭恶的同时,也消灭了自己。用暴力惩处恶就是以恶治恶,最后仍属于恶的胜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非君子之道。
反复看过《铸剑》之后,我有几个假想。其一,在看到眉间尺反反复复换了六回松明,最后一脚踏死老鼠时,我想假若眉间尺一开始就决绝的灭掉老鼠,或者对老鼠大发慈悲,放逐老鼠,就不会让自己如此挣扎。而这恰好就是眉间尺矛盾性格的体现。再有,其父为天下第一的铸剑名工,为暴君铸造天下最好的刀剑无异于助纣为虐,并且他还亲自铸了两把剑,让自己孩子拿另一把为自己复仇。如果其父放下仇恨高,不让家人一直生活在仇恨的阴影中,安排好妻子和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才是第一要务。其三,如果眉间尺的母亲能隐忍地放下仇恨,带着孩子过着平淡的生活,也比孩子复仇惨死要好得多。其四,如果黑色人劝阻眉间尺,考虑母亲此后的命运,会不会有一种可能避免复仇悲剧的发生?当然,假设,只是假设而已。正是没有这些假设,才有了鲁迅《铸剑》复仇的悲烈。
无论是眉间尺的父亲、母亲还是黑色人,他们首先传达给眉间尺的都不是爱和仗义,而仅仅是绝不妥协的仇恨的刻骨铭心。黑色人以眉间尺和自己的性命去搏大王的性命,同时也牺牲了眉间尺母亲后半生的幸福。
这不禁让我想起《远得要命的爱情》大结局里晨霜的几句台词:”我心中的仇恨仍然没有退去,可天平的两端,一边是做了十五年的复仇梦,一边是妹妹的爱情,我当然会选择更重的那一端,比起复仇的快感,我更害怕看到妹妹伤心”、”他之所以要把财产让我拿去报仇,是因为他想让我知道就算是我报了仇,这些年所受的痛苦也不会减轻,唯一获得救赎的方式就是彻底地放下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