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妆容知识点讲解整理
唐代妆容特征
唐代妆容特征
1.妆面特点:大气、艳丽、线条为主,颜色可以是桃红、紫红,只要整体美丽动人即可。
化妆强调线条感,多为以紫红色、桃红色、深紫色等为主的颜色,整体给人一...
2.妆面底色:唐妆的化妆面采用古代鲜有使用的粉底液。
这个粉底液颜色白,而且化妆的人都涂了厚厚的粉底液。
整个粉底的化妆接近现在人的化妆特征。
3.头饰和饰品:大量使用珍珠和比较漂亮的金银饰品。
玄宗时代,额头上画花、贴金箔的现象也很流行,整个化妆配上现代发髻看起来很华丽。
唐朝的化妆顺序
唐朝的化妆顺序
1、敷铅粉。
这是化妆的基础步骤,用于打底和提亮肤色,铅粉可以使肌肤看起来更加白皙。
2、抹胭脂。
在敷铅粉之后,会涂抹胭脂,使面色红润,胭脂通常提取自红蓝花的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作成膏状。
3、画黛眉。
唐朝的眉式非常丰富,包括阔眉和细长眉等,画眉是化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决定了整个妆容的气质和品质。
4、贴花钿。
花钿是一种装饰品,通常贴在眉毛中间或脸庞上,增加妆容的妩媚和华丽感。
5、点面靥。
在嘴角两边用胭脂或颜料画上小圆点,模拟酒窝,增加妆容的立体感和甜美感。
6、描斜红。
在眼角两旁用胭脂染绘月牙形的纹饰,模仿伤痕,营造一种惹人怜惜的效果。
7、涂唇脂。
唐朝女性喜欢樱桃小嘴,涂唇脂前会先以白粉打底,然后根据个人喜好表现唇形的大小和厚薄。
唐代女子的妆容
唐代女子的妆容
唐代女性的妆容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 红妆:是面妆的主流,女性不分贵贱,均喜敷之。
李白《浣纱石上云》中有“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的句子。
王建在《宫词》中也有“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
师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的描述。
- 酒晕妆:为红妆中最为浓艳者。
这种妆先抹白粉,再在两颊涂以浓厚的胭脂。
- 桃花妆:则色浅而艳如桃花。
- 飞霞妆:比桃花妆更为淡雅,有白里透红之感。
唐代女性追求标新立异,除了上述妆容外,还有胡妆、啼妆、泪妆、血晕妆等。
唐朝妆容总结
唐朝妆容总结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时代,也是妆容文化繁荣的时期。
唐朝的妆容注重精致、华丽和浓艳,以突显女性的美丽和魅力。
以下是对唐朝妆容的总结:
1.白皙皮肤:唐朝女性崇尚白皙的肌肤,因此注重保养和
美白。
使用面霜、面膜等美容品来维持皮肤的光滑和亮丽。
2.红唇妆:红唇是唐朝妆容的重要特征之一。
唐朝女性喜
欢使用鲜红的口红,突出嘴唇的饱满和诱人感。
有时会在唇
线上轻轻点缀些金银粉末,增添光泽和贵气。
3.眼妆:唐朝女性注重突出眼睛的明亮和神采。
她们常使
用黑色的眼线笔勾勒眼线,使眼睛更加明亮有神。
同时,喜
欢用浓密的睫毛膏增加眼睛的纵深感。
4.腮红:唐朝女性妆容中也重视腮红的运用。
使用桃红色
或粉红色的腮红,将其涂抹在颧骨上,使脸颊呈现红润的自
然光泽。
5.高髻发髻:唐朝女性的发型以高髻为主要特征。
她们将
头发梳起,形成高高的发髻,有时会加入发饰、发钗等装饰
品,增添华丽感和女性魅力。
总体而言,唐朝妆容以白皙肌肤、红唇、明亮眼妆和高髻发髻为主要特点。
这种妆容风格展现了唐朝女性的美丽、优雅和自信,也成为了后世妆容文化的重要影响。
《唐代时期的妆容》课件
。
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与再现
影视作品中的唐代妆容
现代影视作品在还原历史背景和人物形 象时,经常采用唐代妆容作为参考,再 现了那个时代的美丽与风采。
VS
时尚界的唐代元素
在时尚界,唐代妆容的元素经常被运用在 各种创意设计中,为现代妆容注入古典之 美。
《唐代时期的妆容》ppt课件
目录
• 唐代妆容概述 • 唐代妆容的主要类型 • 唐代妆容的色彩与元素 • 唐代妆容的材料与工具 • 唐代妆容的影响与传承
01
唐代妆容概述
唐代妆容的特点
01
02
03
浓艳
唐代妆容色彩丰富、浓烈 ,追求华丽的效果。
多样
唐代妆容形式多样,包括 面妆、眉妆、唇妆等,每 种妆容都有多种样式。
眼线与眼影
眼线
眼线是唐代女性眼部妆容的重要部分 ,主要成分是石墨和胶水,能够突出 眼部轮廓,使眼睛更加有神。
眼影
眼影是由各种颜色的粉末制成,主要 成分包括铅、汞等有毒物质,能够增 加眼部层次感和色彩感。
唇膏与唇彩
唇膏
唇膏是唐代女性常用的口红产品,主要成分是蜂蜡和色素,能够增添嘴唇的色彩和光泽 。
总结词
柔美、娇嫩、浪漫
详细描述
粉色系妆容在唐代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它能够展现女性的柔美和娇嫩。女性使用 粉色系的粉底涂抹脸部,再搭配上淡淡的腮红,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黄色系妆容
总结词
高贵、典雅、端庄
详细描述
黄色系妆容在唐代常被用于展现女性的高贵和典雅。女性使用黄色系的粉底涂抹脸部,再搭配上金色的饰品和华 丽的头饰,使妆容更加端庄。
唐代的妆容名称
唐代的妆容名称唐代的妆容名称为题,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古老而繁荣的时代,领略一下那些美丽的妆容。
1. 花钿妆花钿妆是唐代女子常见的妆容之一。
这种妆容以花朵和钿饰为主,给人一种清新而娇美的感觉。
女子将自己的眉峰修整得细长而优美,然后用颜色鲜艳的花朵装饰在发髻上,再用金属钿饰镶嵌在头发上,形成一个独特的花钿造型。
整个妆容简洁而精致,展现了女子的娇美和优雅。
2. 粉黛妆粉黛妆是唐代女子常见的妆容之一。
这种妆容以白色粉末和红色胭脂为主,给人一种娇媚而艳丽的感觉。
女子会将自己的皮肤涂抹上白色的粉末,使肤色变得更加白皙,然后在双颊上涂抹上红色的胭脂,让脸颊呈现出红润的光泽。
整个妆容色彩鲜明,让女子看起来更加娇媚动人。
3. 绿翠妆绿翠妆是唐代女子常见的妆容之一。
这种妆容以绿色的眼影和翠绿的发饰为主,给人一种清新而婉约的感觉。
女子会将自己的眼睛涂抹上绿色的眼影,使眼睛变得更加明亮有神,然后将翠绿的发饰装饰在头发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绿翠造型。
整个妆容清新而柔美,展现了女子的温婉和婉约。
4. 黛青妆黛青妆是唐代女子常见的妆容之一。
这种妆容以黑色的眼线和青色的胭脂为主,给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感觉。
女子会使用黑色的眼线勾勒出明亮而深邃的眼眸,然后在双颊上涂抹上青色的胭脂,让脸颊呈现出淡淡的青润色。
整个妆容神秘而典雅,展现了女子的高贵和深邃。
5. 红颜妆红颜妆是唐代女子常见的妆容之一。
这种妆容以红色的唇膏和红色的脸颊为主,给人一种娇艳而活泼的感觉。
女子会使用红色的唇膏涂抹在双唇上,使唇色变得鲜艳动人,然后在双颊上涂抹上红色的脸膏,让脸颊呈现出红润的光泽。
整个妆容娇艳而可爱,展现了女子的活泼和娇媚。
唐代的妆容多种多样,每一种妆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妆容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女子的容貌,更是展现了唐代女子的风采和气质。
无论是花钿妆、粉黛妆、绿翠妆、黛青妆还是红颜妆,都让女子看起来更加娇美动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视觉的享受。
唐代的妆容不仅仅是一种打扮,更是一种艺术,通过妆容的装饰和修饰,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魅力。
唐代妆容特点
唐代妆容特点
唐代的妆容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白皙的肌肤:唐代女性崇尚白皙的肌肤,因此很注重保养皮肤并使用美白护肤品。
2. 细长的眉毛:唐代女性的眉毛非常细长,在眉峰处的倾斜角度也比较大,给人一种柔和、优美的感觉。
3. 丹凤眼:唐代女子的眼睛比较大,翘曲的眼角又称为“丹凤眼”,显得灵动而迷人。
4. 红唇白齿:唐代女性非常注重嘴唇的修饰,常常涂上亮丽的口红,让嘴唇呈现红润的色彩,配上洁白的牙齿,显得格外动人。
5. 夸张的发髻:唐代女性的发髻非常夸张,有时候高耸入云,有时候又盘绕在头顶上,让人印象深刻。
唐代的妆容名称
唐代的妆容名称唐代的妆容名称众多,每个名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唐代妆容。
1. 花钿妆花钿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花朵为主题,通过花朵的装饰来提升女子的美感。
花钿妆主要包括花朵头饰和花朵装饰的发髻,通过精致的花朵装饰,使女子更加娇美动人。
2. 红妆红妆是唐代女子婚礼上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红色为主题,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红妆主要包括红色的面粉和唇膏,使女子的面容更加红润,神采焕发。
3. 珠泪妆珠泪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通过在眼角处涂抹珠光粉,使眼睛更加明亮有神,同时在眼角处点缀珠子,形成像珠泪一样的效果,增加女子的美感。
4. 美肌妆美肌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白皙的肌肤为主题,通过粉底和腮红的使用,使女子的肌肤更加光滑细腻,展现出健康自然的美感。
5. 绿窗妆绿窗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绿色为主题,通过绿色眼影和绿色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清新明亮,展现出青春活力的美感。
6. 桃花妆桃花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桃花为主题,通过粉红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娇嫩可人,展现出桃花般的美感。
7. 宫廷妆宫廷妆是唐代皇后和贵妃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金色为主题,通过金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华丽高贵,展现出皇宫风范。
8. 云鬓妆云鬓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发髻为主题,通过精致的发髻和发饰的搭配,使女子的发型更加华丽优雅,展现出云鬓如霜的美感。
9. 春蕾妆春蕾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春天的花朵为主题,通过粉红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柔美娇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10. 梅花妆梅花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梅花形状的发饰和粉红色的眼影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清雅高洁,展现出梅花的高洁品质。
唐代的妆容名称丰富多样,每种妆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妆容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女子的容貌,更是展现女子的气质和品味。
唐朝妆容特点
唐朝妆容特点
唐朝的妆容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眉毛:唐朝女性的眉毛呈现为粗而长的直线,强调眉骨的线条,通常使用黑色颜料描绘。
2. 眼影:唐朝女性的眼影通常使用绿色、蓝色、紫色等鲜艳的
颜色,强调眼球的轮廓,搭配细长的眼线,增加眼部深度,形成所谓“弯眉柳眼”的美感。
3. 唇色:唐朝女性的唇色通常是红色或橘红色,通过涂抹口红
或其他颜料来表现。
唇形也比较饱满,近似于现代的“丰唇”。
4. 脸部:唐朝女性的脸部化妆非常注重白皙光滑的皮肤,通常
使用白妆粉进行涂抹。
此外,脸颊的上部和下部有所区分,上部使用
白色妆粉,下部使用红色或橙色颜料,形成“高低颜色分明”的效果。
总体来说,唐朝女性的妆容以强调面部轮廓和色彩对比为主,注
重表现女性的柔美与清新。
唐代化妆步骤
唐代化妆步骤
唐代姑娘们的化妆过程一般分为七个步骤:
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第一步:敷铅粉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唐代女子洗脸之后的水就像泥水一样,足以见得她们的粉底涂得有多厚。
第二步:抹胭脂
和现在涂腮红有所区别,唐代把抹胭脂放到了第二步用红色脂膏涂抹面颊,色如锦绣,有酒晕妆、飞霞妆、血晕妆、桃花妆等。
第三步:画黛眉
唐代女子对眉毛极度重视其他妆饰可以不施,唯有眉非画不可,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画眉之盛行,可见一斑。
第四步:贴花钿
基础打底做完开始贴花样,花钿是一种贴于眉间的额饰,以金箔片、云母片、鱼鳃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
第五步:点面靥
面靥是施于面颊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使妆容更显娇艳,在脸上制造一对假靥
在当时是化妆步骤中很日常的一环。
第六步:描斜红
古时女子不爱画眼影,却爱描斜红,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形如弦月,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第七步:涂唇脂
点唇是整个妆容的画龙点睛之处,“朱唇一点桃花殷”“樱桃小嘴”最能显现女子的娇羞,涂上口红后唐代女子正式完成化妆。
唐朝女子的妆容历史
唐朝女子的妆容历史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妆容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女子的妆容历史丰富多彩,充满了魅力和艺术性。
本文将从唐朝女子的妆容特点、妆容的演变以及妆容的意义等方面来探讨唐朝女子的妆容历史。
唐朝女子的妆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唐朝女子妆容重视白皙肌肤。
在唐朝,白皙肌肤被视为美的象征,女子们会使用各种方法来保持肌肤的白皙,如使用白粉、胭脂等。
第二,唐朝女子妆容注重眉目的修饰。
唐朝女子常常会修剪眉毛,使其呈现出弯曲的形状,以增加眼睛的神采。
同时,她们还会使用黑色的眉笔来勾勒眉毛的形状,使之更加清晰。
第三,唐朝女子妆容偏重眼妆。
唐朝女子会使用黑色的眼线笔来勾勒眼线,以突出眼睛的轮廓。
她们还会使用眼影来修饰眼睛,使之更加明亮动人。
第四,唐朝女子妆容偏重唇妆。
唐朝女子常常会使用胭脂来涂抹嘴唇,使之呈现出红润的颜色,以增添嘴唇的美感。
唐朝女子的妆容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在初唐时期,由于汉族文化的传承,唐朝女子的妆容还比较简单,主要注重眼妆和唇妆的修饰。
而到了盛唐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唐朝女子的妆容逐渐丰富多样。
她们开始使用更多的化妆品,如胭脂、白粉、脂粉等,以增加妆容的艳丽程度。
同时,唐朝女子的妆容也开始注重细节的修饰,如眼线的勾勒、唇线的描绘等。
到了晚唐时期,唐朝女子的妆容更加注重艺术性,妆容的色彩和形状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一种华丽而典雅的感觉。
唐朝女子的妆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妆容是唐朝女子展示自己魅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精心打扮自己的妆容,女子们可以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气质,吸引他人的注意。
其次,妆容也是唐朝女子社交场合的必备装饰。
在宴会、舞会等场合,女子们会化上精致的妆容,以展现自己的高雅和品味。
同时,妆容也是唐朝女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富贵的女子常常会使用更多的化妆品,并注重妆容的细节修饰,以显示自己的高贵和富足。
总结起来,唐朝女子的妆容历史丰富多彩,充满了魅力和艺术性。
唐朝妆容总结
唐朝妆容总结
唐朝妆容,是中国古代妆容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脸白唇红眉长。
唐朝时期,妆容的流行与社会地位有关,高贵的女性通常会使用更加精致的妆容。
唐朝妆容的步骤分为三个部分:底妆、眉毛和唇妆。
首先是底妆,女性会使用白色粉末将脸部涂抹均匀,以制造出白皙的肌肤。
其次是眉毛,唐朝女性喜欢将眉毛画得又长又细,以突出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最后是唇妆,女性会使用朱砂或其他红色颜料涂抹在嘴唇上,以使唇色更加鲜艳。
唐朝妆容的特点是简洁、大方、优美。
它不仅展现了唐朝女性的美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点。
今天,唐朝妆容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了现代妆容设计的灵感来源。
唐代女子妆容介绍
唐代女子妆容介绍
唐代女子妆容是中国古代妆容的代表之一,该妆容主要强调唇红齿白、眼睛明亮、眉毛修长等特点。
以下是唐代女子妆容的详细介绍: 1.唇妆:唐代女子嘴唇通常使用深红色的口红,以突出唇部的红润感,同时用白妆修饰牙齿,使之更加白净。
2.眼妆:唐代女子的眼妆注重眼神明亮,通常使用黑色的眼线和浓密的睫毛来突出眼睛的美丽。
另外,还会使用一些眼影和金属粉来增加眼部的光泽度。
3.眉妆:唐代女子的眉毛通常修长而弯曲,用黑色的眉笔修饰,同时还可使用一些金属粉来增加眉毛的亮度。
4.脸妆:唐代女子的脸妆以白色为主,通常使用白妆来修饰脸部,使之更加纤细、光滑。
另外,还会使用一些粉底、腮红等来增加脸部的立体感。
总的来说,唐代女子妆容注重突出女性的美丽和婉约,尽显唐代女子的独特魅力。
- 1 -。
唐朝妆容发展史
唐朝妆容发展史------------------------------------------作者xxxx------------------------------------------日期xxxx中国历代妆饰之唐朝时期的妆饰唐朝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疆域辽阔,经济发达,文教昌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唐朝与世界各国的使臣,异族同胞亲密往来,对外交流频繁,中外经济文化的往来,交流也促进了妆饰文化的发展。
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式盛唐没人所独有的,唐朝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迷醉。
一:化妆1.面妆(1)洒晕妆:唐朝流行浓艳的红妆,红妆中最为浓艳者当属洒晕妆,亦称“醉妆”,这种妆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图2-16)。
(2)桃花妆: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花钿如桃花状而得名(图2-17)图2-16 洒晕妆图2-17 桃花妆(3)飞霞妆:其妆色浅淡,比较自然,多见于少妇使用(图2-18)(4)胡妆:唐朝当时比较开放,对外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尤其与少数民族亲密往来,在化妆领域,亦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胡风妆饰(图2-19)图2-18 飞霞妆图2-19 胡妆1.面饰(1)额黄:额黄在唐代尤为盛行,这一时期,额黄的外部形态如花朵,花蕊一般,额黄与眉式相匹配,或高或横向发展,色彩有深浅的变化,花姿妖娆,异常艳丽,极富想象力(图2-20)(2)花钿:花钿之俗从秦汉之初的简单的一个圆点发展到唐代已经有各种花鸟飞禽以及各种抽象的图案了。
花钿与额黄在妆饰部位上非常相似,都以修饰额部为目的图2-20 额黄,花钿(3)斜红:斜红之俗虽然始于南北朝,但却并未普及,直到唐代才开始广泛流行。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有形如弦月者,也有状似伤痕者(图2-21)。
唐朝末期,斜红逐渐销声匿迹。
(4)面靥:面靥在唐代盛行一时,起初面靥是点于嘴唇两边的酒窝处,通称笑靥。
盛唐后,面靥的样式变得更加丰富: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有的制成各种花卉的形状,俗称花靥(图2-21)图2-21 斜红,面靥晚唐五代之时,妇女的妆饰风气更是疯狂,有人认为晚唐时期的妇女妆饰,已经超越了一般审美的范畴,妇女对装扮已经是如痴如狂。
唐朝妆容及服饰特点
唐朝妆容及服饰特点大唐帝国开放的民风,以及丰厚的经济条件支撑下对美丽的追求,造就了唐代女性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
唐朝是浓墨重彩的年代,追求人生灿烂如繁花的理念在唐代女性的妆容和服饰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唐朝妆容唐代女性化妆的七个步骤分别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1、敷铅粉在《齐民要术》的记载中,最早的底妆是由米粉完成的,将挑选出的梁米或者粟米磨成细粉之后,留下的汁水沉淀发酵,最后在太阳下晒干。
有时候还会把各类花草辅料揉在米粉里,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
但是米粉它不持久,为了美,为了白,在探索中发现了铅粉,质地细腻,色泽白润,易于保存还不容易脱妆,深受当时女性追捧。
但铅本身是一种重金属,长期使用会对人的皮肤造成损伤,脸色变得发青发黄。
2、抹胭脂过于白的铅粉遮住了原本皮肤自带的红润气色,为了看上去不显得病态,胭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鲜花汁水做底液,经过几道工序后做成胭脂,颜色鲜艳,味道清新。
浓艳的红妆是唐代女性面妆的主流,其中以“酒晕妆”的颜色最为浓艳。
取大量胭脂涂抹脸颊两侧,不管什么身份的女子都以此妆为美,更有甚者将两颊全部涂红。
虽然胭脂价格昂贵,但也抵不住唐代女性对艳丽的“酒晕妆”的喜爱。
唐朝诗人王建的《宫词》中“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
”就从侧面描绘了唐代一位宫女浓厚的胭脂。
3、画黛眉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眉形最丰富的时期,从初唐开始就不停的在发展变化,现今有迹可寻的眉形也有十几种之多。
长眉,短眉,蛾眉,阔眉都是曾经流行过的眉形。
在唐玄宗时期有过的《十眉图》,记载了当时的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等十种眉形。
为了驾驭多种多样的眉形,唐代女性多将眉毛剃掉之后再画。
唐代女子用来画眉的工具称之为“黛”,不像现在的眉笔一样方便,画眉时要先将黛磨碎,再用水化开,一点点在脸上描绘。
最高级的黛就是影视剧中常出现的“螺子黛”,按照不同的需固定成了一定的形状,不需要碾碎,蘸水即用。
唐朝女性妆容
唐朝女性妆容唐朝时期的妆容,最为经典的便是仕女妆,其化妆的次序主要分为以下七点: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
当然,倘若你用浅显的语句进行描绘的话,也就是如今的涂胭脂、画口红、修眉及花钿。
人对于美的感触,虽然在每个时代都有所不同,但是对于面容的重点关注地方,却是非常相似的,只不过因为时代的不同,有不一样的称呼罢了,比如对于古人而言,“上粉底”被称作“上铅粉”,“画眉毛被称作“画黛眉”,“擦口红”被称作“上唇脂”。
当然,其实唐朝女子化妆和如今的我们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她们喜欢在眉心、太阳穴与嘴角画动物、植物,称为花钿,若以金箔制成则称金钿,从而表现出女子的妖媚艳丽。
有趣的是,唐朝人还喜欢“点面靥”,就是在面颊酒窝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
该化妆方式源于宫廷生活的一种特殊标记,后来被传到民间之后逐渐成为了一种妆饰,并衍生出了不少的花样,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有的还饰以各种花卉,俗称“花靥”。
同时,唐朝女子涂口红的形状和方式也和我们有所不同,她们流行心形、鞍形与一般形,心形是上下唇画成正、倒爱心状,鞍形是上下唇皆画成M字形,一般形上唇依唇形描红,下唇为半圆形,无论哪形的唇脂面积都比嘴唇小。
不仅如此,唐朝女子对于粉底和腮红的态度也和我们如今有所不同。
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唐朝杨贵妃喜欢上很白的粉底,再擦上很深的腮红,红到连擦汗的手帕也染红,因而蔚为流行,当时女性竞相模仿。
无论是唐朝时期的人,亦或者是如今的我们,对于眉毛都是非常重视的,而唐朝画眉也被称为画黛眉,其花样非常之多,比如唐玄宗在四川的时候,便曾经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
其中,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
唐代妆容知识点讲解整理
一、唐代妆容简介(一)简述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速发达,文化艺术繁荣昌盛,封建文化灿烂辉煌的伟大时代。
唐代女子的妆容更是别出心裁。
妆容有:白妆、红妆。
分为:面妆、眉妆、唇妆、面饰等。
从隋唐时期开始,妆面比较繁复,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面白,腮红,唇朱之外;还有花钿、面靥、斜红等修饰。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盛行追求时髦,特别是教坊妓院都是浓妆艳抹,刻意修饰。
唐宇文氏《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红妆中最浓艳者,称“酒晕妆”也称“醉妆”;比酒晕妆的红色稍浅一些的面妆名为“桃花妆”。
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
故名。
比桃花妆更淡雅的红妆为“飞霞妆”。
隋唐一度流行过“白妆”,即只施粉,不敷胭脂。
(二)唐妆的妆面:大气,艳丽,以线条为主,颜色以桃红,紫红均可,整体显得妩媚动人即可。
粉底:稍白,使脸型丰满,圆润。
定妆可稍厚一些。
眼部:眼线夸张,,眼尾略向上翘,眼影顺眼线斜面延长,重点在眼尾,假睫毛浓密,有的甚至把眉毛延长至鬓角,使人觉得更加妩媚。
眉毛:也可上扬,显出一些霸气。
但最后还是应模特而定。
现在的影楼很少有把眉毛画上扬的,都是根据情况而定。
最早唐朝时娥眉,初唐时期是“柳叶眉”,中唐时期是“八字眉”,晚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桂叶眉”。
唇:以红色为主,画花瓣嘴,用一品红,桃红,玫红都可以。
腮红:可搭配眼影和唇,沿发际线边缘协向晕染。
二、唐代化妆顺序唐代女子的上妆顺序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贴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一)敷铅粉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夏商时已经出现,为我国古老的化妆品,用途跟现在的BB霜或遮瑕粉差不多,取少量擦于面部,涂匀,可以使整个面部看上去更加白皙、柔嫩、光滑,没有杂质,即使你脸上有一些斑痕,也可以帮你达到掩饰的效果。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
唐朝妆容特点
除了蛾眉,唐朝女子还喜欢画"远山眉",这是一 种淡淡的眉毛,给人一种清雅的感觉
PART.2
鲜艳的腮红
鲜艳的腮红
1
唐朝的腮红颜色鲜艳,其中以红色和 桃红色最为常见
腮红的位置通常在颧骨和脸颊上,形 状可以是圆形、扇形或心形
2
3
这种妆容给人一种健康、活力的感觉
PART.3
丰满的嘴唇
丰满的嘴唇
PART.4
-
Thanks 谢谢观看 xxx
此外,她们还会使用香粉等化妆品来增加 面部的细腻感和光泽感
PART.9
指甲装饰
指甲装饰
唐朝女子非常注重指甲的装饰。她们会用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来涂染指甲,使其看起来更加 美观。此外,她们还会使用金箔、银箔等材料来装饰指甲,使指甲看起来更加华丽 综上所述,唐朝妆容特点主要表现为浓重的眉毛、鲜艳的腮红、丰满的嘴唇、洁白的皮肤 、华丽的发饰、眼妆和面妆等。这些妆容风格不仅体现了唐朝女子的自信和魅力,也反映 了唐朝社会的繁荣和开放。同时,唐朝妆容也具有文化内涵,与当时的诗歌、绘画等艺术 形式紧密相关
洁白的皮肤
洁白的皮肤
A
唐朝的女子非常注重皮肤的保养,
喜欢用各种化妆品来使皮肤更加白
皙
B
除了使用粉底外,还会使用香粉、
脂粉等化妆品来增加皮肤的细腻感
和光泽感
PART.5
华丽的发饰
华丽的发饰
唐朝的女子非常喜欢用 各种发饰来装饰头发, 如金簪、银簪、珠钗、
玉钗等
这些发饰有的华丽复杂
,有的简单清新,都体
现了唐朝女子的高雅和
x
华丽
13
PART.6
整体妆容风格
整体妆容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唐代妆容简介(一)简述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速发达,文化艺术繁荣昌盛,封建文化灿烂辉煌的伟大时代。
唐代女子的妆容更是别出心裁。
妆容有:白妆、红妆。
分为:面妆、眉妆、唇妆、面饰等。
从隋唐时期开始,妆面比较繁复,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面白,腮红,唇朱之外;还有花钿、面靥、斜红等修饰。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盛行追求时髦,特别是教坊妓院都是浓妆艳抹,刻意修饰。
唐宇文氏《妆台记》:“美人妆,面既傅(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红妆中最浓艳者,称“酒晕妆”也称“醉妆”;比酒晕妆的红色稍浅一些的面妆名为“桃花妆”。
其妆色浅而艳如桃花。
故名。
比桃花妆更淡雅的红妆为“飞霞妆”。
隋唐一度流行过“白妆”,即只施粉,不敷胭脂。
(二)唐妆的妆面:大气,艳丽,以线条为主,颜色以桃红,紫红均可,整体显得妩媚动人即可。
粉底:稍白,使脸型丰满,圆润。
定妆可稍厚一些。
眼部:眼线夸张,,眼尾略向上翘,眼影顺眼线斜面延长,重点在眼尾,假睫毛浓密,有的甚至把眉毛延长至鬓角,使人觉得更加妩媚。
眉毛:也可上扬,显出一些霸气。
但最后还是应模特而定。
现在的影楼很少有把眉毛画上扬的,都是根据情况而定。
最早唐朝时娥眉,初唐时期是“柳叶眉”,中唐时期是“八字眉”,晚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桂叶眉”。
唇:以红色为主,画花瓣嘴,用一品红,桃红,玫红都可以。
腮红:可搭配眼影和唇,沿发际线边缘协向晕染。
二、唐代化妆顺序唐代女子的上妆顺序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贴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一)敷铅粉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夏商时已经出现,为我国古老的化妆品,用途跟现在的BB霜或遮瑕粉差不多,取少量擦于面部,涂匀,可以使整个面部看上去更加白皙、柔嫩、光滑,没有杂质,即使你脸上有一些斑痕,也可以帮你达到掩饰的效果。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
(二)抹胭脂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抹胭脂在唐代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美容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胭脂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自从汉代被张骞引入之后,一直受到女子的青睐,另一方面,制作胭脂的工艺越来越好,到隋唐两代的时候,胭脂已经成了女子化妆必不可少的化妆品了。
唐代女子涂抹胭脂都非常厚,史书记载,杨贵妃到了夏天所流的汗都是红色的,可见她所抹胭脂的厚度之多。
但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王建在他的《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她在洗漱完毕之后,脸盆中的水就像多了一层红色的泥浆,“金盆水里泼红泥”,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描述。
(三)画黛眉黛眉就是描眉,眉毛的形状有柳叶眉、吊梢眉等,主要是青色或黑色。
描上去更加妩媚、诱人。
唐代妇女还很注重眉形的设计。
各种眉形都是将原有眉毛拔去,而后再绘制成的。
眼眉处用青色的颜料绘出各种样式,统称黛眉。
盛唐妇女盛行阔眉,也称桂叶眉,用黛色淡散晕染,将眉毛画得短而阔,略成八字形。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
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
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
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
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这一时期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四)贴花钿贴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媚子,施于眉心,形状多样。
它并非用颜料画出,而是将其剪成花样贴在额间、鬓角、两颊、嘴角。
用来剪花钿的材料,记载中有金箔、纸、鱼鳞、鱼鳃骨、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可收藏在状奁内。
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
化妆时用呵胶将它贴在眉心处。
如宋人陶谷所著《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春阴扑翠钿”、“眉间翠钿深”、“鹅黄剪出小花钿”等诗句都是对唐代妇女贴花钿的描写。
唐代花钿的颜色主要有红、黄、绿三种,红色是最常见的。
花钿的形状种类繁多,有桃形、梅花形、宝相花形、月形、圆形、三角形、锥形、石榴花形、三叶形以及各式花鸟虫鱼等30多种。
花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据说唐代流行贴花钿还是从上官婉儿开始的,武则天当政以后,上官婉儿是执掌文书的女官,每次武则天召见群臣时,上官婉儿都躲在帐后记录。
有一次,宰相上奏,上官婉儿偷偷地多看了几眼,被武则天发现,就用小刀扎在上官婉儿的额头上。
从此,上官就用花钿贴在额头上来遮掩疤痕。
宫女们见了好看,也跟着贴,以至于花钿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并流行开来。
(五)贴面靥面靥可以是画的也可以是贴的,点在双颊酒窝处,形状像豆、桃杏、星、弯月等,多用朱红,也有黄色、墨色。
也称“妆靥”。
根据传说,妇女在脸上注面靥,原来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的一种特殊标记。
当一位宫女月事来临,不能接受帝王的“御幸”,而又难以启齿时,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即可表意。
以后这种做法被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一种妆饰。
“面靥”通常以胭脂点染,也有用金箔、翠羽等物粘贴而成。
在盛唐以前,妇女“面靥”一般多作成黄豆大小的圆点;盛唐以后,有的形如钱币,被称为“钱点”;有的如杏核,被称为“杏靥”。
也有饰以各种花卉的,俗谓“花靥”。
晚唐五代以后,妇女“面靥”妆饰之风愈益繁缛,除了施以圆点、花卉之外,还增加了鸟兽图形,有的甚至还将这种花纹贴得满脸皆是。
(六)描斜红斜红是描在太阳穴部位的红色装饰。
从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脸部常绘有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这种妆饰色泽浓艳,形象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状,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
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
据张沁《妆楼记》载,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
一天夜里,文帝灯下读书,四周有以水晶制成的屏风。
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
其他宫女有见于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叫“晓霞妆”。
时间一长便演成一种妆式——斜红。
(七)涂唇脂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
主要是由朱砂融合动物的油脂制成,色泽感很强,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突出唇形。
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唐书·百官志》中看到,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
”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在唐代女子的妆面中,点唇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
当时点唇的手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当时是以娇小浓艳为主要特点,且变化多端。
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他们认为最好看的唇形就是像樱桃一样别致和鲜艳,因而女子在点唇时,往往先以铅粉涂抹整个嘴唇,然后再以唇脂点出嘴唇,来美化自己的唇形。
点唇的手法非常之多,光是晚唐三十几年的时间,点唇的样式就出现过十多种。
有的妇女喜欢用浅绛色点唇,这就是“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唇”。
唐代女子发式发髻发髻是古代妇女最常用一种发式,它们起源于夏商周,备于周,到了隋唐发展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所谓发髻就是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或头后。
由于挽束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各异。
唐代妇女常用的发髻有: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反绾髻、峨髻、低髻、小髻、乌满髻、囚髻、抛家髻、回鹘髻、凤髻、从梳百叶髻、反首髻、双髻、木髻、鬟、鬓等三十多种,形式虽多但总体上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梳于头顶,一种梳于脑后。
这里着重阐述一下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鬟等比较典型的发式。
初唐时身份较高的妇女,已一改隋代的平云式,单纯向上高耸,作成种种不同发展。
《妆台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
”上行下效,成为风气。
大臣曾请唐太宗下令禁止,唐太宗虽也加以训斥但后来又问近臣令狐德,妇女发髻加高是什么原因?令狐德以为,头在上部地位重要,高大些也有理由。
因此高髻不再受限制而更加多样化。
飞髻、朝天髻,都属于高髻。
初唐时,发髻一般都缠得比较紧,高高的立在头顶上,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又如李贺的“峨髻愁暮云”等来形容当时高髻之高度。
当然一般的妇女的头发不足以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假发非常流行,在头发中加垫上木头做的假冠、发垫等,把头髻垫高,杨贵妃就喜爱用假发,当时叫它义髻。
后来出现了所谓的蝉翼,即将鬓角处的头发向外梳开,形成极薄极开扩的一层,然后在头顶上做成一个高髻。
这时还有在头顶上盘成的球形双髻和扁形的斜髻,也有把头发向左右梳开后在耳边梳成两个水滴状的垂髻。
垂髻,其形先将头发缕在脑后,再在其末端绾成一把,结成一个小团(髻)。
花髻是一种将各种鲜花插于发髻上作髻饰。
李白《宫中行乐词》有“山花插宝髻”之句;万楚《茱萸女》有“插花向高髻”等。
髻插牡丹,因唐人重牡丹,认为是花中之王,富贵之花,特别是贵家之女更喜欢用牡丹花簪之髻上显示其妖媚与富丽。
《奁史·引女世说》记载:“张镃以牡丹宴客,有名姬数十,首有牡丹。
”周昉《簪花仕女图》反应的就是这种发饰。
除牡丹之外,还可以插各种小花,“柰花似雪簪云髻”(罗虬的《比红儿》),柰花是小的白色的茉莉花,插于髻上,使黑发白花更能相映出黑者更黑的对比作用。
这种装饰法,一直在名间传承,成为我国妇女发饰中的主要手段。
盛唐时期,最为流行的是倭坠髻,把头发从两鬓梳向脑后,然后向上掠起,在头顶上挽成一个或两个向额前方低下来的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