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
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
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
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
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
中国的地形地理教案1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课标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要供应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四周世界亲密相关的地理学问,侧重根底性的地理学问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力量,而地形学问与实际生活联系严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
2、本节内容的学问体系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的自然分界限
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的规律关系
本节内容,表达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根底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叙述中国自然地理的各章节之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分类、分布和形成的学问有着亲密的联系。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它既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严峻影响着别的因素,因此,熟悉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学问奠定坚实的根底。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图引入,学生运用已学学问,参照图例,利用教材上的“沿32O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这一线索,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熟悉并总结出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读图的力量,对世界的地形有所了解,在次根底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从而得出中国地势的特点及阶梯间的分界限。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及其中国地势特点。
2、中国的主要各类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
1、如何判别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通过地形这一要素,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PPT课件制作,图片。
教学设计:
思考1、读下图,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其特点是什么?
一、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1、地势特点
(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思考2、结合下图,中国地形图阶梯分布图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找出我国三阶梯中各阶梯包括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1)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山区主要包括_____、丘陵和崎岖的_____。在我国,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二、我国主要地形区
初中地理_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
1、地形: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称为地形; 地势: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2、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是什么?(平原、 、山地、 、盆地)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按走向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
2、阅读“中国地形分布”图,能指图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
1、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在图中按走向记住并填写我国主要的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
④西北—东南走向:
⑤弧形山脉:
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并结合阅读材料,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①东西走向: ②南北走向:
昆仑山
3、通过学习,你认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4、我国地形的特点,对于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达标检测】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是
A.泰山
B.黄山
C.庐山
D.华山
2、下面哪列山脉不是省级行政区的分界线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武夷山
D.祁连山
3、下列山脉走向大体一致的是
①阴山②太行山③天山④贺兰山⑤南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黑土广布
B、云贵高原-地形平坦
C、内蒙古高原-雪山连绵
D、塔里木盆地-草原广布
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云贵高原地势平坦开阔,石灰岩分布广泛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沟壑纵横”
D、青藏高原上主要分布着喀斯特地形。
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A、河流
B、山脉
C、高原
《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开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讨论。【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在七年级地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山脉风景图片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我国一些大山的图片,有的同学现在还深浸在梦幻迷人的景色之中。我国有很多大山名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同学们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许多赞美名山的诗句。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讨论】
【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顶众山小”,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说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松树都倒挂在悬崖峭壁上。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教学重点1.能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主要山脉的分布。
2.识记中国的地势特点、分界线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1.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在地图上的落实。
2.中国地势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与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第1 课时课时数2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
〖师〗展示我国大好河山的相关图片。
〖生〗欣赏图片,感受我国的地形地貌。
二、讲授新课(25′)
〖师〗〔提问〕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织。那么,根据走向,中国的山脉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生〗根据走向,中国山脉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
〖师〗课件展示“中国山脉分布”简图。
<检查预习>〔提问〕说出这幅图上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
山脉及走向分别是什么?
〖生〗思考,作答。
①:天山,东西走向;②:阴山,东西走向;③:昆仑山,东西走向;④:秦岭,东西走向;⑤:南岭,东西走向。
Ⅰ:贺兰山,南北走向;Ⅱ:六盘山,南北走向;Ⅲ:横断山脉,南北走向。
a:大兴安岭,东北—西南走向;b:太行山,东北—西南走向;c:巫山,东北—西南走向;d:雪峰山,东北—西南走向;e:长白山,东北—西南走向;f:武夷山,东北—西南走向;g:台湾山脉,东北—西南走向。
中国地形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等。
(2)掌握中国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代表地区。
(3)学会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索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国土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
2. 教学难点:
(1)如何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中国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中国地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各地形类型的主要代表地区。
3. 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代表地区,形成共识。
(2)展示交流: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补充。
4. 教师点拨:
(1)总结归纳:教师对全班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明确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地图和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优秀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中国的地形优秀教
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一. 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
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
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
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
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
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
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
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貌景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教授中国的地形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地球的保护意识。本文将从中国的地形分布、地形特点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地形分布
中国的地形分布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西南高原和西北高原。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势相对平坦,气候干燥,适宜种植小麦等作物。西南高原是中国的山地区域,地势较高,气候多样,地理条件适宜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西北高原则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干燥,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二、中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脉众多:中国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其他著名的山脉如长白山、秦岭、太行山等。这些山脉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对交通和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河流密布:中国的河流众多,其中最长的是黄河和长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经中国的中部地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湖泊众多:中国的湖泊数量众多,其中最大的是鄱阳湖和洞庭湖。这些湖泊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水资源,也成为了中国的旅游景点和生态保护区。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
1. 我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我国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20分钟)
1. 讲解我国的地势特点,包括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等。
2. 讲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和特点。
3. 通过地图和实例,讲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互动环节(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练习(10分钟)
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形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延伸:
1. 邀请当地的地理专家或农民,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特点和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等。
中国地形初中地理教案
教案:中国地形
年级:初中
学科:地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对地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 中国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国地理》相关章节。
2. 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地图。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地形的基本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1. 教师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地形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地形单元。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1. 教师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分布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中国地形》说课稿
《中国地形》说课稿
《中国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国的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以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4
一. 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形地貌的整体把握,为后续学习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我国地形的认识还相对片面,缺乏系统性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认识主要地形区,并理解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认识主要地形区,学会阅
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地理学
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
2.难点: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分析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教参、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
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
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
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
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
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
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中国的地形》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本课从地形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对其它自然特征的影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确定中国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地方实际,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祖国地形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