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分布面积最广。
图中粗线条代表我国主要山脉,请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⑴四大高原⑵四大盆地⑶三大平原⑷三大丘陵
⑴有关我国地势、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B地势呈阶梯状、山地面积小C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 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⑴读“中国地形图”,判断我国的地势高低。
你是依据图中得出结论的。
⑵下面四幅图是表示我国地势起伏状况的示意图,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你是根据得出的结论。
⑶按要求完成下图:
⑴读“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我国总共有种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构成上的特点是
⑵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地图册13页“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读出各种地形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
(教师)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归纳我国地形特征。
自主学习
主要地形区
(学生)
完成学案第三部分
在有山脉的空白地图上,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认知它们的位置。
⑵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
⑶下图中相对位置不正确的是()
A B C D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2)使学生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3)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地形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中国地形图、地形模型、地球仪、教学PPT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如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等;(2)分析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等;(3)运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4)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形区的理解和认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中国地形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国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2. 直观教学:利用地形模型、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形认识。
3.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及其中国地势特点。
2、中国的主要各类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如何判别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通过地形这一要素,对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农业、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PPT课件制作,图片。
教学设计:思考1、读下图,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其特点是什么?一、我国地形、地势特点1、地势特点(1)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思考2、结合下图,中国地形图阶梯分布图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找出我国三阶梯中各阶梯包括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1)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山区主要包括_____、丘陵和崎岖的_____。
在我国,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二、我国主要地形区认识山脉的走向61.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完成下列填空,熟记3分钟,说出主要地形区间的主要山脉为分界线。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北列 a_____—阴山;中列昆仑山—b_____;南列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 c_________—太行山—d_____—雪峰山中列长白山—e_______东列 f_________(3)南北走向山脉:h_______、横断山脉。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
初中中国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地理知识资料。
2. 中国地形图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注意地势的高低变化。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中国地形特点(15分钟)1. 讲解中国地形呈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如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讲解主要山脉(15分钟)1. 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山脉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影响吗?四、讲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的农业特点。
2.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阻挡作用。
3. 讲解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如阶梯状分布的地形对河流的流向和流量的影响。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 练习题目:根据地形图,填写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中国地形的特点。
同时,要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在讲解主要山脉时,可以结合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精选7篇)八上《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犬牙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驾驭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实力。
2、通过读图干脆获得有关学问,并将已学学问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骄傲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2、通过培育学生动手实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常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美河山。
(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相识,就须要我更深化的学习。
今日,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视察,思索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其次级为101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也许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5、探讨:“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简单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共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终派代表总结发言。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概念。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资源,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地形地势的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发现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认知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形的基本类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地形的基本类型。
2.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基本地形类型。
2. 分析不同地形对地势的影响,如山地的高低起伏、平原的平坦等。
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和对地势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地形对地势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认知和理解。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地壳运动、侵蚀作用等。
2. 分析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 学生能够理解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水系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系分布等。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中国的地形教案「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
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
(约5000千米)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
(约5500千米)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2024中国的地形说课稿范文
2024中国的地形说课稿范文敬爱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2024中国的地形》这个课程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中国的地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材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地图、经纬度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能够使用地图和表格获取地理信息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关心,增强国家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学会使用地图和表格获取地理信息。
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地图和表格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地理科学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思考来获取地理信息;学法是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地图和表格来直观地呈现地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我会和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谈话,询问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然后,我会给学生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并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中国的地形特点。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总结,我将导入今天的课题:《2024中国的地形》。
环节二、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1、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我会使用地图展示中国的地理特点,如高山、平原、盆地、河流、湖泊等,并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这些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分布特点;(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形图,分析各地形类型的特点;(2)运用地形模型,直观感受地形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提高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变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分布特点;(2)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2. 教学难点:(1)各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2)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地形图,找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2. 运用地形模型,直观展示地形变化,帮助学生理解;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讲解其地理位置及特点;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培养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地图:中国地形图、主要地形区分布图;2. 地形模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3. 案例资料:各大地形区的介绍资料;4. 分组讨论工具:纸、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类型;(2)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形类型吗?它们分布在哪里?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观察地形图,找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2)学生结合地形模型,直观感受地形变化。
3. 课堂讲解:(1)讲解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2)以具体地形区为例,讲解其地理位置及特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各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各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
6. 作业布置:(1)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认识是否准确,是否掌握了各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2. 学生对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是否清楚;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5.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地理《中国地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山脉、河流的分布。
- 使学生能够识别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
-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中国地形的特征。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模拟和分析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地形的实践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丰富地形资源的自豪感。
-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地形资源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
2. 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课件:包括中国地形图、主要山脉、河流分布图等。
- 教学视频:关于中国地形的视频资料。
-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山脉、河流等地形区进行实地考察。
- GIS软件:安装在教室内的GIS软件,用于地形分析模拟。
2.2 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利用教学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分布,以及地形对河流、气候、植被等的影响。
- 实践: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地形分析模拟,如模拟河流在地形上的流向、分析地形对植被的分布等。
- 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践,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对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 GIS软件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GIS软件上的操作技能和对地形分析的理解程度。
4.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 实地考察时间:安排1课时,用于学生实地考察地形区。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 教案 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现象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活动:1. 展示中国地形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2. 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形地图的关注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回答。
第二章: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
教学活动:1. 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
2. 解释地势西高东低的原因,如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作用、高原的寒带气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等。
教学活动:1. 介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地图和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地势对气候影响的了解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
教学内容:1. 介绍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水力发电、旅游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提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活动:1. 介绍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势优势发展经济,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博爱县光智中学李彩霞
一、课标分析
《中国的地形》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本课从地形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对其它自然特征的影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确定中国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结合地方实际,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祖国地形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中国地形 教案
中国地形教案【中国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地势、地貌、地区划分等相关知识;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中国地形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势特点;2. 中国地貌类型与特征;3. 中国地区划分;4. 中国地形对气候、农业等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问答结合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地形知识;2. 实地考察法,通过观察真实地貌,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3. 图片、地图分析法,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和图像的能力;4. 小组合作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引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讲解地势特点(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势复杂多样。
2. 解释中国地势由西北高而东南低的倾斜趋势,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类型。
教学步骤三:介绍地貌类型与特征(约20分钟)1.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中国的主要地貌类型,如高山、平原、盆地、河流等。
2. 解释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如地壳运动、水力作用等。
教学步骤四:讲解地区划分(约15分钟)1. 介绍中国地形区划的主要依据,如地势、气候、植被等。
2. 解释中国的主要地区划分,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高原地区、东北平原地区等。
教学步骤五:地形对气候、农业的影响(约20分钟)1. 分析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河流对风向、降水分布等的影响。
2. 解释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如平原适宜农耕、山地适宜果树种植等。
教学步骤六:小组合作探究(约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地形对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馈:1.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情况;2. 通过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地形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观察、分析中国地形的分布特征;(2)运用地形模型,直观展示地形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形的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2)地形区域特征明显,包括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等。
2. 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高寒景观;(2)内蒙古高原:广阔的草原,温带干旱气候;(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4)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河流;(5)华北平原:黄土地貌,耕地丰富;(6)东北平原:黑土地,肥沃耕地;(7)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泽国,富饶的农业区;(8)四川盆地:紫色盆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9)丘陵和山地:分布广泛,地形复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地形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区;(2)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等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地形区域的划分及特点;(2)地形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特点;2. 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环境的影响;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 准备地形模型,以便进行直观展示;3. 安排学生进行预习,了解中国地形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点;(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各地形区的特点。
2. 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各地形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2)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等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各地形区的典型案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寒景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
教案:中国的地形
1.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 熟悉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
- 掌握描述中国地形的相关词汇。
2. 教学准备:
- 地理教材和地理地图;
- PowerPoint 或白板;
- 学生练习册。
3.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
通过一个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本课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地形概念
使用PPT或白板简要讲解地形的定义,使学生了解地形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等。
Step 3:讲解中国的地形
通过课堂讲解和地理地图,介绍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长江、黄河、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等。
Step 4:学习地形词汇
在PPT或白板上,列出与地形相关的词汇,例如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
与学生一起学习并进行词汇练习。
Step 5:巩固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地形特点的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特点,利用地理地图和教材,进行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
Step 6: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查找有关中国地形的资料,并以小组形式准备一份短的报告,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中国地形特点。
4. 教学延伸:
-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地理考察,实地观察和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 进一步研究中国地形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更深入
的讨论和研究。
5. 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观察学生对地形特点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针对作业内容进行评估。
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地、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2、能利用材料,小组合作制作地形,并简单描述所制作的地形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孩子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出示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有地形地球仪,外面用布盖上)2.我们来摸一摸好吗?生摸一摸,发现是圆的,发现表面凹凸不平。
猜可能是地球仪3.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揭开布,抱出地球仪。
这是一个地球仪,它是我们研究地球的一个模型,方便我们观察。
4.为什么地球仪表面凹凸不平呢?预设1:那就是地形预设2:它代表了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预设3:地球表面本来就是凹凸不平的。
5.的确,我们把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状态称为地形。
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地球仪也称为地形地球仪。
【设计意图】:引入部分通过五次试教,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第一次的设计是播放几张从太空表面拍摄的照片问孩子:你知道地球表面师怎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是很丰富的,如:1、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水,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水。
2、地球表面凹凸不平。
3、地球表面有很多高起来的山,还有很多悬崖峭壁等等。
根据班级的程度不同,学生对于地球表面的详细程度也有一定的变化。
但是基本学生都会提到凹凸不平这个概念,基本也能完成这个环节需要完成的目标。
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十分丰富,怎么样能够既形象又直接地引入课堂成了我们磨课的重点。
我们想过直接用地形图引入,又觉得过于突兀,也不够直观。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中国的地形》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本课从地形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对其它自然特征的影响,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确定中国地势特点为本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结合地方实际,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祖国地形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