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8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过程与方法:在量一量、围一围、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学生40人教具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圆形。
学具铁丝10根,A4纸(40张),20厘米长的尺子,数学书,铅笔盒,20张记录纸(小组4人一张),每组4个图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探究认识周长(一)理解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一周”1.初步感知“一周”。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你喜欢的动画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瞧,小汽车是怎样运动的呢?生:围绕着路线转了一圈。
师:观察很仔细。
瞧,小朋友又是怎样运动的呢?生:围绕着操场转了一圈。
师:老师的手抄报,是怎样贴花边的?生:围绕手抄报贴了一圈。
师:刚才我们观察的三幅动画,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生:转了一圈。
师:真善于观察,你们说的一圈在数学上我们叫做一周。
(板书:一周)2.进一步理解“一周”。
师:大家看,哪只小昆虫围绕叶子爬了一周呢?生:小蚂蚁。
师:为什么?生:因为蚂蚁转了一圈。
师:为什么小青虫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生:他没有围绕叶子的边爬。
师:哦,得围绕叶子的边爬,那小瓢虫围绕叶子的边爬了啊?生:他没有到终点。
师:哦,那围绕叶子爬一周,终点是哪里呢?生:就是起点。
师:哦,也就是要从起点回到起点。
师:那我们在来一起观察一下蚂蚁的爬行路线,叶子的一周。
(课件)小蚂蚁怎样爬是叶子的一周?生:围绕叶子的边爬,从起点转一圈回到起点,就是叶子的一周。
师: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6篇)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觉得有就一处的设计对教材内容挖掘得太过深彻了。
我一共设计了六个图形让学生判断那些图形有周长,那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在学生作答后我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还有两个是不封闭的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感受图形边线具有封闭的特性,从而使他们知道在指物体表面周长的时候一定要指完整,不能断。
其实后来的几个环节都是叫学生指周长,都在暗示着让学生体会周长的这一特征,所以前面强调边线的首尾相接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太好。
小学数学_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教具准备:各种图形,直尺、绳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一周师:邓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是这样的吧?那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老师看谁听的最认真。
在蚂蚁王国里,蚂蚁国王想从他的三个儿子里选出一个来当他的接班人,可是三个儿子都很优秀,选谁呢?于是,国王决定举行一次爬行比赛,他为每只蚂蚁准备了一片完全一样的树叶,谁先爬完树叶的一周谁就是他的接班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比赛过程,比赛开始!比赛完成了,它们同时开始又同时停了下来,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谁能够当国王的接班人呢,为什么?生:一号蚂蚁,因为它是绕了树叶的一周。
师:二号蚂蚁为什么不可以呢?生:因为二号蚂蚁在中途停下来了,没有回到起点。
师:哦,那看来从一个起点出发还得回到起点才能算是绕了树叶的一周。
那三号蚂蚁呢,它不是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了么?生:因为三号蚂蚁只爬了一半,也不能算是一周。
师:哦,它只爬了树叶的一半?那你觉得怎么才是爬完了呢?生:要绕着最外圈爬才是爬完了。
师:树叶的最外层我们叫树叶的边线,看来啊还得绕着树叶的边线爬,是吗?那到底怎样才是树叶的一周呢?生:……师:看来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沿着树叶的边线,从哪儿出发再到哪儿结束,这样才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那数学课本的封面有一周吗,在哪里?生:(上台边摸边说)从这个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这个点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
师:还可以怎么摸?生:还可以从这个点出发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这个点。
小学数学_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铁丝绳、六边形、角、各种图形、直尺、绳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一1.出示“长度”师:你们认识吗?一起读一读,把“长度”贴在黑板上2.摸一模:让学生摸课桌面一条边的长度。
3.出示一条(含有铁丝)的绳子。
师:这根绳子有长度吗?让学生指一指。
4.让绳子开始变弯,变,我是怎么变成这个形状的?指名说一说,引出“封闭图形”并把“封闭图形”这几个字贴黑板上。
5.现在我要想量这个图形的长度,是从哪里量到哪里呢?指名说一说。
学生说出”一圈”,教师引出’“一周”把“一周”贴黑板上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活动二:初步认知周长,1.老师把刚才用铁丝绳围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谁来指着这个图形说一说它的周长。
2.指名说一说3.教师总结:对,像这样从一点起绕这个图形边缘一周,又回到起点。
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4.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5.请个孩子指一指。
6.是呀,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图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出示实物。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物体。
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老师逐一出示,学生叫出它们的名字)。
角和六边形它们有周长吗?2、汇报交流角有周长吗?先让学生判断再说明原因。
角不是封闭图形.引导学生指一指角有长度而不是周长。
谁愿意指一指六边形的周长。
看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指的?还有谁也会指?你为什么指到这里就不再指过去了?不管怎么指,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回到起点就是六边形的周长。
三、实践探索,理解新知,学习要求;每个孩子手里一份学习单。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篇1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根底上展开的,我结合详细的实物,通过观察、学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我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动画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让学生观察蚂蚁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从而认识树叶的边线,从而认识树叶的一周,再把树叶的边线拉直从而引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在初步认识周长的环节中,虽然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什么是周长,也很好的认识了边线。
但是在“认识图形的一周时”只是请了少数几名学生上台展示或在下面说,导致后面有些同学不会描绘图形的周长。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树叶模型,大家边摸树叶边描绘“从树叶边线上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最后又回到这一点就叫树叶的一周”。
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同学带的量角器,这是没有方法量长度的;再有一些的同学测量长度时没有对准0刻度线,测量得不太准确。
大家很久没有用直尺测量长度,很有可能忘记。
作为老师,我应该先提醒学生,当然很多学生在计算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会测量。
并且要求学生在记录测量数据时要标准,为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这样学生就能顺利的完成图形周长的计算。
作为新老师,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理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会说的我们少说或不说,学会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知、经历、获得新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篇2我讲的这一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课题是周长的认识。
本节课是让学生以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的形式初步感知物体的边线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我的教学设计是相符的,到达了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_《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记录卡题卡学法指导信封2、学生准备:树叶、直尺、硬币、毛线、名片、三角形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向我们展开了笑脸,春天里那一片片嫩绿的树叶也成了小动物们运动的乐园,有三只小蚂蚁已经整装待发,比它们谁爬得快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比赛都是有规则的,它们的比赛规则是:沿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看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能得冠军。
同学们来当裁判好吗?同学们起跑的号令就要响起了,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到底谁能得冠军?(课件动画演示蚂蚁爬的过程。
)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1、沿树叶的边缘,2、要爬一周师:同学们想知道得冠军的小蚂蚁爬过的红色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课件出示)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周长的知识。
板书:认识周长【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明形象又易懂。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1、师:树叶有周长,很多图形也有周长2、课件演示从三片树叶抽离出三幅图形,两幅封闭图形,一副不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三幅图,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找学生回答)师:只要是封闭图形,都有它自己的周长。
谁能试着说一说什么是封闭图形的周长?找学生回答。
小学数学_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2、小蚂蚁在干什么呢?(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3、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
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也就是一周。
] 板书:一周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摸一摸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象树叶一样有一周,你能不能从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表面的一周?说给你的同桌听。
2.描一描谁愿意到前面描出它的一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描,又到什么地方结束?要求: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描出树叶的一周,其余的学生跟着比划树叶的一周,然后再请几名同学展示不同的描法。
小结:不管他们从哪一点开始,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3.说一说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例1的相关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师:有不同的想法吗?小结周长的含义。
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结合开课的事例,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周长,然后在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第列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1、自主探究。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在例1的这些图形中,你能想办法知道你所喜欢的物体的周长吗?(请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学数学_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感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活动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纸片,直尺,线,软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现在是什么季节?看老师带来了几幅秋天的图片,片片落叶铺满草地,像童话里的梦境一般,天高云淡,收获后的大地一望无际,成熟的柿子挂满枝头,仿佛在诉说秋天丰收的喜悦。
在这美丽的田野上,向我们走来了两个小伙伴,它们是谁?原来是红蚂蚁和黑蚂蚁,它们正在把树叶当成运动场赛跑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的比赛规则:沿树叶边线跑一周,谁先跑完谁获胜。
二、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1)理解“一周”师:它们怎样跑才是树叶的一周呢?(板书:树叶的一周)你能指出来吗?谁能用教鞭在大屏幕上指出来?生1指。
师:这是不是树叶的一周?有没有不一样的指法?生2指。
师:这是不是树叶的一周?还有不一样的吗?生3指。
师:从任意一个点开始,沿着树叶边线跑一周,再回到这一点就是这片树叶的一周。
(2)理解“长度”师:明白比赛规则之后,比赛马上开始了。
红蚂蚁说我们还是一人一片树叶吧,于是它又找来了另一片树叶。
这样比赛可以吗?为什么?两片树叶一周的长短不一样,长短也可以说是长度,(板书:长度)如果现在想比较一下两片这可怎么比较呢?测量一下!大树叶一周的长度是10厘米,小树叶一周的长度是7厘米。
(3)揭示周长的含义刚才我们测量了树叶一周的长度,在我们数学上取一周的“周”字,长度的“长”字,组成“周长”,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板书:周长除了树叶有周长,看看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有周长?什么是黑板的周长?谁来指一指?说一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的周长)还有什么物体表面有周长?摸一摸桌子面的周长?我们身体上有没有?买衣服我们会量一量腰围?还有怎么测量腰围?介绍软尺?(腰围、胸围、头围、手腕围、指围……)课件出示:物体的周长。
小学数学_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通过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描一描、画一画等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图形卡片、刻度尺、线绳、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位小画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它们要进行一场画画比赛,想请你们来当裁判,愿意吗?请大家看清比赛规则:参赛选手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一周。
(课件出示)师:睁大眼仔细看,比赛马上开始,我们去看看它们是怎么描的。
课件动态演示:师:小裁判们,谁是冠军?生1:蚂蚁。
生2:蚂蚁。
生3:蚂蚁。
师: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吗?为什么呢?预设:生1:因为只有蚂蚁遵守比赛规则,描了一周。
生2:蚂蚁是沿着边线描了完整的一周。
生3:毛毛虫从起点出发,在叶片里面描了一周,回到起点;瓢虫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大半,但是没有描到起点;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回到了起点,所以我认为蚂蚁是冠军。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学具准备: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2、 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学数学_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描画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者简单图形的一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A4纸、水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一笔画,导入新知。
1.一笔画引入出一周。
出示老师的独门绝技——一笔画,想看吗?生观看,猜一猜老师画的什么图形?生验证!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还想看吗?师:请大家伸出手,我们一起画。
师:你掌握老师一笔画的技巧了吗?王老师不光画了这几个图案,还画了几个几何图形,谁认识呀?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从下面的几何图形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水彩笔“一笔画”在A4纸上。
2.展示。
师:大家都画完了吗?我们一起欣赏这三位同学的作品。
开始的这个点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起点,也就是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
从起点再回到起点,也就是转了“一圈”!(板书:一圈)3.交流。
师:同学们,这三个同学画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啊?生:都是从起点开始回到起点。
生:都画了一圈。
师:他们都是从起点再回到起点,围绕边线画了一圈。
师:这一圈,在数学上又叫做一周。
(板书:一周)4.深入理解“一周”的含义。
师:请你把刚才画的图形的一周指给你的同位看吧。
师:请大家伸出手,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叶子的一周。
师:那这个圆形的一周呢?起点在哪里?起点还可以在哪里?这里可以吗?这里呢?你有没有想说的?生:从哪里开始都可以。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这些图形,无论它有几条边,也不管它的边是直的还是弯的,只要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这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周。
小学数学_《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周长》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
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认识周长》效果分析《认识周长》这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导入新课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思考价值;新知学习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富有人文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沟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刘老师抓住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由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展开教学,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将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联系在一起,“一周”即生活中的“一圈”,为建立周长的概念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2、利用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阶段。
刘老师引导学生借助眼、口、手多种感官建立表象,利用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让学生用长方形的纸板代表草地,描出它们跑的路线,明确了一周是封闭的,建立一周的概念。
接着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进一步感受一周。
然后通过算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揭示周长的概念,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既分数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开阔能力。
最后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展示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创新练习形式,分层设计练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练习环节,教师的设计也别出心裁,用闯关游戏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关键: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教具准备:各种图形,直尺、绳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一周师:邓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是这样的吧?那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老师看谁听的最认真。
在蚂蚁王国里,蚂蚁国王想从他的三个儿子里选出一个来当他的接班人,可是三个儿子都很优秀,选谁呢?于是,国王决定举行一次爬行比赛,他为每只蚂蚁准备了一片完全一样的树叶,谁先爬完树叶的一周谁就是他的接班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比赛过程,比赛开始!比赛完成了,它们同时开始又同时停了下来,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谁能够当国王的接班人呢,为什么?生:一号蚂蚁,因为它是绕了树叶的一周。
师:二号蚂蚁为什么不可以呢?生:因为二号蚂蚁在中途停下来了,没有回到起点。
师:哦,那看来从一个起点出发还得回到起点才能算是绕了树叶的一周。
那三号蚂蚁呢,它不是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了么?生:因为三号蚂蚁只爬了一半,也不能算是一周。
师:哦,它只爬了树叶的一半?那你觉得怎么才是爬完了呢?生:要绕着最外圈爬才是爬完了。
师:树叶的最外层我们叫树叶的边线,看来啊还得绕着树叶的边线爬,是吗?那到底怎样才是树叶的一周呢?生:……师:看来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沿着树叶的边线,从哪儿出发再到哪儿结束,这样才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那数学课本的封面有一周吗,在哪里?生:(上台边摸边说)从这个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这个点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
师:还可以怎么摸?生:还可以从这个点出发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这个点。
师:哦,那老师从这个点出发可以么,这个点呢?看来,从边线上任意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再回到这个点都可以摸出这个封面的一周。
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你想来摸摸它们的一周么?生:想。
二、引入封闭图形师:(出示正方形边框)你来摸!生:(摸出正方形边框的一周)师:他摸得对吗?那这个图形谁想来摸一摸(手举着一个非封闭图形)生(预设):从这个点出发,这个点结束。
师:大家觉得他摸的正确吗?生:他没有回到起点,不正确。
师:哦,我们说摸图形的一周要从一个点出发再回到这个点,看来他摸的确实不正确。
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形从一个点出发能回到起点么?预设(1)生:能,绕一下再回去?师:这样绕回去叫一周吗?生:不能!预设(2)生:不能。
师:那看来这个图形能摸出它的一周来么?生:不能!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和我们的正方形边框以及我们的数学书封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么?生:它没有连起来,有一个缺口。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在我们数学当中,有些图形是能够连起来的,有的不能连起来。
像这些能够首尾相接连起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三、引入周长师:老师这儿有两片树叶(手举两片大小不同的树叶)它们是封闭图形么?生:是!师:那看来它们也都有一周,那老师问问你们它们的一周一样么?生(预设):不一样,大树叶的一周大些。
师:一周用大小来说合适么?你再想想。
生(预设):大树叶的一周要长一些,小树叶的一周短。
师:你说的很准确,那看来不同的物体的一周有长有短,我们把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树叶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边摸边说)。
谁能够像老师说的这样再举一个例子?生:桌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桌面的周长。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树叶的周长,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那你能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么?(板书“周长”)。
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你的总结能力真棒。
的确,我们数学当中就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板书)现在根据你对周长的理解,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好,开始!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好,再来一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现在做一个现场采访,你说说你刚刚突出的哪个地方,为什么要突出它?生:……(突出长度,周长是指一周的长度,所以要突出长度。
)四、描边线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找到周长的重点了,老师在学习单(一)上给大家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用彩笔描出它的边线。
老师看谁描的又快又好,做好了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生描边线并汇报师:你先说说第一个图形有周长么?怎么描的?生:第一个图形有周长,我是这么描的……师:嗯,她听清楚了老师的问题,说的真清晰!你们同意么?生:同意!生继续汇报……师:这个角为什么没有描呢?你们描了么?生:没有。
生: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
师:如果想让它有周长你可以怎么做?生:把缺口连起来。
师:老师这儿有笔,你来试试!生补充图形。
师:还可以怎么加线?生描师:哦,看来加上线把它变成封闭图形就有周长了是吗?那大家观察一下它们的周长一样么?生:不一样。
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周长是多少应该怎么做呢?生:测量。
五、周长的测量(小组合作)师:大家反应真快,那我们一起来测一测周长。
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小信封里都准备了测量周长的图形和物体以及工具,现在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开始合作……时间有限,小组一定要配合好,尽可能多的完成任务,等会儿老师说停请大家就立马停下来坐好。
好,开始吧!师: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测量了长方形的周长?生汇报师:哪个小组测量了树叶的周长?是怎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汇报。
……师:看来像硬币、树叶这样无法直接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来进行测量,像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这根线一样,我们就巧妙的将曲线的物体周长转化成了一条线段来进行测量,在数学当中我们就叫这样的方法是“化曲为直”。
(板书测量:化曲为直)。
六、巩固练习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还会测一个物体表面或者一个图形的周长了,老师这儿有几个周长的题目你敢挑战一下么?生:敢!师:都这么有信心啊!第一个题目在老师手里,还是这个正方形的边框,它的每条边都是20厘米,那它的周长是多少呢?生:80厘米!师:你们反应真快,怎么计算的?生:每条边长加起来。
师:那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弯曲图形)生:还是80厘米。
师:那现在呢(再弯曲)生:还是80厘米。
师:哦,你发现了什么?生:形状变了,周长不变。
师:你总结的真棒!看来周长和形状是没有关系的。
练习……七、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生……师: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出示图片)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收集生活用用到周长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再进行交流。
下课!学情分析: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一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三年级上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周长的含义,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周长的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景:蚂蚁的爬行路线不同,谁才是树叶的一周?驱动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对“一周”的概念进行思考,从而引出周长,进入新课学习。
这样引入不仅为学生学习周长的认识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环境,同时也为建立周长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开展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观察与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为了使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1、玩一玩,议一议。
设计动画,驱动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过一周。
结合这一有趣情景,组织学生观察议论,向学生直观说明周长的含义。
2、描一描,说一说。
任意选择一片树叶让学生用彩笔一笔描出树叶的边线,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描的?”,从而理解沿着图形的一周来描边线,从一点开始,回到这一点结束,帮助学生对“一周”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3、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从身边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指导学生用手具体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即周长),从而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认识和理解周长含义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估计和运用合适工具测量自己的腰围(腰的周长)、使用恰当的工具测量熟悉图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
2、所处地位:此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周长,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而《认识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评测练习:1、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2、这两块草坪的周长一样长吗?你是怎样想的?3、(1)图形A长(2)图形B长(3) 一样长《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数学课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周长》这一课,体现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
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