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
全面覆盖
本书通过对100个教育案例的点评,深入剖析了教育智慧的来源,使读者 能够深入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客观中立
王晓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每个案例进行了点评,避免了主观性和偏见 ,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客观的教育观点。
书籍评价
推荐理由 ·深入剖析教育智慧的来源 ·提供全面的教育视野 ·避免主观性和偏见 ·启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总结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是一本有价 值的教育书籍,通过对100个教育案例的点评,深入剖析了 教育智慧的来源,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教育视野和实用的 教育方法和策略。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提 高教育水平,还能启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提升自 身的教育智慧。
THANKS
感谢观看
读《教育
单击此处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概述 书籍特点 阅读体验 书籍评价 总结 请输入目录标题
概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是一本由王 晓春撰写的教育类书籍。本书通过对100个教育案例的点评 ,深入剖析了教育智慧的来源,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有关教 育方法和策略的有价值见解。
书籍特点
深入剖析
阅读体验
启发思考
通过阅读本书,我还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教育经验,与作者进行了思想交流和碰撞,收获 颇丰。
分享经验
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智慧的来源不仅仅在于经验积累,更在于不断的思考和反 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书籍评价
值得一读 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教育书籍,它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教 育方法和策略,还启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If one day I have money or I am completely out of money, I will start wandering.(页眉可删)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1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王晓春老师著作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这本书收集了100个小学教育案例分别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进行点评和剖析。
此书案例扣人心弦,王老师的点评独特,读后让我如醍醐灌顶,感触颇深。
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说实在话,我是一边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一边进行反思的。
因为书中的案例如此真实,它们就存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很多时候我也有遇到过与书中案例类似的情况。
我在想自己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是不是明智的措施呢?我教现在的班级已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了。
对这班孩子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有一个叫做“詹俊烨”的小男孩,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个小男孩在开学没几天就已经被全班同学甚至于学校领导认识了。
主要是因为他的纪律问题。
那时他几乎是我们班课堂纪律最不好的学生。
这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表现很好动,活跃,手脚不协调。
就是满堂跑的那种。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很积极举手发言,但往往回答不到点子上。
语言表达不清晰。
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起来稍微有点困难。
每天其他同学都会在我跟前投诉他,说老师詹俊烨又怎么怎么了。
有时候甚至不是他的错,其他同学也会把矛头指向他。
然而他却什么都不跟老师说。
就算有其他男生欺负他,他也是只会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当看到这种情况,我心想: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性格有点内向,脾气倔犟,但又很善良,单纯,天真的孩子。
别的小朋友欺负他,他只会默默地忍受,偷偷落泪,从不向老师告状。
这也许是因为他还不敢跟老师交流。
但他从来都不会欺负别人。
有一次别人又欺负他了。
于是我俯身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跟他说:“以后是欺负你,你就跟邓老师说。
大夏书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中小学图书馆
精彩摘录
《大夏书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中小学图书馆》精 彩摘录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成长的过程。”— —摘自P25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者需要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摘自P41
“有效的沟通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 求,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摘自P67
大夏书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 100个教育案例小学中小学图书馆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点评
教学
可以
案例
图书馆
教师
小学
教育
案例
教育 学生
点评
100
智慧
100
学习
自己
通过
方法
内容摘要
《大夏书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中小学图书馆》内容摘要
通过对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几个特点:
全面性:这本书涵盖了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阶段,以及各种可能的教育问题,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教育智慧。
深入性:每个案例都配有深入的点评和思考,引导读者对教育智慧进行深入 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实用性:这本书选取的案例都是实际发生过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 强的实用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按照案例的类型和教育阶段进行了分类。全书分为 三个部分,分别是“小学篇”、“中学篇”和“特别篇”。这样的分类方式既考 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也考虑到了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读书分享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读书分享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读书分享活动。
该书通过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的方式,深入剖析其中的教育智慧和启发,给读者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借鉴的机会。
在这次读书分享活动中,参与者可以分享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每个教育案例都有不同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与他人的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些案例,并从中汲取教育智慧。
在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参与者共同探讨其中几个教育案例,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促进思维碰撞和启发,让参与者更深入地思考教育问题。
通过这次读书分享活动,参与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理解教育智慧,获得更广泛的思考和启示。
同时,活动的总结部分可以对本次活动的主要收获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的教育智慧探索提供指引。
总的来说,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的读书分享活动将是一次富有收获和启发的经历,能够推动参与者对教育智慧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研究”让自己更智慧拜读王晓春老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我对“教育”两字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是我读了王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面对学生问题时候,很多老师往往采用“爱心治疗法”,以为这样可以感动学生,包治百病,从此让学生“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
在“前言”部分,米小七老师直接把这种大量流行的“一厢情愿,不顾教育事实而自说自话,自圆其谎,自欺欺人的”教育案例称之为“阿Q案例”。
“这是把复杂的教育事业简单化了,把艰巨的教育工作轻松化了,把多样的教育方法单一化了,更严重的是,把崇高的教育精神庸俗化了,而用这样的案例指导我们新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误入歧途。
”而王晓春老师则进一步指出问题所在:“这种所谓的阿Q案例大行其道,可能是成功的,但是取得成功的作者有意无意隐瞒了一些什么。
或者是介绍经验的人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然,于是随便找一个什么因素,就认定它是成功的因素了。
很少有人认真的,较真进行过科学论证。
这是教育肤浅,教育浮躁,教育缺乏科研支撑的表现。
”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走向“科学”,我们需要“真实的,科学的案例”,找出教育规律,要富有“专业技术含量”。
这个词语在点评里多次出现,王晓春老师把它称之为是广大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对于这些撰写含糊的教育案例,他说“爱不能包治百病,不属于专业能力,爱谁不会?家长孩子的爱难道比老师少吗?但是他为什么反而老求老师教育他的孩子,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的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哪个,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
”“这才是帮助,才是具有真正专业技术含量的工作”。
马原著作推荐
马原著作推荐推荐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系列,文字生动,容易读懂。
在进入教育名著世界之前,阅读这些书,可以先培养一下“教育情绪”。
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一辑)1.《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2.《不跪着教书》吴非著3.《教育实话》陈桂生著4.《教有所思》李镇西著5.《守望教育》刘铁芳著6.《教育碎思》郑金洲著7.《师道实话》陈桂生著8.《教育的十字路口》张文质著■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1.《坚守讲台》商友敬著2.《玫瑰与教育》窦桂梅著3.《我的教育苦旅》高万祥著4.《做一个书生校长》程红兵著5.《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大夏书系·名家名品1. 《学生第二》李希贵著2 《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张文质著3. 《前方是什么》吴非著4. 《写在新教育的边上》朱永新著■大夏书系·教育观察1.《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著2.《我在美国教中学》方帆著3.《彼岸的教育》李茂编译4.《教育的国际视野》上官子木著■大夏书系·教师专业发展1.《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著2.《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著3.《教师如何做研究》郑金洲著4.《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张万祥、万玮主编著5.《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著■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1.《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尔默著2.《中学课堂管理》(第二版)温斯坦著3.《小学课堂管理》(第三版)温斯坦等著■大夏书系·名师课堂1.《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2.《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李镇西著3.《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4.《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大夏书系·新生代教师1.《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郭初阳著■大夏书系·教育反思1.《班主任兵法》万玮著2.《学校管理实话》陈桂生著3.《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上官子木著■大夏书系·生命化教育1.《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张文质等著2.《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张文质主编3.《轻风掠过心灵——99个感人的教育故事》张文质主编■大夏书系·教育经典1.《家庭教育》陈鹤琴著■大夏书系·教师修养1.《教师礼仪》李兴国、田亚丽编著■大夏书系·教育建议1.《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张万祥主编■大夏书系·教育艺术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等著■大夏书系·教育智慧1.《教育小语——100位中外教育家的智慧感悟》单中惠主编■大夏书系·教育档案1.《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张彦春、朱寅年主编■大夏书系·成长阶梯1.《分心不是我的错:注意力障碍儿童父母必读》刘翔平主编■大夏书系·教育新思考1.《走在教育的边缘》刘铁芳著■大夏书系·教育人文1.《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刘铁芳主编■大夏书系?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班主任专业化)1.《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小学卷)高谦民主编2.《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学卷)王宁主编3.《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等职业学校卷)匡瑛等主编4.《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齐学红主编■大夏书系?现代教师技能1.《教学方法应用指导》郑金洲编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读后感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读后感21团中学何茵教师只有读书,才能拥有不竭的水源,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通过学习我有所收获。
一、课堂上,作为教师最讨厌那些坐不住或者不时做小动作说话的学生。
虽然对他们多次提醒,反复教育但仍不见起色,真是恨铁不成钢。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中的案例30讲的是黄老师向王晓春老师求教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看了王晓春老师的支招,我觉得受益匪浅。
其实,原来是我们没有把握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王老师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有两种: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主动的收敛的,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散漫的。
现在有不少学生有意注意水平很低,东张西望,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不知自己该干什么。
他们虽然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学习者”。
这是教师最头疼的。
而无意注意的规律是:哪里声音大,哪里色彩鲜艳,哪个人动作怪异,什么事情新鲜好玩,他就会往哪里看,这种情况小学生中表现很突出。
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他们生理、心理所处阶段出发,灵活多样的采取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一种方法集中连续实施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使学生感觉厌恶、疲劳,分散注意,从而出现讲话、做小动作的现象。
以一种方式为主,伴以其他方式交替进行,降低学生的紧张度。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多以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例子介绍,甚至穿插一个故事,一个笑话,绝对不能单一化,从而有效的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交替,穿插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松紧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勤于观察学生各方面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学生暗示。
也就是说要提前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会避免造成大错。
例如:有几位调皮的男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暗地里调查,他们经常玩网络游戏。
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协调,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 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 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 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 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 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批评不是研究方式
爱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正 像科学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样。 老师们更习惯于“教育”这个孩子。而所谓 “教育”者,批评也。然而批评并不是一种研究 方式。批评最多是一种带有情绪的管理方式。 面对问题要保持平常心,要有科学精神,有 研究心态。
教师可利用无意注意规律发动学生做个游 戏,说句吸引人的笑话,唱个歌,做个怪 异的动作,甚至搞个小恶作剧,把学生的 吸引力引过来。然后抓紧时间讲课。 教师必须指导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进行 有梯度的管束,开展注意力训练。
了解孩子的几个问题:
1、幼儿园时表现如何如何? 2、家长的职业是什么?家庭经济情况怎样? 3、孩子是谁带大的?家长教育思想是否一致?
3、这种孩子往往有语言障碍。 4、对这种孩子,既不可放弃,也不必过分 关注。 5、不要希望这种孩子很快进步。 6、工作重点不放在他犯错之后,而放在犯 错之前。多做预防工作,可以减少不少麻 烦。
第三部分
送礼的几种类型:
师生关系
1、自我型。就是说,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老师。 2、社会型。就是说,送给符合老是身份、适合老师需要 的礼物,不管我自己喜欢不喜欢。 3、互动型。我送的礼物既是我自己喜欢的,又是老师需 要和喜欢的。 什么是送给老师组好的礼物?学生自己。学生的进步是给 老师的最好礼物。
为什么“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 臭”
医生对病人没有领导关系,而教师对学生 有领导关系。 一生无法用权力控制病人而使病人康复, 只有依靠科学的力量依靠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要向医生学习,与科学亲近,少用权 力,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专业技术人员。
图书馆好书推荐22《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图书馆好书推荐22
本周推荐《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王晓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在教学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作者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对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剖析。
王晓春认为,教师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是因为缺乏思考,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体力化;师生关系是最为微妙的,远近皆有度,远近皆因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学问;教师有必要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在教育的源头疏堵漏洞,这是使自己的工作趋于轻松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些见解和方法尤其适用于入职几年之内的教师,老教师也可从中获得对教育智慧更深刻的理解。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的标题之一,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不一定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学生之间的打打闹闹磕磕绊绊,有的老师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简单的谈话和逼迫学生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去思考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和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有关。
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花一点耐心,走近学生,这样我们就会走得更远,学生才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本书中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深入浅出,老师们可以在案头劳顿之余借来一读。
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
X(环境科学)《地球的宝藏》
程静中国出版社
X(环境科学)《人类面临的生态难题》韩海霞中国出版社
X(环境科学)
《人类与环境》张梦婕
中国出版社。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王老师是这样说的
案例和点评
王老师是这样说的:
我就对这个同学说:“这种事不新鲜。你不要管他们,也 不要跟着他们乱说就是了。”
其实这完全是正常现象,只要不闹大,教师最好装作 不知பைடு நூலகம்。
遇到“不怎么办”的事情,只要不紧急,那就“什么 也不办”,反倒是明智的做法。
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我发现的事情,就一定要 管”,才是负责任。
给我的启发
给我的启发
我觉得这是一本不管是新教师还 是老教师,都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可以给新教师指导、启发;可以 让老教师重新审视一下以往的教 育经验,可以让自己教育经验的 合理处与书中案例产生共鸣,也 可以与书中的见解产生一些争议, 从而取长补短。总之,对于教育 界人士来说,肯定是良师益友!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教 育需要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 模仿。学生行为必然会有思想做 指导,我们更多的要去发现学生 的想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改 善学生的行为。我们应该透过现 象看本质,不仅要关注学生出现 的现象,还要深入思考为什么会 这样?
如何了解身边的孩子,“换位思考”非常重要。说说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每个教师也都是从学生一步步成长 起来的,如果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 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教 师放下架子,贴近学生,站到学生的立场上想想问题,换个角度考虑一下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 标题。 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 到良好的效果。现实生活中诸多的事实,说明了光有 爱是不能够改变一切的,不要把爱太神化了。作为教 师,除了爱以外,还要有科学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 而后者是不会从爱中自然产生的。因为谁都会爱。既 要有爱心,又要有教育智慧,才能有效地教书育人。
2023年《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_2
2023年《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2023年《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1这本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方面节选了100个发生在小学的典型教育案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些教育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剖析,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要真正成为一个好的教师是多么不易,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丰盈一个人的智慧,开阔一个人的眼界。
王老师做教育确实是有心人,正是由于他对教育的那份全身心的投入与激情,从而让他对案例研究情有独钟,书中的一个个教学故事他似乎是信手拈来,而细细读来,每一个案例是那么真实、科学、经典而又富有典型性。
以前我也和很多老师一样,认为一个好老师只要有爱心,有耐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后来我发现在那些问题学生面前,即使一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没有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靠老师的爱心和耐心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我开始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尝试着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家庭,然后采取一些相应的办法,反而取得了好的效果。
像我们班的随班就读生,王琼瑶同学是班中一位女同学,这个孩子智商不足,有时候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身上总有很重的臭味,大家经过她时,都要捂着鼻子走,还有人骂这个女孩子了,王老师常常见她低着头坐到了教室最后面。
经了解,这个孩子根本没人管她,王老师找出自己孩子的鞋子衣服给她穿,现在这个女孩爱干净也变得漂亮了,不再自卑,能快快乐乐地跟大家一起玩。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100个案例,无一不是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碰到的真真切切的事情,实实在在的问题。
王老师在对多篇的教学案例的剖析中,用他切身的体验给我们做教师的一忠告:教师应形成研究与反思的习惯,要学会思考,学会理性思考。
王老师注重于深沉的思考和理性的诊断,想办法把原因和结果分析得深入浅出,让人心服口服,应该说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经得起质疑和推敲。
我会好好的思索,细细的去品味感悟学习教育的智慧,把它应用的教学当中。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读书分享活动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读书分享活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书,书名为《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
这本书的作者是王晓春,一位深谙教育之道的专家。
此书对100个教育案例进行了深入的点评,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智慧的来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每一个案例都让我深思。
无论是对于新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这本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接下来,我想分享其中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讲述了一位名叫小华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得懒散,不愿意参与讨论,也不按时完成作业。
在和家长沟通后,老师发现小华在家里的表现完全不同,非常活泼好动。
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误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可能是学生对于某个科目不感兴趣,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他们表现得懒散。
通过这个案例,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并从中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的好书。
它不仅提供了许多具
有参考价值的案例,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最后,我想邀请大家在阅读这本书后,与我们分享您的感受和收获。
让我们一起探讨教育智慧的来源,共同成长为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谢谢大家!。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总为没有教育智慧而苦恼不已,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使我在苦苦思索后有了一线曙光??
教育智慧来自于真诚的爱心。学生跨进校园,正襟危坐于教师面前,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开始接受教育了,只有在教师开启了他们的心扉,迈进了他们那纯真而不失戒备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只有在教师真心实意地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忧伤着他们的忧伤的时候,只有在教师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的时候,只有在他们由衷地信服于我们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开始。任何背离真爱的教育都是压制与说教,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教师拥有真诚的爱心,并不等于不向学生说“不”,不等于过分迁就和纵容学生,那是对师爱的曲解,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不负责任。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爱的教育”绝不排斥“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教育智慧来自于对家长的指导。孩子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家庭。因而提出“新时代的教师,不会具体地指导家庭教育,不算合,即便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过使其暂时在你面前有所收敛而已。与其这般被动“受罪”,不如主动做好家校沟通,帮助家长确立科学的家教观,不断“支招”,整合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教育智慧来自于探究反思。教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提高教师工作的科技含量。教师要有科学精神,要有研究心态。面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探究。在实践的同时多一点反思的意识,“反思我的工作,学到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以批判的眼光深刻地审视和剖析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得以成长,也更有利于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教师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
本书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条分缕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解答,为教师提供最切实的专业指导。
本书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范本。
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所选的案例,是针对小学教师的,因此所选案例都是小学发生的事情,但也有若干案例虽然是发生在中学,但在小学也很普遍的。
全书五个部分,分别就“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的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热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发人深省,每每闪烁着王老师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
读后深受启发。
启发之一:现代教育呼唤教育者的教育智慧。
全书读来,给读者一个强烈的第一感觉是: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
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
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
如:一个不爱学习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于是老师用几乎公式化的思维方式认为:“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
”于是老师开始主动接近他,深入了解他,谈话“一开始涉及到学习的话题,他就有些退缩”最终起作用的还是老师在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在帮助他解决一个个学习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努力得到转化。
王老师认为这位老师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的归因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学习不起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重要性是一个很常识的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明白!这位老师的这个归因就缺乏“智慧”!“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1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书中是王老师对100个教育案例的点评。
当我翻看目录时,那一句句经常萦绕在耳旁的话出现在我的眼前。
“他硬是不写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怎么办”“学生对我出言不逊”。
这些不都是我们为之烦恼的问题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想从中寻找答案。
一口气读完这部书,我却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案。
我只是觉得,王老师真是位有责任心,充满智慧的老师。
针对每个案例,他总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病因。
然后对症下药。
在工作中,他总是做到一个“勤”字。
他勤观察、勤思考、勤于问、勤于学。
这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做到的。
可是在教育中,光有责任心,还远远不够。
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他就会认真从你的教诲吗?我们知道,学生的行为是反复无常的。
要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到底还需要什么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一直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中,成为学生眼中独具魅力的老师呢?我再次翻开这部书,仔细研读,我不禁深深为王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折服。
做表面功夫谁不会,但只有像王老师那样真正去热爱教育事业,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才能成为一名魅力老师吧!到底该怎么做呢?一要有外表的魅力。
外表是学生接触教师的最直观的一面。
仪态举止端庄大方,学生自然赏心悦目。
你每天面带微笑,学生更是如沐春风。
假如你是一位气质与美貌兼备的老师,学生就更易亲近你,愿听你的谆谆教诲。
当然,只靠外表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未免太小看他们了。
那是华而不实的。
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具备由内而外的吸引力,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
二要有语言魅力。
语言是课堂的生命所在。
语言风趣、幽默,学生听来乐呵呵,但是不是能真正学到东西呢?我想,教师要想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思考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100个案例》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100个案例》读后感新疆第二师21团中学张建芳王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这本书写得很深刻,发人深省,给人点点滴滴的启示。
我最大的收获是自己思维方式的转变,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育教学者,除了要对孩子们付出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相信教育的科学,并且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多下功夫。
我感觉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逐渐走上了一条崭新的、正确的科学之路。
其中的教育案例,几乎每个都能撞击我的心灵和思维,给我新的视野,看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的思维方式方法的指导。
几乎每个案例都能体会到王晓春老师处事的冷静和深刻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方法。
在很多具体的问题是给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我也开始认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案例式的学习法。
因为本人有十几年当班主任和老师的经历,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很多切实的、相近的体验,有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原来,不止我一个人遇到这样的问题呀。
同时,本人也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身上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王老师在书上所提到的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给我很大的启迪。
这个词、我们经常会说到它,但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不能说到,做到。
看了这本书,让我深思,豁然开朗,使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对孩子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期盼,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式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孩子们多一份轻松和快乐,就会多一份惊喜和收获。
王老师在书中所说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
”一语道出我们老师要是比别人更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还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差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帮助其自主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第一部分教师问题【案例1】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宇是后来进入我班的学生,他是体育特长生,学习对他来说远远不如足球重要。
他刚进班,我就断定他肯定是个调皮蛋,于是第一个深入了解的对象就选定了他。
开始的几周他倒是有几分收敛,但是上课基本上不听讲。
有一次上课看漫画书,被我没收了,他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于是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
起初他并不愿意和我多说话,也不大喜欢和班里的学生交流,于是我开始主动地接近他,专门找一些有关足球的话题和他探讨。
他是个很坦诚的孩子,几次交流过后,他就经常给我说他从小到大有关足球的故事。
从他的故事中我读出了他的坚韧,他的毅力,他的追求。
他的足球技术还算是不错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对于一个体育生来说,这将意味着前途的渺茫。
随着我们交流的深入,我开始涉及学习的话题。
他却有些退缩了,一下子拉大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弄得我措手不及。
直到那天下大雨,我发现他一个人在卫生区打扫卫生,雨水几乎湿透了他的全身,我看到这样的场面心里顿时颤了一下,马上找来一把伞为他遮雨。
事后我在班里表扬了他,我说他让我感动,让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后来他告诉我,我们之所以能像现在这样的彼此信任,正是那次为他撑伞的事深深地感动了他,从那时候起他把我当成了朋友。
就在冒雨打扫卫生区当天,我在他的作业本上这样写道:“你的行为让我感动,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你是个好孩子,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我愿意陪你一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天他给我一封长长的信,里面写下了他的故事,他的想法,他的追求以及他的困惑。
他还把日记给我看,让我彻底地了解他。
这是一个很懂事、很孝顺、很好强的孩子,他的最大的追求就是是球,为了足球他可以放弃很多东西,但是学习决不能放弃,所以我计划从数学开始着手,加强对他学习的督促。
在我的劝、哄、鼓励的作用下,他开始上课回答问题了,也开始自己做作业了,而且有时候还来问我题,我高兴极了。
我和他定的目标是期中考试至少数学及格。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上课有了明显的变化,政治、历史课也开始回答问题了。
当我们俩都期盼的期中考试成绩下来后,发现历史59分,数学48分,我对此没有做任何的评价,让他自己总结。
他在给我的信中写到,这次考试成绩下来后他很难过,以前的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成绩而伤心,而这一次确实觉得不好意思了,尤其是那个59分,如果再多背一个题就及格了。
看了他的信,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让他谈谈得59分的感觉,告诉他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期待着他的努力,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就这样,我们一直进行着良好的沟通。
我看到了他的进步,起码他知道学习了,虽然有的科目还是很差,但他知道努力了,我为此而感到欣慰。
现在的他,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对班级的工作非常有责任心。
他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也是第一个告诉我,就连他出去比赛也会每天向我汇报行程,我知道我已经成为了他的朋友,甚至是亲人。
他曾说过:“李老师,除了我爸妈,就你最疼我了。
”虽然我无法承担这句话的分量,但是我的学生着实一次次地感动了我,是他教给了我这样一句话“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
有了和宇的接触,我坚信我可以用自己的心灵感化更多的心灵。
附:这可能不是一篇好的教育案例,但这是我当班主任以来感触最深的一个教育过程。
虽然我现在并没有和每一个孩子达到这么顺畅的师生关系,但我一直在努力,因为我始终相信用真心可以换得真心。
也许宇将来不一定出人头地,但我会成为他记忆中最深刻的老师,因为我是在用真心教育他、关怀他。
(misspuck)【点评】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misspuck老师文章的题目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可是我们纵观全文,其中教师的一片爱心倒是看得很清楚,而智慧,恕我直言,就不明显了。
这正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
学生宇是个“调皮蛋”,不爱学习,只爱足球。
misspuck老师看到了这些现象,不假思索地就给自己确定了以下任务:“于是怎样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成了我的首要难题”。
我发现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已经公式化了。
这种思路是智慧的吗?恐怕不是。
可能misspuck老师一抬脚就走错了路。
这种思路的推理是:学习不起劲,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努力学习,而且能学好。
这个推理经不起推敲。
实际上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但口头上知道,而且心里也很明白。
家长和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观点,他们怎么能不知道?再说,我们社会的整体风气分明对高学历者有利。
学校里,成绩好者出尽风头,成绩差者灰头土脸;社会上,高学历者名利双收,低学历者就业困难。
学生再傻,也能看清这种现实。
明明知道学习重要,为什么还提不起劲呢?这样提问题,就有点智慧了。
那是因为,认识到一件事情的重要,并不能保证人做这件事情有劲头,更不能保证做得好。
举例来说,哪一位老师不知道差生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不是仍有很多教师看见差生就头痛,恨不得他们赶快全都转学吗?请想一想,教师一提差生就晕和学生一提学习就烦有什么区别?这几乎完全是同一种心态。
当你面对一个困难,发现自己总是不能克服它,感觉自己找不到出路,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别人还向你强调此事的重要性,只能使你对此事更反感、更沮丧。
坦率地说,教师对学习障碍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做的就是这种傻事。
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misspuck老师和学生宇虽然搞好了关系,但是只要“涉及学习的话题”,他就“退缩了,一下子拉大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弄得我措手不及”。
这其实是最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像很多老师提起班上的“麻烦制造者”就皱眉一样。
所以,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万不要再说教。
那些话,学生都背下来了,甚至比老师还会说呢!教师的最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
有些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采用“爱心治疗法”。
先和学生搞好关系,misspuck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也有效果。
这比那种“横眉冷对法”当然要好得多。
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白,这种方法只能给学生努力学习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心态基础,而并不能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
就好像医生与病人关系好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
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
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
而且我再说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
爱,谁不会?家长对孩子的爱,难道比教师对学生的爱少吗?为什么他们反而常常来求老师教育他的孩子?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
misspuck老师说:“用真心可以换得真心。
”不一定。
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而是寒心。
浙江最近就有一位老师,应家长的要求好心照管一位差生的全部生活,结果被这个学生打成脑震荡住院了。
现在令教师寒心的事情多极了,该是清醒的时候了。
【案例2】找骂肖×这孩子实在不像话,简直是无法无天了,搞得每个老师一走进四。
二班教室头就疼。
数学课,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地听讲,他突然来了一声鸡叫,教室顿时炸了锅,调皮的小家伙们都跟着学起来,数学老师气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可肖×倒好,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儿,没事人似的。
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说一句“做人要诚实”,他就跟一句“诚实要吃亏”;老师讲一句“拾金要不昧”,他就来一句“不拿白不拿”。
年轻气盛的周老师当然不会放过他,课也不上了,训了他整整大半堂课。
可他挺受用似的,听得嘴巴快咧到耳边去了。
音乐课,他扯着破钟似的嗓子边吼边扭;科技课,他用剪刀把前面孩子的衣服剪了个大洞,还美其名日“防空洞”;体育课上,他又偷偷地把同学的鞋带系到一块儿,害得那个同学摔伤了膝盖,连带着让教体育的陈老师也受到了学校的处分……老师们一个个都把“状纸”递到了班主任管老师那里。
管老师找肖×和颜悦色、语重心长地谈了好多回,可肖×就是不长记性,前面点头,后面又犯。
今天,肖×直接把“战火”烧到了管老师的头上。
语文课上,管老师带着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在行间陶醉地踱着步子,肖×冷不丁地横扫出一条腿,把没有防备的管老师摔了个“五体投地”,眼镜也跑出去跟墙壁“亲吻”了。
管老师把肖×像拖“死狗”一般拖进了办公室。
“说,你哪天不挨骂就浑身不舒服,是不是?”平日里温文尔雅的管老师此时全没了淑女风范,“你到底对老师们有什么不满?你说啊,你!”“因为……因为你们都是女的。
”“岂有此理!女老师好欺负是不是?!”管老师更是怒火中烧,偾怒的拳头狠狠地砸向桌子,巨大的响声吓得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个个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肖×也吓得一哆嗦,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他边抹着眼泪,边抽抽噎噎地说:“不是这样的。
自从妈妈和爸爸离婚以后,妈妈就不知上哪儿去了,看见你们骂我,就好像妈妈还在我身边一样。
所以我经常捣乱,好看到你们生气的样子。
对不起,老师……”管老师心尖猛地一颤,把肖×紧紧地搂在怀里……(王晓琴)【点评】批评不是研究方式这个故事令人心碎。
孩子太可怜了。
他居然用这种方式寻找失去的母爱,恐怕是很多老师始料不及的。
老师们都只看到了事物最表层的现象,不知其本质。
我相信这些老师都是爱学生的。
可是,光有爱心,不一定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要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科学,比如心理学。
一个人的个性,他的心理特点,他的本性,都不是“爱”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
爱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正像科学能解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一样。
其实这个孩子“捣乱”的本质是管老师在偶然中发现的,是撞上的,不是研究出来的。
很多老师都领教过这个孩子,但是好像没有人研究过他,甚至没有人提出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在想什么?”是没有研究的工夫和精力吗?不是。
是没有研究的习惯。
老师们更习惯于“教育”这个孩子。
而所谓“教育”者,批评也。
然而批评并不是一种研究方式。
您见过一个“批评”天气的气象学家吗?批评最多是一种带情绪的管理方式。
当你不知道某种事物的真相的时候,批评它,只能进一步掩盖它的真相,而不会使它的真相显现出来。
换句话说,批评一个事物,并没有使你对这个事物加深什么认识,批评半天,你也没学到点什么。
于是你就明白为什么许多老师越批评学生越不管事,越不管事越批评,直到气晕了——他们压根就没搞清这孩子怎么回事!我把这种老师称之为“蒙在鼓里的教育者”。
于是你也就明白许多教师的素质为什么长期得不到提高了。
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