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学阐释
社会工作调研文章: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在当今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正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学生因学业受挫、失恋、就业压力过大、心理疾病等原因而导致其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如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发人深思。
这些触目惊心、令人心痛的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使我们感到高频率的心理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因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刻不容缓。
[1]二、心里危机和危机干预的概述当一个人面临的困境超出了他解决或处理的能力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通常由一定的负面事件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无助性和危险性。
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大学生处于人生特殊发展时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其身体早熟而心理晚熟的缘故,形成身心发展失衡,其心智能力还没有达到足以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打击,心理状态难免有可能被诱发为危机状态,这是导致今天大学生行为问题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是否会转化为心理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影响的评价;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从过去经验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心理危机。
[2]同样一个事件对大学生是否引发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个体自身心理素质状况。
心理危机本身蕴含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是危机得以化解,个体心理恢复到平衡状态,促进个体心理成长,获得应对危机的能力;另外一种是个体的心理紧张得不到缓解,心理危机加大,出现严重后果。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摘要】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深入剖析该议题。
文章介绍了危机干预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了危机干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特点,揭示了其独特性和多样性。
然后,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重点关注了预防和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包括个体和系统层面的干预措施。
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具体案例和成果。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概念、意义、表现特点、方法、实践经验1. 引言1.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大学生面临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危机干预的概念与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以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势在必行。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事件,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有助于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困境,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有效的干预方法和经验,不断完善干预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探索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成才铺平道路。
2. 正文2.1 危机干预的概念与意义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体遭受心理危机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痛苦和障碍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迅速帮助其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过程。
危机干预的意义在于及时有效地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危机,避免情绪加重、问题恶化,提高其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和心理韧性。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想法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想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将就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想法进行讨论。
了解心理危机的特点和表现对干预工作至关重要。
心理危机是指由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严重心理困扰和受损状态,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我认知偏差、人际关系困难等。
这种状态如不及时干预,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极端的行为。
大学校园里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首先需要对心理危机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以便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
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至关重要。
大学校园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包括心理咨询师的团队、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中心等。
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展开干预并给予合适的帮助。
学校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而不是将心理问题压抑在心底。
只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同样重要。
大学校园里的心理危机源源不断,除了及时干预外,预防同样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辅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韧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
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心理导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这些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危机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对心理卫生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投入,提高心理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家庭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和孩子的沟通机制,增强家庭的情感互动和支持;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供心理援助资源等方式,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效果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效果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心理危机干预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分析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与社会竞争压力、学业困扰等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危机干预是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它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意识,提高抵抗压力和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
二、心理危机干预策略1. 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提供恰当的辅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问题。
心理教育则通过课程和宣传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2. 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心理干预策略,通过共同的经验和互相支持来缓解压力和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团体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支持,从中获得共情和理解,进而调整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3. 自助干预措施自助干预措施包括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调整和自我治疗等方面。
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学生可以主动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危机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三、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效果分析1.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自尊和自信,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
团体心理治疗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2.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干预时间、干预方式、学生个体差异等都会对干预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定干预策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并保持持续性的干预。
3.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发展和完善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增加,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挑战。
持续的研究和评估可以帮助改进和完善干预策略,提高其效果。
四、建议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认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频发。
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高风险群体。
面对心理危机,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成为当前大学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的重要课题。
积极心理学视角强调通过正向思维和行为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提高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效果。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生活、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难和挫折,导致个体心理压力过大而无法正常应对的情况。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事件的多样性,包括情感困扰、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家庭问题等各种问题;二是事件的频发性,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三是事件的持续性,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解决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四是事件的影响性,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个体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幸福和快乐不仅受到负向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正向因素的影响。
在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必须注重培养和强化其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其具备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
1. 培养乐观心态乐观心态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和悲观态度,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乐观的心态,正视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自信心。
通过培养乐观心态,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心理伤害。
2. 建立积极社交支持网络积极社交支持网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获得朋友、家人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能够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增强应对能力。
略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略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要:本文在深入阐述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目前,个别大学生的自杀和非正常死亡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出了挑战,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效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对维护大学校园稳定,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危机干预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重大作用1.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观要求。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心理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和波动性,这种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
一方面,社会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个体与社会不断发生冲撞,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如学习、工作与恋爱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等等。
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实现心理的良好发展。
同时,生理上性成熟需要的日益强烈使青年期个体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脑力劳动,用脑的频繁性和复杂性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变化和发展。
他们的内心世界也相对较为复杂,他们的心理境界、需求、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趋向复杂多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多变性和不可控性。
除此之外,大学生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1]。
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占总数的30-60%[2]。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矛盾和困惑的时期。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形势下,他们不得不面对学习的压力、情感的抉择、个人发展的规划以及自主就业择业等重大的人生课题。
与成人相比,他们心理年龄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重大的压力本身就是诱发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出现诱发性的生活事件,如考试压力、失恋、以及家庭变故等,极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引发心理危机,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甚至自杀死亡。
社会心理学在危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危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群体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学科。
在危机干预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危机、危机干预方法以及危机干预中的社会心理学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至关重要。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或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而出现不适应的心理状态。
例如,遭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失业、金融危机等都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势在必行。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其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干预方式。
心理咨询通过倾听、支持和引导来帮助个体面对困难、减轻压力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心理治疗则是基于理论框架和专业技巧,通过与个体建立工作关系、提供特定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在危机干预中,社会心理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社会支持是危机干预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得到来自家庭、朋友、社区等社会资源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危机。
因此,在危机干预中,社会心理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搭建起支持体系,为个体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
另外,社会认知也是危机干预中的重要内容。
危机时,个体常常会感到绝望、失去方向感,对未来产生负面的预期。
社会心理学通过干预个体的社会认知,帮助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目标,重建个体对未来的信心。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可以通过社会认同的建立,增强个体对社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有效缓解危机对个体心理的冲击。
除了社会支持和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在危机干预中还可以运用群体心理动力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状态不仅与内在因素有关,也与周围群体的互动和环境因素相关。
因此,在危机干预中,社会心理学可以通过组织群体活动、建立群体互助机制等方式,利用群体力量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康复。
总之,社会心理学在危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社会支持、社会认知和群体心理动力学理论等都为危机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大学生危机干预
浅谈大学生危机干预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处在人生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
g.caplan(1964)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则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通过告知当事人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时的、急性的处理。
但事实上,危机干预并不仅仅是短期的一种处理,而应该关注到危机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处理。
在危机干预中,我们难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有这些,首先是突发性和紧急性。
心理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的,而且具有不可控制性,需要紧急应对。
再者,破坏性和传染性。
心理危机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危险,也会使全校师生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危机事件成为其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模仿的对象,使得危机事件再次加重。
其次,痛苦性和无助性。
心理危机给人带来的体验是非常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到人的尊严丧失或羞辱等;心理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从。
而且还有危险性。
心理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危机可能危及学生的日常学习与人际交往等,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学生本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机遇性也必不可少。
“危机”中危险与机遇并存,如果能够成功地把握危机情境或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大学生能够度过心理难关、恢复心理平衡,并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发展,这就是机遇。
最后还有时限性。
危机的急性期通常在6周左右,如果未得到及时解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或出现自杀、攻击他人等适应不良行为。
怎样判断是否大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危机,主要看以下表现:在情绪方面: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和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概述现代社会压力大、变化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陷入心理危机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心理危机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个体的心理状态发生孤独、无助、失落、绝望等负面状态的现象。
一些因素可以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如以下因素: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升学、找工作等强制性要求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考试期间。
生活压力大学生们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包括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导致大学生感到失落和孤独。
人身伤害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人身伤害的威胁,如欺凌、暴力等。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通过不同形式的援助来协助受心理危机困扰的人。
以下是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个人心理疏导个人心理疏导是干预心理危机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包括了与受危机影响的人沟通、对其问题展开调查以及提供针对性援助等。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大环境对个体进行心理援助或各方面支持的一种方法。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另一种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方法。
总结心理危机是现代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的出现是由生活、学业、人际等多个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是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个人心理疏导、社会支持以及心理治疗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开展有效的心理援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大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阶段,但也存在着许多心理危机问题。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危机以及危机干预,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业压力,包括繁重的课业任务、考试压力、论文写作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人际关系: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与室友、同学、老师等的相处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压力,进而导致心理危机。
3.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临就业压力。
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经济收入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4. 自我认同困惑:大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认同,这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1. 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2. 行为问题:大学生可能表现出自闭、社交退缩、不合理的冲动行为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对心理问题的回应。
3. 生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也可能是心理危机的反映。
4. 学业问题:学习成绩的下降、失去学习动力等都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体现。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1. 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大学生提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以增强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让大学生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
3. 培养应对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的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4.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和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导师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危机干预(一)
大学生危机干预(一)引言概述:大学时期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危机。
大学生危机干预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预防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危机问题。
本文将通过概述大学生危机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危机干预的目的和意义,来探讨大学生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正文内容:一、认识大学生危机1. 创业压力:大学生面临就业竞争激烈、创业机遇有限的困境。
2. 学业困惑: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经常遇到挫折和困惑。
3. 恋爱与交友:大学生们面临着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4. 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压力大、焦虑和抑郁症状普遍存在。
5. 就业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职业规划和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危机干预的目的1. 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大学生早期发现危机迹象,从而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2. 缓解危机事件的影响: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专业干预和支持,帮助大学生缓解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危机干预,帮助大学生克服困境,提升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危机干预强调多学科联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5. 推动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展:大学生危机干预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干预,搭建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桥梁,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
三、大学生危机干预的方法1.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2. 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校内外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危机意识。
3. 协同管理与指导:学校与学生家庭、社会资源进行协同管理与指导,形成合力。
4. 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建立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为他们提供社交支持和心理支持。
5. 心理干预技巧培训:培训专业人员和教师掌握心理干预技巧,提高危机干预的效果。
四、大学生危机干预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大学生危机干预已成为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心理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群体的头等难题。
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等问题,常常感到无法承受,形成心理危机,给个体和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对于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1.普遍性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个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家庭关系、情感挫折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健康隐患。
2. 多样性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种类繁多,包括情感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就业焦虑等。
这些问题的发生,使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复杂性。
3. 隐蔽性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多表现为内心的痛苦和压抑,外表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良情绪会逐渐加重,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
1. 预防为主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首要任务。
学校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测试等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和辅导能力,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 心理援助体系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危机事件的大学生,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心理援助体系,及时给予心理援助,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服务。
4. 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建立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协助学校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提高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效率。
5.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名词解释
心理危机干预名词解释
心理危机干预:
1.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的、针对特定危机情况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术,主要用于在个体及其社会环境的关系中,弥补个体在危机期间缺乏的心理力量,以促进个体的调整与心理健康。
2. 诊断性评估:在进行危机干预之前,心理咨询师需要先对病人进行诊断性评估,以确定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病人的表现为其量身定制有效的治疗方案。
3. 紧急服务:在个体遭遇突发的危机的情况下,心理卫生机构可以提供紧急服务,以缩短危机周期,提高个体对危机的调适能力,以及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后期介入:当个体的危机状况得到妥善控制之后,可以通过后期介入的方式对个体进行长期性的心理治疗,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逐步改善。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心理危机的常见类型、干预工作的目标和原则、方法与策略,以及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
结论指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干预机制。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援助服务,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心理健康、定义、特点、常见类型、目标、原则、方法、策略、实施步骤、效果评估、重要性、教育、完善机制。
1. 引言1.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风险期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愈发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抑郁症、焦虑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患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一些严重事件甚至导致自杀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成长和学业发展,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意识和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作为青年人发展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资源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有效应对潜在的心理危机,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大学生个体发生心理问题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和干预,导致心理问题逐渐加剧、升级,最终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危机状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发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频率较高,主要受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的看法和认识
心理危机干预的看法和认识一、引言心理危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或长期压力的情况下,个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心理危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和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看法和认识十分重要。
二、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体遭遇突发事件或长期压力的情况下,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达到缓解痛苦、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为什么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 保护个体身心健康:心理危机可能导致个体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
2. 防止社会不稳定:如果大量人群出现心理问题,将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 保障家庭和谐: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将会对整个家庭带来不良影响。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1. 心理咨询: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
2.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缓解个体的精神问题。
3. 心理治疗:通过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对个体进行干预和治疗。
4. 紧急干预:在突发事件中,需要进行紧急干预,如提供安全保障、提供情感支持等。
五、谁可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 心理咨询师: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2. 精神科医生:具有医学背景和精神科专业知识的人员。
3. 社会工作者: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六、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1. 了解情况:在进行干预之前,需要了解个体所遭遇的事件或压力来源,并了解其身体和心理状态。
2. 提供情感支持:在干预过程中,需要给予个体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让其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
3. 给予专业指导:在干预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其解决问题。
4. 建立信任关系:在干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与个体的信任关系,让其愿意接受干预和治疗。
七、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1. 尊重个体:在进行干预过程中,需要尊重个体的意愿和选择,不得强制进行治疗。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认识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认识摘要:在当今社会中,大学校园成为心理疾病高发地带,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国心理危机干预,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着本土化程度不高、由外向内的单向干预、以学校为单一的干预主体、着眼于危机预防和应急处置、局限于对危机当事人的干预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危机干预的效果。
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认识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就大学生个体言,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几方面。
心理危机一旦产生,常有肠胃不适、食欲下降、疲乏、失眠之类的生理表征,并多有虑、惧、疑、郁、悲、怒等情绪反应,同时容易出现分心、健忘、低效等认知现象,甚至还会有言行紊乱、举止古怪,轻信他人等行为表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身处转型期,其危机表现相对强烈,在兼具突发性和无助性的同时还隐含着更多的危险性.20世纪90年代初,在南京成立了国内第一所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开创了我国危机干预工作的先河。
在此后的十年间,国内对于危机干预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国外相关理论的综述与移植上。
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连环效应,像大学生就业困难、教育支出偏少、教育资源困乏等。
都直接或间接的危及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也成为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努力构建并完善各种危机干预机制。
自此,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学者纷纷探讨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的对策。
浅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浅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班级:心咨1032班姓名:黄立果学号:1021043223摘要:大学本应充满激情充满快乐,在那里人才济济,可以让人见多识广,但是在大学却是有心理问题的人最多,自杀概率最多的地方。
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是佼佼者,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他们为什么要采取极端方式结束正值美好年华的生命?也许是受社会,家庭,经济,情感的影响,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高材生选择轻生。
其实他们有梦想,只是逃不了现实的压迫。
他们想干大事,但总是不满足现状。
他们想恋爱,就是怕责任。
他们说的头头是道,突遇挫折却不知所措。
压力、郁闷、无趣、冷漠、背叛、能力等等成了他们想逃避现实的借口。
最终,他们选择解脱自己。
大学生现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国家的未来。
我们该如何关注他们,关心他们是非常重要的。
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更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危机干预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概述1、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自杀与心理危机问题,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
卫生部报告称,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
200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自杀是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
多位接受采访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均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
但他们也坦陈,学生心理工作确实需要加强。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说,大学生不是自杀高发人群,但数量在上升。
一项调查显示,恋爱和学习压力居自杀原因前两位。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原因,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甚至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原因及干预措施,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心理困难和问题,无法自行解决,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而需要及时干预的一种情况。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发性。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难和挑战,有的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波动,有的可能会演变成心理问题。
2. 多样性。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焦虑和抑郁;有的可能是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孤独和无助感;有的可能是自我认知问题,导致自卑和自责等等。
3. 忧虑程度高。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忧虑程度往往比较高,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感到无助和绝望,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业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需要面对各种考试、论文等学业问题,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 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会感到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3.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大学生需要面对新的人际关系,有些人可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4. 自我认知问题。
在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和认知,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外貌、性格等方面产生负面的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想法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想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群体,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困难,心理危机时有发生。
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想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和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
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他们应该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大学还应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
还需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24小时在线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问题,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危机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心理问题的认识、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可以向大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学校还可以利用班会、心理辅导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密切相关,需要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的机制,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
学校应该积极与学生的家庭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帮助家长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的心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5期Vol.34N o.5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4年5月20日
May.202014
·17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4.05.083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心理危机是其可能遇到的困难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开
始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不仅影响其成才,不仅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和物质损失,也使学校、社会损失了人才。
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研究,以探求其产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一书中,提出了“社会整合”与“社会规范”的概念。
笔者尝试将“社会整合”与“社会规范”两个影响变量应用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中,期望得到具体的与“社会整合”与“社会规范”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而阐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整合度降低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即使一个人长大后依然可以从家庭得到多种支持。
然而,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由联合家庭、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家庭规模有逐渐变小的趋势。
以往的联合家庭、主干家庭已经很难再寻觅到,大部分是核心家庭,即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一同居住。
因此,家庭人口数与以往相比急剧的减少。
(2)独生子女成为主流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三口之家成了常态。
迪尔凯姆认为:“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共同的感情
和怀念不可能十分强烈,因为没有足够的意识来再现这种感情和怀念。
在这种家庭中,不可能形成作为联
系同一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大传统。
”成员之间的交往越是活跃与不间断,这个集合体就越是统一和牢固。
个体与所属群体一体化程度越高,越能得到这一群体的支持。
家庭的人数减少了,家庭传统逐渐消失了。
因此,个人与家庭的一体化程度逐渐降低。
当个体遇到挫折时,家庭所能给予大学生的情感支持减少了,贫困家庭所能给予的经济支持也减少了,个人变得更加孤立无缘,进而所遭遇心理危机的概率也加大了。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
而现在的校园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1)学校内部的群体分化
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尤其是对个性自由和个人自主选择的推崇,校园文化生活的整体性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亚群体的文化生活。
个人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缺少了与更大范围人群的交流与互动。
(2)班级凝聚力的减弱
同样的情况也反映在班级中,由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异质性逐渐增强,总体的同质性降低,所以班集体成为了由多个小的同质群体组成的大群体。
班级的凝聚力不再像以前那样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减少了。
迪尔凯姆认为:“在一个有凝聚力和生气勃勃的社会里,彼此不断交流思想和感情,如同一种相互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使个人不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是分享集体的力量并在他自己的力量到了极限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学阐释
庄源源 徐寅
(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16)
摘 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迪尔凯姆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失范”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危机干预。
社会、家庭与学校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所以通过
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发挥家庭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4)05-0172-02
收稿日期:2014-05-12
作者简介:庄源源(1979—),男,江苏宿迁人,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向:高等教育管理。
从中得到鼓舞。
”而现在的客观情况使得个人的可以交流和倾诉的对象与机会变得少了,导致集体在个人困难的时候所能给予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
3.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但同时造成了贫富分化;文化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功利主义与物质主义有所抬头;政治生活中推进民主化改革,法制进程加快。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焦点。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超脱于个人的。
作为实体的社会,只有和个人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才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目前,个人与社会却逐渐疏远,人们的集体感日益消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冷漠。
物质利益成为了人们的追求,温情脉脉的社会已逐渐远去。
身处校园中的大学生也不免受到这种潮流的影响。
集体主义被认为是过时的代名词,个性自由被贴上了神圣的标签。
社会整合度逐渐降低,所以大学生心理危机加剧就不足为奇了。
(二)社会规范“真空”和“失灵”
迪尔凯姆认为由规范“真空”和“失灵”引起的不稳定,使得个人迷失于生活中。
当前,大学生面对着两种社会形势的转变:一是国家人才分配政策的改变,由包分配到自由应聘;二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过多的毕业生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现象十分突出。
这两种转变给了大学生以极大的压力,如果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每个人的前途都是未知的,与以往考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时代相比,竞争更为激烈。
因此,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和目标而努力,然而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大学生努力读完大学,大多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然而找工作处处碰壁时的挫折感会不断侵袭大学生,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
因此,学习与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遭遇心理危机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环境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革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力量逐渐影响在校大学生从,致大学生心理危机不断加剧。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结构状况的改变,造成了大学生的整合度降低,个人主义的抬头;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造成了原有规范的失灵,而新的规范没有建立起来,于是个人没有方向感,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
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加剧,而这种升高是一种病态现象,需要引起各界的关注。
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从社会
学角度而言,可以通过提高整合度来实现。
即大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学生团体,使大学生个体都能被包括进来。
(一)大力建设学生会等学生社团
学生会和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可以广泛的吸纳大学生进入其中,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可以将大学生整合到集体中,使之感受集体的温暖。
社团形式要尽量多样,覆盖面要广,争取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加入其中。
社团可以作为一个纽带和桥梁,从而加强校园的整合度。
(二)积极开展集体活动
班级、社团可以多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例如到孤儿院、福利院以及各种革命教育基地等,一方面能够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个体的集体感、爱心和责任感,使个人与社会很好的融合起来。
(三)构建家校互动的平台
作为个人社会支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缓冲各种刺激所导致的紧张,减少灾难性事件造成的精神伤害,帮助个体维持情感的完好状态,使个体恢复正常的应对水平,而缺乏社会支持则往往会使个体陷入更大的困境。
家庭应该在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电话、QQ群等联系手段,建立家校互动的平台,家校双方及时沟通在校大学生的信息。
父母应更多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在子女遇到挫折时应给予帮助。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有效地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借鉴迪尔凯姆社会整合与社会失范观点,需要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整合,避免失范现象的发生。
为此,就外部环境来说,需要从家庭、学校、朋辈群体等多方面来努力,不断通过增加个人社会化程度来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消除心理困惑,客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
通过内外双方的能力,有效避免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积极推进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吴彩虹,全承相.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其防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104-108.
[2]朱坚,杨雪龙.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应激—评价模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6-111.[3]郭兰,傅安洲,霍绍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3-67.
(责任编辑:陆水东)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