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新中国历史学案政治史.doc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本课内容在课标中十分重要,是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重要课目。
必修1第三单元已经介绍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差异性。
本课内容与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也联系紧密,体现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高中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能力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注重文史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2、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
3、运用调查访问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通过本校少数民族学生景象访问调查,了解我们身边少数民族自治区划制度实施情况。
4、借助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经验相结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word学案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历史回眸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1949年6月的《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和前途,构成了新政协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
3.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同意《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二、第一部宪法的产生1.1952年12月,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提议。
2.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实行。
3.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郑重举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差不多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2.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和差不多制度。
3.到1956年9月,全国已建立内蒙古和新疆维吾尔两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43个自治县。
到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研究学习本节课包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部宪法的产生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三个子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应通过课堂讲授、社会调查以及邀请有关人士座谈等形式,明确两个中心环节:(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产生是三大制度形成和创建的基础和保证;(二)三大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保证了新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爱护国家的统一。
最新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精品
般阳中学高一历史组导学案一、新中国成立与1954年宪法:1、开国大典: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其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会议上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3、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1、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制度是指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力。
它规范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政治协商。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政治协商会议。
1956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
80年代后,这个方针发展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1947—1965年,中国共成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其中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成立的是内蒙古。
三、1954年第一届人大:1、人大的主要议程有两个:通过法律、文件或报告,选举国家领导人。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课标】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预习案】一、新中国的成立1.准备:1949年在北平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
3.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标志着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的新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是的胜利。
请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1954年宪法(1)目的:为了保障,新中国开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替代起作用的《》。
(2)内容: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有106条,分、、,以及等四章。
②确立了我国的,规定了,制定了,并将写入宪法。
(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 意义:①性质: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
②它的颁布加强了,巩固了;反映了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为奠定了基础。
(5)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随着经济上和政治上从向过渡的完成,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有解放生产力变为,国家必须制定完备的法律,人民的应充分受到法律的保护。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确立:年通过的《》正式以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产生和组成:各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经全国人民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3)意义:①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沿着运行。
②奠定了的政治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着。
3、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基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反对的历史。
(2)指导思想:“”。
(3)形式:,人民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
(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基本内容:在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
二轮复习学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12届台山侨中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七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涉及相关课文:必修1第14-17课;必修2第10、14-16课;必修3第16-17课】一、新课标要求:(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4)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二、基础知识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1)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前期:以______为中心,学生为主力。
运后期:6月5日起,,以上海为中心,__________成为主力军(3)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_________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中_____是先锋,工人是主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诞生:(1)_____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______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大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初中新中国史教育教案
初中新中国史教育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历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认识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 如何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的成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吗?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谈谈对新中国的认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新中国取得的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新中国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 教师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历史意义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吗?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谈谈对新成就的认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2. 教师讲解新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中国的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教案
新中国的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教案随着新中国成立,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然而,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民主政治建设。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政治制度改革,以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本文旨在探讨新中国的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份针对中小学生的教案,在校园中推广民主教育。
一、新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经济奇迹的创造,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同时,我们的文化和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科技、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中,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在于,市民对政府的意见能够得到更好的反映和响应,政府能够更好地依据人民的需求采取政策措施。
此外还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没有民主制度的政府,很难保证政府的决策是公正的,不会有私心和偏见的干涉。
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民主政治建设对新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在现实中,政治制度的进步与经济、文化的发展不相协调,这导致了治理的困难。
此外,中国的政治文化还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权力寻租、利益集团等。
民主政治建设也受到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包括贪污腐败和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四、推进民主教育要推进民主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我们必须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民主教育。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民主教育,让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什么是民主,如何参加民主进程,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应该加强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它可以传播需要被传播的信息,但同时也充满着负面信息和假新闻。
我们应该对网络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以缓解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
我们应该加强权力监督。
这个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社会上有很多志愿者可以帮助监督权力。
新中国政治导学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复习考纲要求新中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掌握“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落实,理解一国两制的意义。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自学做题巩固基础(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背景:(1)、的胜利发展。
(2)、中共全会的召开。
①时间:1949年3月;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②内容:A、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工作必须由转移到。
B、工作中心: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D、确定了中国从转变为、从社会转变为的总任务。
③意义:这次会议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新政协)①时间:1949年9月。
②中心: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③内容:A、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文宪。
a、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b、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前,《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起到了的作用。
C、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职能:A、新中国成立之初,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历史意义:①结束了主义、主义和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成为真正的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潮流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初中历史新中国教案
初中历史新中国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中课题:新中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描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3. 能够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
教学重点:1. 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2.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
教学难点:1.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描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新中国的成立》。
2. 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辅助教具: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引出新中国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知识点,理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三、展示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展示他们对新中国成立过程的理解。
2. 合班讨论,对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澄清。
四、达成目标(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答疑解惑。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过程的读后感,明天展示给全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故事来讲解新中国的历史,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政治史专题学案(无答案)
七下政治史专题【自主学习】要求:结合教材第二——四框题,在表格中标注答案所在页码、段落三、科举制度1、台湾:①三国东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球。
隋唐宋一直称台湾和流求。
③元:④明:⑤清:2、新疆:①西汉:西域都护。
②唐:③元:④清:3、西藏:①唐:②元:③清:【合作探究】回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在历史上的影响?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材料二:“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完全放在一个手中是多么危险,例如贪官和珅,他的出现是老年帝王专制的必然。
乾隆自诩“十全老人”,意骄志满,倦怠朝政。
他喜欢阿谀逢迎,那就必然滋生和珅这样的人。
材料三:秦凭借完善的集权制度,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材料四:清入关后,在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的禁锢压抑下,思想文化界陷入万马齐喑的局面,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
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未及实行、长期淹没。
材料五:据统计,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之时,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史称康乾盛世。
材料六:近代中国和西方对比1.隋朝统一南北是在()A.581年B.605年C.601年D.589年2.1206年,被蒙古贵族尊称为成吉思汗的是A.阿保机B.阿骨打C.铁木真D.忽必烈3.隋唐时期的盛世主要有()①开皇之治②贞观之治③贞观遗风④开元盛世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4.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的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军机处设立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雍正时期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必修一专题七学案
编写:吴开成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了鲜英国式代议制度的特点【教学难点】本课涉及到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以及政治体制、民主政治等大量相对抽象的政治术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去逐步理解;另外本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
纵向的历史逻辑不是很明显,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去为抽象的政治制度寻找一个历史的间——即一个宏观的历史定位,从而加深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册本课自主学习部分【课堂探究】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有哪些作用?2.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堂检测】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其目的在于()A、实现两党制B、巩固革命成果C、限制王权D、保证议会活动的自由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曾建立共和国,最终却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违背了英国的传统B、反映了英国的国情C、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发展的表现之一3.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4.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革命只是改变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但其本质没有改变B、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未发生什么变化,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编 写: 吴开成 C 、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国执掌国家大权,两者的权力是平等的。
D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了。
5.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B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王权。
新中国成立初中历史教案
新中国成立初中历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政治觉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庆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庆日呢?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2. 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变革。
3.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新中国成立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新中国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五、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的资料,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同时,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教案-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及答案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及答案【目标导航】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重难点讲解】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①根本点: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前提:选民民主选举代表;③核心: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④关键: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见表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同形式上相同:①都是国家的政权的组织形式;②都由定期选举的代表或议员组成;③都属于间接民主。
不同点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阶级本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
行使权力的主体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权力主体是人民。
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以金钱为主体,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罢免议员。
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采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采用两党制或多党制,轮流执政的制度。
2.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比较(见表格)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同两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不同点性质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首位。
产生和组织方式由协商产生,即由上届委员会协商决定。
由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代表组成。
由人民代表组成,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下级再间接选举产生。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不具备法律效力。
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
民主监督具有法律效力。
研治中国思想史的必备书籍——读《中国学案史》
( n u U ie i , e i 3 0 9 C i ) A h i n r t H f 0 3 , h a v sy e2 n
Absr c : teln rcs fc mplt no eChn s itr a v ns h s rcld c me t b u e t a t h o g po e so o i i f ieehs il e e t, iti a o u nsa o tt h ao h t oe o h
C s t de yP oe s rC e u w a rs ne r so e p n o s i t e ga p o e man se m f a e S u is b r fs o h n Z - u h sp e t a s i rn w o i n n b h t r s f h i ta o e d e e i e h t h h ee ie lge a a t te C n s d o o i d fsi U n l ss o e c n e to a h e s t d . Hi in v t e ve s e p e s h s i s n 出O S a ay i ft o tn e c a e s y h f u s n o ai iw x r s i v
— —
读《 中国学案史 》
王 凤 平
( 安徽 大学 , 合肥 20 3 30 9)
摘
要 : 中国历史 编纂学 漫长的演进过程 中, 案体史籍在 中国政治思想 、 在 学 学术 文化方面 占有极 为重要的地位。陈祖
武教授所著 《 中国学案史 》 无论是 对中 国学术思想主流的把握 , 是对各个学案 内容细致入微 的分析考证 , 还 都提 出了一系列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现代中国的政治史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背景:
(2)确立和发展:
①1949年举行。
初步建立
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制订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决定改为,规订国旗,国歌,采用纪念。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②1954年召开。
人民政协代行结束,作为继续存在。
③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
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作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
(2) 标志——年,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了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体现了原则;
规定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选举国家领导人。
(3)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含义:
(2)建立与完善
①1949年“”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年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宪法。
(3)评价: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调动各民族人民;有利于,保证国家统一。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三、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
(1)吸取文革的历史教训:
(2)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律建设方针奠定了政治基础。
2、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1)法律制度的健全;
①冤假错案;
②全国人大加紧,各项法律制定与法律
体系形成。
1982年《》
(2)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①建设的加强:1998年通过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
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②共产党领导的制度完善;
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
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84年颁布
《》;
四、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
提出:
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意义: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2、实践: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专题归纳整合】
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都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以及宪法保障;都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和各项制度。
但有着许多不同点。
(1)两者主体不同。
前者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后者是由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两者的历史作用不同。
前者的制定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后者的制定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两者的性质不同。
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
前者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后者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5)两者的时间背景不同。
前者的制定背景是成立新中国初期;后
者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2.对“文革”发生原因的理解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江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历史原因: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在探索,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研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2)国际原因: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住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但I司时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3)国内原因: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断进行,党内“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着资产阶级复辟危险;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林彪、江青等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
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后者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都是国家政权
的组织形式。
从形式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
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
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
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4.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它的发展还不充分,还需要大力建设。
原因有:①由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②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意识少;③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完全清除它们需要一个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
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统一。
也就是说,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 “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①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④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