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教师在共识中形成机制(精编文档).doc

合集下载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共同体的建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教师共同体的含义、建构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合作、分享、促进等关键词,深入探讨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策略与具体步骤。

文章将总结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意义和价值,并呼吁实践者和研究者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以推动教师共同体建构的不断发展。

教师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通过合作、分享、反思等手段,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团队。

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共同体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可以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建构教师共同体对于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分享、促进: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策略与步骤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应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建立合作机制。

这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协作备课、合作科研等方式实现。

还可以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年级、跨校合作,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形式。

教师共同体应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如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学观摩、主题研讨等,使教师们能够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享教育资源。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际交流、学术会议等,拓宽视野,提升素质。

在校本教研中,要教师的需求和兴趣,针对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激发教师参与共同体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共同体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教师共同体应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思机制。

通过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结:校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意义与价值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共同体建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层出不穷。

然而,要使培训取得更加显著和持久的效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至关重要。

学习共同体,简单来说,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协作、分享,以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师培训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学习共同体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孤独感,而在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中,他们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倾诉、相互支持。

这种氛围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其次,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互补。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方法和见解。

在学习共同体中,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同时也能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的思路和启示。

这种知识的交流与碰撞,能够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再者,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反思与实践。

当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时,他们会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那么,在教师培训中,如何有效地建设学习共同体呢?第一,明确共同的学习目标是关键。

在培训开始前,组织者应与参与培训的教师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共同确定清晰、具体、具有挑战性但又可实现的学习目标。

例如,提升某种教学技能、掌握特定的教育理念等。

明确的目标能够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指明方向,让教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二,合理分组是基础。

根据教师的学科背景、教学经验、年龄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这样,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同时也能避免因过于同质化而导致的思维局限。

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

龙源期刊网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者:张海华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0年第01期教师教学共同体这一概念兴起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的“雏形的社会”这一理念,时至今日,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仍然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学者共同探索的热门课题之一。

这种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了实践、合作、反思的平台,更为教师的专业群体性提升发挥出了积极意义。

如此,教师整体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得到了共同进步,教育质量和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教育改革浪潮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学习,更需要学校、其他教师的引领与帮助。

教师学习共同体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提高的问题,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的实践、合作、反思有了相互分享的机会,专业知识得到丰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精神得到深化。

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的教学情况,就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现阶段,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共同体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还无法有准确的认识。

但从当前学者与专家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来看,可从四个维度来定义学习共同体。

第一,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一种方法;第二,学习共同体指的是一个团体;第三,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环境;第四,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

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在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在学习过程中可相互帮助,且学习者与助学者二者间的关系可实现随时转换,换言之,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其存在紧密的联系,并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師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学习共同体自主组成的学习组织,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教师成员不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教学问题。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并在教师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教师间的交流协作,强化教师间的精神共同体。

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

引言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展开。

正文包括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探讨、构建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路径探索、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和挑战。

结论部分总结展望,提出政策建议并探讨未来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路径探索、实践案例、影响因素、挑战、政策建议、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他们形成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乎个体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探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机制模式与路径,对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讨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和路径探索,总结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影响因素和挑战,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建设机制模式与路径,旨在深入了解当前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探讨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机制模式,探索如何构建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对影响因素和挑战的研究,为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帮助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推动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质量和能力提升,为构建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

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实现策略和质量引线

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实现策略和质量引线

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实现策略和质量引线作者:陈聪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4年第02期摘要自我实践提高、同伴学习交流、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维度。

教师共同体是指向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维度的学科教师群,其以完成既定任期目标任务为主要手段持续挖掘整合学科教师群的“智慧和力量”。

结合实践思考和相关理论,阐述教师共同体的七项主要特征:五“有”、两“突出”;提出教师共同体实现策略,规范组织设置标准和实践操作流程,着力构建质量管理工作闭环;明晰教师培训是教师共同体的质量引线,三方面改进培训工作,精准赋能提高培训实效性。

关键词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共同体;学科教师群;教师培训引用格式陈聪.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实现策略和质量引线[J].教学与管理,2024(06):33-38.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资源。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也取得诸多研究成果。

不过,观察这些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从教师个体层面进行探索,理论阐释深入,实践中却多难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科教师群的共同参与,然而涉及学科教师群建设的研究却不多也不深,本文谨对此进行探讨。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阶梯性的主动质变过程,每次质变不是单单靠参加几次培训或几场报告,需要为多方面影响因素持续提供专业支持并跟进强化,让其积累够足够的“量”。

普林斯顿大学摩根·麦考儿等三人提出“7-2-1”学习法则[1]:成人个体能力发展中,70%的效果源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实践;20%的效果源自与榜样共事以及同事的反馈和指导;10%的效果源自正规培训。

按照这一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从三个维度综合发力:一是基于自我反思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经验(给予压力、推动进步,称为“自我实践提高”);二是有效教育教学团队的主动学习与交流(帮带指导、交流复盘,称为“同伴学习交流”);三是高质量的教师培训。

2024年全科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测试题

2024年全科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测试题

2024年全科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测试题1.理论课师资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年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单选题]A、2B、3C、4D、5(正确答案)2.全科医学指导医师在基层实践基地承担以教学为主的专家门诊、会诊及示范教学等工作,至少每月()次 [单选题]A、1(正确答案)B、2C、3D、43.其他科室指导医师在基层实践基地承担以教学为主的专家门诊、会诊及示范教学等工作,至少每年()次 [单选题]A、1(正确答案)B、2C、3D、44.科室应制定一培训教学计划,组织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如()(1)小讲座(2)病例讨论(3)教学查房(4)医疗查房 [单选题]A、(1)(3)B、(1)(2)(3)(正确答案)C、(2)(4)D、(1)(2)(3)(4)5. 学员请假()天以上,除向指导老师和科室主任提交书面申请,由科室审批外,还须到科教部办理请假手续 [单选题]A、1B、2(正确答案)C、3D、46. 学员过程考核是对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临床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动态评价,主要包括哪几项考核? ()(1)日常考核(2)轮转出科考核(3)年度考核(4)结业考核 [单选题]A、(1)(3)(4)B、(2)(4)C、(1)(2)(3)(正确答案)D、(1)(3)7. 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即“FED”三要素是() [单选题]A、反馈(feedback)、鼓励(encouragement)、指导(direction)(正确答案)B、自由(freedom)、鼓励(encouragement)、指导(direction)C、反馈(feedback)、判断(estimate)、指导(direction)D、自由(freedom)、鼓励(encouragement)、数据库(database)8. 教学查房选择下列哪个病例比较合适() [单选题]A、持续发热一月,病因不明B、晚期胃癌并恶病质,生命体征不稳定C、因呕血入院,胃肠镜查明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正确答案)D、眼睑、双下肢水肿,病因不明9. 下列哪一项是对教学查房正确的概述() [单选题]A、普通医疗查房B、主任医师进行的理论授课C、主任医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专业讲座D、主持查房教师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担任,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解决患者具体问题为目的的一项临床教学活动(正确答案)10. 关于教学查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A、教学查房必须严格依托临床真实病例展开B、按组织形式分为全院性教学查房(观摩性)、全科教学查房(科主任主持)、医疗组教学查房(医疗负责人主持)、实习组教学查房(带教老师主持)C、在教学查房过程中,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贯穿始终D、教学查房是主任医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专业讲座(正确答案)11. 保证教学查房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是() [单选题]A、学生的主动参与(正确答案)B、病例的选择C、教师的临床能力D、幻灯制作水平高低12. 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学查房需要准备的内容() [单选题]A、病例准备B、医疗文书准备C、提前征得患者的同意D、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正确答案)13. 关于教学查房各级医师站位,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主持教师站在病床右边B、汇报医师站在查房主持者对面,做好汇报病情准备C、操作医师站在查房主持者右侧,做好体格检查的准备D、查体小车放在病床左侧(正确答案)14. 关于教学查房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A、第一阶段:示教室明确查房任务(时间约3-5分钟)B、第二阶段:病房查房(约15-25分钟)C、第三阶段:示教室讨论(40-60分钟)D、第四阶段:致谢、告别患者(时间约3-5分钟)(正确答案)15. 带教师资团队的工作职责()(1)带教老师应加强教学意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注重学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2)根据学生实习大纲、教学计划、学生个人需求及能力等,实施临床带教工作,在带教过程中应做到放手不放眼(3)提高带教技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与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4)承担医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学生公正评价,实事求是地作出鉴定意见 [单选题]A、(1)(2)(3)B、(1)(2)(3)(4)(正确答案)C、(2)(3)(4)D、(1)(2)(4)16. PBL教学法的优势()(1)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可提高教师与学生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3)能很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促使学生应用信息服务,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单选题]A、(1)(2)(3)(4)(正确答案)B、(2)(4)C、(2)(3)(4)D、(1)(3)(4)17. 科室应根据以下哪些方面制定教学计划,安排相应师资进行临床教学()(1)学校(2)专业(3)学历(4)实习大纲 [单选题]A、(2)(3)(4)B、(1)(3)(4)C、(1)(2)(3)(4)(正确答案)D、(2)(4)18. 教研室(组)负责医学生的入科岗前培训,内容包括()(1)科室基本情况(2)工作流程(3)规章制度(4)培养计划与要求 [单选题]A、(1)(2)(3)(4)(正确答案)B、(2)(3)(4)C、(1)(3)(4)D、(2)(4)19. 关于既往史,以下错误的是:() [单选题]A、既往史:指患者过去健康和疾病情况B、内容: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食物或药物过敏(正确答案)C、与本次疾病无紧密关系,且不需治疗的疾病情况应记录在既往史中。

医院院级全科师资培训考核试题

医院院级全科师资培训考核试题

医院院级全科师资培训考核试题1.每名指导医师同时带教培训对象不超过()名 [单选题]A.1B.2(正确答案)C.3D.42.指导医师具有医学()及以上学历、()及以上职称. [单选题]A.本科、中级(正确答案)B.本科、副高C.专科、中级D.专科、初级3.熟悉基层全科医生工作情况,在基层实践基地承担以教学为主的专家门诊、会诊及示范教学等工作,其他科室指导医师至少每年()次 [单选题]A.1(正确答案)B.2C.3D.44.()上岗前均需参加过院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 [单选题]A.院级全科师资B.省级全科师资C.国家全科师资D.所有指导师资(正确答案)5.全科基地每年度至少组织()次对指导医师的教学工作评价 [单选题]A.1(正确答案)B.2C.3D.46.临床培训基地开展规范的教学查房,至少()1次 [单选题]A.1B.2(正确答案)C.3D.47.临床培训基地开展规范的教学病例讨论,至少()1次 [单选题]A.1B.2(正确答案)C.3D.48.全科医学科其他科室管床()张 [单选题]A.1B.1-2C.2-3(正确答案)D.3-49.全科医生培训方法包括: [单选题]A、全科医疗实践及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B、理论学习及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C、全科医疗实践。

D、理论学习、全科医疗实践及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正确答案)10.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时间总计为: [单选题]A、23个月(正确答案)B、20个月C、21个月D、18个月11.培训第3年应安排()个月时间的选修: [单选题]A、6个月B、2个月C、1个月D、3个月(正确答案)12.教学式病例讨论一般选哪种病例进行讨论? [单选题]A、疑难病例B、死亡病例C、出院病例D、归档病例(正确答案)13、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POMR)的核心是: [单选题]A.病人的基本资料B.问题目录C.SOAP形式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正确答案)D.随访记录E、化验及辅助检查14、学员在临床各科室轮转结束时,均应进行( ),即对学员的思想品德、临床技能、理论知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试和评定。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PLC)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的合作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传统的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PLC通过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共同信念和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构建一个有效的PLC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共同愿景。

教师在构建共同体时,首先要明确其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亦或是培养跨学科的合作能力。

这一共同愿景的确定,能够帮助教师在合作中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形成合力。

在建立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在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互相学习和借鉴。

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信任不仅仅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还包括对彼此专业能力的尊重和认可。

这种信任关系将进一步激励教师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愿意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共同体的活动中来。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还需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学校领导或管理员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为共同体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还要设定清晰的会议和活动安排,以确保教师的参与和互动。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论坛或社交媒体,能够提高教师的参与意愿和讨论的灵活性,使居住在不同地点的教师也能便捷地参与到共同体活动中。

在实践过程中,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定期的团队会议、教研活动、观课活动以及教师互助小组等。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讨论教学中的困难,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

通过观察和反思彼此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能够获得新的教学灵感,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专业成长。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教师发展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发展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发展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共同体是指一种集体学习、合作研究和共享资源的教师发展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近年来,“教师发展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如何构建和促进教师发展共同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建立共同发展理念、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专业支持和推动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共同发展理念要想促进教师共同发展,首先需要树立教师共同发展的理念。

教育的本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教师共同发展则需要摒弃“孤岛式”教育观念,拥抱合作共进的理念。

这需要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教师本人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意识到只有在共同发展的氛围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研讨会、课题研究和教学观摩等活动来宣传和倡导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营造浓厚的教师共同发展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深刻理解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共同发展的实践中来。

二、搭建交流平台搭建交流平台是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共同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建立教育教学平台,提供网络空间供教师们分享教学心得、经验和资源。

学校还可以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交流等活动,让教师们有机会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使得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提供专业支持提供专业支持是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缺乏专业支持,很容易产生教学上的瓶颈,从而无法提升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教育教学专家,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

“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

“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本课题是我校承担的z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于2013年4月29日正式立项,于2013年11月通过开题论证,2015年3月通过中期评估。

2015年12月30日结题。

该课题在专家的指导和课题组成员的自主实践探索下,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在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建构策略研究上有所突破,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一、研究背景我校原是一所农村学校,以往的培训多强调少数骨干的培训,教师发展不平衡,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不紧密,因此寻找一个以解决我校实际问题为载体,强调专家参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活动,以培养教师专业共同体为手段和目的的教师培训体系在我校迫在眉睫,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这个问题。

二、对课题内涵的再认识本课题以本校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自觉为主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类型和形成机制,在实践层面探索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的有效管理策略,以及教师专业共同体自主建构的组织策略和活动策略,从而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效率和专业自觉的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通过前期的准备,我们将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研究形成对学校情境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的新的理性认识。

通过探索形成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管理机制和建构策略。

2.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自觉的文化氛围。

3.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基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专业共同体建构的同时,较好地解决我校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内涵。

课题研究内容:1.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研究。

2.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

3.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操作研究。

⑴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⑵学校促进各种类型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的策略研究。

⑶学校各类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特质研究。

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

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

第8期2019年8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8Aug 2019[收稿日期]2019-03-06[基金项目]浙江省绍兴市“十三五”规划指南课题“名师代际互动研究:基于跨文化学习的视角”(项目编号:135403)。

[作者简介]姜亚洲(1981-),男,博士,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教师教育。

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姜亚洲(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我国应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主要改革举措之一,但全科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并不明晰。

笔者审视相关教师知识结构的论述及国际全科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发现,在舒尔曼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强化学科内容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是培养全科教师的关键。

与此对比,当前我国对全科教师知识结构还存在两个误区,即视全科为全能的任教所有学科、视全科为全知的全科课程统整教学。

在全科教师的培养实践中应该避免这两个误区而落入“缺失范式”陷阱。

[关键词]小学教师;全科教师;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8-0083-05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9 08 0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成为应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主要改革举措之一。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重点探索全科教师培养模式”;2016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

在此背景下,很多师范院校开展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的试验项目。

然而,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全科教师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1],其原因概为在培养方案实施之初,全科教师的内涵并不明晰。

在相关讨论中,对全科教师概念仍存在各种不同取向的理解,比如课程取向的视角认为“通过主题化课程开发和整合化课程实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教师”[2];职能取向的视角认为“全科教师是……能独立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3]等。

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新教师教学综合论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

“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它很好地顺应了这一变革需求,正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范式。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是19世纪80年代末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他以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在共同精神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博耶尔又将这一社会学概念引进了教育领域,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学习共同体”概念。

1997年,霍德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简称PLC )的说法。

本文所说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指的是,教师们基于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彼此沟通交流,分享资源,共享经验,协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组织。

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组织的最大效能呢?笔者认为不妨采取以下一些构建策略:一、优化组织形式1.学科组(教研组)。

这是传统的学校基层管理实体。

它既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与研究二合一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强化了年级管理模式,对学科组的建设与管理相对松懈,教研活动并未形成制度化,教研工作因循守旧,浮光掠影,因此,这一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有待进一步改进,实现扬长避短。

2.备课组。

备课组是在同学科、同年级的基础上组建的教研单位,主要作用是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实现年级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

由于备课组侧重本年级的学科教学与研究,因而比之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但由于备课组长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备课组内教师的竞争制约了其对资源的共享,所以备课组的建设也遇到了不少现实的挑战,有待学校领导在考核办法等方面作实质性的推动。

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机制方案

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机制方案

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机制方案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师的培训已经成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机制,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许多学校在开展教师培训时较为泛泛而谈,缺乏精准的需求分析和培训目标制定。

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教学反馈机制,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此外,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提供实用性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知识。

二、多元化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传统的教师培训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教师的素养培养却较为薄弱。

学校应该引入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注重培养教师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例如,引入在线教育资源,开展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激励教师参与培训许多教师抱怨参加培训课程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其对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提供学分奖励、加薪措施等,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增加培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建立跨学科的培训体系当前,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较少,导致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不平衡。

因此,学校应在培训中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引导教师从不同学科的视角看待问题,加强师资的交流与互动,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五、加强培训组织和管理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培训中存在组织不力、管理混乱等问题。

要想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学校应加强培训组织和管理。

例如,明确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流程、落实培训责任等,确保培训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加大对培训资源的投入学校应该增加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提高培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引进外部专家来进行培训,购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完善的培训设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平台和环境。

全科医学教师团队建设与培养

全科医学教师团队建设与培养
全科医学教师团队建设与 培养
• 团队现状与问题分析 • 团队建设目标与原则 • 选拔与培养优秀骨干教师 • 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 构建良好合作氛围及激励机制 • 评估改进及未来发展规划
01
团队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全科医学教师团队概况
01
02
03
团队规模
目前全科医学教师团队规 模较小,教师数量不足, 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科 医学教育需求。
增强科研创新实力
加强科研方法培训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科研方法培训,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鼓励团队成员申报科研项目
支持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为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 支持。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积极推动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其科研成果的社会 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05
构建良好合作氛围及激励机制
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
01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提供发展机会等方式,激发骨干教师的积
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团队建设
02
鼓励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形成协
作共赢的团队文化。
推动教学改革
03
支持骨干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4
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及时调整改进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团队成员的 分工和合作方式,优化团队结构。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改进建议,共同完 善团队建设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 施,如加强教学能力培训、提高科研 水平等。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确保持续发展
结合学校和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 趋势,制定团队长远发展规划。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之我见作者:马玉兰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4期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即研究者”,在这种状况下,师资培训的最好途径是立足校本,从有效培训到有效研修,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同步递进。

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途径世界经济工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专门研究国家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OECD在2005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教师事业》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不可能设想一个教师一辈子只接受一次培训,原因不仅在于教学工具的变化,而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在变,甚至孩子的要求也与从前不同,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及其有效性,目前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重心所在。

因此,课改进入了课堂,教师成为课改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

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即研究者”,在这种状况下,师资培训的最好途径是立足校本,从有效培训到有效研修,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同步递进。

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是指建设一支由教师群体构成的,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目的的共同体。

他们有共同目标——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

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指导,通过相互对话、交流进行人际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

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学校是一种学习型组织,是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为实现共同愿景而促进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思考与行动的积极互动中,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的优秀的学习型团队。

下面分五个方面阐述一下东北师大附小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之一是拥有一个“共同愿景”。

构建学习共同体,首先要确立一个共同发展的愿景。

基于这样的认识,以熊梅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在构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进程中,秉承学校50多年的发展历史,立足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确定了学校“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在这一共同发展愿景的激励下,学校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通过“十五”期间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开放式学校的构建与组织文化的新生一一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模式研究》,不断创生学校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主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环境的开放性。

在学校环境建设方面,按照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建造了一座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的开放式教学楼,打开了教室与走廊之间的墙壁,实现了空间一体化、连续性,集学习、休息、娱乐为一体,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学习空间,为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条件,使同学年之间的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间进行合作教学成为可能。

2.课程的整合性。

世界与人的发展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特点,人的个性发展不是各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知识间的彼此联系,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着重探索了学科综合化的有效途径:跨越学科的鸿沟,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与统整,淡化教师学科本位的思想,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使不同学科的内容相得益彰,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

3.时间的弹性化。

开放式学校要求克服传统班级授课制僵化的弊端,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创造灵活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时空环境。

教师团队建设与学科教学协同研究

教师团队建设与学科教学协同研究

教师团队建设与学科教学协同研究引言:教师团队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而学科教学协同研究则是教师团队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教师团队建设与学科教学协同研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师们通过合作可以分享经验、共同探讨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团队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二、教师团队的特点教师团队由多个专业教师组成,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教师团队的构成不仅包括学科老师,还有学校管理人员、心理辅导教师等。

这些专业教师的协作将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团队建设的步骤教师团队建设需要经历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激励团队成员、促进沟通与协作等步骤。

目标的明确是教师团队达到共同目标的基础,责任明确可以避免人为摩擦,激励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沟通与协作则是团队合作的基石。

四、学科教学协同研究的意义学科教学协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通过共同研究,教师们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五、学科教学协同研究的方式学科教学协同研究可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教研活动、案例分析、课堂观摩等。

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定期交流经验和心得的平台,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们深入研究教学问题,课堂观摩则能使教师们相互借鉴优点。

六、建设高效的教师团队的要点要建设高效的教师团队,需要注重教师的自主性发展和知识更新。

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研修活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需要注重教师的招聘和选拔,确保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同时,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晋升和成长的机会,以激励教师发挥自己的潜力。

八、构建学科教学协同研究的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科教学协同研究机制,包括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责任制度、有效的支持体系和资源保障等。

只有有力的机制才能推动学科教学协同研究的持续发展。

“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

“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

“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结题报告本课题是我校承担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于年月日正式立项,于年月通过开题论证,年月通过中期评估。

年月日结题。

该课题在专家的指导和课题组成员的自主实践探索下,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在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建构策略研究上有所突破,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一研究背景我校原是一所农村学校,以往的培训多强调少数骨干的培训,教师发展不平衡,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不紧密,因此寻找一个以解决我校实际问题为载体,强调专家参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活动,以培养教师专业共同体为手段和目的的教师培训体系在我校迫在眉睫,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和建构策略这个问题。

二对课题内涵的再认识本课题以本校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自觉为主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类型和形成机制,在实践层面探索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的有效管理策略,以及教师专业共同体自主建构的组织策略和活动策略,从而提高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效率和专业自觉的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通过前期的准备,我们将目标定位如下:.通过研究形成对学校情境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的新的理性认识。

通过探索形成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管理机制和建构策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自觉的文化氛围。

.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基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专业共同体建构的同时,较好地解决我校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内涵。

课题研究内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研究。

.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操作研究。

⑴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机制研究。

⑵学校促进各种类型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的策略研究。

⑶学校各类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特质研究。

四课题实践与研究㈠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研究。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运行机制在当代社会,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

不同于以往的教师独立工作模式,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发挥了多个人的协作与智慧的优势,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然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虽然有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但是如何让共同体运作更加高效、科学,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一、建立良好互信的教师关系任何共同体都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基础,这同样适用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建立良好互信的教师关系是共同体能够持续发展的保障,否则共同体将难以稳定运行。

因此,共同体中的教师需要相互尊重、信任、支持,时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追求共同的发展目标。

二、明确共同体运作目标与内容一个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共同合作达成这些目标。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共同体的发展进程,更好地协作,共同学习、研究、创新和探究,实现知识的分享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建立合理的共同体制度和规范共同体的运作需要一定的规则,比如成员间的督导和互动方式,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方法等。

这些规范应该是合理的、严谨的,并且需要每个成员都共同遵守,方可保证共同体的正常运行。

四、创新共同体学习形式和内容共同学习、研究、创新和探究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活动。

为了保证共同体的活跃性和生命力,需要创新共同体学习形式和内容。

可以采用在线研讨、团队PK等方式来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升成员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注重评估教师学习效果对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而言,升职、加薪等因素较为重要,因此,共同体应该注重对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为成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教师的教学表现和发展效果应该得到重视和认可,更好地推动共同体的发展。

六、加强暑期技能培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当中的成员普遍曾经接受过专业培训,但是受时限和限额等限制,这种培训通常只能涉及到课程基础知识研讨。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也逐渐被提出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共同学习、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问题的组织形式,是教师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建设策略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定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专业学习和对话的社群,由具有相同教育背景和共同目标的教师组成。

它通过共同学习、参与教学观摩、研讨教学问题等方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旨在构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环境,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和保障。

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模式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背景、教学需求和组织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模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建设模式:1. 学科共同体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科目和领域,组成学科共同体,共同研讨学科核心概念、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等问题,提升学科专业能力。

2. 教研组共同体模式:教师根据所在学校或院系,组成教研组共同体,通过教学观摩、教学设计与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 跨学科共同体模式:教师跨学科、跨年级组成共同体,通过跨学科教学、跨年级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跨界合作和教学创新。

以上仅是几种常见的建设模式,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组合和创新,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建设模式。

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内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内容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和确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建设内容:1.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通过教学观摩、课堂反思、教学案例分享等方式,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互相借鉴,提高教学效果。

2. 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共同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问题,构建共同的研究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师共同研究和改进课程设计与评价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全科教师在共识中形成机制培养全科教师,解决农村教师紧缺问题,是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委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的。

5年来,一些全科教师帮助强化了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和争议。

现在,培养全科教师逐渐成为教育界更多专业人士的共识。

初步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机制《意见》要求:各地要“采取定向委培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双语教师、音体美等紧缺薄弱科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

从此,全??部分地方也开始了小学全科教师的试点培养,在全科教学的尝试中,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带动了全科教师的探索和发展。

在培养全科教师,以及在培养中面临师资、教材、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

合格的全科教师在胜任小学语、数、英课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的任意两门技术技能。

但需要区别的是,全科教师并不是说一位老师要教语、数、英、音、美各学科,而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的能力。

从另一角度描述,全科教师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好教师。

教育部推动培养全科教师的工作,是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目的,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改革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还加强了分类指导,遵循不同类别教师的培养规律,分别提出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和目标要求。

教育部要求:建立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专兼职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并对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提出深入中小学等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每5年不少于1年的要求。

同时各校还要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

以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基础上开办南京晓庄学院为例,该校已经总结出一套培养全科教师的教学体系。

全科教师培养分为“大综合”与“小综合”两种:“小综合”是指小学教师具备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能力,“大综合”包括语数外加“副科”――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等。

毕业生将掌握教授小学阶段主课课程的能力。

率先开始的实验最开始旨在解决农村教师不足的全科教育模式,却在大城市率先开始了深入实验。

如北京的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从2012年开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课程学科属性、学习规律以及可以迁移教育心理学理论,尝试将十几门国家课程整合为5门课程,之后进一步简化为4门课程,即“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

品德与健康:整合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教育,强调这几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习得多少知识、训练多少技能,而是共同提升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

语言与阅读:整合语文与英语,强调语言类学科要以阅读带动言语的习得。

突出汉语与英语的双语阅读。

尤其加大阅读量,努力创造最宜读的书香校园。

数学与科技:整合数学、科学、信息、综合实践,重点体现这一类学科在实践、创新方面优势。

艺术与审美:整合美术、音乐、书法,这一类学科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审美品位。

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深圳,低年级“包班制”教学在多所知名小学试点。

这种新教学方式,由一到两名老师负责全班的教学。

语文和美术一起学、学音乐的同时认识数字,旨在克服“分科”局限,促进孩子综合发展。

目前,深圳小学、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等10多所学校低年级数十个班,常年进行“包班制”教学实验。

“它们是会唱歌的数字,看看1、2、3……会发出哪些声音?”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在场的一年级小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之后,老师又带领学生们了解数字和音符之间的关系、规律等。

这是深圳小学一堂数学和音乐融合的课堂。

而在另一个班的语文和绘画融合的课程上,年轻女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授“大家”“一起”“搬”等汉字。

这不是一撇一捺构成的课堂,而是有蚂蚁搬家的故事,有漫画,有“魔术”,还要求学生们现场画蚂蚁。

深圳的全科教师制,就是一名教师在一个班级可兼任多门学科。

据深圳小学校长王海林介绍,他们从2014年开始,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各班级中随机抽签选择班级进行全科教师包班制试点。

每个班主要由两位教师负责。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专门在今年新入学的一年级试点开设“全科教师全科教学班”,一名老师要同时教语文、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等课。

除北京和深圳外,全科教师制在上海、广州等地一些小学也已有相关探索。

实践证明,全科教师的职责是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孩子的潜能,如果开展得好,全科教师教学效果可以很突出;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

丽水松阳样板作为教育部推进的一项师培工作,最先出师上岗的一批全科教师受到了各地教育部门的重视。

叶华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竹源乡中心小学教师。

作为该省培养的首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自从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她不仅任教三年级的语文、五年级的英语,兼任五年级的美术,同时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充分发挥了全科教师“一专多能”的优势,得到了校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是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之一。

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面向松阳、遂昌两县招收了首届30名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叶华和其他29名全科教师在入学前就分别与两地教育局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由教育局统一调配到农村小学任教,服务期为6年。

随着农村生源减少,浙江一些农村小学出现了自然小班化现象,在校学生数比较少。

而按照相关规定,小学阶段生师比城市为19:1、县镇为21:1、农村为23:1;按照这个标准,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而首批小学全科教师充实进教师队伍后,这一困境得到了缓解。

根据杭州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全科教师毕业后每人至少要能胜任4个科目的教学,文科生必修的是语文、思想品德、英语、艺术;理科生必修的是数学、科学、信息技术、英语、美术;而体育是所有人的必修课。

和普通的师范生相比,他们的学习任务更重:大一上通识课程,大二开始分文、理科,所有课程的教学都是“专业课+教学实践”同时进行。

除了文化课,还要系统地学习舞蹈、声乐、书法、美术、武术等艺体课。

在正式上岗前,丽水市松阳、遂昌两地教育局还安排他们去农村小学进行至少两周的集中培训,对当地的生情、学情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

学成归来的全科教师成了“香饽饽”。

松阳的15名全科教师分别被该县12所农村小学“抢走”。

而在遂昌,县民族中学去年一下子“要”到了其中的3人,半年下来,个个表现出色,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在十几个班级中名列前茅。

教学之余,3名老师担任七年级学生的班主任,由于综合素质过硬,写得一手好板书,吹拉弹唱样样来得,学生对他们很是佩服和崇敬。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非常爱岗敬业,很有激情和责任心。

据介绍,从2013年起,全科教师这一培养形式在浙江省丽水市各县(市、区)推广开来。

截至2016年,共招录了197人。

合作高校也从杭师大扩展到浙江师范大学、丽水学院等多所高校。

多地扩招全科师范生作为解决农村教师紧缺问题的重点措施,全科教师的培养有政策保障。

为了吸引更多高考生报考、从事全科教师专业和工作,还应建立向全科教师倾斜的职业成长机制。

在安徽省,定向培养师范生与其他在校生享受同等的奖学金待遇;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对于协议规定服务期满重新择业的,今后城市、县镇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在重庆市,2013年始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

重庆市政府制定政策,教育、编制、人社、财政四部门统筹组织,定向、免费、创新培养小学全科教师。

到目前为止,全市在校全科师范生接近3000人,培养进展顺利,发展?萃妨己谩?2014年,重庆市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2015年贯彻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要尽快达到每年2000人的招生规模。

2017年高考,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河南省首次小学教育专科层次全科教师单独招生情况,2000个名额共吸引11669人报考,其中,最热名额有26人竞争。

湖北省在恩施州率先试点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小学全科教师以“包班”方式进行教学,可同时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十三五”期间,恩施州每年将以300至500人的规模招生,采取政府订单班的形式,委托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为偏远山区定向培养一批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能够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和公办幼儿园教师。

“全科教师班”的新生入学后,可享受3年免学费、每年6000元的助学资助,以及生活困难补助等优惠政策,毕业后需到当地农村学校或教学点任教至少5年。

目前,首批招收的300名学生正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针对订单班的特殊性质,定向培养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确保学生毕业后,不仅能任教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还能任教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政府订单班是恩施州解决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师资薄弱难题在全省率先试点的一个举措。

首届300名学生通过“全科”学习,学院专门为其“量身订制”课程,选派优秀师资组成教学团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还能任教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全科教师”。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这批学子勤奋好学,势头很好。

专家观点:不应受限于学科设置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潘江艳: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及学科教学法,而对社会现实所知甚少,对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史学、哲学等几无涉及,要想成为卓越的全科教师是不现实的。

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广泛储备、又没有特长,无法打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山东滨州学院副教授吕学军:全科小学教师在掌握某一学科“专”和“精”的基础上,同时应具备其他学科的“广”和“博”的特点。

建议探索“2+2”培养模式,即前两年按照专业大类培养,后两年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

还可以初中毕业生起点,探索“3+2”“2+4”和七年一贯制等联合培养全科小学教师模式。

南通大学教授张志泉:不少师范院校过分重视学生培养的学科性,虽然这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性,但其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发展却受到极大地限制。

这种只能适应某一学科教学的老师,难以满足小学特别是乡村小学的需要。

贺州学院副教授周琴:小学阶段的教育突出基础,为学生未来成长和成才奠基,尤其需要卓越的全科教师。

在农村小学,师资单一,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唐之斌:全科小学教师能够实现将许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把关于生活与世界的完整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农村孩子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