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金银到乌铜走银——浅谈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从错金银到乌铜走银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 厝石 ) 。 而 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 《 说文解字 》 中对 “ 错” 的解释为 “ 错, 金涂也 , 从 金, 从声 。 ” 清代 文字训诂学 家段玉裁注释 说 “ 涂, 俗作涂 , 又
0 f t h e m a r e t h e s a me Mo s ai c s T h e i n l a y i n g s i l v e r i n g g o l d i s i n l a i d b y t h e s ol i d
从错金银 到乌铜走银看工艺 的传承与创新
I NHE RI T ANCE AND l NNOv ATl ON 0F AR T AND CR AF T F R 0 M I NL AYI NG S l L VE Rl NG GO L D AN D B L ACK C0PPE R I N L Al D- S L I VE R
同时通 过本人的 “ 金 属蚀刻嵌银 工艺”实验 研究方法 , 来证 明乌锏 走银工艺是传 统 镶嵌工 艺方法上实 现了一次质的飞 跃, 并得 出了乌铜走银 工艺与 “ 金属蚀刻嵌银 工 艺” 是传 统镶嵌工艺 的传承与创新的结论 。
浅谈民间传统手工艺当下的境遇与发展走向
浅谈民间传统手工艺当下的境遇与发展走向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的浪潮下,民间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淘汰和遗忘,这给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背景和现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深入探讨。
一、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背景和现状民间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随着历史的演变,民间手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传承。
在我国各地区都有着许多的文化作品和物品由民间手工艺制成,如瓷器、陶器、雕塑、刺绣等等。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的浪潮下,民间手工艺逐渐被市场淘汰和文化遗忘。
很多传统手工艺人员由于无法在传统手工艺上赚到更多的钱而放弃传统手工艺。
同时,全面推广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使得许多手工艺品制作工具和原材料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得。
一些古老传统手工艺甚至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二、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和市场需求。
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市场对于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量却无法满足,使得这些工艺品难以赚取足够的利润。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少的解决方案。
首先,传统手工艺的管理和维护需要有专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其次,民间手工艺品的传承需要有现代化的手段,如网络推广和电商化;再者,需要有专业的艺术教育来推动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和传承。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又要注重其独特的传统性和文化价值。
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数字化为例,在现代工业化浪潮下,手工艺品数字化不仅可以进行标志和形象的设计,而且还可以方便制作和生产。
这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选购手工艺品的复杂度和购买成本,使得手工艺品更加普及和可持续发展。
浅谈民间传统手工艺当下的境遇与发展走向
浅谈民间传统手工艺当下的境遇与发展走向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代代相传。
在当下社会背景下,民间传统手工艺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境遇和发展困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减弱。
传统手工艺品往往需要经过繁琐的制作过程,制作周期长,生产成本高。
相比之下,现代化工业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仅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而且数量可大量生产。
这使得很多人更加倾向于购买现代化工业产品,而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逐渐减少,这也不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手工艺往往需要较高水平的技艺和经验,而这些技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地传承和发展。
现代社会追求速度的逐渐加快,学习和传承手工艺所需时间和精力成本较高,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其他更“现代化”、更“高大上”的工作。
长此以往,手工艺的传承者越来越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手工艺的市场需求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通,也是制约传统手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消费者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认同程度和需求水平不稳定,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比较精细,销售渠道也相对狭窄,很多手工艺人无法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制约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不过,尽管民间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这些困境,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增强和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传统手工艺也有其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推崇日益增强。
在和谐、文明的社会追求下,人们渐渐重视起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习和收藏传统手工艺品,这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传统手工艺品的升值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
传统手工艺品因其独特的工艺和文化韵味,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随着收藏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和收藏传统手工艺品,这为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的支持。
云南传统金属工艺乌铜走银概览
2.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指从各个角度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如许昆的《云南古代乌铜走金银》、吴炜的《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工艺》、李晓岑的《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张励民的《云南乌铜走金永昌云子建水紫陶》、王洪伟的《岳飞后代最后的——乌铜走银——传人》、余小舵的《基于云南晋宁“乌铜走银”的田野调查》等论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历史、艺术、进展和现状等做了较系统的描述。
一、乌铜走银简介
云南很早就显现以金和铜化合而成的“乌铜器”。如清朝《云南风土记》中有大理出产“乌铜”的记载。民国时期, 对乌铜走银的记载较多。如民国《石屏县志》 卷十六说“乌铜是以金及铜化合成器, 淡红色, 岳家湾产者最正确。按乌铜器始惟岳姓能制, 今时能者日众,省市肆盛行, 工厂中有聘作教师者。”那个地址提到乌铜是铜和金的合金, 即民间所谓乌金, 其表面墨黑细润, 价钱不菲。《续修昆明县志》卷五中有“其造墨匣及小件炉瓶, 质如古铜, 而花纹书画以银片嵌入者, 那么为乌铜器, 且又有乌铜走银器之称。”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二记载了乌铜走银器的工艺:“甲于全国乌铜器制于石屏, 如墨盒、花瓶等, 錾刻花纹或篆隶正书于上, 以银屑铺錾刻花纹上, 熔之, 磨平, 用手汗浸渍之, 即成乌铜走银器, 形式古雅, 远近购者珍之。”
3.案例介绍
案例介绍是指一部综合性高作或一篇综合性论文中把乌铜走银(金)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较为宽泛的说明和说明,如李晓岑、朱霞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李昆声著的《云南艺术史》[(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总之,从1989年到此刻,人们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漠,这些研究使得咱们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熟悉。但不能回避的是以上专著和论文要么过于宽泛,流于简介;要么角度单一,难以宏观;要么研究不深,如乌铜走银(金)传承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文化艺术的传播,需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切入,但似乎无人涉及;要么忽略了乌铜走银(金)对传统图案的借鉴,未能系统整理出图案库并标注含义等。鉴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乌铜走银(金)的造
金银错 工艺技术
金银错工艺技术金银错工艺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技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金银错工艺技术指的是将金属线条错综复杂地编织在一起,形成美观、精致的装饰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金银错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工艺特点。
金银错工艺技术最早出现在中国宋朝时期,当时主要用于制作帐房、镜子等装饰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银错工艺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宫廷、寺庙以及贵族家庭。
在明清时期,金银错工艺技术达到顶峰,成为皇家和贵族装饰品的代表。
金银错工艺技术是一种精细的手工艺技术,它要求工匠的耐心和细致,每一根金属线条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处理。
首先,工匠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线条,通常使用纯金和纯银。
然后,根据装饰品的设计要求,工匠将金属线条细细分割,通过巧妙的编织将它们交织在一起。
编织过程需要非常细致的操作,每一根线条都必须精确地镶嵌在另一根线条之间,以确保整个装饰品的牢固性和美观性。
最后,工匠对金银错装饰品进行抛光和刻饰,使其更加光亮和精致。
金银错工艺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工艺技术,需要工匠具备精湛的技巧和经验。
其次,金银错装饰品制作周期较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金银错装饰品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它们的细腻和精美程度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金银错工艺技术还具有较高的保值价值,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每一件装饰品都代表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金银错工艺技术也得到了革新和发展。
如今,金银错装饰品制作过程中已经引入了一些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此外,一些设计师还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与工匠们合作共同创新,开发出更多样化、更符合时代潮流的金银错装饰品。
金银错工艺技术作为传统工艺技术的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们展示自己品位和身份的方式。
尽管现代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金银错工艺技术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浅谈青铜器错金银工艺
浅谈青铜器错金银工艺其次就是需要了解错金银的主要工艺特征,具体详见下面图片说明(以下所有图片均来自网上公开发布)上图中,我们通过严重锈蚀的错金银器,可以清楚看见裸露出来的金银片和金银丝。
明显这就是镶嵌工艺,也就是常说的错金银工艺,就是现在器物上开槽,然后将金银片丝砸进凹槽的工艺。
这种工艺需要注意的是,凹槽并非需要做成倒梯形,倒梯形应该是前人的误会,实际上古人运用的原理是靠接触面摩擦力,也就是槽底只要达到一定粗糙度就可以了,因为粗糙面会增加摩擦力,从而使金银丝牢固的镶嵌进去,并不需要倒梯形来吃住的。
这是镶嵌工艺的真实过程。
上图中展示的是一件器物的局部,我们可以看见有两种工艺的存在,左边明显可以看见有脱落后露出的槽,因此属于镶嵌的错金银。
右边大面积纹饰处,则明显看出不类镶嵌,实际上是贴金银片或箔工艺,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看见贴上去后进行裁切的刀痕。
这种工艺就是将金银箔直接贴覆在纹饰区域,然后依照纹饰切割出来。
因为是贴的,所以常常会看见这个区域出现鼓泡、皱褶等现象,有时候还会出现剥起。
但是需要注意,战国时期贴金银片工艺,是预先制作纹饰凹槽,然后将金银片贴进去,裁切出完整纹饰图案的,发展到汉代以后的帖金银箔,则与此不同,是直接将金银箔贴附到器物表面,而不再预先制作纹饰槽,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战国时期的称为金银片更加合理。
上图是一件带钩,从图上我们也可以看见比较清晰的工艺痕迹,正中间明显看见两块银箔的拼接处,这里主要是从美观设计的,因此出现规整清晰的结合线。
上面方框内我们看实物是就会发现有两处明显的金银丝重合连接,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古人对用丝长短的计算失误,或者为了节约材料,在某些部位就会出现断接现象,这也直观反映出镶嵌实际就是金银丝片直接嵌进凹槽的。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还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纹饰,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子,直接用一块金银片裁切了嵌进去,而是古人会科学的现将复杂纹饰分割成简单的几何纹饰组合,然后相应的依照分割后的简单几何进行镶嵌主题纹饰拼对。
乌铜走银日用品艺术特征分析
乌铜走银日用品艺术特征分析乌铜走银是一种独特的日用品艺术,它结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本文将对乌铜走银日用品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其独特之处。
乌铜走银日用品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它是通过一种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工匠们首先选择优质的铜材和银材,经过多道工序进行精细的锻造、雕刻、抛光等工艺,使其呈现出光亮的表面和精美的纹饰。
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使其具有防锈、防腐蚀的特性,从而保证乌铜走银日用品的长久保存。
这种传统的工艺技术不仅需要工匠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乌铜走银日用品的制作非常考究,成品多为精品。
乌铜走银日用品的设计风格独特。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在外观上,乌铜走银日用品常常以简约大气的风格为主,通过线条的优美设计和图案的精致表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乌铜走银日用品在设计上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有时尚感和品位。
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使得乌铜走银日用品不仅适用于传统家居环境,也可以成为现代家居的点缀之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品。
乌铜走银日用品具有实用性。
在艺术性的乌铜走银日用品也注重实用性。
它可以作为茶具、酒具、餐具等日常用品,其坚固耐用、易于清洁等特点,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乌铜走银日用品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比如使用铜材制成的杯子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乌铜走银日用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实用的生活用品。
乌铜走银日用品的文化内涵丰富。
它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乌铜走银日用品的设计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譬如传统的花鸟图案、中国结、古代诗词等,这些都给乌铜走银日用品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内涵。
乌铜走银日用品的制作过程也凝聚了工匠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工艺的传承,让乌铜走银日用品继续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流传发展。
乌铜走银工艺发展浅谈
乌铜走银工艺发展浅谈关键词:乌铜走银;独特魅力;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乌铜走银是云南所特有的一种传统金属工艺,它于清朝雍正年间发源于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的岳家湾村,兴盛于民国时期的昆明城,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曾和景泰蓝并称为“天下铜艺双绝”。
著名学者袁嘉谷在《异龙湖歌》中“器精称乌铜”的诗句,称颂的正是乌银走银工艺品。
1乌铜走银工艺的独特魅力1.1工艺独特、材料贵重乌铜走银,是在铜胎的基础上加入多种金属进行炼造,以形成特殊的合金;而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并将纯银(或金)熔化成水填入图案的刻痕当中,利用高温和化学处理使银(或金)与铜融为一体,再经过冷却、打磨、抛光、捂黑等技术处理后所形成的。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方能完成,并且需要运用到合金冶炼、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錾刻等多门传统技艺。
而且它是用优质的铜和一定比例的黄金、纯银掺合其他多种金属熔炼而成的,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昂贵的贵金属。
1.2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效果突出乌铜走银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均需要在器物上錾刻出各种纹饰。
它所使用的图案纹饰,有八仙过海、花鸟鱼虫、梅兰竹菊、飞禽走兽、龙凤鹿鹤以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几何纹样等等,题材广泛且多是传统的吉祥纹样。
这些装饰纹样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人雅士的意趣,折射出了儒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渗透。
而乌铜走银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以熔化之银(或金)水注入錾刻好的纹饰刻痕内,再经打磨、捂黑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后,铜胎会由红色转变为乌黑色。
在这里铜胎色彩的转变,主要是通过用手捂和擦的方式来完成的,是利用了手上的汗渍与冶炼好的合金铜发生氧化作用而在合金铜表面形成漆黑的氧化层,而由于银不会被氧化,就呈现出银光闪闪的灿烂纹饰。
白银花纹图案,游走于乌黑铜胎上,栩栩如生,光泽秀丽,呈现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再加上器物上的书法绘画艺术,整件器物显得十分古雅、极具观赏性。
1.3实用为主、力求美观2乌铜走银工艺的发展现状乌铜走银以其独具魅力的特别工艺而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门古老的技艺由于各种原因而逐渐哀落。
乌铜走银现状分析研究
乌铜走银现状分析研究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乌铜走银现状分析研究乌铜走银现状分析研究,摘要,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金属工艺,然而在这个艺术工业化的复制时代,这样的纯手工艺品正面临逐渐消亡的尴尬困境。
本文从乌铜走银的现状和价值出发,结合目前的市场趋势和社会需求,简单地对乌铜走银的现状进行了一个分析。
,关键词,乌铜走银退势价值,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93-02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金属工艺的一种,曾和景泰蓝并称为“天下铜艺双绝”。
它创始于清代雍正年间的云南省石屏县,兴盛于民国时期的昆明城。
所谓乌铜走银,就是以铜为胎,在炼造时加入八种金属,形成特别的合金金属。
而后在胎上雕刻花纹图案,然后将融化的银水填入图案当中,待冷后经过打磨加工,使得底铜变为黑色,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整个器物显得古色古香。
一、乌铜走银的价值乌铜走银是一门流传了将近280年的古老技术,是经历了时光锤炼的民间艺术,代表了云南劳动人民的智慧。
在制作一门乌铜走银的工艺品时需要运用到多门的传统技艺,比如冶炼合金的技术、雕刻造型的手艺、书法绘画的灵性,以及微雕和錾刻的技巧。
此外,在乌铜走银工艺品的装饰纹样上也体现了中国文人雅士的意趣,如常见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等。
这些传统的吉祥图案都体现了我国文人雅士的情操高尚、人格坚贞,折射出了儒家思想“礼”在我国文化中的渗透。
乌铜走银还是滇味文化的代表。
这门技艺是云南独有的,诚如斑铜工艺、建水紫陶、新华银器、剑川木刻木雕一样是云南工艺文化的典型性代表。
在民国时期的昆明城,乌铜走银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从目前所保留的乌铜走银的文房器物、生活用品还是乌铜走银上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典雅精致的图案,都反映出当时民国文化的气息,它是云南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极具有滇味文化代表的工艺品,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保护。
乌铜走银有关的散文
乌铜走银有关的散文乌铜走银,是一种受欢迎的金属加工工艺,它让铜制品获得了闪闪发光的银色外观,兼具了铜的坚韧和银的光泽。
乌铜走银的工艺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传承和创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引领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乌铜走银的工艺过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将铜件表面压上纯银薄片,使其呈现出银色光泽;二是经过多次锻、打、烧、冷却等加工过程,让乌铜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银色涂层,同时不影响铜件原有的坚韧性能。
乌铜走银的工艺与银器制作工艺相似,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比较于银器,乌铜走银不仅相对便宜,而且更加经久耐用。
由于银的软度和韧性较弱,银器容易磨损变形,而乌铜走银可以更好地保持原有的形状和光泽。
同时,乌铜走银在银色的光泽下,仍然保留了铜色所具有的质朴感和坚实感,这使得乌铜走银的雕刻制品更具有厚重感和艺术价值。
乌铜走银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它的金属加工工艺上。
乌铜走银的艺术价值,更多的来自于它的文化象征和古老传说。
乌铜走银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常常将铜器与银器作为嫁妆和生产工具,或作为贵族礼器。
铜器代表刚毅坚韧,银器则代表高贵华丽。
乌铜走银将两者合一,意味着文化融合、价值兼备。
古代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个与乌铜走银有关的故事:相传,商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史赵的铜匠,他不离不弃地守护着铜器制作的传统技艺。
某一天,他梦到了一个灵异的女子,在他耳边说:“我可以让你的铜器走出新的路子。
”醒来后,史赵发现手中的铜器变成了银色,于是他开始探索将铜与银相融合的方法,终于开创了乌铜走银的工艺,成为后世铜匠的楷模。
除了美丽的传说,现代的乌铜走银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无论是家居装饰、餐饮器皿,还是室内外雕塑、公共艺术品,都可以利用乌铜走银的工艺特点,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或实用品。
此外,乌铜走银还可以用于高端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制造、高速列车等,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和外观质感。
乌铜走银,是一种有着独特文化价值和工艺美学的金属加工技艺,不仅体现了古代智慧和工艺精髓,也不失为现代艺术与工业的卓越结晶。
对乌铜走银传承发展的思考
对乌铜走银传承发展的思考作者:黄丽君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23期乌铜走银的起源一般认为在清代,相关文献多有罗列。
根据乌铜走银现有传承人口述以及相关资料描述,清雍正年间岳飞后裔居于云南石屏以制银器为生,偶有一日不慎将金戒指坠入熔铜炉中巧得铜合金,此料做成手炉日日在手中把玩取暖,不日变成乌黑锃亮之独特物件。
而有证据表明古滇国时铜器已经懂得加金使之变色,明代宣德炉亦有色乌含金者,至于走银、走金其原理与我国春秋时期盛行的金银错工艺本质相同。
因此至少从乌铜材料本身而言其产生应该早于清雍正年间,这也说明这门技艺的诞生也是工匠艺人随时代的发展汲取各家工艺之长制作出的工艺瑰宝。
云南乌铜走银发展到辉煌,从衰落再到新生走过了跌宕起伏的近三百年时光。
据《石屏县志》载发展之初岳家历代乌铜走银传人均遵循家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媳妇不传女儿”在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开设家庭作坊独家经营。
此时期作品多为香炉及文化用品等器具。
到1840年以后,由于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此时的乌铜走银也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大量制作烟袋锅、烟膏盒子等。
但由于价格昂贵,制作数量相对其他工艺品数量偏少,保存下来的乌铜走银实物就更是难得一窥。
清末至民国时期乌铜走银达到了鼎盛期,应时代之需,石屏岳家在昆明开设了分店,年产量约3000至5000件。
产品多为文房四宝、膏盒、墨盒、花瓶其中尤以墨盒居多。
装饰有麒麟吐书、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八仙过海、飞禽走兽、龙凤鹿鹤等。
此期乌铜走银器技艺精湛、做工细致、装饰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在销路上,远至香港、澳门和国外,风靡一时。
龙云执政云南期间,历年都要到岳家订制一批乌铜走银的墨盒,落上“黄埔军校校长将中正赠”的字样,作为蒋介石赠人之礼物。
至此乌铜走银在昆明名声大噪,散千金而求一物。
“尚乌”将乌铜走银推至了发展的最高点,并作为地域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品担当了云南对外交流沟通和礼品馈赠的使者。
后因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原材料昂贵而稀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乌铜走银逐渐走入低谷。
“乌铜走银”的传承与创新
“乌铜走银”的传承与创新
金永才
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摘要: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古老的手工技艺,始创于 云南石屏,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
关键词:乌铜走银;传承;创新
更加符合人们现代的审美和需求,从而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通过艺术与生活的融 合,使得乌铜走银工艺品更加具有实用和鉴赏功能,更加凸显 中华民族特色,从而使之成为真正的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 的造型艺术。
11
参考文献: [1] 郭强 . 从错金银到乌铜走银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J]. 设 计,2015,(21):36-38. [2] 姚丽华 . 乌铜走银工艺发展浅谈 [J]. 山东工业技术, 2014,(20):32. [3] 王东方 . 乌铜走银的造型、装饰与传承 [D]. 云南师范大 学,2013. 作者简介: 金永才 (1953) 男,云南昆明官渡区小板桥人。现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的第六代唯一传承人,云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乌铜走银工艺馆馆长、云南乌铜走银文化 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民间工艺 一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备受人们喜爱和传承。乌铜走银作 为其中的代表工艺之一,必然也会受到国家的政策保护和宣传。 在此背景下,乌铜走银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呈现出了一些发展 趋势。
在多元化、一国化的时代背景下,乌铜走银工艺也在逐渐 接受高新技术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冲撞,通过民间艺人们观念和 技艺的创新与进步,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从而将其体现在新 材料的选用或加工流程的改进等方面,因此,在乌铜走银工艺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传承人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 新和改良,在提倡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采用新的技术,更重 视新产品的开发,将其与多种文化元素相融合,从而提高乌铜 走银工艺品文化艺术品位。
乌铜走银技艺与传承
乌铜走银技艺与传承黄春燕;刘哲军;朱红霞;何燕【摘要】乌铜走银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其工艺独特、材料贵重、造型精美.以对云南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乌铜走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永才工艺美术大师的访谈为基础,对乌铜走银技艺冶炼乌铜、錾刻图案、走银、定型打磨、捂黑进行了分析,对乌铜走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建议.【期刊名称】《铜陵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3【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乌铜走银;技艺;传承保护【作者】黄春燕;刘哲军;朱红霞;何燕【作者单位】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8一、前言乌铜走银是云南地方特色工艺,为一种铜制纯手工工艺品,也是中国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
清《云南风土记》载有“大理出乌铜”。
民国《石屏县志》记载“乌铜是以金及铜化合成器,淡红色,岳家湾产者最佳。
按乌铜器始惟岳姓能制,今时能者日众,省市肆盛行,工厂中有聘作教师者。
”《续修昆明县志》记载“其造墨匣及小件炉瓶,质如古铜,而花纹字画以银片嵌入者,则为乌铜器,且又有乌铜走银器之称。
”说明民国时期乌铜走银非常盛行,是一种铜合金并应用到炉瓶、墨匣供人收藏观赏使用。
由于其发展历史久远,作品外观独特,工艺精湛,乌铜走银工艺在2011年被纳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册中,在得到人们喜爱基础上,其具备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二、乌铜走银技艺乌铜走银是将铜和金、银等多种金属原料进行熔化,制作胎体,并在其胎体上錾刻各类花纹图案,然后将纯银或者黄金熔化后,在高温情况下将银或者黄金走入到錾刻的花纹图案内。
最后,通过定型锻打、修边抛光、手工捂黑等技术处理,使其变成乌黑色,錾刻图形上走入的金或者银成黄色或白色,形成黑白或者黑黄的工艺装饰效果。
传统手工艺的变化和发展
传统手工艺的变化和发展
传统手工艺是指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手工制作技艺,它以人工操作和传统工具为特征。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发展。
首先,传统手工艺的变化在于材料和工具的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和工具被引入到传统手工艺中,使得制作过程更加高效和简便。
比如,在陶瓷制作中,现代的陶瓷炉和控温设备大大提高了瓷器的品质和产量。
而在纺织制作中,电动织机的出现使得制作速度大幅度提升。
其次,传统手工艺在设计上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和风格。
比如,传统的木雕可以与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感和时尚感。
同时,一些手工艺品的设计也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需求,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实用性的要求。
此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还体现在与商业和市场的结合上。
传统手工艺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家庭自用或者个人制作,而是逐渐与商业和市场相结合,成为一种经济产业。
许多传统手工艺人开始组成合作社或者企业,推出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线,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和宣传。
这种商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手工艺更加广泛地被人们接受和欣赏。
总之,传统手工艺的变化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它顺应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
趋势,以更新的材料和工具、新颖的设计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保持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也正是为了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和爱上传统手工艺,让其得以永续发展。
乌铜走银技艺的现代化传承
艺术探讨乌铜走银技艺的现代化传承蔡子逸(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乌铜走银是云南地区独特的工艺,有300多年的历史。
用乌铜走银制作的工艺品外观典雅,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但是乌铜走银技艺在当地为不外传的秘方,在发展的过程中濒临失传。
基于此,本文从乌铜走银技艺传承的必要性入手,重点探究乌铜走银技艺的现代化传承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给乌铜走银技艺现代化传承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乌铜走银;技艺;传承一、乌铜走银技艺传承的必要性乌铜走银技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云南地区的重要工艺符号。
从民国到解放时期,乌铜走银几乎失传,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乌铜走银技艺才获得了新生。
乌铜走银技艺有着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传承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对各类造型十分注重,因此乌铜走银在器物造型时多选用香炉、酒局、首饰、文房四宝等外形,它们的结构十分协调匀称,而且外部造型圆润饱满,极具原始的形态之美。
另外在纹样上,乌铜走银的装饰也十分丰富,主要为吉祥纹样、写意纹样、汉字书法等,其中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元素,达到了形意融合的特色,独具东方的审美情趣。
(二)经济效益。
乌铜走银采用的是传统手工的制作方式,其年产量相对较少,但是乌铜走银工艺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每年可以为云南地区创造较高的经济收益。
特别是梧桐走银技艺在央视的《探索发现》栏目中播出后,每年都有大量的订单,目前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生产,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且给云南地区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利益。
二、乌铜走银技艺的现代化传承措施乌铜走银技艺的传承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初期的发展中该项技艺只传儿子和儿媳,并不外传,这就导致在社会的动荡时期,乌铜走银记忆濒临失传。
除此之外,在当代的乌铜走银产品中,虽然外形较为美观,但是实用性相对较差,出现了产品单一化的问题,仍然坚守着传统的样式,没有重点的进行创新和突破,所以很多产品类型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中国历史上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中国历史上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一、起源与历史中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明使得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早在史前时期,中国人民就已经掌握了石器制作、陶器制作等最基本的手工艺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传统手工艺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与演变。
在中国古代,手工艺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今天,这些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工艺种类与特点中国传统手工艺包含了众多种类,如刺绣、陶瓷、漆器、剪纸、蜡染、木雕等等。
每一种手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艺,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风采。
以刺绣为例,它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使得刺绣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推崇。
而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更是以其丰富多彩的类型和精湛的工艺享誉世界。
三、传承与现状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衰落与退变的情况。
工匠的减少、市场需求的下降以及商业化生产的冲击,都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传统手艺技术都面临失传的危机。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着手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
一些手工艺大师和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其中,传授技艺和推动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对于中国历史传统手工艺的看法中国历史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这些手工艺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正是这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才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让其在当今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努力,让传统手工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略谈乌铜走银的传承
文艺生 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史 海 文 艺
略谈 乌铜 走银 的传承
王东方 ’郑小强 2
( 1 . 红河 学院 , 云 南 红河 6 6 1 1 0 0 ,
2 . 洛 阳师 范学院, 河南 洛阳 4 7今 )
改革开放后 , 我 国 政府 和 民众 与 国 际社 会 的联 系迅 速增 加 ,
窥。 在传承上此期 已经慢慢发生 了技艺外流的现象 。( 由保存下
来的清代乌铜走银器上的铭印可知除了岳氏 ,还有刘 氏 、陈氏
等。
西方发达 国家相关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这些濒危 的 宝贵 民族文化遗产 的紧迫性得到了深刻的认 同,政府和 民众迅 速行动 , 挽救 、 保护 、 传 承和发展濒临失传 的民间奇艺 , 四处挖掘 被岁月 淹没的艺术魂宝 。2 0 1 1 年, 在国家 、 政府 的领导下 , 经过 对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普查和跟踪寻觅 ,乌铜走 银被发掘 出 来, 其精湛 的技艺 、 独特的艺术 品貌立 即成为我 国文化 艺术 遗产 中很得关注和重视的 民艺之一 ,并被列 为我 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自此 , 乌铜走银真正迎来 了它的新生。
有纪念款识 和图案 的墨盒 , 作 为礼 品赠与参加庆典 的达 官要 员。 正是 如此 “ 尚乌” 的风 尚, 将 乌铜走银 的发展推 至了最 高点 , 并作 为地域代表性 的文化艺术品担当 了云南对外交流沟通和礼品馈 赠 的使者 。
而据专家研究古滇 国铜器 已经懂得加金使之变色 ,明代宣 德炉
四、 衰落期 ( 解放前期至解放初期 )
解放初期 , H本侵 占昆明, 因战争的频繁 , 社会 的动荡 , 原材 料 的稀缺 , 至乌铜走银生产逐渐走 向衰落 。 冉加上乌铜走银制作 工艺复杂 , 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 , 原材料 全是 贵金 属 , 成本极高 , 为 了生存 ,致使包括岳氏后人 在内的许 多人都不愿继 承乌铜走
乌铜走银日用品艺术特征分析
乌铜走银日用品艺术特征分析
乌铜走银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品材料,它在设计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将从材料特性、工艺技法、造型构成以及意境表现四个方面分析乌铜走银的艺术特征。
一、材料特性
乌铜走银以铜作为基材,通过氧化和抛光等工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镀银层,具有铜的韧性和银的亮度,使得乌铜走银制品展现出异于银制品的内敛、厚重及不失华丽的特性。
二、工艺技法
乌铜走银的制作过程依靠手工进行,主要工艺包括银釉涂抹、空芯银釉粘贴、刻、珐琅填色、镀铜、打银、打磨、抛光等手艺技巧。
在材料和技法的共同作用之下,乌铜走银制品具有较高的制造难度,需要较高的手工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三、造型构成
乌铜走银的造型构成多样,以器皿、香炉、匾额、挂饰等为主。
其造型造型取材于传统文化和元素,如龙凤、花鸟、山水、古董和民俗传说等,同时也有很多具有实用性的器皿形式。
其造型通常采用紧凑、平衡的设计,塑造出挺拔、精细的曲线与几何构成,并常常采用手工雕刻、琢磨等方式制作细节,尽显精湛制作技艺。
四、意境表现
乌铜走银的意境表现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美学观念,如敬畏天地、求福祈祷、祭祀祖先等。
制品多以传统中式文化为主,代表了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其造型和图案刻画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有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乌铜走银的厚重和内敛也传递了一种静态、内省的美感。
乌铜走银新技艺的介绍
乌铜走银新技艺的介绍乌铜走银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技术,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使得乌铜表面呈现出银色的光泽,给人一种奢华高贵的视觉效果。
乌铜走银技艺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历代工匠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现代的乌铜走银技艺。
乌铜走银技艺的制作过程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完成。
首先,选取优质的乌铜材料,经过打磨和清洗,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然后,通过化学处理和热处理,使乌铜表面的氧化物被还原,得到银色的金属质感。
接下来,通过涂饰和烘烤等工艺,使乌铜表面形成一层坚固耐用的保护膜,增加其使用寿命。
最后,进行细致的修饰和打磨,使乌铜走银的制品达到完美的效果。
乌铜走银技艺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是制作出的乌铜走银制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乌铜走银制品既保留了乌铜的质感和气质,又增添了银色的华丽光泽,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乌铜走银制品可以应用于家居装饰、礼品赠送、艺术品收藏等领域,不仅能够提升空间的品味和氛围,还能够展示主人的品味和文化底蕴。
乌铜走银技艺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乌铜走银技艺的制作过程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
现代的乌铜走银技艺不仅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银色的光泽,还可以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实现不同的效果,如古铜、古银等。
同时,乌铜走银技艺也与电子、光学、材料等相关领域相结合,探索出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创新可能。
乌铜走银技艺的推广和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乌铜走银技艺,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方式,向公众介绍乌铜走银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增加人们对乌铜走银制品的认识和欣赏。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乌铜走银技艺的传承和培养,培养更多的乌铜走银工艺师和爱好者,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手工艺技术。
乌铜走银技艺是一门独特而精细的手工艺技术,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使乌铜表面呈现出银色的光泽。
乌铜走银制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可以应用于家居装饰、礼品赠送、艺术品收藏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错金银 到乌铜走银
— —
、 l 戋谈传统手工艺 的发展
F R OM l NL A YI NG GO L D T O B L ACK C0PPE R SI L VE R PR OCE S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r e a t i v i t y o f t h e c r a f t o f I n l a y i n g Go l d T o c o mb i n e t h e mo d e r n j e w e l r y d e s i g n
t h e g e n e r a l p u b l i c Wi t h t h e a c c um u l a t i n g k n o wl e d g e o f s u ch c r a f t , t h e d eman d i s i n c r e a s i n g a s we l T l h i s e s s a y wi l l I oo k I n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n d c o nn e c t i o n s
b e t we en t h e c r a f t o f I n l a y i n g Go l d a n d B l a c k Co pp e r S i l v e r ,i n or d e r t o r e a c h t h e c on c l u s i o n t h at Bl ac k Co pp e r Si l v er i s t h e r es ul t o f de v e l o pme n t an d
的金属 主要 为金、 银、 等。 乌铜走银 工艺金 属胎 器材质 则为 云南地 区独 特 的乌铜合金 ( 铜 金合金 ) , 合 金比例主 要为铜, 含有金、 银等 其他金 属。 2 、 最终成 型后 的器型 不 同, 传 统错 金银 工艺制 品多为器皿、 摆件 、 车马
器、 兵器等 实用器物 , 近现代错 金银工艺制 品主要 为摆件 、 工艺品和仿古 艺术 品。 乌铜 走银工艺制 品则多为 文房用具、 烟膏盒、 小花 瓶 、 玩物等 小 器物。 3 、 采用的装饰纹样不 同, 错金银 工艺制 品装饰 纹样较为广泛 , 主要 有铭文、 几何云 纹、 动物纹, 更有 “ 三叠法”等复杂装饰手法, 点、 线、 面结 合较为丰富 。 乌铜走银 工艺制 品装饰纹样则 主要分 为书法 、 写意 纹样 、 梅
me t h od ,t h e c r a f t o f Bl ac k Cop p er Si l v e r wi l l b e p r o t ec t e d, de v el op e d an d i n he r i t e d . T h e b e a u t y a n d u n i qu e n e s s o f s u c h t r a d i t i o na l c r a f t wi l l b e c a r r y i n g f o r wa r d t o f u t u r e ge n e r a t i o n s
R E S E AR CH ON T HE DE VE L 0P I NG 0F T R ADl TI ONAL CR AF T
北京服装学院 韩子健
摘要 :
近 年来 , 乌铜走银 工艺逐渐被 大众所 了解 , 随着认 识的不 断累 计, 大众对乌 铜走银
工艺 的需求也 日益增 多。 作为中国优 秀的传统手工艺错 金银与 乌铜 走银 , 试 图分析 两种工艺 之间的联 系, 比较两种工艺的差 别。 通过 比较研 究所得到 的结果, 得到乌 铜 走银工艺是 锚金 银工艺 的发展与创 新这一观点 。 结合 现代首饰设 计方法改 进现 代 乌铜走银的工 艺, 以求通过研 究和探索 达到保护 、 传承 、 发扬传统手工艺 的独特
关键词 :
错 金银 乌铜走银 鎏金 现代首饰 设计
中固分类 号 : J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3 — 0 0 6 9 ( 2 01 5 ) 1 1 — 0 0 4 2 — 0 2
2错 金 银 、 乌铜 走银 与鎏 金工 艺之 间 的异同 与联 系
错 金银 工艺 与乌铜走银工艺虽然整 体上比较相 似, 但仍然存 在一定 的差异 。 1 、 两 种工艺所用 的金属胎 器材质不 同, 错金 银工艺胎 器所用材 质 最早为青铜合金 , 随着生产 力的不断发展 , 出现了铁等其他金 属 ; 错填
A bs t r a ct :
I n r e c e n t y ea r s . t h e cr a f t o f Bl a ck Co p p e r Si l v er i s b e c omi n g b e t t e r k n o wn t o
魅 力。
终 中断 了几十 年 。 从 目前来看 , 乌铜走 银工艺的 产品较 为单一 , 全 部为纯 手工艺 术品 , 且不 符 合现代 产品的 使用准 则 、 习惯如 鼻烟 壶、 文房 四宝 等。 如今, 国内外对乌铜 走银的研 究还是 主要停 留在介绍 、 传播、 保 护为 主 旨的探索阶段 , 并没有深入涉及对乌铜走银工艺的发展 、 与现代设 计技 术手段相结合的研究 。 乌铜走银工艺由于源于 较为偏 远的地区, 虽然经历 2 0 0 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因为上述原 因仍然未被 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 艺术价值高 , 但社会知名度低 , 市场 占有度差。 鎏 金工艺是一 种金属加工 工艺 , 又称 “ 火镀金 ” 。 该 工艺技术 出现于 春 秋战 国时期, 至汉代 鎏金工艺发展 到较为成熟 的阶段, 称为 “ 金涂” 或 “ 黄 涂” 。 随着时代 的发 展与进步, 近代 出现的电镀金工艺逐 渐取代了传 统 的火镀金, 大大节省了工艺成本 与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