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二)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考试试题(二)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1. 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
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体现了A. 法律至上B. 人民主权C. 公民意识D. 权力制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体现公民权利平等,与法律至上无关,排除A。
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体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B项正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与材料不符,排除C。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权力制约,且与信息“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等不符,排除D。
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
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
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
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2016·陕西模拟) 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
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 人口增长迅速B . 商品经济发展C . 专制权力加强D . 儒学成为正统2. (2分)(2017·朝阳模拟)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如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 .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 .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 .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 .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3. (2分) (2017高一上·醴陵期中)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 . 奖励耕战,实现统一B .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C . 南平越族,北伐匈奴D . 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4. (2分) (2018高一上·潮安月考) 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军机处的设置()A . 顺治时期B . 康熙时期C . 雍正时期D . 乾隆时期5. (2分) (2019高二下·淄川期中) 明初,每岁各地官粮在运送京城途中会发生一定“损耗”(因人为、霉变等因素导致的损失),故地方官员往往持盖有印章的空白账本抵京后再据实数填写账目。
朱元璋认为“先印而后书”实乃欺君罔上,罪及数万人,史称“空印案”。
这一事件凸显出()A . 地方吏治腐败严重B .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 . 财经制度严重僵化D . 君权至上不容挑战6. (2分)以下四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A .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郡县制B .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C . 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D . 郡国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7. (2分) (2020高三上·衡水模拟) 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12款规定:“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西国律例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以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妥善,英国即允弃其治外法权。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doc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一、单选题1.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
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
”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3.如图为西欧某国早期殖民扩张示意图。
该国A.派遣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B.17世纪成为商业殖民帝国C.最早发现直通印度的新航路D.18世纪成为世界殖民帝国4.阿萨·勃里格斯说:“(英国)当时总共有42条运河计划修建,需耗资650万英镑。
1792年,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运河狂热的年份,人们的投机热情像瘟疫般地传播。
运河的股票为当地商人、工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虽然它们直到1811年才在证券交易所报价。
”该狂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价格革命出现,股票投资活动的狂热B.商业革命扩展,商业丰厚利润的刺激C.工业革命进行,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D.电气时代到来,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5.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A.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B.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财富资源的猎取6.如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抵制日货”运动开展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C.“实业救国”思朝高涨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7.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中记载某乡村的婆婆的回忆“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安徽省凤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
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A. “以牛田”B. “刀耕火种”C. 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就是“刀耕火种”耕作方式,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牛”,排除A;题干信息提及的不是灌溉,排除C;题干信息无从体现“精耕细作”,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的理解和掌握。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芍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
据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
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
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 灌溉B. 制瓷C. 耕种D. 冶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
所以选D。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 丝—棉—麻B. 麻—棉—丝C. 麻—丝—棉D. 丝—麻—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麻是半坡人衣着织物的原料;而汉代,随着纺织业提花机的使用,其丝织品种类繁多且成为衣着织物的原料,汉代的“丝绸之路”即是最好的证明;棉纺织业则兴起于南宋时期,到元朝则已成为南方主要的手工行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的种植。
安徽省高一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安徽省高一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60分)1. (3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
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 . 禅让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中央集权制2. (3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紫禁城内皇帝的‘御座’被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 君权神授B . 天人合一C . 大一统D . 皇权至上3. (3分) (2019高二下·临渭期中) 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A . 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 . 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 . 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 . 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4. (3分)中唐诗人描述汴梁(今河南开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 . 政府取消开市时间B . 坊市制度不复存在C . 个别城市出现夜市D . 政府取消市场限制5. (3分)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稀疏而微弱B . 发展非常缓慢C . 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 . 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6. (3分) (2017高三上·铜梁月考) 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
从人的方面来说,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
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
”就中国近代而言,下列属于“经”的是()。
A . 太平天国运动B . 百日维新C . 辛亥革命D . 民主革命7. (3分)(2019·陆良模拟)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
安徽省凤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凤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
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A. “以牛田”B. “刀耕火种”C. 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就是“刀耕火种”耕作方式,B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牛”,排除A;题干信息提及的不是灌溉,排除C;题干信息无从体现“精耕细作”,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的理解和掌握。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芍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
据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
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
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 灌溉B. 制瓷C. 耕种D. 冶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
所以选D。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 丝—棉—麻B. 麻—棉—丝C. 麻—丝—棉D. 丝—麻—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麻是半坡人衣着织物的原料;而汉代,随着纺织业提花机的使用,其丝织品种类繁多且成为衣着织物的原料,汉代的“丝绸之路”即是最好的证明;棉纺织业则兴起于南宋时期,到元朝则已成为南方主要的手工行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推广棉花的种植。
安徽2018-2019学年度滁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滁州市2O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2019.1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
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可见,家族礼俗A.协调了宗族内部的矛盾B.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C.束缚了宗族成员的个性D.具备了国家法律的权威屯2.秦朝对周朝“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就“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韩非子・和氏》)”的混乱局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御史大夫B.颁行秦律C.实行郡县制D.平定六国3.“科举制所创设的公平竞争机制及其彰显的平等精神,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科举文化的精华所在。
”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A.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B.推动了我国选官制度正式形成C.实现了各阶层平等参政的愿望D.缓和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4.洪绂说,元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
材料表明元代如此做是为了A.分割行省官员权力B.拓宽中央的选官渠道C.加强对各地的统治D.削弱边境的地方割据5.《辛丑条约》规定“首祸诸臣,应向列强及其死亡人员谢罪”。
这表明A,清政府对国家主权不再维护B中外开始联合镇压革命运动C.列强实现了侵华的预期目的D清廷已沦为列强治华的工具6.1911年10月24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还在河南隐居观望的袁世凯鉴于列强中立,惊呼:" 各国守中立,是以我之逆匪作为友邦,安有此理?”材料说明A.列强中立支持革命党B.袁世凯正谋划与列强勾结C.列强暗中支持清政府D.袁世凯希望列强镇压革命7.有人说:“五四运动是拿出最大的努力,斩断奴隶索子,打破黑暗势力,创造我们的新生命。
安徽省凤阳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卷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
这主要是因为它(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B.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特权等级制度C. 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D 三项都属于《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影响,但B 项是A、D 两项的主要目的,故B 项符合题意;法国1791 年宪法首次在法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 项。
考点:法国《人权宣言》点评:本题属于程度型(最佳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和辩证思维能力。
这类题目,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也没有明显错误,只是相对而言不够准确或不够全面。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例如:选项B 与A、D 之间的关系。
出错的原因往往是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了整体。
2. 2013年12月19日,部分美国参议员提出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
白宫发言人卡尼立即作出回应,称若议案获得通过,奥巴马将动用否决权。
由此可见A. 奥巴马的权力至高无上B. 参议员的权力高于奥巴马C. 奥巴马与国会存在制约关系D. 奥巴马只拥有否决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白宫发言人卡尼立即作出回应,称若议案获得通过,奥巴马将动用否决权”体现总统和国会之间的权力制衡特点,故C项正确;A说法不符合美国特点;B中参议员的权力低于奥巴马;D不是成立体现主旨。
考点:近代西方代议制形成·美国共和制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3. 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7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
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3.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
这说明宋代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4.包拯在《请复御史里行》中说:“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这表明包拯A.强调科举选才标准 B.重视监察官员素质C.痛斥官员贪腐行为 D.注重维护朝廷法纪5.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执政官6.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
”这反映出罗马法A.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C.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7.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
这说明罗马法A.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C.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需要不断发展完善8.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历史学科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本卷共4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交融2.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演变,总体上愈益趋向公平公正。
有古谚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最可能指的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始终B.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始终以郡县制为基础C.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发展D.权力分化与制衡的原则对后世制度有重要影响4.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特权,其中与右图“D”区域被割占的相关条约是A.《马关条约》B.《望厦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5.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映的应该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B.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C.黄海海战将士同仇敌忾歼敌D.反割台斗争中悲壮无奈的场景6.1945年8月15日12时,从日本广播电台传出日本裕仁天皇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英美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①日本主动放弃其侵略计划②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抵抗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④海外华人华侨的大量援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7.太平天国运动被看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以下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颁布追求天下大同的《天朝田亩制度》B.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C.在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D.在反封建中承担起了反侵略的历史重任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是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
”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这反映了秦汉时()A.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2.“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
”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3.从下图可知军机处()A.由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B.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D.机构简单,人员精干4.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
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C.“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
”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5.《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
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6.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7.“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B.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C.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D.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8.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劳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巴登、黑森……吕贝克、不来梅和汉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这表明德国()A.皇帝凌驾联邦议会之上B.各邦在联邦内享有不同的立法权C.用法律的形式巩固革命成果D.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权9.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试卷类型:A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
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2.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推行 B.“皇帝”制度确立C.郡县制的确立 D.科举制的完善3.某电视剧呈现如下情节:关中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5.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6.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3.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强化君主专制B. 加强思想控制C. 加强中央集权D. 防止诸侯割据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
”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顾问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 D.中央的并列机构5. 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
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
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A. 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D. 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6.明太祖时规定“南人官北、北人官南”,此后,仅避本省,不限南北。
清朝时,明确规定荐举中要“避乡”、科举中要“避亲”、任官中要“避籍”。
这些做法旨在A.密切南北联系B.防范结党营私C.实现权力制衡D.保证地域公平7.《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追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
这主要是因为它( )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B.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特权等级制度C.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2013年12月19日,部分美国参议员提出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
白宫发言人卡尼立即作出回应,称若议案获得通过,奥巴马将动用否决权。
由此可见( )A.奥巴马的权力至高无上B.参议员的权力高于奥巴马C.奥巴马与国会存在制约关系D.奥巴马只拥有否决权3.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
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4.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
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其意在肯定宪法()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5.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这个“怪物”是指( )A.中国晚清政府B.美国邦联政府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D.德国联邦政府6.下列关于法国“一票共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一事件发生在1873年B.它是法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C.它是18世纪启蒙思想在法国的首次实践D.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它的颁布而巩固7.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君主专制的存在。
”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18世纪初的法国B.18世纪后期的英国C.19世纪末的德国D.20世纪后期的日本8.弗吉尼亚的麦迪逊主张:“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行使绝对的控制权,才会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建立更好的秩序和各州之间的关系和谐。
”为此,美国最终决定实行( )A.邦联制B.联邦制C.民主制D.三权分立制9.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
”其基本精神是( )A.严明军队纪律B.维护法律尊严C.保护私有财产D.调节军民关系10.19世纪70年代,法德通过不同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国权力中心不同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C.议会行使立法权力D.都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11.美国学者托马斯·班德认为:“在1776年美国革命乃至巴黎和约签订前的美国历史都是地方史或者单个州的历史,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史。
”真正开始改变这个局面的是()A.新航路开辟B.《人权宣言》发表C.《邦联条例》D.1787年宪法12.1832年的改革法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主要方面,根据改革法案,年值10英镑房产的选举资格使新城镇和工业选区的中产阶级当选议员的机会增大了。
这次改革()A.使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择权B.使工人阶级获得选举资格并分享权力C.实现了全体公民的普选权和政治参与D.使中产阶级立即获得政治上的控制权13.下图漫画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国王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B.国王可以收税C.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D.国王可以招募军队14.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最初确立了总统与议会双权力中心,后来逐渐演变为议会权力中心,总统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议会权力中心的形成,使法国成为典型的议会制国家。
”强大的议会必然导致政府软弱无力,更迭频繁。
“在整个第四共和国(1946--1958)的12年期间,政府改组22次,平均寿命仅6个月,与第三共和国相当。
”法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政府更迭最为频繁的国家。
导致这一局面的历史原因是()A.民众民主意识浓厚B.国民经济发展滞后C.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多次卷入对外战争15.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
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16.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B.《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C.共和政体的确立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17.2012年12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231年的惯例,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参加内阁会议但并没有发言。
女王没有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B.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能干政C.女王对政治不感兴趣D.英国女王不懂政治事务18.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9.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反对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权利过分依赖于情绪化的大众,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华盛顿也一再告诫代表们,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
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不包括()A.众议员依据各州人数按比例分配名额B.总统不是直选C.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D.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派20.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被英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称之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 )A.政变主要是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一场妥协B.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而取得政权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D.政变结束了查理二世的统治21.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
促成德国这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新教的胜利B.欧洲霸权的确立C.国家的统一D.垄断组织的形成22.2011年3月奥巴马提名华裔美国人骆家辉“作为美国的最高外交官返回中国”。
骆家辉“作为美国的最高外交官返回中国”。
必须经过()A.参议院批准B.最高法院批准C.中国政府的任命D.选民直接选举通过23.下列有关“光荣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意味着国王权力被全部剥夺B.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C.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发动者是托利党人和辉格党人24.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一书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
”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A.大贵族官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25.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学习,回答以下问题:(1)工党成员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2)公元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英国当时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如果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英国首相布莱尔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议会中的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怎样?26.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完成问题:(1)按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片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
(2)詹姆士一世的权力和玛丽、威廉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之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48年和1870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
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
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问题:(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的方式、内容和政治思想背景方面分析说明法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根据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评价的正确性。
你认为德意志帝国的宪政特点中哪一点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代议制产生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和相同作用。
28.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
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1)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2)填空:(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B、D 三项都属于《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影响,但B 项是A、D 两项的主要目的,故B 项符合题意;法国1791 年宪法首次在法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 项。
2.【答案】C【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