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生活。

了解经济的基本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经济生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经济的基本认识。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

供给是指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上的可获得量,而需求是指市场上对该产品或服务的欲望和购买意愿。

供求关系的变动会影响价格的上涨或下跌。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跌;而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

供求关系的平衡是市场的稳定基础。

二、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大的产品或服务,其需求或供给对价格的变动较为敏感;而价格弹性小的产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价格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的变化,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以及进行市场调控。

三、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货币的总量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即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即货币购买力增加,物价下降。

通货膨胀对个人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税收与财政政策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调节经济分配的手段。

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

直接税是以个人或企业的所得为基础征收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间接税则是以消费、销售等行为为基础征收的税,如增值税、消费税。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调节,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五、国际贸易与关税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重要形式。

关税是国家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它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

高关税会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保护国内产业;而低关税则有助于扩大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

关税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国内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和消费者利益等因素。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归纳教师寄语:背过就是硬道理编辑王炳志审核管延臣 2010.12.16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此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却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主要受商品的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4.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某种货币贬值,该货币汇率跌落,有利于该国商品出口,不利于进口商品;若升值,则该货币汇率升高,有利于该国进口商品,不利于该国商品出口。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6.货币流通量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7.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一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8.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原因)①供求影响价格。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9.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分- 经济体制的类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2. 市场与价格机制- 市场的定义和功能- 供求法则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3. 生产与消费-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精神)- 生产可能性边界(PPC)和机会成本-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4. 货币与银行体系- 货币的功能和类型- 银行体系的结构和作用-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5.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税收的种类和影响- 政府预算和赤字6.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的原理和模式- 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协定-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7. 劳动市场与收入分配- 劳动市场的结构和动态- 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8.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指标和因素- 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9. 政治体系与经济- 政治体制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责任- 政治稳定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 经济伦理与社会责任- 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CSR)- 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个总结概要提供了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实例,以适应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

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而不是一个详尽无遗的课程内容列表。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个主题。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一、货币与金融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是一种广泛被接受的交换媒介,具有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2.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货币的发行权通常由中央银行掌握,通过货币政策来管理货币的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3.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现代社会常见的货币形式包括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各国货币种类存在差异。

4. 货币的价值与流通:货币的价值由其稀缺性和购买力决定,通过流通实现交换和支付功能。

二、生产与消费1. 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生产关系涉及所有权、分配和交换等问题。

2. 生产方式的演变:从传统农耕经济到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和升级。

3.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总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总量,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产量的变化。

4. 消费行为与消费者权益:消费行为受到个人偏好、收入水平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

三、市场与竞争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由中央计划部门统一安排的经济模式。

2.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和完全竞争等形式,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3. 竞争与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垄断是市场上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力量的情况,对经济效率和公平性产生影响。

4. 价格机制与价格调节:价格是市场交换的信号和调节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变化。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产出。

2.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提升。

3. 经济周期与景气: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以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模式。

经济生活知识点

经济生活知识点

2.发展生产的意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 间的矛盾的客观需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 一意谋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既要有量的优势, 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1)价值与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 的货币表现。
提示: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与商品自身价 值成正比。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越大, 价格越高;反之亦然。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 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影响价格的因素
间接因素:气候、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 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 价格下跌。
3.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 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不 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 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相关商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 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 品。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 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 量减少。反之亦然。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5、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6、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高一经济生活基础知识

高一经济生活基础知识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及实行的原因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其表现 3、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5、国有经济:(1)范畴 (2)含义 (3)地位 (4)作用 6、集体经济:(1)范畴 (2)含义 (3)地位 (4)作用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商业银行的含义 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基础业务 (2)利润来源 4、商业银行的作用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三、股票
1、特点:高风险高收益 2、股票的含义 3、股票的性质 4、股票的收益 (1)股息或红利 (2)股票价格差价 5、股票的偿还方式: 6、股票发行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 7、股东的权利 8、股票市场的作用 四、债券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过于求 物价下跌 买方市场 (2)供不应求 物价上涨 卖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量的大小 (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三)其他因素 环境 质量 政策等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1)价值量的含义 (2)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社会劳动生产率 (5)《5.3》第十三页 商品的价值量 四、价值规律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的含义 2、劳动者的地位 3、就业的重要性:(1)社会(2)个人 4、就业形势 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6、正确的择业观 7、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8、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9、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
(1)基本内容 表现形式 (2)地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它们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引起的。

5、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三种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7、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一要取之有道,二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重要因素的是供求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5、卖方市场是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市场,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一般处于卖方市场。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1.生活消费:个人和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衣物消费、住房消费、交通消费和娱乐消费等方面。

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受到收入、物价、个人偏好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2.储蓄投资:储蓄是个人或家庭的一部分收入留存下来,用于未来的消费或投资。

投资是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或金融市场中,从而获得收益。

储蓄投资对于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稳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各个经济主体创造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国民收入的分配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市场预期等因素,需求量取决于消费者收入、价格和个人偏好等因素。

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整体上升的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整体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和个人生活都有重大影响。

6.货币与金融: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用于交换价值的媒介。

货币的发行与管理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金融是指与货币和资本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

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对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7.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8.市场机制与计划经济:市场机制是一种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机制。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中央政府计划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9.社会福利与经济不平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贡献。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一、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2、货币(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4)职能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补充1、货币出现要比商品晚。

商品与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3、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优点、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4、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纸币无)。

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公式:商品——货币。

6、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买卖分离)。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7、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对生产者的启发: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

因此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商品)8、货币与财富(对待货币的态度):本质;市场经济不可少;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钱不等代替一切。

3、纸币(1)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偷盗等损失。

(2)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发行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补充:纸币产生的前提是货币的面额值与实际值可以分离。

纸币无价值,无价值尺度职能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危害。

纸币发行量与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实施。

4、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2)常用的信用工具:支票(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信用卡5、外汇(1)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汇率即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表现: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4)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的意义: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5、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6、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信用卡并不能在所有场所消费。

也不能说信用卡十分安全。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_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_.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_.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_.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投资方式有:(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5)直接投资等.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收入与分配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1)按劳分配(公有制)(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3)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完善分配政策,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调节财政支出,保护中低收入者的经济利益,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2)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4.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5.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8.公民如何做到依法纳税?(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3)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8.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3)载体:跨国公司_.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_.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消极影响:给国内的许多企业带来生存危机;对我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性措施;反倾销诉讼案会有所增加._.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_.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进行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点的归纳:1.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组织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系有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和创造商品和劳务的资源和能力。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技术。

3.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出售和购买之间的关系。

当供应量多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量多于供应量时,价格会上升。

4.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数量。

价格机制起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5.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6.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需求过高和成本上涨来产生。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8.贸易: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买卖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主要的贸易方式有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9.税收:税收是国家从社会成员和企业收取的对收入、消费和财产的一种强制性征收的财政手段。

税收可以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

10.福利:福利是指政府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社会福利而提供的利益和服务。

福利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等。

1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以通过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市场垄断来产生。

1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期、峰值期、收缩期和谷底期。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合理的决策以及规划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则会上升。

价格变动会对生活和生产产生影响。

对生活而言,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购买会增加。

同时,价格变动还会对相关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比如替代品和互补品。

对于生产,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规模、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消费心理等。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以及收入差距。

消费类型可以分为按照消费目的划分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按照交易方式划分的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 1.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 2.货币的含义、本质与基本职能
• 3.纸币的发行规律
• 4.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 ★5.外汇和汇率、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把握币值、汇率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 ★★6.影响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及直接影响因 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 产率的关系)
•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 ★★8.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需求)的影响①②③
• ★★9.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供给)的影响①②
•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因素是
_____ ▲, ★★主要因素是_____P17 主观因素_____ 。
• 10.消费类型的分类(最常见的消费是_____ ▲,最基 本的消费是_____ ▲)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1源自.消费者的4种消费心理(注意区分) • ★★13.理性消费必须践行的4条原则 • __________ ▲ 、 __________ ▲ 、
__________ ▲ 、 __________ ▲ 。
经济生活第四课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
• 11.股票是
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
出具的——凭证。
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
权。股票的收入构成:
一部分是——和
。 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
来的

12.债券是一种 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凭证,承 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 ,并到期偿还 。根据——不同, 债券主要分为——(注意比较并区分)。
• 2.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3.生产决定消费的4个方面表现(注意区 分)——P29
• ★★4.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注意区分)— —P29
• 5.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P29(物 质生产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
• 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 力?
—4观(注意区分)
• ★★8.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及其权利与义务的 关系——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 9.储蓄存款主要有——和——两大类(注意比较并区分)。
• 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计算公式)——
• 10.我国的商业银行以——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组 成部分,商业银行的3类主要业务——,其中基础业务——,主 体业务——
经济生活第五、第六课 • 1.企业的地位——,含义——企业经营的直接
目的是—— • 2.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和——(注意
区分)。 • 3.公司制的3大机构——;3大优点—— • ★★4.企业经营成功的3大主要因素—— • ★★5.劳动者的地位——;劳动的重要性——
就业的意义—— • 6.党和政府的就业战略、政策、方针—— • 7.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
• 11.恩格尔系数【注意: (1)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 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增 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 (2)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
费结构改善。但≠发展、享受资料消费代替生存资料消 费

≠食品支出总额降低。
• (3)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种类在增 多,消费向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发展,表明消费结构正 在优化,消费水平正在提高。
B.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具体措施3条
★★9. 公平与效率的的辩证关系是——4句话
★★10.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3个方面
11.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 ★★1.国家财政的3大作用——
• 2. 经济增长滞缓(过冷)政府可以采取—— 财政政策,具体措施是——;在经济增长过热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具体措施——。
• 8.我国税收的性质——
• 9.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注意比较并区分) 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1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 怎么办?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2.市场经济的含义—— ★★3.市场配置资源中的优点和作用—— ★★4.市场失灵的表现——、后果—— 5.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6.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7. 完善、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P79
• 7.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地 位——
• 8.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是——
• ★★9.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两个方面的表现——
• ★★10.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 11.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地位及其作用——;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P34
• 1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怎样坚持和完善基 本经济制度,P35(要毫不动摇地——;要毫不动 摇的——,保证——)
13.商业保险是——的有效措施,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是——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
2.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其直接原因是—— 根本(最终)原因是——
3.社会主义————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主体(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
★★ 4.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它只存在于— —中。其地位是——,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直 接原因是——
★★5.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意义、作用):(2个 确认、2个尊重、2个有利于)
6.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
7.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8.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根本途径—— 制度保证——两大举措——A.增加——,着重保护——提 高——比重、——比重,努力实现——同步、——同步。 (意义:2个“有利于”)
• 3.财政收入的渠道——,其中最普遍的形式、 最重要的来源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 要因素是——其中基础性 (根本因素)是——, 针对两个影响因素的相应措施——
• 4. 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 5.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三种情况——
• 6.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关系——
• ★★7.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分别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