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乐_北派笛子大师_辛正奎

合集下载

浅谈笛子曲《沂河欢歌》的音乐风格与演奏论文

浅谈笛子曲《沂河欢歌》的音乐风格与演奏论文

浅谈笛子曲《沂河欢歌》的音乐风格与演奏论文郝益军笛子独奏曲《沂河欢歌》,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曲样先生创作的一首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该曲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笛子演奏者的喜爱,至今历演不衰。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笛子曲《沂河欢歌》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笛子曲《沂河欢歌》的音乐风格与演奏全文如下:摘要:笛子曲《沂河欢歌》是曲祥老师在““””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重山东风味的乐曲,本文主要从竹笛的起源、竹笛基本功的训练、竹笛的演奏技巧以及对《沂河欢歌》这首作品的分段仔细分析。

通过详细地分析,清楚的表现了沂河风光、曲目的音乐风格、演奏特点以及不同的情感色彩。

通过笔者分析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每乐段所要表现什么样的音乐场景,对于想学习这首作品的竹笛爱好者给予些许的建议。

一、笛子的渊源及特点笛子,古代称之为“?a”,古称横吹后来亦横笛。

笛子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的竹子,我们的祖先开始用竹子为材料制笛,笛子是江南丝竹主奏乐器之一,它的演奏饱满、流畅音色柔而不暗,明而不刚,高音响亮,低音圆润,演奏中常用很多技巧来装饰乐曲,笛子在每个民族乐团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的竹笛可以分为两个流派:南派曲笛,特点是以柔婉、秀美、细腻为特点,主要技法是“颤、叠、赠、打”。

主要代表人物有赵松庭、陆春龄等;而北派的曲风多是以刚劲凶猛、粗狂广大为特点,主要技法是“吐、滑、剁、花”。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冯子存,曲祥等。

二、笛子曲《沂河欢歌》的音乐风格北派梆笛的杰出代表是曲祥老师,1982年,被中央文化部聘为著名笛子演奏家,成为北派笛子的代表,获得诸多荣誉,例如国家一级演员、国际大赛评委、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笛子专著教科书出版五部,都被音乐出版社出版。

其中曲祥老师最有名的代表作《沂河欢歌》被广为流传,是北派梆笛的杰出代表作。

(一)欢快、自由的节奏笛子曲《沂河欢歌》是一首很有山东风味的笛子曲目,曲目的引子部分是以山东民歌《赶牛山》为开头,音乐风格华丽,如水银泻般流畅,曲目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和青春的活力,开始的引子非常热情,生动地描绘了沂蒙山区的自然风光,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劳动人民淳朴和善良,体现出了沂蒙山儿女们建设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地域文化差异分析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

从地域文化差异分析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

从地域文化差异分析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作者:刘新岳焦亚肖来源:《锦绣·上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竹笛作为吹管乐器,在我国流行久远,已有约七千多年的历史。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民族色彩上较为厚重,竹笛作为民间乐器受到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风格。

作为吹管乐之王,竹笛的不同音乐风格受地域文化特色差异与文化韵味而不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也促进了竹笛的发展。

中国竹笛南北两派在历史的变革与文化的衍生中,给人鲜明的对比,在音乐风格、作品与形态上都给人们营造其独有的特殊性与艺术性。

关键词:地域文化差异;南北竹笛;音乐风格传统的民间乐器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体现,在民间乐器的制造、使用上也体现了乐器的独有韵味,竹笛在产生历史久远,在我国南北两地各有独具代表意义的竹笛,北方以梆笛为代表,南方以曲笛为代表,受到南北两地地域文化的差异,在竹笛的音乐风格上产生了不同的类型,这种风格各异的竹笛演奏也见证了地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在其音乐风格中融合了历史文化与时代兴衰。

一、地域文化差异对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影响竹笛既有南北之分,自然存在不同,南北竹笛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南北两派应有风格,从地域文化上来看,我国南方在传统音乐风格上以婉约、轻柔为主,而北方在传统音乐风格上以豪放、遒劲为主,这也受到了地域人文的影响,南北两地的人文风格不同,那烦人性格温柔、细腻,因此在南方音乐风格上更加柔美、抒情,而北方人性格较为刚烈、热情,多以在音乐风格上较为欢快、豪放。

通过南北两地的地域人文的探究,能够很好的对南北两派传统音乐风格作为不同的见解。

在南北竹笛的音乐表达上,音乐风格受到人文环境影响,表达方式也不同,在演奏技巧上,南方竹笛的演奏颤音、泛音、叠音、连音等较为鲜明,北方竹笛的演奏以滑音、历音、吐音为主,不同音乐演奏技巧是乐曲音乐风格不同的最大影响因素,而这种演奏技巧的不同,更是受到了地方演奏技巧的影响,所以在南北竹笛的音乐风格上,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深入的。

浅谈笛曲《深秋叙》的演奏体会

浅谈笛曲《深秋叙》的演奏体会

17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乐句采用相同的手法加深入境意味。

接下来是连续的十二连音,渐快渐强后渐慢渐弱,以速度、力度、音区的多种变化结束散板。

相比规整速度、拍子的段落,散板的演奏更具表现力,每个人的演奏都独具特色。

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乐句的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感觉通过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效果。

演奏此散板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如:气息控制、音色的饱满、手指的灵活性、吐音的颗粒性、音符清楚、音准等。

慢板由散板的A 调转为D 调,是乐曲的主题部分,采用4/4拍。

作者在这一段中标记的音乐术语为“述说的”,意在抒发深秋时节,主人翁对人生中酸甜苦辣的感叹。

最为成功的是,作者采用的音乐材料极为简单,但进行深度的挖掘之后,音乐更具有了戏剧性,深度体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采用模进、倒影、大跳等写作手法,一次次深化主题,推动音乐发展,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对比,使欣赏者能清晰的感受到主人翁在平平无奇的生活谱例2中,也有不甘示弱的劲头。

慢板中前两个乐句的演奏极为关键。

三拍时值的主音以mp 的力度进入,达到稳定后开始渐强,在最后的二八节奏型时达到最强,后小节主音由强渐弱到mf 的力度,通过力度的起伏变化来表达复杂的情绪。

那么技术方面就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音色、气息的平稳、均匀成梯次的渐强渐弱、气震音出现的时机及疏密程度等,缺一不可;在装饰音方面有:上/下滑音、倚音及即兴加入的波音等。

滑音开始和结束时的音准把控,过程当中手指滑动的速度、流畅性。

倚音、波音需要根据乐句情绪做速度、力度方面的变化;气口的选择要在乐句半终止或者完全终止处。

由此可见演奏时,多种技术手段之间需相互配合。

慢板中,有单乐句中的对比,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对比,乐段与乐段之间的对比。

第一乐段整体情绪的变化为一起一落,第二乐段整体情绪较为激烈,力度也多维持在ff,使主题发展到最高潮。

演奏需音色明亮,在气震音、小装饰音的配合下使音响效果强而有力。

文革时期的竹笛音乐初探

文革时期的竹笛音乐初探

文革时期的竹笛音乐初探作者:郝磊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1期【摘要】中国竹笛音乐在二十世纪到达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根据南北的不同风格作为竹笛音乐划分的依据,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地交融和相互学习发展,涌现出了大批的作曲家、演奏家和大量的优秀作品。

直到现在,有很多优秀作品仍然频繁的在舞台上出现。

在当时的政治和政策大背景下,所有的作品必须为其服务,因此很少有能反映人民思想和苦难岁月的作品。

不仅如此,由于文革的影响,民族器乐的发展受到摧残,许多民族音乐家受到迫害,不少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遭到批判。

这时,比较适合当时政治要求的代表作品有魏显忠的《扬鞭催马运粮忙》、陆金山的《公社社员运粮忙》、简广义的《牧民新歌》等。

【关键词】文革;音乐艺术;政治背景;竹笛一、文革时期的音乐审美原则很多时候,音乐是在为政治服务的,“文革”时期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当时的音乐艺术创作可以说是把音乐捆绑在政治上。

自古以来,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就非常的密切。

音乐艺术的独特价值决定了其在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审美的灵魂,音乐以一个微妙的力量影响和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也以它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支撑音乐艺术发展。

但是艺术的创作过程有其独特的方式,艺术家不可能一门心思只服从政治,而不考虑艺术创造来完成作品。

所有音乐作品都有音乐家的才华,音乐家的审美观点贯穿其中,同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应用于传统文化当中。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崇拜大自然的同时又要注重我们人自身心灵的体会,而这种人心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交流正是音乐产生的源泉,我们不妨抛开技术层面来重新审视音乐艺术,我们就会发现音乐作品就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和情感。

许多艺术家的眼中,在这段充满梦魇的“文革”时期,片面强调艺术创作中“政治功利性”,突出“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以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在音乐风格上则以“响、硬、快”为特征,是在当时文艺体制下出现的、完全服务和体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政治意图的文艺创作风潮。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

中国谁吹笛子好听:这个标题不好回答。

演奏水平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也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1、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

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

梆笛的管身较短较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2、比较有名的演奏家:近代著名的男笛子演奏家有:刘森、伍国忠、冯子存、刘管乐、江先渭、陆春龄、赵松庭、周林生、王铁锤、简广易、俞逊发、曾永清、蒋国基、缪宜民(美国)、杜如松、张维良、张向华、詹永明、王次恒、戴亚,刘海成,陈涛、陈中申、马迪、孔庆宝、邓邦国、瞿同庆、高明、蔡敬民、魏显忠、刘凤山、李大同、郝益军、张延武、荣政、邬满栋、周波、向思义、孙晓东、易加义、郭新旺、谭炎健、刘宽忍、黄尚元、耿涛、曲祥、曲广义、李增光、李镇、许国屏、周可奇、吴良松、孔建华、梁培印、胡结续、戴树红、韩宝康、刘强、王彦、刘铁男、周丕君、刘含有、蔡拯、林斯昆、郑济民、陆金山、王键、元修和、何维清、张平、蒋宁、高纯华、鲍敖法、刘贞伶、林谷珍、李娟、赵也、曾明、杜冲等。

女笛子演奏家有:唐俊乔、曾格格、陈悦、刘贞伶、姜妍、蒋宁、蒋真、李霜壅、李娟、扬帆、郑盼、王莹莹、张莹莹、常筝、杨岚、孙楚泊、范临风、马云鹤、陈昀颖等。

3、比较优秀的演奏家介绍:赵松庭,被称为“江南笛王”,(1924~2001年),东阳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

他先后出版了《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我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
同年,陈正生先生研制了分孔
-17-
技 术 天 地 乐改探索
型八孔笛。这种八孔笛能够吹奏齐 全的十二个半音,能够适应十二平 均律的转调。
1991年,屠式璠先生改进双音 笛,使每种双音组合均可吹出相差 八度的两种效果,共可吹出170种 双音组合,增强了表现力。
1995年,浙江省歌舞团蒋国基 先生和常敦明先生设计制作了一支 由二人抬着或用架子搁着两头,二 个人按孔,一人吹奏的巨笛。在杭 州“西泠之春”元宵音乐会上由蒋 国基先生等3人配合演奏了《北风 吹》,获得成功。
1956年至1960年间,北派笛子 大师刘管乐先生制作了七孔笛,比 较简便地解决了笛子的五种转调。 之后,他以七孔笛为基础又制作了 九孔笛,可以演奏半音阶的乐曲。
1959年,上海民族乐团研制了 十一孔新笛,由十个指孔和一个键 孔构成。音域近三个八度,既能够 演奏音域内的全部半音,使转调方 便顺畅,也可以充分运用传统六孔
40年代,四川音乐学院沈文毅 先生创制了十孔笛,此笛既能较完 整地演奏十二平均律,又能较好地 保留六孔笛特有的音色及各种演奏 技巧。
1953年,沈文毅先生又研制了 九孔梆笛、曲笛,这种竹笛不加任 何附件,能演奏十二平均律的所有 音。
1954年,陈克一先生设计了外 套管为四排孔的套管笛。
1956年,胡兴邦先生设计了内 外套管转四个调的套管笛。
笛特点的方法将音域扩展至三个半 八度;保持了中国竹笛的音色;保 持了传统的六指指法;能转十二个 调。
1979年,曾文瑜先生研制了 七孔笛。单支七孔笛能够准确的完 成七个转调,两支相差半音的七孔 笛,便可具备十二平均律各调。
70年代末,辽宁省歌舞团马铭 心先生研制了十孔加键笛,由七个 指孔和三个键孔构成。七孔三键笛 较原六孔笛音程关系更准确,演奏 变化音和转调更方便。并开发出12 个调的指法,扩大了笛子的演奏技 术领域。

赵松庭竹笛实际教学理论方法探析

赵松庭竹笛实际教学理论方法探析

赵松庭⽵笛实际教学理论⽅法探析赵松庭⽵笛实际教学理论⽅法探析 赵松庭先⽣的教学理论是中国笛⼦教学史上的⾥程碑,下⾯是⼩编搜集整理的⼀篇探究赵松庭⽵笛实际教学理论⽅法的论⽂范⽂,供⼤家阅读参考。

在笛界中盛传着⼀句话:"凡是有吹笛⼦的地⽅,就有赵松庭的学⽣。

"赵⽼师桃李满天下,门徒遍及海内外。

从⽼⼀辈的笛⼦演奏家元修和、谭谓裕、曾永清,到中青年的笛⼦演奏家詹永明、蒋国基、王次恒、张维良、戴亚、杜如松(包括俞逊发、戴⾦⽣),再到新⽣代的演奏家唐俊乔、曾格格、陈悦等都曾受教其门下,在先⽣⼿下能培养出众多笛家,原因何在?我们翻看先⽣的著作和论⽂,在字⾥⾏间中,有较⼤篇幅谈到了⾃⼰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总结,通过实践的检验,这些⾔论是切实有效的,形成了⼀套科学有序的⽵笛教学理论体系。

正是有了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持,才会有⼤批⾼⾜的涌现。

赵松庭先⽣在教学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他重视基础训练,打好基础后他要求⽤笛声之外的知识和美学思想来充实提⾼⾃⾝的⽂化修养,提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重视基础训练 ⼀、重视基础训练 赵松庭说:"⽐如造⼀座房⼦,先要平地基,平地基的⽬的是为了把房⼦造起来,问题是要看造什么房⼦,不同的房⼦对地基有不同的要求,⼀间茅草房只要把地搞平就够了,如果要造⼀幢现代化建筑,就⾮得把地基挖深打实不可。

由于⽚⾯地追求实⽤,急于把房⼦盖起来,其结果是必然使建筑物流于低级;在教学⽅法的这种倾向,也必然会使学⽣受到各⽅⾯的局限,⽽难于攀登艺术⾼峰。

"由此可见,赵先⽣把训练基本功作为吹笛之本。

在吹奏姿势准确的前提下,他认为吹笛最重要的在于"⽓、指、⾆"。

(⼀)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演奏好笛⼦的前提,赵松庭先⽣为了初学者便于理解,编写了要领⼝诀: 风门正,笛⾝平,头要直,胸要挺,拇指⼩指相扶持,莫使笛⼦柳摇⾦。

虎⼝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才灵,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

震撼来袭!全国制笛师最新汇总

震撼来袭!全国制笛师最新汇总

震撼来袭!全国制笛师最新汇总笛⾳远扬中国制笛名家好的⾳乐不仅要源⾃于好的⾳乐⼈,也要拥有好的乐器。

中国笛⼦哪个牌⼦好?什么牌⼦的笛⼦⽐较好呢?⼩编为⼤家整理了些制⼤师,⼀起来看看笛⼦品牌有哪些?制笛⼤师制笛祖师周林⽣周林⽣(灵声),字半⼭,号⼼涤,⾃喻⽵笛玩家。

中国笛箫名家,上海民族乐器⼀⼚顾问。

幼从⽗学笛,复师从⾼志远、陈重先⽣学习江南丝⽵。

1964年进上海民族乐器⼀⼚,拜徐六四、赵登良为师制笛。

1985年与董仲彬先⽣⼀起开创铜岭桥制笛。

成名弟⼦有黄卫东,董雪华等。

⼼慈宽⼤,学识⼴博.不仅在笛⼦上有相当深厚的造诣,且在教学上也有⾮常独特的见解.制笛更是精妙,所制⽵笛的笛⾳厚实,共鸣感强,且克服了中国⽵笛的⾳准问题,保证了每⼀⾳域区的⾳质和⾳准,尤其是难解决的⾼⾳区.制笛宗师邹叙⽣邹叙⽣,笛、箫制作名师。

原籍乃江苏⽆锡⼈。

原苏州民族乐器⼀⼚裁箫师,笛⼦制作师、⼯艺美术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江苏省乐器协会,苏州市⼯艺美术学会会员。

当今笛箫制作的泰⽃。

因为其特有的民族管乐器制作⽅式别具⼀格。

笛⼦上,他研究出“12⽀定⾳套笛”的⽅式,改进了传统制作⽵笛上定⾳的难题;⽽在制箫上,传统的南箫以“V”型吹⼝较多,北箫以“U”型较多,邹⽼结合两者,独创出“U+V”式吹⼝,⼴受民族乐器爱好者的青睐。

董⽒灵声董雪华董雪华,1971年⽣。

祖居铜岭桥,得天独厚。

少年时,有缘拜上海周林⽣为师。

学习笛箫演奏与制作、以及乐理知识与听⾳练⽿。

⼗易寒暑,刻苦磨练,尽得制作之奥秘。

⼜得苏州邹叙⽣前辈、北京屠式璠先⽣指点,实为当今笛箫制作家中之佼佼者。

其经营的《灵声笛箫》,在海内外有⼝皆碑。

为此,⼀代笛⼦宗师陆春龄先⽣为其题词:“灵声笛箫”。

笛者,涤也。

涤荡邪秽、⾼风亮节也。

此笛之真缔。

董君正直善良、⼤度豁达、深得笛之三昧。

好⼈才能制好笛,此千古不易之理。

数年前移居北京发展,红红⽕⽕、蒸蒸⽇上。

空暇间抓紧“充电”,不断提⾼⽂化修养。

刘管乐_北派笛子大师_辛正奎

刘管乐_北派笛子大师_辛正奎

·津沽文化·刘管乐———北派笛子大师辛正奎高德钦【摘要】刘管乐(1918.1.24———1990.5.27)生前为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音乐家协会理事、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奏员。

刘管乐自幼酷爱音乐,十岁时学习笛子便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和对民间音乐的执着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刘管乐进入河北艺校学习,一九五一年加入天津音工团,后转为天津歌舞剧院。

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竹笛吹奏艺术,创作出大量优秀脍炙人口的笛子独奏乐曲,并对竹笛这一古老的乐器进行大胆改革,还培养出一大批活跃于民族乐坛的后起之秀。

【关键词】刘管乐;北派;笛子【中图分类号】K 825.7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672-4089(2013)03-0060-05作者简介:辛正奎,男,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刘管乐学生,笛子、巴乌演奏家;高德钦,男,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培训交流处处长。

天津地处北方,不盛产竹子。

然而,天津却曾被世人誉为竹笛之乡。

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津沽大地燃起一股灼人的笛子热。

一时间,不管是田间、码头,还是工厂、营地,无论冬夏,还是春秋,悠扬悦耳的竹笛声,时常飘荡、缭绕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荫中鸟》、《卖菜》、《和平鸽》、《茉莉花》、《喜相逢》、《放风筝》等笛曲,曲曲扣人心弦,段儿段儿美妙动听。

优美的旋律,舒缓的乐曲不绝于耳,荡漾在人们的心中,牵动着人们,驻足欣赏、凝神聆听……购买竹笛、学吹竹笛、自制竹笛,涌现出了一大批竹笛爱好者,就连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也手持竹笛,或学、或吹、稚气地切磋着笛技。

光阴荏苒。

如今,那个年龄段的人,已是“知命”、“花甲”、“古稀”年龄,可当他们拿起竹笛,还能够流利地吹上“两口儿”。

即便,那时没有学习过吹笛子的人,也会解开陈封多年的美好记忆,畅聊当年的盛况,缅怀那位曾经把竹笛乐曲洒向大地的竹笛大师———刘管乐。

“二宅名师”步入音乐殿堂刘管乐,生于河北安国县南章村,自幼家境贫寒。

浅谈笛子演奏技巧在不同风格音乐中的应用

浅谈笛子演奏技巧在不同风格音乐中的应用

[摘要]笛类乐器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旋律性乐器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之一。

当今常用于笛子常规技巧的演变过程已无从考证,但有史可依,汉朝至唐朝时期,无论是在音色,还是制作上,中国的竹笛都有了大步的前进及发展。

隋朝时期,中国竹笛产生了“大横吹”“小横吹”“排箫”等名称。

至唐代,在音色上,中国的竹笛发生了巨大变革。

“唐代的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蒙膜助声”,开创了中国竹笛贴膜变声发音原理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阶段。

冯子存创立的北派笛子、陆春龄创立的南派笛子以及后来浙派、中原派等流派的横空出世,标志着笛子艺术迎来了艺术史上百花争鸣的新的高峰。

[关键词]笛子;技巧;音乐[中图分类号]J632.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5-0210-02浅谈笛子演奏技巧在不同风格音乐中的应用刘诗予(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浙江嵊州312400)一、引言笛类乐器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旋律性乐器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之一。

日本林谦三的《东亚乐器考》中记载:中国的笛子是由印度或西域传入的,甚至我们中国也有许多人这么说。

如明朝的朱载堉,这位平均律的创始人认为横吹的笛子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的。

查看有关竹笛源流的历代文献,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三种比较重要的说法:(1)笛子自古已有,但“笛”字“不见经传”(即先秦的典籍)。

古书(《周礼》)上有“篴”字,被认为是“笛”的古字,音义并同。

不过,“篴”是雅乐,是竖吹的,不似今天的横吹之笛。

(2)马融《长笛赋》曰:“近世长笛从羌起。

”但羌笛是竖吹还是横吹的呢?到底有几个孔?有的说两个、三个,有的说四个、五个。

所以这种说法也未足为据。

(3)汉武帝时,仲丘作笛,这种说法也非常含糊。

是仲丘将羌笛改革成长笛呢,还是将羌笛改革成适合汉代的雅乐器?或者说是他将笛子创制出来。

林克仁先生著的《中国箫笛》一书中介绍: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两支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基中的两支横笛;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前168年)中发现两支横笛;在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代初期发现一支横笛;在新疆巴楚脱库孜萨来出土的文物中又发现了南北朝时期骨笛残段一支。

浅谈笛子演奏中的泛音表现

浅谈笛子演奏中的泛音表现

浅谈笛子演奏中的泛音表现作者:熊辉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7期摘要泛音在很多乐器中出现,乐器的构造、材质不同,泛音的效果则不同,它是亮化组织乐曲的重要成员。

笛子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其中泛音对笛子的演奏可谓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所以要想使笛子演奏的音乐有亮点、有神韵,必须掌握和领悟好泛音的技巧。

本文通过对笛子泛音的几点表现的分析,使我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泛音的技巧,使笛子演奏能够表现出所要达到的音乐意境。

【关键词】笛子演奏;泛音;表现中国竹笛的演奏艺术在国际管乐中居于领先地位,中国竹笛演奏风格、演奏技巧丰富多彩。

其中,北派笛子宗师冯子存、刘管乐先生把“吐、滑、朵、花”技巧完美的运用要自己的作品中,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赵松庭先生也把“叠、颤、增、打”技巧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目前这些传统的笛子演奏技巧已经得到笛子学习者的重视,但是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却被笛子的学习者忽略,“泛音”就是这些特殊技巧中的一个,学习这些特殊技巧能把作品的内涵,音乐的意境更好的表现出来。

所以,分析研究笛子演奏“泛音”技巧的表现十分必要。

1 笛子演奏中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通过人为控制,使笛子不但能完成两个八度完整音域,及平吹、超吹,而且在某些音孔上,通过轻轻的吹奏能吹出深远、飘逸的上无度“关系”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泛音。

笛子泛音的表现意义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1.1 人的一种特别的心情可以通过泛音表现出来以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先生的笛子曲《喜报》为例。

在它的第三部分用了连续三个小节法泛音“0”。

这使得大师的作品在音乐上深远、宁静,非常真挚的表达了祖国人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期待、兴奋以及对新中国的赞美。

1.2 某种气氛可以通过泛音来演奏以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先生改编的《欢乐歌》为例。

在第三段的音乐中运用了“mi”“re”“so”三个泛音技巧,这渲染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气氛,因此,让音乐华丽朴实的同时又意境幽邃,更能使我们感受得到生机盎然、清新秀丽的美妙气息。

2020吹笛方法技巧合集_快速掌握笛子的秘诀

2020吹笛方法技巧合集_快速掌握笛子的秘诀

2020吹笛方法技巧合集_快速掌握笛子的秘诀推荐文章学吹笛速成方法技巧大全_怎么快速学会吹笛子热度: 2020吹笛方法技巧_吹笛新手快速入门技巧热度:深圳大学2022年度各省录取分数线预计是多少热度:中秋节主题的演讲稿热度: 2022中秋节演讲稿热度:笛子演奏艺术大体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细腻委婉取胜,北派以火爆粗犷见长。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吹笛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吹笛方法技巧篇一1、蜻蜓点水练颤音。

我以前练颤音是让手指在笛眼上不停地打,或均匀地打,经常不着要领。

王键的颤音与众不同,快速而有力,打起来嘣嘣地响,富有弹性。

他说蜻蜓点水是很快的,慢一点就被水淹没了,因此指头打下去,就要像蜻蜓点水一样,先弹击一下,再弹击两下,逐渐增多,尽量缩短手指与主孔的接触时间,以达到快速、匀均、弹性的效果,我一试,果然不同凡响。

2、轻声细雨般弱奏。

王键老师吹笛音域很宽,极有张力,强起来震憾人心,弱起来能弱成一根细丝。

他说弱奏关键靠控制,而控制到位的关键是意识的到位。

他指出我弱奏弱不下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意识不到位及嘴部肌肉控制能力不够,似弱非弱就很难弱下来,弱要弱到连自己都听不"见"的地步,才算是真正过关。

我用这种理念"试弱",一连几天嘴肌开始发酸,控制力则明显加强了。

3、吹出笛筒竹丝声。

吹笛人谁都想有个好音色,但在寂寞的练习中,时常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以为音色就像人的嗓子一样是先天的。

其实不然,王老师说,只要演奏方法正确、对音乐意识清楚,每个吹笛人都不难做到拥有一个好音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吹",与"听"同样重要。

他让我把各音阶吹一遍,终于发现其中一个音吹得好,让我多吹几遍,就问这个音与其他音有什么不同,我不觉什么,他要我仔细听,我终于听出来了,这个音有共震,发音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能听出竹丝声,他说你把每个音阶都吹成这样就行了。

守望心头那片紫竹林——访竹笛制作师褚景林

守望心头那片紫竹林——访竹笛制作师褚景林

——爱jfr王曲制琴名家守望心头那片紫竹林——访竹笛制作师褚景林在国内i制作竹笛的师傅不胜枚举.他们大多集中在盛产竹f的地靠.E所i胃“靠山吃山1,{I浙一带的竹笛制作师多以白竹作为翻罄材料.而制作紫竹笛的师傅在国内似乎很少,天津就有一位竹笛制作师,他偏爱紫竹笛的耐作。

近4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紫竹笛制作的这块阵地上.他叫楮景林.据说魁目前北方惟一的紫竹笛制作师。

爱好与工作融为一体槲精景林回忆.他的哥哥当年喜欢吹竹甜.曾拜天津音乐学院的竹茴教师陆金山为师学习吹笛予。

耶时每当研吁找陆老师上蝶时.少年精景林就跟着盱研一起m往。

受哥哥的彤响.他也埘竹饿产生r兴趣.辛F且渐渐学会丁吹笛r。

1965年,褚景林进^r天津民族乐器厂技:【学校半工芈读.遗对爱好乐器的他来说可i四十分理想。

在工厂实习的时候,他如撼咀偿地师从天津市民睦乐器厂著名竹筒制作师壬回栋学习竹笛制作。

王国株师傅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且会演奏长笛。

王师傅把卜_二平均律融进了竹茵的制作中,这在酎内民族乐器制作界中也是少有的。

情景林告诉我}兑.早在上世纪60年代,王国栋师傅制作的紫竹榔笛就获得了全国笛子制作比赛一等奖。

由此可见王嘲栋师傅高趔的制协拄艺。

“王国栋不收徒弟.找足他惟一的徒弟。

1请景林得意地说。

能够在这样的师傅手下当学徒魁幸运的。

■年的技校生活.褚景林既学T乐器制作的理沦.也钟竹莳制作有丁璀撵的理解与认识。

ll 万方数据漤”疳贾。

进一12一制琴名家制作乐器不能偷懒从天津民族乐器厂技校毕业后,褚景林正式成为天津民族乐器厂的一员。

最初,他跟随王国栋师傅既做紫竹笛子,也做白竹和红竹笛子。

后来他发现,白竹笛子和红竹笛子在北方容易开裂,惟有紫竹比较适宜北方的气候,不易开裂。

从外观上看,白竹没有竹节,制作起来相对容易;而紫竹笛有竹节,制作工艺比白竹相对复杂。

当然,不同品种竹材都有机会做出音色好的笛子。

紫竹笛子清脆、通透,音色秀美是诸多竹笛演奏家所公认的,但紫竹笛的成功率低于苦竹,这也许是一些竹笛制作师选白竹而弃紫竹的缘由之一。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笛子考级曲目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笛子考级曲目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笛子考级曲目第一级1.浏阳河------------------------------------湖南民歌2.我有一头小毛驴--------------河北民歌王铁锤改编自选曲目1.我爱北京天安门---------------------------金月苓曲2.红星歌------------------------------------付庚辰曲3.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欧阳谦叔曲4.采茶灯------------------------------------福建民歌5.青年参军----------------------------------河北民歌6.龙的传人----------------------------------侯德建曲7.火车开了--------------------------------匈牙利儿歌8.小红帽------------------------------------巴西儿歌9.快乐的小乐队-----------------------------朱润福曲10.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11.鄂伦春小唱----------------------------鄂伦春民歌12.摘棉花-----------------------------------河北民歌第二级1.摇篮曲------------------------------------东北民歌2.七色光----------------------徐锡宜曲王铁锤改编自选曲目1.歌声与微笑-------------------------------谷建芬曲2.青春舞曲----------------------------------新疆民歌3.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民歌4.小草---------------------------王祖皆、张桌亚曲5.牧羊姑娘----------------------------------内蒙民歌6.茉莉花------------------------------------河北民歌第三级1.关山月-------------------------古曲王铁锤改编2.紫竹调-------------------------------------沪剧曲牌自选曲目1.化蝶---------------------------何占豪、陈钢曲2.苏武牧羊----------------------------------- 古曲3.彩云追月----------------------------------任光曲4.满江红--------------------------------------古曲5.花好月圆----------------------------------黄贻均曲6.西湖之光----------------------------------朱润福曲第四级1.卖菜----------------------山西民歌刘管乐改编2.扬鞭催马运粮忙---------------------------魏显忠曲自选曲目1.对花---------河北民歌冯子存编曲王铁锤记谱2.放风筝--------河北民歌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3.挂花灯----------------------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4.万年红----------------------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5.黄莺亮翅--------------------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6.闹花灯-----------------------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7.欢乐歌-----------------------江南丝竹陆春龄编曲8.茉莉花-----------------------晋北民歌刘管乐改编9.草原春天-----------------------------------王铁锤曲10.黄河边的故事---------------------------王铁锤编曲11.京调----------------------------------顾冠仁编曲12.我是一个兵--------------------岳伦曲胡结续改编第五级1.赶路--------------------------------------王铁锤曲2.姑苏行-------------------------------------江先渭曲自选曲目1.梅花三弄------------------------古曲王铁锤记谱2.荫中鸟------------------------------------刘管乐曲3.庆丰收------------------------------------王铁锤曲4.打靶归来---------------------王永泉曲胡结续改编5.麦收时节-------------------------李书元、赵越超曲6.山村新歌----------------------------------杨洁明曲7.水乡船歌----------------------------------蒋国基曲8.陕北好-------------------------------------高明曲9.脚踏水车唱山歌---------龙飞、朱南溪、江先渭曲10.西湖春晓--------------------------------彦永明曲1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新疆民歌刘富荣改编12.玉芙蓉-----------------------------------朱润福曲第六级1.小放牛------------------------民间乐曲陆春龄改编2.五梆子-----------------------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自选曲目1.枣园春色----------------------------------高明曲2.阿里山,你可听到我的笛声---------------杜次文曲3.月夜思亲人-----------台湾民歌陆春龄、陈大可改编4.春到拉萨--------------------------------白登朗吉曲5.欢乐的节日------------------------------张宝庆编曲6.思念----------------------------------王铁锤编曲7.中花六板-------江南丝竹乐金祖演奏王铁锤记谱8.朝元歌----------------------------昆曲王铁锤记谱9.静水瓶------河北民间乐曲张广明传谱金沙改编10.海青曲---------------- -河北梆子曲牌杨立中改编11.黄鹤归来------------------- ------------ 孔建华曲12.江汉平原好风光------- 孔建华、解天祥、尹维鹤曲13.春绿江南岸----------------------- -------蔡敬民曲14.夏尔巴舞曲----------------------- ------边多曲15.杜鹃花开---------------------------- -----朱润福曲第七级1.牧民新歌----------------------------------简广易曲2.塔塔尔族舞曲-----------------------------李崇望曲自选曲目1.秦川抒怀-----------------------------------马迪曲2.春到湘江----------------------------------宁保生曲3.江南春---------------------------曾加庆、陆春龄曲4.牧笛--------------------------刘炽曲刘森改编5.故乡的回忆--------------------------------孔建华曲6.草原巡逻兵-----------------------曾永清、马光陆曲7.丰收花儿漫高原----------------------------王汉华曲8.云南山歌-----------------------------------顾冠仁曲9.牛歌----------------------------解策励、涂传耀曲10.山歌-------------------------------------白洁曲11.麦收------------------------------------曾永清曲12.布谷鸟来了-----------------------------胡结续编曲13.月夜情歌-------------------------------王铁锤编曲14.雪原运肥---------------------------------刘富荣曲15.柳摇金----------------内蒙古二人曲牌王铁锤记谱16.婚礼曲-----------------安徽民间乐曲王铁锤记谱17.上字开门---------------山东民间乐曲王铁锤记谱18.一架风-----------------山东民间乐曲王铁锤记谱19.我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常留柱曲、俞逊发改编20.申江曲------------------------------------朱润福曲第八级1.幽兰逢春---------------------------赵松庭、曹星曲2.喜相逢---------------冯子存、方堃编曲、王铁锤记谱自选曲目1.沂河欢歌-----------------------------------曲祥曲2.向往-----------------------------曲祥、任宝祯曲3.山村小景-----------------------------------刘森曲4.歌唱伟大的解放军----- 柯尔克孜族民歌宁保生曲5.鄂尔多斯的春------------------------------李镇曲6.收割---------------------曾加庆原曲俞逊发改编7.山村迎新人--------------------------------简广易曲8.天山铁骑----------------------------------刘富荣曲9.行街----------------------- 江南丝竹陆春龄整理10.妆台秋思-------------古曲陈重、杜次文编曲11.小鸟争鸣--------------安徽民间乐曲王铁锤记谱12.长城抒怀---------------------------------王铁锤曲13.高原风光---------------------------------李崇望曲第九级1.帕米尔的春天------------------------------刘富荣曲2.三五七-----------------浙江婺剧曲调赵松庭编曲自选曲目1.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曲2.太湖春------------------------------------张维良曲3.塞上铁骑----------------------------------杨会林曲4.柯尔克孜的心声------------------孔庆宝、瞿春泉瞿5.牡丹花开----------------------------------王铁锤曲6.深秋叙------------------------------------穆祥来曲7.油田的早晨-------------------------------王铁锤曲8.霍拉舞曲----------------------------- [罗]迪尼库曲第十级1.鹧鸪飞------------------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改编2.走西口-------------------南维得、魏家稔、李镇曲自选曲目1.帕米尔的春天----------------------------李大同编曲2.南韵--------------------------------------张维良曲3.听泉--------------------------------------詹永明曲4.琅玡神韵----------------------------------俞逊发曲5.刘胡兰之歌--------------------------------李崇望曲6.鹧鸪飞------------------湖南民歌乐曲赵松庭改编7.绿洲---------------------------------------莫凡曲。

1949——1965年笛曲创作及演奏发展概述

1949——1965年笛曲创作及演奏发展概述

当代音乐2017年第7期MODERN MUSIC 1949一 1965年笛曲创作及演奏发展概述席笑[摘要]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笛乐艺术在创作、演奏、教学、制作、理论等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已成经典,流传甚广。

南北融合、汇通中西的笛曲创作与演奏实践,为后来更加繁荣的笛乐艺术发展奠定了一个扎实穗固的根基。

[关键词]竹笛;改编;创作;演奏[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2017) 07-0039-031953年4月1一14日,由政府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民 间音乐舞蹈会演”在北京隆重举行。

4月1日,在华北区 代表演出场次中,民间艺人冯子存先生代表河北宣化专区 演奏了 “横笛独奏”《小寡妇上坟》《喜相逢》。

自此“笛 子独奏”这一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得以确立,竹笛作品也如 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在当代竹笛音乐发展史中,1949一 1956年被看作是竹笛音乐的起步期,而1957—1965年是其 发展期。

⑴一、起步期的笛曲创作与演奏1.改编自传统民间音乐的笛曲第一代(北派)河北笛子演奏家冯子存的《放风筝》改编自同名原察哈尔民歌,该曲表达了儿童嬉戏的欢乐情 绪;《对花》改编自同名河北民歌,曲中多用上下句;《农 民翻身》是由河北民歌《上坟》《人人乐》及《十番》合 并改编而成,音乐由悲至喜。

第一代(北派)河北笛子演奏家刘管乐的《卖菜》是 根据山西民歌改编的,音乐情绪幽默诙谐,《茉莉花》根据 晋北民歌改编改编而成,《冀南小开门》是由流传于河北南 部的民间乐曲改编而成,表现活泼欢乐的音乐情绪。

第一代(南派)上海笛子演奏家陆春龄的作品多改编 自江南丝竹,如《欢乐歌》《行街》《三六》等,曲中充满 了江南丝竹加花变奏的特征。

[收稿日期]2017-02-21[作者简介]席笑(1982 —),山西太原人,硕士,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太原030006)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笛曲也改编自传统民间音乐,如山 东笛子演奏家赵仁玉的《喜新婚》取材于山东西南部的民 间乐曲《开门》;北派河北笛子演奏家王铁锤的《婚礼曲》取材于安徽民间音乐等。

戏曲视角下竹笛北派的风格特征及历史演化

戏曲视角下竹笛北派的风格特征及历史演化

戏曲视角下竹笛北派的风格特征及历史演化张娜【摘要】在戏曲漫长的演变历程中,竹笛与戏曲珠联璧合并长期担纲戏曲的主要伴奏,声声如绘地应和着戏曲的歌喉婉转与重章叠唱.以戏曲的视角全新审视具体而微的竹笛艺术,深入挖掘戏曲影响下竹笛北派的风格特征与历史演化.当前学术界关于竹笛的研究大多仍集中在竹笛本体,鲜有将竹笛艺术置身于戏曲背景,特别是将戏曲北曲与竹笛北派相结合进行的研究.所以回顾历史、研析现状,依循戏曲的发展脉络、结合竹笛北派作品,可以更广阔的视域深入解读戏曲与竹笛渊然而深的密切联系,凿山引泉以期对学界研究略作裨补.【期刊名称】《音乐探索》【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竹笛;竹笛北派;戏曲;民族器乐【作者】张娜【作者单位】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山西晋中0306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11竹笛,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笛,七孔筩也,从竹,由声。

”“筩,断竹也,从竹甬声。

”①[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第97~98页。

据考古发现,竹笛是迄今为止流传最为久远的汉民族传统吹奏乐器。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古竹笛距今约2000余年;1986年,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距今约8000余年。

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竹笛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长期从属于戏曲艺术。

戏曲产生于特定的时期、扎根于特定的民族土壤、具有特定的音乐概念。

戏曲萌芽于戏剧,戏剧起源于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来源于原始人类的艺术性创造,而戏曲则是在人类社会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阶段产生,并在其他艺术形式如歌舞、说唱、百戏等基础上形成的。

戏曲的远祖为原始歌舞,自优孟以来经汉魏与百戏合,经隋唐与歌舞大曲、说唱、参军戏、唐杂剧合,到北宋形成宋杂剧,确立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再经元、明,进入成熟时期,清末,戏曲剧种已达300余种。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极高的艺术样式,在萌生、发展、确立、成熟、再发展的历史进程里,走的是一条借用、综合各类艺术品种的道路,吸纳了包括竹笛在内的大量姊妹艺术成果,这种兼收并蓄的传统、包罗万象的精神,使戏曲具有了极强的同化力和生命力,在年深日久的发展历程里达到了相当高的专业技术和水平。

乔志忱葫芦丝讲座合集(葫芦丝的基本功,常用技巧指法等七篇)

乔志忱葫芦丝讲座合集(葫芦丝的基本功,常用技巧指法等七篇)

乔志忱葫芦丝讲座合集(葫芦丝的基本功,常用技巧指法等七篇)乔志忱中国内陆丝竹音乐家。

从师演奏家刘管乐,后培养葫芦丝艺术人才,对中国丝竹音乐贡献巨大。

乔志忱老师1939年出生于天津,1956年起师从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刘管乐先生,1958年考入天津歌舞剧院,与刘管乐先生一起工作近三十年,做为北派笛子名家刘管乐先生的主要传承人,乔志忱老师通过舞台演出、教学,撰写文章、录制音像,使刘管乐先生独具特色的风格流派与代表性笛子作品得以传播。

二十世纪中期,舞台演出的条件和录音设备还很落后,刘管乐先生的许多优秀作品未能留下音像资料,1990年在刘管乐先生病逝前夕,委托弟子曾永清、乔志忱、乔宏忱、戴亚四人共同完成刘管乐先生十二首重点作品的录音工作,发行了《刘管乐笛子曲选》,这是流传至今唯一的刘管乐笛子流派的珍贵录音资料,供后人学习参考。

《塔塔尔族舞曲》乔志忱老师是《塔塔尔族舞曲》的首演者和传播者。

天津歌舞剧院的作家李崇望先生当年与乔志忱老师同住一间宿舍,李先生创作的许多笛子独奏曲经常由乔志忱老师试奏,这首流传甚广的著名笛子独奏曲《塔塔尔族舞曲》诞生后,正值天津歌舞剧院于1959年年底至1960年初赴南方十多个省市巡回演出四个月,其间乔志忱老师首演了这首《塔塔尔族舞曲》,并连续演出一百多场,同时被上海唱片厂选中录制了唱片,至今网上下载的《塔塔尔族舞曲》仍是乔志忱老师20岁时演奏的原版作品。

如今,乔志忱老师又将这首《塔塔尔族舞曲》笛子独奏曲改编成葫芦丝独奏曲,仍能达到很好的演出效果。

工作与成就乔志忱老师在天津歌舞剧院民乐队工作期间,一直担任管乐声部的声部长,负责给大家抄分谱,划指法及分声部的排练。

如今乔老师已年过七旬,虽然视力减退,但传到网上的葫芦丝独奏曲《乘风》、《牧羊山歌》、《野蜂飞舞》的曲谱仍是乔老师的近期手抄曲谱,那么工整、那么标准,可见乔老师对艺术的每一环节都倾注了心血并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专业作风。

浅析近代竹笛的流派及其特点

浅析近代竹笛的流派及其特点

浅析近代竹笛的流派及其特点作者:王兰兰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竹笛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中国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又最初给戏曲和曲艺伴奏的乐器发展成现在经常在舞台上独奏的民族乐器。

近现代以来,竹笛受地域民俗和生活坏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南派”和“北派”两大流派,并且都形成了逐渐独特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竹笛;南派;北派;风格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32-01竹笛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充分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

早期多用于合奏和伴奏,建国后,竹笛不仅制作更加精良,而且演奏技巧更加丰富。

竹笛的演奏风格与历史文化,地域和丰富的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便出现了演奏上的各个流派,主要有北方流派和南方流派。

一、北方竹笛流派的特点北方流派是以冯子存,刘管乐等为代表的“梆笛”艺术,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一带,其风格表现为节奏活泼,音调明亮,技巧上多用“花舌”,“吐音”,“滑音”,“历音”等。

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的“梆笛”艺术是以在河北,山西,内蒙一带流传的民歌,戏曲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运用了“花舌”,“吐音”等技巧,还使用了各种“滑音”,“抹音”,“压音”等技巧,使其演奏更加丰富动听,同时还运用了“气冲音”,“飞指”等技巧突出“梆笛”的明亮音色,冯子存长期从事地方戏曲“二人台”的伴奏,创作了《万年红》,《黄莺亮翅》,《五梆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曲子,把竹笛推向独奏舞台,为北派笛子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派另一位代表是刘管乐,他的演奏艺术是在“老调梆子”和“鼓吹乐”的基础上提炼形成,又在河北吹歌,西北民歌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他独有的风格。

他的演奏朴实,大方,灵巧,洒脱,音色脆亮有力,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

刘管乐很注重气,唇,舌,指的配合,加强梆笛“吐音”,“颤音”,“历音”,“剁音”等技巧的练习。

著名曲艺艺人辞世表

著名曲艺艺人辞世表

著名曲艺艺人辞世表1871年,著名子弟书艺人石玉昆先生辞世。

1904年,木板大鼓艺人霍明亮先生辞世。

1904年,著名相声老艺人朱绍文先生[艺名穷不怕]辞世。

1926年,著名相声老艺人,相声八德之首,李德钖先生[艺名万人迷]辞世。

1928年,著名单弦牌子曲老艺人德寿山先生辞世。

1929年,十不闲莲花落老艺人徐维亭先生辞世。

1929年,评书老艺人潘诚立先生辞世。

1933年,评书老艺人群福庆先生辞世。

1935年,著名相声老艺人,相声八德之一,焦德海先生辞世。

1939年,著名十不闲莲花落老艺人赵星垣先生[艺名髽髻赵]辞世。

1939年,著名评书、滑稽二黄老艺人白庆林先生[艺名云里飞、庆有轩]辞世。

1940年,著名曲艺弦师韩永禄先生[被誉为三弦圣手]辞世。

1941年,著名相声老艺人陈子贞先生辞世。

1942年,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先生辞世。

1943年,著名拉大片[洋片]老艺人焦金池先生[艺名大金牙]辞世。

1943年,著名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金派梅花大鼓创始人,金万昌先生辞世。

1945年,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常派单弦创始人,常澍田先生辞世。

1947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傑英先生辞世。

1948年,著名相声、双簧表演艺术家赵霭如先生辞世。

1948年,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张小轩先生辞世。

1950年,滑稽大鼓老艺人张云舫先生辞世。

1951年,著名相声老艺人刘广文先生辞世。

1951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堃先生[艺名小蘑菇]在朝鲜战场牺牲。

1951年,著名京韵大鼓、单弦弦师程树堂先生在朝鲜战场牺牲。

1951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赵英颇先生辞世。

1951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于俊波先生辞世。

1952年4月6日,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先生辞世。

1952年,著名滑稽大鼓表演艺术家富少舫先生[艺名山药蛋]辞世。

1952年,著名相声老艺人,相声八德之一,刘德智先生辞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津沽文化·刘管乐———北派笛子大师辛正奎高德钦【摘要】刘管乐(1918.1.24———1990.5.27)生前为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音乐家协会理事、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奏员。

刘管乐自幼酷爱音乐,十岁时学习笛子便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和对民间音乐的执着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刘管乐进入河北艺校学习,一九五一年加入天津音工团,后转为天津歌舞剧院。

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竹笛吹奏艺术,创作出大量优秀脍炙人口的笛子独奏乐曲,并对竹笛这一古老的乐器进行大胆改革,还培养出一大批活跃于民族乐坛的后起之秀。

【关键词】刘管乐;北派;笛子【中图分类号】K 825.76【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672-4089(2013)03-0060-05作者简介:辛正奎,男,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刘管乐学生,笛子、巴乌演奏家;高德钦,男,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培训交流处处长。

天津地处北方,不盛产竹子。

然而,天津却曾被世人誉为竹笛之乡。

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津沽大地燃起一股灼人的笛子热。

一时间,不管是田间、码头,还是工厂、营地,无论冬夏,还是春秋,悠扬悦耳的竹笛声,时常飘荡、缭绕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荫中鸟》、《卖菜》、《和平鸽》、《茉莉花》、《喜相逢》、《放风筝》等笛曲,曲曲扣人心弦,段儿段儿美妙动听。

优美的旋律,舒缓的乐曲不绝于耳,荡漾在人们的心中,牵动着人们,驻足欣赏、凝神聆听……购买竹笛、学吹竹笛、自制竹笛,涌现出了一大批竹笛爱好者,就连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也手持竹笛,或学、或吹、稚气地切磋着笛技。

光阴荏苒。

如今,那个年龄段的人,已是“知命”、“花甲”、“古稀”年龄,可当他们拿起竹笛,还能够流利地吹上“两口儿”。

即便,那时没有学习过吹笛子的人,也会解开陈封多年的美好记忆,畅聊当年的盛况,缅怀那位曾经把竹笛乐曲洒向大地的竹笛大师———刘管乐。

“二宅名师”步入音乐殿堂刘管乐,生于河北安国县南章村,自幼家境贫寒。

十二岁到北京学徒,因兵荒马乱,生活难以维持,两年后,返回家乡。

小小年纪,为了生存,拜常进和尚为师,取名“心田”,做了居士(在家)。

跟着师傅学习吹管子、唢呐、笛子及学习打击乐,后来又跟随师傅过着搭班卖艺的生活。

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瘦弱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夹在送葬或娶亲的队伍里。

为了挣那几个糊口的钱,嘴吹肿了,上下眼皮困得直打架。

后来师傅还了俗,他们卖艺方式依然照旧。

披上袈裟办佛事,穿上道袍做道场,脱掉僧服、道袍充当吹鼓手,放下乐器又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当时,人们把这种以多种身份出现的人,称为“二宅和尚”或是“二宅道士”。

刘管乐自幼就聪颖勤奋,演奏水平越来越高,被人们尊称为“二宅名师”。

但他并不满足,又拜老道士元亨为师。

元亨是著名的民族管乐演奏家,一九五零年,被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为管子教授。

名师出高徒,在元亨老师的点拨下,刘管乐的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天津市成立音乐工作团(天津人民歌舞剧院前身)。

民乐队需要一个吹唢呐的演员,于是派人到河北省一带去挖掘。

刘管乐当时在河北省一带已很有名气,不但唢呐吹得好,管子、笛子也很拿手。

经元亨老师推荐,刘管乐被邀请到天津音乐工团进行面试。

只见他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穿土黄色粗布裤褂,脚蹬土鞋。

刘管乐刚到而立之年,尽管衣着朴素,却身材高大,气宇轩昂。

他用唢呐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后,掌声四起。

而后,他又用管子、笛子等,演奏了多支乐曲。

那带有泥土芬芳的民间乐曲,深深地打动了王莘、曹火星以及所有音工团员,大家被他那娴熟的技巧、深厚的气功、霸气十足的演奏风格所折服。

刘管乐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成了天津市音乐工作团的一员。

一九五一年,中国音乐家代表团,首次参加全球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捷克文化部主办的“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

首次登上了国际音乐舞台,刘管乐心情万分激动。

十几场演出盛况空前,还被邀到多个城市和工厂演出。

刘管乐的笛子独奏更是受到外国观众的瞩目,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能作为新中国的和平使者,站在了世界舞台上,让竹笛这一中华民族古老的乐器走出了国门。

一九五三年,团领导让刘管乐专门担任笛子独奏,又随团先后出访了前苏联、朝鲜、阿富汗、埃及、叙利亚等国,得到各国观众的高度评价。

朴素感恩激发创作灵感刘管乐是一位多产的笛曲作家。

他的作品注重灵感的朴拙和感情的开发,兼收并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

一九五三年十月,天津人民歌舞剧院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演出。

刘管乐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更被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

他连夜奋笔疾书,创作了象征世界和平的笛子独奏曲《和平鸽》。

刘管乐凭借着强烈的激情,饱满的气息,灵活的指法,把象征和平幸福的祥瑞之鸟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

乐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惊叹,一支小小的竹笛曲,竟能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和巨大的感染力。

河北冀中民间演奏艺术,被人誉为“吹歌之乡”。

民间器乐曲牌等多种音乐元素深深地影响了青少年时期的刘管乐,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给刘管乐带来了无限的创作激情,他将这些多种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到创作之中。

笛子独奏曲《荫中鸟》,是他根据河北民间音乐为基调创作的。

曲调明快,节奏鲜明,鸟叫部分指法灵活、铿锵、敏捷、迅疾,全曲给人以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感觉。

《故乡》、《忆歌》等乐曲深沉、细腻,乐句里流淌着一种思念情怀,充分表达了他对故乡、对儿时的一种眷念。

刘管乐的笛技,绝不停留在对民间素材一般意义的继承上,而是把旧素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笛子独奏曲《卖菜》,是他根据山西民歌改编的代表作。

当那些“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菜农,挣脱了“三座大山”的桎梏,挑上自家地里的菜蔬,到集市上换回女人穿的小花布,儿子摇的“拨浪鼓儿”时,一个个音符就这样,在他心中跳动出了优美旋律。

刘管乐在青藏高原慰问演出时,走一路,吹一路,创作一路,很快吸收了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及时改编和创作了笛子独奏曲《康定情歌》。

在演奏实践中,他还先后创作了《毛主席的光辉》、《奔驰边疆》等乐曲。

他还吸收外国乐曲的特点,改编了《叙利亚舞曲》(竖笛独奏)等。

他创作的《和平鸽》、《故乡》等乐曲,结合了“南重气,北重舌”的两派笛子特点,巧妙地借鉴了弦乐之换弓法去巧用“舌点”,还时常在中音区打“筒音”,同时加上小“啐舌”等。

在其作品《茉莉花》和《和平鸽》中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技法。

一九五五年,周总理到天津视察,听完刘管乐的演奏后,说:“你的《荫中鸟》吹得很好,《卖菜》也很好听,只是滑音多了一些”。

刘管乐没想到周总理竟然这样熟悉笛曲。

他按照总理的提议,对乐曲及时做了修改。

一九五六年,周总理再次到天津视察,刘管乐充满激情地演奏了笛子独奏曲《高原风光》,这首乐曲前半部分意境很深,后半部分难度很大。

演奏完,周总理兴奋地站起来带头鼓掌,演出结束,周总理握着刘管乐的手说:“你吹得好,你吹得好!”一九五六年,出版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本刘管乐《笛子独奏曲集》,共收录九首笛曲,其中《买菜》、《吟中鸟》被列为全国高等音乐院校笛子必修教材。

潜心研究变革推广新笛形刘管乐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竹笛艺术上。

他的笛子人生,也表现在对竹笛器种的变革和推广上。

刘管乐手很巧,在外面捡回一个笤帚把儿,也能做成笛子。

他的写字台上经常放着半把剪刀,发现学生的笛子筒音不准,他便用那半把剪刀,在笛尾出气孔上,三下两下就把音调准了。

六十年代初,天津有专门生产笛子的乐器厂,他经常把竹子的品种、尺寸,提供给乐器厂,拿回半成品后再自己加工。

他自制的笛子,大多数上半截是木头的,下半截是竹子的,中间有个插口,不但外观精美,而且音准、音色好。

刘管乐不满足中国传统的六孔笛,因为这种笛子只有两个自然半音,只能演奏一两个调子,不便于转调。

为此,他从一九五六年起就对笛子进行了改革。

他发现西洋长笛音域宽,演奏半音和转调方便,并可调整音高的特点,便自己动手研制出七孔笛,而后又制作出八孔笛、九孔笛、十孔笛、插口调音笛等。

这些竹笛,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竹笛的音色和表现技巧的常用音孔,又解决了半音的音准,以及转调和调整音高的问题。

为了普及改革后的竹笛,刘管乐建议推广七孔笛。

这种笛子好掌握,虽只多了一个孔,但能顺利地用一支七孔笛转五个调子,既好吹又便于转调,很受广大笛子演奏者的喜爱。

为此,当年刘管乐与乐器厂合作,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七孔笛子的小册子。

里面详细介绍了七孔笛子的制作、构造、转调指法等。

小册子一经发行,广受笛子爱好者的欢迎,也为专业笛子演奏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尽展风采各派笛家聚津门一九六一年全国笛子教材改革会议在天津召开,届时举办了两场笛子独奏音乐会。

四大笛子演奏家刘管乐、冯子存、王铁锤(北派)、陆春龄(南派),南北两大派笛子演奏家共聚一堂,各地各种风格流派的笛子高手云集津门,真可谓是百年不遇的一次竹笛盛会!中国的笛子演奏艺术大体可分为南、北两派。

南派以细腻娓婉取胜,北派以火爆、粗犷见长。

刘管乐、冯子存是北派笛艺杰出代表人物。

刘管乐的笛子演奏风格粗犷豪迈、热情奔放、音色圆润、干净利落,笛音高亢、脆亮、坚实,极富光彩。

业内专家说:“所有上场的笛子演奏家的演奏水平都是一流的,唯刘管乐的笛声最为纯正浑厚、指技最为精绝。

”被音乐界公认为北派笛子大师。

刘管乐吹笛强调用气,他把“集中力度”放在首位,演奏时把气吸足,整个精神全都集中到气息的运用上,同时需要气和唇的紧密结合,这样吹出来的声音才结实嘹亮。

他严求强弱对比,根据音乐择用技巧。

他演奏的强音,粗犷有力,五里地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他吹的弱音,宛如从笛孔中抽出了一条粉红色的丝线,细腻、柔美。

此外,他利用休止符换气,使气息充实饱满,出乎意料,但又合于情理的节奏变化等,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

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卖菜》,音乐形象生动、情绪活泼、风趣诙谐,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整个乐曲演奏得干净利落,“滑”、“打”、“抹”、“扣”、“花舌”、“多指颤音”等北派笛子技巧得到了充分发挥。

用轻重变化、加花变奏、迅疾的历音描绘了菜农挑担卖菜时洒脱、轻快的旋律,给人以清爽愉悦的感觉。

作曲家李崇望称赞:“刘管乐一口气可以坚持几分钟的长度,若是搞个吹长音比赛,冠军非他莫属。

”他的演奏,时常用循环换气法,让鼻孔和口风同时工作。

鼻孔吸气,口风出气,使吸入和呼出的气得以衔接,而曲子没有丝毫的间断。

用循环换气法,能够吹奏较长的乐句和长音,甚至可以吹奏较长的乐段。

此次笛子独奏音乐会上,刘管乐正是凭仗自己深厚的气功,把这一技法发挥到极致。

其坚硬并松紧自如的唇功,以及干净利落、得心应手的指法,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笛子演奏史上杰出的地位。

人品高尚南北桃李结硕果刘管乐一生节俭朴素,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可是经过他培育的,洒遍大江南北的桃李,却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