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语言的规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当语法教学的脖子被拧断之后

当语法教学的脖子被拧断之后
张国东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之友》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总的状况可用两个字概括:淡化。
先
看看教材。
近几年来初中教材变化较大,对语法教学内容编入的越来越少,2003
年的课标版教材干脆将语法浓缩成几个图表,而且全都放在附录部分,很不起眼,就像买一送十的搭头;高中教材近几年相对稳定,语法也编得很少。
再看看教学。
只要对一线教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而今的中学语文课堂绝少听到老师讲语法。
【总页数】2页(P5-6)
【作者】张国东
【作者单位】湖北监利实验高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41
【相关文献】
1.淡化语法之后如何教语法——让语法教学在课堂上生动起来 [J], 沈冬梅
2.如何处理拧断的伏尔加缸盖螺栓 [J], 张远程
3.高锁螺母拧断力矩及拧断槽尺寸计算方法研究 [J], 徐梅香; 吴南星
4.“卡脖子”究竟“卡”在哪儿?“卡脖子”问题刍议 [J], 杨玉良
5.『猪场之旅』又挥鞭在呼盟草原多方聚力"卡脖子"来问诊把脉
——制约生猪产业卡脖子要素分析论坛暨『猪场之旅』2021行: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巡回报告会在海拉尔成功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语文第3单元“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第五学时教案鲁教版选修《语言的运用》

高中语文第 3 单元“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第五学时教案鲁教版选修《语言的运用》【活动内容】掌握病句辨析和更正的方法【活动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商讨了病句种类,在剖析病句的过程中,我们必定使用了一些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些方法再总结一下,从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再挖掘更多的资源。
仍是依据上节课的组,再进行议论,而后推选同学讲话。
二、病句辨析的方法学生登台讲话,教师做合时增补。
1.语感初判法审读病句,能够从感觉上觉察缺点,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搭配不妥(特别是关系词语运用不妥的句子),语序不妥,语义重复的地方,都能够用此法辨析、改正。
假如说他们已真实学好了理论,能够在培训班毕业了,不如说他们只学了一些离开实质的空洞理论而已。
(“假如不如”不搭配,从句子意思来看应当用“与其说不如说)他正在进行打球,可上劲了。
(谓语“进行”赘余)2.压缩法对因为句子成分残破、赘余或许搭配不妥造成的病句,我们能够采纳抽取句子骨干的方法来鉴别。
运用语法剖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带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拿出骨干,检查骨干能否有缺点;假如骨干没缺点,再检查附带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能否有缺点。
比如:今年苹果的收成是几年来苹果收成最好的一年。
(去掉附带成分,剩下骨干来察看,“收成是一年”是不合情理的。
能够改为“今年苹果的收成是几年来最好的”。
)他那崇敬的革命质量和伟大的形象,常常涌此刻我的脑海中。
(去掉附带成分,骨干是“质量和形象涌现”,能够发现“形象”涌现能够说,但“质量”就不可以说“涌现”了)3.仿写法假如一时没法确立能否有语病,能够模仿原句另造一个句子,这样错误处可能就会展现出来。
如:这件事值得我们的重视。
(仿制一句“这件事值得我们的学习。
”从语感上就能判断是错误的,应删去“的”)太阳宇宙飞翔器——“宇宙 1 号”假如发射成功的话,它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类航空史上的里程碑,也将创建多个世界第一。
(句子较长,但经过初步判断,前半句没有错误,那错误只好出此刻后半句,但没法判断,仿制一句“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的”应当用来修饰“人物”而不是“中国历史”,所以原句“一个重要的” 也应是修饰“里程碑”而非“人类航空史”,可改为“它将成为人类航空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4.逻辑剖析法1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缺点,就得从事理长进行剖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剖析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脖子的妙用》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一年级语文《脖子的妙用》教案设计模板小学一年级语文《脖子的妙用》精品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学会“女字旁”。
2.培养欣赏漫画的情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3.学看幽默画。
教学重点领悟幽默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字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呢?看过走钢丝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看一段杂技表演。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这是什么项目?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也是一个人在走钢丝,可表演的设备与众不同。
想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1.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说说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2.这个人在走钢丝时,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想?3.引入新课《脖子的妙用》板书。
三、学习生字1.“脖”字与“俩”“别”及相应音节。
2.引导学生拼读,读准字音,理解其在本课的意思。
3.板书“妙”字及相应音节。
4.从走钢丝的人说的一句话中引出“你”“可”两个生字。
5.学习“可”字,知道它是独体字。
6.“你、俩”都是单人旁的字,都与人有关。
引导学生用“你们俩”说一句话。
7.老师小结。
8.知识延伸:让学生互相说一说生活中笑话或幽默故事。
四、布置作业:“活动与练习”中第一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脖子的妙用》精品教案设计模板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走独木桥,准备漫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引——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1、让学生说说走独木桥的感受。
2、师生配合做走钢丝的动作。
此环节从趣入手,由乐开始,以生走独木桥的感受和师走钢丝的夸张的表演引入,从心理和视觉等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教室里首先充满笑声,拉近师生距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看——了解学生初步读图的情况1、师引言,投影仪出示文本。
2、引导生观察漫画,说说自己的发现。
此环节仍从视觉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学文上,教师了解学情,为继续学文做打基础。
高中语文( 语法的脖子 扭得断吗?)第二课时教案 鲁人版选修(语言的运用) 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学时·教案设计[活动内容]掌握语音、文字方面的规X[活动过程]一、语音的规X1.语音的规X,具体指:积极提倡说普通话;不读错字音,写错拼音。
2.读音错误原因读错字音主要是受形近字的影响,如把“垣”读成“桓”,“荼毒”读成“茶毒”。
只读字的声旁,即所谓的秀才识字认半边。
如把“歼”读成“千”,“獭”读成“赖”。
3.识记的方法解决词语的读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要靠平时多记,多积累。
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注意形声字的读音。
如“妊娠”的“娠(shēn)”;“抨击”的“抨(pēng)”;“淙淙”的“淙(cóng)”等。
根据字义来记忆多音字的读音。
如“强”表示“强迫、勉强”意思时读qiǎng,其余情况读qiáng(“倔强”除外);“靡”表示“浪费”时读mí,表示“倒下”或“没有”时读mǐ。
注意统读字的读音,特别注意《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字。
一些旧有异读的词语,表中已改为统读,如:(括号内为旧读)匹pǐ(pī)滂pāng (páng)召 zhào (zhāo)暂zàn (zhàn)凿záo (zuò)庇bì(pì)4.学生将调查到的经常读错音的汉字分类整理,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文字的规X1.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
错字,指写得不成字,规X字典查不出的字。
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了乙字,是字典里有的字。
通常所说的错字包括别字。
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别字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同音字代替,也就是我们在书写时,使用了一些音同而字形、字义皆不同的字代替,造成错别字的现象。
例如:“威胁”一词经常有人把它写成“危胁”。
第二种是形似字混用,在书写时误将一些形体相似而音、义绝无关系的字混用。
例如:将“明星”写成“名星”。
第三种是乱用简化字,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只图一时省事,将一些笔画多的汉字随便简化,造成错别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法规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法规
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本的语法规则;
2. 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语言表达;
3. 培养语言规范意识和语法正确性。
教学内容
1. 名词的用法
- 球、猫、书等名词的认读;
- 使用名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2. 动词的用法
- 玩、吃、跑等动词的认读;
- 使用动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3. 形容词的用法
- 大、小、快等形容词的认读;
- 使用形容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名词的兴趣,
并引导他们认读和说出这些名词。
2. 名词的认读:板书一些常见的名词,帮助学生进行认读,并
进行简单的造句练。
3. 动词的认读:板书一些常见的动词,帮助学生进行认读,并
进行简单的造句练。
4. 形容词的认读:板书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帮助学生进行认读,并进行简单的造句练。
5. 练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进
行练,巩固知识点。
6.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语法规则,并进行复。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实物
- 板书
教学评估
通过练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 相关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训练含解析鲁人版选修语言的运用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训练含解析:“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训练落实]1.下面是一些主持人在播音时读错的字,请你给予改正。
比(bǐ)较(jiǎo)________潜(qiǎn)力________友(yǒu)谊(yí)________ 号(hào)召(zhāo)________曲(qǔ)折(zhé)________ 郴(bīn)州________按捺(nài)不住________ 亚(yǎ)洲________附(fǔ)近________ 脂(zhǐ)肪________答案:“比较”的“较”读jiào“潜力”的“潜”读qián“友谊”的“谊”读yì“号召”的“召”读zhào“曲折”的“曲”读qū“郴州”的“郴”读chēn“按捺不住”的“捺”读nà“亚洲”的“亚”读yà“附近”的“附”读fù“脂肪”的“脂”读zhī2.以下是商业、服务业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别字,请你改正。
装璜精美________ 女仕服装________特级迷猴桃________ 里肌肉________吕布与貂婵________ 寻物启示________批发另售________ 大消价________答案:璜—潢仕—士迷—猕肌—脊婵—蝉示—事另—零消—削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解析:选A。
本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读音。
A项,chěng/pìn,shù/sù,sài/sè。
B项,xiá/xiá,è/yè,fǒu/pǐ。
高中语文《“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第一课时教案 鲁人版选修《语言的运用》

第3单元·第一学时·教案设计[活动内容]认识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一、导入先来听一个小故事:有个农民怕自己种的西瓜被别人偷去,于是,他在田头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一行字。
有一天,一个过路人看了牌子后,下地摘了两个大西瓜,抱着就走。
农民指着那人说:“站住,你偷了瓜就想走,回去看看田头的牌子吧!”过路人说:“我看过了,上面不是写着:下田摘瓜,发款十元!我还没有找你要钱哩!”让人白摘了两个大西瓜,还得向人家“发款十元”。
究竟应当怪谁呢?虽然是个笑话,却说明了写别字的危害性。
同样现在很多的影视剧中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你还在气我吗?(你还在生我的气吗?)如果我们不知道当时的语境或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就无法辨别句子的含义,从而造成交际的混乱。
二、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1.语言规范语言的规范性指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各种要素时,来自语言体系的规定性。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说话、写字同样是如此。
语言的规范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规范,即读准音,写对字,用对词,说对句。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自己对语言规范的认识。
[提示] 此活动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由于使用不规范语言而出现的笑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语音现今影视剧、歌曲中读错字音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把“路迢迢(tiáo)”说成是“路迢迢(zhāo)”;把“刽子手”说成“huì子手”,这可能还无伤大雅,但有人在追悼会上把“享年八十七”读成“亨年八十七”;在寿筵上把“赡养老人”读成“瞻仰老人”,使得与本来的意思大相径庭,甚至是色彩截然相反,给本悲哀的气氛增加不和谐的笑声,让本欢乐的场面蒙上了一层阴影。
文字且不说唐朝宰相李林甫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把一名叫“杕(duò)度”的举子的名字喊成了“杖度”,被人们戏称为“胀肚宰相”。
,也不说宋徽宗因酒醉后把“玉皇大帝”写成了“玉皇犬帝”引起玉帝怪罪而丢了帝位的故事。
高中语文第3单元“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教师用书 鲁人版选修《语言的运用》

“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濒.危(bīn) 嗔.骂(chēn) 鞭笞.(chī) 炽.盛(chì) 淙淙.(cïnɡ) 恫.吓(dînɡ) 踝.骨(huái) 畸.形(jī) 歼.灭(jiān) 狙.击(jū) 喟.叹(kuì) 联袂.(mâi) 惬.意(qiâ) 摄.影(shâ) 挑衅.(xìn) 酗.酒(xù) 揠.苗助长(yà) 臻.于郅治(zhēn) 拈.轻怕重(niān) 蓦.然回首(mî)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ān 安 装àn 按 时⎩⎪⎨⎪⎧ jí 即 使jì 既 然 ⎩⎪⎨⎪⎧ 脉bï 搏 bï 博 士 ⎩⎪⎨⎪⎧ 发rân 轫 rân 韧 劲 ⎩⎪⎨⎪⎧ 编zuǎn 纂 cuàn 篡 位 ⎩⎪⎨⎪⎧ zhã 蛰 伏海zhã 蜇第3步||释词义——送你一双慧眼1.规范:①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②合乎规范。
③使合乎规范。
2.沉湎:沉溺。
3.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
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
4.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5.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者任意残杀人民。
6.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7.额手称庆:把手举在额头边,表示庆幸。
8.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美丽高大,也形容装饰等美好漂亮。
9.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1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说出之后,无法再收回。
一、语言需要规范1.语言规范是保持整个语言系统相对稳定的需要,也是借助语言信息正确地传达交际意图,实现言语行为有效性的手段,应当遵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的脖子”扭得断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认识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先来听一个小故事:有个农民怕自己种的西瓜被别人偷去,于是,他在田头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一行字。
有一天,一个过路人看了牌子后,下地摘了两个大西瓜,抱着就走。
农民指着那人说:“站住,你偷了瓜就想走,回去看看田头的牌子吧!”过路人说:“我看过了,上面不是写着:下田摘瓜,发款十元!我还没有找你要钱哩!”让人白摘了两个大西瓜,还得向人家“发款十元”。
究竟应当怪谁呢?虽然是个笑话,却说明了写别字的危害性。
同样现在很多的影视剧中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句子:你还在气我吗?(你还在生我的气吗?)如果我们不知道当时的语境或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我们就无法辨别句子的含义,从而造成交际的混乱。
二、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
1.语言规范
语言的规范性指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各种要素时,来自语言体系的规定性。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说话、写字同样是如此。
语言的规范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规范,即读准音,写对字,用对词,说对句。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自己对语言规范的认识。
[提示] 此活动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由于使用不规范语言而出现的笑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语音
现今影视剧、歌曲中读错字音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把“路迢迢(tiáo)”说成是“路迢迢(zh āo)”;把“刽子手”说成“huì子手”,这可能还无伤大雅,但有人在追悼会上把“享年八十七”读成“亨年八十七”;在寿筵上把“赡养老人”读成“瞻仰老人”,使得与本来的意思大相径庭,甚至是色彩截然相反,给本悲哀的气氛增加不和谐的笑声,让本欢乐的场面蒙上了一层阴影。
文字
且不说唐朝宰相李林甫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把一名叫“杕(duò)度”的举子的名字喊成了“杖度”,被人们戏称为“胀肚宰相”。
,也不说宋徽宗因酒醉后把“玉皇大帝”写成了“玉皇犬帝”引起玉帝怪罪而丢了帝位的故事。
,单说实际生活中错别字所造成的危害,可谓触目惊心了。
古时,有人将医书中一味药的名称“饧(táng)”误写成“锡”,结果造成多少病人吃药时本应该加糖却加了“锡”,不仅病没好,反而中了毒。
《一字之差误中原》:1930年4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摆开战场,展开了大规模的中原之战。
战前,冯、阎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聚歼驻守在河南的蒋军。
不料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进军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碰巧河南就有个地方叫泌阳,泌阳与沁阳一南一北相距数百公里。
冯玉祥所属部队接到命令,日夜兼程向泌阳进发,贻误了与阎锡山部队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使蒋介石得以从容调动军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将近半年的中原大战,因多写一撇,以蒋介石的胜利、冯阎联盟的失败而告终。
词汇
报纸上在说到老人参加高考时,有一句话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老人奋发进取精神应予于以肯定。
”但“有志不在年高”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不一定年纪大”,只能用在年轻人身上。
新闻媒体对一些“新潮”语言的使用也导致了语言的混乱。
诚然,伴随时代发展,语言也会发生变化,但总还要遵循语法规则,否则,随心所欲,你搞一套,我也搞一套,将无章可循,贻害无穷。
前段时间,市面上、商场、药店、浴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生搬硬造的广告词语:“关心到‘胃’(位)”、“无‘火’的岁月,战‘痘’的青春”、“天‘尝’(长)地酒(久)”、“悠悠岁月酒(久)”、“随心所‘浴’(欲)”等等,叫人啼笑皆非。
语法
由于影视剧的影响,粤语、东北话等方言频频出现在各种广播媒体,致使语言混乱,出现了很多的不规范现象:如某电视剧中台词“你还气我吗?”,根据剧情其含义是“你还在生我的气吗?”与我们的理解正好相反。
“你走先”“给我个理由先”等不合语法的句子也屡见不鲜,且大有蔓延之势。
3.总结评价
由学生自己总结语言不规范的危害
三、小结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纽带。
从青
铜器时代就已经声情并茂的中国文字之所以能绵延至今,和其本身所独具的精确性、规范化紧密相关。
从五四运动提倡讲国语、写白话文,到新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我国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如今中国正大踏步地迈向信息化时代,而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与国际接轨是不可逾越的重要一环,规范化无疑是接轨的第一步。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汉语拼音”,养成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习惯,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