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知识与能力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和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第一国际建立和主要任务;巴黎公社出现的背景、政权性质及结果。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现,视频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在提的历史结论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以便掌握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继承发扬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谋福利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德,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事业团结战斗的伟大情谊,培养学生立志高远、为人类谋福利的人生观。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
巴黎公社的性质和失败原因的理解。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
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1、背景19世纪欧洲工人的生活 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生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17岁时,《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7岁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论文认为:“择业的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历史背景。
2、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背景和主要影响。
3、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教学重点】1、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过程。
3、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理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传播情况。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
2、学生研讨法。
3、活动探究法。
【教学资源】1、电子白板、投影仪等。
2、历史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国际工人歌曲,引起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的了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共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吗?2、课堂讲解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黑格尔哲学”的实践和改造出发,马克思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形成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大众理论。
这些理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
2)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在19世纪下半叶,全球各国工人阶级逐渐组织起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
这次大规模的运动被视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开始。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在各种不满和斗争的推动下,共产主义思想获得了一些关注,俄国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又进一步加强了共产主义的地位。
3、学生研讨请学生列举“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并让他们按照相关政权建立时间进行排列。
(答案: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以社会主义为发展阶段,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采取计划经济方式,实现公平和平等,解决生产和分配问题,达到自由和幸福的境界。
政权依次为俄国,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等国家)4、活动探究请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展开探究,在课后汇报结果。
5、梳理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和活动探究,整理出共产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
【板书设计】马克思——唯物史观——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共产主义思想——苏维埃政权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公平和平等政权顺序:俄国,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等【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清晰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一. 教材分析本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
教材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首先,教材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包括欧洲社会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然后,教材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贡献,特别是《共产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最后,教材介绍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第一国际的成立,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觉醒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理论体系和影响,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第一国际的成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和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正义性,培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和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较为抽象,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材,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解: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讲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贡献,阐述《共产宣言》的意义。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第一国际的成立。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7.2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教案

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③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⑤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2.马克思、恩格斯简历: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最主要)( )
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7.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曾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过重要文章,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与观点,这标志着(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就是( )
A.人文主义B.马克思主义C.理性主义D.列宁主义
4.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那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目标导学三:第一国际
1.叙述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原因:
提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简述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表现:
提示:①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人阶级的兴起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核心内容,掌握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关注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核心内容,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难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核心内容,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
3.史料分析:运用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巴黎公社的史实及其意义;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状况,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阅读材料与教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材料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
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交流。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使学生学会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讲述,让学生全面深入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里,有一块墓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就安葬在这里。
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全世界的无产者如何更好地联合起来而奋斗。
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这样说道:“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恩格斯为什么说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又作出了哪些伟大的贡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一)马克思与恩格斯1.教师引导: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普遍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国家较少干预经济社会发展。
资本家为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残酷剥削工人。
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特别长,甚至达到十五六个小时,工厂纪律严苛,工人的生存处境异常艰难。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贡献,以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人阶级的概念和权益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仍然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对工人运动的推动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贡献,掌握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于工人阶级解放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贡献,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对工人运动的推动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公社起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人阶级斗争的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贡献。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推动作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实际运用。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主要内容。
同时,通过介绍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展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同时,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内容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内容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案例分析: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以及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让学生具体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视频资料,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能用主要史实说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
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它对当时的工人运动起了什么作用?本课讲述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
马克思特利尔市
岁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论文认为:“择业的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马克思创办《莱茵报》
政治活动:
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马克思根据1841年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会议记录,于次年10月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谴责立法机关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剥夺贫民捡拾枯枝等习惯权利,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森林立法观。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
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
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政府的丑恶。
他在寻找时机,继续对政府作坚决抗争。
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意志莱茵省工业城市巴门市。
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
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是工厂主,
37年9月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
1年后到不来梅一家商行当办事员。
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
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在那里他完成了《资本论》等著作,1883年,马克思在伦
敦去世。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__马克思主义哲学__、__政治经济学__和__科学社会主义__三个组成部分。
二、《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封面
内容: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国际
国际: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国际”。
国际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
1848年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
与此同时,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
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
71年,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
散。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巴黎公社:
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71年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巴黎公社社员殉难处
五月流血周中的巴黎
本课小结: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尽管巴黎公社失败了,但为以后的无产阶级运动吸取经验教训。
课堂练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科学社会主义③空想社会主义④政治经济学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世界上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巴黎公社c.共产主义者同盟D.英国宪章运动
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民意评选,结果马克思的票数高居榜首。
说明了当今世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同。
请你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宪章运动爆发B.巴黎公社的成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国际歌》的诞生
板书设计:
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政治活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
意义
三、国际
国际
巴黎公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