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棉花早衰原因及预防措施

系下 扎 、 少 肥 料 流失 、 高肥 料 利 用 率 、 善吸 肥 状 况 、 减 提 改 实 现 健 根 壮株 的 目 的 。
34 合 理轮 作 .
合理轮 作倒 茬 , 作年 限不 宜超过 4 , 克服 多年连 作 连 年 以
3. 选 择 优 良 品 种 1
7月底至 8 月中旬 阴雨 、 降温天气 后, 顶部棉 叶叶脉 间逐渐 失绿 , 转为紫红或红 褐色 。8月中旬开始 有明显 的早衰表现 , 叶 片 褐变 明显 , 叶缘 向上 卷 曲 , 叶脉 间 凹陷 , 并逐 渐干枯 死 亡 , 自 上而下 发展至 整株 。8月底叶 片大部 分或全 部褐变 、 枯死 亡, 干 早衰 严 重的条 田成 片死 亡 。9月上句棉 田早衰 面积 达 2 . 4 0- 5 5. 9月中下 旬棉 田早衰面积 达 3%- %。 0 %, 6 6 -3 据调查 , 8 早衰棉 田 的果枝 比正常棉 田少 4%, 数比正常棉 田少 3%以上。 0 总铃 0 2 棉 花早 衰 的原 因
田相 当严重 , 有逐年 加 重 的趋 势 。 因此, 析棉 花 早衰 的原 且 分 因并提 出防 治措施 对棉花 生产 和发展 具有现 实意 义 。 1 棉 花 早衰 的 影 响
滴灌棉 田头水过旱 , 根系下扎浅 , 根量下降 , 根冠小 , 抗 旱能力下降 , 系活力降低 , 根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 的能力
33 深 耕 .
生 产 中 推 广 深 耕 技 术 .在 棉 花 播 种 前深 耕 3 m 以 0c 上 , 肥 料 施 于 犁 底 层 , 达 到 改 良土 壤 耕 层 结 构 、 进 根 将 以 促
板 结 程 度 逐年 加 重 ;土 壤 耕 层 浅 , 系 很 难 透过 犁 底 层 下 根 扎 , 系多 集 中 于 浅 土 层 , 层 养 分 不 能 充 分利 用 , 响 了 根 深 影 棉 株 生长 发 育 ; 由于 中 耕 次 数 少 , 一般 仅 在 头水 中耕 一 次 , 因 此 造成 土壤 通 透 性 降低 , 响棉 花 根 系 正常 发 育 . 成 根 影 造 系分 布 较 浅 , 吸收 能力 减 弱 , 早衰 。 易
棉花早衰补救方法 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

棉花早衰补救方法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近年来,棉花早衰现象十分严重,严重的年份早衰面积可达80%以上,严重制约棉花产量和农民增收致富。
今天我们谈谈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讲讲棉花早衰补救方法,供参考。
一、棉花早衰原因是什么棉花之所以出现后期早衰,总的来讲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棉花早衰的内在原因:棉花生长进入8月份以后,遇旱浇水不及时,造成水肥不足,根、茎、叶、铃之间对养分的需求发生了激烈竞争,导致养分供需失调。
棉花早衰的外在原因:棉田后期整枝过重、害虫危害叶片、或缺磷或缺钾,或棉田后期喷药次数过多,浓度过大,从而对棉花叶片造成了严重伤害,也会导致棉花发生不同程度的早衰。
二、棉花早衰的防治措施、补救方法防治棉花早衰的根本措施,要从加强棉田的基础建设入手,即对棉田进行深耕细耙、增施有机肥料并保持土壤各类元素平衡等。
当棉花进入生育后期以后,只能采取如下一些补救措施:1、加强肥水管理进入8月中旬以后,如果田间最大持水量低于60%,9月上旬低于55%时,要及时浇水,以水促肥,确保肥效及时发挥。
在施肥时,一定要深耕20厘米以上,将肥料施于犁底,做到肥料深施,促进根系下扎,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开花结铃期遇旱要浇小水,认真清理好沟厢,防止再受水渍;遇涝要及时排涝。
2、合理进行化学防控为防止植株早发而形成早衰,应结合气侯、地力、长相,综合考虑化控时间及助壮素用量,一般于8叶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打顶后分别少量多次喷施助壮素等调节剂,以达到合理调控的目的。
3、及时合理打顶整枝首先,要及时精细整枝,摘除无效花蕾,立秋以后的花蕾或白露以后的花要全部摘除,以减少消耗。
其次,对下部果枝要少留果节,第一、二果枝留1节,第三、四果枝留2节,节长够了以后早打边心。
这种办法可节约有机养分,防止棉花后期早衰。
4、加强防虫护叶正常叶片的功能期一般8周左右,但由于棉铃虫、盲椿象、红蜘蛛等虫害及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等病害的影响,造成叶片破损或脱落,降低了叶片的功能,加快了早衰。
棉花早衰的原因及对策

河南农业年第8期N NNONGY 棉花早衰的原因及对策良种良法LIANG ZH ONG LIANG FA 在棉花生产上,当栽培技术不当时,易出现早衰现象。
防止棉花早衰,提高产量,是棉花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点棉花早衰原因和防止措施。
一、棉花发生早衰的原因棉花发生在早衰的原因有多方面,除品种特性外,肥水供应以及栽培措施等影响,都会造成早衰。
(一)品种特性。
棉花早熟品种发育早,营养生长期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早衰。
据资料表明“早熟品种比中熟品种出苗至现蕾相差23~25天,全生育期缩短31~34天。
(二)栽培措施影响。
育苗移栽棉花生根短,侧根多,分布浅,不耐旱,易早衰。
据调查,移栽棉花比直播棉的株高低10厘米,主根短80.5厘米,侧根发达,三级侧根多204.5条,但分布较浅。
地膜覆盖和塑膜直育棉花壮苗早发,前期易旺,后期易衰,也与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关。
地膜覆盖棉的根系在0~20厘米土层中,占80.8%,所以对水份特别敏感,掌握灌水技术是控制旺长,防止早衰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土壤肥力和供水能力差也是导致棉花早衰的原因之一。
二、棉花发生早衰的时期诊断指标棉花进入盛花期以后,有60%~80%的营养物质分配转向生殖器官,这个阶段既是棉花形成产量的主要时期,又是需水需肥的高峰期。
肥水供应不足或不及时,则会导致棉花早衰,尤其是移栽棉、覆盖棉,直育棉更为严重。
因此,盛花期是防止棉花早衰的关键时期。
早衰棉株的形态指标,则与徒长棉株相反。
一般早衰棉花的株形较小,叶片黄花早落,中上部果枝较短,蕾铃脱落多,蕾铃较小等。
诊断棉花是否早衰的依据是:(一)棉花主茎日增长量。
初蕾期0.6厘米;盛蕾期1.2厘米;初花期2厘米;盛花期1厘米。
如上述主茎日增长量过小,则表明棉株生长衰弱。
(二)棉花主茎端的生长势,对肥水反映较为敏感。
其主茎顶部生长点,既不“下陷”,又不“冒尖”为正常,反之则表明脱肥缺水,棉株生长衰弱。
(三)棉花柄节比的比值超过4以上时,则表示肥水不足,棉株生长缓慢,这时棉花已呈早衰趋势。
棉花防早衰措施

适期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的播 种时期,避免过早或过晚,以确保棉花正常生长 。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以保证棉花的通风透光和营养需求。
加强田间的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
病虫害加重
早衰棉花植株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情会加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早衰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蕾铃脱落
早衰会导致棉花蕾铃脱落,进而影响产量。
产量下降
早衰会导致棉花植株生长缓慢,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有机物积累减少,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04
防止早衰的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
查苗补种
在棉花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
02
防止早衰的措施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
在棉花播种前,施用适量的基 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以 满足棉花整个生长期所需的营
养。
合理追肥
根据棉花生长的需要,合理追施氮 、磷、钾等肥料,以促进棉花的正 常生长和发育。
叶面喷肥
在棉花生长后期,采用叶面喷肥的 方式,喷施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等肥 料,以增强棉花的抗逆性和抗早衰 能力。
适当施肥
在苗期适当施肥,可以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 ,为后期打下良好基础。
中耕松土
在苗期进行中耕松土,可以促进棉花的根系 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防治病虫害
苗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定期检查 ,及时防治。
花铃期管理
追肥浇水
在花铃期,追肥浇水可以促进棉花的 生殖生长,提高产量。
整枝打顶
在棉花封行前,进行整枝打顶,可以 控制棉花的株高,使养分集中供应。
棉花早衰是什么原因 棉花早衰怎么防治

棉花早衰是什么原因棉花早衰怎么防治
早衰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因素,可减产20%以上,找出造成早衰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对棉花生产十分重要。
下面介绍一下棉花早衰是什么原因,以及棉花早衰怎么防治,供参考。
一、棉花早衰是什么原因
早衰主要是由于棉株本身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供需分配失调所引起的。
造成功能失调的原因,有环境条件不利的诱导因素,也有病害因素,生长与发育不协调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棉花早衰怎么防治
棉花早衰一般出现在偏旱的年份,出现早衰现象的年份,后期温度高,光照充足,如果能对早衰进行综合防治,仍可获得丰收,需做好以下几点:
1、轮作换茬,培肥地力
轮作可改善棉田土壤生态环境,减少病菌传播,使病害减轻。
另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轻因土壤环境而造成的棉花早衰。
2、养根保叶以防早衰
(1)对早发棉花,特别是地膜棉,为避免出现营养生长过早受到抑制,一般可于6月下旬摘除6-8个早蕾,以加强根系和地上部的营养生长,促使搭好丰收架,利于集中结伏桃和早秋桃。
(2)到8月中旬施盖顶肥,每亩追尿素10公斤另加喷0.2%的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到9月中旬再喷施叶面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以提高植株生理机能,延缓衰老。
3、加强肥水管理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旱年要在盛蕾前追肥,正常年份在开花前追肥,雨水多的年份适当晚追肥。
每亩追施15-20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钾。
棉花花铃期需水量最大,避免因缺水造成叶片发育受阻而引起早衰,在蕾期、花铃期及结铃后期要保证棉株不缺水。
4、选择适宜品种
因各品种特性不同,各应根据本地的土壤、水肥条件等选择适宜品种。
怎样防治棉花早衰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召开的中医中药研讨会上,陕西省著名的癫痫、精神病专家张江元以“三脏”(肝、脾、肾)、“三腑”(大肠、小肠、胃)的功能失常是造成癫痫、精神疾病的总根源为论点,发表了《论癫痫、精神病源与吃“肉”疗法》的演讲,使与会的专家、教授、名老中医受到极大的震惊。
《人民日报》、《健康天地》等多家报纸也纷纷发表评论,称这是“独辟食药治病新天地”。
年过六十的张江元,现任西安市民生医院癫痫、精神病康复中心主任,他出生穷乡僻壤,自幼多疾,曾患过神经官能症,深受求治无效、无钱求医和疾病折磨的痛苦。
特别是看到舅兄患精神分裂症,朋友患癫痫病的那种欲罢不能、苦不堪言的情景后,深深地萌发了他探索医治癫痫、精神病良方的念头。
为治病救已、普救生灵,矢志从医。
他从学医、求医、自医到行医,历经四十余年坎坷。
他用现代人的知识、智慧与灵感,借助现代中药学,走“原始”的探索之路,自尝吨余中草药,在实践探索中有幸发现了医学上的奥秘。
从中悟出了“肉药”治病怪法。
张大夫经过漫长岁月的自试“肉药”与临床研究认为:癫痫、精神病患者决不只是因为心胸狭窄、遇事想不开等精神因素而发病的,而是脏腑功能障碍产生的邪气直接冲击压迫心理,侵袭大脑神经系统,导致大脑功能减弱、失调而出现病变。
一旦体内病根排除,即便有再突出的精神因素诱发此病,也极易治疗。
而现在医学界,在诊断中只重视了外界刺激因素对病人的影响,而忽视了内因或对内因掌握不够准确,造成了癫痫、精神病治疗中的误区。
肉药疗法是调理脏腑功能恢复平衡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肉药疗法是根据不同的病情针对不同的纯中药方剂,配食不同的温燥性动物肉类(如鸡、牛、羊等),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疗法。
特别是肉与对症的中药进入体内,肉与药产生的分子在体内结合后转化吸收,产生新的抗病体,具有单纯的肉食或单纯的药物无可比拟的治病作用。
尤其对精神分裂症之青春型、妄想型、偏执型、抑郁型、分裂情感型精神病和抑郁症效果特别显著。
棉花早衰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棉花早衰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主要总结了生产中棉花早衰的成因,并提出了防治棉花早衰的措施,以为棉花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早衰;成因;防治措施近年来,棉花早衰给棉农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诱发棉花早衰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而棉农的防治措施存在较多误区,过于盲从,缺乏科学系统的高效植棉技术。
早衰棉田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以上,同时严重影响棉花品质,成为制约棉花单产提高的一大障碍。
笔者依据大量的实际调查分析和实践经验,将当前棉花早衰的一些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棉花早衰症状棉花早衰,一般是指棉花进入花铃期后,植株突然成片衰弱死亡的不正常现象。
多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此时如果降温或陡降暴雨发生就更为严重。
症状:叶片首先发黄,继而逐步变褐枯萎,红茎比例达90%以上,最后全株“落叶垮杆”;根系衰竭变成黑褐色,根浅根少,吸收肥水能力大大下降;生理表现:生长点变尖,花位上移,顶端花芽潜伏休眠,不再延伸新的果枝,果枝层数比常年少2~4层;结果是桃小,桃空,衣分低,品质变劣,种子不饱满,产量下降[1-2]。
2 棉花早衰原因2.1 有机质严重缺乏、钾肥用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据宿松县土肥站2007—2009年在复兴镇多点取样土壤化验结果:有机质含量为12.4~16.5 g/kg,平均为13.5 g/kg,比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值16.2 g/kg 下降了16.7%;氮、磷、钾土壤化验结果:全氮1.18~1.43 g/kg,速效磷11.0~47.2 mg/kg,速效钾76~269 mg/kg,土壤养分不平衡,肥力下降;pH值7.9~8.3,碱性度升高。
据调查,大多数棉农施肥习惯是重视氮肥和磷肥,钾肥用量普遍较低,一般为150~225 kg/hm2,而抗虫棉对钾敏感,故棉田缺钾严重。
棉花生理性缺钾容易发生红叶茎枯病,出现缺钾性早衰;同时也不注重增施有机肥和微肥。
由于农民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又不增施有机肥,造成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棉田养分比例严重失调。
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几年, 部分棉田早衰现象有加重趋势, 棉花早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棉花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棉花早衰可降低产量 15%左右,严重时达到 20%以上,同时棉花的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了棉花价格, 降低了植棉效益。
分析棉花的早衰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提高棉花生产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症状 7月底至 8月中旬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 棉花顶部叶片、叶脉间逐渐失绿, 转为紫红或红褐色, 8月中旬开始有叶片褐变、干枯,轻者减产 5%~15%,重者减产 20%以上。
二、发病规律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灌溉期内大量积水或受红蜘蛛、蚜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易发生早衰; 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分布浅根量小造成晚发、生长不足的棉田易发生早衰;种植年限短的棉田早衰现象发生时间晚且症状轻。
三、影响因素棉花生长中后期营养生长失调,中后期脱肥或营养生长滞缓造成早衰。
棉花生长后期如遇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导致棉花根系活动下降,抗逆能力减弱。
6月下旬后的伏旱紧接着秋旱, 降雨量偏少的话, 高温持续时间长对棉花生长危害大, 相当一部分棉田都在此阶段落叶落桃, 枯黄萎病加重, 引发早衰加快。
土壤肥力低的棉田棉花伏桃不足,秋桃也未补上,易早衰;偏施氮肥和磷肥的棉田因缺钾,凋枯伴生严重,花铃肥投入不足,棉花自身缺乏后期生长能力,特别是早发棉田,由于坐桃较早,负荷较重,如果不重视后期的水肥投入,更易早衰。
四、预防措施1. 晚发弱长型预防。
在多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的基础上。
对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的棉田,棉苗现行后及时早中耕,以后每隔 10天再分别中耕 2次,共 3次中耕,连续进行松土、保墒、提温,加快棉花的生长速度。
2. 徒长早衰型预防。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品种特征,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使棉花各生育期所需养分能及时、足量、均衡地得到供给。
合理灌水,坚持头水看天、看地、看苗情长势, 点片旱、点片灌、点片不旱延迟灌,把握见花灌头水的原则,灌水要严格控制水量,以保证田间湿润不旱不涝的原则, 8月下旬根据棉苗的生长势适时停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早衰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摘要分析了导致棉花早衰的诸多原因,包括病害、营养失衡、生育期载负过重、耕作方式不当等,并介绍了诸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耕作、加强肥水管理、做好药剂调控等棉花早衰的防治措施,从而指导当地棉花生产。
关键词棉花;早衰;原因;防治
棉花生产是我团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我团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团棉花生产步入了以稳定面积、优化品种区域布局,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效益的发展阶段。
各单位齐心协力、精心组织,狠抓了针对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始终牢牢把握棉田管理的主动权,促使全团棉花生产总体态势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不仅取得了大面积高产攻关的历史性突破,而且实现了生产总量、单位面积产量与生产效益的同步增长。
但是近几年有个别单位出现棉花早衰的情况,需要认真解决。
1棉花早衰的原因
1.1病害
棉花病害以黄、枯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
发病与温度关系密切,枯萎病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
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
所以发病高峰较枯萎病晚,气温25℃时发病率高,28℃以上时病情缓解,这一时期,如果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病情将迅速蔓延。
1.2营养失衡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耕作习惯的改变,“卫生田”大量出现,忽视有机肥,只靠施用化肥,从而导致土壤营养失衡,土地后劲不足,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一般于7~8月份因营养失衡导致早衰。
1.3生育期载负过重
棉花开花现蕾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
结铃过多,导致生理负荷重,营养跟不上,植株抗性降低。
而这一时期又正是黄、枯萎病高发期,从而导致早衰。
1.4耕作栽培不当
由于产棉区大面积种植棉花,导致轮作困难,重茬现象严重。
土壤墒情过高或过低影响植株根系的正常发育,缺少必要的营养元素,滞缓了根系的生长发育。
土壤的板结也会影响根系下扎及向四周的延展,从而影响了养分、水分的吸收传导,抗生菌数量较少,病菌积累严重。
2防治措施
2.1选用抗病品种
选种时要选用经有关机构审定的多抗品种,严禁从重病区调入未经检疫合格的种子,种子最好要脱绒包衣处理。
2.2合理轮作与深耕
棉花最宜生茬、间隔4~5a内未种植过棉花的田块种植,可通过深耕,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防治早衰。
2.3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2.3.1水分管理。
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改善根际环境,以利于微生物、抗生菌生长。
灌溉以后,土壤易板结,要结合中耕培土。
2.3.2肥料管理。
各生育期施肥原则:施足基肥,不施或轻施蕾肥,进入初花期后坚持一水一肥,重施花铃肥和盖顶肥,增施棉铃膨大肥,确保棉株上、中、下成铃均匀。
基肥施农家肥15t/hm2或油饼1.5t/hm2,纯磷172.5kg/hm2,纯氮90kg/hm2,纯钾27.6kg/hm2,锌肥15~30kg/hm2。
各生育期具体施肥量(以皮棉单产200kg为例):①蕾期。
根据苗情不施肥或轻施蕾肥,促进营养生长,并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正常转化;②初花期(6月25日至7月1日)。
施全期氮肥的5%~10%,随水滴施;③花铃期(7月1~30日)。
施全期氮肥的50%~55%和钾肥的70%,硼肥7.5kg/hm2,随水滴施。
前期氮肥施用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导致旺长和坐桃不稳。
磷在土壤中流动性差,利用率低下。
因此,磷肥施用对防治棉花早衰也极其重要,如果底肥施用磷酸二铵,那么棉花整个生育期状况将明显改善。
另外,加施硼锌、微肥,中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防治棉花早衰,都有很好的效果。
2.4药剂调控
针对棉花的各个生育期要适时化学调控,使植株向健壮、高产的方向发展。
超高产棉田化调必须坚持“早、轻、勤、全期调控”的原则,调节营养生长向生殖
生长的转化,塑造理想株型。
各生育期具体的化调措施:①子叶期至二叶期,用缩节胺3~4.5g/hm2;②四至五叶期。
用缩节胺7.5~12g/hm2;③七至八叶期(现蕾期),用缩节胺12~15g/hm2;④十至十一叶期(盛蕾期),缩节胺用量15~22.5g/hm2;⑤十三至十五叶期(初花期),缩节胺用量30~37.5g/hm2;⑥盛花期,缩节胺用量45~52.5g/hm2。
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7月1日开始,7月10日结束,打顶最早不可超过6月25日,否则易造成“倒三角”现象,即上部果枝过长,中下部结铃少。
打顶质量要求打净顶,漏打率低于3‰。
打顶后1周,顶部果枝伸长到8~10cm,用缩节胺75~90g/hm2,控制无效花蕾和顶部果枝的继续生长,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对于贪青晚熟棉田,8月上旬再化调1次,用缩节胺120~150g/hm2,控制赘芽的生长,促进早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