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练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及答案

专题二第2课1.《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答案】 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柳公权和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而非宋代,故选D项。
2.下列反映十二世纪中国城市生活面貌的绘画作品是()A.《清明上河图》B.《颧鱼石斧图》C.《墨梅图》D.《步辇图》【答案】 A【解析】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属风俗画,符合题意,故选A项。
3.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后两句“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的含义,与写意画相符合。
4.下列关于宫廷舞的表述,错误的是()A.产生于夏商时代B.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C.宋元时期取得了卓越成就D.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达到顶峰【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宫廷舞的发展历程。
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D项表述错误,明清时期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5.如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
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A.篆刻B.书法C.山水画D.戏剧脸谱【答案】 D【解析】根据标志分析可知其创意取自戏剧脸谱。
6.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 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26
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项目 发明过程 造 西汉:植物纤维纸 纸 东汉:“蔡侯纸” 术 魏晋南北朝:成为主
印 刷 术 火 药
要书写材料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彩色套印技术;毕 传入欧洲 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 外传 影响 经阿拉伯人 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 传到非洲和 取代中世纪使用的羊 皮纸,促进了欧洲文 欧洲 化的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 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 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 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 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势力创造了条件
唐末:应用于军事 宋朝:火药武器广 泛运用
28
【典型题例】(2010· 天津河东一模)公元751年,唐 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 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 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A。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造纸术 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 指南针发明在北宋时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军事, 北宋时期制造出火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经阿拉伯 人传到欧洲,在题干中时间限制内“公元751年”、 “唐朝”,这一时期 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只能是造 纸术。
4
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1、造纸术
5
பைடு நூலகம்
龟 甲 和 兽 骨
青铜器
帛书 竹简 1竹木简牍沉重 2丝织品昂贵
浙江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选择题(人民版)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现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着,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9.浙江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列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①灵隐寺②永嘉牌楼③衢州孔庙④岳飞祠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10.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最新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3:2历史专项复习试题 -6同步练习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使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②掀起一场思想变革——文艺复兴
③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
④开始出现佛罗伦萨等商业城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①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②是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③是对西欧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而不是影响。
【答案】 A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这表明他认为()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B.人是无理性的
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D.人是伟大的
【解析】材料中强调了人的伟大和人在蜕化与升华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D
3.下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
作者如此创作意在()。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一曲《秋思》, 心中隐隐作痛, 悲泪欲出”
中吕·朝天子·志感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钱, 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 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 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 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总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2)婉约派:
①柳永(北宋)《雨霖铃》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
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
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
②李清照(两宋之交)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善于用白描手法、浅
二、汉赋的风采
1、含义: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楚辞 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 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高考真题】(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 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 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 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 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 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更便应此杨今更多暮念竟执留都骤对寒
与纵是去柳宵那情霭去无手恋门雨长蝉
何有良经岸酒堪自沉去语相处帐初亭凄 《
人 说 ?
Removed_历史必修三问答题17

必修三专题一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什么?它的演变过程是,它开创发展在什么时候,代表人物是哪三位?它什么时候变成正统思想,代表人物是谁?它的新发展在什么时候?新发展成什么思想?代表人物是谁?它在什么时候遭到批判,代表人物是哪些人?它在什么时候正统地位被打倒,代表人物又是哪些人?2、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孔子出生在什么时代?代表思想有哪些?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政治理想是什么?他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对教育做出了什么贡献?4、孟子提出了怎样的道德规范?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的“君轻民贵”的原则体现了中国早期的什么思想?荀子在天人关系是怎么表达的?指出人道有为,又提出什么观点?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唯物主义。
5、道家的处世方法是什么?历史观是什么?老子指出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体现了什么思想?庄子提出了什么思想,说明万物无界限和差别。
庄子追求逍遥自得的境界。
道家老庄是怎么看待自然的?怎么看待功利和自由的?6、君主集权、奖励耕战是哪个学派的观点?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他吸收了哪家的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法家是怎样的历史观?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当时的历史影响分别是什么?独立法家学派什么时候消失,它的思想去哪里啦,对中国政治产生什么作用?7、墨家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有哪两个?它与儒家的主张区别有哪些?墨家讲究实际功利。
8、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君主受命于天”的思想,这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他又提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体现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对中国学术发展产生了正反哪两方面的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哪里?使儒学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9、太学创立在什么时候?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培养什么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它的建立对儒学发展有什么影响?对中国官僚体制有什么影响?10、宋代对儒学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二程(程颐、程颢)、朱熹分别对理学起到了什么作用?理学的新发展是在儒学思想中,吸收了哪两种思想?11、二程确立理学的最高范畴是什么?它是将儒家的哪些思想提升,并形成了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二)2中国古代的艺术

必修三专题二:2、中国古代的艺术一、选择题1.(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4题)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山水画,重视写实 B.花鸟画,浓墨重彩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2.(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21题)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
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2012年1月西安市一模24题)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4.(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0题)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
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5.(2011年11月泰兴市期中3题)观察右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6.(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24题)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7.(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20题)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
”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7.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 D.造纸术【答案】 D【解析】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的是造纸术。
2.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
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答案】 C【解析】与“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的技术是指南针,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3.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的作用。
解题关键是抓住“技术条件”这一关键词。
作为为学习提供的技术条件从选项中看只有活字印刷术。
B、C为政策条件,D为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干材料的关系不大。
所以A项为准确答案。
4.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使用的《名宪历》等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吏)的攻击。
康熙帝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
于是……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
对此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于世界水平B.南怀仁是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者C.康熙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D.杨光先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答案】 D【解析】由“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可知A项正确;根据南怀仁的身份可知B项正确;“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说明C项正确;杨光先反对西方历法与反对西方文化侵略无关。
D项错误。
5.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B.C.D.【答案】 C【解析】说法错误,设置中书门下,起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但不属于“空前绝后”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应是在明清时期。
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B.中国古代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答案】 D【解析】中国农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先进地位。
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保守性及封闭性也使中国人容易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故选D项。
7.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答案】 D【解析】本题中“弹”“挥”等词都形容了书法艺术的特点,本题选D项。
8.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横竖笔道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着力顿挫,再轻挑出尖,使笔之末端略成分叉似“燕尾”;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是谓“蚕头燕尾”。
下列书法作品与这位书法家的书体相对应的是( )【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描写的是隶书的特点,选项中只有B项是隶书。
9.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答案】 A【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发展为自觉艺术,是文人意境的反映;而宋风俗画、元杂剧、明清小说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体现了普通大众的需求。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0.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答案】 D【解析】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本题中唐朝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11.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结合材料的字形,分别是“车”的甲骨文写法、小篆第一种写法、小篆第二种写法、隶书写法、草书写法,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是逐渐简约化,本题选C 项。
12.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民间文化的发展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答案】 A【解析】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以市民阶层为对象的,没有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就没有市民阶层的出现,也就没有风俗画的产生。
13.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答案】 D【解析】“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说明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主观认识,并不要求与客观完全一致,可以加上创作者的“意”“趣”,这体现了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4.许多考古出土文物,如唐墓壁画、陕西彬县五代墓的砖雕、青海大通出土的彩陶盆上都有舞蹈图,下列与舞蹈有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宫廷舞蹈B.汉代设乐府,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C.南北朝时,设立了官办的乐舞机构,培训了大批专业艺人,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D.隋唐时期的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答案】 C【解析】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应是隋唐时期,而不是南北朝时期。
故C项符合题意。
15.“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慨B.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屈原诗歌的思想内涵,可结合屈原的生活时代背景和诗歌的艺术风格考虑。
16.“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根据这段文字的特点,它应属于( )A.汉赋 B.唐诗C.元曲 D.宋词【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材料体现出: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和华美的词藻,属于赋的特点;B、C、D三项与材料反映的特点不符。
故选A项。
17.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注意紧扣题干中“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B项中“国破”“草木深”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符合题意;A项是边塞诗,C、D两项是描述风景的诗,无法体现其忧患意识。
故选B项。
1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种文学艺术的特点是( )A.辞藻华丽,手法夸张B.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C.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D.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答案】 B【解析】材料给出的是宋词,A是汉赋的特点,C是散曲的特点,D是小说的特点。
19.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
”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直抒胸臆对仗押韵格律工整雅俗共赏A.B.C.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曲特点的理解能力。
元曲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实际上就是直抒胸臆、雅俗共赏的自然之意。
属于诗歌的特点。
20.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反映了(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城市经济的繁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B.C.D.【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发展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曲及小说并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市民文学的主流,专制皇权的加强是八股取士制度。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21.《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答案】 C【解析】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人,秦赵渑池会是十分著名的关于蔺相如的故事。
山水画成于明朝时期。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杜牧是唐朝人。
2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朝杂剧俑和京剧脸谱反映的是戏剧的发展。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23.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晚会上,京剧被作为表演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D.中国的京剧是世界性戏曲艺术【答案】 C【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舞台,因而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亮点呈现出来,故C项最符合题意。
2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