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的劳动参与决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第3章课件家庭劳动供给资料

劳动经济学第3章课件家庭劳动供给资料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特点
劳参率(%) 劳参率(%)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20 40 (a)男性
60 80 年龄
图1:男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
100 80 60
40 20 0
0 20 40 60 80
(b)女性
年龄
图2:女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
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 1.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岗位
一、家庭生产理论
▪ 家庭生产基本原理:家庭是一个类似企业 的生产单位。
▪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 ▪ ?家庭生产什么? ▪ 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在加里·贝克尔的家庭经
济学的基础之上。
家庭生产什么?
▪ 不仅如此,家庭还要生产人力资本,这一方面 表现在既有家庭成员的保健上,另一方面又 表现为生育决策行为。此外,家庭又要生产 “爱抚”、“快乐”、“信誉”等等所谓 非市场的“物品”或“服务”。
▪ 三、一种特殊的家庭生产决策——生育 决策
▪ 加里·贝克尔(Becker ,1960)把孩子 看作是一种“耐用消费品”,运用消费 需求理论来分析人们的生育行为,从而 把生育行为置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 贝克尔的研究开创了芝加哥学派进行家 庭经济学分析的先河。
▪ 生育决策模型:家庭效用最大化
▪ 前提:孩子类似一种耐用消费品,与其 他消费品中间存在替代关系
▪ ——家庭生产的目标是什么?
家庭生产的基本假设
▪ ——家庭生产的物品或服务可以替代市场 商品或服务。
▪ ——家庭成员的经济决策相互影响。 ▪ ——家庭生产的目标是家庭总效用最大化
家庭生产函数
Z=Z(T,G) G=WN,W为市场工资率,N为市场工作时间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ppt课件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论  ppt课件
于工资率W,物品的边际价值MVG应等于其在 商品市场上的价格P。若工资率和商品价格相 等,即W=P,则家庭总可以通过选择T和G, 使MVT=MVG。
• 一般情况下:MVT/W=MVG/P
PPT课件
12
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使用 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品;低工 资的人选择B点生产,即使用较 为时间密集的技术生产家庭商品; 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 和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进 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 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产技术, 如在C点生产。
• 劳动者将从预期的收入变化模式中做有
关个人劳动、消费和储蓄的决策;
• 为此劳动者以持久收入和终生预算约束
为决策依据。
PPT课件
25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 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劳动力供给量不同 • 已婚妇女的劳动力参与模式 • 一生中工作时间的相互替代




男性

女性
O
PPT课件
26
年龄
• 对“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
一、已婚夫妇家庭内部决策的三种模型 二、影响威胁点和效用分配的因素 三、关于家庭内部时间考虑离婚的动态家庭分工理论及一个提
高分工效率的保险机制.doc
• 家庭内部分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文献
综述1.doc
PPT课件
35
复习思考题
• 什么是贝克尔的家庭生产模型? • 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异同。 • 什么是家庭联合劳动供给?为什么要分析家庭
PPT课件
13
• 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市场商 品总数
C B

6、 家庭生产生命周期与劳动力供给 18p

6、 家庭生产生命周期与劳动力供给 18p
同时,工作一定时间后,工资继续上升也会带来收入的增加,
产生减少工作时间即增加非市场工作或闲暇的动机 (工作时间趋于减少的收入效应) 另一方面,这类工资的增加又会提高非市场性工作的机会成 本(工作时间趋于增加的替代效应)
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续)
除此妻子所存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外,还存在着交叉
生了变化

已婚妇女支配时间的选择:市场性工作、非市场性工作、闲暇
家庭生产理论
家庭即是一个消费单位,同时也是生产单位 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性质上更类似于工作而非闲暇 家庭不仅生产消费品,还生产人力资本(孩子) 分析途径——对于家庭生产而言,如何分配时间存在
着三种选择:

市场(有酬)工作 家务劳动 闲暇活动
效应:


妻子收入水平增高对丈夫以为着非劳动收入的增多,若丈夫的 工资率不变,则这会刺激丈夫的闲暇需求,减少市场劳动时间 (即如果夫妻双方在生产上是相互替代的,一方劳动力供给增 加必定减少另一方的劳动力供给) 但同时,夫妻双方在家庭商品消费上又是互补的,如对闲暇的 消费、度假、旅游等活动大多数是共同活动。在互补的条件下, (增加工作时间的决策也会导致另一方劳动力供给增加)。
夫妻是否会同时从事有报酬的工作? 夫妻双方并不需要将全部的时间用于家中,因为许多家务活动 可以通过雇人来做或选择商品密集型的方式来做 当市场工资水平上升,妻子从事家务或闲暇的机会成本上升, 这会使她产生从事市场工作的动机,一旦市场工资率超过条 件工资率,家庭主妇就会放弃非市场活动,而转向市场工作 (以市场工作代替非市场工作的替代效应)
务劳动。如果经济衰退使丈夫失业,会怎样? 丈夫的市场生产率暂时下降。如果妻子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工 资率没有变化,为了保持家庭原先的效用,则家庭可能决定由 她来寻找市场工作,丈夫则代妻子从事家庭生产(但此时他可 以积极的寻求工作“失业者) 妻子开始找工作,成为劳动力队伍中的“附加”成员;家庭收 入下降导致寻找市场工作的家庭成员增加(类似于收入效应) 但同时,经济萧条时期,在职人员的工资率和失业后找到工资 的概率都会下降,这会导致求职者预期工资的下降。那些本应 寻找工作的人在经济萧条时期可能会“丧失信心”,滞留在劳 动力市场外。这些“灰心丧气”的工人造成的劳动力人数下降 类似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反向变动)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第一节 生命周期的变化 第二节 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第三节 结婚育儿决策 第四节 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 第五节 退休决策
第一节 生命周期的变化
在劳动经济学中,生命周期系指与就业 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 以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在人生的 不同时期,人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即市场生产率(工资)与家务劳动生产率 是不同的,为了获得比较收益的最大化, 如果条件允许,人们在其生活的不同时期 提供给劳动力市场的劳动时间的数量是不 同的。
子女的养育与母亲就业的关系, 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通过时间与 费用的分配,必须同时做出决定 的问题。
如果是母亲负责育儿,那么,父亲在 工资率上升时,使家庭收入增加,通 过 收?入?效?应?导致对孩子的数与质两个 方面需求的扩大。但是,必须育儿的母 亲在工资率上升时,因母亲不能参加工 作加大了机会成本,此时通过 替??代?效?应 使人们选择少生儿育女。这种相互抵消 的两种效应的差的大小,在其他条件不 变时,决定着孩子的数量。
把大学教育当作消费看待时,家庭 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对人们参与 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近年中国 大学入学率的提高正是在中国家庭实 际收入不断增加的支持下实现的。
值得注意是,提高是在大学
教育从免费到收费,并且收 费逐渐达到较高水平的环境 下展开的。这意味着相对价 格(学费等支出)的上升对 大学入学率下降的压力弱于 中国家庭实际收入增加以及 中国人对人力资本投资认识 的迅速提高、以及家长们对 子女成才的期望不断提升等 非经济因素对大学入学率上 升的推力。
对个人而言, 婚姻的经济意义是
? 什么呢
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
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 时期相比可以有所下降。这种下降源自 于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 例如,准备两个人的晚餐,制作时间并 不需要加倍。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演示版.ppt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演示版.ppt
家庭社会工作
最新
1
第三章
最新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家庭理论架构(I)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二、家庭系统理论 三、家庭沟通理论
最新
3
学习重点及要求
了解并掌握有关家庭社会工作的有 关理论,并掌握运用有关家庭社会 工作理论以解决家庭社会工作实务 的能力。
最新
4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依照一定的 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 ,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
最新
5
讨论
哪个年龄阶段婚姻最 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 ,为什么?
最新
6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是由哈利(Haley)于《不 寻常之治疗》一书中率先引进家庭治疗领域的 ,哈利视症状为一家庭生命周期之转换时节由 于无法或害怕转换所引致的结果。
在婚姻家庭的生命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了不 同的问题,每一阶段附带必须克服的发展任务 ,当所拥有的技能无法应对这一阶段所面对的 需求时,家庭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或导致 家庭解组。
最新
17
类型:婚姻“审美疲劳”的危险期
结婚10年后,两个人确实都需要靠努力来维系 婚姻。因为这是件很费劲的事,孩子很小,费 心费力,终日忙碌,丈夫为工作也常常筋疲力 尽,双方都有很大压力。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 双方学会控制情绪
最新
18
4、有青少年子女期
预防青少年问题,孩子的叛逆心理 (1)父母应该接受和认识孩子青少年的一些问题,并予
最新
15
3、有学龄儿童期
(1)帮助儿童适应学校环境和规则 (2)鼓励孩子独立,鼓励孩子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3)提供有关性知识以及健康的异性关系的发展 (4)提供孩子良心的发展,建立是非善恶标准 (5)父母管教孩子应协调一致,分工协作 (6)接受孩子的特征和不完美

劳动经济学第五讲生命周期跟劳动参跟决策.完美版PPT

劳动经济学第五讲生命周期跟劳动参跟决策.完美版PPT
效用最大化、稳定偏好和市场均衡等理论和 方法,分析西方社会的家庭和婚姻问题。
贝克尔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人类的婚姻也 是一种市场行为,人们会通过比较成本和收 益,来选择使自己获益最大的对象结婚。而 孩子作为一种商品,能给父母带来极大的 “效用”,所以,尽管养育儿女要花费许多 成本,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会生养孩子。
▪ 澳大利亚著名学者考德威尔“财富流动理 论”
财富流从年轻一代朝年老一代的向上 流动造成了大家庭, 向下造成小家庭。 由 于传统的向上流动的财富 的消费转变为现 代的向下流动的财富流, 致使子女变成家 庭的消费者,而不再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者, 从而引起了生育率的下降 。
加里·S ·贝克尔 《家庭经济分析》运用西方经济有关人力资本、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们的市场生产率(工资)与家务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为了获得比较收益的最大化,如果条件允许,人们在其 生活的不同时期提供给劳动力市场的劳动时间的数量是不同的。 财富流从年轻一代朝年老一代的向上流动造成了大家庭, 向下造成小家庭。 影响人们就业或转换工作的经济性动机有哪些? 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北京26.
时间约束式:t=h+n+l t:总时间 h:市场劳动时间 收支平衡式:hw=pq p:物品劳务的价格
第三节 结婚生育决策
三、婚姻的经济性决策
讨论:婚姻的收益与成本各有哪些?
1、收益
规模经
生活费用下降
济 男女 性性
夫妻双方取长补短 x=f(q,n)
分工作业
2、成本
思考:结婚对就业或事业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节 结婚生育决策
四、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 养育子女的成本、收益? 成本:直接成本:生活、教育、健康
间接成本 收益:收入、心理满足、养老

5-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5-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1981
44.0 13.8 41.8 68.2
1965
18.9 41.8 35.4 71.9
1981
23.9 30.5 41.9 71.6
• 已婚妇女在传统上,且今天仍然是多数家庭的主要家庭生产者。因 此,随着工资的上升,图 (a)中的市场与家务劳动的替代效应,可 能对女性比对男性更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妇女已明显增加 了从事有酬劳动的时间,已用许多购买的商品替代了家务劳动时间 ,因而进一步替代变得更为困难。简言之,与过去相比,现在许多 家庭正处于图 (a)曲线的更陡峭处。妇女历史上替代效应的优势以 及这种优势的明显下降,至少部分地反映了妇女在家庭生产中的主 要作用以及随着其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家庭生产所发生的调整。
• 生命周期系指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因此也可以 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 平均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在延后,平均寿命在延长,增加了人 们的可支配时间,也延长了许多人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时间。
第二节
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 大学入学率变化的原因: • 一个是把大学教育看做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受教育(支付费 用)对未来能够获得更大收益的预期,为此有必要放弃现在 的收入机会(就业);另一个是把大学教育看做消费。是为 了提高现在的效用而支出教育费用,推迟就业。 • 把上大学作为投资加以考虑时,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内 部收益率的预期会大大提高,另外,如果预期市场上的大学 毕业生的生涯累计收入高于高中毕业生,这种收入差距也有 支持大学入学率上升的作用。 • 把大学教育当做消费看待时,家庭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变化会 对人们参与大学教育的愿望造成影响。
第五节
退休决策
• 实际退休年龄的决定因素,除了个人或家庭的财富积累程 度和工作兴趣之外,主要有: • 1、养老金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务劳动和闲暇; 3、家庭成员进行工作决策时,总要和其他家庭成 员协商(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 4、家庭成员在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 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还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生命 周期阶段。
3
• 二、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 • ①劳动供给决策是由家庭联合作出的而不是由家
庭中的个人做出的; • ②家庭所有成员的以三种方式配置时间资源:市
第三章
家庭劳动力生产、生命周期与劳动参 与决策
1
体系结构:
• 1、家庭生产理论 • 2、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 3、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 4、家庭劳动供给与结婚、育儿决策
2
第一节:家庭生产理论
• 一、家庭生产理论包含的基本内容:
1、家庭既是消费单位,也承担部分生产功能。 2、家庭所有成员的时间分为三种方式:市场工

女性从事家务的时间长短与其收入息息相关。
调查发现,女性收入越高,做家务的时间越短。年
收入超过$100,000的女性与低于$30,000的女性相
比,每天平均做家务时间少1小时,但是外出工作
时间多1个多小时。

此外,高收入家庭夫妻双方都很少做家务,多
请人帮佣。
6
案例分析:“啃老族 ”
• 啃老族 也叫“傍老族”或“吃老族”。他们中的 大部分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结业机龄大都在20-30之间,并有谋生 能力,却仍未断奶。
11
(二)、养育子女的决 策
• 1、养育子女的经济分析 • (1)养育孩子的收益:养育子女可以给父母
带来满足感,并可从子女那里获得满意的收入。 • (2)养育孩子的成本:是养育孩子所需费用
和耗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之和。
12
小资料:在中国抚养一个孩子需要花费多少?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从直接经济成本看,
场工作、家务劳动和闲暇;
4
• ③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资源以 使家庭的整体效用最大化;
• ④家庭联合工作决策的影响因素 :家庭成员的劳 动生产率的高低、家庭收入。
5
• 案例:加拿大女性外出工作时间长
• 统计局称,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加拿大妇女外
出工作的比率最高。1986年,25~45岁年龄段的男 性外出工作比率占94%,女性仅为70%,二者比率 相差24%。到2005年,外出工作的男性比率降为91 %,女性则升至81%,二者比率缩减为10%。
• 生命周期是指与就业相关的人生各重要阶段,也 称为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 1、生命周期的劳动供给行为 • 2、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 3、结婚的决策 • 4、退休决策
16
一、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
生命周期中的市场生产率与工时

(1)人在一生当中

的市场生产率变化

轨迹
工 时
(2)人在一生当中的劳动 力供给时间数量变化轨迹

• 国外研究证明,女性的工资率与生育孩子的 数量有很大的相关性,表现为女性工资率增 加 10% ,生育孩子的数量降低 3% ,而家庭 收入和孩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这么紧密 的相关性,家庭收入增加 10% ,生育孩子的 数量只下降不到 0.4% .
15
第二节 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 中 的劳动力供给
在中国抚养一个孩子人均花费49万元。0~16岁孩子的抚养总
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平均为48
万元,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间接
经济成本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压岁钱(5万—6万)、
孕产期支出、因孩子而误工、减少流动与升迁等造成的损失。
13
• 2、家庭收入或市场工资率变化与养育子女数量的 变化
• 当父亲的工资上升时,家庭收入增加产生的收入 效应使得对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扩大。但是, 当母亲市场工资率上升时,母亲在家抚养孩子的 机会成本增加,这时人们选择较少生育孩子的数 量,这是替代效应。
14
母亲就业与生育孩子的相互影响
• 1982 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 35 —— 39 岁的妇女平均要有 4 年时间脱离劳动力 市场,且没有在学校学习。也就是说,平均 每个妇女要在每个子女身上损失 2 年工作经 历。
• 得靠父母供养。有关统计表明,中国城市有30℅ 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的问题。 “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 一杀手”。
7
8
• 典型性“啃老族”六类人群第一类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 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 第二类 以工作太累、太 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 第三类 “创业幻想 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 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 第四类 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 第五类 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 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 最后一 类 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 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1980
60.5 85.9 95.2 95.5 91.2 72.1 19.0


年龄
年龄
图 生命周期中的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时间变化轨迹
17
生命周期的劳动供给
• 下表:美国男性不同年龄段劳动参与率(%)
年份 年龄段
16-19
1960 58.6
20-24
88.9
25-34
96.4
35-44
96.4
45-54
94.3
55-64
85.2
65岁以上 32.2
1970
56.1 83.3 96.4 96.9 94.3 83.0 26.8
9
• 讨论:1、我国出现“啃老族”的现实背景何在? • 2、试用劳动力供给的理论来分析“啃老族”产生
的理论基础。
10
7.5
7.0

6.5 6.0
育 5.5

5.0 4.5
Y Data
4.0
3.5
3.0
2.5
2.0
1.5
1.0
年份 X Data
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双 重作用下,中国妇女总和 生育率: 1970年:5.81 1979年:2.75 1990年:2.17 1995年:1.43 2000年:1.22(普查) 2005年:1.33 2010年: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