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宇宙深处》《飞出地球》教案(沪科版八年级)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深处探索技术的发展,如望远镜、探测器等,了解人类在宇宙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
-建议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宇宙深处的主题,如黑洞、暗物质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鼓励学生参加科普讲座、天文学竞赛等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此外,以下拓展资源与建议亦可供学生参考:
3.拓展资源:
-建议学生尝试进行天文科普创作,如撰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视频等,提高表达能力,传播天文学知识。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科技馆等地,通过互动展览、实验操作等方式,增强对宇宙深处的认识。
-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天文科研项目,如天文观测、数据分析等,提高实践能力,为未来学术生涯打下基础。
反思改进措施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对宇宙深处的直观感受。
在教学特色创新方面,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也计划尝试使用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如虚拟现实(VR)等,为学生提供更直观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在反思和改进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关键因素。因此,我计划参加更多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飞出地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飞出地球》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思考并解答如“为什么卫星不会掉下来?”等问题,通过讨论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入真实的航天发射任务,让学生分析任务中的物理原理和工程问题,培养他们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如代数计算和几何绘图,来解决与卫星轨道相关的计算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人造卫星轨道运动原理及其应用。
4.火箭发射过程中,质量、速度与发射能力之间的关系。
每个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总结出讨论成果,并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卫星轨道运动原理和火箭发射原理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万有引力定律,撰写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卫星导航、航天发射等。要求:不少于500字,语言简练,条理清晰。
(四)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解释为什么人造卫星不会掉下来。
4.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火箭发射过程中的推力产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解答给予及时反馈。
(五)总结归纳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4 飞出地球 10.5宇宙深处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了解宇宙中其他天体的存在和组成。

3.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投影仪、计算器、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

提问: 1. 地球以什么速度绕太阳运动? 2. 地球的引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3.2 学习新知教师利用投影仪呈现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实例讲解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

3.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究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将一个小球绑在细线上,使其悬挂起来。

2. 测量小球与地面的距离。

3. 通过施加水平拉力,使小球水平飞行。

4. 再次测量小球与地面的距离。

实验记录: 1. 实验前的距离: 2. 实验后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引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物体的轨迹弯曲。

3.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天体?它们是如何组成的?通过讨论和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学生了解宇宙中存在的其他天体,如太阳、月球、行星、恒星等,并了解宇宙的无垠和神秘。

3.5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

四、课堂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后练习。

2.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和探究其他天体的运动特点。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地球的飞行速度和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和组成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引入宇宙的概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教案粤教沪版

《飞出地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玫,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通过实验感受物体绕中心旋转需要拉力,知道万有引力是使行星绕太阳旋转、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验人类探索太阳系结构的过程,知道人们建立宇宙模型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道哥白尼“日心说”在天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教学重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万有引力。

教学难点:太阳系图景的想象,万有引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生日。

设疑:同学们的生日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二)新课教学:1、古人富有想象的宇宙图景[学生阅读]:课本116页。

[提问]:古人探索宇宙的方法是什么?建立了哪两种典型的宇宙模型。

(渗透研究方法的教育)2、托勒玫精心构柞地心说[学生阅读]:教材116页。

[提问]:托勒玫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讨论回答)3、哥白尼吹响了科学革命的号角[学生阅读]:教材117页。

[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回答)[小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不断深化。

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人类如何才能实现飞天的梦想?4、万有引力定律[讲述]:“苹果落地”的科学发现的故事。

5、飞出地球[学生活动]:感受拉力[学生讨论]:小球如何才能飞出去?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课件演示]:宇宙速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20页信息链接: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了解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2019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导学案

2019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导学案

2019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导学案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秉持着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飞出地球》和《宇宙深处》,旨在通过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设计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探索宇宙的旅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将科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课程学习,孩子们能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地球的位置、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掌握简单的宇宙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位置、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难点:宇宙的起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星空图、PPT、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每个孩子一本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宇宙星空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宇宙的美丽和神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探究地球的位置:让孩子们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引导他们思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3. 学习宇宙知识:讲解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让孩子们掌握宇宙的基本组成。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宇宙的起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等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用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展示他们对地球和宇宙的理解。

6.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提问、评价,共同学习、进步。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地球的位置、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最新沪科版必修2《飞出地球去》教案

最新沪科版必修2《飞出地球去》教案

最新沪科版必修2《飞出地球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剖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宇宙航天器等内容,人们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运动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航天梦想,为科学研究、人类生活服务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如下知识:GM/或V=gR, (1)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V=R数值上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克服地球引力,脱离地球的逃逸速度.V2=11.2km/s.(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速度, V3=11.2km/s.2、本节课教学重点: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3、本节课教学难点: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这节内容是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时刻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和生活、和社会联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对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细线,塑料瓶。

宇宙航行宇宙航行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活动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宇宙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就像汽车司机要了解道路环境,登山运动员要了解山地环境,航海人员要了解海洋环境一样。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5 宇宙深处》word教案 (1)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5 宇宙深处》word教案 (1)

宇宙深处知识与技能目标:1.介绍太阳系2.介绍宇宙与外星生命3.宇宙介绍重点:介绍宇宙与外星生命教具:常规教学方法: 归纳法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迄今为止,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大都是在太阳系以内航行,只有为数不多的冲出了太阳系的束缚。

在新的世纪,人类在对太阳系内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彗星以及其它小行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冲出太阳系,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航行,进行星际探测,寻找外星生命的存在。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控制了太阳系里所有的天体,使这些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里的主要成员是九大行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且又近于圆形的轨道,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太阳和这些行星组成了行星系。

这些行星中类地行星密度最大,巨行星最小;而论大小和质量,则巨行星最大,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最小。

它们离太阳的距离也是有规律的,是符合提丢-波得定则的。

多数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金星则相反,天王星和冥王星则侧向自转。

除了九大行星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小行星,它们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水星和大星轨道之间。

形状特殊的慧星和数量众多的流星体也是太阳系里的成员。

此外,行星际间还有稀疏的微小尘粒和气体,它们大都集中天黄道面附近,反射太阳光,形志黄道光。

行星际气体主要包括有离子和电子,它们是来自于太阳的粒子流,构成太阳风,对地球大气影响很大。

太阳系的诞生太阳系是大约50亿年前由星际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云状物形成的。

引力的作用使云状物开始收缩,并且在云状物中心产生了一团高密度的球状气体,高密度区域的温度最终升高到足以引起核反应的程度,这时它便形成了我们这个系统中的恒星──太阳。

同时,引力作用还使云状物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云状物中的物质被展平成一个围绕着中心旋转的圆盘,盘中的物质又形成了太阳系中较小的天体,这些天体包括行星、小行星和彗星。

二、宇宙有多大?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10.4 飞出地球 10.5 宇宙深处-2018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名师说课稿(沪粤版)

10.4 飞出地球 10.5 宇宙深处-2018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名师说课稿(沪粤版)

10.4 飞出地球 10.5 宇宙深处 - 2018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名师说课稿(沪粤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上的物体如何飞出地球,并能够解释物体如何进入宇宙深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了解物体从地球表面飞出的必要条件。

2.掌握火箭发射原理和实际应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物体从地球表面飞出的科学原理。

2.掌握发射火箭所需的物理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内容1.地球上物体飞出的条件(1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物体离开地球表面的必要条件,如速度、重力、空气阻力等。

–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物体飞行所受到的阻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

2.火箭发射原理及实际应用(15分钟)–介绍火箭发射的原理,包括火箭喷射产生的推力和重力的平衡。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空间中没有空气,火箭如何进行推动。

3.探索宇宙深处(20分钟)–利用实验装置,模拟宇宙空间中的真空环境,让学生观察没有空气和阻力的情况下的火箭发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深处的特点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方式。

3.2 教学步骤和方法步骤一:导入与引入话题(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物体飞行的例子,例如投掷、飞机起飞等。

步骤二:讲解物体飞出地球的条件(15分钟)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案例,讲解物体从地球表面飞出所需的必要条件,包括速度、重力和空气阻力等。

步骤三:介绍火箭发射原理(10分钟)逐步引入火箭发射的原理,解释火箭喷射产生的推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火箭是如何离开地球表面的。

步骤四:火箭发射实验(20分钟)利用实验装置,模拟宇宙空间中的真空环境,让学生观察火箭在无阻力和无空气的情况下的表现。

引导学生观察火箭发射的距离和高度。

步骤五:思考宇宙深处的特点(10分钟)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思考宇宙深处没有空气和阻力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方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10.5 飞出地球 宇宙深处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10.5 飞出地球 宇宙深处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
第十一页,共21页。
【方法归纳】探索宇宙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走过了肉眼观察、猜测与推理、使用简单观测工 具,一直到现在运用(yùnyòng)宇宙飞船、空间站飞临,投入高科技的 观测工具等过程。现在可以更好地探测宇宙。为将来利用宇宙打下坚 实的基础。
第十二页,共21页。
1.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是由质子(zhìzǐ)和中子构成的 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宇宙的认识。太阳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很普 通的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任何物质的分子都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 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考点 粒子和宇宙 【典例】(2013·济宁中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xiàliè)说法中 正确 的是 ( ) A.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没有排斥力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C.在中子、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第十页,共21页。
【思路导引】抓住两个关键点: (1)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 (2)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精讲精析】选B。本题考查粒子(lìzǐ)和宇宙的有关知识。分子间既 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A错;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B对;由原子结构知识可知,水分子最大,中子最小,C错;地球是太阳 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D错。
第十三页,共21页。
2.(2013·徐州中考)卢瑟福把原子结构和太阳系作类比(lèibǐ),

阳系中和原子核相对应的是 (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火星
【解析】选A。本题考查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告诉我们,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最新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教案 教学设计

最新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教案 教学设计

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过程;知道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人类如何飞出地球。

3.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和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4.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理解光年的概念,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人对宇宙的认识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从科学家身上学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

课前准备细绳,实心小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宇宙的图景。

1.指导学生观看宇宙画面。

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宇宙是神秘的(生回答师总结)。

2.教师讲述:宇宙的神秘引发人类去追逐飞天的梦想!富于智慧的中国人终于圆梦了!如“神舟十一号”上天及安全返回!(展示“神舟十一号”上天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观看画面)3.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画面,忘乎所以的时候,教师提醒大家思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渴望离开地球,去探索地球外面的空间。

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那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飞上了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飞出地球”和探索“宇宙深处”。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探索宇宙的历程教师讲述:在远古的时候,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集当时天文学之大成,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地心说”。

“地心说”模型流行了1000多年,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建立了“日心说”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两种理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3)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老师讲述:虽然“地心说”和“日心说”各有其局限性,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的,且逐步深化的。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10.5宇宙深处 教案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10.5宇宙深处  教案设计

《宇宙深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2、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天空新家园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宇宙之大是学生难以想象的,让学生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

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引入课题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绝技——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即5.4*104km)可以在天地间来回游玩,以及西游记中对天宫美轮美奂的描绘,显示了古人对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进而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一、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日地距离1.5*108km,让学生猜一猜假如孙悟空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旅游要翻多少个筋斗呢?经计算发现大约要3000个筋斗,可见日地距离比一个筋斗的距离大多了,这是否沪粤版八年级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设计是宇宙的边界呢?阅读教材科发现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要比日地距离大得多?那这是否就宇宙的边缘呢?自然的过度到银河系的教学。

展示银河系的魅力图片,并介绍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1.0*105l.y.设问,这是否就是宇宙的最大尺度呢?一层层的提问意在凸显宇宙之大,进而自然进入第二部分的教学。

二、宇宙到底有多大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目前可观测宇宙范围1.37*1010l.y.播放视频资料“所知的宇宙”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宇宙之大,以及人类的渺小。

拓展延伸以人有生老病死,设问: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呢?宇宙的天体又要面临怎样的未来呢?学生阅读教材里信息浏览中“天体的演变”,然后播放视频短片:①“太阳的演变”,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天体的演变,拓展学生们的视野;②“黑洞的前世今生”,“黑洞”连光子都能吸收,要怎样找到它的位置呢?顺势介绍我们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慧眼”,介绍它的功绩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教学课件—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4飞出地球10.5宇宙深处教学课件—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4 飞出地球 10.5 宇宙深处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1.知道提出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密,了解地心说的基本观点
课程要求 2.知道提出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哥白尼,了解日心说的基本观点 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课时重点
1.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者和基本观点 2. 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4. (4分)如图所示是关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的大小关系图,正确的 是( C )
5. (4分)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 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大,这说明( D ) A.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 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C. 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灭亡 D. 宇宙在不断膨胀
课堂检测
1. (4分) 发动天文学领域革命,创建“日心说”理论的科学家是
( B) A. 托勒密
B. 哥白尼
C. 哈勃 D. 多普勒
2. (4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B.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C. 银河系的尺度最大
D. 太阳系的尺度小于银河系
3. (4分)将星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 A.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 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 C. 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地月系 D.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3. 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 C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彗星
4. 202X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
面软着陆,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2022年粤教沪科word版八下《飞出地球》教案 (1)

2022年粤教沪科word版八下《飞出地球》教案 (1)

飞出地球说课材料我说课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中第四节“飞出地球”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按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本节是在第一、二节认识微观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并预示着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本节内容渗透了观察、建立模型等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同时,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地理学的内容,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理念。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虽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这部分知识又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中,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了解“万有引力”、及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人类如何能飞出地球去,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思想性比较强,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三、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5 宇宙深处》word教案 (2)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10.5 宇宙深处》word教案 (2)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深处》教案粤教沪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太阳系。

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这节也属地理学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地理》中可能知道一些,因此,本节教学应侧重于物理内容。

介绍地心说、日心说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逐步深化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凭空想像的,它是建筑在前人对太阳系观察积累的资料的基础上,这个定律又引导着人们挣脱地球束缚,进行飞向太空的探索行动。

关于定律内容,只需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就行了。

关于飞向太空,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应结合文中的图,向学生展示宇宙的确很大很大,人类能够观察到的范围正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扩大。

开发新家园,应该是飞出地球话题的继续,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图的基础上,进行畅谈或提出问题,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难点1、“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

2、万有引力定律。

3、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诱人猎奇,发人深思!宇宙到底有多大?人们能不能飞出地球去?板书:飞出地球二、进行新课1、古人的宇宙图景和日心说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及各自的含义。

2)知道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的最基本的方法。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深处》说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深处》说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宇宙深处》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本单元《宇宙深处》是沪科粤教版的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围绕着宇宙和天体的基本知识展开,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宇宙中的星球、恒星等概念,以及宇宙中的无重环境等现象,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了解宇宙中的无重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激情;•培养学生对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宇宙中的无重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宇宙中的无重环境。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入•使用问题导入:你知道宇宙是什么吗?宇宙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引出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二步:学习与理解•学习《宇宙深处》课文,了解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通过带图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星球的特点。

第三步:实验与探究•进行实验,模拟宇宙中的无重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无重环境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无重环境的原理和特点。

第四步:深化与应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思考在宇宙的无重环境下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归纳与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重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飞出地球》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飞出地球》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制作小火箭、模拟卫星发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航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自豪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本章内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4.设想四:案例分析,巩固知识
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设想五:课后拓展,提高素养
鼓励学生课后开展拓展阅读,了解航天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科学素养。同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航天博物馆、开展航天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教学内容关联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探索未知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飞出地球》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5.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项关于物体运动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案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10.5宇宙深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系家族的成员。

2.了解银河系的形状和大致范围。

3.了解从地球到整个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大致尺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宇宙结构层次和尺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宇宙之大,激发探索宇宙奥秘和开发太空新家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结构层次和尺度。

【教学难点】形成大致正确的宇宙图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宇宙是众多的,人类在对太阳系内金星、木星、土星、水星、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其他小行星探测的同时,还将冲出太阳系,到广漠的宇宙空间航行,进行星际探测,那么宇宙深处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二、教学步骤[阅读课本]P123~124“从太阳系到银河系”[思考]你对太阳系有多少了解呢?[提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控制了太阳系里所有的天体,使这些天体都绕其公转。

太阳系里的主要成员是八大行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且又近于圆形的轨道,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思考]地球距太阳大约有多远,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又有多大?[提示]地球离太阳约1.5×10km,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思考]你对银河系有哪些了解呢?[提示]银河系是由三千多亿颗恒星形成的强大星系,银河系的尺度大约是1.0×10l.y.。

探究点2宇宙到底有多大[阅读课本]P124“宇宙到底有多大”[思考]什么是宇宙呢?[提示]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思考]你心中的宇宙是怎样的呢?[归纳提升]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空间上无边无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态;它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思考]人类目前了解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呢?[归纳提升]现在,随着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人们能够观测到的范围达到1.37×10l.y.,大约有上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约有1000亿颗恒星。

10.5宇宙深处(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安徽)

10.5宇宙深处(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安徽)

教案:10.5 宇宙深处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教材版本:沪粤版(安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位于沪粤版(安徽)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的第5节,主题为“宇宙深处”。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如星系、恒星、行星等;2. 掌握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如大爆炸理论;3. 探究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宇宙的起源和发展;2. 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2. 知识点讲解:a.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星系、恒星、行星等;b.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c. 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恒星和行星运动规律的题目;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6. 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星系、恒星、行星等;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3. 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答案:宇宙由星系、恒星、行星等多种天体组成,其中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结构单元,恒星是星系中的发光天体,行星是绕恒星运行的固体天体。

2. 题目:请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发展;答案: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自那时以来,宇宙不断膨胀、冷却、演化,形成了如今观测到的星系、恒星、行星等结构。

3. 题目:请解释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答案:恒星和行星的运动遵循开普勒定律,包括:a.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恒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恒星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连接行星和恒星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c.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其公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沪科版必修2《飞出地球去》word教案

沪科版必修2《飞出地球去》word教案

5.4飞出地球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剖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宇宙航天器等内容,人们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运动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航天梦想,为科学研究、人类生活服务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如下知识:(1)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 GM /R或V gR,数值上V1=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克服地球引力,脱离地球的逃逸速度.V2=11.2km/s.(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速度,V3=11.2km/s.2、本节课教学重点: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3、本节课教学难点: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这节内容是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时刻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和生活、和社会联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对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线,塑料瓶。

课堂教学设计思考:我们能否发射一颗周期为70min 的卫星呢?提示:同学们算算,近地卫星的周期又是多少呢?T=2HR / 07X1 o3s^84 5rrin不能!![GM V ='------V R得出发射速度小于7.9km/s。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飞出地球5.4 宇宙深处
【三维教学目标】
i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太阳对各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日运行,形成
太阳系。

同样,由于地球的引力,才使地球周围的一切被牢牢地吸引在地球的周围,为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知道地球仅是太阳系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茫茫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外还有星系,
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观察图片和动手做实验,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将不断深化。

3、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这两节也属地理学的内容,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地理》中可能知道一些,因此,本
节教学应侧重于物理内容。

介绍地心说、日心说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错误向正确靠近,并逐步深化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凭空想像的,它是建筑在前人对太阳系观察积累的资料的基
础上,这个定律又引导着人们挣脱地球束缚,进行飞向太空的探索行动。

关于定律内容,只
需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就行了。

关于飞向太空,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应结合文中的图,向学生展示宇宙的确很大很大,人
类能够观察到的范围正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扩大。

开发新家园,应该是飞出地球话题的继续,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图的基础上,进行畅谈或提出问题,以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

2、万有引力定律。

3、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

【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诱人猎奇,发人深思!宇宙到底有多大?人们能不能飞出地球去?
板书:飞出地球
二、进行新课
1、古人的宇宙图景和日心说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两说”提出的历史意义及各自的含义。

2)知道观察是研究天体运动的最基本的方法。

2、飞出地球
1)会用类比法学习万有引力定律。

2)了解牛顿及其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3)知道地球上的物体必须要有很大的速度,才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实现飞出地球的愿
望。

4)知道三个宇宙速度。

3、从太阳系到银河系
1)离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

2)知道银河系是由1300亿颗恒星形成的巨大星系,以及它的范围。

3)知道光年的含义。

4、宇宙到底有多大?
1)现在人们的视野能达到的范围。

2)知道总星系。

3)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和扩大。

5、开发新家园
俄国著名的火箭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你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

”科学的发展,必将使人们实现星际航行,到其他天体上去创建新的家园。

指导学生发挥畅想,想像人类未来的新家园的蓝图。

6、天体的演变
指导学生阅读,认识天体也是有生命的。

知道“黑洞”及其特征。

1)密度极大;
2)它产生的引力能吸引附近的所有物质,连光都无法逃脱。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自己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2、做本节基训。

五、反思:由于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中要求学生要充
分发挥其想像力,并充分运用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宇宙进行认识,进行构想。

本节要求不高,练习中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掌握得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