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活的动物 学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5-苏科版
第13章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课时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了解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2、教学难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三、实验材料准备
活蚯蚓、解剖盘、镊子、玻璃棒、硬纸板、光滑玻璃板、毛糙玻璃板、盛有水的小烧杯、滴管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环节动物教案
课题:第二节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第二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3.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用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关心小动物的情感重点难点.1.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 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3.观察法教学用具:图片:蚯蚓;水蛭;沙蚕;孔雀等动物图片视频:蚯蚓的生活习性、运动、呼吸自制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CAI:视频播放“蚯蚓的生活习性”的片段:师:从视频中,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发现蚯蚓,蚯蚓主要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主要从生活环境和时间上考虑)?生1: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生2:天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落叶。
CAI:展示“习题巩固”:①.蚯蚓的生活习性是( )A.昼夜穴居B.白天穴居,夜晚爬出地面取食C.昼夜在地面生活D.夜晚穴居,白天爬出地面取食学生回答问题:CAI:展示“蚯蚓”的图片,蚯蚓的外部形态....有哪些主要特点?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环带有何作用?生: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生:有环带师:环带是由三个体节合并而成的,光滑。
靠近环带的那一端为前端;离环带较远另一端为后端。
因此环带可以用来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同时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
在生殖季节,蚯蚓相互粘在一起,交换精子,交换完不久,各自分开。
待卵成熟时,环带分泌黏性物质,形成蚓茧,成熟的卵落入茧中,蚯蚓通过蠕动而从蚓茧向后退出,在退出的过程中,精子放出,和茧中的卵完成受精作用。
在茧中发育成幼体,幼体生长在一定的时候离开蚓茧。
由此可知,环带和生殖有关,所以又叫生殖带。
师:总结:1.体节:增强运动的灵活性2.环带:又称生殖带(和生殖有关);可以用来区分前、后端。
初中生物陆地和海洋教案
初中生物陆地和海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2. 掌握陆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2.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海岸带、海底等。
3.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生理、行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 难点:生物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 讲解陆地生态系统:介绍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
3.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海岸带、海底等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
4. 探讨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分析陆生生物和海洋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行为等方式适应环境。
5. 案例分析:以沙漠中的植物和海洋中的生物为例,分析它们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殊机制。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生物如何通过各种方式适应陆地和海洋环境。
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亲身体验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
8.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思考人类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环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小动物乐园:蜗牛趣味生活习性教学案
幼儿园小动物乐园:蜗牛趣味生活习性教学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小动物乐园中,蜗牛常常是备受欢迎的小动物之一。
它们有着慢而可爱的动作,呆萌的外表,以及独特有趣的生活习性。
针对蜗牛的趣味生活习性教学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蜗牛的生活习性,并提出如何通过教学案来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和热爱这些小生物。
二、蜗牛的基本介绍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吃树叶和腐烂的植物。
在幼儿园的小动物乐园中,我们可以为蜗牛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比如一个装满湿润泥土和植物的小盆景。
这样的环境能够让蜗牛有足够的食物和水源,并且能够观察到它们的生活状态。
三、蜗牛的生活习性1. 慢动作的魅力蜗牛慢动作的特点常常使得孩子们忍不住想要观察它们更久的时间。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移动轨迹,看它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往前爬的。
通过这样的观察,可以引发幼儿对蜗牛慢动作魅力的探讨和理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2. 呆萌的外表蜗牛的呆萌外表也是它们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通过观察蜗牛的外表特征,比如它们的壳、触角等,可以引发幼儿对蜗牛外貌特征的讨论和观察。
幼儿可以尝试绘画蜗牛的形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3. 独特有趣的生活习性蜗牛有着独特有趣的生活习性,比如它们会在雨天或潮湿的环境中活动更频繁,而在干燥的环境下会躲在壳里休息。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对蜗牛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还可以通过模拟蜗牛的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比如在模拟的潮湿环境中观察蜗牛的活动状态。
四、教学案设计1. 观察蜗牛的生活状态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蜗牛,并且搭建一个小型的观察盆景,让幼儿亲自观察蜗牛的生活状态。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表特征和慢动作,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通过亲身的观察和体验,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 绘画蜗牛的形象在课堂中,可以为幼儿准备绘画工具,让他们尝试绘画蜗牛的形象。
3年级科学学案-草地里的小动物-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草地里的小动物【学习目标】1.知道草地里和泥土里都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2.尝试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技能探究泥土里小动物适应土壤生活的外形特征。
3.知道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时做到保护动物和环境。
【学习重点】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发现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具有适应土壤生活的外形特征。
【学习难点】将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的共同特征与其所在的土壤环境的特点进行关联。
【学习准备】材料准备: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图片。
【学习过程】一、问题探究(二)活动探究活动1:藏在草丛里的小动物1.怎样才能观察到草丛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活动2:藏在土壤里的小动物1.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3.蜗牛、蚯蚓、鼠妇、马陆这些动物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实践:寻找小动物的生活痕迹(三)理解与应用。
1.除了课本上的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生活在草丛里的2.除了课本上的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生活在土壤里的【学习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它们具有适应草丛和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精炼反馈】一、填空题1.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在这里能找到足够的()和可以()的地方。
2.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蚯蚓()、()、()。
3.瓢虫生活在()里。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1.能跳跃行走是()。
A.蚯蚓B.蝗虫C.蜘蛛2.能爬、能飞的动物是()。
A.瓢虫B.蚯蚓C.马陆3.身体表面没有粘液的是()。
A.蜗牛B.蚯蚓C.蝗虫4.没有眼睛的小动物()。
A.蝗虫B.螳螂C.蚯蚓三、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是可以随意触碰小动物的。
()2.小动物都有翅膀。
()3.蜗牛和蚯蚓体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4.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5.发现蚯蚓的粪便,知道了这里有蚯蚓。
()四、连线土壤里草丛里五、简答。
山西省大同铁一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2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大同铁一中八年级生物学科学案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观察兔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使学生概括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养成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
预习指南:1、家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家兔体表被毛,有作用,具有四肢,前肢,后肢,适于;家兔用呼吸;血液循环包括和两条循环途径;家兔的牙齿分化为和;家兔是温动物。
2、陆地生活的动物的生存条件是、和。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动物的受到了极大威胁。
所以保护动物,重要的是保护它们的。
3、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可以通过自身的而维持体温的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动物。
学习过程设计:(一)兔和狼的牙齿的区别:观察课本图,总结:(1)兔的牙齿只有和;狼的牙齿除有和外,还有。
(2)各种牙齿的功能门齿:植物纤维(切断食物);臼齿:食物;犬齿:肉食。
(3)原因:它们的食性不同。
兔是食性的,狼是食性的,有齿可以撕裂肉食。
(二)兔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特点:1、外部形态特点表现在:(1)体表,有作用——(陆地环境变化大)(2)前肢短,后肢长,这样奔跑速度——有利于。
2、内部生理表现在:(1)体腔:有膈,把体腔分成和,使内脏器官挤压的程度降低,有利于呼吸,保证躯体对的需求量,提供的能量。
——陆地环境复杂,动物生存需要较的能量。
(2)呼吸:用呼吸,可在中呼吸——陆地环境中有空气。
(3)循环:心脏腔,条循环路线,使动脉血和静脉血不再混合,提高了输送氧的能力,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提供的能量多——陆地环境复杂,动物存在需要较多的能量。
(4)消化:牙齿分化成和,盲肠,有利于消化植物纤维——陆地环境中植物多,兔是植食性的。
(5)神经:、、构成神经系统,且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6)生殖发育:生、,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陆地环境多变,卵生的成活率较。
济南版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说出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2)理解家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3)理解家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4)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鸟类的双重呼吸。
观察鸟类、哺乳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
教师: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一个梦想:如果人也能长出翅膀,像鸟儿那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有多好啊,试想一下,人类如果有了一双翅膀,真的能飞起来吗?为什么?鸟儿为什么能飞呢?它有哪些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鸟类,共同探究一下。
(二)新授1、鸟类学生自学教材84--86页,把同步学案中的空填上并在课本中标出。
(1)家鸽的体形是怎样的?(2)家鸽翼羽和尾羽的排列各有何特点?(3)家鸽的骨骼、肌肉各有什么特点?(4)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老师点拨:a.家鸽的体形式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候的空气阻力。
家鸽的翼羽、尾羽排列需要老师点拨。
b.翼羽、尾羽生有若干排大型的正羽,覆瓦状排列成扇形。
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C、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有助于减轻体重。
过渡语:家鸽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又有哪些适于飞翔生活呢?课件展示家鸽的呼吸结构模式图:认识一下鸟的呼吸器官;阅读课本,讨论肺和气囊的功能。
教师总结讲解: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别,表现在鸟类的体内有非常发达的气囊,气囊与肺相通。
气囊的存在,使鸟产生了特殊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释疑解难:鸟类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囊吗?点拨:鸟类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不是气囊。
达标名校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学案
《爬行动物》学案【学习目标】1、描述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人说明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新知探究】一、自主探究:1、蜥蜴的结构:头后面有,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地转动;四肢,不能跳跃;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蒸发;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2、呼吸:靠进行呼吸。
3、生殖:蜥蜴的生殖方式为卵生。
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了对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或;用呼吸;在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代表动物有。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27页并观察图片,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蜥蜴图片,它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它的四肢有什么特点?2、仔细观察蜥蜴的体表,有什么特殊结构?3、蜥蜴的呼吸:4、蜥蜴的生殖:5. 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拓展提升】1.下列动物不属于爬行动物的是()A.壁虎B.扬子鳄C.鳄鱼D.大鲵2.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头部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在陆地上()A.觅食和避敌B.爬行C.繁殖后代D.跳跃3.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其身体表面防止水分蒸发的结构是()A.外骨骼B.外套膜C.角质的鳞片D.角质层4.海龟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海洋中它属于()A.两栖动物B.爬行动物C.节肢动物D.鱼类5.蜥蜴呼吸的特点是()A.完全用肺呼吸B.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用体表呼吸D.用鳃呼吸6.下列关于爬行动物与人类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蜥蜴、壁虎等爬行动物能捕食害虫B.人工养殖的鳖可以食用C.各种蛇类对人都有害D.鳖甲和一些毒蛇可以作药材二、填空题青蛙终生在附:参考答案一、自主探究:1、颈短小鳞片肺2、肺3、水4、鳞片或甲肺卵壳龟鳖蛇鳄二、合作探究1、头部后面有颈;四肢短小,不能跳跃2、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3、只靠肺呼吸,气体交换能力强4、受精卵产在陆地,卵壳坚韧,卵内养料和水分较多。
初中生物_初中生物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尝试通过观察与思考,找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各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比较分析两类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各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相关教学视频、学案、布置学生课前完成学案中的预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1、青蛙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2、其他两栖动物3、主要特征二、爬行动物1、蜥蜴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2、其他爬行动物3、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前面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鱼类的内容的过程中,已经明确各类群特征是不同于其它动物的一些特点,也尝试进行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或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分析活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课分析青蛙与乌龟与各自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中的代表动物青蛙和乌龟都是比较熟悉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它们为什么一个属于爬行动物,另一个属于两栖动物并不清楚。
所以教学时要运用一些视频材料和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让他们从课堂的科学探究中不仅学到更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在头脑中初步意识到科学探究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有意识地调动科学探究地积极性。
效果分析本节包括两个动物类群的内容,知识点较多,个别知识点不易理解,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陆地上的野生动物教案
大班科学陆地上的野生动物教案引言:科学是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野生动物,幼儿可以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并学会尊重和保护动物。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大班科学课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陆地上的野生动物,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
导入:1. 导入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绘本或玩具等展示动物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引导思考- “你们见过哪些野生动物呢?它们生活在哪里?”- “你们想知道关于野生动物的更多有趣事情吗?”探索:1. 观察与比较动物的特征- 准备一些动物模型或绘制它们的图片,让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特征。
- 引导幼儿发现动物的体型、颜色、身体覆盖物(毛、鳞、羽毛等)的差异。
2. 探究动物的栖息地- 展示一些陆地动物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 引导幼儿思考动物选择特定栖息地的原因。
3. 探索动物的食物链- 利用图片或绘本演示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 引导幼儿思考食物链中不同动物的角色和重要性。
4. 学习保护野生动物- 引导幼儿了解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如森林砍伐、盗猎等。
-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资源。
实践:1. 制作动物模型- 提供不同动物的剪纸素材和材料,让幼儿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模型。
- 引导幼儿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2. 观察野生动物- 安排校园或社区的野生动物观察活动,如观察校园中的鸟类、昆虫等。
-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并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
3. 艺术创作- 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如用画笔描绘野生动物,或用橡皮泥塑造动物形状。
- 引导幼儿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总结:-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答课上学到的知识。
- 引导幼儿分享对野生动物的新认识和体会。
- 鼓励幼儿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从身边小事做起。
结束语:通过这堂大班科学课,幼儿可以了解陆地上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食物链等基本概念,并培养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和保护意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P29 2、 P29 3、 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P29 4、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 P29 5、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水域污染, 另外还有滥捕乱杀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龟、 鳖、 蛇、 鳄、
2、其他爬行动物:
龟、 鳖、 蛇、 鳄、
2、其他爬行动物:
龟、 鳖、 蛇、 鳄、
3、爬行动物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用、 药用、
捕食害虫、
曾称霸地球 但大都灭绝了。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
韧的卵壳。
三、盘点收获
两栖动物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主要特征 与人类关系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 体表 光滑 、 没有 覆盖物、有少量 黏液 。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 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 有 蹼 ,既能 跳跃 也能划水 游泳 。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 分别有什么作用?
头部前端有一对 鼻孔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口中有 舌 ,没有牙齿。 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 鼓膜 ,可以感知声波。
想一想 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
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
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青蛙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观察 思考 讨论
⑴比较蝌蚪和青蛙认识两栖动物
⑵合作完成讨论P25 T1-3
◎ 青蛙身体表面绿色,与
周围绿色植物相一致; ◎ 粘滑
◎ 前肢短支撑,后肢长跳
跃、有璞划水。
⑶青蛙为什么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陆生动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陆生动物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研究陆生动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 图片和样本:蜗牛、蜘蛛、蚂蚁、蝴蝶等- 观察记录表- 铅笔、纸、尺子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观察蜗牛步骤:1. 教师出示蜗牛的图片和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并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几只蜗牛的壳的大小。
2. 学生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的觅食行为和食物来源,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蜗牛的特点和性,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观察蜘蛛步骤:1. 教师出示蜘蛛的图片和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蜘蛛的外形特点,并让学生画出蜘蛛的网状结构。
2. 学生观察蜘蛛的捕食行为,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学生进一步观察蜘蛛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蜘蛛的特点和性,并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观察蚂蚁步骤:1. 教师出示蚂蚁的图片和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点,并让学生观察蚂蚁的行走方式。
2. 学生观察蚂蚁的团队合作和分工,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学生进一步观察蚂蚁的食物搬运和巢穴建造行为,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蚂蚁的特点和性,并进行小结。
第四课时:观察蝴蝶步骤:1. 教师出示蝴蝶的图片和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外形特点,并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学生观察蝴蝶的飞行方式和传粉行为,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学生进一步观察蝴蝶的觅食和栖息性,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蝴蝶的特点和性,并进行小结。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陆生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加深对陆生动物的认识。
总结通过这次观察陆生动物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了解了不同陆生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1.亮点:1.通过引导学习并进展比照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也帮助学生浸透了归纳分析的科学素养。
2.通过互动答题卡统计目的检测作答情况,稳固课堂所学的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气氛。
2.需改良:建议增加一些课堂或课外活动,通过实物实例理解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区别。
〔1〕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呼吸,成体可在陆地上生活,靠呼吸,同时辅助呼吸.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瓶.
〔3〕生物小组对该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4〕选择的青蛙必须大小、安康状况根本一样的原因是、
〔5〕实验完毕,青蛙应该如何处理.
10.两栖动物的少数种类生在水中生活,如大鲵、蝾螈等。但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1〕呼吸最快的是,其次是,最慢的是。
〔2〕你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是:。
〔3〕丙青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4〕三只青蛙大小、体重和活泼程度相似的原因是。
〔5〕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青蛙用呼吸,用辅助呼吸。
〔6〕实验完毕后,你认为如何处理这三只青蛙比拟适宜?。
〔7〕青蛙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
11.蜥蜴比青蛙更复杂,更高等,更适于陆地生活,主要表如今:
呼吸:蜥蜴的肺比拟兴旺,气体交换的才能强。体温不恒定。
卵:有卵壳保护,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的依赖。
4、阅读教材P27的爬行动物,考虑以下问题:①蜥蜴的生活环境在哪?②蜥蜴的颈部有什么特点及作用呢?③蜥蜴的四肢和皮肤有什么特点?④蜥蜴的呼吸器官是什么?⑤蜥蜴的卵有什么特点及作用?蜥蜴的生殖和发育能否分开水?
比拟
青蛙
蜥蜴
所属类群
皮肤
呼吸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全部学案及答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师寄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通过探究试验学习关于各种鳍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知道其它水生生物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150多万种动物分为哪两大类?分类依据是什么?2、根据生活环境你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3、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常常被有,用呼吸,通过和的协调作用游泳。
4、列举你知道的水中生活的动物。
二、导入新课你还记得“生物圈Ⅱ号“试验吗?为什么这个实验会失败,而我们的地球——生物圈I号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三、合作探究自学指导一:鱼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先观察它的外形,并结合“观察与思考”(课本P3)回答下列问题: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3、探究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㈠提出问题㈡作出假设㈢讨论探究思路a、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b、用模拟实验的方法㈣制定并实施计划(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由课后学生自己完成,注意: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使鱼受伤。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过程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㈤表达和交流①以小组为单位,将各小组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
②总结出鱼的各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精品学案:2 2 群落的主要类型(1)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自主梳理——————————————1.荒漠生物群落2.草原生物群落3.森林生物群落(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相似的特点。
(×) 〖提示〗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2)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以减少水分的消耗。
(√)(3)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发达,但叶绿体较小、呈深绿色,比较适宜于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提示〗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较大,呈深绿色。
(4)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应用示例〗(2021·辽宁鞍山一中期中)下列有关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因此荒漠中的生物都具有耐旱的特征B.仙人掌属植物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可以有效降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C.荒漠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能力,以便在空旷的荒漠中躲避天敌或追捕猎物D.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区域,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答案〗 C〖解析〗荒漠动物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都具有耐旱特征;而草原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能力,C错误。
〖对点小练〗(2021·江苏海南中学)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另外也大量分布着耐寒的旱生灌木和乔木,这与其分布地区降水有关B.森林生物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明显分层,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场所,因此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C.荒漠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因此物种丰富度很低,群落结构极其简单D.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答案〗 A〖解析〗草原生物群落的植物多为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A错误。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学习目标: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2、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观察实验活动中培养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适应各自生存环境的特点。
2、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各自种类的主要特征。
3、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
难点:1、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怎样引导学生简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教学突破:通过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来突破重点,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和观看相关资料,教师予以指导来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二、两栖动物1、想一想,议一议p25页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2、青蛙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观察与思考(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青蛙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没有和和。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体表、覆盖物、有少量(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既能也能划水。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头部前端有一对,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口中有,没有牙齿。
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可以感知声波。
(6)青蛙的呼吸是怎样的?(7)青蛙为什么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呼吸,皮肤可以辅助。
常见的两栖动物:4、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食用药用科研用(2)生态保护。
(3)危害-----例:三、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完全能够适应陆地生活。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学案课件 2024-2025-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小文:黑叶猴很瘦,头小尾巴也小。体毛长而厚密,两颊和耳朵 附近长有白毛,身体看起来只有50厘米左右,但是尾巴很长,比 身体还长。 小粤:黑叶猴喜欢群体生活,一群有3~10只。今天一天它们都 观察 在树上生活,很少下来。觅食时间在上午和下午,主要吃植物的 记录 花、叶和水果。 汇总 小语:我在网上搜索到,黑叶猴也叫“乌猿”,主要分布在我们 国家和越南。 小南:由于偷猎捕杀,黑叶猴数量急剧下降,现在已经是国家一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
3. 总结交流,深入思考。推举一名或几名同学汇总大家的记录,形 成比较准确、全面的观察记录。从教材所推荐的议题中选择一个或自行 设计议题,举办班级讨论会。
黑叶猴观察记录
地 广州某野生 时间 11月6日
点 动物基地
参与人员
动物研学 小组
观察对 象
Hale Waihona Puke 黑叶猴前期准备1.上网搜索黑叶猴的相关信息 2.了解黑叶猴的生活环境、生活 习性和饮食喜好 3.关注黑叶猴的生存与保护现状
第五单元 人与动物
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
01 活动目标
目录
02 活动方案
03 活动范例
1. 了解动物的基本习性和生活环境,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与 记录。
2. 通过观察记录增加对动物的了解,学习观察并描写动物的细节。 3. 通过亲近动物,树立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动物和爱护环境 的意识。
1. 确定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根据自己家乡和学校的实际情 况,预先设计可能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选择家畜或宠物,观察它们一 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了解它们的脾气和习性,和它们做一些互动;有 条件的,可以到所在地区的动物园、水族馆观察动物,或到郊外的鸟类 栖息地进行观鸟活动。
2. 观察体验,用心记录。活动中要从多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增进 对它们的了解。要放开心胸,拥抱自然,让自己从活动中获得珍贵的体 验。同时要做好记录,既要客观、详细地记下观察所得,也要及时记下 自己的真实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生活的动物》导学案(蚯蚓)
一.前置性作业(导学问题)
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或;昆虫具有。
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和。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和的器官;(3)有能在呼吸的,位于身体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器官和系统。
4、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其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身体由许多组成,靠近身体端有环带;蚯蚓腹部有刚毛,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作用;蚯蚓靠进行呼吸。
蚯蚓和、都是环节动物。
二、合作探究:
1、比较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的不同?(提示:含水量、浮力、含氧状态、环境变化、温差等方面)
2、归纳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提示:保水、运动、呼吸、对环境反应、适应温差等方面)
3、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色、形,由许多状的体节组成。
靠近环带的一端为身体的
端,另一端为端。
4、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
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
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触摸时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5、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端,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
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多少)节体节。
6、分别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对比观察其运动情况及身体的变化怎样?蚯蚓参与运动的结构有哪些?
7、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8、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小结及巩固记忆(5分钟)
要求1.蚯蚓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课堂检测(5分钟)
()1、肺对于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十分重要,下列动物不用肺呼吸的是
A、昆虫
B、海鸥
C、海豚
D、海龟
()2、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能迅速前进,而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几乎不能前进,其原因是
A、蚯蚓不能在土壤以外的地方爬行
B、玻璃板上摩擦力大
C、玻璃板不能黏住蚯蚓的身体
D、蚯蚓的运动要借住刚毛
()3.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便会死亡的原因是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血液循环不通畅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4.下列哪项不是蚯蚓对人类益处的叙述
A.能改良土壤并能提高土壤的肥力B.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C.可利用它处理有机废物(如垃圾)D.它可上食皑土下饮黄泉
()5.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
A.前端B.后端C.中部D.前、后端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