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肝_论治小儿抽动症12例

合集下载

中医-张士卿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中医-张士卿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张士卿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甘肃省名中医张士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张士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对小儿外感发热、呼吸、消化、精神、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该病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强迫行为,发病后较难迅速控制,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情反复难愈,时好时坏,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就业,故已引起患儿家长的高度重视。

脾虚肝旺为本,风痰阻络为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小儿有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其脾胃发育未臻完善,运化和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常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司。

同时,由于肝主升发,而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生机旺盛,故其肝阳易旺。

明代医家万全把小儿这种生理、病理特点归纳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正是由于小儿这一生理特点,因此,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过程中的各种内外因素都极易影响肝脾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肝脾失和。

在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基础上,常可由于禀赋不足,或五志过极,或感受外邪等因素,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

肝失疏泄,郁而不达,久则亢极生风。

宋代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中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则上干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

”这里明确指出肝风为导致“目连劄”(眼目不自主眨动)的主要因素。

同时,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一旦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极易导致运化失司。

刘焯教授从肝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论文

刘焯教授从肝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论文

常有 余 、 阴常不 足 , 肝 常 有余 、 脾 常不 足 、 肺 常 不足 . i f - 关 。肝 主疏 泄 , 性喜条达 , 小 儿肝 常 有 余 , 且 性 格 易 冲 动 任性 , 当欲 求 不 满 时 , 往 往会 出现 肝 郁 气滞 , 气
第1 6 卷 第 5期 2 0 1 4年 5月


中 医





V0 1 . 1 6 NO . 5 Ma y, 2 01 4
J 0URN AL OF LI AoNI NG UNI VERSI TY OF TCM
D O I : 1 0 . 1 3 l 9 4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4 2 x . 2 0 1 4 . 0 5 . 0 5 9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肝 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药 物扶土抑木 , 抽 动 自止 。
化痰 之效 , 合为君 药 , 白芍 、 生 龙牡 同用 为 臣药 , 共 助 钩藤 平 肝 潜 阳 、 熄风止痉 , 麦冬 、 玄参 、 石菖蒲 、 珍 珠 母 、 合欢 、 山药 、 白术 同用 为佐药 , 其 中 珍 珠 母 清 热 平 肝 , 加 强君 臣药凉 肝熄 风 之 力 , 山药 、 白术 健 脾 胃 , 石 菖蒲 、 合 欢 宁神 开 窍 , 白芍 柔 肝 , 麦冬 、 玄参养阴, 以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7 作者简介 : 康蓓蓓( 1 9 7 3 一) , 女, 辽宁丹 东人, 副 主任 医师 , 2 0 1 1 级博 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小儿呼吸系统 及神经 系统疾痫 。

王旭高调肝八法治疗小儿癫痫症的经验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王旭高调肝八法治疗小儿癫痫症的经验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王旭高调肝八法治疗小儿癫痫症的经验总结-中医儿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群过度放电所致的神经系统慢性功能性疾病[1].中医对癫痫的认识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对癫痫从不同角度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病机而言,癫痫发作主要以神昏和抽搐为两大特点,病位不离心肝脾肾四脏.抽搐以肝风内动为主要病机,而神昏主要以痰蒙神窍为主要病机.癫痫治法也丰富多彩.下文就从肝脏治法进行论述.治肝之法,上溯《黄帝内经》,近抵今日,所论详备.然而,所论最详者,莫过于清代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提出了治肝三十法,详细完备,堪称治肝大法之集大成者.王氏以纲驭法,提出了肝气、肝风、肝火、肝寒肝虚证治四纲,再细分具体治则共计三十余条,后附例举典型用药,理义精当,十分切合临床[2].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对肝病的论述贡献巨大,被后人誉为治肝楷模.导师马融教授长期从事于儿童癫痫的研究,对儿童癫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的研究.他继承创新,博采众家,提出风痰逆乱为癫痫的核心病机,豁痰息风为癫痫的基本治疗大法,在肝病治法的使用上有深刻的见解.笔者从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中深受启发,将马教授的治疗思想介绍如下.调肝八法探讨1. 平肝法《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惊者平之、重可镇怯.平者,平其亢也.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体阴而用阳,肝气有余则升动太过,易出现升动太过而出肝阳太过,肝风内动,且小儿为纯阳之体,阳胜则亢,因此易从阳化热,出现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双目上视、烦躁易怒等症.故治疗以平肝之法.平肝法细分有平肝、镇肝的区别.平肝者,法取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之方义.马老师习用天麻、钩藤、菊花、桑叶、刺蒺藜等轻柔平肝的植物药,轻柔而不拂逆其条达之性,清泄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中正平和,平逆亢阳.镇肝者,法取《金匮要略》风引汤(大黄、干姜、桂枝、龙骨、牡蛎、石膏、滑石、紫石英、赤石脂、寒水石)之方义,其用药选取介石类矿物药,取其重坠之性,降坠虚阳.老师习选用石决明、灵磁石、珍珠母、代赭石、龙骨、牡蛎、紫石英之属.平肝法,为肝病治法之基本.在癫痫各种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中,除典型的失神性发作以失神为主外,都伴有不同程度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因此,从肝论治是治痫必选之法.然而,平肝法相对应的是升肝法.肝性善条达而恶抑郁.镇肝或清肝太过则抑制了肝气的条达之性.风药大多性属辛温,其性升散,能助肝阳和升脾阳的作用,且能舒肝郁.临床则应恰当的掌握镇肝和升肝的比例.如泻青丸中的羌活,不仅引药入督脉,更能调达肝气,防止清肝太过而肝气壅遏.镇肝熄风汤中的茵陈和生麦芽,张锡纯称之为茵陈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中用化风丹平痫[3],一派风药.因此高度重视风药与平肝、清肝药物的配伍,升降结合、承制相因,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2. 清肝法《黄帝内经》云: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清肝之法,大宜分为两端.其一者,泻肝火.又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宜苦寒直折.其立法宗泻青丸、凉膈散方义,攻滞降泄,清泻肝胆郁火.选药选苦寒之龙胆草、芦荟、栀子、黄连、黄芩、大黄、夏枯草等.马教授习用泻青丸或凉膈散,泻胸膈肝脾郁热,调理病理体质.大黄一味,颇有方义,泻肝与疏肝并举,给邪以出路,重用通便,少用健脾,促进食.然而泻肝之法终属于攻邪之法,易伤肝阴肝血,所以应兼顾攻补兼施.对于热痫,马教授一般采用凉膈散或风引汤治疗,凉膈散一般适宜于小儿,风引汤适宜于大龄儿童或者发作次数频繁,一般药物不易控制的患儿,以寒热错杂为病机特点.其二者,凉肝血,凉肝与泻肝无本质区别,略偏重于血分.肝火窜扰血络,血脉弛张,易生风动血.尤其对于风痫,由热性惊厥转变的癫痫,其用药宜羚羊角、水牛角、牛黄、青黛、寒水石、生地黄等,性属咸寒,咸味走血分,性寒清虚实之火,清血络之余热.血有濡养和化神作用,血有郁热,则神窍被蒙,故凉肝血常与开窍并用.取冰片、菖蒲、郁金等药物.同时凉中兼行,防止冰遏郁热的弊端.应用清肝法要注意3点:①小儿为纯阳体质,易从阳化热.②癫痫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易罹患外感,或由热性惊厥转变而来,如热性惊厥附加症,血分有郁热内蕴,呈内热体质.③长期服用抗癫痫西药所致认知功能改变的患儿,以急躁易怒,冲动任性、大便干结等肝火旺盛为体质特点.3. 疏肝法木曰曲直.肝藏血,主疏泄,性善条达.疏肝法主要应用于:①精神运动性发作,即颞叶癫痫,尤其是内侧颞叶癫痫,主要与精神、情绪、记忆等功能失调有关,是目前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类型.②内分泌失调(如月经)、外伤所致癫痫,以瘀血为病机特点.疏肝法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疏肝气.《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气滞则血瘀痰凝.马教授在治疗精神运动性癫痫时,多采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和解疏利,安神定惊.三焦与胆同属少阳,有通调水道和运行气血的作用.三焦得通,气顺痰消,则阴阳得平.临床选药多选清轻疏散之柴胡、佛手、川楝子、玫瑰花、薄荷等.其二调肝血.《黄帝内经》云:卧血归于肝.指的是肝血瘀滞或恶血归肝,扰动肝风夹痰上扰神明发为癫痫.癫痫患儿或因产伤,或因外伤或因外科手术伤及头颅,宿瘀留着,伤及脑络.脑为精明之府,不容仟芥,易扰乱神明.肝血贵在流通,通则清,滞则乱.故其治法宗通窍活血汤和复元活血汤方义.选取养血活血的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女子以肝为后天之本,肝血充则月事以时下.肝血瘀滞扰乱神明,每次于经期来临或结束时发作,对于这种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癫痫,宗桃花四物汤方义,养血通经.4. 育肝法育者,养也.肝以阴血为用,体阴而用阳.养肝之法,在于养肝阴、补肝血.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王旭高有言水亏而肝火盛,清之不应,当益肾水.取乙癸同源之义,当滋肾水而养肝阴,宗滋水清肝饮的柴胡配当归、生地黄的方义.或阴虚风动或阴血素亏的惊风抽搐,宗大定风珠或三甲复脉汤的滋阴养血熄风的方义,阴血充而内风自平.其用药多用生地黄、当归、白芍、阿胶、鳖甲、龟板等同入肝肾二经的药物.育肝尚需与敛肝相结合,肝阴宜敛宜收,其药多取木瓜、白芍、乌梅、山萸肉.国医大师朱良春喜重用乌梅合白芍,对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眩晕屡试不爽.诚然,长期癫痫发作患儿多伴有精神疲惫,躁动不安,手足抽搐不显,虚烦,手足心热,易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多因癫痫久发,精血暗耗,肝肾俱虚,加上小儿自身具有肝常有余,肾常虚的特点,阴虚阳亢的症状更加明显.此型患儿多服用清肝泻火或仅服用平肝药物疗效不显.马教授多用《小儿药证直诀》中地黄丸滋肾阴而制亢阳,肝肾同调,用河车八味丸治疗髓海发育迟缓合并癫痫的患儿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5. 搜肝通络法《黄帝内经》云:风胜则动.搜肝通络法一般特指虫类药的应用.虫类药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功用,以其走窜之性能搜剔经络间顽痰瘀血,功效卓着,被历代医家所青睐.虫类药的应用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络病的兴起,肇始于叶天士,其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入肝搜络,开络病先河;发挥于温病学家杨粟山,他善用虫药,着《伤寒温病条辨》,以名方升降散出名;国医大师朱良春总结前贤,着《虫类药的应用》,把虫药的理论和实践都提升了一个层次;河北吴以岭创络病学说,开创了虫类药的应用的新纪元癫痫以风、痰、瘀为病机特点,肝风挟痰夹瘀上窜脑络,旁达四肢,发为抽搐、神昏.痰瘀不剔,则肝风难平,久伏则呈胶滞顽痰,时发时止.因此非搜筋剔骨的虫类药不能治疗.久病入络,尤其对于久治不愈癫痫患儿或抽搐频繁的患儿,疗效卓越.对于此类癫痫患儿,马老师常常在平肝、化痰、活血的基础上加以蜈蚣、全蝎、僵蚕、乌梢蛇等虫类药.上肢抽搐者加以引经药桑枝、姜黄.对于下肢不利者加以牛膝等引药下行.但必须指出的,虫类药多性属辛温走窜,易耗伤阴血.肝血不足者宜以白芍、生地黄、当归等佐制.6. 心肝同治法癫痫病位在心、肝、脾、肾四脏.心、肝二脏尤其重要.心藏神,肝藏魂.痰蒙心神则神昏不语,或精神失常.肝风内动则抽搐或四肢蠕动.心肝同调当分心之实证和心之虚证.心火萌动,引动肝风,风火相煽,夹火夹痰,蒙蔽神窍,则发为神昏、抽搐.即强直阵挛性发作,此种类型的发作,马教授采用涤痰开窍,清肝泻火的治法,以涤痰汤合泻青丸加减.或加以朱砂、琥珀、黄连以清心镇惊.心之虚证指患儿心气迟缓不收,症见独语、错语、神悴、善忘、睡眠不实、自汗等,马老师则采用养心缓肝的治法,以甘麦大枣汤加减.或加以百合、生地黄养心益肝,取《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方义.心主神明,肝风挟痰,痰浊易蒙蔽神窍,故调心法必须与化痰法相结合,选用胆南星、石菖蒲、远志等化痰兼有开窍的中药.7. 肝脾同调法调脾为治痫之王道.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具有运化水液和水谷精微的作用.水停为痰,谷停为滞.痰蒙心神或走窜周身经络,因此症状变化万端.李时珍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是故怪病皆有痰作祟.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强脾弱,土虚木侮,故扶脾理肝法为临床常用.对于自主神经发作性癫痫,主要以腹痛、头痛、呕吐、肢体痛为表现,尤其以腹型癫痫和头痛型癫痫最为常见.马教授常采用健脾豁痰,缓肝止痛为法则扶脾抑肝.同时建中焦之气,营卫调畅,气血化生有源,肝血得生,肝阳得以涵养.调脾法能改善癫痫患儿的病理性体质,提高机体对中西药物的敏感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 肝肾双调法肾虚精亏、风痰闭阻为癫痫的基本病机,肾虚为癫痫病机根本.数据表明30%-50%的癫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5],其原因在于癫痫自身的脑损害和长期抗癫痫药物的影响.肾精暗耗,则无以上滋脑窍.脑窍失荣则导致患儿在智力、记忆、理解力、注意力的下降.肝肾同源,肾精亏虚则肝精亏虚,无以化生肝血,则内风眩动.因此马教授率先提出了抗痫增智治童痫的理论.研制出具有控制癫痫发作和改善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双重功能的中成药茸菖胶囊.应用鹿茸、紫河车、茯苓、五味子、菟丝子等改善认知功能的中药.以血肉有情之品峻补阴阳.精血足则阴阳自平.髓海足则灵窍自开.肝肾双补法可用于失张力性发作、癫痫合并脑瘫、认知功能倒退等.然而,调补肝肾法时需要注意补肾不宜过于滋腻滞脾而影响患儿的食,也不宜过于过于温热而助升肝阳.宜补中兼运,选取温润相宜的鹿茸、紫河车、菟丝子、肉苁蓉等肝肾双补药物.以上八法是蕴含在马教授治痫经验之中.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盖一法当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一[6].同理,马老师治痫中,一方中往往寓以多法,变化多端,灵活变通,而不变的是癫痫的基本病机.病案举例患儿某,男,11岁4月,2011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发作性愣神伴抽搐半年.病史:患儿于2011年5月无明显因出现愣神,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每日3-4次,偶伴四肢抽搐.查脑电图示异常脑电图:全导对称性出3HZ棘慢波;查颅脑MRI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癫痫-失神发作.予以德巴金500mg口服,每日2次,口服2个月余,开始时愣神次数明显减少,近3个月来又逐渐出现频繁愣神,每日4-5次.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产伤史.现症:精神好,智力正常,运动能力正常.急躁易怒,紧张焦虑,胆怯易惊,纳呆食少,心烦,夜卧不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诊断:癫痫(失神发作).中医诊断:痫症(痰痫).治法:涤痰息风、清热泻肝、清心定惊.处方:涤痰汤加减14剂.处方:胆南星10g,石菖蒲12g,天麻10g,川芎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羌活10g,煅礞石30g,铁落花(先煎)30g,磁石(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僵蚕10g,枳壳10g,芦荟3g,生大黄6g,琥珀(冲服)3g,朱砂(冲服)3g,全蝎10g.14剂,水煎服.二诊:2011年11月20日.患儿服药后愣神次数减少,日1-2次,患儿因患癫痫病一直很紧张,郁郁寡欢,焦虑,食量增加,大便略干,舌淡红,苔薄黄,脉滑.原方减芦荟、煅礞石,加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生龙骨(先煎)15g,生牡蛎(先煎)15g,川楝子10g,佛手10g,以和解阴阳,疏肝解郁,14剂,水煎服.三诊:2011年12月15日.患儿服药后数日出现1次愣神,持续时间减少.仍见紧张、焦虑,纳可,自汗,心烦,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偏细.去朱砂、琥珀;加百合10g、生地黄10g,浮小麦30g,甘草5g,大枣3枚以养心缓肝,14剂.四诊:2011年12月30日,患儿服药基本愣神消失,偶有一过性恍惚,紧张较前缓解,纳欠佳,二便调.原方调胆南星15g,加远志10g,砂仁6g,鸡内金10g.14剂.嘱家属辅以心理疏导.后患儿服药一直未见临床发作,精神紧张也较前缓解,继予中药汤剂治疗至今,继予心理疏导.并开始酌情减停西药,并加用熄风胶囊(以鹿茸、紫河车、全蝎为主药)以缓缓图之.按语:本患儿是以失神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属于儿童癫痫分型中治疗预后比较乐观的一种亚型.失神发作以德巴金(丙戊酸)为首选药物,该患儿初期服用德巴金治疗效果比较好,但后期效果不理想,故求助于中药调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2-3个月里即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后期缓缓减撤西药.值得借鉴.儿童癫痫以风痰逆乱为核心病机.病位在心、肝、脾、肾四脏.以痰为主要致病因素.痰随风动,风从肝来,故致病广泛,治疗核心脏腑以肝为主.患儿在初诊时以急躁易怒、心烦、紧张焦虑、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弦滑等心肝火旺为病机特点,故在涤痰汤基础上加以天麻平肝,煅礞石、磁石、铁落花、龙骨、牡蛎等介石类以镇肝,芦荟、生大黄以清肝泄热,僵蚕、全蝎以入络搜肝,羌活升散以引药归经、防止重镇伤肝,朱砂、琥珀清心定惊.全方以涤痰调肝为主线,寒热平调,升降相宜,清心抑肝扶脾而收工.愣神缓解后以肝气不舒,阴阳失和为主要表现,故予以柴胡、黄芩以和解疏利,佛手、川楝子等清轻平和疏肝药,疏利而无耗伤肝血之弊,畅郁而不彪悍,并且辅以心理疏导,综合调理.患儿后期的精神症状以心肝阴伤为表现,治以养心育肝法,取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方义,柔肝养阴,肝血能涵养肝气,肝血足则气郁自开.患儿完全控制后,开始酌情加熄风胶囊缓缓减停西药.丸者,缓也.熄风胶囊以鹿茸、紫河车、全蝎为主药,以调补肝肾、息风通络为治疗大法.肝肾同治,缓缓图之,抗痫增智,改善癫痫患儿的远期预后.纵观整个治疗过程,以治肝为主线,分别用了清肝、平(镇)肝、疏肝、育肝、搜肝通络之法;以肝为主脏,兼而治之,开始时肝脾同治、心肝同治,后期以补益肝肾而收功,将调肝八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正符合盖一法当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一的论述.参考文献[1] 林庆.实用小儿癫痫病学. :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2[2] 王旭高.王旭高临证医书合编.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3] 刘弼臣整理.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白话解.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5[4] 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1[5] 马融.重视增智在儿童抗癫痫中的作用.江苏中医药,2007,39(9):37[6] 程国彭.医学心悟.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

关于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

关于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

关于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摘要】抽动―秽语综合征病本在肝,又关乎五脏。

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附5则案例以资印证。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肝为本治疗方法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摇头、皱眉、眨眼、搐鼻、撮口、耸肩、踢腿、腹部肌肉抽动及吭咯清嗓或骂人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

因病因不明,故西医对其无特殊疗法。

而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现代著名儿科医家刘弼臣认为当属中医学之“肝风证”范畴。

该病虽临床表现复杂,但多数患儿以眨眼为首发症状,且以不自主抽动为其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素问・风论》云:“风为百病之长。

”其性善行而数变,“风胜则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所以本病其本在肝。

而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门户;肾主骨,开窍于耳和二阴,肝肾同源,其病常累及于肝;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志过极,易生心火,心肝为母子关系,子病及母。

说明本病发病本源于肝,又关乎五脏。

故其治疗当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

1 以肝为本,养血熄风,从本论治韩某,男,9岁,2006年9月12日初诊。

频繁眨眼、皱眉半年,伴摇头、耸肩两月余,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曾做脑电图未见异常。

西医予补钙等治疗未效。

笔者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证属肝风内动,治当以肝为本、养血柔肝、平肝熄风。

方用养血平肝熄风汤:天麻8 g、钩藤10 g、菊花10 g、僵蚕8 g、全蝎3 g、石决明20 g、珍珠母20 g、生龙骨20 g、防风8 g、当归6 g、白芍10 g、生地黄15 g、川芎6 g。

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40剂,诸症消失而病愈。

按: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

宋代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中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扎也。

从心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从心肝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第17卷第17期·总第313期2019年9月·上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的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1]。

抽动类型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在中医学中没有统一病名,但是一般归属于“慢惊风”“肝风证”的范畴。

虽五脏皆可导致本病[3],但是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如《医醇賸义》中曰:“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于心。

”同时又因肝主疏泄,故心、肝二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

本病属于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自然与“心肝”的正常生理功能关系密切。

因此,在归纳总结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特点、临床常见的证型分类及用药规律基础上,以“心肝”辨证论治为主,根据临证经验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辨证思路,以便于更好地指导本病的临床治疗。

笔者跟师随诊,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诊疗的想法。

1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1.1中医病因及发病机理中医学虽对本病没有定义准确的病名,但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阐述十分详细,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中突出“肝风”致病说。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而《医学正传·小儿科》中提到小儿肾水不足,但心火有余。

同时万全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又以“三不足,两有余”来论述小儿的生理特性。

可见心、肝二脏在本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虽病位主要在肝,但是也不可忽视心、脾、肾等脏的病理生理功能,本病病性虽有虚、实之分,但病初多为实证,迁延日久不愈则转为虚证,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

现代医家根据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对本病持有不同的见解及诊疗方案,而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学习与借鉴。

郑启仲治儿童抽动症经验方

郑启仲治儿童抽动症经验方

郑启仲治儿童抽动症经验方郑启仲治儿童抽动症经验方一)郑启仲治儿童抽动症经验方组成:炒僵蚕6克,蝉蜕6克,广姜黄6克,制白附子3克,全蝎3克,生白芍12克,穿山龙9克,莲子心3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

以上为5~7岁小儿用量,临证可随年龄、视病情增减。

功效:升清降浊,化痰熄风。

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1小时服。

或用中药配方颗粒,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温开水化服。

方解:郑启仲认为,抽动症的病位在肝脾,病因为痰邪,病机为升降失常,肝风内动。

其依据有三:▪症多怪异,当责之痰:发病无明确病因,发作无明显诱因,抽动无一定规律;临床所见症状如眨眼、举眉、耸肩、努嘴、撞头、抖肩、怪声、秽语、咒骂、以及不自禁自残行为等,怪症百出,为痰作祟。

▪脾常不足,多痰之源: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尤其在城市“洋餐”日多,膏粱厚味,常致积滞,聚湿生痰;小儿“阳常有余”,患病易从热化,而用药多寒凉,损伤脾胃,痰浊内生。

▪升降失常,抽动乃作:小儿“肝常有余”,家长望子成才,学习压力持续,日久则肝气郁滞,克脾碍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引肝风,抽动乃作。

郑启仲把抽动症的病机概括为“痰邪内扰,气机失调,升降失常,肝风内动”。

治疗当以“升清降浊,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为要。

在此观点指导下创拟了“升清降浊制动汤”,简称“升降制动汤”。

升降制动汤由升降散、牵正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

•升降散中僵蚕清热解郁,化痰息风,为治风痰之圣药;•蝉蜕甘寒无毒,祛风止痉;•姜黄辛苦性温,破瘀血而行气,理肝脾而散郁;•大黄荡涤瘀浊。

•四药合用,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肝疏脾运,气机调畅,痰化浊清,风自息焉。

正如杨栗山在描述升降散的所治证候中说“如肉瞤筋惕者……苦笑无常,目不能闭者;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疯癫狂祟者……但服此散,无不取效。

”▪抽动症首发症状多起于面,牵正散中:▪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头面游走之风;▪全蝎搜风通络,与僵蚕、蝉蜕、白附子相伍,化痰通络,祛风止痉之力益彰。

从肝脾心探讨小儿抽动障碍之病机

从肝脾心探讨小儿抽动障碍之病机

医遭 受 濒临 灭亡 的厄 运 ,中医伤 科 学赖 师 授 家传 才得 以保存 下
了长 足 的 的进 步 。 受 到 了国际 学术 界 的重 视 和承 认 。 对 世界 医学
1 9 9 0: 1 -3 .
来, 而不 至 灭绝 。新 中 国成 立后 , 伤科 学得 到 了全 面 发展 并 取得 【 4 ] 岑泽波, 等. 中 医正 骨 学 【 M ] . 第一 版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发 展创 伤气 血 病 机学说 。 高 秉钧 著 《 疡 科 心得 集》 , 描写 儿 童骨 关 形 、 退 行性 疾病 、 骨关 节 地方病 、 职业 性 骨关 节病 等 。 也取 得 了显 节结核 的临床表现。 胡廷光著《 伤科汇纂》 , 发明腰部枕垫状复位 著成绩 。 脊 柱骨 折 脱位 ; 合 掌 法检 查上 肢 骨折 脱位 复 位效 果 ; 指 出肱 骨 分 综 上所 述 , 中医伤 科学 在我 国有着 几 千 年 的悠 久历 史 , 是 我
儿 童抽 动 障碍是 儿 童 时期 起病 的 以运 动 抽动 或 ( 和) 发 声 抽 湿 聚成 痰 , 痰气 胶 阻 , 结 于 咽部 , 肺 金不 利 , 故 鼻 咽部 感 觉 不舒 及 动为 主 的 神经 精 神性 疾病 , 多 伴有 多 动 , 强迫 , 抑 郁等 症 。 好 发 于 异 常发 声 。 痰 火扰 心 , 则 神志 异 常 。 同 时小 儿 禀赋 不足 , 肾常虚 , 2 — 1 8岁 , 中 医无 确 切 的病 名 , 根 据 临床 症 状 , 可 归属 于 “ 慢 惊风 ” 肾阴不 足 , 肝 阴亏 , 水 不涵 木 , 肝风 内动 , 故 头 摇 肢抽 。治 宜 从 肝 “ 筋 惕 肉膈 ” “ 梅核 气 ” “ 郁症” 等范 畴 。其 临床 有 如下 特征 。 体 常不 足 , 肝 用 常有余 着 手 , 滋阴 养血 以 益肝 体 。 泻肝 , 清 肝抑 肝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

多发性抽动症论文: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论治[摘要] 根据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本文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等关系密切,但主要病位在肝,属中医的"肝风"症,重在治肝。

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ts),是一种慢性、多发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以头面、肢体和躯干等部位运动肌快速抽动,有不规则发作间歇期,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

主要表现为眨眼、皱眉、耸鼻、努嘴、面颊抽动、点头、摇头、耸肩、四肢抽动以及抽鼻声、干咳声、清嗓声等症状。

本病多见于学龄儿童,以5岁—12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现代医学认为,t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有人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特别是与多巴胺功能异常及心理因素有关,治疗多选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在用中医药治疗治疗ts方面有较大进展。

有从肝肺论治者,采用疏风通窍,熄风化痰通络等治法[1],有从肝脾论治者,治以疏肝理气、平肝熄风,健脾祛湿化痰[2,3],有从肝肾论治者,治以滋肾平肝,熄风涤痰[4],有从心肝论治者,治以滋阴熄风,平肝潜阳[5]。

本文从肝论治,重在治肝。

1 病因病机ts,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有关该病的论述和描绘,早已有之。

《小儿药症直诀?肝有风甚》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至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胜任,故目连劄也”,《张氏医通》云:“瘛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经脉驰疭也,俗谓之抽”,《温病条辨?痉病瘛瘲总论》曰:“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

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挚、搐搦,古人所谓瘛也”《内径》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盛则动”,《幼科证治准绳?慢惊风》:“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瘈瘲渐生。

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肺论治

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肺论治

多发性抽动症从肝肺论治【摘要】根据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本文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肝风内动、肺阴不足有关;治疗从肝肺入手,以滋阴熄风、养阴润肺为主;在护理方面亦强调顾护肝肺,注重调理情志、预防感冒。

【关键词】多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

该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和多发性的头、肩、肢体、躯干等运动肌快速抽动,有不规则的发作间歇期。

抽动见于面部,则为眨眼挤眉,张口抽动;抽动见于肢体,则为耸肩甩手,摇头踮脚,腹肌抽动;或不自主暴发性发声,如干咳、清嗓或秽语不能自控等。

本病多见于学龄儿童,以5~12岁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可因转移注意力而减轻,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感冒时症状加重,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其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特别是与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治疗多选用泰必利等神经镇静药物,但多有一定的副反应。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有较大进展,有从肝脾论治者,治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1],有从肝肾论治者,治以滋肾平肝,熄风涤痰[2],有从肝肺论治者,采用疏肝调肺,涤痰通络法[3]。

本文亦从肝肺入手,以滋阴熄风、养阴润肺为主。

1 从肝肺论其病因病机在中医古籍中,对本病没有专门论述,但其症状描述与“目劄”“慢惊风”“瘈瘲”“筋惕肉瞤”等相似。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热盛动风,风胜则动”。

《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胜任,故目连劄也。

”《幼科证治准绳·慢惊风》:“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瘈瘲渐生。

其瘈瘲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

”可见多发性抽动症诸症多与肝风有关。

1.1 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可见眼目干涩,眨眼频作;肝主筋,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见面部及四肢搐动,甚至头项摇摆,腹肌抽动等筋惕肉瞤之症。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证3 2 3 例, 约占 6 3 , 故脾虚肝亢证 在临床上最多见 , 本证病程较 长 , 缠 绵难 愈 。其核 心病 位 在肝 脾 , 治 宜
疏肝理脾 , 熄 风止痉 , 现将治疗经验 总结 如下 。 1 从肝脾 论治 小儿 多发性 抽动 症的学 术思 想
明显 , 病情 较轻者 , 予 四逆散合 甘麦 大枣 汤以疏 肝解 郁、 调 和肝 脾兼养 心 安 神 ; 患 儿症 见 精 神倦 怠 , 面色 无华 , 食 欲 不振 , 大 便 溏薄 或 干结 , 小 便 清长 , 舌淡, 苔薄 白或 腻 , 脉弱 或 弦细等脾 胃气 虚 的征 象 , 治 以健
马 丙祥 , 杨 亚 丽
作者单位 : 4 5 0 0 0 0郑 州 , 河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 属 医 院儿 科 ( 马丙祥) ; 河南 中 医学 院研 究 生 院 ( 杨亚 丽 )
作 者 简介 : 马丙祥( 1 9 6 3 一) , 男, 教授 、 主 任 医师 。研究 方 向 : 4 , J L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的研 究 。 通讯 作 者 : 杨亚丽 , 4 5 0 0 0 0郑 州 , 河 南 中 医 学 院研 究 生 院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3 8 6 5 . 2 0 1 3 . 0 2 . 0 1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7 4 9 . 9 3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3 8 6 5 ( 2 0 1 3 ) 0 2 - 0 1 1 6 — 0 2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 儿 科学 2 0 1 3年 4月 第 5 卷 第 2期
C h i n 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 Tr a d i t We s t Me d , Ap r 2 0 1 3 , Vo l 5 , No . 2

小儿王“刘弼臣”之子安仁堂刘昌艺:从肝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小儿王“刘弼臣”之子安仁堂刘昌艺:从肝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安仁堂专家刘昌艺:从肝肺论治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于中医“痉病”和“肝风”的范畴,主要病因为风和痰,病机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

●治疗侧重从肝与肺论治,在用具有疏风宣肺,利咽通窍功效经验方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结合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由于本病病情复杂多变,短期很难治愈,停药后甚至在服药期间也容易反复或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调护与预防,需要患儿家长积极配合。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现代儿科临床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大多数患儿同时伴有多动的表现,故又称之为“多发性抽动症”。

临床表现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抽动,交替出现,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言语断续。

具体表现为眨眼、点头、噘嘴、皱眉、耸肩、扭颈、抬臂、踢腿、鼓肚等;喉肌抽动则出现轻咳、喊叫怪鸣,甚至口出秽语、咒骂等。

本病从1825年由法国医生图雷特斯首次报告后才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其病因病理进行探索和研究,但迄今仍无明确的结论,在治疗方面也无特效药物。

临床上常以镇静剂来治疗,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副作用较大。

我们用中医药治疗配合饮食、精神等调护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

中医学虽无此名称,对其症状描述却有类似的记载。

以抽动而言,早在《内经》中即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论述。

《金匮要略·痉湿暍篇》叙述了太阳病致痉,痉病就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变,其发病原因一是由于风寒湿邪壅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受病拘急而成痉之“刚痉”;一是津血虚少,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抽挛僵仆之“柔痉”,本病应属于“痉病”的范畴。

《内经》中还谈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故凡一切抽动、搐搦、痉挛、震颤都为风邪偏盛之象,因此本病应属于肝风。

有关秽语方面,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

从肝论治结合桃四缝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

从肝论治结合桃四缝穴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0例

指 的抽动为突然的 、 快速的、 反复性的、 非节律性 、 刻板 的动作或
发声 。②抽动每天发作多次 , 通常 为一阵阵发作 , 病情持续或间
断发作 已超过 l , 其无抽动 间歇期连续不超过 3个月 。③ 上述 a 症状引起 明显不安 , 显著地 影响社 交 、 就业 和其他 重要 领域 的
3 2 治 疗 结 果 .
3 0例患儿均来 源于我院儿 科 门诊 , 叶男 2 其 1 2洲 , 8例; 女 年龄 5岁 ~l , 4岁 平均 1 ; 0岁 病程 1 5a 平均 3a , a一
12 诊 断标 准 .
本组 3 患 儿 治 疗 1 疗 程 后 , 愈 4例 , 效 8例 , 0例 个 痊 显 有效 1 , 效 3例 , 有 效 率 为 9 .0% 。 5例 无 总 0o
( 苏 省 江 阴 市 中 医 院 , 苏 江 阴 24 0 ) 江 江 14 0 关键词 : 小儿 多 发性 抽 动 症 : 肝 论 治 ; 缝 穴 从 四 中 图分 类 号 :7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 0 R 4. D 1 6—98 20 ) 5— 0 4— 2 0 7 X(0 7 0 0 1 0
防风 、 蒡 子 各 1 , 牛 0g 以利 咽 , 服 1 续 4剂 , 续 每 周 1次 挑 四缝 继 穴 治 疗 , 状 消 失 。 为 巩 固疗 效 , 日服 药 , 月 挑 治 四缝 穴 1 症 隔 每
2 治疗 方法
2I 方 , 药 李 一 民 主任 多从 肝 论 治 , 肝 之 法 有 平 肝 、 肝 、 治 清 柔肝 、 肝 疏
3 疗效分 析
3 1 疗 效标 准 .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

金杰从肝论治抽动症经验总结

金杰从肝论治抽动症经验总结
资助项目(豫中医 201143 号);国家 中 医 药 管来自理 局 第 4 批 全 国 中
医(临床、基 础 )优 秀 人 才 研 修 项 目 (国 中 医 药 人 教 发 〔
2017〕
24 号);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
2013ZY02028)
通信作者:金杰,
E
Gma
i
l:
wq13674946003@163
名医传承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Feb
2020,Vo
l
28No

金杰从肝论治抽动症经验总结 ※
王 庆1 ,金 杰2
(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颇有见 解,认 为 抽 动 症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与 肝 密 切 相 关.
现将金杰教授从肝论治抽动症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在 中 医 文 献 中 并 无“抽 动 症 ”这 一 病 名 ,根 据 其 临
※ 基 金 项 目:河 南 省 重 点 中 医 学 科 (专 科)学 术 带 头 人 培 养 对 象
眼 、喉 间 发 声 、吸 鼻 、皱 额 、摇 头 、肢 体 摆 动 、咽 部 怪 声 、
粗言秽语等症状.
2 从肝论治

1 肝郁化火,泻火息 风 肝 主 疏 泄,喜 条 达,若 情 志
失调,五脏失 和,则 气 机 不 畅,郁 久 化 火,引 动 肝 风,则
见挤眉眨眼、张 口 噘 嘴、摇 头 耸 肩. 气 郁 化 火,耗 伤 阴
风 ,发 生 以 动 为 特 征 的 证 候 .«证 治 准 绳 »曰 :“水 生 肝

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

以肝为本,从五脏论治抽动--秽语综合征

每日1 , 次 大便 常 规化 验正 常 。有 效 : 用药 7 2h内 用 , 共奏 温 中散寒 、 肾扶脾 、 温 固肠 止泻 之功 。 临床症 状 明显好 转 , 便 每 日 l一 大 2次 , 数 明显 减 次 少 , 状 为糊状 或成 形 。无 效 : 药 7 性 用 2h内大便 性 法 , 临床 采 用补 液 、 酸对 症 支持 治疗 , 纠 效果 欠 佳 。 状 、 数及 临床症 状无 明显改善甚 至恶化 。 次 针对本病发病人群多为婴幼儿这一特点 , 我们采用
收 稿 日期 :0 8- 1— 9 20 0 2
作者简介 : 刘进虎( 9 5 。 , 16 一) 男 副主任 医师 , 医学学士, 长儿科常见病、 擅 多发 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38 —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3 期 2 0 年 5月 08
以肝 为本 , 五 脏 论 治 抽 动一秽 语 综 合 征 从
刘进 虎
( 山县 中医 医院 , 肃 武 甘 摘
武 山 7 10 ) 4 36
要: 抽动一 秽语 综合征 病本在 肝 , 又关乎 五脏 。 以肝 为本 , 五脏 论 治 该病 , 得 了较 好 疗效 。 从 取
附 5则案 例 以资 印证 。 关键 词 : 抽动 —秽 语 综合征 ; 以肝 为本 ; 治疗 方法
西医对其无特殊 疗法 。而 中医虽无此病名 , 据 病常累及于肝 ; 但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五志过极 , 易 <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 “ 皆属于肝” 之论 , 生心火, 心肝为母子关系, 子病及母 。说明本病发 现代著名儿科 医家刘弼 臣认为 当属 中医学之“ 肝 风证 ” 畴 。该 病 虽临 床 表现 复杂 , 多 数 患 儿 以 范 但 病本源于肝, 又关乎五脏。故其 治疗 当以肝为本 , 从 五脏论 治 。

从肝肾论治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从肝肾论治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徐 涛
李文杰
抽 动秽 语 综 合 征 ( t o u r e t t e s y n d r o m e , T S ) 又 称 T o u r e t t e 综合 征 , 是 以慢性、 波动性 、 多 发 性 的 运 动 肌 ( 头、 面、 肩、 肢体 、 躯 干等肌 肉) 不 自主地 抽 动 , 伴 有不
若 先天不 足或 后天 失 养 , 肾精 亏 虚 , 真 阴不 足 , 水 不 涵 木, 则肝 阳失 潜 , 浮 阳上 越 , 阳亢风 动 。 肝 肾脏 腑 同 病 的 患 儿 常 出 现 的 症 状 有 皱 眉 眨
木, 木性 条 达 , 主 生长 、 升发 , 又 肝 属木 , 肝合 胆 、 主筋 、 其华 在爪 、 开 窍于 目, 可 推 演络 绎 胆 、 筋、 爪、 目皆属 于 木, 故春 季病情 易 加重 , 木失 条达 、 舒 畅之性 , 则可 因胆

9 1 0・
光 明 中医 2 0 1 4年 5月 第 2 9卷 第 5期
C J G MC M Ma y 2 0 1 4 . V o l 2 9 . 5
从 肝 肾论 治儿 童抽 动 一秽 语 综 合 征
孙 关键词: 抽动一 秽语综合征; 肝; 肾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5 . 0 0 8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一 0 5 — 0 9 1 0 — 0 2
以重 镇 降逆 , 平 肝潜 阳 。同时 可配伍 木瓜 、 伸 筋草养 阴
通络 , 缓解 肢体 抽动 。兼 有烦躁 易怒 等肝 火盛 者 , 加 栀

门诊案例:10岁男孩抽动症5年,症状反复,中医辨证:脾虚肝旺!

门诊案例:10岁男孩抽动症5年,症状反复,中医辨证:脾虚肝旺!

门诊案例:10岁男孩抽动症5年,症状反复,中医辨证:脾虚肝旺!前几天接诊了一个孩子,今年14岁读初二,这个孩子的抽动症已经发展到大范围的动作。

翻白眼、耸鼻子、摇头、耸肩、鼓肚子、发声还有秽语。

妈妈说,在孩子两岁九个月时就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了,十一年来一直没有治疗。

孩子病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无法正常上课、写作业,我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拖的时间太久了,说实话治疗起来有些困难。

为了能让孩子尽快恢复状态,我建议家长先用中药调理半个月,如果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中药。

如果效果不好,就要配合西药治疗。

但是孩子妈妈担心西药的副作用,我让她放心,这个我在开中药的时候会照顾到。

赶紧治疗,不然孩子越来越自卑,合并抑郁症后就更麻烦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脾虚肝旺型抽动症治愈的案例。

10岁男孩5年前出现眨眼、皱鼻,频率少,家长未予重视。

4年前因惊吓后症状加重,相继出现张嘴、歪脖子,喉中异声、右臂抖动,手敲物品症状,就诊儿童医院考虑“抽动障碍”予物理治疗,症状稍缓解,后症状间作。

一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眨眼、皱鼻频繁,后因开学压力大出现歪脖子、喉中发声症状,于感冒及情绪紧张时加重。

现症:频繁眨眼、皱鼻、歪脖子,喉中异声,注意力稍不集中,小动作多,脾气急躁,爱哭,胆小,盗汗,纳少,寐安,二便调。

舌红,苔厚腻,脉弦滑,咽不红。

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脾虚肝旺;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清肝健脾。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叶、菊花、僵蚕、全蝎、白芍、白术、生龙骨、生牡蛎、金果榄、射干、玄参、伸筋草、葛根、浮小麦、甘草。

二诊: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现以鼓嘴为主症,偶见眨眼、皱鼻、喉中异声,歪脖子频率较前减少,脾气急躁,舌红、苔白、脉平,咽稍红,纳可,寐安,二便调。

组成:上方加炒栀子、佛手、玫瑰花,以清热除烦,疏肝解郁。

三诊:偶皱鼻子、鼓嘴、眨眼,喉中异声、歪脖子基本消失,脾气较前改善。

组成:上方减葛根、伸筋草。

四诊:上述诸症基本消失,脾气可。

组成:上方减炒栀子、佛手、玫瑰花。

王雪峰教授从五脏相关辨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探析

王雪峰教授从五脏相关辨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探析

473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年10月第15卷第5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O c t2023,V o l15,N o.5王雪峰教授从五脏相关辨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探析王书钰,㊀张秀英,㊀王雪峰基金项目: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2022 76号)作者单位:110032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3级中医儿科学专业研究生(王书钰);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张秀英,王雪峰)作者简介:王书钰(2000-),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儿童常见病通讯作者:张秀英,EGm a i l:1370264413@q q c o m㊀㊀ʌ摘要ɔ㊀儿童患多发性抽动症的人数逐渐增多,且由于本病患儿特殊的症状表现,本病的高发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并对患儿及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本病多为5~10岁儿童患病,因此也给成长过程中的患儿心理健康发育造成了负面影响.经过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因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对于本病有着良好疗效,且副作用远远小于西医治疗,患儿及家长更易接受㊁更易配合,以收到良好疗效.王雪峰教授以五脏相关理论为基础,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离不开五脏,根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且本病在中医中属于 肝风 慢惊风 抽搐 瘛疭 筋惕肉瞤 等范畴,由此王教授以肝为始,通过中医脏腑理论㊁五行学说,基于 五脏一体观 理论,联系临床症状,并结合儿童体质, 小儿脏腑娇嫩㊁行气未充㊁生机蓬勃㊁发育迅速 的特殊生理特点和 发病容易㊁传变迅速㊁脏器清灵㊁易驱康复 的特殊病理特点,分析本病的病位除位于肝外,与脾㊁心㊁肺㊁肾都密切相关,针对病因病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确定其不同治则治法,浅析遣方用药.ʌ关键词ɔ㊀多发性抽动症;㊀中医药;㊀五脏一体观;㊀儿童d o i:10.3969/j.i s s n.16743865.2023.05.002ʌ中图分类号ɔ㊀R749.94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43865(2023)05037405P r o f e s s o rW a n g X u e f e n g's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t r e a t i n g c h i l d r e nw i t hm u l t i p l e t i c d i s o r d e r b a s e d o n t h e f i v e v i s c e r a t h e o r yW A N G S h u y u,Z H A N G X i u y i n g,W A N G X u e f e n g.L i a o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S h e n y a n g110032,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㊀T h en u m b e r o f c h i l d r e nw i t hm u l t i p l e t i c d i s o r d e r(T D)h a s 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h a s d r a w nm u c hs o c i a l a t t e n t i o nd u e t o t h e s p e c i a l s y m p t o m so f c h i l d p a t i e n t s,w h i c hb r i n g ss o m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b u r d e n t o b o t h c h i l d r e n a n d t h e i r p a r e n t s.T h e d i s e a s em o s t l y o c c u r s i n t h e c h i l d r e n a g e d5t o10y e a r s,w h i c hh a s a l s o l e d t o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h e a l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l d r e nd u r i n gt h e i r g r o w t h p r o c e s s.M a n y s t u d i e s h a v e p r o v e d t h a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T C M)h a s g r e a t e f f e c t o nt h i s d i s e a s eb e c a u s e o f i t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t r e a t m e n t,a n dh a sm u c h l o w e r r a t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t h a nw e s t e r n t r e a t m e n t.I t i sm o r e l i k e l y t ob ea c c e p t e db y c h i l d r e na n d p a r e n t s,w h oa r em o r ew i l l i n g t oc o o p e r a t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a nd i th a s re s u l t e d i n g r e a t ef f e c t.B a s e do nt h e f i v ev i s c e r a t h e o r y,P r o f e s s o rW a n g X u e f e n g b e l i e v e s t h a t t h e c a u s e s a n dm e c h a n i s mo fm u l t i p l eT Da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f i v e v i s c e r a.A c c o r d i n gt o T C M s a y i n g t h e w i n dl e a d i n g t od i z z i n e s sb e l o n g st ol i v e r,a n dd u et ot h ef a c tt h a tt h i sd i s e a s eb e l o n g s t o t h ec a t e g o r y o f l i v e rw i n d,s l o wi n f a n t i l e c o n v u l s i o n,s p a s m,e t c.i nT C M,P r o f.W a n g c a r r i e so u t t h e t r e a t m e n tw i t h l i v e r a s t h e s t a r t i n gp o i n t.B a s e do n t h eT C Mt h e o r y o f v i s c e r a,F i v eGe l e m e n t t h e o r ya n d t h et h e o r y o ff i v ev i s c e r aa sa w h o l e,a n dt a k i n g c l i n i c a ls y m p t o m sa n d p h y s i q u e so fc h i l d r e ni n t oa c c o u n t,w h i c h i n c l u d e t h es p e c i a l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c h i l dv i s c e r ab e i n g d e l ic a t e,q i b e i n g i n s u f f i c i e n t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i n g f a s t)a n d t h e s p ec i a l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o c c u r r i n g e a s i l y,s p r e ad i n g q u i c k l y,v i s ce r a b e i n gc l e a r a nd re c o v e r y b e i n g r a p i d),P r o f.W a n g t h i n k s t h a t t h e d i s e a s e i s n o t o n l y i n t h e l i v e r,b u t a l s o r e l a t e dt o s p l e e n,h e a r t,l u n g s a n dk i d n e y s.Ab r i e f a n a l y s i s i sm a d e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c a u s e s a n dm e c h a n i s m s,b a s e d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o nw h i c hd i f f e r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p r i n c i p l e s a r e d e c i d e do n,a n d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s a n dm e d i c a t i o n s a r e a n a l y z e d.ʌK e y w o r d sɔ㊀M u l t i p l et i cd i s o r d e r;㊀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㊀C o n c e p to ff i v ev i s c e r aa sa w h o l e;㊀C h i l d㊀㊀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始患于儿童时期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可见以面部肌肉㊁颈部肌肉或上下肢㊁腹肌群迅速㊁反复㊁不规则的运动性抽动㊁发声性抽动起病[1].多发性抽动属于抽动障碍中相对复杂的一类,以 多发性 为本病的诊断之要点及难点,表现为多个部位不自主㊁反复㊁突发㊁快速的㊁重复㊁无节律性的运动性抽动或运动性抽动伴随着发声性抽动.研究发现,本病的患儿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5)ʒ1,且多发于5~10岁[2].近年来,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比率不断升高,研究发现本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孕产妇精神异常㊁家族抽动症史㊁家族遗尿史㊁血清总胆红素㊁血清蛋白㊁黄疸史等[3].另外有研究表明,屏幕使用时间的增加和社交媒体对于本病的宣传同样是诱发本病的因素[4].在治疗上,中医对于本病有着很好的疗效,本文通过中医的角度,从五脏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1㊀五脏相关理论«素问 玉机真脏论»有云: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明代吴昆注: 五脏之气相通,其脏气输移,皆有次序. 详述 五脏相关 理论是在纵观人体这一统一系统的前提下又分出的五个脏腑系统,此由五脏加之相对应的六腑,以及相应的四肢㊁皮㊁毛㊁筋㊁脉㊁肉㊁五官七窍共同组成,因此在生理上,五个脏腑系统中的各自内部,不同的个体之间,各自与整体之间,各自与自然㊁社会环境之间有着息息相关㊁密不可分的多维联系,其相互之间或促进㊁或制约,协调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使机体活动得以正常进行;而在病理上,其各系统之间又会相互影响[5].1 1㊀五行相生相克中的五脏相关㊀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 心生血,血生脾 , 脾生肉,肉生肺 , 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 肾生骨髓,髓生肝 .这是五行相互化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又有着脏气按照固定的顺序相互资生.在«素问 五脏生成论»中 心之合脉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主脾也. 这之中 主 明代的马前有注: 犹君主乃下人所畏,故即以主名之[6]. 说明五行相克中五脏之气的互通也以固定顺序进行.1 2㊀五行相乘相侮中的五脏相关㊀生理状况下各脏如常,五脏间相生相克;病理状况下各脏有异,五脏之间则存在着相乘相侮.«素问 玉机真脏论»有云: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6]. 在马前注解中为 受气者,受病气也 .这是说五脏功能有异,其脏生病气,传至他脏,同时也要接收他脏的病气,或气郁留于脏,或消泄于脏,病气的传递会从五脏中相生之脏开始,到五脏中相克之脏而终结.1 3㊀脏腑相合中的五脏相关㊀脏与腑之相合,是在表里之中.«灵枢 本脏»曰: 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类经»中张景岳注:脏腑有相合.除去脏腑的五合联系,另存在着五脏相应:肺应皮,心应脉,脾应肉,肝应爪,肾应骨.五脏之相应,各脏有收有受,可谓气同则相求,各归其所[7].1 4㊀气机升降㊁出入之中的五脏相关㊀在«素问 刺禁论»有云: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上位者行右,下位者走左,肝升而肺降,二者升降协调以平衡人体中气机.心相对主表,心阳卫于外而故象火;肾常于里治,肾阴濡养于内故而象水也.心火与肾水相交相济,动态维持人体上下焦之相衡.脾属土,化生水谷以濡养四脏,脾为使也;水谷皆可受纳于胃,胃为市也.阳脏心与肺气降,阴脏肝与肾气升,枢纽则为中之脾与胃,五脏中各脏气相互通移的正常进行得益于气机之升降出入.2㊀五脏病变皆可致动在中医中,多发性抽动症可划分于 肝风 慢惊风 抽搐 瘛疭 筋惕肉瞤 之中.«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谈及本病之病位则离不开肝,因 五脏一体观 ,故当心㊁肺㊁脾㊁肾的功能失常同样会通过影响到肝的功能,继而诱发多发性抽动症.2 1㊀木被金乘,木火生风㊀肝㊁肺两脏功能的异常同样会导致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肝与肺在生理上㊁病理上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生理上,«临症指南医案»有云: 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 故肝属阳中之阴,而肺为娇脏,属阴中之阳,因57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年10月第15卷第5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O c t2023,V o l15,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此只有肝肺阴阳调和方可保证人体的阴阳平衡;又有肝主疏泄,肺主治节,疏泄有常㊁治节有度气血津液方可正常生成和运行;又因肝气左升而肺气右降,二者共同维持全身气机的调畅.因而在病理上,两脏会互相影响[8].一则,若肝亢生木火,木火刑金;若肺金亢胜,反制肝木,木被金乘故而肝疏泄的功能异常, 肝藏血血舍魂 魂由肝之疏泄功能调控,舍于血藏于肝,肝之疏泄失常进而影响魂之随神往来,进而伤及体㊁魄㊁意㊁志,状态如为梦游般神情恍惚之象.又因肝气郁而化火引动内风,从而诱发多发性抽动症.二则,肝肺升降失司,气机失调引动内风而致本病. 肺藏气,气舍魄 ,肺魄全㊁肺气盛,则全身气机方可顺畅,精气旺盛,而若肺气亏虚,濡养魄神就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导致魄神虚衰,引发抽动症神志方面症状.因而木被金乘㊁木火生风同样为多发性抽动症的重要病机之一.2 2㊀心肝火旺,肝亢风动㊀作为心理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与情志因素有着重要联系,而心主神明, 心藏脉,脉舍神 ,«灵枢 本神»曰: 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鬼谷子 捭阖»载: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㊁喜欲㊁思虑㊁智谋,皆由此门户出入. 故本病的发生离不开心的功能异常,又伴有肝风内动.由于心肝常有余,且神气怯弱是小儿的特点,在儿童成长中同时伴随着许多的情志问题,外因有来自家长㊁学校㊁社会的压力,有电子产品带来过早的认知突破;临床多见本病的患儿伴有心思敏感,胆小而又要强,如若未得到家长的及时疏导,致使孩子长期处于思虑㊁紧张的情绪下,而致肝气郁滞,久则化火,火胜而风动,风乘火之势㊁火促风之威,风㊁火皆为阳物,风火相煽,内扰神魂,上扰清窍[9].神窍受惊被扰则患儿抽动无法安宁,甚至精神恍惚.故而心肝火旺为多发性抽动症的病机之一.2 3㊀土虚木乘,木亢生风㊀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还与肝脾有所关联.«难经 七十七难»云: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幼科证治准绳 慢惊»曰: 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 肝与脾在生理上的功能为相互为用㊁相互制约,在病理状况中,两脏则会相乘与相侮[10].一方面,肝失疏泄,肝木盛致脾土虚而生痰;另一方面,小儿脾常虚,«幼科发挥»曰: 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不足也. 小儿脾胃分化未全,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未完善,但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脾胃运化有着迫切需求,又加重了对脾胃的负担.儿童患多发性抽动症一般需要经历较长的病程,«素问 厥论篇»云: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脾阳㊁脾气不足,不能将胃受纳之水谷精微运化,脾不升清降浊,致胃失和降,一则生痰,二则肠道失司.脾虚生痰,上蒙清窍,久则困脾,因而病时日久而伤脾,加之小儿嗜食而不知自节,或家长喂养不当,日久伤脾更甚,脾土虚则无以制肝木,故而肝阳亢胜引动内风.另外观脾本身, 脾藏营 ,«灵枢 本神»曰: 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故此脾虚肝旺也作为多发性抽动症的重要病机.2 4㊀肝肾阴虚,阳亢化风㊀谈及肝㊁肾,由于其两脏的密切联系,是为探究多发性抽动症病因病机的重要累及脏腑.小儿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其肾脏分化尚未成熟完善,因而功能尚且不足,又因先天禀赋或后天失养,故肾常虚.肾精不充,而肝肾之精血同源,肾水不滋肝木,肾精不生肝血,肝体失养,阴不敛阳,阳亢则化风,从而诱发抽动[11].另外由于小儿心思单纯而直来直去,稍有不甚便可引起内郁,肝受累及则阳亢化风,而肝肾之精血同源,又因肾之封藏与肝之疏泄相互制约,故肝病又可累及肾病,肾本不虚,受肝所累则肝肾同虚.另单论及肾, 肾藏精,精舍志 .王冰有云: 肾藏志,专意而不移者 .«灵枢 本藏»曰: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故注意力的调控与肾相关,其表现为注意的集中和保持.因而肾虚本又会引起抽动中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因而肝肾阴虚,阳亢化风为多发性抽动症的病机之一.3㊀调五脏以止动结合上述分析,从中医角度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应顺应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调治五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3 1㊀平肝息风㊁宣肺开窍㊀患儿若有过敏情况或当发生感染反复时会因肺脏受累,肝肺阴阳失衡,气机疏泄失司,两脏互相影响,肺金胜肝木而致木被金乘,木火又刑金.此类患儿多于过敏或感染后出现症状,多见鼻痒㊁鼻干而矜鼻,频繁眨眼㊁挤眉,甚可见点头㊁摇头的头部症状,患儿可于感冒后始现抽动症状,舌象多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平肝息风㊁宣肺开窍.常用天麻平肝阳㊁息肝风,钩藤㊁黄芩息风止痉,郁金㊁合欢㊁远志㊁白芍等调解情志,黄芩㊁桑白皮㊁茯苓㊁前胡以宣肺热.若头部抽动则加葛根㊁蔓荆子疏散风热;若眼部抽动明显可加青葙子㊁白蒺藜入肝经清火兼明目;鼻部抽动明显可加辛夷㊁白芷疏风通673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年10月第15卷第5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O c t2023,V o l15,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窍;若见喉中发声则加麦冬㊁蝉蜕润肺利咽;清嗓频发可加胖大海㊁牛蒡子利咽宣肺.3 2㊀清火涤痰㊁宁心安神㊀肝体阴而用阳,属风木之脏,其藏血,肝为刚脏故喜条达而主疏泄.临床上,患儿属心肝火旺证者可见抽动次频而有力,多以面部抽动为主要症状,有时大喊大叫,且声音较大,难于静坐,常难以管教,自制力较差,可兼见烦躁易怒,夜卧不安,多梦,甚可见头晕,头痛,胸闷,舌象多见质红,苔白或薄黄,脉象多弦滑且有力[2].治宜清火涤痰㊁宁心安神.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有黄连㊁法半夏㊁陈皮㊁枳实㊁竹茹㊁茯苓㊁瓜蒌㊁胆南星㊁石菖蒲等,其中黄连㊁竹茹清热,黄连又可燥湿,竹茹又可降逆,陈皮㊁枳实理气化痰,半夏燥湿化痰,茯苓祛湿化痰,甘草补益和中.若患儿情绪波动,易怒易烦加柴胡㊁龙齿以安神;若便秘严重可加大黄㊁芒硝等润肠通便;若喉间痰鸣明显可加射干㊁青果㊁山豆根利咽化痰;若伴头痛眩晕,可加川芎㊁菊花以活血止痛.3 3㊀扶土抑木㊁平肝息风㊀张景岳曰 脾土一虚,肝木乘之 ,脾胃虚弱可致肝气旺盛,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临床可见抽动日久,多频发㊁发作无常且无力,频繁清嗓,多发秽语,常形体虚胖而食欲不振,乏力,面色萎黄,便常稀溏,舌象见舌质淡红㊁苔白而腻,脉象沉滑.治则应为扶土抑木㊁平肝息风.以六君子汤合泻青丸加减.常用药为茯苓㊁人参㊁陈皮㊁白术㊁甘草㊁半夏㊁羌活㊁大黄㊁川芎㊁栀子㊁龙胆草㊁当归㊁防风㊁柴胡㊁白芍等,其中人参㊁白术补脾又健脾,茯苓健脾祛湿,陈皮㊁半夏理气化痰,大黄㊁龙胆草㊁栀子泻肝火,导热下行,川芎养肝血,甘草调和诸药.若便秘可加苏子润肠兼化痰;若痰热者可加胆南星清热化痰;若纳少可加六神曲㊁炒麦芽健脾.3 4㊀补益肝肾,平肝息风㊀肝肾阴虚证患儿多见挤眉㊁眨眼㊁咧嘴㊁矜鼻㊁仰脖㊁动肩,可兼见四肢抽动㊁腹部抽动,喉中发声㊁秽语,甚至可见尿频,遗尿,且患儿多夜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舌象多红绛㊁少津,苔少,脉象细数.治宜平肝息风,补益肝肾.常以天麻㊁赤芍㊁刺蒺藜㊁沙菀子㊁牛膝㊁生地黄㊁全蝎㊁钩藤㊁石斛㊁茯苓㊁炙甘草组方.天麻㊁刺蒺藜㊁全蝎㊁钩藤平息肝风,沙苑子㊁牛膝㊁生地黄补肝益肾,赤芍既散瘀清滞,亦奏清热之功,牛膝引血下行,活血化瘀;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石斛入肾㊁胃经,养阴滋阴,炙甘草调和诸药.若见四肢体抽动明显可加鸡血藤㊁木瓜㊁伸筋草以伸筋活络;若注意力不集中则加远志㊁石菖蒲㊁百合以宁神定志;若伴夜卧不安则加酸枣仁㊁丹参㊁首乌藤以养心安神;若纳少加太子参㊁山楂㊁鸡内金㊁白术㊁山药以健脾养胃;若遗尿㊁尿频加桑螵蛸㊁菟丝子㊁巴戟天固涩止尿.4㊀病案举隅患者,男,6岁,2022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发声1个月,手摸生殖器1年.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始发清嗓发声.2周前出现眨眼,未经系统治疗.现症见:发声,张嘴伴扭头,眨眼,矜鼻,急躁易怒,胆怯,纳少,便溏日4次,便前腹痛,盗汗,运动后汗多,入睡困难,偶打鼾,夜卧不安,手摸生殖器,手足心热.追问病史:父亲曾大声训斥孩子,母亲曾冷落孩子,看电子产品多.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面色萎黄,眼下淤青,口唇红.舌尖红,芒刺,苔白厚腻.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26分.证属:土虚木乘,木亢生风.治宜:扶土抑木,平肝息风.处方:钩藤㊁天麻㊁炒蒺藜㊁密蒙花㊁炒蔓荆子㊁谷精草㊁辛夷㊁川芎㊁制远志㊁炙甘草㊁炒酸枣仁㊁夏枯草各6g,全蝎3g,葛根㊁白芍各10g,石菖蒲㊁煅牡蛎㊁蝉蜕各7g.予7付颗粒冲水,日2次口服.2022年11月5日二诊.患儿盗汗好转,入睡困难好转,矜鼻减轻,运动后汗多减轻,偶张嘴伴扭头,眨眼,偶有清嗓发声,急躁易怒,胆怯,纳少,夜卧不安,偶摸生殖器,偶腹痛,便溏日行2次.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面色萎黄,眼下淤青.舌尖红,有芒刺.处方:本次以上方去密蒙花㊁炒蔓荆子㊁辛夷㊁川芎㊁炒酸枣仁㊁夏枯草㊁煅牡蛎,加茯苓㊁麸炒白术㊁炒白扁豆㊁山药各10g,砂仁㊁郁金各6g.另予天竺黄7袋.予14付颗粒冲水,日2次口服.2022年11月19日三诊.患儿发声好转,腹痛好转,手摸生殖器减轻,矜鼻减轻,张嘴伴扭头,眨眼,挑眉,乏力,急躁易怒,胆怯,汗可,夜卧不安,纳可,便溏日1次.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面色红润,舌质淡红,苔薄白.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12分.处方:予上方去山药㊁炙甘草㊁全蝎㊁炒蒺藜,加炒白扁豆㊁密蒙花㊁伸筋草㊁肉豆蔻㊁炒僵蚕各10g,甜叶菊3g.予14付颗粒冲水,日2次口服.2022年12月3日四诊.患儿张嘴伴扭头好转,眨眼好转,矜鼻好转,身体扭动好转,手摸生殖器好转,乏力好转,急躁易怒好转,胆怯好转,偶挑眉,纳可,寐可,二便调,无腹痛,腹胀.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舌质淡红,苔白腻.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未见异常.处方:以上方去炒白扁豆㊁砂仁㊁郁金㊁天麻㊁肉豆蔻㊁炒僵蚕,加青葙子㊁炙甘草㊁地龙㊁独活各6g.以巩固治疗效果.予14付颗77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年10月第15卷第5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O c t2023,V o l15,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粒冲水,日2次口服.按语:«小儿药证直诀»中有肝风引动,上行于头面,至于目,故而可见频发眨眼.肝之异常与患儿的病情有分不开的关系.该名患儿首诊时观其面色萎黄,眼下淤青,口唇红.舌尖红,芒刺,苔白厚腻,结合其不良生活习惯与家长不合理的养育方式,确定此患儿属土虚木乘,木亢生风之证,故而王教授用以扶土抑木,平肝息风之法.患儿二诊时抽动症状有所缓解,便溏减轻,复加入麸炒白术㊁石菖蒲㊁茯苓健脾和胃;山药益胃㊁补脾和中;砂仁温中止泻;郁金行气解郁,解决其急躁易怒的症状;又针对其舌尖红予以天竺黄清除内热.因其症状减少,逐渐平稳故调整剂量为14付.三诊时症状大多缓解,仍有眼部抽动症状,但患儿舌㊁面象已恢复正常,遂予以密蒙花㊁谷精草明目;伸筋草舒筋活络;炒僵蚕息风止痉;肉豆蔻巩固健脾.四诊时患儿症状基本消失,此方用以巩固疗效,扶正和中,予地龙㊁独活祛风通络;青葙子以明目;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经过治疗后患儿症状已明显减轻,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未见异常,舌㊁面象恢复至正常.5㊀讨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离不开五脏,治疗也需结合症状,具体分析病因病机,在治疗时,结合中医脏腑理论㊁五行学说,同时用药时注意 小儿脏腑娇嫩㊁形气未充㊁生机蓬勃㊁发育迅速 的特殊生理特点和 发病容易㊁传变迅速㊁脏器清灵㊁易趋康复 的特殊病理特点,以 五脏一体观 平衡脏腑,调整阴阳,必要时可针药并举,独特的辨证体系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本次从肝风入手,又在 五脏一体观 的基础上,发现本病同时与肺㊁心㊁脾㊁肾有关,以病机确定治则并浅析用药.在临床治疗上,西药虽可快速缓解抽动症的临床症状,但可选药物较少,且西药治疗本病多有严重的副作用,如嗜睡㊁恶心㊁头痛㊁体质量增加,严重者会出现认知障碍,锥体外系反应,对患儿成长必定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副作用很难得到患儿及家长的接受[12].中医针对多发性抽动症同样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多项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控神经递质以治疗多发性抽动症[13],且在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同时,有着副作用极小的优势[14G15].王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本病进行多年临床研究,同时考虑本病患儿群体年龄偏小,对汤剂口感进行适当调整,使患儿自身能够接受口服中药,以五脏辨证遣方用药,收获了极好的疗效,极受患儿及家长信服.另外抽动症的治疗不仅要通过药物的手段进行,同时患儿的家庭氛围,家长对儿童的管教方法也作为患儿患病的病机,同样会影响治疗及预后的效果[16].在病愈后及治疗过程中中医药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预后还可通过中医药对体质进行调整,避免多发性抽动症的再次发病,并且对于适龄儿童可以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17].参考文献[1]㊀徐荣谦.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4.[2]㊀戎萍,马融,韩新民,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抽动障碍(修订)[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6):1G6.[3]㊀姚永新,王年美,邢晓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特征及发病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3):5511G5513.[4]㊀F r e y J,B l a c kK J,M a l a t y I A.T i k T o kT o u r e t t eᶄs:a r ew ew i tGn e s s i n g a r i s e i n f u n c t i o n a l t i cGl i k e b e h a v i o r d r i v e nb y a d o l e sGc e n t s o c i a lm ed i au s e[J]?P s y c h o lRe sB e h a v M a n a g,2022,15:3575G3585.[5]㊀邓铁涛.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8,5(2):65G68.[6]㊀明 马莳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7]㊀明 张介宾.类经[M].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8]㊀黄廷岳,王雪峰,张秀英.王雪峰从肝肺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9):1621G1624.[9]㊀韩枝彤,陈自佳.王素梅教授多元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撷萃[J].现代中医临床,2021,28(4):42G45.[10]郑宏,王素梅.王素梅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1):2284G2285.[11]李国芳.俞景茂教授从肝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3):21G23.[12]苏群燕,冯建华.儿童和青少年T o u r e t t e综合征治疗现状[J].临床儿科杂志,2019,37(5):396G399.[13]冯鹏,史正刚,孙治前,等.中医药调控神经递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2):267G271.[14]杨翠玲,张肖瑾,赵琼,等.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12(4):277G280.[15]Q iH,L i uR,Z h e n g W,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Gn e s em e d i c i n e f o rT o u r e t t eᶄs s y n d r o m e:Am e t aGa n a l y s i s o f r a n d o mG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A s i a n J P s y c h i a t r,2020,47:101853.[16]龚敏,胡建邦,张剑英,等.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环境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36(1):59G62.[17]张扬菱.小儿体质与多发性抽动症关系研究[J].光明中医,2018,33(3):419G421.(收稿日期:20230906)㊀㊀(本文编辑:刘颖;外审专家:戎萍)㊀㊀873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3年10月第15卷第5期㊀C h i n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T r a d i tW e s tM e d,O c t2023,V o l15,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验案一则

从肝脾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验案一则

小 ,平 素 自汗 、盗 汗 ,纳 少 ,寐安 ,二 便 调 。舌 红 ,苔 厚腻 ,脉 弦 据 其 多年 临 床经 验 ,认 为 本病 的核 心 脏 腑在 肝 ,治 疗 以平 肝潜
滑 ,咽 不 红 。查 耶 鲁 综合 抽 动 严 重程 度 量 表 (YGTSS)运 动 抽 阳息风 、清肝健 脾 为主 ,兼 以调肺 平金 。t] ̄JL脏腑 娇嫩 ,行 气 未
小儿 多 发 性 抽 动 症 多 与心 理 因素 有关 ,马 融教 授 特 别 重 l_『1.江 苏 中医药 ,2010,42(5):61. 视 患 儿 日常 调理 。嘱家 长生活 上 :事事讲 理 ,以说服 而 非压 服 3 刘雄 .运 用传统 中医理 论 、现 代 药理研 究和 临床 思维 学 习运 的方 式教 育 孩子 ,减 轻 患儿 心理 负 担和 压力 ,营 造 良好 的家 庭 用 天麻 内蒙古 中 医,2008,1:62-65. 氛 同 ,避 免过度 劳 累,少玩 手机 、电子游 戏 ,不看 刺激 性 电影 、电 『41黄 华 ,丁伯 平 .钩 藤 生物碱 对 中枢 神 经 系统 的 药理 作 用研 究 视 ,防寒保 暖避 免 外感 ;饮 食 上 :均衡饮 食 ,多食 蔬菜 水果 ,少 食 进展 『J1.现代 药物 与临床 ,2013,28(5):806.
加重 ,表现为 四肢抖动 、走路 蹦跳 、踢腿 、扭臀 。上述症状 于情绪 花 。14剂 加 以巩 固 ,水 煎 服 ,2日 1剂 ,温 服 。 嘱其避 风寒 ,调情
激 动 、紧张 ,被人提 醒 、关 注时加重 ,且 易于合并 注意缺 陷多动 障 志 ,节 饮 食 ,多 吃水 果蔬 菜 ,少食 牛 羊 肉等发 性 物 品 ,减少 患儿
动 13,发 生抽 动 7,缺 损 率 1O,总 分 30,提示 中度异 常 。CGAS: 充 ,五脏 生而未 5分 ,提示 在某 几个 方 面 的社 会 活动 领域 中 ,并 非全 部 社会 领 为娇脏 ,不 耐寒 热 ,且 为五脏 之华 盖 ,外邪 侵袭 ,肺 先受 之 ,肺金

从五脏论治小儿发声性抽动

从五脏论治小儿发声性抽动

有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及寒热错杂证等。

除此之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还应注重整体辨证,可以发现本病除最基本的病机变化,还常出现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寒热虚实变化。

故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多从调节脏腑功能、调节气机升降、调节寒热虚实等方面进行论治,并且可将中医、西医理论相结合,汇通中西,为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1] S TANGHELLINI V,TALLEY N J,CHAN F,et al.Rome Ⅳ-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16,150(6):1380.[2] 方晓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0):117.[3] 段姝婷,刘文滨,丁瑞峰,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9,34(10):958.[4] 姜洪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0):52.[5] 张声生,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95.第一作者:刘瑞华(1995—),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医内科学专业。

通讯作者:刘绍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liushaoneng@修回日期:2020-11-10编辑:傅如海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感觉性抽动[1]。

其中发声性抽动轻症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嗤鼻声等,重症表现为言语障碍、淫秽、重复等,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2]。

目前,西医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主要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中枢性α受体激动剂、抗癫痫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常出现焦虑、头晕、易激惹、嗜睡、胃肠道反应、记忆障碍、认知迟钝等各种不良反应[3-5]。

我们认为治疗小儿发声性抽动,要以五脏为纲,顺应不同脏腑特性,把握症状特点,病症结合以遣方用药,方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从脾胃论治小儿抽动症

从脾胃论治小儿抽动症

从脾胃论治小儿抽动症从脾胃论治小儿抽动症这段时间,在门诊治疗了比较多的小儿抽动症,整体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取得良好的效果。

抽动障碍(抽动症)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儿童行为问题,其早期发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部分的抽动症患儿,并不是大家在电视中所看见的四肢抽搐,而是从一些微小的局部抽动或无意义发声开始的。

抽动障碍(抽动症):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临床上大部分患儿是以眨眼、吸鼻子、耸肩等面部的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咳嗽、吐痰、打嗝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的'小动作’,却没有其他全身症状,家长就要小心抽动症了。

尤其是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

当然,抽动症障碍的症状不仅限于此。

还有些复杂性抽动症患儿会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说脏话,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我在临床中治疗好的小儿抽动症,有从表论治的,有从肝论治的,从脾胃论治的比较多。

小儿抽动症临床中,每个孩子症状表现不一,我看的比较多的,主要表现为眨眼、吸鼻子、耸肩、清嗓子、皱眉、摇头后仰、努嘴等为主要表现。

核心为肝风内动,但引起肝风内动的因素要具体分析。

从小儿临床中来看,比较常见的有:土虚木摇:这个是我临床中主抓的核心,本身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虚弱,表现为消瘦,没有胃口,舌淡胖,脉沉细,眨眼、吸鼻子、耸肩,我最常用的就是六君子,参苓白术散加减,取得明显的效果。

所以,我会在临床中抓住这样的病机核心去治疗小儿抽动症,明·万全《幼科发挥》说:“脾虚生风,虚则补之。

”具体案例可以参考:柴芩六君子汤治疗小儿抽动症3月案小儿抽动症治疗有些时间会比较长,经方运用机会比较多,有好多孩子合并有鼻炎,鼻窦炎,有从表解的机会,综合而言,主要还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根据临床症候反应综合辨证。

柴芩六君子汤治疗小儿抽动症3月案女,3岁6个月。

患儿3个月前出现频繁眨眼睛,扭屁股,吸嘴巴,脾气急躁,纳可,大便正常,舌淡润苔白,脉沉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肝”论治小儿抽动症12例12C ases of Infantile Convulsion Treated From the“liver“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Y ueyang Hos pital affil 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 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陈伟斌
Chen Weibin
 陈燕萍
Chen Yanping
 徐 钢
Xu Gang
(200437)
提要:将12例小儿抽动症辨证分为肝郁化火动风和肝肾阴虚动风,分别仿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法论治,并配合针刺治疗。

结果:痊愈9例,好转2例,无效1例。

表明小儿抽动症多由肝风内动所致,可从“肝”论治。

关键词:小儿抽动症 肝风内动 从“肝”论治
小儿抽动症是指小儿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固定的反复发作的非节律的不随意运动和发声。

临床上根据其发病持续时间、内容、数量等进行症状分类,可分为一过性抽动、慢性运动性抽动、Tourette综合征及非特定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似属中医“搐搦”、“掣”、“颤”等病症范畴,它是肝风内动引起的病理表现。

近年来,我们从“肝”论治12例小儿抽动症,并佐以针刺,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2例均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例依据DSM-Ⅳ分类。

年龄最大13岁,最小8岁,平均9.1岁。

发病距确诊时间最长为3年,最短8个月。

既往史有新生儿窒息史4例,头部外伤史1例,均排除神经官能症及癫痫史。

全部病例血清学检查(血常规、抗O、血沉、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脑电图检查均正常。

12例中,一过性抽动1例,慢性运动性抽动6例, Tourette综合征5例。

2例由于眼结膜炎,引起眼肌、面肌不自主抽动。

12例临床表现分别有眨眼,挤眉,皱额,缩鼻,耸肩,摇头,呵咳,咬唇,搓手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治疗方法
1.辨证施治
(1)肝郁化火动风:症见情绪抑郁,多疑善虑,悒悒不乐,时有叹息或性急易怒,目赤面红,头目眩晕,口苦。

治拟疏肝理气,清火熄风。

仿丹栀逍遥散法论治:丹皮、炒山栀、夏枯草、茯苓各10g,柴胡、杭菊花、黄连各5g,钩藤15g,石决明20g。

(2)肝肾阴虚动风:症见头目眩晕,面部时有烘热,口噪咽干,大便秘结,盗汗,遗尿,健忘及久泄。

治拟补益肝肾,疏肝理气。

仿六味地黄丸法论治:生地黄、熟地黄、淮山药、丹皮、沙参、麦冬、郁金、女贞子各10g,龟板12g。

2.针灸
取穴百会、大椎、神门、肝俞、胆俞,隔日针刺1次,留针15分钟,间隔5分钟运针1次,用泻法。

10次为一疗程。

·
30·
三、疗效判定
痊愈:治疗3个月中抽动消失,注意力集中。

好转:治疗3个月中抽动较前减少,偶有注意力不集中。

无效:治疗3个月中抽动次数无变化或增多。

四、治疗结果
12例中,痊愈9例,占75%,其中1例为一过性抽动,4例为慢性运动性抽动,4例为Tourette综合征;好转2例,占16.7%,均为慢性运动性抽动;无效1例,占8.3%,为Tourette综合征。

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五、病案举例
宋某,男,11岁,因“不自主抽动5年”来门诊。

患儿7岁时因落选游泳队后出现不自主抽动,皱眉,耸肩,口中时有无意义字句。

每当学习紧张、疲劳或家长训斥后抽动发作频繁。

曾外院治疗3年,口服氟呱啶醇,因嗜睡副作用停用。

平素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大便秘结,数日一解,时有梦语,夜寐不安,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辨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扰动神明,筋脉失养。

治拟清肝泻火,安神定志熄风。

方取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炒山栀、赤芍、白芍、夏枯草、钩藤各10g,珍珠母、石决明各20g,杭菊花、陈皮各5g,生甘草3g。

针刺取穴百会、神门、肝俞、胆俞,隔日1次。

经2个月中药及针刺治疗,患儿抽动消失。

随访1年未复发。

六、体会
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有药物、行为、心理等方法。

现代医学广泛使用大脑皮层抑制剂如氟呱啶醇、匹莫齐特等药物,尽管其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病儿在服药同时会出现嗜睡、静坐不能、锥体外系反应认知迟钝及心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家长较难接受。

笔者临床上从“肝”论治,佐以针刺,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

中医认为,筋惕肉、肢麻震颤、口欲仆为肝风内动的病理表现,其特征是突发突止、动摇不定,由肝脏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所致。

肝为风木之脏,以阴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

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而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内耗肝阴,阴不制阳而风气内动,出现肝风内动之症。

肝肾同源,若先天不足导致肝肾阴虚,则肝阳易于上亢。

病理特点为阴虚阳亢,本虚标实,上实下虚。

上盛则为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目赤面红;下虚为腰膝酸软,久泄,遗尿等。

治疗小儿抽动症选用柴胡、山栀、菊花、夏枯草,均归肝经。

以山栀、夏枯草、黄连清肝火;龙胆草、青黛、芦荟泻肝火;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白芍、钩藤平肝;石决明、牡蛎镇肝;天麻、羚羊角、僵蚕熄风;首乌、女贞子滋肝阴;生熟地、玄参滋水涵木。

诸药配伍得当,以达清肝平肝熄风之功效。

针灸治疗取大椎穴,此穴为诸阳之会,与百会穴同属督脉以统摄阳气,配合神门、肝俞、胆俞以疏肝理气,疏调气机。

治疗期间,要求家长予以配合,避免训斥,勿使过度疲劳及过度兴奋。

对于过分焦虑或抑郁者均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编辑:王 虹
收稿日期:1998-03-
05
Abstract:
12cases of infantile convulsion were identified into the pattern of stirring
of wind and production of fire by liver staqnation and pattern of stirring
of wind by yin deficienc y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and were respectivel y treated by imitating“Moutan and Gardenia Free Wanderer Powder“and “Rehmannia Six Pills“and by co mbination of ac upuct ure t herapy.The results showed cure in9cases,improvement in2cas es and failure in1 case,indicating that infantile convuls ion was mos tl y caused by internal
s tirring of the liver wind and could be treated from the“liver“.
K ey Words:
Infantile convuls ion,internal stirring of the liver wind,treat ment given from the“liver“.
·
31
·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