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4.3离子教案. 人教版【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教学案【精品】
《课题3 离子》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学习重点】1.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预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预习离子的形成过程3.预习并归纳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Ⅰ.个人自学你能说出下列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铁、水、食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自主学习】1、阅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漫游原子世界我是一个小、小、小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猜想一下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2、阅读课本78页图文。
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并与同桌交流:(1)氢原子结构图(2)氧原子结构图(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
3、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
观察课本表4-4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4、从课本上找出什么是相对稳定结构?仔细观察投影:“核电荷数从1—20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①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②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③原子核外最外层最多有几个电子?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⑤1—20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思考交流】1、(列表比较)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想一想: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离子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教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离子,第78-79页【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分子、原子模型,课题3--离子则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原子的内部,从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入手,介绍离子的形成,并对物质及其构成粒子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微粒构成物质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教材第一部分介绍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粒子的内部构成与运动是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建立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表象将完全借助于想象。
这成为本课题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
针对本课题微观抽象内容较多,难点集中的特点,本教学设计特别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把握好微观教学的“度”,不任意拔高。
2、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并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3、设计具体的活动与探究过程认识离子的形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图、表、动画,培养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与微观空间想象力。
(2)感受微观世界结构美,初步体会物质构成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激疑】当我们进入高山流水的地方时立刻就感到心旷神怡,这是因为我们吸入了大量号称“空气中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O2-) 。
同分子和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离子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离子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从容说课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因此教材编写了第一段“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的排布”部分介绍了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决定了该元素的性质,所以在探讨元素的性质时,必须考虑到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
本课题内容不同于宏观物质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就有一定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题内容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和重点。
1.采用电教手段和生动的比喻,力求教学直观。
2.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它的含义。
3.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所以要掌握分寸,在教学上不必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
2.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难点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学生阅读→教师小结→学生活动→总结拓展。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相关练习题。
学生用具: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回答]分子和原子。
化学:4.3《离子》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3 离子【教学思路分析】1.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也为学生学好化学式和化合价打下了基础。
2.教学设计分析离子的形成是本节课题的重点,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是为建立离子概念作铺垫。
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时可让学生首先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行猜想,然后呈现科学家通过假设、猜想的阶段,再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出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课标中不要求学生会画,但要了解它的意义。
利用教材上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查找规律,找出元素的分类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形成的过程, 在播放完氯化钠的形成的动画后,由几位学生来表演,扮演不同的元素的原子。
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
例如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手拉手变成好朋友等等。
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图表进行归纳单质、化合物、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基本概念间的网络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离子》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离子》精品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三学生通过研究《离子》一课,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3. 理解离子的化合和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导入通过展示有关离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引发学生对离子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研究内容。
理论研究1. 温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化反应的概念。
2. 研究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3. 解释离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对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实验探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观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练,巩固学生对离子概念和命名/化学式的掌握,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 展示与离子相关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5分钟)- 展示与离子相关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研究(20分钟)理论学习(20分钟)- 温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化反应的概念。
- 介绍离子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 解释离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对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3. 实验探究(30分钟)实验探究(30分钟)- 介绍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4. 拓展应用(15分钟)拓展应用(15分钟)- 分析一些离子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概念解决问题。
- 练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
5. 总结(5分钟) -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学生们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成果。
总结(5分钟) -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学生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
课堂评价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对于离子、命名和化学式的理解与回答。
3. 实验结果: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练成绩:评估学生对离子命名和化学式书写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和复使用。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离子学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3 离子学案2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3.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二、学法指导阅读、比较本课题中的图形、文字三、自主学习过程导学(学习时间:2课时,每课学时45分钟)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标题“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小小启示:离子是一种带电的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那么,离子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带着这个疑问请你先阅读课本P第一段文字,填78-79写好下列内容:1.在【图4-9】中,用不同颜色表示原子核外电子不同的,称作层。
人们把这种电子分区域运动的现象,叫做排布。
2.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层,依次往外叫层,……,离核最远的叫,这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个)。
3.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图简明、方便地表示出来。
在【表4-4】的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用圆圈表示,圆圈及里面的正数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仿照示例,尝试画出原子序数为12的镁、16的硫原子结构示意图:4.阅读完P78最后一段话及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后填写:小结: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决定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核外决定的。
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小组或同桌交流一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些。
温馨提示:本课新知识学习你已完成,尝试做好如下巩固练习或作业:“习题1.⑴-⑶”。
1.课本P802.达标检测题1、2。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标题“二、离子的形成”上标题下面的内容,边填写好下列内容:这课学习请你边阅读P791.在【图4-10】“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中,每个钠原子要形成结构,会(得到或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这样就形成带上(正电或负电)的钠原子,称为钠离子,用符号表示为。
每个氯原子要形成结构,会(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带(正电或负电)电的氯原子,称作,用符号表示为。
Na+和 Cl—通过作用而结合成电的氯化钠。
这表明: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化合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九上第四单元第3节离子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本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人教九上第四单元第3节离子教案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主要内容: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 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学过程:跟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为了搞清楚离子的构成,先来研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一.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原子的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用电子层形象化地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的远近。
实际上,原子核外根本无“层”,我们仅仅用“层”来代表离核远近的区域。
所以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区域运动可简单而形象地称为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排布规律: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只有当能量较低的电子层占满后,才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2.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注意:(1)这三条规律在使用时,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能单独使用;(2)这三条规律对于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足够了:18号以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还需要更多规律,将在高中学习。
二. 原子结构示意图1. 画法画圆圈,标核电,弧线呈扇形,数字一条线。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Na +11 2 8 1 该层容纳的电子数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如图,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分析1~18号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理解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了解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教学内容1. 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离子的定义和特征-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区别-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2. 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 单原子离子的命名规则- 多原子离子的命名规则- 离子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3.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 离子的溶解和离子化过程- 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提问或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离子的兴趣,并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 依次介绍离子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和图表等形式生动呈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 分步讲解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提供规则和例题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 通过实验或案例,展示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加深学生对实际应用的认识。
3. 拓展练- 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练,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 课堂反思- 结合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2.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3. 题目练册和题答案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
2. 练成绩:布置练题,并批改学生的答案。
3. 总结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离子》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和步骤。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离子(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3 离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正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
【教学准备】自制离子形成和氯化钠形成的动画片
【教学过程】
↓
回忆比较
↓
小结
↓
布置
↓
分子物质()
原子物质()
离子物质()
↓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再阅读本课题你应该
知道
↓
练习
↓
学会归纳整理
↓
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
学习习惯
↓
巩固加强
【点评】
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片、插图等辅助手段开展课堂活动:①通过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挖掘教学内容,认识区分它们的不同,强化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思维呈上升趋势,并利用动画、图示把钠原子和氯原子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明呈现,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②通过动画、学生角色扮演活化氯化钠形成的过程,升华学生的探究欲。
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
本设计化抽象为直观,创设学习氛围,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
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的体现。
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3《离子》教学设计(三)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考虑到初中生认知水平、明白得能力的限制。
在教学中,应少说教,多演示课件、播放动画,给他们较强的感知,从而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成效。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穿插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创新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紧密关系。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够表示原子结构。
了解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猜想、探究、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培养空间想象力。
观看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探究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爱好,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和谐理念。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课题4.3离子》精品教案
课题3 离子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 初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认识原子构造的表示方法;会认1—18 号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
2.认识原子构造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1.经过互相议论、沟通,提升概括和获守信息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文插图等协助手段,察看核外电子的排布状况以及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加强认识水平。
b5E2RGbCAP感情态度价值观1.初步领会物质组成的神秘,培育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2.初步形成“物质的粒子性”。
教课要点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符号的书写。
教课难点1.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2.离子符号的书写。
教课方法:解说法,议论法教课器具:多媒体教课过程一、引入:问题激疑我们每日喝的水由什么粒子组成?温度计里的金属汞如何组成?那么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又由什么粒子组成呢?我们今日学习完课题 3《离子》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离子那是如何的一种粒子呢?其实,离子和我们前方学习的原子的关系特别亲密。
回想一下,原子的构造是如何的? p1EanqFDPw学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问题激疑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但电子数可就不必定了。
如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但如钠原子核外就有 11 个电子,这 11 个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绕着原子核在做高速的运动,这么多的电子绕核运动有什么规律吗? DXDiTa9E3d二、新授:投影:行星环绕太阳运行图片视频: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问题: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与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何不一样?学生: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
师解说: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
但核外电子的运动也有自己的特色,即有常常出现的地区,科学家把电子常常出现的地区称为电子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教案 新人教版
离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1)、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3)、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交流:1、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2、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3、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精讲点拨: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离子的形成巩固训练:1、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挂图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2、氯化钠由、组成3、离子分为、。
4、钠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分别为、。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人教版九上化学:4.3离子学案
课题3 离子(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学习关键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过程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他们互相打架吗?他们在原子核外怎样分布的?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内容,总结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和排布特点。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圆圈表示、圆圈内+表示、数字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思考:根据右图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各个部分的含义。
讨论:要画出一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练习: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出各个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⑴、氧原子⑵、氯原子⑶、镁原子3、观察学习手册41页元素周期表中一些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期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他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填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相对稳定结构指;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达到稳定结构,表述出下列原子得失电子情况:挑战自我:课本1题的⑴⑵⑶小题1、原子结构中与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电子层数B、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该元素属于元素(“金属”或“非金属”)扩展探究: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观察学习手册41页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1)第11号元素名称是,它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等于。
九年级化学上册 4.3《离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1.自制的有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内容见“资料链接”。
)评价学生所画内容。
欣赏作品;发挥想象力、画图。
(两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创设问题情境,从巩固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3《离子》教学设计(一)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4◆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原子、离子结构表象,化微观为宏观。
通过练习题,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依照电子能量不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建立电子层的概念。
2.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读明白一些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
3.说出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排布关系。
4.说出离子的概念、形成规律及与原子的区别。
5.描述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原子和离子微观结构的学习,逐步提高微观想象能力,学习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看动画片、阅读、讨论等方法,了解电子分层运动、离子的形成,使抽象思维变换成形象思维。
3.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看录像、阅读课文、摸索讨论,自然的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离子的形成的学习,逐步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通过看录像、教师讲述,把握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画出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
2.通过对一些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出元素的性质要紧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表象。
2.通过对一些实验现象的归纳,总结出元素的性质要紧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师理论讲解◆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制作学生预备复习课题一和课题二,预习课题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分层排布)4.播放电子分层运动的动画片,并让学生认真观看电子的运动情形。
4.认真观看,讨论,得出:有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而有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5.讲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显现的区域。
科学家形象地把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示范教案(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
课题3 离子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在第3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
因此教材编写了第一段“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一段教材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这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
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了解就可以了。
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教学建议如下:1.教学力求直观。
方法是采用电教手段和生动的比喻,此外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所学概念的含义。
2.掌握分寸。
课程标准对于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所以教学上不必深究。
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教学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具准备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分子、原子的概念及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离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归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观察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以及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初步形成“物质的粒子性”。
教学重点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符号的书写。
教学难点
1.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2.离子符号的书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激疑
我们每天喝的水由什么粒子构成?温度计里的金属汞怎样构成?那么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又由什么粒子构成呢?我们今天学习完课题3《离子》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离子那是怎样的一种粒子呢?其实,离子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原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回忆一下,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问题激疑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但电子数可就不一定了。
如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但如钠原子核外就有11个电子,这11个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绕着原子核在做高速的运动,这么多的电子绕核运动有什么规律吗?
二、新授:
投影: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图片
视频: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问题: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与核外电子的运动有何不同?
学生:
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
师讲解:
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
但核外电子的运动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往外第二层、第三层……,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多的为七层。
提问: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何直观的表示出来呢?大家看书78页
板书:原子结构示意图。
投影: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4-4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投影: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组活动探究
同学们观察以上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你会发现核外电子排布的某些规律
学生迷惑时提示:如第一层电子最多排了几个?第二层电子最多排了几个?最外层呢?
学生回答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2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
教师评价回答得很好。
而且这些电子在排布的时候,它先要排满离核近的电子层,然后再依次往外排在离核渐远的电子层。
投影练一练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9 2 7,该元素原子核内有()个质子,核外共有()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投影:
(1)以上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后一纵行的元素——氦、氖、氩属于什么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2)什么叫相对稳定结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其化学性质怎样?
(3)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结构稳定吗?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怎样?
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回答
投影总结: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最外层电子数除氦为2个外,其余为8个。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结构不稳定,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结构不稳定,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投影:两种粒子最外层电子都是2,含义相同吗?
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提问:由此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什么关系密切?
学生回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投影: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投影:练一练
下列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和
+13 2 8 3 +10 2 8 +8 2 6 +16 2 8 6
A B C D
提问促思 C、D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属于什么元素?它们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还是易失电子?得失几个?得失电子后的结构如何?
学生探究:画出A、D得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小组交流讨论:得失电子前后的两种粒子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可从粒子的结构和带电情况来考虑)
交流总结:
相同点: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中子数、质量、电子层数;
不同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电子总数、带电情况。
问题讨论:
1.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
2.如何区分一种粒子是原子还是离子?离子分哪几类?如何确定?怎样书写离子符号?
3.离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食盐中的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NaCl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投影总结:
1.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
2.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不带电;为原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电,即成离子。
离子分阴阳离子两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带负电为阴离子。
离子符号的书写:
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中子数、质量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电子总数、带电情况、电子层数不同。
(强调:失电子形成离子时电子层数改变,得电子形成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
)
4. 食盐中的NaCl由Cl-、Na+两种粒子构成?NaCl是怎么形成的?
离子:如Cl-、Na+、S2-、Mg2+。
原子得电子,电子数多于质子数,而电子带负电荷,所以离子带负电荷。
刚刚我们了解了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一下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后的情况,以钠原子为例。
学生探究画出钠原子失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写出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学生探究根据黑板上和刚才画在纸上的一些结构示意图,试着写出氧离子、铝离子、氯离子的符号。
讲解
氢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符号H+。
氖原子和氩原子已是相对稳定结构,不形成离子。
阴、阳离子可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不带电,如氯化钠。
动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提问氯化钠由什么构成?
归纳小结
可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
如金刚石、汞等金属、氦气等稀有气体就由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氢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由分子构成;氯化钠、高锰酸钾等物质由离子构成。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投影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4、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分子之外,还有离子。
离子是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三、练习巩固(略)
四、布置作业完成《指导手册》课题3——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