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孤儿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抑郁症患病率Meta分析
谢谢观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 和了解仍然不足。在公共语境下,抑郁症常常被误读甚至污名化,这可能导致 许多患者不愿承认自己的病情,从而延误了治疗。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加强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科普教育。通 过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帮助消除社会偏见,减轻患者的 病耻感,从而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治疗。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抑郁症的患 病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潜在机制。
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国艾滋病 患者抑郁症患病率的文献。
2、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为中国艾滋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的相关文献;研究方法为问卷 调查、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文献提供具体的数据结果。
2、因果关系结果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国艾滋病患者中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抑郁症患病率 较高;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社会支持较差的患者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此外, 治疗依从性差、病耻感强、生活质量低也是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3、假设检验结果
根据事先设定的假设,通过Meta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病程、病 情、社会支持、治疗依从性等因素与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抑郁症患病率具有 显著相关性。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抑郁症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 影响,以及开展针对不同人群的预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参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近十年来,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一项由北京中医 药大学管理学院主导发表的论文《近十年中国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Meta分析》 显示,中国大学生抑郁症的总体平均发病率高达31.38%,这意味着每100个大 学生中就有约31人患有抑郁症。
我国艾滋病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干预与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研究
我国艾滋病孤儿身心健康、教育干预与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研究艾滋病孤儿是指因父母感染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照顾的儿童。
这些孩子面临着身心健康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青少年艾滋病知识、信念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重建健康的生活,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并进行教育干预,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认知水平。
首先,艾滋病孤儿的身心健康状况需要得到关注。
由于他们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和亲人的离世,这些孩子可能面临着心理创伤和情感问题。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恐惧和不安全,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教育干预对于艾滋病孤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价值观。
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可以避免感染。
因此,我们需要向艾滋病孤儿传授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防护意识。
最后,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青少年对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信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健康促进措施。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对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研究,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培养正确的健康行为。
总之,我国艾滋病孤儿的身心健康状况和青少年艾滋病知、信、行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关注艾滋病孤儿的身心健康、进行教育干预和开展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孩子重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为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做出贡献。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艾滋病孤儿的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艾滋致孤儿童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
们 的 关 心 , 展 更 多 的心 理 关 怀 活 动 , 强 艾 滋 致 孤 儿 童 的 沟 通 能 力 , 进 艾滋 致 孤 儿 童 全 面 健 康 的 成 长 。 开 加 促
We nB0 e l ta
Col eo Me iie n l g f dc a dHel e n at hMa a e n,og Meia olg f S , h n4 0 3 ng me t n f dcl l eo HU TWu a,3 0 0 T i C e
A b t a t a n ftew e k s r u nt es ceyAI r a sa en t nl n rteh a yb r e f ii ,u loh v e t s — sr c so eo h a e t o p i o it , DSoph n r o yu de e v u d no lvngb t s a eg a y g h o h a r p
研 究对 象 。研 究对象 为参加湖北 省襄樊市 、南
漳县和 随州均 川镇“ 阳光 下成长” 艾滋 致孤儿童关 爱 活动 的全 体 中小学学龄 艾滋致孤 儿童 , 计9人 。 共 0 研究方 法 。 采用 自编 问卷进行 调查, 以个案访 辅
互动 。 了更详细地 了解艾滋致孤 儿童 的心 理状态 , 为 为下 一步开展有 针对性 的心理关怀提 供依据 ,对参
ha ico e o es ro sp yc lgi r b e ss c s oiu es l-o e tt iiyd rim ndba es ceyTor le ec re veds l s ds m ei u s hoo cp o lm u ha l d ,efc ntmp ,m d t,e es a ist t o it. eivet u rnt s t i oh h sau , e s rss o d b a e . ryn u e ea ee a tp lce o s c olgcc r ,l iaig tedic i nainh dngmo ea t- ttsm a ue h ul etk nCar ig o ts v r lrlv n o iisf rp y h o i a eei n t s rmi to ,oli r ei m n h vie Oe ha ec mm u iai na dmuta nd rtndn h o g l- riiain u db r frbl obo s h l・ engo heAI t st n nc o i n c to n u l u esa igt r u ha l t cp t wo l ep ee a et o t ewelb i ft DS - pa o t -
我国艾滋致孤儿童的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艾滋致孤儿童的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作者:魏婷,毋靖雨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6期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艾滋致孤儿童呈现出了入学率低、辍学率高、成才机会不均等的教育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艾滋致孤儿童教育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艾滋致孤儿童;教育;救助措施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22-02一、我国艾滋致孤儿童教育现状的审视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约定,艾滋致孤儿童是指自身健康,父母双亲至少一方因感染艾滋病已经死亡而留下的18岁以下的儿童。
当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
据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公布的最新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万~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
中国目前已至少有7.8万个孩子因为艾滋病而失去了单亲或双亲[1]。
而在2009年,全国大约新增艾滋病感染者4.8万人,而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艾滋致孤儿童随着艾滋病感染者的死亡而不断攀升。
在我国,艾滋致孤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弱势群体。
一方面,称他们为弱势群体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父母亲的照顾,生存、健康、教育等很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另一方面,称他们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是因为他们会因其感染艾滋病的父母而遭受外界的羞辱与歧视。
这一切又突出表现在艾滋致孤儿童在接受教育中所面临的教育不公对待,这与我国当前以全纳教育为导向而不断推进的以“反标签”为特征的教育民主化进程,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艾滋病重疫区河南省为例,2007年8月23日,卫生部公布了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的艾滋病疫情,从1995年至今,至少31人死于艾滋病,241名病毒感染者和38名艾滋病人正在等待死亡。
具体到只有800人的文楼自然村,按照村民们自己的统计,90%的青壮年——至少300人以上——常年卖血[2]。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生理上的挑战,艾滋病感染者还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
一、社会排斥和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经常遭受社会排斥和歧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很多人对感染者持有偏见,并将其与道德败坏和危险联系起来。
这种社会歧视会让感染者产生自卑感、孤立感和失去安全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消除对感染者的偏见和歧视。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确保感染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个人也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和宣传艾滋病知识来支持感染者,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环境。
二、心理创伤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非常艰难,对感染者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面对可能的死亡和生活的不确定性,感染者常常经历心理创伤。
他们可能陷入抑郁、焦虑、恐惧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同时,艾滋病的药物治疗带来了副作用,如恶心、腹泻等,也会进一步加重感染者的心理负担。
为了缓解心理创伤,感染者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面对挑战,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参加支持小组活动和交流可以让感染者感受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三、性健康问题艾滋病感染者在性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扰和挑战。
一方面,他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如正确使用避孕套、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等。
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来自伴侣和社会的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性自主权和心理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感染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性教育和咨询。
医疗机构和艾滋病防控机构应该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感染者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此外,个体在性关系中应该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拒绝任何对性健康有风险的行为。
公众也需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研究
亘
丝:丝 竺
: 丝
的 Ap a l 系数为 099 信度极高 。 h .5 ,
二 、 究结 果 研
1艾滋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 () 1 艾滋孤儿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把中国中学生健康量表6 项的总分除以6 , 0 o得 到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总均分。由表 1 所示, 共有 4 2 人在 2分 以下 , 为心理 健康 , 4 .% ;0人 为 2~ 占 29 5 29 分, 。9 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 1 ; 人为 占5% 6 3 39 ~ .9分, 表示存在 中等程度心理健康 问题 , 占 6 1 ; 以上 的严重 心理问题者不存在 。 .% 4分
表 5 艾滋孤儿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精神质
外内向
4 8 6± . 8 .8 225
1 .0 5 4 9±4 6 7 . 4 3 1 0±2 1 4 .3 .6 1 . 4 ±4 6 7 5 68 . 4 8 6 7 ±5 4 8 .6 . 8 1 .9 5 5 3±3 5 9 . 7
一
、
研 究 方 法
个群体。被艾滋病夺去父母 的孩子们 ,丧失 了 家庭的保护 ,心灵受到极 大创伤 ,甚 至基本 的生
一
活需要都无法得到满 足。由于公众心理上对艾滋 病的恐惧 和偏见带来 的歧视 和排挤 ,大多数儿童
缺乏安全感 ,容易出现焦 虑、抑郁 等情绪和行为
问题 。有一部分孩子会通过寄养等方式迁移到新 的生活环境 中,很容易 出现一些 心理社会适应问
常模
5 3 29 .2± .8
t
~ .9 098
p
.2 34
情绪稳定性 掩饰度 精神质
1 .2 3 7 8 3 ± .5 85 46 .3± . 8 1 .9 4 3 3 8 ± .8
艾滋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艾滋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健康。
尽管艾滋病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负面影响,但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尤为脆弱,他们面临着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艾滋病患儿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介绍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焦虑和抑郁艾滋病患儿和青少年常常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被社会孤立和歧视。
这些压力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和生活品质。
解决方案:建立支持体系为这些患者建立一个稳定的支持体系非常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此外,教育和宣传活动也能帮助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困扰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艾滋病的存在可能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造成深远影响。
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与他人不同,产生自卑情绪,并遭受歧视和排斥。
解决方案:教育和倡导教育和倡导活动对于改善艾滋病患儿和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至关重要。
学校和社区应当提供同理心教育,并组织与艾滋病相关的交流活动,以促进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教师和家长也应扮演积极的角色,鼓励他们与艾滋病患者友善相处。
三、家庭支持和情感关系艾滋病对患者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关系。
儿童和青少年常常面临父母或亲人的离世,或者过度关心病人的愤怒和不理解。
解决方案:家庭疏导和支持为艾滋病患儿和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改善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增进理解和互动。
此外,建立支持组织和社交网络也可以帮助这些家庭找到同样经历的人,共同面对困境,获得支持和理解。
四、性教育和健康促进艾滋病通过性传播是非常常见的途径之一,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接受全面的性教育,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世界爱滋病孤儿日关爱孤儿呵护未来
世界爱滋病孤儿日关爱孤儿呵护未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爱滋病是一种终身不治的疾病,这也导致了大量孤儿的出现。
这些孩子因父母感染艾滋病而失去亲人,生活陷入困境之中。
为了呵护这些孤儿的未来,世界爱滋病孤儿日每年都在12月1日举办,旨在通过社会行动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爱滋病孤儿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并鼓励人们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当我们谈论孤儿时,往往会想到那些失去双亲的孩子。
然而,在爱滋病肆虐的社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出正常的范畴。
父母的感染让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身体健康、教育机会、心理健康等方面。
首先,艾滋病孤儿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之一是身体健康。
由于病毒的传播性,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感染,甚至出生时就携带病毒。
这使得他们的免疫系统受到持续的打击,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这些孩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因此,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成为关爱爱滋病孤儿的重要举措。
其次,教育机会也是艾滋病孤儿面临的巨大难题。
由于家庭的困境,这些孩子面临辍学的风险,失去良好的教育机会。
没有教育的支持和培养,他们将更难以摆脱贫困和社会歧视的困扰。
因此,教育是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通过资助、奖学金等方式,让他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找到自己的未来。
虽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
最后,艾滋病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失去双亲的经历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他们可能感到孤独、焦虑和无助。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尊和适应压力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社会工作和娱乐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让孩子们找到情感的依靠,培养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关爱爱滋病孤儿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需求,提供全面的支持。
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改善爱滋病孤儿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均等的机会,并解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艾滋病孤儿的社会支持网络_现状与构建_基于湖北省随州_襄樊两市问卷调查
纪初才显现症状 , 从而导致因艾滋病去世的 人相对较少。就亲属监护而言, 以父系家族成员为主, 母系家族成员较少成为孩子的监护 人; 而在父系家族中代理监护人也以父亲的父母长辈为主 , 在父亲的同辈亲属中较少成为孩 子的代理监护人。因此, 就湖北省而言 , 基本上采用的抚养方式是亲属抚养, 而没有采用寄 养或社会代养等养育方式 , 这种方式有利于孩子获得家庭给予的情感支柱 , 有利于孩子们健 康的社会化过程 , 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一种养育方式。 因此 , 就湖北省境内的艾滋病孤儿而言 , 无论是与单亲的父母一起居住还是与祖辈的爷 爷奶奶一起居住 , 情感上的支持与抚慰是不缺乏的。但是 , 对于贫困农民而言 , 艾滋病的无 止境的经济消耗无疑是雪上加霜, 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由于看病的巨大花销使家庭的经济状况 每况愈下 , 家庭中劳动力的丧失更使这个家庭的生机难以复苏 , 孩子们的基本生活权利得不 到保障, 健康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 艾滋病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正常家 庭生活和儿童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人际纽带 , 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在父母患病其间忍受着焦 虑和恐惧的困扰 , 一旦父母一方死亡还要忍受悲痛和创伤 , 同时, 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扩展 到家庭的其他成员, 因此 , 艾滋病孤儿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歧视、排斥和非议 , 这对尚处于 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儿童是相当残酷的。 另外, 由于抚养人的文化水平的限制或本身的疾病困扰以及为生存而疲于奔命 , 因此 , 仅能满足孩子基本生存需要 ( 仅指温饱问题 ) , 其他包括学习上的帮助、道德上的教育等科 学的教养方式都难以与正常儿童相比。这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所反应, 关于监护人对被监护 人所享有的权利的调查, 我们发现 , 仅有 3 5% 的监护人很清楚被监护人所享有的一些基本 15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干预策略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干预策略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它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往往被忽视的是,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干预策略。
一、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的冲击。
首先,艾滋病的诊断本身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以及绝望。
其次,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患者常常面临着孤立、排斥和歧视,这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此外,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副作用和并发症,这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进一步的负担。
二、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为了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干预策略。
1.提供信息和教育通过提供准确的艾滋病相关信息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的过程。
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发展、治疗方法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此外,向患者提供如何保持健康的建议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支持和咨询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咨询。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处理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和恐惧。
心理咨询也可以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和积极的态度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3.支持群体活动艾滋病患者可以参加支持群体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这些活动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支持群体活动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互助网络,增强应对疾病的能力。
4.家庭和社会支持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成员应该给予患者关怀和理解,并与他们共同应对疾病。
社会应该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和帮助,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支持。
5.身心健康的综合干预艾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整体,综合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外,还应注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活动。
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行为问题
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问 题行为可能导致患者社交 障碍,进一步降低生活质 量。
提高生活质量的策略建议
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咨询、认知行为 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帮 助患者缓解情绪困扰,改 善认知和行为问题。
社会支持
加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 患者的关爱和支持,减轻 患者的孤独感和歧视感,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方法
社会宣传与教育
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接纳程度 。
社会资源整合
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
社会心理援助
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中心等,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和援助。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研究假设
假设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较差,与疾病本身、社会环境和家庭 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儿童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定义及评估标准
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保持正常和积极的状态,能够 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实现个人潜能和幸福感。
评估标准
心理健康评估通常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和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 、抑郁、焦虑量表等,结合临床表现和专业医生的评估进行综合判断。
儿童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 况研究
2024-01-17
CONTENTS
• 引言 • 儿童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现状 •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关系探讨 •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干预措
施 • 家庭、学校和社会支持网络建
设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儿童艾滋病患者(孤儿)的身心问题与学习状况
中国儿童艾滋病患者(孤儿)的身心问题与学习状况袁丹;吴素红;陈传锋【摘要】近年来,儿童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随着成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艾滋孤儿也逐渐增多.文章从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服用抗病毒药物状况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国儿童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孤儿的身心问题与学习状况.【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0(030)005【总页数】3页(P351-353)【关键词】儿童艾滋病患者;艾滋病孤儿;身心问题【作者】袁丹;吴素红;陈传锋【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9“儿童艾滋病患者”指自身感染艾滋病的儿童,而“艾滋孤儿”则是指艾滋病患者留下的遗孤,他们本身并没有感染艾滋病,是健康的孩子。
自1981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这个被称为“新世纪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绝症,已经夺去近3000万人的生命,还有近4600万HIV携带者和病人正与疾病艰难搏斗,其中250万人为不满15岁的儿童[1]。
自1983年首次报道儿童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经吞噬了300多万儿童的生命,现今还有约200万儿童感染HIV。
新感染者约1/10是儿童,9/10出生在非洲。
女孩感染的高峰年龄比男孩要低。
近年来,儿童艾滋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我国于1985年首次发现儿童艾滋病,初期均为经污染的血制品或输血而感染,1995年出现经母婴传播的感染[1]。
以河南省上蔡县为例,截止到2009年月10月,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和青少年多达327人,这些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是母婴传播。
有资料表明,如果不采取任何阻断措施,这些妇女所生的婴儿中,有约30%出生时已经携带有艾滋病毒[2]。
而艾滋孤儿的情况也是一样严峻。
2004年,世界上已经有超过1400万的艾滋孤儿,预计到2010年,这个人群将会扩大到2500万。
艾滋病在我国社会现状是什么
艾滋病在我国社会现状是什么“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那么我国对于艾滋病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艾滋病的一些社会现状,欢迎大家阅读!艾滋病社会现状1、艾滋病经性传播比例持续走高全国艾滋病年度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构成数据显示,艾滋病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
2005年为11.6%;到2007年增加到42.3%,2009年为57.4%;2011年为80.4%,其中,同性、异性传播分别占14.7%和65.7%;2013年1至9月,经性传播比例已近九成,其中经同性传播为20.8%,经异性传播比例为69.1%。
专家指出,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当前艾滋病感染群体更加分散,已不再集中于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中。
由于传播方式更加隐秘,感染涉及的人群范围更广、更分散,落实防治措施、减少新增感染的难度加大了。
艾滋病社会现状2、女性更应筑起艾滋病防线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约为6307万人,占全国已婚育龄妇女的近1/4。
新生代流动人口婚前同居、婚前怀孕、生殖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加强这些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这给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的艾滋病人群感染的趋势正逐渐从高危人群(吸毒、卖淫、男男同性恋),转向普通人群,特别是女性流动人群更是艾滋病感染高危人群。
香港《南华早报》12月1日报道称,女性权益倡导者警告说,如果中国不能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艾滋病流行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易受感染人群有所行动,可能会步许多非洲国家的后尘。
那些非洲国家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超过了男性感染者。
促进两性平等和女性赋权的联合国机构—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郭瑞香说,艾滋病正在中国高危女性人群中迅速蔓延。
尽管中国最易感染艾滋病的女性群体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但该国已采取行动从早期入手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艾滋病儿童面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This is the VOA Special English Health Report.Thirty years ago this week,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ed on the first cases of what came to be known as AIDS. There is growing progress against the epidemic of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三十年前的这一周,美国公共卫生官员报告了第一例后来被称为艾滋病的病例。
全球采取了越来越多的措施来预防艾滋病的蔓延。
But today an estimated sixteen and a half million children have lost one or both parents to AIDS. Most of them live in sub-Saharan Africa. Millions more live with adults who are sick from AIDS.但迄今为止,估计有1,650万儿童的父母其中一人或者两人都死于艾滋病。
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逾百万儿童与感染艾滋病的大人生活在一起。
Lucie Cluver from Oxford University in England has studied AIDS orphans and children living with sick adults in South Africa. She says children can be deeply affected by their experiences.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Lucie Cluver研究了艾滋病孤儿以及与感染艾滋病的大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中国孤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脆弱儿童生存与服务状况研究(上)
心概 念 的 界定 角度 、覆 盖 范 围 和 分 类标 准将 直 接 决 定 本 研 究 所 有 问 题 的 答 案 和 干 预模 式 。一 般 来 说 ,弃 婴 、孤 J  ̄ 残 疾 儿 童 ,统称 “ 残 儿 童 ” ,其 在 中 国社 会是 约 定成 俗 的基 本 概 念 ,主 LI 1 孤
o
—
o
议程 的基 础 性 议题 【。 与 此 同 时 ,由 于艾 滋病 的 问 题 逐渐 “ 出 ” 水 面 ,进 入 公 众 的 视 野 和 成 浮
为公 共 政 策 议 题 ,受艾 滋 病影 响 的儿 童 、感 染 艾 滋 病 的 儿 童 ,以 及 与艾 滋 病 病 人 、艾 滋 病 感 染
艚
嘏
^
誓
和 家庭 经济 困难 的儿 童 等 …。2 0 年 以来 , “ 弱 儿 童 ”概 念 开 始 出现 在 中 国 学 术 界 的 视 野 之 00 脆 中 , “ 弱 儿 童 ” 的概 念 来 源 于 “ 势 群 体 ” ( un rbego p)的崭 新 概 念 ,如 何 区 分 “ 脆 弱 v leal ru 弱 势群 体 ” 和 “ 势群 体 ” ( i datgdgo p)两个 概 念 ,成 为 社 会 福 利理 论 与社 会 政 策 研 究 劣 ds vnae ru a
’
弃婴”2 7 9 ; “ 8 2 人 父母无 力抚养 的儿童 ”2 5 1 父
人 ; “ 他 类 型 ” 的收 养 儿 童 30 人 f。这 意味 “ 其 22 4 ] 收养 儿 童 ” 的 数 量 规模 是 估 计 全 国 “ 残 儿 孤
艾滋孤儿/儿童面临问题与对策
艾滋孤儿/儿童面临问题与对策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定义,艾滋孤儿是指自身健康但父母一方或双方因艾滋病死亡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1]。
AIDS儿童是指感染艾滋病毒或患艾滋病的儿童。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孤儿面临着生存、健康、营养、教育、社会保障和保护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讨论了我国部分地区AIDS孤儿/儿童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旨在呼吁除了做好医药保障工作外,社会还要提高对AIDS孤儿和AIDS儿童的关注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给予他们心理的疏导和安抚,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健康成长。
生存现状我国AIDS孤儿/儿童目前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他们不仅有生活上的困难,精神上的压力,更有得不到亲情关怀、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等情感上的痛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歧视:父母生前患艾滋病而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对于AIDS孤儿来讲这种社会歧视并没有因AIDS父母的离去而减少,反而心理压力更大更没有安全感;因自身感染HIV或AIDS儿童同样受同学及其家长和教师的疏远和冷遇。
这些AIDS孤儿/儿童缺乏同伴,不与邻居来往。
个别教师表示要尽量远离他们,近1/5的教师对艾滋病孤儿有歧视,约60%的教师对艾滋病孤儿没有给予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帮助[2]。
②生活压力大:由于父母患病,使家庭陷入贫困,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营养不足,生长发育不良,他们的生存面临着威胁。
父母的病重或去世更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孤儿生活质量明显偏低[3]。
感染HIV或AIDS儿童,大多数父和(或)母是AIDS患者也存在同样问题和压力。
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艾滋病孤儿往往不能像其他儿童一样正常生活。
经济的窘迫,只能自己承受,他们面对着巨大的生活压力[4]。
③心理创伤加大:AIDS孤儿/儿童不仅承担着巨大的生活重担,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5]。
父母患艾滋病死亡和自身感染HIV对AIDS孤儿/儿童来说是负性的生活事件。
有些儿童因为知道父母得了艾滋病去世而感到自卑、不愿与其他人交流,变得沉默寡言,内心的情感长期受压抑;艾滋病儿童得知自己患病更是害羞、自责和恐惧。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研究现状
822019.09基础研究术效果的重要基础,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以我院行宫内节育环的208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所形成的手术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本文数据显示,经宫内放置节育环手术,I 组有效率91.9%,II 组有效率90.5%(P>0.05)。
这说明,不同的手术方式,所形成的手术效果一致,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在不良反应方面,I 组出现因症取出、腰部腹痛、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占比明显低于II 组(P<0.05),这表明行圆形环展开手术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对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宫内放置节育环手术中,需要在熟手检查子宫形态特征,科学选择合理的节育环,并于术后做好定期检查,是否出现节育环脱落等情况。
在出现术后不良反应情况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1)腰部腹痛。
出现腹痛整症状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出现感染等情况。
若出现感染,则需要进行抗感染质量;若非感染,则可能是手术中对子宫形成一定损伤,以至于腹痛等症状的发生;(2)不规则出血。
对于出血情况,要具体分为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
对于大多数妇女而言,在节育环放置手术初期,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等症状,无需进行特别处理;(3)月经紊乱。
术后出现月经延长等情况,可适当进行药物干预,若月经紊乱未得到有效干预,则考虑取出节育环。
综上所述,宫内放置节育环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
但由于个体差异、手术路径不同等影响,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在手术中,应规范手术操作,做好并发症防护等措施,并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叮嘱术后应强化个人卫生。
参考文献[1]杨增芳.对1408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20-122.[2]王婷婷.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含吲哚美辛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的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62-63.[3]彭晓明.宫内安放节育环后临床所见副作用类型、病因及治疗新探讨[J].四川医学,2018,22(11):1057-1058.[4]罗晓梅,马娜.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及社区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539-540.[5]刘江坤,周瑞争,张素芝,等.河北省12775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8):1226-1229.<<上接81页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研究现状贺万静 蔡 云 黄 琮毕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省毕节市 551700【摘 要】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和蔓延,衍生出了一个特殊群体,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其的生存、发展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威胁,本综述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艾滋遗孤心理问题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艾滋遗孤心理问题研究摘要:云南省是我国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
在该地区,大量的艾滋病患者已经导致了许多孩子成为了艾滋遗孤。
这些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心理问题,包括丧失父母的悲伤、社会歧视以及未来生计的不确定性。
本文将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艾滋遗孤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摆脱心理困境,及早重回正常的生活轨迹。
关键词:艾滋遗孤;少数民族地区;心理问题;研究;帮助。
引言:自1980年艾滋病疫情首次爆发以来,全球已经有超过3700万人感染HIV,其中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持续了30多年,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850万HIV感染者,其中70%以上的感染者生活在西南地区。
云南省就是我国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如滇西北、滇南地区等。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量的艾滋病患者已经导致了许多孩子成为了艾滋遗孤。
这些孩子丧失父母,生活状态非常困难,他们的心理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艾滋遗孤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摆脱心理困境,及早重回正常的生活轨迹。
一、关于艾滋遗孤1.1 艾滋病概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或污染的针头等方式传播。
人体感染了HIV后,免疫系统很快被病毒攻破,导致免疫力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越来越难以抵抗各种疾病,并最终导致死亡。
1.2 艾滋遗孤定义艾滋遗孤指的是因为父母感染HIV,或因艾滋病而死亡而丧失父母或监护人的儿童。
这些孩子长期面对着各种问题,包括良好教育的缺失、家长的爱的缺失、社会歧视等,大多数艾滋遗孤处于贫困、营养不良、不健康的状态下。
1.3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艾滋病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对艾滋病的人群是非常具有威胁性的,在中低收入国家,包括中国,医疗资源的不足、监管难度的加大、以及社交隔离对治疗、接受艾滋病服务的影响,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风险增加的人群带来了更大的危机。
艾滋病毒流行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健康问题
艾滋病毒流行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毒(HIV)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带来了许多社会和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毒流行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首先,艾滋病毒的流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超过3800万,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这些人面临着健康风险、疾病歧视和社会排斥等问题。
艾滋病毒的流行也导致了家庭的破碎和贫困的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的感染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
其次,艾滋病毒流行还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被感染者和艾滋病毒阳性者可能面临着自我价值和自尊心的挑战。
他们常常感到自己被社会嫌弃和孤立,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艾滋病毒患者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担心被拒绝、被忽视和被歧视的恐惧使得他们往往感到沮丧和无助。
此外,与艾滋病毒感染相关的失去和丧失(如失去亲人、失去工作)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额外的压力。
然而,社会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案,帮助我们应对艾滋病毒流行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社会对艾滋病毒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减少对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向公众普及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知识和相关权益保护信息。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帮助感染者和艾滋病毒阳性者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并减少他们面临的偏见和歧视。
其次,建立支持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和政府应提供艾滋病毒患者和他们家庭的支持体系,包括医疗、心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支持。
这样的支持体系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支持体系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和就业,使他们能够保持尊严和自给自足。
此外,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也非常关键。
教育和培训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为感染者和艾滋病毒阳性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艾滋病致孤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经济状况
艾滋病致孤儿童家庭往往经济困难,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 支持,这是导致其膳食营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庭教育水平
部分艾滋病致孤儿童家庭家长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 和烹饪技能,无法为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
社会支持不足
艾滋病致孤儿童家庭往往缺乏社会支持,无法获得足够的帮助和关 爱,导致其生活状况更加困难。
统性和深入的探讨。
需要更多实证研究
02
针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膳食营养问题,需要开展更多的实证研
究,以了解其真实的需求和状况。
缺乏长期关注
03
艾滋病致孤儿童的膳食营养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
长期跟踪和关注,目前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对策建议的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建立完善的膳食营养保障机制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建立完善的膳食营养 保障机制,确保艾滋病致孤儿童能够获得足够的 营养支持。
提高社会关注度
社会应该更加关注艾滋病致孤儿童的膳食营养问题,提高对他们 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倡导公平和平等
社会应该倡导公平和平等,消除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歧视和排斥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参考文献1
艾滋病致孤儿童膳食营养 状况研究,2010,王红艳 等。
参考文献2
艾滋病对儿童营养的影响 ,2009,张丽丽等。
参考文献3
艾滋病致孤儿童心理状况 研究,2011,李明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艾滋病致孤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汇报人:
2023-11-28
• 研究背景 • 艾滋病致孤儿童膳食情况 • 改善艾滋病致孤儿童膳食营养的措施 • 艾滋病致孤儿童膳食营养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