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精品教育.doc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
单元提升练(五)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16·广东四校期末)1947年杜鲁门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并将其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由此判断冷战的根源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解析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二战中与美国结成同盟,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着根本的区别,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控制苏联”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项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7·吉林调研)1946年,美国驻苏外交官乔治·凯南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这个思维并不代表俄国人民的自然思维”;“只是体现了那些由政府宣传机器向大众坚持不懈灌输所展现的信条,这样的政党路线对那些权力机器的主宰者们——包括政党、秘密警察和政府——的思维和行为,却具有约束力,而我们所不得不要应付的也就是这样一部分人”。
材料中的“思维”指的是()A.推行冷战政策B.遏制共产主义C.遏制资本主义D.防止“和平演变”解析材料中的“思维”是指反对资本主义、遏制资本主义势力发展的苏联政府的思维,C项符合题意。
推行冷战政策是美苏双方的一种对抗方式,排除A项;B项结论错误,排除;“和平演变”政策是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答案 C3.(2016·江西南昌十校联考)《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
其意在()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47年”可知A项符合题意。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课件(61张)
解析:材料中“长时期的和平”说法是从和平角度评价“冷 战”,就是“冷战”期间世界大战得以避免,故D项正确。
答案:D
返回 2.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
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 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 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 军。”该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B.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 ( )
返回
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返回
01 自主学习区
知识成串· 记得更快
02 认知深化区
史料印证· 学得更清
03 综合提能区
纵引横连· 掌握更全
04 达标检测区
每课一评· 步步提能
返回
自
主
学
习
区
两极格局的形成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轻巧识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返回
概念阐释——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 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 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 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美国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 提出的。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战”一词 开始流行。同年,政论家李普曼的《冷战》出版后,“冷 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返回
返回
轻巧识记——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返回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 束,世界形势出现了 缓和与紧张 、 和平与动荡并存 的局面。 ②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根源在于世 界经济力量结构的 多极化发展趋势 。 ③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 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 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 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 多极化趋势 进一步加强,暂时呈 现“ 一超多强 ”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7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教案 新
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解答: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 大损失,但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共 性和个性,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运动仍在蓬勃发展。
10.有人说“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抗不存在了,所以世界 也就太平了”。你觉得对吗?
④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 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及大 国地位的恢复,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 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符合国际民主化潮流。
4.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的表现有哪些? 解答:(1)政治:西欧、日本的崛起。 (2)军事:侵越战争失败。 (3)外交: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4)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5)科技: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 总之,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 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 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
读史:史料二表明欧共体成立后,西欧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在诸多方面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以上说明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西欧走向联 合? 解答:①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 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②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是欧洲走向联 合的前提。③欧洲联合的特点是从经济领域联合开始逐渐走向政 治领域联合,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的讲话(1969 年 11 月)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
第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考点1| 对抗与牵制世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对应学生用书第82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实力变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影响日益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日益加剧。
二、“冷战”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敌对行动。
2、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3、表现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三、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1)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拉美: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发现并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爆发。
[教材补遗]__美苏争霸中在世界范围内全面争夺[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电影《我们热爱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名作。
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
最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痛苦。
直到获得美国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史料二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人民维持他们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利益……——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讲话史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到经济健全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安定……美国政府未来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治疗。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考大全(必修一) 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数据】五年真题1.(2018·新课标全国I卷·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图8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参考答案]A2.(2016·新课标全国III卷·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参考答案]D3.(2015·新课标全国民II卷·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参考答案]C4.(2014·新课标全国II卷·35)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参考答案]D数据分析从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的数据统计来看,这一专题的知识点并不是高频考点,考查主要方向是美苏冷战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复习时应注意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化的趋势的发展历程的把握。
【核心知识】一、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期(1945~1947)1、原因(1)二战后国际力量发生变化: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2)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2、表现:美苏重新划分各自势力范围;重新确定欧亚政治版图;处置战败国,进行军事占领;建立联合国等。
3、主要史实:德国分裂、朝鲜分裂;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二)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及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时期与美苏争霸(1947~20世纪80年代)1、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及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时期(1947~20世纪50年代中期)(1)冷战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案.doc
第12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一两极世界的形成][基点盘查]1.背景(1)实力变化: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3.影响(1)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亚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拉美: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4)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概念阐释]“冷战”政策“冷战”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势的体现。
[重点理解]1.马歇尔计划的影响(1)经济影响: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 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2)政治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初期的财政拮据及由物资紧缺而引发的限量配给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稳定了政治局势。
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
因此有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3)其他影响:马歇尔计划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在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自由贸易,客观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
2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专题质检: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含解析 精品
专题质检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
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B.冷战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已经开始C.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2.(2017湖南长沙猜题卷,35)《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
该规定()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导学号25390044〛3.(2018河南中原名校测评,29)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曾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的商品输出资本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为东西两极的催化剂。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运用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马歇尔计划侧重于遏制苏联D.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4.(2017宁夏银川二模,35)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的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
这说明了美苏两国()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5.(2017江西贵溪押题,35)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
该计划实施()A.促使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B.促成了战后法德宿怨的和解C.实现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通D.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6.(2017河北衡水金卷,35)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问美国,对时任总统里根表示,美日两国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日本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
_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复习)
欧盟
日本
改革开放,实力增强 中国 其它发展 国家众多,联合自强; 中国家 印\巴等国影响较大
欧共体一体化进程加快
A、表现: ◇欧盟成立: 1991 《欧洲联盟条约》(“马约”) 标志:1993“马约”生效; ◇1999 欧元正式启用 ◇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B、影响: 综合实力增强; 对国际事务有举足轻重影响。
3、“欧洲人的欧洲”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二、日本的崛起
探究问题四: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的变化,二战 使日本一败涂地,经济衰竭,但在短短 的二十几年间,日本即一跃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被誉为世界 经济史上的“奇迹”。试分析其原因?
2、积极的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 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用于内部调整 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 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 世界由此崛起。
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 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
③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1)国际形势发展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 存的局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成为 当代主题; 2)造成东西方力量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新的矛盾和 冲突(民族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加剧、霸权主义横行, 使天下并不太平; 3)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新人教版
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化趋势的历程。
线索1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线索2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与加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出台。
(2)对峙表现3.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
②亚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拉美:1962年,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撤走导弹。
(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材补遗】乔治·凯南电文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份八千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政策、行为动机和做法以及美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建议,为美国“已经采用的‘强硬’政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逻辑依据”。
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对苏联战略和政策的确立与执行,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本人被称为“冷战之父”。
【构图解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构图解史】“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命题点一“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史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把世界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①。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
对比点二 (1)第一次
20 世纪以来, 国际格局的变动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①国际格局特征: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 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 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他们在欧 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中国国际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 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 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 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②中国国际地位: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中国改革开 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是建立国 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4 史学素养提升 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 题型 比较异同类
●题型解读 (1)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有“比较在„„上 的相同点 ( 或相似点 )”“指出„„和„„在„„上的相似之处 (或相同点)”“比较„„和„„的共同点”等。
②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推 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 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3)第三次 ①国际格局特征: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 世 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 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提能
自主学习课
1 时空坐标认读
2 热考命题主线 主线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主线 1.两极格局形成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 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 转向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1.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
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位总统是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尼克松【解析】:C 美国某总统其实是杜鲁门,他的言论反映了美国要干涉别国内政,答案是C。
2.(2010·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解析】:C 。
从材料看,是指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美苏矛盾的趋缓。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表述: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解析】:C 二战后欧洲成为美苏“冷战”的主战场,受到很大的威胁,欧洲政治家发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呼声。
4.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D. 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解析】:C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B.与丘青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2.《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日一新的。
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B.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C.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3.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
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4.据统计,在马歌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
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人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人燃料。
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C.恢复西欧社会经济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5.对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增加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较大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在很大程度上,美苏冷战期间的冰冷“和平”,正是靠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恐怖平衡”来维系的,或者说,是靠人类的求生本能来维系的。
这说明()A冷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B.核威胁加剧美苏军备竞赛C.美苏的核均势客观上确保了和平D.冷战期间和平与动荡并存7. 1946年9月,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提交了--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被美国决策层采纳。
其主要内容: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
这一报告()A.为美国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B.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C.宣告了美国欧洲复兴计划的出台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8.我校高二年级文科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内容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开始提高,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不断发展。
此课题有可能是()A.《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B.《.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C.《两极格局之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美苏霸权的衰落》9.1970年尼克松在报告中说:“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从报告内容可以直接看出()A.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B.尼克松有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C.美国在国际外交上有绝对控制权D.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转变10.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
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11.读图中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人西德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12.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D.单极加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30分,共4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慑于中国对不允许美军在朝鲜越过北纬38°线的警告,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始終没有越过北纬17°线对北越目标进行有效军事攻击。
这是朝鲜军事失败对美国的长期约束。
从这个角度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并以失败告终,与其在朝鲜的挫折有关。
——2013年12月6日文化纵横《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材料二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美国国内冲突增加,特别是种族冲突激烈。
但是,国内冲突最大的来源,并不是种族,而是越南。
从军事角度看,这场战争实际上并不是无法取胜的,但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在尼克松宣誓就职之前就因为不得人心而已经输掉了的战争。
——2013年10月12日北京新京报《世界战争的多维解说》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朝鲜战争的结局和越南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分)14.(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遢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千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10分)(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12分)(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8分)参考答案1.答案解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时任助理国务卿的迪安·艾奇逊为了得到参议院的支持,用“烂苹果理论”来比喻美国面临的紧迫形势。
他认为如果美国不干预希腊事务,希腊就会成为那个腐蚀掉整筐苹果的坏苹果,它将影响伊朗和东方的所有国家,影响埃及和非洲,通过意大利、法国影响整个欧洲,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
可见,这一理论的目的是扶植那些对美国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渗透和威胁。
A、B、D正确;这一理论与恐怖主义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
2.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没有直接的武装冲突,发动代理人之间的战争,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B、D两项是错误的;A 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C项。
3.答案解析:A是欧洲一体化开始的内容,与欧洲分裂关系不大。
B 中北约是军事政治组织。
C是政治方面的内容。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使得东西欧经济上造成了分裂,同时,西欧经济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一体化进程,故选D项。
4.答案解析:据材料“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可知材料是站在欧洲立场而非美国立场,故A项错误;据材料“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以及1951年中期的例子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据材料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可知材料主要涉及马歇尔计划对改善民生的作用,并不能说明恢复西欧社会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是控制欧洲对抗苏联,故D 项错误。
5.答案解析: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增加,①正确。
美苏国防开支最高,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②正确。
日本国防开支最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③正确。
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中国的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
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中国国防开支激增。
故④错误,本题选A项。
6.答案解析:材料说明美苏在军事,上势均力敌,客观上保证了世界的和平,A、B与题意相违背,D项不是材料论述的主题。
故答案选C项。
7.答案解析:“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实际,上表明美国要联合西欧遏制苏联,因此选A;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也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时间也不符,排除B、D;美国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是在1947年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与题干中时间“1946年9月”不符,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A项。
8.答案解析: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开始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不断发展”这几点内容,我国是从1978年底开始改革开放的,不结盟运动是从1961年开始的,日本崛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欧共体是在1967年成立的,到1993年发展成欧盟,这样可以判断研究性学习设计的时间段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此时国际形势仍是两极对峙格局,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两极之外又出现了这几个力量,预示着多极化趋势出现。
故选C项。
9.答案解析:时间信息是“1970年”,内容“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再结合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背景分析可知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转变,故正确答案为D项。
10.答案解析:解答本题结合“1975年”这个时间关键点进行排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