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一 关注三农问题 确保粮食安全
保证粮食安全的措施
保证粮食安全的措施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粮食安全问题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安全,我们需要
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推广优质化肥、农药等技术,实现粮食的高产、高质、高效。
同时,加强农田水
利建设,提高农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粮食储备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储备量达到一定水平,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加
强对农村粮食市场的监管,保证农民的利益受到保护。
3. 推广粮食流通改革。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的粮食市
场体系,打破行政垄断,促进粮食流通的公平、透明和有效。
加强对
粮食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检测,防止粮食受到污染和劣质品流入市场。
4. 实行粮食进出口政策。
保证国内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通过进
口和出口政策调节粮食价格和市场供需。
同时,推动我国农业向世界
市场开放,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 加强粮食安全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粮食
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公众参与国家粮食管理和农业生产,形
成全民共同保障粮食安全的合力。
总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需要综合施策,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进步,完善制度机制,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专题三 三农问题
热点专题三:“十七届三中全会”与“三农”问题【热点背景】: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
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二、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留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成为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9月26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保障粮食安全五大措施
保障粮食安全五大措施粮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是五大措施:一、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首先,要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民的种植和养殖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另外,要加强农业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
二、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要建立统一的粮食收储和调控机制,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储备充足。
同时,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粮食市场风险,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价。
另外,建立健全粮食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物流配送,保障粮食供应畅通、稳定。
三、加强粮食生产保障加强粮食生产保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减轻农民经营风险。
其次,要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和投入粮食生产。
另外,要加强农业生产资金的保障,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资金保障水平。
四、加强粮食科技创新加强粮食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
同时,要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另外,要加强科技攻关,解决粮食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监管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粮食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监管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全程监管。
同时,要加强粮食质量检测和监测,加大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排查和处理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热点专题知识复习清单政治试题
热点专题知识复习清单-政治试题热点专题知识复习清单专题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知识概述: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为什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3、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涵、意义与教材的切入点(见联手解读97页)三、经济学解读1、发展循环经济有哪些经济意义?2、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3、怎样正确认识“五个统筹”四、哲学解读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体现了什么哲理?2、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模式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如何体现的?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系那了哪些哲学道理?五、政治学解读1、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关系?2、为什么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专题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材)2、我国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要性,重要性)(见2005年高考大纲修改内容解读)3、怎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专题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知识概述:执政能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二、 55年来党的执政的主要经验有哪些?1、经验内容:2、主要经验体现的哲理?3、如何理解“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四、为什么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五、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1、党的三种执政方式是什么?三种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民主执政?如何理解“民主执政”?3、什么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性是什么?专题四、重视“三农”问题一、课本知识1、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农业(必要性: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新形势下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10篇)
新形势下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10篇)新形势下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精选10篇)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
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之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新形势下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新形势下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论文(篇1)“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国之根本、民之命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国之基石”“国之大者”。
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从“国之大者”的政治角度深刻领会“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意义,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护好耕地“生命线”,方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守好耕地这条确保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承担起“保土”“管土”之责,不折不扣落实“田长制”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耕地管理高质效、耕地数量不减少;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赋能助力耕地修复和改造,让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确保耕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引导科技特派员队伍和“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能人队伍,与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捆绑”发展,“传经送宝”到田头,带动群众采用绿色种植模式,推动粮食作物种植向绿色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升级种子“芯片”,方能确保“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需要多方合力、与时俱进升级种子“芯片”。
种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要形成合力瞄准“卡脖子”领域,打“翻身仗”,在继续稳固提升主粮作物基础上,在短板领域加大合作攻坚,力求早日突破;如果说种业是农业“芯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芯片”的“芯片”,要保护种业科研活动的核心,做好种质资源收集、创新、应用和管理,进一步强化种质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研究,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育种创新成果转化;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一支具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种子精神”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我们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我们党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作者:李长印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04期[摘要]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我们党认真研究解决新时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
这对全党正确对待和处理“三农”问题,不断改进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三农”问题;政策思想;江泽民[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928X(2010)04-0013-04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四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解决新时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总结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思想。
一、立足理论创新,正确认识“三农”“三农”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历史阶段的“三农”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大多数无产阶级执政党能够尽快完成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缺乏足够的理论认识和思想准备。
尤其在对待“三农”问题上,往往超越农村生产力水平,急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超越农业发展水平,急于为工业化提供积累;超越农民认知水平,急于实现单一公有制。
这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桎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淡化了工农联盟,疏远了城乡关系。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执政党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首先,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要夯实这个基础,就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和供应能力。
农业现代化建设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这些都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夯实粮食流通基础,保障粮食供应安全。
粮食流通是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关键环节,要夯实这个基础,就要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粮食供应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粮食储备建设,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次,要夯实粮食消费基础,提高粮食营养价值。
粮食消费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夯实这个基础,就要加强粮食营养价值的研究和宣传,提高人民对粮食营养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安全饮食权益。
最后,要夯实粮食文化基础,弘扬粮食文化精神。
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夯实这个基础,就要加强粮食文化传承和弘扬,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要加强粮食文化产业建设,促进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支撑和保障。
综上所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现代化建设、市场监管、食品安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粮食安全、营养安全和文化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工作,让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幸福和美好。
保障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
三农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热点议题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这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农村土地改革、农民收入增长、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乡村振兴战略。
一、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被迅速征用和流转,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社会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方面,需要坚持以农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流转权。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与农民的“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或合作社,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
为了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新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同时,扩大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城市社会。
最后,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三、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农村教育与医疗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同时,鼓励优秀的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另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就医难、就医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提高农村医生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资,提高农村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
应长期不懈加强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应长期不懈加强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摘要】国际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粮价上涨、供给偏紧将“普遍化、长期化”,国际性粮价不稳,区域性粮荒不断。
近几年尽管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粮食安全依然不容忽视,不仅关系到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问题,更重要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产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的,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党中央连续9年以“中央一号”的形式来解决和指导“三农”问题,可见农业的特殊和重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基础性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件大事,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是第一位的问题。
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多方面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确保粮食安全。
一、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充分认识粮食生产的作用和意义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经说:“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古今中外的诸多事例都已说明粮食的重要。
而目前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粮荒”,考验着各国的粮食安全,面对各种危机,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
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加强“三农”建设,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意义非凡。
粮食是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没有“三农”提供粮食及其他生活资料。
人类就无法生存,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未离开过农业供养,尤其是粮食的有效供给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她不仅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更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农业不仅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人类的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原料的40%,其中轻工业原料的70%,纺织工业原料的90%来自农业。
粮食安全宣传知识
粮食安全宣传知识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基础,关系着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的稳定。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宣传粮食安全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粮食安全宣传知识的相关内容。
1. 着力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是国家国计民生之关键,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是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人们应该增强对粮食安全的意识,认识到粮食安全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2. 宣传粮食的科学储存和防蛀措施为了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人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粮食的科学储存和防蛀措施。
例如,维持储藏环境的干燥,控制储藏温度,合理选择保存方式等等。
3. 宣传合理饮食和减少粮食浪费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和人民的营养需求,人们应该了解合理饮食的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粮食浪费。
例如,合理控制饮食的种类和分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一次性购买过多的食物等等。
4. 宣传农业生产的科学种植技术农业生产的科学种植技术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农业生产的科学种植技术,人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损失。
5. 宣传粮油市场的规范管理和检验监管为了保证粮油市场的秩序和粮食安全,人们需要了解粮油市场的规范管理方法,并且关注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检验监管工作。
例如,购买粮油产品时应注意查看是否有检验证书和生产日期,关注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等等。
6. 宣传粮食安全意识教育宣传粮食安全意识教育是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意识的重要方式。
通过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活动和进行粮食安全知识的普及,人们可以了解到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成因和预防措施,提高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
总之,宣传粮食安全知识是提高人们对粮食安全认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科学储存和防蛀措施、合理饮食和减少粮食浪费、农业生产的科学种植技术、粮油市场的规范管理和检验监管以及粮食安全意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保证自己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目标。
申论热点:提升粮食供给 保障粮食安全
申论热点:提升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1200字
提升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
建立稳定的粮食供给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社会及经济的进步。
事实上,提升粮食供给的保障粮食安全,不仅仅涉及到农业技术的发展,也必须通过各方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水利设施、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以及开展有计划的农业投资,来实现。
首先,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提升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增加农产品的质量。
技术改革要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新技术,使之成为有效可行的技术形态,以期达到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其次,要建立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有效地确保灌溉水源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减少农作物遭受旱灾、水灾的损失。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通过开展合理的有效市场管理,促进农业市场的公平性,有效控制价格波动,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要开展有计划的农业投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的发展,使粮食供给更加有效稳定。
总之,提升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要求从多方面考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奠定良好的水利设施、完善市场管理以及投资力度。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真正提升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使社会稳定发展。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为进一步关心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我特殊推举申论热点解读“牢牢守住粮食平安底线”。
盼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肯定的关心。
【热点背景】2022年《中国的粮食平安》是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后,中国政府发布的其次部关于粮食平安问题的白皮书。
白皮书全景式呈现70年来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粮食平安事业进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介绍中国深化实施国家粮食平安战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进展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将坚决维护世界粮食平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看法》,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公考角度解读】[内涵释义]粮食平安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面临的挑战]我国粮食供需形势长期偏紧,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紧平衡”。
伴随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城乡居民的粮食需求不断增长、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但国内粮食供需错位、结构性冲突依旧存在。
1.在当前技术水平和资源环境硬约束下,我国的粮食生产力量或已接近极限、粮食持续增产势头面临停滞,成本优势渐失、种粮收益下降、政策空间紧缩,将来“谁来种粮”“如何种粮”的逆境亟需破解。
2.国内粮食产业尚处于成长和进展阶段、国际竞争压力大,粮食流通效率和现代化程度仍旧不高,全产业链条较短、延长不够,制约粮食产业经济的扩大化。
3.从贸易形势来看,确保中国粮食平安尤其在饲料粮平安方面仍需借助国际市场。
适度的粮食进口存在必定性和必要性,但我国粮食进口依存度增加、来源地集中和结构性失衡等潜在风险并存,参加全球粮食治理与贸易规章制定的角色定位有待深化。
[重要意义]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平安是实现经济进展、社会稳定、国家平安的重要基础。
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作者:曾衍德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11期编者按:乡村兴,百业兴;粮食丰,三农稳,天下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一时间,神州大地沸腾,亿万农民振奋。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乡村振兴必须从乡村产业的发展入手,乡村产业的发展又必须以农业为基础,而粮食始终是农业的核心问题。
粮丰农稳天下安,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端牢自己的饭碗,在确保粮食安全底线不动摇的前提下,推动粮食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如此,乡村振兴的未来将更加可期。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中央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深刻把握,也充分展示了中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
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以高度的自觉、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6000億公斤以上,仑满库盈,供给充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压舱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
然而,先天的资源禀赋不足,超大的粮食需求量,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困难。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我国人均耕地、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和1/4,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保护耕地的压力加大,农业用水空间收窄,同时,耕地质量退化、污染问题突出。
二是消费需求增加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快速增加,加之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居民对粮食及肉、蛋、奶的需求持续增加。
三是种植收益仍然总体偏低。
目前,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种植效益偏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谁来种地”的问题更显突出。
四是气象灾害威胁日益加重。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关系着中国的经济问题,更关系着中国的政治问题,中国一直在做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很大成效。
本文在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对数方程和线性方程对未来中国粮食供求缺口进行预测,发现中国未来粮食缺口会越来越大。
然后,对中国四种主要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表明中国粮食存在低进口依存度和高进口集中度的问题,通过对进口依存度和进口集中度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中国应保持适度的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并针对中国目前及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必须将中国粮食问题置于国际大环境,进行粮食贸易将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
然而,世界粮食市场同样面临不确定因素,粮食减产、粮价上涨这些风险因素都使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风险。
因此,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从粮食生产机制、流通机制、储备机制、市场体系、粮食政策等环节入手,不断完善粮食安全生产体系、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居民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市场体系、完善粮食安全政策,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徐柠杉【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粮食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的趋势,国内粮食供求缺口需要寻求更多的粮食进口来补足。
尤其自加入WTO 以来,我国粮食进口量迅速增长。
依据国际贸易理论,加强粮食贸易能够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然而,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 过度依赖进口可能导致在粮食禁运风险发生或世界市场供给不足时无法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从而威胁粮食安全。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程度,采用对数方程和线性方程对我国未来十年国内粮食供求缺口进行预测,运用粮食净进口依存度、粮食进口集中程度等指标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依存现状,通过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对我国粮食比较优势与粮食贸易风险进行了权衡。
2022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2022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为进一步关心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我特殊推举申论热点解读“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底线”。
盼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肯定的关心。
【热点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看法》,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文件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也将国家粮食平安拉进大众视野。
【公考角度解读】【提出观点】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底线。
【综合分析】古有“民以食为天”的熟悉,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理念。
粮食平安从来都是人口大国的重要任务。
历史不容忽视,我们也经受过食不果腹的年月。
建国之初,我国粮食短缺,人们的粮食需要凭借粮票索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意群众的需求。
我国政府适时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群众种植热忱,进而提升粮食产量。
而后,总量提升也需要质量提升,我国政府提出粮食流通政策,让粮食生产市场化进展,同时政府做好监督调控,确保群众可以猎取种类丰富的农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平安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肯定平安”的新粮食平安观,也为14亿中国人送来了定心丸。
因此,粮食的进展在我国每个阶段都备受政府重视。
【详细落实】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主要从五个方面落实:第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其次,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第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第四,合理保障农夫种粮收益;第五,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
同时,也谈到了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的举措,包含六个方面:第一,落实“长牙齿”的耕地爱护硬措施;其次,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第三,大力推动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第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第五,加快进展设施农业;第六,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难。
这些政策全面为粮食生产供应了规范与方向,也必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底线。
粮食安全宣传知识
粮食安全宣传知识一、粮食安全定义粮食安全是指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这一概念涵盖了粮食的供给、分配和消费等环节,是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因为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当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时,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政府可以更好地关注和推动国家的发展。
三、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只有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才能保证粮食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同时,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粮食安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洪涝、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粮食减产和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粮食安全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市场价格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价格过高时,消费者负担加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当市场价格过低时,生产者利润受损,可能导致生产积极性下降。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稳定市场价格,确保粮食的生产和消费。
六、粮食安全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系贸易保护主义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可能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粮食出口,这可能会影响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粮食的全球流通。
七、粮食安全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人口增长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土地、水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因素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增长。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来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
八、粮食安全与资源利用的关系资源利用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保证粮食安全的中国策略申论
保证粮食安全的中国策略申论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保证粮食安全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保障粮食安全,包括:
1. 加强粮食生产。
中国要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此外,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粮食品质和效益。
2. 保障粮食供应。
中国要建立健全的粮食供应网络,保障粮食供应的充足和稳定。
同时,中国需要加强粮食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3. 推进粮食消费。
中国要积极推动粮食消费的变革,推广健康、营养、安全的粮食消费习惯,减少浪费。
此外,中国需要加强粮食品牌建设,提升国产粮食的品质和品牌形象。
4. 加强粮食安全治理。
中国要加强粮食安全治理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粮食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粮食安全的监管和治理。
5. 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的重要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中国需要通过加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推进粮食消费、加强粮食安全治理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努力,实现粮食安全的可
持续发展。
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发言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享和探讨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议题。
三农工作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关乎着亿万农民的福祉,也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共同致力于推动三农工作的发展。
一、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稳定发展论述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庞大,因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摆在重要位置的战略问题。
而三农工作不仅仅关乎农民的生活,更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
论述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农业现代化还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农工作对于国家农业的稳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二、农村经济的振兴与乡村治理问题论述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面临诸多挑战。
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通过加强三农工作,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缓解农村人口外流的压力,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
论述二:乡村治理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基层治理的薄弱,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治理,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至关重要。
三、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环境保护论述一:农民是我国农村的基础,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对象。
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目的。
通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论述二:农村环境保护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粮食安全热点分析报告
粮食安全热点分析报告粮食安全是一个影响国家稳定、民生幸福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热点问题,其中主要包括质量安全问题、粮食供给保障问题以及生产环节问题。
首先,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许多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导致粮食中农残超标问题普遍存在。
同时,粮食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使用不当、储存过程中的霉菌产生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粮食的质量安全。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监管,规范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环节,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其次,粮食供给保障问题是当前粮食安全的重要热点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也不断上升。
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长期的粮食供给压力使得粮食供应不稳定,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
加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短缺、农田资源的浪费等问题,使得粮食供应保障面临很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通过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措施来解决粮食供给保障问题,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此外,生产环节问题也是当前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土地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粮食的质量和产量。
例如,农业用地过度开发、草地过度放牧等问题导致了农田退化和土地沙化现象的加剧,同时也使得粮食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农田布局,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质量安全问题、粮食供给保障问题以及生产环节问题是当前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专题一关注“三农”问题,确保粮食安全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0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
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2、中央“一号文件”
2011年02月10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
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3、粮食价格上涨
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推出调控物价政策,并联合多部委全面监察并限制物价上涨。
首当其冲就是控制粮价。
国际粮价已经大规模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部分粮食的价格已经破纪录。
去年玉米的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
世界银行称,全球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29%,而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间,全球食品价格更是上涨了15%。
4、国务院粮食工作会议
2011年2月9日国务院召开关于粮食生产常务会议,出台十项措施,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扶持粮食生产,10日又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2月10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
他强调,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努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加大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资金投入。
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期中央财政安排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各地都要继续增加支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
进一步做好粮食等农产品市场调控。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继续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保障农民从事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合理收益,努力形成务农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灵活运用储备、进出口等手段,完善市场调节,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考查角度:
1、就促进粮食生产,提出你的建议?
2、加快改革水平发展对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
3、29.(16分)“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文件强调,发展水利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坚持民生优先。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
二坚持统筹兼顾。
注重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
三坚持人水和谐。
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坚持政府主导。
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五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注:①2011年全国大米价格与去年8月6日相比上涨了10.56%,与2005年初相比上涨了45%;2011年面粉价格与去年8月6日相比上涨了8.6%,与2005年初相比上涨了37%。
②2011年2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十项措施,扶持粮食生产,10日又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粮价问题备受关注。
材料三2011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⑴结合材料一,从哲学角度说明发展水利所坚持原则的理论依据。
(6分)
⑵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材料一对解决材料二所反映问题有何作用?(6分)
⑶结合材料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为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你的建议。
(4分)
答案:⑴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统筹兼顾,注重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坚持政府主导,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⑤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发展水利必须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每点1分)
⑵①从2005年初到2011年2月大米、面粉价格大幅上涨;粮价上涨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粮价。
②价值决定价格。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带动公共财政
对农业的投入,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促进粮价回落。
③供求影响价格。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防涝抗旱能力,客观上稳定了粮食生产,有利于增加粮食供给量,促进粮价回落。
(每点2分)
⑶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化,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③立足农村现代化建设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运用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积极发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交流借鉴,博采众长。
吸收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文化成果,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文化品牌。
⑤人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搭建农民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和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