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从毁灭到复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奇迹与发展二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国家几乎陷入了一片废墟。

然而,日本的政府和人民没有放弃,他们用辛勤劳动和勇气在短短几十年间,将这个曾经的废墟变成了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个奇迹的背后,探寻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启示作出分析。

一、战后日本的经济情况战后的日本,几乎一片废墟。

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迅速宣布投降,战争结束。

然而,日本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资源和产业,社会基础瓦解,国民经济崩溃。

此时,日本政府和人民所面临的,是修复所剩无几的资源,全力重建日本的棘手任务。

二、美国的援助和日本的回归美国在二战后为日本提供了巨额援助。

这一援助使得日本得以修复受损的工厂、铁路、电力等能源设施,并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

此外,日本政府和人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文化、社会和国际政治方面,更加积极地表现出强劲的创新意识,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在教育、制造业和技术创新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尽管它居民同年龄的平均产业劳动率较低。

三、投资和技术的进步日本经济奇迹的另一个重要引擎是投资和技术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以提高国内工业的竞争力和生产率。

这些计划需要投资大量资金,但由于美国提供的财务支持,这些投资节节攀升。

同时,日本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改进了机器和生产流程,并制定了一系列高效管理的批量制造方法(如进口技术和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全球业界的最佳实践标准。

四、积极的出口政策在建立行业基础之后,日本还开始了出口行动。

通过在美国市场高效地销售和出口高品质产品,日本的出口贸易得以大幅增长。

事实上,日本的出口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

高质量的产品,如汽车、电视机、相机和其他电器制品的品牌,不仅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优质的产品之一,而且进一步改善了日本对国际市场的印象和信誉,为其创业带来了金融赞助和资金。

四川省金堂县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

四川省金堂县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经济的奇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主题概述】1、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本主题叙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学习的重点。

其中,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讲述了政治和法制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通过六件历史大事集中概述了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我国现代化的指导作用。

2、理论提升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切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史苑拾遗】改变中国之会:别样故事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12月22日,北京迎来冬至。

这一天,北京距离太阳最远。

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却让每一个中国人心头都暖洋洋的。

当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中最后一段话这样说:明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周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全军指战员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12月23日,广播公报响彻千家万户。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奇迹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奇迹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奇迹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场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奇迹出现了。

首先,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从工业化起步以来,工业化生产的核心地区一直是西欧和北美洲。

这些地区因为拥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适宜的气候、土地等资源而迅速发展。

这样,在市场上产生了相对优势,成为了市场的领导者。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此之前,生产主要依赖于手工业和手工艺。

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下,产品精度不高,不容易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然而,随着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机械代替人力成为了生产的主要工具。

这样,制造业的产能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这种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方式提升了生产成本的竞争力,推动了市场的繁荣发展。

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交通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是推动交通运输的关键。

在此之前,交通主要依靠人力马车、帆船等。

这些传统工具的使用受限于天气和人力,不仅耗时长,而且效率低下。

而蒸汽机完全颠覆了这种情况,快速而可靠地将货物和人员运输到世界各地。

这项技术决定了今天的物流和运输,使商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人类生活水平,加速了经济增长。

在这个时代,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化、产业化社会转变。

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这样在市场上开辟了新的消费领域。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了,这让更多的人拥有了购买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和经济增长。

综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的高效生产、交通工具的高速运输、人类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等诸多因素相互促进,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人类的经济奇迹加速到来。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5:我国铁路、公路和桥梁建设的发展。
亚欧铁路大陆桥示意图
亚欧铁路大陆桥东起中国沿海的连云港市,西抵荷兰鹿特丹港。新亚欧大陆桥(又称 新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大动脉之一,全长10870公里,是又一座连接亚欧大陆 最快捷、最廉价的重要运输通道,对促进亚欧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 10 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课堂小结
1、世界最高的铁路是( A青藏铁路 B渝怀铁路 C西伯利亚 大铁路
A)
2、 ( )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 电站。
C
A伊泰普水电站 B二滩水电站 C三峡水电站
3、中国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企业 是( )
四川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建设
国家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 退牧还草、沙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到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已完成造林近3亿亩,退牧 还草工程治理草原近2亿亩。
国家实施“西部特别找水计划”让宁夏海原县从200多米深地层打出了水
广西百色靖西县龙帮镇大漠瑶寨的 瑶胞在安装电视天线
2、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措施
1)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3)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4)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
3、结果: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讲话
2005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本溪钢铁集团公司实现联合重组。鞍本钢铁集团已具备年 产钢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航母”。
C
A洋河体育场 B大田湾体育场 C重庆奥体中心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日下午三时。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事委
人民代表大会。

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底结束。

②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提出:鼓足干劲,
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①“铁人”——王进喜:
月,刘少奇被开除党籍,次年在河南含冤去世,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


——(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调整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益提供了法律保证。

④司法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人平等。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5、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①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④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

⑤南方谈话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作业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作业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下列举措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①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通过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①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B【解析】【详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都有利于从供给角度提高经济质量,故①①符合题意;选项①①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动力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现在要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

发展动力转变带来的变化,其合理的传导路径可以是①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供给①新的需求推动产能的扩大①不断推进产品的创新①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创新发展理念。

A:创新驱动,首先是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带来产品的创新,创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新的消费需求会促使企业调整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供给,传导路径为①→①→①→①,A传导正确。

B:①应排首位,而不是排尾位,①应排①后,①应排尾位,B错误。

C:①应排首位,而不是排尾位,①应排尾位,而不是排首位,C错误。

D:①应排首位,①排①后,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试卷第2页,总16页是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让更多优质大米走上百姓的餐桌,C 符合题意。

A :此种“基地模式”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但并不能实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A 说法错误。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名师教案 川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名师教案 川教版

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记住水电工业取得辉煌成就——二滩电站、三峡水电站(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知道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得出“邓小平理论是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结论。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学难点西部大开发和东部老工业基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西部开发“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应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5到10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使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

”——江泽民开放。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2分钟1、课题板书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0分钟1、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3、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4、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措施?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创造了哪些世界奇迹?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7 分钟1、学生合作学习自学提纲与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略六、课堂检测 5分钟学习测评七、课时小结 5分钟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八、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一、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取得的极大成就二、学习探索1、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3、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4、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措施?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创造了哪些世界奇迹?教学反思:。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相对于解放以后1953-1977年的经济的大起大落而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时期,如图1。

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波动幅度更小,是典型的黄金增长时期。

从增长时间来看,在所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中算是非常罕见的。

在可以比较的大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历史看,美国从1870-1910年代前后完成工业化,基本上维持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6%,而新加坡、日本、韩国虽然增速较高,最高时平均增速也能超过10%以上,但波动幅度显著高于中国。

图1:1953-2011年中国GDP增长速度1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了吗?国民经济增速今年以来逐季下行,照此势头,明年经济增长会不会进入“8”的轨道?未来还能否续写高速增长的奇迹?请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的判断。

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增长了30年,今后8%—9%的增长应该是常态,而且越往后越会逐步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就像一个人的发育,在青春期迅速抽条长个儿,以后就会逐步稳定下来。

(1)经济增速仍处合理区间,明年经济增速即使再回落也不会到8%以下记者:今年一至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9.7%、9.5%和9.1%,这种逐季下行的走势是因为受到世界经济影响,还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调控?王一鸣: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刺激政策逐步淡出和由此带来的需求因素变化,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

我们不能将政策刺激下的两位数增长率作为一种常态。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与潜在增长水平基本是一致的,在世界范围比较,中国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还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导到调整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效益上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西部大开发简介文字阅读素材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西部大开发简介文字阅读素材 川教版

西部大开发简介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及国内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英国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每一章的概括

英国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每一章的概括

英国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每一章的概括一、引言《世界经济千年史》是一本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撰写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涵盖了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从公元前的古代文明到现在。

本书通过大量数据和图表,详细分析了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历程,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

每一章都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概况。

二、第一章:远古时代至公元前的经济本章主要讨论了远古时代至公元前各个文明的经济状况。

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经济制度、贸易、农业生产等方面。

作者强调了这些古代文明对后世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方面。

三、第二章:中世纪欧洲经济本章主要分析了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状况。

作者讨论了封建制度、庄园经济、城市兴起与贸易发展等方面。

此外,本章还涉及了黑死病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变革。

四、第三章:近代欧洲经济崛起本章重点讨论了近代欧洲经济的崛起过程。

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扩张等方面。

作者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欧洲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地位上升。

五、第四章:亚洲经济的崛起与挑战本章主要关注了亚洲经济的崛起及其面临的挑战。

作者讨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战后重建以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等方面。

此外,本章还涉及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六、第五章: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与困境本章重点分析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包括殖民时代的影响、独立运动后的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等方面。

作者强调了拉丁美洲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七、第六章:非洲经济的探索与机遇本章主要讨论了非洲经济的探索与机遇。

作者分析了非洲的殖民历史、独立运动后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前的经济状况。

此外,本章还关注了非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机遇与挑战。

八、第七章: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展望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总结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内容提要】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是中国历史由中古向近古转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夏金元(916年-1368年)积极学习中原汉人的经济方式、制度与文化,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建立本民族政权,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

这一时期的华夏文化不断向四周扩散,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最终源于漠北的蒙古族迅速崛起,半个世纪内先后灭掉西夏与金,之后建立元朝,再次实现中国统一。

为巩固统一,政治上中央与地方分别实施中书省与行省制度;经济上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民族关系上设立专门机构宣政院处理宗教与西藏事务;元朝成为一个版图辽阔、民族众多、边疆稳定的大一统国家。

【知识体系】一、辽与西夏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1)契丹一词最早见于《魏书》,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秦汉时为东胡的一支。

先后依附于唐时期的大贺氏联盟、后突厥、回纥。

(2)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上京。

耶律德光统治时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改国号为辽。

(3)巩固措施:A.阿保机提倡农业,垦艺荒田,接受农耕生活;B.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接受汉族封建文化;C.政治上采取“藩汉分治”制度,设置南、北面官制。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事务。

2.辽宋的和战:(1)“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辽军南征逼近东京,宋真宗到达澶州后士气大振,辽宋议和。

和议内容有: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辽撤兵。

(2)意义:澶渊之盟后宋辽维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局面;宋辽边境安定,贸易兴旺;加强民族友好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3.西夏的建立(1)建国: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党项族为羌族的一支,唐中以来活跃在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唐末形成藩镇割据。

(2)采取措施:A.政治:仿照唐宋政治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同时保留一套蕃号官称;B.选官: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吏;C.文化:仿照汉文楷书,创制西夏文字;D.对外关系:,名义上先后向北宋、金称臣,实际上保持事实独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895-1911 1912-1918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2、表现: (1)厂矿企业增多和投资总额增加 (2)轻工业发展较快:面粉业、纺织业等
3.结束: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 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小结
曲折发展
1860 1870 1895 1912 1914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调整与改造 (1949-1956)
(一)合理调整(1949-1953) (二)和平改造(1953-1956)
中 概况
时间
原因
国 民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商企业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
影响主要有:( )
(1)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2)使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调整
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先向中国输出资本;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
(1)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如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年建国中国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奇迹

年建国中国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奇迹

年建国中国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奇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漫长历史中,中国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让人们为中国的发展所折服。

下面我们将回顾一系列中国取得的全球瞩目的奇迹。

一、经济奇迹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这些政策促使中国经济增长迅猛,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的经济奇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GDP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成功地实现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型,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中国在外贸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再次,中国在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

二、基础设施奇迹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中国的高铁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快、最现代化的高铁网。

中国的城市地铁系统也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了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和人口需求。

三、减贫奇迹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数以亿计的人口脱贫。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减贫国家之一。

中国的减贫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提供了借鉴。

四、科技创新奇迹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并在人工智能、5G技术、太空探索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的科技公司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也成为国际科技舞台上的领军企业。

五、环境保护奇迹尽管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了许多环境问题,但中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的力度,改善了大气、水质等环境指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探究4:荣氏企业在此时期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 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 日益萎缩(1937-1945)
(一)原因: 1、日军的摧毁、掠夺 2、官僚资本的压制
官僚资本主义:
①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 政权相结合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
探究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 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三 较快发展(1927-1936)
(一)原因: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扶植民间轻工业、
统一货币、关税自主、
(二)表现: 工业部门增多,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情境四: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的一声炮 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 的化为一片焦土。而且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 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荣氏 企业日益萎缩。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 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毁,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 备,也大都被敌人“军管”劫夺。
谢谢
小组合作 讨论交流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阻碍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3、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1、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情境一:
1895底年,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荣氏兄弟(荣宗敬与荣德 生)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于1896年在上海开设广生 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 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地 方当地士绅的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 地方官支持实业。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 ,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 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 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面粉厂,荣氏取得初步发展。

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中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崛起。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中国崛起的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关键要素以及中国经济奇迹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的原因中国的崛起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领导层意识到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无法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领导人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以引进外资和技术,实现经济现代化。

改革开放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人民面临着贫困和不平等。

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和改革国有企业,中国的经济逐渐复苏,并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关键要素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其坚持了一系列关键要素。

其中包括:1.市场经济导向:中国采取了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政策,放开了价格管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并吸引外国企业来华投资。

2.外资引进: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这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外开放:中国扩大了对外贸易,降低了贸易壁垒,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

4.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中国经济奇迹的影响中国经济奇迹的影响深远且多方面。

以下是其主要影响之一:1.减少了全球贫困:中国的崛起带来了数亿人的脱贫。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中国的成功经验已成为世界各国减贫的重要参考。

2.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全球企业,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3.加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香港回归日为世界提供的经济奇迹

香港回归日为世界提供的经济奇迹

香港回归日为世界提供的经济奇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香港的归属变迁,更开启了一个经济奇迹的诞生。

香港回归后,其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让它成为全球瞩目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为世界提供了许多经济机遇和启示。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经济体,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条件。

它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部,连接亚欧两大洲,容易与全球各地建立紧密的商业联系。

同时,香港的法律体系完善,具备高效的金融市场和自由的经济政策,这为国际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透明、稳定的经营环境。

这些优势使得香港成为大量跨国公司和投资者的首选地点。

回归后,香港的金融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壮大。

香港回归日前后,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香港却能保持相对稳定。

香港的金融体系以及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此外,香港也积极发展创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如人民币离岸业务和股权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其金融业的国际地位。

与此同时,香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之一,为全球提供了无数商机。

香港优越的港口和航运设施以及高效的物流系统,使得全球货物能够快速准确地进出香港。

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并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互惠互利。

不仅如此,香港还拥有广泛的国际航空网络,成为国际旅游和会议展览的重要目的地,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畅通无阻的交流渠道。

香港回归日也标志着香港的经济转型和升级。

自回归以来,香港开始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这一举措使香港从传统的金融、贸易和物流中心转向了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香港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吸引了大量国际科技企业和创业者前来投资和创业。

这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同时也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奇迹。

总而言之,香港回归日为世界提供了经济奇迹。

香港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由的经济体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高效的金融机构,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百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文| 刘 欣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2021年首季中国经济成绩单颇为亮眼。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3%,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4.5%、33.9%、25.6%、29.2%,主要指标均实现“开门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开局之年,这样的成绩单格外“提气”。

回首一百年前,国家积弱积贫,饱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残余封建主义的压迫。

在当时,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努力奋斗,国家经济在艰难的环境中缓慢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前,在风雨如晦的中国,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开启了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求索。

1921年7月23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其中在经济方面明确主张: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初登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经济发展的出路。

此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深刻洞察民族的苦难和百姓的凄苦,提出了“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的重要主张。

它一语道破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这对随后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井冈山土地革命。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课件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世界经济的奇迹课件
1.经济增长的速度居世界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 2.我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开 发战略等 的实施
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3.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宏伟的建 南北大干线(京九铁路)、青藏铁路、高速铁路 设工程 从无到有、“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南水北调
课后练 习
1.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表现在( ) ①人口数量得到控制,质量得到提高②水资源和矿山资源得 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③环境质量提高④国民经济调整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哪一年开始,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和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 )。 A.1982年 B.1983年 C.1999年 D.2000年 3.我国的三峡工程哪一年全面竣工?( )。 A.1994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9年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的实施 4、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1998年为例,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不 以上情况表明 1. 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 足中部地区的 1/2和东部地区的1/4; 1.有利于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1、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159元,比东部和中部地区低7374元和 1240 元; ( 2 )、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2. 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每百平方公里土地铁路和公路里程分别为0.55公里和6.97公 (1)、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里,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87公里和6.35公里,比东部地区少2.76和 3.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3.有利于促进边疆的稳定; 我国把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 28.5 公里; 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430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3元; 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4.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 人均消费支出 355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2元,低于东部 4.有利于促进西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地区1678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理解
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分析:
第4课《世界经济的奇迹》作为阅读课文,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持久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我国的工业建设,铁路、公路、桥梁建设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材料。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的重要措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又强调我国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写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根本点,从而反映党和国家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巨大努力。

导入新课: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集会议在北京举行。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新课标第一网
“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

通过一系列图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我国工业产值比较表》《1979~1997年爱祖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新中国成立以来钢、煤、原油增长示意图》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创造了哪些世界奇迹?
1: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吃饭问题。

2:钢产量从1996年起连续突破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首位。

2003年达2.2亿多吨,令世界瞩目。

3:大庆油田稳产高产20多年。

4:水电工业取得辉煌成就——二滩电站、三峡水电站(2009年全部竣工)。

5:铁路骨干网络建设成就——亚欧大陆桥、京九铁路。

6: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003年跃居世界第二位。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了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总结为: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1、西部落后的一些表现:
以1998年为例,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不足中部地区的1/2和东部地区的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59元,比东部和中部地区低7374元和1240元;每百平方公里土地铁路和公路里程分别为0.55公里和6.97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87公里和6.35公里,比东部地区少2.76和
28.5公里;
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430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3元;
人均消费支出355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2元,低于东部地区1678元……
2、东北地区老工业出现的困境:
2002年,东北三省共有3346家企业发生亏损,占29.9%;有1228家企业的盈利为零,占11%;有1580家企业的盈利在10万元以内,属微利企业,占14.1%;有1755家企业的盈利在10--50万元之间,占15.7%;有823家企业的盈利在50--100万元之间,占7.4%;盈利超过100万元的企业只有2435家,占21.8%,其中,盈利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仅487家,占4.4%。

3、对策:
西部开发“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应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力争5到10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使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

”——江泽民
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的力度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为失业人员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吸收外资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
小结: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