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3学前教育学(专科)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7)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D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2..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发展理论。
)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C )的儿童A. 卢梭B. 洛克C. 皮亚杰D. 蒙台梭利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C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4.. 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D )原则。
A. 发展适宜性B. 启蒙性C. 综合性D. 独立自主性5.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全身的。
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A.连续性B .发展性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综合性D.差别性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7. 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 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 发展适宜性B. 启蒙性C.综合性D. 独立自主性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A.综合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启蒙性原则D.活动性原则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10.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 )A.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与师生关系B.教师的保育意识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D.幼儿的自理能力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11. 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C )A. 保教结合原则B. 综合性原则C.发展适宜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12.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育的(D )A.保教结合原则B.独立性原则C.综合性原则D.启蒙性原则13.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C )C.年龄适宜性D.课程适宜性 14. 在教育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学前教育的 ( B ) A .保教结合原则C.综合性原则15. 具有很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原则是 ( A )A. 保教结合原则 B .独立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16. 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该以 A. 启蒙性B. 活动性C. 综合性 二、名词解释1. 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 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 配合其能力、 兴趣和需要, 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 多角度、 多学科的发展。
学前专科《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2)
学前专科《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3.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1.试述学前教育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1)孕育阶段;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2)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3)初创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4)发展阶段: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2.简述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第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
从出生到约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
(2)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
约2~7岁。
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
(3)第三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
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
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
(4)第四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
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
3.婴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和教育包括哪些工作?。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3)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单项选择题1. 古希腊的 ( B ) 的先天理念说是遗传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2. 总的来说,幼儿期的幼儿的句子基本上是以 ( C ) 为主。
4. 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因素是 ( C )A. 成熟B. 生长C. 遗传D. 发育5. 头大、躯干长、四肢短小、胸围比头围小的形式特征是 ( A ) A.初生儿 B.幼儿 C.小学生学生6. 杀婴和溺杀女婴现象体现了 ( B )A.人本位的儿童观 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C.主体性儿童观D.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7.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哲学家 __________ 和“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 ______ 。
( A ) A.柏拉图 格塞尔 B.柏拉图 洛克 C.格塞尔 华生 D.洛克 华生8. 个体的发展是按照( D )(顺序)进行的。
A .由脚到头,由四周向中间B .由脚到头,由中间向四周 C.由头到脚,由四周向中间D.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9. 有关研究表明, 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 1730个, 4~5岁幼儿为 2853 个, 5~6岁为 3562个,由此结果 可看出,( B )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14. ( C ) 的“教育万能论”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A. 格塞尔 B. 洛克 C. 华生 D. 柏拉图15. 儿童年龄越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越 ( B ) A. 小 B. 大 C. 平稳 D. 没关系17.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 ( C ) 四个要素。
A.教育、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B. 成熟、教育、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C. 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D. 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教育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格塞尔D. 亚里士多德 A. 长句 B. 短句 C. 单句 D. 复合句3.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要符合 ( B ) 的要求。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8)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就是( B )A.游戏活动教育化B.教育活动游戏化C.教学手段游戏化D.教学内容游戏化2.让儿童扮演站岗的哨兵,结果发现,孩子们竟能原地不动地“守卫”很长时间,这在平时是绝对不可能的,这里用的训练方法是( C )A.环境体验法 B.行动操作法 C.角色扮演法D.移情法3..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认识,这是示范法中的( A )。
A.完整示范B.部分示范C.分解示范D.不同方向示范4.角色扮演法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 A )。
A.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内化B.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认同C.认同→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D.认同→内化→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5.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步分段地示范,使儿童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
这是示范法中的( C )。
A.完整示范B.部分示范C.分解示范D.不同方向示范6..移情法中的( A )(训练方法),是运用言语提示唤醒被试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情感。
A.情绪追忆B.情感换位C.巩固深化D.认知提示7.角色扮演法的第一阶段是( D )A.简单再现 B.认同 C.内化 D.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8.对某幼儿进行必要的批评,采用的主要方法应该是( B )A.集体形式B.个别形式C.集体讨论、个别纠正D.集体与个别形式相结合9.为儿童创设一个特定环境,让幼儿在其中自我疏导其身心的某些不平衡状态,这种教育方法是( C )A.疏导法 B.排遣法 C.发泄法D.环境体验法10.对幼儿言行进行负强化的方式是( A )A.口头批评 B.口头表扬 C.物质表扬D.随机表扬11.为幼儿提供真人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这种现场学习法是( C )A.观察法 B.直观形象法 C.参观法 D.示范法12.发泄角内布置的画具主要意图是让幼儿( C )A.进行绘画练习 B.完成自己未画好的作品C.进行任意的涂鸦D.画表演头饰13.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的方法是( C )A.讨论法B.语言法C.演示法D.环境体验法14..让幼儿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是移情训练的( C )A.认知提示B.情绪追忆C.情感换位D.巩固深化15.在教师指导下,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方法是( D )A.故事法B.语言法C.讨论法D.观察法16.教师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方法是( B )A.语言法 B.范例法 C.参观法D.讨论法17.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的方法是( B )A.移情训练法 B.直观形象法 C.角色扮演法 D.发泄法18.角色扮演法分三个阶段,依次顺序是( B )A.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认同B.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内化C.认同—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内化D.内化—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19.( C )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的一种教学方法。
00383学前教育学(专科)复习资料
00383学前教育学(专科)复习资料00383学前教育学(专科)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名词1 .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6 .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简答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2)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 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4) 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提倡终身教育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现代化 .三、论述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00383自考学前教育学第三章
•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婴儿出生时就有了味觉和嗅觉。 一般学者认为,味觉是儿童早期最发达的感觉,因为它具有保护生命的价值。
4、触觉的发育 触觉是幼儿用来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手段,新生儿出生后就是依靠触觉(而非视觉)而
(3)儿童掌握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
• 2、语法的发展 • 最初儿童说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常以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成人需要
结合情景来理解要表达的内容;2岁后,逐渐出现结构较为完整的句子,以后又出现了 简单句。
• 3、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 • 到了学前阶段末期(5、6岁时),儿童能够独立、完整、连贯地讲述或复述某一件事、
•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 • 洛克:“白板说” • 华生:“教育万能论”,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
让我把他们放在特殊环境中教育… 我都可以使他成为医生、 律师、商界领袖、乞丐或窃贼。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概念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20世纪下半叶,人们普遍认可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个体 心理发展的四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过程
•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 1、个体心理的产生主要是依赖其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个体心
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2、儿童神经突触的数量与长度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增多、加长。同时,到 幼儿末期,其神经纤维大部分都已髓鞘化,使神经传导更为迅速,精准。
• 3、随着婴儿大脑结构的逐步发育和成熟,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逐渐加强,两者 日趋平衡。
内容
• 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专科《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第一、二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第一次尝试。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远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远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学前教育是面向0-6 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攻能的表现和结果。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11.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王守仁)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
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理想国》D.《林哈德与葛笃德》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 )。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 )。
A.欧文B.杜威C.福禄培尔D.蒙台梭利4.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 )。
A.社会的功能B.个体的功能C.文化的功能D.育人的功能5.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
A.单一性B.停滞性C.发展性D.狭隘性6.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5)
第五章学前教育目标一、单项选择题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D )A.幼儿的品德教育B.幼儿的智力开发C.幼儿的心理健康D.幼儿的身心健康2. 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学前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 D )。
A. 社会发展的需要B. 教育方针C. 教育政策D. 学前儿童的需求3.学前教育目标具有前瞻性,要求学前教育目标能( D )A.预见儿童发展的阶段B.预见教育发展的趋势C.预见教育活动的结果D.预见社会新的要求4.学前教育目标应该面向未来,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它应具有( C )A.发展性 B.社会性 C.前瞻性D.连续性5.学前教育根本性目标应该是( C )A.社会发展目标B.学科教育目标C.儿童自我发展目标D.为小学做准备的教育目标6.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 A )A.社会要求B.国家政策C.教育方针D.经济发展水平7.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C )A.良好的智力品质B.良好的道德素质C.良好的身体素质D.良好的个性品质二、名词解释1. 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 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3.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三、简答题1.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 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1)我国的教育方针;(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
3. 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1)培养全面素质;(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的掌握,对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阶段的了解,对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识记: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
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3.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功能与效益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功能和效益概念的理解,对学前教育功能与效益的基本类型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分析学前教育具体功能与效益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学前教育功能和效益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学前教育的功能识记: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
理解: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应用: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前教育的功能。
2.学前教育的效益识记:学前教育效益的内涵;学前教育效益的特点;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
理解:学前教育的具体效益。
应用: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了解程度,考核学生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学前教育在人的内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在人的外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识记: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理解:遗传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任务和内容的了解,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考核运用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学00383最后冲刺复习版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内容•四、教育的物质资源•第三节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二、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环境•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二、精神环境与学前教育•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经济•一、经济是教育的基础•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政治•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影响)•三、政治与学前教育•第四节学前教育与文化•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三、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四、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五、文化传递、传播与教育•六、文化选择与教育•七、文化变迁与教育•八、文化与学前教育••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二、我国人口与现状对教育之影响•三、我国人口与学前教育•第六节学前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一、人的个体社会化•二、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发展的概念•一、儿童发展的含义•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三、发展的特征•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内容•一、儿童生理的发展•二、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三节儿童发展观•一、儿童观•二、儿童教育观•第四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第一节学前教育思想溯源•一、学前教育的起源•二、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三、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一、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二、蒙台梭利教育法•三、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四、加德纳的多层智力观与幼儿的完整学习•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六、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第三节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家•一、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二、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五章学前教育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制定•一、什么是教育目的•二、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第二节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一、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二、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第六章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第一节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游戏的特点•二、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第二节游戏条件的创设•一、给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二、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三、幼儿园室内活动区的创设•四、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三节游戏的指导和评价•一、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二、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三、各类游戏的指导和评价••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独立自主性原则•一、独立自主性原则的内涵•二、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发展适宜性原则•一、发展适宜性概念•二、发展适宜性课程•三、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的事项•第三节保教结合原则•一、保教结合的任务与范畴•二、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节综合性原则•一、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二、教育手段的综合性•三、综合性原则所应注意的事项•第五节启蒙性原则•一、学前教育的启蒙性•二、学前启蒙教育的内容•第六节活动性原则•一、活动性原则的重要意义•二、活动性原则的实施••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直观形象法•一、直观形象法的内容二、采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的事项三、参观法•第二节游戏化方法•一、游戏化方法的实施二、注意事项•第三节语言法•一、故事法二、讲座法•第四节移情法•一、移情法所用的训练技术二、移情法的实施•第五节角色扮演法•一、角色与角与扮演法二、角色扮演法的心理效应•三、角色扮演法的特点四、角色扮演法的教育过程••第六节环境体验法•一、环境体验法•二、环境体验法的操作内容•三、注意事项•第七节行动操练法•一、行动操练法•二、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的问题•第八节发泄法•一、发泄法的内容•二、发泄法的注意事项•第九节表扬鼓励法•一、表扬鼓励法•二、实施表扬鼓励法应注意的事项•第十节批评惩罚法•一、批评法二、惩罚法••第九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节家庭的教育功能•一、家庭二、家庭的社会功能三、家庭的教育功能•第二节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一、家庭教育的特点二、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第三节家庭育儿环境•一、和谐的生活气氛二、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三、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四、属于儿童的天地•第四节家长育儿守则•一、做好榜样二、尊重儿童三、理智的爱•四、规矩明确五、步调一致六、适当回避•第五节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一、细心观察二、满足兴趣三、动手多练四、游戏学习五、鼓励成功•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七、巧用提示八、公平适度九、做轻松的父母•第六节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一、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二、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第十章托儿所(含托儿班)的保育和教育第一节托儿所的性质和任务•一、托儿所的性质二、我国托儿所的发展历史•三、托儿所的保教任务四、正确理解早期教育与早期智力开发•第二节托儿所的环境和设备•一、托儿所的选址二、托儿所的房屋建筑三、布置安全、卫生、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第三节托儿所日常生活的护理和教育•一、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二、睡眠三、科学喂养和饮食•第四节托儿所全面发展教育•一、婴儿动作发展与训练二、3岁前婴儿智力教育•三、3岁前婴儿情绪情感的培养四、培养婴儿之间初步的友爱关系•第十三章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第一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与内容•一、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二、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三、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第二节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一、园所的家长二、家长参与••第十二章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第一节幼儿园小班的教育特点•一、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二、小班幼儿的入园教育•三、建立常规,组织好小班一日生活四、布置活动室环境,开展游戏活动•五、发展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第二节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特点•一、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二、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三、进行常规教育,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四、开展活动区活动••第三节大班幼儿的教育特点•一、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二、大班幼儿的入学教育三、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四、大班幼儿的活动区活动•第四节学前班与混合班的教育特点•一、学前班的教育特点二、混合班的教育特点••第十四章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第一节幼儿教师•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二、幼儿教师的职责三、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第二节保育员•一、保育员的职责二、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第十五章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社区教育•一、什么是社区二、社区教育的发展及特点•第二节国外社区学前教育•一、美国的社区学前教育二、澳大利亚的社区学前教育•第三节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一、城市社区学前教育二、农村社区学前教育三、幼儿园与社区•第十六章幼儿园教育概述•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概述•一、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二、我国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第二节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一、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二、我国幼儿园保教目标•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二、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三、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四、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育概念的界定•⒈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第十二章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处于发展的不平衡期,甚至出现“撒野”行为的是( C )292A.1—2岁B.3—4岁C.4—5岁D.5—6岁2.长相端正、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好、性格活泼开朗的儿童大都属于( A )294A.受欢迎型B.被拒绝型C.被忽略型D.逃避型3.我国幼儿园小班一般为( B )270A.2-3岁B.3-4岁C.4-5岁D.5-6岁4.我国幼儿园大班一般为( D )302A.2—3岁B.3—4岁 C.4—5岁 D.5—6岁5.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 A )287A.幼儿的身高B.教师的身高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6.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的是(A )270-271A.3—4岁B.4—5岁 C.5—6岁D.6—7岁7.学前教育要重点为对幼儿进行( D )A.汉语拼音教育B.识字教学C.钢琴教学D.社会适应性的准备8.小班幼儿毛毛刚入园时,经常望着幼儿园的大门哭哭啼啼,面无表情,对老师不加理睬,这属于分离焦虑的( B )273A.反抗阶段B.失望阶段C.超脱阶段D.反复阶段9.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的基本方法是( A ) 285A.讲解示范B.行为训练C.督促检查D.个别教育10.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B )293A.培养集体责任感方面B.解决同伴交往问题C.建立亲子依恋关系D.建立常规方面11.幼儿无意中做错了事,诚实地告诉了大人,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以后他为逃避惩罚而说谎。
这是( C )。
299A.分不清事实与想像的谎话B.夸耀式的说谎C.掩盖式的说谎D.模仿式的谎话12.大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A )309A.培养集体责任感B.解决同伴交往问题C.建立亲子依恋关系D.建立常规13.幼儿处于想像力十分丰富的年龄阶段,他们常常会搜集自己幻想世界中的各种素材对某一事物进行渲染,这是( A )。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11)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1. 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 ( D )是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需要达到的目标。
264A.幼儿园教育目标B.近期目标C. 中期目标D.活动目标2.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的学 前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 ( D )266A. 尊重儿童B. 重视儿童积极情感体现C •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3. 在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中, ( C ) 是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264A.幼儿园教育目标B. 近期目标C.中期目标D. 活动目标4. 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 ( C ) 。
257A. 0 —2岁B. 2 —3岁C. 3 —6岁D. 6 —7岁5. 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C )264A.全园教育目标B. 中期目标C. 近期目标D. 行为目标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9.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 A )261A 社会要求B 国家政策C 教育方针D 经济发展水平 10.“三优”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倡导的群众性活动,其宗旨是( D )256A 提高家长教育水平B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C 推动儿童社会化进程D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1.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代表了心理学、教育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体现出家二、名词解释1.幼儿的一日生活 :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
2672 . 幼儿园:对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 . 中期目标 :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 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的不同要求。
4 . 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
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 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概念的掌握,对学前教育学产生和发展阶段的了解,对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任务、特点等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识记: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
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3.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功能与效益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功能和效益概念的理解,对学前教育功能与效益的基本类型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分析学前教育具体功能与效益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学前教育功能和效益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学前教育的功能识记: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
理解: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应用: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前教育的功能。
2.学前教育的效益识记:学前教育效益的内涵;学前教育效益的特点;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
理解:学前教育的具体效益。
应用: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了解程度,考核学生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学前教育在人的内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在人的外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识记: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理解:遗传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任务和内容的了解,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考核运用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00383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2022年7月延期
00383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2022年7月延期1.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六岁儿童的教育。
(广义: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有目的的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
)(狭义:机构教育,即在学前专门机构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教师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3~6岁幼儿园施加影响,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3.儿童观: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看法。
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4.幼儿园教师:在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利用专门的设施,按照特定的章程,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的专业人员。
5.幼儿园课程: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成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7.学前教育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的活动8.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师为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的安排与组织。
9.档案袋评价法:伴随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所出现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是一种强调“动态”的评价模式。
10.师幼关系:也称师幼互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11.行为性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12.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13.表现性目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14.单元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单一或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83学前教育学(专科)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名词1 .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4 .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
5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
6 .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简答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2)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 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4) 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提倡终身教育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现代化 .三、论述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一、名词1.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 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 人的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二、简答1. 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 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 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 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三、论述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一、名词l.儿童的发展: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
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
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3.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4.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
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5.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8.社会本位儿童观: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
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
9. 人本位儿童观: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
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二、简答l.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儿童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
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
也强调了后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是: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5.简述个体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
6.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
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三、论述l.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略)。
2.联系实际分析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联系实际分析略)。
第四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一、名词1.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 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 人的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二、简答1. 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 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 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 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三、论述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
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
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第五章学前教育目标一、名词1. 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