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
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环节三:介绍其他类型软体动物
在观察双壳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书上13页石鳖、蜗牛和乌贼的图片,提出思考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在PPT上补充这三种动物的结构图片,教师给出适当地补充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特征。
(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如运动器官是足。
总之是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
环节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教材13页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归纳、总结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
课堂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认识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可以通过概念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软体动物。
作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丰富的多样性以适应其生活环境
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软体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通过对其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作业方案 1.金牌学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预习下一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生成)
按照贝壳个数将不同类型的软体动物介绍给学生,打破学生认为所有软体动物都有贝壳的误区,使学生自行归纳出软体动物“大多有贝壳”这一特征。
加强难点讲
解(举实例)。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道了它们的主要特征。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类群的动物以外还有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等。
目前生物圈中已命名的动物大约150万种,其中节肢动物占120万种以上,软体动物占10万多种,分别成为动物界的第一、第二大类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两类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知,水到渠成。
明确目标,引起重视授新展示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
提问: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是软体动物,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你还知道哪些软体动物?进一步提问:坚硬的贝壳会影响它们运动吗?乌贼、章鱼等体外不具有坚硬的贝壳,为什么它们还属于软体动物呢?指导阅读P12“观察与思考”,出示河蚌的挂图,讨论: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果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3、河蚌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进一步提问:河蚌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有怎样关系?引导学生填写下表:观察、归纳: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具有坚硬的贝壳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列举曾接触过的软体动物贝壳会使它们运动变缓慢,它们身体都教柔软。
阅读,观察,讨论,回答:1、保护柔软的身体。
2、河蚌靠斧足缓慢运动。
用鳃呼吸。
3、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略联系学生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亢奋点,满足学习需求。
促使学生质疑,产生求知欲。
改为学生更熟悉河蚌进行学习,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生活化。
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概念,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认同生学过程么作用?2、蝗虫的触角、足、翅分别着生在什么位置,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3、结合下图实验结果,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及其呼吸方式?一段时间后,甲蝗虫活着,乙死亡。
4、体表坚硬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功能?这与其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提问:蝗虫的外骨骼不能随其身体的长大而生长,那它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指导阅读P14“观察与思考”,讨论:1、比较所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列表格:阅读,观察,讨论,回答:1.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确立生物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我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构造特点
教学过程:
下发给学生的课堂知识点归纳:(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有很多构成;体表有;分节。
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河蚌的主要特征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后反思:
1、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构造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
析资料、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如果组织好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但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首先在教师的头脑中以新课标的思想,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小组学习的能力。
2、农村的学生对身边的昆虫应该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课前可以组织有兴趣
的学生捕捉一些常见的昆虫、制作一些昆虫标本,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昆虫的形态构造就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课堂上相关特征的归纳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2、其他软体动物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课 题 教 目 学 标 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1.说出常见的节肢动物的种类。 2.概述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 特征。 3.概述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4.举例说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 点 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 点 概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相适 应的。 主备人 彭够 审 核 首席工作室 生物备课组 预设流程 个 性 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 经命名的种类有 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 2. 以上。 万种以上, 课型 新授
我的反思
3
一 二
三
(2)体表的外骨骼作用是 (3)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 它的体色通常是 色,
2
这对蝗虫的生活意义是 (4) 蝗 虫 共 有 [ ] 。 对,是它的
。 对足, 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 的
(5)蝗虫的翅共
器官。
六、拓展延伸: 附: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蝗虫危害玉米、高梁和水稻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它是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 灾害的农业害虫蝗虫属于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 若虫,成虫三个阶 段。若 虫亦称跳蝻,外型酷似成虫,可是只具翅芽,善于跳跃,须经 5 次脱皮后, 才会蜕变成善跳又善飞的 成虫。实际上,蝗虫到 3 龄后就能 飞行。 为什么蝗灾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触角,三个 和一对 。 。 。
3.蝗虫的感觉器官有
4.蝗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是 5. 和
是昆虫的附肢,一般都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学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学期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我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知识点1 软体动物1、软体动物概况(1)名称的由来:贝壳内的________,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
(2)地位: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______种以上,是动物界的______类群。
2、代表动物——________类动物(1)外形:身体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__________,起______作用。
(2)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_______,它的分泌物形成_______。
(3)运动:可以用________缓慢地运动。
(4)摄食和呼吸:分别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_吸入水和排出水。
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同时利用____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3、主要特征:________身体表面有_______,大多具有_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_。
4、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很多种类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如_______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_______的壳(中药名称石决明),乌贼的壳(中药名称______),河蚌______分泌的珍珠质所形成的珍珠研磨成珍珠粉可以入药;螺壳和珍珠可作_______。
不过,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________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
知识点2 节肢动物5.蝗虫的结构特征(1)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
感觉器官有______对触角(触觉和嗅觉),三个______(感觉明暗)和一对______(辨别物体大小);_______用于摄食。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2、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3、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介绍,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2、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通过了解蝗虫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学情分析学校班级现有人数为40人左右,为推行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同时,作为八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是推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有利条件。
但八年级学生正处在校内活动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阶段。
有些学生没有长性,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或不听。
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棵。
个别学生对生物学不够重视,缺乏计划学习的习惯。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习的参与度,教学中注重评价机制,达到学生喜欢生物。
课堂上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采取相应措施。
教书育人为宗旨。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软体动物的运动和捕食。
2、外骨骼的作用。
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基本学情和认知的基础上,以学定教,采用小组讨论,中心发言人发言,教师指导并与学生共同归纳的方式来完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1【组织教学】课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图片。
活动2【复习提问】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活动3【导入】“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蜗牛)再请大家观看几幅图片,大家认识这些动物吗?(生:齐说;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这些属于软体动物,如果大家到海边旅游的话,到处可以见到这些动物的贝壳。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1.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 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学反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人教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学习,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用贝壳组成的装饰品。
设疑: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属于什么动物?(二)新课讲授1.软体动物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动物,教师讲述:由于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为软体动物。
像河蚌、扇贝、文蛤这些软体动物,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设疑:(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到的动物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之后,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2.节肢动物引导学生说出教材14页的动物名称,教师讲述:它们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讨论15页的讨论题。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5页图,并尝试回答如下问题:(1)说出蝗虫的形态结构和动能。
(2)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节肢动物主要特征是什么?(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关系呢?(三)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开放性作业:上网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认识更多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四、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知道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类群。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根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常见的软体动物 ,如缢蛏、田螺、河蚌、鱿鱼、蜗牛、文蛤及节肢动物蝗虫模型等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课件: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鸟?)?蜗牛和黄鹂鸟?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儿歌 ,这首歌曲“主人公〞是两种动物 ,即蜗牛和黄鹂 ,你知道它们分别属于哪一动物类群吗?(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答复)二、新课教学教师:蜗牛是我们比拟常见的软体动物 ,大雨过后或清晨 ,我们会见到它在慢慢移动。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软体动物。
(播放有关河蚌的视频)教师: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外表有外套膜 ,大多数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教师: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种类繁多的软体动物 ,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达成共识后 ,小组代表答复)教师: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播放人类利用软体动物的有关资料)软体动物因具有贝壳 ,又叫做贝类动物。
我国是水产养殖量最多的国家 ,其中的贝类养殖业也居世界首位 ,软体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对人类有益 ,也有少数种类对人类有害 ,例如钉螺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船蛆会破坏木船等。
教师: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是什么呢?(学生答复)教师: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目前已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 ,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4)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蜘蛛、蜈蚣、虾等;
(5)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6)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2.技能方面: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以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生物现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2)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
(2)强调重点、难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2.教学目的:
(1)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
(1)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类群?今天我们将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2.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I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I •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I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M-W■■■■■MBM—■■■■■■■■■■*«■■■■■——■■■■■■■■■■■——■■■■■9M■■-M■■■■■■■■■■■■■——■■■■■■■■■M■■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M —MMM —MMMM-W■■-W■■■VaB———■■■■SMB■■-W———■■■MMB■■■■SMB■■■■BMB■■■VaBMSBVflB■■———■■■MMB■■■■■«■■■SMB■■■AMB■■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使用建议:本节内容可以从生活常识入手,引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例如缢蛭、河蚌、扇贝和蝗虫的实验观察等进行引入,以便进行接下来的教学。
仔细回忆吃过的海鲜,你是否吃过河蚌、扇贝?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结构?有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使用建议: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缢蛭的示意图帮助理解,举例其他软体生物,比方:扇贝、文蛤、河蚌等引起学生的共鸣。
并通过常见的软体动物引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代表动物:缢蛭 (1)生活环境:水中(2)形态结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两片大小详尽的石灰质贝壳 (3)运动:运动器官是足2 .其他软体动物:扇贝,河蚌,章鱼,蜗牛3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数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可供食用(2)可作为鱼和家禽的饵料或饲料 (3)蚌可用于人工珍珠的培育(4)鲍的贝壳可入药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建议从生活入手,蝗虫是学生常见的节肢动物,带着学生观察蝗虫的结构,总结节肢动物的特征。
5.昆虫纲一一代表动物:蝗虫(1)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2)运动:足和触角都分节,有两对翅,运动更加灵活,分布范围更广,更有利于取食和逃避天敌(3)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的门户,其内连接不断分支的器官,依靠气管呼吸(4)坚韧的外骨骼既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更适应陆地生活6.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虾、蟹7.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8.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益处:可食用;提供工业原料;作为经济鱼类的饵料;完成植物的传粉;抑制害虫(2)害处:危害农作物、果树和森林等(蝗灾)使用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参考答案和解析局部,覆盖根底、稳固和拔高三个例题。
精品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软体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有哪些常见的软体动物。
2.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明确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手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珍珠的形成过程,得到学习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探究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并推测它的运动、呼吸、摄食等生理功能是如何完成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揭示课题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片段,“蜗牛就属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软体动物。
”简单介绍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因身体柔软而得名。
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欣赏音乐和图片说出软体动物识记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软体动物双壳类代表动物及名称由来如图所示的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为称为双壳类。
明确贝壳是由外套膜形成的。
简单介绍珍珠的由来。
观察与思考一、形态和结构1.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欣赏图片,加深巩固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感知双壳类动物缢蛏(或河蚌、扇贝、文蛤等)的结构。
对照图片,相互指认缢蛏的结构名称。
二、小组讨论: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缢蛏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验证:另取一直新鲜缢蛏,观察它的的运动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验证:向水中滴一滴墨水,区分它的出水管和入水管。
(注意:由入水管吸入的墨水会直接再从入水管排出。
)结合学案,观察手中的软体动物。
思考各部位分别有什么作用。
它的消化、呼吸、运动如何完成?保护。
运动器官:足呼吸器官:鳃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其他软体动物出示图片:除了双壳类动物,软体动物还包括石鳖、蜗牛、乌贼、蛞蝓等。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加深认识。
并由图片信息,提取出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这一主要特征。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举例说出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表。
2.掌握软体动物的共同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外套膜和贝壳的关系。
4.举例说出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
5..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6.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7.识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堂小结
3min
学生两两先互相说,然后找一名学生总结
整理总结知识
当堂测评
7min
见课件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小组评价与反馈总结
2min
找一两名学生针对本节课各组的表现进行小组评价
客观合理,公平公正,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后作业
练习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个主要类群。这两种动物大多是学生了解的,但是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不熟悉。这两类群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了解动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
学
难
点
1.软体动物的运动和捕食
2.蝗虫的结构特征
3.外骨骼的作用
解决方法
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激情导入
2min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生物圈中的动物这一章的第三章第二课时,为之后的动物的运动、行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学习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进化埋下伏笔。
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从而对以后的生物学习充满期待,必有助于以后的生物教学。
二、学情分析:1、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处于感性向理性过度阶段,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还不完善。
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但学习往往带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系统性。
2、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具备一定课外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对动物进行科学解剖大多数学生从未有过,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
3、学生的性格特点: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勇于回答问题,乐于对各种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喜欢动手实践,兴趣易激发、缺乏协作与耐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一)重点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难点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2.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突破策略1.利用标本或直观多媒体使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知识要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五、教学准备教师:1、蝗虫和CAI课件、蝗虫模型,节肢动物。
2、导学案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等相关预习内容。
六、教学过程第2课时六、板书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一、观察节肢动物:完成表格二、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三部分。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1)
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科目:生物班级:
附: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
一.自主学习:
软体动物
一、观察与思考
通过观察12页缢蛏的内部结构。
思考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外套膜有什么作用?
3、它的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分别是什么?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大多具有,运动器官是。
节肢动物
一、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
思考1、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各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胸部有几对足,几对翅?
3、蝗虫是如何呼吸?
4、蝗虫的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有什么作用?
5、昆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身体和附肢都。
二、交流:节肢动物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
初中生物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展示缢蛏,
学生猜测结构的功
能
大屏幕播放自然界中各
种各样软体动物的视频,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观察
到的生物应该属于哪一
类群的生物,他们的主要
特征是什么。
进而引出新
课。
展示缢蛏的相关结构,设
置疑问:这些结构的功能
是什么?
观看视频和展示
实物,进入情境。
认真思考老师的
问题,同时产生强
烈的探求欲望
学生根据教师的
质疑进行猜测
通过视频和实物
展示设置情境,给
学生视觉上的冲
击,引起学生兴
趣。
设置冲突性问
题,让而生产生思
考和探索的欲望。
利用疑问的方式,
调查学生对软体
动物的前概念
新授
小结与练习2、解剖观察缢蛏的
结构。
视频讲
解相关结构的
功能
3、解剖观察文蛤结
构,图片观察
河蚌结构,总
结双壳类软体
动物的主要特
征
4、观察其他软体动
物,总结软体
动物的主要特
征
5、软体动物与人类
的关系
大屏幕展示解剖缢蛏的
的相关步骤,强调观察重
点和解剖注意事项。
帮助学生分析相关结构
的功能
提出观察问题:找一找我
们在缢蛏中所观察到的
结构,文蛤和河蚌中是否
也能找到。
展示蜗牛图片,鱿鱼实
物,教师解剖鱿鱼,展示
鱿鱼各结构。
微课展示其
他软体动物,介绍其主要
特征。
提问:你能依据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举例说出软体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教师搜集相关图片、文
字,展示实物,引导学生
归纳。
四人小组合作解
剖观察,思考观察
到的结构所具有
的功能。
观察结构,总结
归纳缢蛏、文蛤和
河蚌在结构上的
共同点,进而总结
双壳类软体动物
的主要特征
学生结合图片及
教师解剖结果,与
双壳类动物进行
比较,师生共同总
结软体动物的主
要特征:体表有外
套膜,大多具有贝
壳;运动器官是足
小组为单位,举例
说明软体动物与
人类的关系
分析软体动物对
人类有益和有害
两个方面的相关
资料,认同应该辩
证地看待软体动
物与人类生活的
关系
学生根据概念图
提供多个事实性
材料,在学生获取
经验的基础上,构
建生物学概念,培
养学生的实验、观
察能力和思维能
力,同时在潜移默
化中逐步认同生
物体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
通过归纳,将形象
思维转化成抽象
思维,由个别到一
般归纳软体动物
的主要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培养
学生收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学会
辩证的分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