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导学案

21.七律长征刘好庆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准备: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 制作PPT课件、录音机、歌曲《长征》录音带导学过程:预习学案1.快速读课文,初步感受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2.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3.查字典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等闲逶迤磅礴更喜开颜4.给带点字注音:岷.山磅.礴.更.喜5.细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①什么是七律?它有什么特点?②什么是长征?6.精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写的?导学案一、播放歌曲《长征》导入课题: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3.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简介毛泽东生平及长征的历史背景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句意思1.“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是什么意思?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2.“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军把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隋唐宋元时期著名书画家名字。

2.了解颜真卿和柳公权书体的艺术特点。

3.欣赏阎立本、吴道子和张择端的代表画作。

链接旧知识1.列举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名称和所在地2.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是哪个朝代的哪位书法家?课堂进行时【情境创设】书法是一种艺术,字写得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绘画也是一样的。

中国书画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风采,留下各自辉煌的成就。

今天我们走入隋唐宋元时期去领略那些书画大家的艺术才华吧!【课堂热身】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隋唐宋元时期的书画家及其他们的艺术成就,边看边圈画重点信息。

然后完成同步训练知识建构。

唐代: 、 的草书“迅疾骇人”。

、的楷书严格规范,形成“ ”和“ ”,成为书法楷模。

宋代: 、 的书法抒发个人情怀。

元代: 创造出骨力遒劲的“ ”物画: 代进入黄金时期,著名画家有 、 ,其中被誉为“画圣”的是 山水画: 时期达到高峰。

风俗画:北宋画家 的 为代表。

花鸟画: 代走向成熟和完美。

的大写意花鸟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近代绘画艺术新阶段。

【新课解读】第一步:欣赏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二步:欣赏苏轼书法作品《寒食帖》和赵孟頫书法作品第三步: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中的故事。

书法 第21课书法与绘画绘画第四步:各小组组内欣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不同的画风。

并请一两个小组为全班同学分析这些作品不同的画风。

【课堂小结】这谈书法,人必称晋代风韵、唐代法度、宋代抒情;谈绘画,人必称唐代人物、宋元山水、明清写意。

以后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有更深的体会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黑板上的知识建构,熟悉所学知识。

课堂大练兵1.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2.人物画进入黄金时期是在( ) 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3.山水画达到高峰是在( )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宋元时期D.元明时期4.《清明上河图》属于( ) A.花鸟画B.人物画C.山水画D.风俗画5.张旭、怀素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6.“颜筋”“柳骨”说的是( ) A.颜回柳公权B.颜真卿柳公权C.颜真卿柳永D.颜回柳永7.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生活在(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生活在( ) A.魏晋时B.晚唐时C.初唐时D.北宋时9.“圆、转、遒、丽”形容的是谁的书法?( ) A.颜真卿B.苏东坡C.赵孟兆页D.黄庭坚10.《步辇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B.阎立本C.张择端D.徐渭11.吴道子被誉为( ) A.“书圣” B.“画圣” C.“诗圣” D.“医圣”12.南宋山水画的特色是( ) A.高度写实B.宏观描绘C.高度抽象D.“残山剩水”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在宋代( ) A.苏州B.临安C.东京D.洛阳14.花鸟画变得充实、成熟而完美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5.下列艺术门类中,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是( ) A.绘画艺术B.音乐艺术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16.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天下之能事毕矣。

人教版语文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1课 风筝》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1课 风筝》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2020—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1课风筝》生本课堂导学案21 《风筝》.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2、文学常识课堂探究3、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4、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5、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6、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7、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8、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5分)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6分)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阅读分析(一)北京的冬季,……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21课 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21课 导学案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先通读教材,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再结合预习案记性知识梳理,重点掌握我国在交通,生活上的变化。

2. 课前利用五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15分钟做完导学案,记出疑点交有小组长汇总,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并完成本节知识框架构建,梳理本节知识脉络,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学习目标】1、 掌握近代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传入中国;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电影和照相技术的传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社会习俗的变化。

2、 能通过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中国近代发明出现较少社会变化较为缓慢的原因等,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 ,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4、 激情投入,阳光展示,学习社会生活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 难点: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学习过程】【预习案】一、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成就: 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 。

他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 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

地位:这是 。

二、化学家侯德榜及成就: (时间),我国著名化学家 ,制出纯碱,并撰写 一书,公布制碱奥秘。

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

1、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2、代表人物: 和 。

【探究案】探究一:詹天佑在建京张铁路时做了怎样的技术处理?它的修成有何意义?探究二:魏源为了“师夷人技以制夷”的目的主张应该怎么做?【训练案】1、 鸦片战争前后,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的思想家有( ) ①关天培 ②魏源 ③龚自珍 ④严复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②④ 2、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 、《海图国志》 B 、《四洲志》 C 、《天演论》 D 、《三国志》3、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

21课化石吟导学案

21课化石吟导学案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二次备课记录第21课《化石吟》第一课时主备人:叶红红参与教师:侯占平李德银白静包丽娟李葆华授课教师:_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审核:________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

3、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一、导入新课有一个成语————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真有如此变迁吗?如果有,何以为证?今天我们来学习《化石吟》。

二明确目标三、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1)骸.骨()(2)潜.行()(3)葱茏..()()(4)猛犸.()(5)逝.去()2、解释词语。

(1)腐朽:(2)化为乌有:(3)潜行:(4)海枯石烂:(5)葱茏:(6)叹服:1、(1)hái(2)qián(3)cōnglóng(4)mǎ(5)shì2、(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

(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四、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2.《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里是赞颂的意思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五、合作探究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六、利用练习册进行当堂检测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二次备课记录第21课《化石吟》第二课时主备人:叶红红参与教师:侯占平李德银白静包丽娟李葆华授课教师:_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审核: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导学案第20_21_22_23_24课

导学案第20_21_22_23_24课

导学案Lesson 20:At the Post Offiice学习目标:1.会听、说、读、写单词send2.会用“How much____________?”说话。

学习重点:本课单词和重点句型学习方法:分组练习学前准备:1.准备明信片2张2.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明信片_______邮票_______需要______ 学习过程:一、每组同学设计一组“问路“的对话。

1、小组内设计并练习对话。

2、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

二、学习课文1、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习单词Send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三、师生互动练习对话四、反馈练习1、学生分组设计一组“买东西“的对话2、展示各组成果五、盘点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21: Writing the Address学习目标:会在明信片上写地址学习重点:在明信片上写地址学习方法:实践练习学前准备:空白明信片1张学习过程:一、复习与本课有关内容1、明信片各部分的名称左____右____顶部____底部____角落____2、明信片内容的书写格式二、学习课文1、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听录音。

(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4、回答问题(1)W here does Danny write the address ?(2)D o you know Danny`s address ?(3)W here does Danny put the address ? What is it ?5、我会说指着自己的明信片,告诉别人如何写地址以及邮票贴在何处。

三、巩固练习1、给你的朋友或亲人些一张明信片2、展示你的成果四、盘点收获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课 导学案

20课 导学案

20、一句话【学习目标】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理解“一句话”的含义,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0' 初读课文,读懂读通,画出生字,完成下列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Ji ān m ò p ī l ì ti ě sh ù k āi hu ā2、理解词语。

缄默: 。

铁树开花:【合作探究】20' 探索(一):再读诗文了,并找出诗中“有一句话”是什么话?探索(二):自读“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思 考“祸”“火”暗指什么?探索(三): 每组站起来齐读有关“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书写要认真,字体要工整,排版要美观。

讨论要抓重点,朗诵要有感情展示要大胆,自信,山的缄默?”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探索(四):练习朗读“咱们的中国”这句话,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想想 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才读出这句话中蕴含的力量。

探索(五):竟读诗文,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5'视频欣赏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体会诗人的那炽热的爱国之情。

【课堂检测】10'1、集体朗诵《一句话》2、默写《一句话》【课后小结】1'本节课我收获了 下节课我要努力的方向是 本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 满意( ) 非常满意( )声音要洪亮,展出自信,展出风采。

《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最后一次演讲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最后一次演讲昆明无限的光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第21课导学案

第21课导学案
收集有关悟空的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导案
学案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回报展示。
1.分小组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石猴是怎么出世的?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朗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
5.小组合作交流,代表汇报。
6.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三、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的白话文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四、拓展延伸。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
1.自学生字、词,如“迸裂”“避暑”“顽劣”“抓耳挠腮”等词语。
2.知道“名曰”“石窍”“造化”“人而无信”“序齿”“力倦神疲”等词语的意思。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石猴是怎么出世的?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朗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
6.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7.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8.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
板书设世
主备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迸裂”“避暑”“顽劣”“抓耳挠腮”等词语。

二十一课导学案2

二十一课导学案2
教师辅助策略:倾听学生展示的内容,适时适当地进行引导,点拨或追问,并给予相应的点评,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利用评价机制调控课堂。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六种形式:
1一般—个
别2现 象
—本质3
原因—结果
4概括—具
体5部 分
—整体6
主要—次要
教师辅助策略:认真巡视,了解学生独学过程中完成学案的情况。适当的进行个别指导或整体引导。
教师点评:
【合作交流】(8′)
学生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案上未解决的问题,统一标准后准备展示内容。教师辅助策略: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再次了解学情,确定展示侧重点。
教师点评:
【展示验收】(15′)
学生活动与要求:积极参与展示活动(主动提出问题,对展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补充和点评等,及时做好记录)
语文导学案年级:三年主备人:汪雪迎审批人:李明
课题
21
群众也在淋雨
课型
验收课
(一)预设性问题
知识超市
三种感情色
学习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的表现,体会周总理临危不乱,以身作则,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的,很多人因为大雨的突然而至而慌乱成一团,我们的总理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又是怎么做的呢?划(用横线划出表示总理动作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表示总理语言的句子)
【检查学案】
【教学反思】
彩:褒义、贬义、中性。
目标
3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

搭石导学案

搭石导学案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

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自主预习】一、认读生字我最棒。

山洪暴发脱鞋挽裤间隔唯独谴责懒惰俗语俩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下联结协调有序【合作探究】问题一:什么是搭石?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学法指导:1、认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想象生活中没有搭石的情景,人们会怎样。

3、先实行自学,再同桌交流。

最后班级展示。

问题二: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你从哪儿体会到了这幅画面的美?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对画出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3、自学完成后,小组交流。

做好班级展示的准备。

【训练检测】一、发现“美”,留住“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

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1、说一说你发现的生活中的平凡的美。

2、我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美:选其中一句说一句话:我想对搭石说:我想对乡亲们说:我想对同学们说:我想对身边的所有人说:自评组评师评【板书设计】。

第21课 梦回繁华-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学生版)

第21课 梦回繁华-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学生版)

捷胜学校教学案审批初二语文科组授课时间:2020年12月21.《梦回繁华》班级:姓名:小组:任课教师: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自主学习】汴.梁(biàn)田畴.(chóu)跋.涉(bá)漕.运(cáo)舳舻..(zhú lú)握篙.(ɡāo)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luò yì)长而不冗.(rǒnɡ)遒.劲(qiú jìnɡ)三、整体感知1.课文标题“梦回繁华”是什么意思?作者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向人们展现了北宋时期繁华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亲身穿越过去一样。

2.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3.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

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

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四、合作探究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

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

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二、能力目标: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二、新知预习:1、时,在元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它是古代的杰作。

城中心的里面的宫殿楼阁,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有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巨著《》,是的重要文献。

科学家宋应星著有《》一书,外国人称它为“”。

科学家徐光启的代表作《》,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合作探讨】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2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2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21《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3、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2—3遍后,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再将词语在下面横线上抄写两遍。

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戾天()经纶()鸢(yuān)窥(kuī)柯(kē)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3、解释词义。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4、参照注释,弄懂下列句子意思。

(1)从流激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补充不懂的字:补充不懂的句子:4、预习思考: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 _之美,概括为“__ _,_ ”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 __”和“__ 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之美。

预习等级:组长签字:【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

(题目:“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1课导学案

21课导学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学习目标:1、背诵短文并识记重要文言实词。

2、品味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3、理解从视觉和听觉写景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自学1、走近作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同时也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

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上自至一段雄奇秀丽的景致。

吴均,(朝代)文学家,本文选自——————。

全文的主旨是:2、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横柯.()3、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甚箭()..()(5)直视无碍.()(6)急湍(7)猛浪若奔()(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好.鸟相鸣()(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世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19)泠泠作响(20)一百许里4、按原文填空。

1、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写“”二字,抓住和特点;第三段又分写“”,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多层次展开描绘。

2文中运用夸张修辞正面写水清澈的句子是:,从侧面写水清澈的句子是,运用比喻、夸张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3、从视觉角度写景的句子是,;,;,;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4、借景抒情表达对功名利禄的鄙弃,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句子是:,;,。

二、课堂讨论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景的?3、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4、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5讨论分析《与朱元思书》、《三峡》和《早发白帝城》的异同?6、翻译全文《与朱元思书》赏析丁长河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是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非通常事务的叙述,亦无客套的絮语,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

20和21课学案

20和21课学案

彩璟小学语文学案一、自读课文,字词过关1、我能读准字音,并给加粗的字注音。

景阳冈( ) 诡计( ) 筛选( ) 踉踉跄跄( )( ) 腰胯( ) 霹雳( )( ) 酥软( ) 迸裂( )吓唬( ) 腰胯( ) 泄气( ) 簌簌( )2、文中有许多语言和现在的说法不同,理解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如何:_________________ 吃:_________________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但凡:_________________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

半歇:_________________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遭: 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说说每段的大意。

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整个故事的情节:( )——( )——( )——( )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重点写了武松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故事情节,21 猴王猕猿为亲(挠腮( 《三国演义》 施耐庵《红楼梦》 罗贯中二、感知课文内容,领略语言魅力1、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谈谈石猴2、画出描写石猴的词语或句子,结过这些句子表现了小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 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三、经典语言积累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主题拓展38.《大圣乱蟠桃园》从中你又认识彩璟小学语文学案3、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古代四大名著,把作品名和 《水浒传》 吴承恩彩璟小学语文学案三国演义》 施耐庵红楼梦》 罗贯中课文内容,领略语言魅力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谈谈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画出描写石猴的词语或句子,结合想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并说说通子表现了小石猴怎样的性格特点?●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女娲造人》导学案 (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 (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4、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5、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2、激发和训练想象力。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一)学习任务一:调动知识储备或通过查资料了解神话。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女娲造人》选自《》,作者是。

传说中的女娲是神。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二)学习任务二:积累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掘()起掺和()踪迹()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3、选词填空。

女娲看着自己亲手___的生命,非常高兴,便不停手地___人。

她日夜不停地_ 呀___,___累了就索性用树枝___满泥巴在地上___来___去,泥巴点子_ 到地上,立刻变成了人,布满了东西南北。

(发明制造捏造蘸涂揉扔甩掉溅落)4、请用下列短语仿写句子。

(1)神通广大——(2)眉开眼笑——(3)疲倦不堪——二、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感受是什么?2、再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4)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有哪 些局限性。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1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1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保况复护进杂层行设防自备腐动与跨处装接理置地,高线尤中弯其资曲要料半避试径免卷标错调高误试等高方,中案要资,求料编技试5写术卷、重交保电要底护气设。装设备管置备4高线动调、中敷作试电资设,高气料技并中课3试术且资件、卷中拒料中管试包绝试调路验含动卷试敷方线作技设案槽,术技以、来术及管避系架免统等不启多必动项要方高案式中;,资对为料整解试套决卷启高突动中然过语停程文机中电。高气因中课此资件,料中电试管力卷壁高电薄中气、资设接料备口试进不卷行严保调等护试问装工题置作,调并合试且理技进利术行用,过管要关线求运敷电行设力高技保中术护资。装料线置试缆做卷敷到技设准术原确指则灵导:活。在。对分对于线于调盒差试处动过,保程当护中不装高同置中电高资压中料回资试路料卷交试技叉卷术时调问,试题应技,采术作用是为金指调属发试隔电人板机员进一,行变需隔压要开器在处组事理在前;发掌同生握一内图线部纸槽故资内障料,时、强,设电需备回要制路进造须行厂同外家时部出切电具断源高习高中题中资电资料源料试,试卷线卷试缆切验敷除报设从告完而与毕采相,用关要高技进中术行资资检料料查试,和卷并检主且测要了处保解理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21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21课教案

第五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体会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演讲一、导入明标:(一)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自学质疑: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再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3、再读课文,完成“精读感悟1”。

三、小组交流。

四、展示点拨:汇报交流情况点拨:运用了哪些实例证明观点?五、|训练拓展:六、小结反思:1.学生谈收获 2.老师小结板书设计第五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年月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演讲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导入明标: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基础知识】
一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____时被撤销。

2、康熙时,设____。

____年间设立_____,军政大事完全由_____裁决。

3、军机处便于皇帝_____,从而使_____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大兴文字狱时期:_____、_____、_____三朝
影响:造成了_____,摧残了_____,禁锢了_____,阻碍了_____。

2、在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目的:为了_____。

措施:一方面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

结果:许多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表现:
A.官吏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B.军风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C.官僚_____,财政危机。

D.贫富_____,社会危机重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_____。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__________。

③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_____。

2、措施:①顺治时期,颁布“_____”,严厉限制_____。

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只开放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_____。

危害: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________,中国逐渐落伍于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

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A.废除宰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C.设立廷杖制度 D.设立军机处
2.图中所示建筑曾设有清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里面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这一机构是()
A.中书省 B.内阁 C.东厂 D.军机处
3.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4.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严格禁止对外贸易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5.《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6.梁启超针对明济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

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君主专制的加强D.八股取士
7.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

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廷官员()
A.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B.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C.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D.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8.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

这反映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A.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不抵抗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基础知识】
一、《红楼梦》
1、原名:______是清代一部长篇小说。

2、作者:______创作了前80回,______续写了后40回。

3、面世:______晚期排版面世。

4、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思想性强。

5、社会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昆曲:
别称:_____、_____,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成熟:明朝时表演艺术日趋成熟,代表作有_____创作的《______》顶峰:_____时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有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

衰落: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
(1) 1790年,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

(2)皮黄戏:_____年间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

(3)皮黄戏博彩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_____的地方特色,被称为“_____”或“_____”。

(4)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_____的扶持,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流传四方。

【当堂检测】
1.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2.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A.《三国演义》和秦腔B.《水浒传》和昆曲
C.《红楼梦》和京剧D.《西游记》和汉调
3.以下关于昆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云南的昆明B.糅合了南曲的特点和北曲的声腔C.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D.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4、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A.《桃花扇》B.《牡丹亭》
C.《长生殿》D.《窦娥冤》
5、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是()
A.吕剧B.京剧C.越剧D.豫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