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麒麟的名人故事
《论语十二章》 (1)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但终其 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 省的地界。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
理想。
(爱因斯坦)
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 待乐制呢?
从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 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 的根本,才能 够叫行礼乐。
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归复于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 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 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朱熹注: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言山成而但 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 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麒麟的传说故事
麒麟的传说故事鲁哀公十四年春前481年,孔子71岁,管理山林的人虞人在鲁国都城曲阜西边的巨野县一带大野打猎。
鲁国权臣叔孙氏管车的仆从车子鉏商捕获一只奇怪的兽,载了归来。
叔孙氏见此怪兽,以为不吉祥,自己不要,赐予“虞人”。
孔子看后说:“这是麟啊!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并掩面大哭,涕泪沾襟。
叔孙氏听说后,就把这怪兽留下了。
据说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看到西狩获麟,认为麟是祥瑞“仁兽”,太平盛世才出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出非其时而被捕获,甚为感伤,写了“西狩获麟”这句话后,就停笔不再写了。
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
据考证“西狩获麟”发生在周敬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71岁,从此已不再著书。
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
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
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
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怀了孕,祈祷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帮取名孔丘字仲尼。
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了。
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
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汉族神话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
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
此虽纬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晋王嘉《拾遗记》。
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有一条阙里街,孔子的故居就在这街上。
父亲孔纥与母亲颜徵仅孔孟皮一个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
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祷,盼望再有个儿子。
龙生虎养鹰打扇--关于孔子的传说
龙生虎养鹰打扇--关于孔子的传说展开全文关于孔子的传说关于孔子诞生的一个美丽的传说。
这个传说见《孔氏祖庭广记》、《阙里谱序》、《孔庭摘要》等许多文献。
传说的大致意思是说,叔梁纥与颜徵在成婚后,盼子心切,经常去附近的尼山上祈祷。
夫妻俩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上苍。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农历八月二十七这一天,夫妻俩又一次去尼山上祈祷,下山时在一个山洞里休息时,生下了孔子。
后人把这个山洞称为“坤灵洞”,也称“夫子洞”(见上图),并陆续在山上建起庙宇,进行祭祀和纪念。
经过历代的不断修缮,“夫子洞”和尼山孔庙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天下第一家》作者李鹏程、王厚香认为,《史记》等文献所说孔子降生后头顶如反盂,中间低,四周高,这同样是为了圣化孔子而编造的一个美丽的神话。
后人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孔子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等,看上去像个怪物,叔梁纥夫妇就把孔子扔在野地里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孔子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
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1)在鲁襄公21年,孔子出生在现今山东省的曲阜县。
(2)孔子父亲叔粱纥,母亲颜徵在。
孔母怀胎前,曾听闻尼山神颇为灵异。
所以,与孔父至山神庙,拈香祷告,乞求早生贵子。
(3)孔母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
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
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4)颜氏就解下腰间的绣纹,向麒麟角上缚住。
麒麟霍地张口狂鸣,吓得颜氏从梦中惊醒过来。
颜氏将梦境告诉孔父,孔父说:“相传文王出生时,他母亲也梦麒麟送子,谅来是吉祥之兆。
”(5)不久,孔子诞生了,孔父发现婴儿的头盖骨与众不同,好像四周高中间低的样子,所以取名“丘”,字仲尼。
自古以来读书人读到“丘”字都读成“某”,写成“丘”,以示尊敬。
孔庙金声玉振的典故
孔庙金声玉振的典故一、典故背景孔庙的意义孔庙,又称孔子庙堂,是中国尊崇孔子的场所,也是礼仪文化的象征。
自元代以来,孔庙已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典故起源典故“孔庙金声玉振”源于宋代文学家周德清所著的《东京梦华录》。
其中记载了宋真宗时期,京师东京城内有一座孔庙。
庙中的一对金石麒麟,每逢有天子巡游时,都能发出清脆的金声。
而当有恶霖降临时,麒麟便会颤动,发出玉振之声。
这被视为神示,天子也因此得以及时处理灾情。
二、典故内涵1. 孔庙的神圣威信孔庙作为尊崇孔子的场所,拥有极高的神圣威信。
其中的金石麒麟被视为至宝,表明了古人对孔庙的敬仰和尊重。
麒麟发出的金声和玉振,象征着孔庙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天子的得才之处当天子巡游时,麒麟发出清脆的金声,预示天子才德充沛。
这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子作为国家统治者的合法性和智慧之地。
3. 神示灾情及时处理麒麟的玉振在恶霖降临时发出,是神示的象征。
这体现了古人对天灾的重视和对及时处理灾情的迫切需求。
天子得以凭借麒麟的信息,很快采取行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孔庙金声玉振的意义1. 礼仪文化的传承孔庙作为尊崇孔子的场所,传承了中国的礼仪文化。
金声和玉振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孔子作为礼仪之源的地位。
2. 追求才德和智慧通过麒麟的金声和天子的巡游,人们对才德和智慧的追求得到了深化。
古代社会,人们对天子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应该具备足够的才德和智慧以应对各种挑战。
3. 关注灾情和百姓生活金声和玉振的意义不仅体现在预示天子的得才之处,更重要的是关注百姓生活。
麒麟发出玉振的时刻,意味着天灾降临,这提示了天子及时处理灾情,关怀百姓安危。
四、模因传播和演变1. 文化符号的传承和演化孔庙金声玉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通过各种媒介逐渐传播开来。
从周德清的《东京梦华录》到后来的作品和流行词语,这一典故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演变。
2. 典故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孔庙金声玉振作为一个经典的典故,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孔子的一生
学琴师襄
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 十日不更换曲子,襄子 曾三次劝他改习别的曲 子,孔子分别以尚未体 会此曲的韵律、志趣和 作者而推辞。后来孔子 在弹奏中突然说:“非 文王,谁能为此?”老 师惊叹孔子的悟性,说 此曲正是《文王操》。
问礼老聃
孔子三十五岁,和南 宫敬叔一齐到周地去, 向老子问礼,因为老 子曾做过周王朝的守 藏室之史(管理藏书 的官吏),熟知周礼, 所以孔子特向老子请 教。
. 在齐闻韶
孔子三十五岁时,到 了齐国,和齐国太师 谈论音乐。听了传说 中舜作的乐曲《韶 乐》,沉醉其中,以 至三个月吃饭都不知 肉的味道。
12
晏婴阻封
孔子在齐国,齐景公 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建议他节省财力。 齐景公很高兴,想把 尼谿(xī)的田地封 赐给孔子,但遭到大 臣晏婴的反对,于是 孔子离开齐国,返回 鲁国。
职司委吏
孔子成年后,曾做 过季孙大夫家的委 吏(管理仓库的小 官),称量算数都 很公正。
7、
孔命名荣贶(kuàng)
孔子十九岁成婚之后, 在第二年生了儿子,鲁 昭公赐给他一条鲤鱼, 孔子为了显耀国君的赏 赐,给儿子取名孔鲤, 字伯鱼,用志不忘君恩。
职司乘田
孔子二十一岁时,曾任 乘田吏,主管苑囿,负 责养牛羊牲畜。孔子都 能尽心做好工作。
删述六经
孔子回到鲁国,没有得 到重用,孔子也不求出 仕为官,他整理古代文 献,叙《书》、传 《礼》、删《诗》、正 《乐》、序《易》、修 《春秋》,以诗书礼乐 教育弟子,弟子三千, 身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
跪受赤虹
相传,孔子著作既 成,斋戒向北斗星 告备,忽然有赤虹 自天而下,化成黄 玉,刻“孔提命作, 应法为赤制”,孔 子跪拜接受。
子路问津
孔子从陈到蔡又到叶,从 叶返归蔡国,碰到长沮、 桀(jié)溺在一同耕地。 孔子派子路去打听渡口, 桀溺说:“天下就像滔滔 洪水到处混乱,谁能改变 这种局面呢?你与其跟着 那择主而事的人(指孔 子),还不如跟从避世隐 居的人好呢!”说完,仍 旧不停地继续做活,不理 睬子路。
五则古代笑话故事
五则古代笑话故事篇一:哭麟原文:孔子见死麟,哭之不置。
弟子谋所以慰之者,乃编钱挂牛体,告曰:“麟已活矣。
”孔子观之曰:“这明明是一只村牛,不过多得几个钱耳。
”译文:孔子看见死麒麟,大哭不止。
其学生为了安慰孔子,把铜钱串起来,挂满牛身,告诉孔子说:“麒麟已经复活了。
”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后说:“这明明是一只蠢牛,只不过多了几个钱罢了。
”点评:今日之“土豪”,暴发户也许就是“多了几个钱罢了”,满地的奢华也掩盖不了奇缺的教养,有的人穷得就只剩下钱了!篇二:偶遇知音原文: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
一日无事,抚琴消遣,忽闻隔邻,有叹息声,大喜,以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邻媪曰:“无他,亡儿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音,闻之,不觉悲从中耳。
”译文:某先生平时喜欢弹琴,曾经说世上没有他的知音,总是怏快不乐。
一天闲着没事。
他又弹琴消遣,忽然听到隔壁家有叹息的声音,以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门问是怎么回事。
隔壁的老妇人说:“没有什么,死去的儿子生前以弹棉花为生,今天您弹琴的声音特别像他弹棉花的声音,听了,不觉悲从中来。
”点评:过于自信,自负的人往往会闹笑话,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
篇三:锯箭竿原文:一人往观武场,飞箭误中其身。
迎外科治之,医曰:“易事耳。
”遂用小锯截其外竿,即索谢辞去。
问:“内截如何?”答曰:“此是内科的事。
”译文:有个人去武场观看比赛,身上误中一箭。
找外科医生来为他治病,医生说:“小事一桩。
”于是用锯子锯掉体外的箭竿,就索要费用打算离开。
有人问:“留在体内的箭头怎么办?”医生回答说:“这是内科医生的事。
”点评:治标不治本,只解决表面问题,敷衍了事的态度是古今误事的人常见表现。
像发展地方经济中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之类,“环保问题”不去解决,而是捂着、盖着之类,就是“锯箭杆”的行为,留下一堆乱摊子等着别人收拾。
篇四:不愿富原文:一鬼托生,冥王判作富人。
鬼曰:“不愿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足矣。
孔子泣麟的典故
《孔子泣麟的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孔子泣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孔子。
有一天,孔子听说有人抓到了一只麒麟。
麒麟可是一种很特别、很神奇的动物哟。
孔子看到麒麟受伤了,心里特别难过,忍不住哭了起来。
因为在孔子看来,麒麟是一种象征着美好和吉祥的动物。
孔子觉得,麒麟在这个时候出现又受伤,好像是在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孔子的心情吗?
《孔子泣麟的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来听听孔子泣麟的事儿。
从前呀,孔子他一直在努力教大家做个好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有一回,他知道了麒麟被抓住而且受伤,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孔子想着,这么好的麒麟都遭遇了不幸,那是不是意味着美好的东西很难存在呢?
他越想越伤心,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啦。
小朋友,是不是能理解孔子为什么哭啦?
《孔子泣麟的典故》
小朋友们,我来讲讲孔子泣麟。
比如说,孔子一直希望人们都能善良、友爱。
可是当他看到麒麟受伤,就好像自己的希望受到了打击。
就好像我们特别喜欢的玩具坏了,心里会很难过一样。
孔子也是因为心里怀着对美好世界的期待,看到麒麟这样才哭的。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多关心美好的事物哟!。
孔子与麒麟之间的典故
孔子与麒麟之间的典故孔子与麒麟之间的典故源于《论语·述而》一章。
据记载,孔子曾经在鲁国的一次巡游中,遇到了一只麒麟。
这只麒麟身姿高大,毛发光亮,角上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它的出现引起了众人的惊叹和好奇。
孔子见到麒麟后,立即停下脚步,向麒麟行礼,并且对它说:“麒麟啊,你是神兽中的佼佼者,你的出现必定有重要的使命。
请告诉我,你为何而来?”麒麟微微一笑,说道:“孔子啊,我是奉命前来传递天命的。
天帝派我来告诉你,你将成为后世万世师表的圣人,你的思想将影响千秋万代。
”孔子听后,感到非常惊讶和欣喜。
他对麒麟说:“麒麟啊,我虽然有一些学问,但是我并不是什么圣人。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够成为后世的师表呢?”麒麟微笑着回答:“孔子啊,你的学问虽然不及天帝,但是你的品德却是无人能及的。
你的仁爱之心、智慧之道,将会成为后世的楷模和榜样。
”孔子听后,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责任感。
他深深地鞠躬向麒麟表示感谢,并且郑重地说道:“麒麟啊,我将竭尽全力,传承天命,教育后世子孙。
我将以仁爱之心,引导人们追求道德的高尚,以智慧之道,指引人们追求真理的方向。
”麒麟听后,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孔子看着麒麟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他明白,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要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传承下去,为后世子孙树立榜样。
从此以后,孔子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教育,他广泛收集各种知识,不断思考和探索。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者爱人,智者治人”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楷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孔子与麒麟之间的对话,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得到了天命的认可和赞许。
麒麟的出现,预示着孔子将成为后世子孙的楷模和榜样。
孔子的学说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后世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修养,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孔子哭麒麟的典故
孔子哭麒麟的典故1. 引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言行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典故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其中,孔子哭麒麟的典故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
本文将对孔子哭麒麟的典故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典故背景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在孔子的生平事迹中,有一则著名的典故:孔子哭麒麟。
3. 典故起源根据史书记载,孔子曾与几个弟子一起游览山林。
在远离人烟的地方,他们偶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麒麟。
麒麟是中国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幸运。
4. 孔子的反应看到受伤的麒麟,孔子深感惋惜和痛心。
他向跟随他的弟子表示,神兽的受伤是天地万物的不幸,也是人类的过失。
他认为人类应该更加注重保护和尊重自然界的生物,而不是伤害它们。
5. 孔子的告诫孔子在哭泣之后,向弟子们发表了一番告诫。
他告诉他们,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而不是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他认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吉祥。
6. 孔子的思想孔子哭麒麟的典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作为一位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并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6.1. 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人类的行为不能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会导致不利的后果。
6.2. 人与人的和谐孔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只有通过互相尊重和合作,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6.3. 教育的重要性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才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6.4. 道德修养孔子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麒麟的故事
孔子麒麟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被誉为“至圣先师”,是中国尊崇的文化名人。
然而,在孔子晚年时期,他曾经遭遇过一次令他深感痛心和困惑
的遭遇,那就是发生在他与麒麟之间的故事。
一天,孔子正在外面坐着,忽然从他身后传来了一阵沉闷的声音,他立刻起身转身一看,却发现是一头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通常被认为是吉祥
的象征。
孔子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麒麟,他感到非常惊讶和兴奋。
孔子走近麒麟,却被
麒麟咆哮一声,将他推到了一旁。
孔子对麒麟表现出了很大的惊诧和不解,他想知道为什么麒麟要对他发生这样的行为。
麒麟对孔子说:“你既是一个有名的圣人,为何不问问你自己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呢?”
孔子被这番话弄得有些茫然,但是随即意识到麒麟这是在提醒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
误。
从此,孔子开始更加注重道德实践,将教育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
道德导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第一人格,他必须注
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下一代,从而真正地影响社会的发展。
孔子哭麒麟的典故
孔子哭麒麟的典故孔子哭麒麟的典故是关于孔子丧子之痛的故事。
据记载,公元前約480 年,孔子之子鲁僖公丧命,孔子非常伤心,一度放弃了教学和政治事务,居于郊外的憩园中。
有一天,孔子在园中哭泣,爱弟子子贡前来探望,并问及孔子为何如此悲伤。
孔子回答道:“鲁国的天子尚丧子,而我作国师,更应该伤心欲绝。
”孔子的哭泣声引来了在附近野外放牧的牧童,而这时一只麒麟出现在孔子面前。
孔子同样深感悲伤,擦去眼泪,不再悲伤。
这个典故通过孔子的哭泣,展示了他对失去亲子的痛苦,体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理念以及他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在这个典故中,孔子的哭泣虽然是为了自己的亲子之痛,但也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同情和关心,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期望。
首先,这则典故突显了孔子的人道主义理念。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一直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价值观。
他认为仁者爱人,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关心他人的痛苦和困境。
在典故中,孔子不仅为自己的亲子悲伤,更关注社会大众的疾苦,这体现了他对人类普遍痛苦的同情和关怀。
其次,孔子的哭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风气的期望。
孔子时代的社会矛盾突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社会道德也日益沦丧。
孔子的哭泣不仅是对自己亲子的痛苦,更是对时代麻烦的社会现象的愤怒和不满。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丧子之痛来唤醒世人的良心,倡导社会风气的道德重建和人民的改变。
他的哭泣是他对时代不幸问题的关注和期望。
此外,在这个典故中,牧童和麒麟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牧童代表着普通民众的愚昧无知,麒麟代表着神秘和尊贵。
牧童受到孔子的哭声的吸引,象征着孔子的仁德和智慧远远超过一般人。
麒麟的出现象征着孔子的高尚气质和崇高地位,也可以理解为神灵的示现或对孔子的认可。
最后,孔子擦去眼泪,不再悲伤,表明了他的坚强和自律。
尽管他深受丧子之痛的折磨,但孔子不被悲伤迷惑,他凭借他的智慧和品行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不幸,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和政治事务中。
总之,孔子哭麒麟的典故体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理念和对社会风气的期望,表达了他对世界万物的关怀和痛苦的领悟。
麒麟献书,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之206,古代神话故事麒麟是古代传
麒麟献书,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之206,古代神话故事麒麟是
古代传
麒麟献书,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之206,古代神话故事。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其状如鹿,全身生麟甲。
因麟甲像棋盘的格子,故称“麒麟”。
麒麟与龙,凤,龟同称为四灵兽,为吉祥的象征。
本图描绘的是孔子与麒麟的故事。
孔子梦见一地赤色烟起,久聚不散,便和弟子顔回和夏子驾车寻找。
在一路边,发现有个孩子棒打麒麟,孔子马上下车制止。
他发现麒麟已经受伤,便脱下衣服给麒麟盖上,又小心地给麒麟包扎伤口。
麒麟感谢孔子,用嘴舔着孔子的手,突然吐出三部书来,然后跳下河岸,消失不见了。
孔子这才知道,这是一只神麒麟,上天派它给自己送书来了。
孔子得到这三部天书,整日潜心苦读,学问大长,最终成为名传千古的至圣先师。
现在很多文庙里,都有“麒麟献书”,“麒麟送子”的图案和装饰物,用来表示圣贤诞生,祥瑞降临的吉祥寓意。
孔子名人故事
孔子名人故事孔子名人故事1在鲁国,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马人。
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这一家三代鲁国大夫。
一次,孔子问漆雕马人道:“先生曾事奉过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
您可不可以说说,哪个要更贤明一些呢。
”漆雕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块很名贵的`龟壳叫‘蔡’。
如遇有什么大事不能定夺,就会用‘蔡’来占卜决疑。
在文仲主事时期,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一次。
在武仲主事时,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二次。
孺子容主事,三年内,用‘蔡’占卜过三次。
这都是我亲眼所见。
至于这三位大夫谁最贤明,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听完笑着说:“先生真会说话!”孔子回到家里,跟弟子们谈及此事,赞叹不已地说:“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愿在别人面前议论主人的贤愚,但却很巧妙地举了一个实例,将事情的真相,表露无遗。
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因智识无力察远,德慧无足见机,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卜。
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
也就是说,一个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觉洞悉,事物变化的规律。
”孔子名人故事2战国时期,孔子及他的弟子经常到其他国家游学。
那次,孔子到晋国游学。
途中,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就要来临。
于是,子路就去向附近的一户人家借伞,可是,这户人家生活贫困,如果是雨天,要么不外出,要么摘莲叶或芋叶挡雨,根本用不起雨伞,更别说有雨傘可以借给别人了。
子路一脸无奈,只好无功而返。
子贡听说子路借不到伞,便自告奋勇地再次去借伞。
他来到另外一户人家,见房舍整齐,牛羊成群,鸡鸭绕户,心中暗暗自喜,这下肯定能借到了。
可是这家主人看到是陌生人,语言又不通,只是一个劲儿赶他走,子贡根本没有机会与他交流,只好失望而归。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子路突然说:“先生,子夏家就在附近,咱们到他家去借伞吧。
”孔子一听,连忙摇摇头说:“不要去!不要去!”子路着急地说:“先生,我们连续去了两家,都借不到伞。
子夏是你的弟子,肯定能借到。
”孔子捋着胡子,微微一笑,说:“我们还是到另外一家去借吧。
孔子:一个因遇麒麟而出生,又因见麒麟而死的圣人!
孔子:一个因遇麒麟而出生,又因见麒麟而死的圣人!在中国古代,麒麟和凤凰、龙一样,它们都被视作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但是只有极少数人见过这些神兽,人们难免发出疑问:世界上真的有麒麟吗?诗仙李白在《古风诗》中写到:“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李白诗中所讲,就是圣人孔子获麟绝笔的事迹。
在古代,大概也只有孔子与麒麟神兽有着极为深厚的缘分了,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因为遇见麒麟而出生,又因看见麒麟而死去的人。
传说,公元前551年,孔子之母颜征在怀了身孕以后,在去尼丘山祈祷的路上遇到了一只麒麟,之后颜征在的肚子突然就开始发痛,孔子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出生的。
刚出生的孔子,头顶长得很像尼丘山,所以孔子的名字就成了孔丘,字仲尼。
孔子晚年的时候,他唯一的爱子孔鲤早逝,再加上他又一次看到了麒麟,孔子便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所以他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从那以后,孔子就不再写书作文,史称其获麟绝笔。
失去爱子的孔子十分悲痛,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了。
其实,孔子与麒麟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因为神兽麒麟的出现,世人才没有过多的关注于孔子的身世。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纥”指的是孔子的亲生父亲叔梁纥,而“颜氏女”指的就是孔子的生母颜征在,也作颜徵在。
孔子真的是叔梁纥和颜征在的私生子吗?按照《孔子家语》中的说法,孔子是叔梁纥和颜征在婚后所生的孩子。
说颜家有三个女儿,叔梁纥向颜父求婚,颜父就对三个女儿说:“陬邑大夫叔梁纥是先圣王裔,虽然他的年龄有点大,已经66岁了,但他身长十尺,有武力,为父我还是挺喜欢他的,你们三个谁愿意嫁给他呢?”颜父说完这段话以后,大女儿和二女儿都默不作声,只有小女儿颜征在站出来说:“一切都听父亲的安排。
”最后,颜父就将最小的女儿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那时颜征在刚满15岁。
孔子成为私生子,极可能跟中国古代礼仪有关。
在古代礼法中,男女结婚生育的合适年龄,男性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在14岁至49岁之间,但凡不在这两个年龄界限内的,都不合礼法,因此称之为野合。
(板话)孔子哭麟娄炳成
(板话)孔子哭麟娄炳成
两千四百多年前孔子曾把麒麟见
此事记载春秋里西狩获麟有遗篇
相传孔子见麒麟掩面大哭泪涟涟
圣人时年七十一老泪横流为哪般
原来麒麟是灵兽国泰民安才出现
时逢乱世不太平史称春秋无义战
你方唱罢我登场诸侯霸主轮流换
世道混乱百姓苦多少生民在涂炭
孔子一生为和平周游列国十四年
劝说诸侯施仁政克己复礼四方安
化得干戈为玉帛刀枪铸犁好耕田
不料处处受冷落政治抱负难实现
传道无果回鲁国一路惶如丧家犬
著述育人自修身教育改造世界观
教出贤人七十二门下弟子有三千
留下论语是国宝修订春秋数百卷
一生慎言又谨行怪力乱神从不谈
为人师表很严肃做人处处是模范
理想社会是追求君臣父子皆开颜
夜里长梦麒麟来云开日出换新天
不料麒麟果然出来却不把盛世见
忧国忧民幻想灭岂不伤心泪洗面
麟兮麟兮来何为灵兽不灵空长叹
从此不再捉刀笔获麟绝笔典故传
圣人哭麟心悲苦选择罢笔度余年
留取丹心照汗青唤得后人常思念。
孔子与麒麟的传说
孔子与麒麟的传说麒麟,古代先民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构思、创造的一种吉祥动物。
麋身、牛尾、马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黄色肉。
这种造型是古人把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重新组合的一种幻想中神兽,这是中国人“集美”思想的充分体现。
它与凤、龟、龙共称为“神兽四灵”,麒麟居四灵之首。
在民间传说中,麒麟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据说孔子降生的当天晚上,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并吐玉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征在贤明。
”的字样。
意思是告诉人们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孙,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孔子家人将一彩绣系在麟角上,以示谢意。
周敬王末年时,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时,竟挖出了那条当初系于麟角的彩绣。
以后,人们又引申出麒麟吐玉书三卷,孔子精读后成为圣人。
至今,在文庙、学宫中还以“麟吐玉书”为装饰,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
传说麒麟现于郊野,为人所贱,孔子喟叹麒麟“出非其时”,标志着世界的日暮途穷和哲人的穷困,孔子所著《春秋》于此绝笔,故《春秋》又别称“麟史”、“麟经”。
时至今日,在济宁、曲阜、嘉祥、巨野等地仍流传着孔子与麒麟有关的传说故事。
传说孔子的父母叔梁纥与颜征在婚后,经常到尼丘山上烧香祈祷,保佑能添个健康的男孩儿。
一日,忽见天降麒麟,并吐血于石上,孔母因曾坐于石上而受孕,孔母临盆时,一阵悠扬的鼓乐之声,从天际传来,随之,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从天界缓缓而来,将玉帛吐到孔母面前,上面写道:“天遣奎星下凡,将要振兴周朝。
”玉麒麟腾云驾雾而去之时,孔子诞生了。
当孔子父母仔细打量新生婴儿时,不由地倒吸一口冷气,只见这孩子长得有些反常:头顶如反盂,中间低而四边高;且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俗说“七露”。
叔梁纥十分恼怒,便把孩子扔在了尼丘山下。
此时正是八月,天气格外炎热。
孩子躺在野地里,一只老鹰飞来,展开双翅呼扇呼扇地不停地给孩子打扇遮阳。
傍晚,一只斑斓母虎从山上下来,把孩子衔进山洞里,用虎乳喂养孩子。
孔子见麒麟的名人故事
孔子见麒麟的名人故事孔子见麒麟的名人故事早在西周时期,有关麒麟的各种说法,就已经传遍天下,与凤、龙、龟,并称为“四灵”。
这四种动物,除了龟之外,麒麟、凤和龙都被认为是传说。
龙和凤,后来被皇家所独占,成了禁口之物,人们也就不敢妄议了。
而麒麟,民间则俗称为“四不像”,说它身体像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脑袋像龙。
实际上,“四不像”是羚牛的俗称,而羚牛却不是麒麟。
有人说,麒麟是真实存在的灵兽,一般不为老百姓所见,如果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它才会出现,所以,人们常将麒麟看做是祥瑞之兆的象征;而又有人认为,麒麟只是神话传说之物,只是人们美好想象的产物。
在古人眼里,麒麟还是长寿的象征,据说有2000年的寿命,与植物中的银杏树一般。
那么,麒麟到底存在过没有?有人提出,从造字上来看,造字的'古人肯定看见过龙、凤和麒麟,否则,造出这些字就没有依据,就是凭空想象。
这个说法不能令人信服。
鬼、神之类,想来造字的古人也没有见过,但还是造出了这些字。
不过,从“麒麟”二字都以“鹿”为偏旁来看,想必麒麟的形象,是从鹿演化过来的,倒也有一定的道理。
说麒麟曾经存在过的一个有力证据是:孔子见过麒麟。
孔子是我们尊崇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老人家一生慎言谨行,从不说怪力乱神,不谈论虚妄不实之物事。
他的著述都是微言大义,有所指摘;他所修订的《春秋》,向来以记载谨严著称。
就是在这部书里,却记载了有关“麒麟”的事情,《春秋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人们捕获了一头即将死去的麒麟,孔子得知后亲往察看,并将此事写进了《春秋》里,充分证明孔子是见到过麒麟的。
因为,孔子绝对不会骗人,所以,人们就坚信历史上曾经有过麒麟;至今再也见不到麒麟的原因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笔者以为,孔子是可信的,而孔子的所见,未必可信。
孔子不是动物学家,他在记下“西狩获麟”之前,也没有见过麒麟。
所以,眼见并不一定为实,即使是圣人也不例外。
孔子生死之谜:遇麟而生,获麟而死
孔子生死之谜:遇麟而生,获麟而死中国传统神话认为:“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
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
”麒麟,不仅是万兽之首,更是祥瑞之兽。
它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许多人认为麒麟跟龙一样,不过是神话虚构的产物。
实际上,麒麟或许真的存在。
民间历来有“麒麟送子”的信仰,而这麒麟送子故事的来源,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圣人,孔子!晋代王嘉的《拾遗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父亲孔纥与原配夫人连生了9个女儿,最后纳了个小妾才生下儿子孔孟皮,可惜孩子七岁的时候爬树摔成了瘸子,其母忧心照顾他,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尤其是孔家这样的世代贵族,自然不能任由一个跛子继任家族之长。
于是孔纥66岁那年,娶了14岁的颜征。
然而由于老夫少妻,频频作业也没能造出个小人来。
就这样过了几年,夫妇俩觉得太遗憾,就前往尼山祈祷,期盼再有一个儿子。
当天夜里,一头麒麟来到孔纥家中,留下一块玉书,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
”第二天,麒麟不见了,而孔纥家突然传来“哇哇”的哭声。
麒麟送来的这个孩子就是孔丘。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野合,并非指孔子是野外造出来的,而是由于颜氏女年龄太小,不合礼法。
他们结婚没有走正常的程序而已。
所谓人逢七十古来稀,更别说70岁还有精力造小人。
所以,孔子出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诗圣杜甫在其诗歌中写道:“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这就是孔子遇麟而生之谜。
生于斯,死于斯。
冥冥中自由轮回,当孔子名重四海、弟子满天下时,再次“被遇上”了麒麟。
这就时“西狩获麟”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反鲁著书编六经时已年满71岁,原本他安心的搞研究。
没想到鲁哀公玩物丧志,领着群臣去狩猎。
遇见了一头麒麟,鲁哀公及诸大臣都没见过,十分好奇,将麒麟射伤捕获,以为不祥之物砍掉了麒麟左腿。
“麒麟一出,圣王必现”:为何孔子得知获麟后却哀叹不已?
“麒麟一出,圣王必现”:为何孔子得知获麟后却哀叹不已?《春秋·哀公十四年》有这么一条记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这条记载后,传统儒家学者观点,《春秋》就到此结束了。
因此,专门负责解经的《春秋公羊传》与《春秋谷梁传》都终于此年,“西狩获麟”成了此二传的最后一条记录。
可流传至今的《春秋》记载却并未结束,而是到鲁哀公十六年截止。
这也很正常,因为孔夫子是在此年去世。
以传统说法,《春秋》是由孔夫子编撰,孔夫子本人都已过世,他的著作自然也就至此完结。
传统上都说,《春秋》之所以多出两年,是孔门弟子后加的,所以才出现了《公羊传》、《谷梁传》和《春秋》在记载上的差异。
可不管怎样,为什么孔子编撰《春秋》,却要绝笔于“获麟”一句?这其中原因,《公羊传》给出了解释。
鲁哀公十四年春天,鲁国叔孙氏的赶车人子鉏商在西部大野泽(今山东巨野北)打猎,捕获到了一头麒麟。
有人把这消息告知了孔子,不想他听了后却泪如雨下,泪水竟然打湿了他衣服的前襟!孔子一边拭泪,还不停地喃喃自语:“它是为谁而来呢?它是为谁而来呢?”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仁兽,虽然“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但本性强大,“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
古人深信,一旦麒麟出现,天下必有圣王出现。
因此,麒麟现世,必然是一嘉瑞。
既然天下都将出圣王了,应该是皆大欢喜之事,为何孔子却如此哀伤?在确认捕获了麒麟后,孔子哀叹道:“我的道已经穷尽了!”因此,在“获麟”一句后,放下了手中的笔,从此不再写《春秋》。
杜预为此解释,“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麒麟如此圣明的仁兽,却被一低贱的车夫俘获,这不正是周道不兴的明证吗?正因为如此,孔子才哀伤不已:他一生所追求的梦想,也许再也无法实现了;再写《春秋》又有何用?近现代的史学家们,很多都对孔子编撰《春秋》之说就持怀疑态度,因此对于“孔子绝笔于获麟一句”之说并不太信以为真。
孔子是太阳神东华大帝下凡
孔⼦是太阳神东华⼤帝下凡孔⼦⽣于公元前551年8⽉27⽇(阳历9⽉28⽇),卒于公元前479年4⽉11⽇),⼦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今⼭东曲⾩)⼈,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夏⾢),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传说,公元前551年,孔⼦之母颜征在怀了⾝孕以后,在去尼丘⼭祈祷的路上遇到了⼀只麒麟,之后颜征在的肚⼦突然就开始发痛,孔⼦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出⽣的。
刚出⽣的孔⼦,头顶长得很像尼丘⼭,所以孔⼦的名字就成了孔丘,字仲尼。
据传孔⼦出⽣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吐⽟书”《幼学琼林》卷⼆“⽼幼寿诞”:“麟吐⽟书,天⽣孔⼦之瑞”左丘明的《左传·卷⼗⼆》载:哀公⼗四年春,西狩于⼤野,叔孙⽒之车⼦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
仲尼观之⽈:“麟也”。
孔⼦为此落泪,并表⽰“吾道穷矣”他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忧。
”。
从那以后,孔⼦就不再写书作⽂,史称其获麟绝笔。
失去爱⼦的孔⼦⼗分悲痛,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了。
解读:宋.朱熹《朱⼦语类》卷九三:“‘天不⽣仲尼,万古如长夜!’唐⼦西尝于⼀邮亭梁间见此语。
”可见,朱熹把孔⼦看成是太阳神东华⼤帝了,那么孔⼦到底是不是太阳神呢?我们根据孔⼦的⼀些事迹来分析⼀下。
古⼈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为阴阳合⼀的瑞兽,即⽂殊菩萨,即太上⽼君(⽼⼦),为兑灵,兑为⼝,麒麟⼝中吐出来的⽟书就如同贾宝⽟⼝中所含的通灵宝⽟,象征兑阳灵,即凡⼼。
凡⼼出⾃真⼼,孔⼦为⽼⼦的凡⾝,故孔⼦拜⽼⼦为师。
兑为泽,为⼦⽔,故孔⼦为⼦姓。
仲者⽼⼆也,故称孔⼦为孔⽼⼆,太上⽼君即⼆郎神,就是额头如⼭丘的南极仙翁。
尼从⼔,⼔者为阴⾦,真⼼也,丘者⼟⽯也,⾉灵也,⼭也。
孔⼦名丘字仲尼,孔⼦就是从⽯孔中⽣出来,没有证道见空性的⽯猴。
孔从⼦从乚,⼦为阳,乚为先天⼀炁,为真⼼,先天⼀炁为兑灵,故孔代表兑阳灵,即凡⼼,凡⼼为真⼼所⽣,故为真⼼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见麒麟的名人故事
早在西周时期,有关麒麟的各种说法,就已经传遍天下,与凤、龙、龟,并称为“四灵”。
这四种动物,除了龟之外,麒麟、凤和龙都被认为是传说。
龙和凤,后来被皇家所独占,成了禁口之物,人们也就不敢妄议了。
而麒麟,民间则俗称为“四不像”,说它身体像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脑袋像龙。
实际上,“四不像”是羚牛的俗称,而羚牛却不是麒麟。
有人说,麒麟是真实存在的灵兽,一般不为老百姓所见,假如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它才会出现,所以,人们常将麒麟看做是祥瑞之兆的象征;而又有人认为,麒麟只是神话传说之物,只是人们美妙想象的产物。
在古人眼里,麒麟还是长命的象征,据说有2000年的寿命,与植物中的银杏树一般。
那么,麒麟到底存在过没有?
有人提出,从造字上来看,造字的古人肯定看见过龙、凤和麒麟,否则,造出这些字就没有依据,就是凭空想象。
这个说法不能令人信服。
鬼、神之类,想来造字的古人也没有见过,但还是造出了这些字。
不过,从“麒麟”二字都以“鹿”为偏旁来看,想必麒麟的形象,是从鹿演化过来的,倒也有一定的道理。
说麒麟曾经存在过的一个有力证据是:孔子见过麒麟。
孔子是我们尊崇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老人家一生慎言谨行,从不说怪力乱神,不谈论虚妄不实之物事。
他的著述都是微言大义,有所指摘;
他所修订的《春秋》,向来以记载谨严著称。
就是在这部书里,却记载了有关“麒麟”的事情,《春秋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
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人们捕捉了一头即将死去的麒麟,孔子得知后亲往察看,并将此事写进了《春秋》里,充分证明孔子是见到过麒麟的。
因为,孔子绝对不会骗人,所以,人们就坚信历史上曾经有过麒麟;至今再也见不到麒麟的原因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笔者以为,孔子是可信的,而孔子的所见,未必可信。
孔子不是动物学家,他在记下“西狩获麟”之前,也没有见过麒麟。
所以,眼见其实不一定为实,即便是圣人也不例外。
传说已过古稀之年的孔子,见到这头麒麟后掩面大哭,涕泪沾襟,认为它作为“灵兽”,在早已“礼崩乐坏”、世事混乱的时期,出现得很不是时候,从此不再操刀捉笔,遂有“获麟绝笔”之说。
至于那头被孔子亲自察看、并被他记载于《春秋》里的“麒麟”,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只能存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