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第65页复习

合集下载

《角的度量》教案(通用16篇)

《角的度量》教案(通用16篇)

《角的度量》教案(通用16篇)《角的度量》教案篇1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上册教材第64—65页“角的度量”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使同学建立角的概念,熟悉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读、写法。

(2).使同学熟悉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

(3).培育同学观看对比的力量以及仔细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让同学在观看、思索、操作、合作沟通中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同学亲身体会数学学问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2). 让同学布满成就感,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能正确的度量角。

教学难点:内、外圈读角的度数以及角的两边不够长的量法。

教具预备:课件、量角器、活动角、每人一份量角资料。

学具预备:量角器、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已经初步熟悉过角,谁能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课件出示)二、探究新知1、教学角的意义。

(1)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

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些角是怎样组成的呢?现在认真看老师画一个角,联系学过的学问,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引导同学理解角的意义。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边)(2)角的符号和读写法。

老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留意与小于符号的区分),并举例写成/1,领同学读“角一”。

(板书)提问:假如写数字2,应当怎样读?2.教学角的度量。

小嬉戏:“比视力”。

出示两个角,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详细说出大多少吗? 你能详细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刚才有的同学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详细有多大。

假如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便利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

那么,毕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 (1)熟悉量角器a.熟悉计量角的单位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加法的验算》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加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验算的算理,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能用验算方法检查计算的正确与错误。

2. 体会加数与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数与和的关系,从而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验算的意义及验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加法验算的算理,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法验算的算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 直接揭示课题。

(课前写好课题)师:同学们,请看课题,谁会读?(请一生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验算。

(请全班读)2. 复习旧知。

(1)出示复习题(1)。

看每组中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1)生齐读题目。

(2)师:你明白什么意思?请你告诉我。

(重点问:看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看45+56=101)师:让我们看45+56=101这个算式,然后让我们填出下面三道算式的得数。

师:那么,56+45=?,谁来说?(生:56+45=101)师:同意了吗?他口算怎么那么快呀?生:因为他看了第一个算式的和是101,45+56=101,所以,56+45=101师: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和是一样的?(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那101-45这个算式呢?得数是多少?(生:101-45=56)师:你们同意吗?他算得也很快,他怎么那么快就算出来了?(引导说出:101是56+45的和,101-45=56,就是:和减去第二个加数等于第一个加数。

)师:最后一道题呢?谁会?(生答)同意吗?为什么会等于56?(生答)(引导说出:101-56=45,就是:用56+45的和101,减去第一个加数等于第二个加数。

)(3)观察对比师:我们从第一个算式当中,然后看到了下面三个算式,你发现了这四个算式当中的这些:和,加数,或者,被减数,减数的数字有什么改变吗?(生:没有改变,都是45,56,101这三个数字)师:都是第一个算式中的这3个数字,所以,这些算式是合理的。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2)》教案三套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2)》教案三套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65~66《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分数——《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课题)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要考考大家对分数的掌握情况。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分析:请学生说明理由,并抓住前三幅图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后一幅图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嘛,原来我们不但可以把一个物体或图形进行平均分,而且还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然后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二、探索新知出示三个粉笔盒,分别装有6、6、8支粉笔。

1、猜想:拿出一个粉笔盒,猜盒子里有多少支粉笔?2、活动铺垫 师:盒子里有4支粉笔,你能从盒子里拿出整体的 吗? (1)活动开始,体验新知 师:这里有三个粉笔盒,现在请三位同学上来拿出盒子的 。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粉笔盒中拿出整体的 。

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3,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

(2)发现、解决问题师:从三位同学拿出的粉笔数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生: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真的哦,我的要求没变,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粉笔的 ,可是拿出来的粉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是不是拿错了?学生交流。

师:大家都认为是粉笔的总支数不一样,那你能估一估每一盒中各有几支粉笔吗? 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粉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粉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师:哦,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数量不同造成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想说什么?(板书: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第3章认识利率

第3章认识利率

第3章认识利率(教材第4章,第65-88页)一、利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一)影响家庭的经济决策。

消费、储蓄、购买债券与银行存款选择。

(二)提高工商企业的经济决策是否投资于新设备。

二、利率的含义指信用工具等投资的到期回报率。

投资均衡时才得到利率。

三、本章内容安排(一)信用市场工具到期回报率的计算方法。

(二)利率的其他表示方法。

(三)债券利率的高低与债券优劣的关系。

(四)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区别。

一般来说,在投资均衡时,我们才能得到利率水平的实际数值。

3.1 利率的计量一、信用市场工具类型(一)简式贷款特点: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本金),借款人在到期日连本带利予以偿还。

属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如银行向工商企业发放的商业贷款。

简式贷款相当于最基本的信用工具单位(还本付息一次相当于一个简式贷款),所有信用工具现值都是多期投资回报分现值的加总。

(二)定期定额清偿贷款特点:向借款人发放一笔贷款,在约定的若干年内,借款人每月进行包括部分本金和利息在内的等额偿付。

比如,分期付款贷款和抵押贷款。

(三)息票债券1.特点每年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定额的利息(息票利息),一直到到期日,到期日再偿还确定的最后金额(债券票面值)。

2.称为息票债券的原因债券持有人过去常常从债券上所附的息票,送交发行人,后者见票后向持有人支付利息。

今天许多息票债券已经不必再通过呈递息票来领取利息了。

3.息票债券的主要内容(1)发行债券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2)债券的到期日;(3)债券的息票利率,即以债券面值的百分比表示的年支付息票利息的金额。

4.息票债券举例。

比如,政府长期债券、中期债券和公司债券都属于息票债券。

(四)贴现发行债券(也称无息债券)1.特点债券的购买价低于票面值,期满时则按面值偿付。

到期前,贴现发行债券不支付任何利息,只在期满时偿还票面值。

2.举例国库券、储蓄债券及长期无息债券都属于贴现发行债券。

(五)上述债券分类的标准 以清偿时间为标准划分。

20秋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0秋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3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提示本课时教材共安排了两个活动。

首先教材通过“我国南极长城站到北京的距离”、“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这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读一读,一方面了解学生是否会读这些数,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对事情及数据的感受。

要求把这些数写在数位表中,认识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并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学会写亿以内的数;接着教材提供了含有分级的数位表,要求读出这些数,读数时要引导学生先分级,一级一级地读。

本课时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素材的挖掘,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真正含义,从而建立数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万级,知道万级包含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理解万级各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读、写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数的过程,感知大数。

利用知识的迁移,感悟大数的意义,掌握读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重视课堂学生的积极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万级的数位以及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读、写含有两级的数。

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计数器、空白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说一说,以前学过哪些数和哪些数位?师:我们生活中还有比一万更大的数吗?你还知道哪些更大的数?生举手发言。

师: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

板书课题: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掌握亿以内数读写方法的基础,通过回顾和复习,为学生新知的学习迁移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亿以内的数的写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艺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复 兴 运 动
实质 资产阶级得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解放思想
【意】但丁 《神曲》
代表人物 及作品
【意】达·芬奇 【英】莎士比亚
《《哈最姆后雷得特晚》餐、》《、罗《密蒙 欧与朱丽娜叶丽》莎》
1.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根据 课标要求,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 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 点中,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 )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
拷问。……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
死。……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教会处死“异端分子” 麻木顺从 神权至上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意 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 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 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 主义萌芽。
材料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不满教会的精神世界的控制, 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4.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保留了丰富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C.聚集了许多学者人才
D.与亚洲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2.右边两个文艺作品(图3、4)共同反映的核 心思想是( )
图3 《蒙娜丽莎》 图4 《哈姆雷特》
A.禁欲主义
B.理性主义
C复兴运动开始于( )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这场运动为什么叫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简单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么?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 马文化的方式,但对 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 的“复兴”,这其中 有继承,更有创新。

2020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习题参考答案3-4单元

2020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习题参考答案3-4单元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第20页“做一做”(1).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分别相同。

(3).长5cm,宽3.5cm,高2cm.(4).3个面。

教材第20页“做一做”(1)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2)(3)搭成了一个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

1.(1)正面是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24 cm、9 cm;和它相同的面是后面。

(2)它的右面是长方形;长是12 cm,宽是9 cm;和它相同的面是左面。

(3)上、下两个面。

2.(40+30+20)×4=360(cm)3.(1)3条(2)4条(3)3条发现:每条棱都有三条棱和它平行且相等。

4.魔方是正方体,棱长是10 cm,有6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6.90×2+55×2+22×4=378(m)7.40 cm=0.4 m80 cm=0.8 m(2.2+0.4+0.8)×4=13.6(m)8.()个(2)个(2)个()个()个(2)个9.A和C相对,E和F相对,I和D相对。

教材第23页“做一做”(√)(√)()教材第24页“做一做”0.75×0.5+0.75×1.6×2+0.5×1.6×2=4.375(m2)2.周一对周四,周二对周末,周三对周五3.(1)4×2=8(cm2)3×3=9(cm2) 2×2.5=5(cm2) (2)3×2=6(cm2)3×2=6(cm2) 2.5×2=5(cm2)(3)4×3=12(cm2)3×2=6(cm2) 2×2=4(cm2)4.(50×40+50×78+40×78)×2=18040(cm2)5.(10×12+6×12)×2=384(cm2)6.(1)46×46×6=12696(cm2)(2)46×12=552(cm)552 cm>4.5 m胶带纸不够用7.长方体1050 cm2正方体864 m2长方体812 dm28.3×3×5=45(dm2)9.1.2×1.2×6×1.5=12.96(dm2)10.50÷2=25(m)50×25+50×2.5×2+25×2.5×2=1625(m2)11.(8×6+8×3×2+6×3×2-11.4)×4=482.4(元)12.涂红漆面积:40×40×3+65×40×2=10000(cm2)涂黄漆面积:40×40×2+40×65×2+40×(65-10)×2=12800(cm2)13.把长方体的长8 cm分割成2个4 cm,两个棱长为4 cm的正方体总表面积增加了,增加的表面积为4×4×2=32(cm2)教材第28页“做一做”1.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2.9 cm38 cm3 6 cm3 4 cm3教材第31页“做一做”1.15×7×8=840(cm3)2.0.06×5=0.3(m3)1.第2堆体积大,第2堆根数多,所占空间大.3.____最小最大____4.cm3dm3m36.把最上面的小正方体放在第三层的缺口处。

邯郸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9课时 约分教案 新人教版

邯郸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9课时 约分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时 约 分【教学内容】 教材第65页例4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例4,教学约分的一般方法。

同时在学生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一次约分,以此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归纳约分的意义,并介绍约分的常用书写形式,最后描述了最简分数的定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的学习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所以学生对分步约分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一次约分的学习有困难,教师要从方法上做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1.复习:很快地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8 15和21 7和9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2.导入:学习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其他问题。

(板书课题:约分)【新知探究】 1.教学例4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你会运用吗?(1)课件出示例4题目: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2)引导学生自己读题,理解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而且分数大小不变的题意,并且自己独立化简,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要尝试把2430化简,教师帮助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化简。

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24 30=24÷230÷2=12151215=12÷315÷3=45方法二: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接得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题

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题

年月日的知识练习题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新课堂“我学会了吗?第5课时。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复习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对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全面、合理的评价,在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的同时,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 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在各种复习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

教学重点:整理年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以小组为单位将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了整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复习年月日知识质疑: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那些年月日的知识?1.学生回忆年月日知识,自由回答,教师逐条点击课件出示。

预设如下:年: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52个星期;一年有4个季度;一年可以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月:分为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共7个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共4个月;特殊月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日:一日=24时,一时=60秒。

世纪:一世纪=100年。

2.师生一起复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预设如下:数拳头:1月大、2月平、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

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整理年月日知识谈话:这么多的知识,零零散散的,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整理一下呢?1.小组讨论整理归纳的方法。

2.指名说方法或把学生整理的知识投影出示。

3.谈话: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将这些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知识体系图。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填一填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5页例1,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掌握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故事:小明和小华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不同的几分之一,他们想知道谁剪出的分数更大,引发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思考。

2. 自主探究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题目,并解答。

然后分享各自的题目和解答过程,互相学习和评价。

4.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的“做一做”,以及自己设计的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板书内容: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先通分,再比较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66页的“练习十一”第1题。

答案:(1)1/2 > 1/3(2)1/4 = 1/42. 设计一个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题目,并解答。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良好,但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部分学生仍需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选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5页例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较不同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我期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学月教案

2015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学月教案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 只是要多小数点。
(5)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换想法。
教师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1.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3.教材第66页练习十五第10题。
教师分给每位同学一张长方形白纸,并指导学生剪出等腰三角形。提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两条直角边相等并垂直。可利用长方形的直角,然后剪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学法指导
观察猜测、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反思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师出示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十课时 整理与复习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十课时    整理与复习

第十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4、65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本单元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除法后又进行的一个单元--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教学,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解答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估算、笔算、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谁知道第四单元我们学的什么?(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复习。

1、口算。

①600÷2 ②350÷7 ③690÷3④300÷6 ⑤320÷8 ⑥460÷2问:(1)600÷2你是怎样口算的?350÷8呢?(2)如果根据商的情况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按商的位数分类:商是两位数的一类,商是三位数的为一类。

)(3)为什么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设计意图:分类思想的引入。

通过分类,让学生建立知识从零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内化计算方法。

】2、熟悉了口算,除法中还有很重要的笔算。

①614÷6 ②414÷3 ③980÷7④604÷5 ⑤992÷8 ⑥603÷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全班订正。

师:这次如果老师也让大家按商的情况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你会吗?同桌先讨论讨论。

生:(1)有余数的一类,没有余数的一类;师:遇到有余数的除法,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样的一条原则?生:余数要比除数小。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一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一练教案

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5练一练【课题名称】第20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5页—66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知识,提高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解决问题、知识整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掌握整理和复习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复习基数、序数的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请用你勤快的小手写一写。

学生书写0-10数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关于这些数,你知道哪些知识?预设1:从小到大的顺序是:0、1、2、3、4、5、6、7、8、9、10;从大到小的顺序是:10、9、8、7、6、5、4、3、2、1、0。

预设2:从前往后数是:0、1、2、3、4、5、6、7、8、9、10;从后往前数是:10、9、8、7、6、5、4、3、2、1、0。

教师:我们知道数到几就是第几个,读读这道题,你会吗?课件出示习题,同桌相互交流,集体订正。

2.复习比较大小。

教师:如何比较数的大小?预设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预设2: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3.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

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用手指出数,另一人用手指出的数必须与它凑成6。

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用这种游戏方式玩一玩7、8、9的组成的游戏。

(学生玩游戏)师生一起玩10的组成的游戏。

小结: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4.复习6-10的加减法。

教师: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预设: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部编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部编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部编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学校:XXX市XXX镇XXXX中心小学班级:XX年级X班教师: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体验探索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体验探索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体验探索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体验探索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导入】1.口算。

6+5= 7+8= 3+8=9+5= 7+7= 3+9=2.看卡片口算。

35+2= 84+5= 5+42=30+14= 27+2= 20+34=3.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创设情景。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 一(1)班要召开联欢会。

今天, 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联欢会参观, 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2.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

师: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 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饮料, 请注意看!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1:箱子里面有24瓶饮料, 箱子外面有9瓶饮料。

生2: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出算式24+9。

师:这是同学们发现的, 我要把它记下来。

(板书算式, 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

)(2)实际操作, 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 看谁的动作最快!(3)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高平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2课时连加教案新人教版

高平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2课时连加教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时连加教材第65页的内容。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中的游戏,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多样化。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算法。

难点:明确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课件。

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连加问题吧!(板书课题:连加。

)1.分析题意。

边出示课件边讲解:教材第65页例题。

师:星期天,小聪聪到乡下去看奶奶,他发现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鸡,忍不住喂小鸡去了。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原来有几只小鸡在吃食?(5只)师:跑来几只小鸡?(2只)师:又跑来了几只小鸡?(1只)师:奶奶家一共有几只小鸡?(边问边板书大括号和?)2.尝试列式。

师:要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算式应该怎样写?还可以怎样写?(让多名同学发言,列出几种不同的算式,师根据学生发言并板书。

)3.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师:还可以先算几加几?(充分让学生说,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如果加的过程不完整,比如:只加了其中的两个数,那么引导学生看图中小鸡的数量都加完没有。

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完成板书。

比如:5+2+1=8 1+2+5=8)师:你第一步先算几加几得几?(充分让学生发言。

)怎样记住第一步的得数?(边写边连线的过程中,师强调:为了记住我们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我们可以把先相加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并在它的下面写上第一次相加的得数。

)第二步再算几加几呢?(第二步要把第一次相加的结果和第三个数加起来。

)指另外的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

(指名口述,师板书。

)选择一道学生能写的算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下面的学生仔细为他做检查。

4.揭示课题,读算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算式一样吗?(生:不一样。

)比一比,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学生说,有三个加数,有两个加号,并且要做两次加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页复习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

1)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

(不够)
三、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