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三化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

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初三化学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NaCl):食盐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10、甲烷(CH4):沼气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总复习必背考点归纳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总复习必背考点归纳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总复习必背考点归纳
为了方面大家在期末的时候更好地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供参考!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整理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空气
 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500字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周期表及元素的性质等内容。

以下是初三化学知识点的完整总结归纳。

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个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 元素和化合物都有自己的化学符号,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水的化学式为H2O。

1.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直接获得的性质,如颜色、固体、液体或气体状态、密度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2.1 化学反应的表示-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加号相连。

-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的种类,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2 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它需要氧气、燃料和点火源三个要素。

- 鉴别燃烧反应的标志是火焰、光和热的释放。

2.3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产生水和盐。

2.4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 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2.5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系统的能量增加;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系统的能量减少。

3. 周期表与元素的性质3.1 原子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3.2 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相对原子质量、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的反应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在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化学,其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的四个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蜡烛燃烧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火焰的三个部分: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可以比较各火焰层的温度,发现外焰温度最高。

检验产物时,可以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会有水雾,而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会变浑浊。

熄灭后会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是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用于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以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有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测中常用的是量筒,需要注意的是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称量器中常用的是托盘天平,需要注意的是先调整零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四) 称量操作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使用镊子夹取砝码。

2013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013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9535315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完整版)教学文稿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完整版)教学文稿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分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

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

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汇编总结整理归纳以下是九年级初三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汇编总结:一、物质与能量的关系: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纯物质和混合物,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可燃性、可溶性等)。

2. 能量的分类: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和分子:分子的概念,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元素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式命名和共有键式命名。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和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2. 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

3.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酸碱反应。

四、溶液和离子方程式: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质和溶剂,溶解度和饱和度等。

2. 离子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性质和判断。

3. 金属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序列和相关反应。

六、电化学: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分。

2. 电化学方程式:电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表示和平衡法则。

3. 电池和电解槽:干电池、原电池和电解槽的概念和原理。

七、有机化学:1. 碳的特殊性质和碳的化合物。

2. 烃类和它们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单质和化合物的燃烧:烃类的燃烧反应和产物。

以上是初三化学全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你参考。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整理的汇编,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请参考教材。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通用4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通用4篇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通用4篇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篇1】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篇2】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三篇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三篇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三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三中考化学学问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中考化学学问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一、要重视基础学问化学学问的结构和英语有某些类似之处。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把握单词,要把握单词就要把握好字母和音标。

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化学学问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

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需娴熟把握的基础学问,把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学问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讲究方法记忆俗话说“得法者事半而功倍”。

初学化学时需要记忆的学问较多,因此,只有把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

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

这就简单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

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以旧带新记忆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学问,而应将新旧学问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

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学问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学问,又加深了对新学问的理解。

4、谐音记忆法对有些学问,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

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挨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5、歌诀记忆法对必需熟记的学问,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非常好记。

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的化学,其特点包括原料、条件、零排放和产品,核心在于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在蜡烛燃烧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最明亮)和外焰(温度最高),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比较各火焰层温度,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

通过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来检验产物H2O,并通过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检验产物CO2.在熄灭后,我们观察到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通过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我们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门捷列夫,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细胞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C、H。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在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其区别在于粒子电性,符号分别用元素符号、阳离子符号和阴离子符号表示。

初三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三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三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期末考试在即,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了吧,为了帮助初三学生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化学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练习!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分类总结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分类总结

202X年中考化学知识点分类整理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别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解题技巧和说明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初三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一、概述化学一个充满神奇与探索的学科,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刚进入初三的学生,你可能会觉得化学是一门复杂又陌生的科目,但其实只要你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化学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初三化学基本知识点,帮助你在未来的学习旅程中稳步前行。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精彩的化学之旅吧!1. 简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初三阶段的学习内容概览初中化学是我们了解自然世界的一把钥匙,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习化学就像走进一个充满奇妙变化的魔法世界,那么在初三这个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首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学科。

在初三我们会初步接触化学,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比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我们会探索这些物质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新物质。

接着我们会学习原子和分子,这是化学的核心基础,就像学习建筑的基础一样重要。

我们会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组成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各种物质的。

此外我们还会学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会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释放。

我们会学习各种化学反应的类型,比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并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我们还会接触到一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比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们更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让我们学会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初三的化学学习就像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充满奇妙的化学世界吧!2. 引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初三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初中化学是每位初中生必须面对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初三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让大家更轻松地应对这门学科。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正在学习初三化学的同学们。

我们知道化学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时候可能会让同学们感到困惑。

201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201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4、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离子[如Cl—、CO32—]。

5、原子结构:(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

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

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7、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8、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9、化合物的命名:(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 2O5五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1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1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

初三年级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三年级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精华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雾出现。

说明有H2O:取下烧杯,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有CO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三、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氧化物 H 2O CuO CO 2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 4 Na 2CO 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122 8 2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层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带 电)(不带电)(带 电)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正负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 、书写方法: b 、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 、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d 、分类e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C 、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表示某种元素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元素:如Mg 、Al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非金属元素:如N 、C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He 、Ne 。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如O : 氧元素一个氧原子7横行(7个周期) 18纵行(16族)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 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 2--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2、化合价规则(1)有正负;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根的化合价不为零。

(2)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磷,二三铁,二四碳三四六硫三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一五七氯都齐全,单质零价永不变3、化学式(1)写法: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3)计算: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

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点燃2CO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用于装饰品钻石,切割玻璃、钻探机的钻头。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活性碳吸附性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 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