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
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规定一、引言消防烟雾排烟管理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合理的排烟系统设计和科学的管理,能有效减少火灾的蔓延,提高建筑的逃生、救援和灭火效果。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的消防烟雾排烟管理,包括新建工程、改造工程和扩建工程等。
三、消防烟雾排烟设计要求1. 建筑物内部必须设置合理的排烟系统,包括烟道、排烟通道和排烟风机等,并按照相关消防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a. 烟雾能够迅速排除,保持室内通风良好;b. 烟道和排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确保不会产生烟道渗漏现象;c. 排烟风机应具备足够的排烟能力,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烟;d. 排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楼层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3. 在高层建筑中,应设有不少于两条独立的排烟系统,以防止单一烟道系统故障时的安全隐患。
四、排烟管理责任1. 建设工程的所有人或经营者应对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负责,并确保其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实施。
2.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进行排烟系统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并及时进行验收。
3. 使用单位应做好排烟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 建设工程的所有人或经营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并将其公布给职工、居民和相关管理人员。
a. 火灾发生时的报警流程;b. 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路线;c. 火灾发生时的排烟系统操作方法;d. 灭火器材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六、监督检查1. 消防部门应定期对建设工程的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审查、施工过程的监督、竣工验收以及日常维护管理等。
建筑消防防排烟
防排烟的主要方法防排烟的目的就是对火灾烟气进行有效地控制,以使火灾现场人员免遭烟气毒害。
防烟就是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及重要房间,同时防止火灾时烟气的大量产生。
排烟就是在火灾初期对已产生的烟气迅速地排除以防其集聚和扩散蔓延,避免人员与烟气的直接接触,为人员的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防排烟的方法有:1)设置机械送风、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2)设置自然通风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进行自然排烟。
3)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防止烟气扩散;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为疏散人员提供临时的安全场所。
4)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减少发烟量。
5)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减少烟气的毒性。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探讨了采用吹吸式空气幕进行防烟的技术.空气幕即是由平面平行射流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气体幕墙。
气幕刚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射流出口的动量流率。
当气幕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能阻挡烟气气流,使烟气不能进入保护区域。
目前在建筑防排烟领域空气幕防烟技术还未达到实用化程度。
高层建筑设置防排烟的有关规定防烟设施的设置取决于该建筑是否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是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以及十二层及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
除建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满足开窗面积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有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均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内走道和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不受上述建筑高度限制。
高层建筑内的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外窗房间或开窗面积小于2%房间面积的房间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有些房间如超市、商场等,虽然具有可开启外窗,外窗面积也能达到自然排烟要求,但房间内最不利点至最近外面或疏散通道的距离超过30m,这类房间仍需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消防工程中的烟雾控制与排烟系统
消防工程中的烟雾控制与排烟系统烟雾控制与排烟系统是消防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在火灾发生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控制烟雾扩散,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财产损失。
本文将从烟雾控制和排烟系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烟雾控制烟雾控制是指在火灾发生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限制烟雾的扩散范围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常见的烟雾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建筑材料选择在消防工程设计中,应首选对烟雾产生较少的建筑材料。
例如,墙体应采用抗烟雾渗透的材料,以避免烟雾从墙体渗透到其他区域。
2. 烟雾隔离建筑物内部应合理设置烟雾隔离设备,将火灾区域与其他区域分隔开来,以减少烟雾扩散。
常见的烟雾隔离设备包括防烟帘、防烟门等。
3. 疏散通道设置疏散通道是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应合理设置并保持畅通。
疏散通道应尽量远离火灾区域,以免被烟雾阻隔。
二、排烟系统排烟系统是指在火灾发生时,通过引导和排除烟雾,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并将烟雾排放到室外或其他安全区域的系统。
常见的排烟系统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利用建筑本身的自然通风原理来排除烟雾。
一般通过设置天窗、烟囱等设备,利用建筑结构和气流的作用,使烟雾从上部排出。
2. 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则是通过风机等机械设备来排除烟雾。
通过设置烟道和排烟口,将烟雾排放到室外,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压力差排烟系统压力差排烟系统是利用建筑内外的压力差来实现烟雾的排除。
通过在建筑的高压区和低压区设置压力差传感器和排烟口,实现烟雾向低压区流动,进而迅速排出室外。
无论采取何种排烟系统,其设计和施工都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消防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结:烟雾控制与排烟系统在消防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有效减轻火灾带来的危害,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在消防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烟雾控制和排烟系统的合理设计与运用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加强对烟雾控制与排烟系统的研究,不断提高消防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防火建筑的防排烟措施
防火建筑的防排烟措施防火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和抗火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防火建筑中,防排烟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本文将介绍防火建筑中常见的防排烟措施。
一、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防火建筑中的防排烟系统是确保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重要设施,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排烟罩的设计:排烟罩是防火建筑中排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排烟罩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烟气泄漏;排烟罩的尺寸应适当,保证大量烟气可以排出;排烟罩的材料应具备耐高温、阻燃性能。
2. 排烟管道的设计:排烟管道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确保排烟系统正常运行。
排烟管道的截面积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流量来确定,以确保烟气能够迅速排出。
3. 排烟风机的设计:排烟风机是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排烟风机的容量应与建筑物的体积和烟气的产生量相匹配;排烟风机的位置应选在烟气产生源的附近,以提高排烟效果;排烟风机应具备防火性能,以防止火灾蔓延。
二、防排烟系统的运行防火建筑中的防排烟系统不仅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各种因素,还需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1.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排烟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排烟罩、排烟管道和排烟风机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排烟管道,检查排烟风机的运行情况等。
2. 做好系统的管理:防排烟系统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运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管理人员应熟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并能够及时处理排烟系统出现的故障。
3. 火灾演练和培训:防火建筑中的人员应定期进行火灾演练和培训,掌握正确的疏散方法和使用防排烟系统的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其他防火建筑措施除了防排烟系统,防火建筑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增强建筑的耐火性能。
1. 采用防火隔墙和防火门:建筑中应设置防火隔墙和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隔墙和防火门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以延缓火势的传播。
消防师考试:防排烟系统九个重要考点
消防师考试:防排烟系统九个重要考点一、系统分区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2.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3.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二、防烟系统形式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常考知识点)2.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3.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4.h≤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h≤100m的住宅建筑:1)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
3)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消防安全常识大全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对于消防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在建筑火灾发生时,烟雾是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个有效的排烟系统可以迅速将烟雾排出建筑物,确保安全疏散和灭火工作的进行。
下面是建筑物灭火系统的排烟设计消防安全常识的大全。
一、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排烟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组合来排除建筑物内的烟雾,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
机械通风通过风机和管道将烟雾排出建筑物外部,而自然通风则利用建筑物自身的空气差异来实现烟雾的排出。
二、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1. 排烟风机:排烟风机是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负责将烟雾排出建筑物。
排烟风机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排烟能力,并且具备防火、隔热等功能。
2. 排烟管道:排烟管道连接排烟风机与建筑物各层的烟雾出口,确保烟雾畅通排出。
排烟管道应具备耐高温和防火性能,并且采取合适的布局和截面尺寸。
3. 烟雾探测器:烟雾探测器是排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及时感知到建筑物内的烟雾并发送信号给排烟系统,启动排烟过程。
4. 排烟口:排烟口是烟雾的出口,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墙壁,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并防止重新进入建筑物内部。
三、排烟设计的要点1. 烟雾层的控制:排烟设计应确保烟雾在一定高度形成烟雾层,防止烟雾向下扩散,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作业。
一般来说,烟雾层高度不应低于2.4米,可以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排烟口和采用挡烟板来实现。
2. 烟雾排出口的设置:排烟口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确保烟雾能够顺利排出,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建筑物或居民。
在设计中应该避免排烟口之间的干扰,保证每个排烟口的排烟能力。
3. 排烟通道的设计:排烟通道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减少管道阻力和压力损失,确保烟雾能够迅速排出建筑物。
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中心位置,尽量减少曲线和变径,采用圆形或方形截面。
四、消防安全常识1. 提高火灾防范意识:所有建筑物的使用者都应提高火灾防范意识,不随意乱扔燃烧物品,不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违法违规的电器设备等。
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消防安全常识大全防烟排烟系统是现代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火灾发生时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以及在消防安全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消防安全常识。
一、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防烟排烟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烟气传播、疏散人员、降低火灾危害的系统。
它的主要原理包括烟气抑制、疏散导向和室内压差控制。
1.烟气抑制防烟排烟系统通过控制烟雾的扩散速度和浓度,有效地抑制了烟气蔓延。
它通常通过设置喷淋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来实现。
2.疏散导向防烟排烟系统通过控制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将烟气引导到适当的通风出口,为人员疏散提供可靠的逃生通道。
这可以通过设置风机、阀门等设备来实现。
3.室内压差控制防烟排烟系统通过控制室内的压差,限制烟气向进入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扩散。
这可以通过设置负压系统和正压系统来实现。
二、防烟排烟系统的应用防烟排烟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商业建筑商业建筑通常人流量大,火灾风险也比较高。
防烟排烟系统可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并减少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
2.居住建筑居住建筑中使用防烟排烟系统可以增加居民的安全感,以及在火灾发生时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
3.办公楼办公楼中设置防烟排烟系统有助于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并减少火灾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4.公共交通设施地铁、火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设施通常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防烟排烟系统能够确保人员疏散迅速,减少火灾带来的伤亡。
三、消防安全常识大全除了防烟排烟系统的应用,了解消防安全常识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常识:1.家庭消防安全- 定期检查家庭的火灾探测器和灭火器是否正常工作。
- 不乱扔烟蒂,确保烟蒂熄灭后再处理。
- 定期清理烟道和通风口,防止积灰引发火灾。
2.火灾逃生知识- 遇到火灾时,保持冷静,尽量低姿势前进,避免烟雾吸入。
- 快速疏散时,优先选择明显标示的安全出口。
学防排烟系统必知的21条消防术语
学防排烟系统必知的21条消防术语《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纸质版终于上市了!从纸质版的内容来看,新版消防教材中编入的内容较少,希望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中不会考的太偏。
据预测:今年防排烟的分值不会低,小伙伴们备考时要多注意!小编整理了学防排烟系统必知的21条术语,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1、防烟系统: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排烟系统: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3、直灌式机械加压送风:无送风井道,采用风机直接对楼梯间进行机械加压的送风方式。
4、自然排烟:利用火灾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压作用,通过建筑开口将建筑内的烟气直接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5、自然排烟窗(口):具有排烟作用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可通过自动、手动、温控释放等方式开启。
6、烟羽流:火灾时烟气卷吸周围空气所形成的混合烟气流。
烟羽流按火焰及烟的流动情形,可分为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等。
7、轴对称型烟羽流:上升过程不与四周墙壁或障碍物接触,并且不受气流干扰的烟羽流。
8、阳台溢出型烟羽流:从着火房间的门(窗)梁处溢出,并沿着火房间外的阳台或水平突出物流动,至阳台或水平突出物的边缘向上溢出至相邻高大空间的烟羽流。
9、窗口型烟羽流:从发生通风受限火灾的房间或隔间的门、窗等开口处溢出至相邻高大空间的烟羽流。
10、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
11、储烟仓: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气的空间。
储烟仓高度即设计烟层厚度。
12、清晰高度:烟层下缘至室内地面的高度。
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
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防火是至关重要的,而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则是重要的防火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防排烟规范建筑防排烟规范是指建筑内部设计中,针对火灾排烟通道和设备进行规范的一系列要求。
防排烟设备是建筑的重要安全设施,因为在火灾发生时,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产生,如果没有排烟装置进行排除,会加重火场情况,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排烟通道规范建筑防排烟规范规定,每个房间或者楼层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排烟口,并且位置要安排合理,能够快速排出烟雾和有毒气体。
排烟通道的宽度和高度也有一定的规定,为了保证排烟通道畅通,宽度不能小于2米,高度也应该按照规范进行设置。
2.排烟设备规范在建筑防排烟规范中,排烟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机电设备和人工排烟。
机电排烟设备主要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阀门等,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和选型。
人工排烟主要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专业人员进行的手动排烟,建筑物内部应该设置相应的人工排烟设备,方便人员进行操作。
3.排烟控制规范排烟控制规范主要指在火灾发生时,自动或者手动启动排烟系统,将烟雾和有毒气体进行排除。
自动控制系统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安装,可以与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联动,能够及时迅速判断火场情况并启动排烟系统。
同时,手动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说明要求,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启动排烟设备,保证排烟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暖通空调防火规范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重要设施之一,它不仅能够保证室内温度适宜,还可以调节室内湿度和空气质量。
但是,暖通空调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暖通空调防火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
1.设备规范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时,应该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如排烟设备、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管路燃烧性等等。
在选择设备时,还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需要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审验。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火灾发生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烟系统,将烟气及时有效地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安全、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明确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排放要求。
建筑物内部在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会对人员造成威胁,因此排烟系统应当能够将烟气迅速排放至室外,避免烟气在建筑物内部蔓延。
排烟系统应当具备足够的排烟风量和排烟口,确保烟气排放的迅速和有效。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需要能够迅速启动并正常运行,确保烟气能够及时排放。
因此,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排烟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验收,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排烟系统已经成为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排烟系统能够通过感应器实时监测烟气浓度和火灾情况,自动启动排烟设备,提高排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排烟系统作为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排烟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维护要求,确保排烟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物火灾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明确排烟系统的排烟要求、运行稳定性、智能化水平和维护管理要求,确保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消防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
消防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消防安全意识的增强,防排烟系统在消防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防排烟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烟气和火灾蔓延,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消防工程中防排烟系统的原理、类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防排烟系统的原理防排烟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和引导烟气的流动,将烟气从建筑物内部排出,以减少烟雾对人们的威胁和损害。
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排烟系统通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方式,将烟气迅速排出建筑物,保持人们的生命通道畅通。
二、防排烟系统的类型1. 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是通过安装抽风机和风道来实现烟气排除的一种方式。
在火灾发生时,通风系统会启动,通过压力差将烟气抽出建筑物,并引导至安全的地方排放。
这种方式可实现烟气的快速排除,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2.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通风条件来实现烟气排出的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出入口,利用温度差异和气流的自然对流,将烟气排出建筑物。
自然通风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但在高层建筑等特殊情况下,效果可能不如机械通风系统明显。
三、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防排烟系统在消防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保障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
合理设计的防排烟系统能够将烟气从紧急出口处迅速排出,为人们的逃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其次,防排烟系统能够减少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火灾对建筑物的损伤。
及时排除烟气,能够阻止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减少烟雾对建筑物结构的腐蚀和破坏。
此外,防排烟系统还能够为消防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救援效率。
防排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其次,定期对防排烟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检修,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另外,防排烟系统需要与其他消防设施和建筑物结构相互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消防安全系统。
第二部分 建筑消防设施 - 防排烟
第二部分建筑消防设施——防排烟●第一节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存在空气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就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各窗孔就会产生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简便易行。
●当采用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0m~1.50m的开启装置。
●5.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计算应按式(3-10-1)计算,与自然排烟相关要求相同。
●二、自然排烟方式●(一)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构造,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即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房间或走道的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十章防烟排烟系统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考点一: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场所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应设置防烟设施。
1,民用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①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②中庭。
③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④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⑤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2,工业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①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②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③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
④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
⑤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库)房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库)房中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3,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和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考点二:自然通风与自然排姻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中防烟排烟的方式,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的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1,当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相关条件时,楼梯间可不设防烟系统。
①当采用敞开的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时。
②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分别不小于3.0m2。
2,当加压送风口设置在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消防防排烟
一、防排烟板材厚度:金属板材≥0.8m,不燃无机复合材料≥10mm;单节长度:钢性≤4m,柔性≤2m活动式速度≥0.7mm/S,时间≤60S,切断供电能自动降至挡烟工作位置。
手动操作按钮距地1.3-1.5m,与建筑结构面的缝隙≤60mm,连续性接烟垂壁搭接宽度≥100mm不小于2平,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平。
②利用全敞开的阳台与凹廊。
强大的机械加压送风指①机械加压送风口设在前室顶部。
②机械加压送风口正对前室入口的地面。
7.1 储烟仓:厚度自然排烟≥空间净高的20%;机械排烟≥空间净高的10%,且不小于500mm,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高度>最小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走道和室内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最小清晰高度不小于其净高的1/2;其它区域按:1.6+0.1H计算。
7.2 排烟系统的设置场所一般民用房间:可燃物较多且大于300平的房间;人较多且大于100平的记间;工业建筑:丙类厂房大于300平的非生产房间;占地面积大于1000平的丙仓;大于5000平的丁厂工业建筑走道;当建筑高度≤32米时,走道长应大于40米;其它长度大于20M,地下或地上无窗:总建筑面积>200平或房间面积大于50平。
中庭环廊:商店建筑和周围场所任一房间末设置排烟设施的中庭环廊。
三类必须设的场所:中庭环廊、丙类生产场所、设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8、二、三、四、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类型等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Ⅰ>300辆>1000平>15辆>3000平>400辆Ⅱ300≥N>150 1000≥N>5000 15≥N>5 3000≥N>1000 400≥N>250 Ⅲ150≥N>50 5000≥N>2000 5≥N>2 1000≥N>500 250≥N>100 ⅣN≤50 N≤2000 N≤2 N≤500 N≤100 2、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防火分区耐火等级单层多层/半地下高层/地下汽车库、修车库一、二级3000 2500 2000三级1000 ————分散充电设施一、二级1500 1250 1000调整:①敞开式、错层式、斜楼板式汽车库上下连通面积叠加计算,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
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与运行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与运行消防安全常识大全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防烟排烟系统在建筑和工业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确保人员逃生和阻止火灾蔓延的重要装置。
本文将介绍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以及必备的消防安全常识。
二、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1. 系统组成防烟排烟系统通常由排烟风机、排烟口、排烟管道和控制设备组成。
其中,排烟风机是系统的核心组件,它通过排烟口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放到室外,以达到防止烟雾蔓延的目的。
2. 原理防烟排烟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空气流动的物理特性。
在火灾发生时,火源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密度,会自然上升。
排烟系统通过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将烟雾从底部或密闭空间抽出,形成向上的气流,从而形成了一层烟雾“屏障”。
这种“屏障”可以避免火灾蔓延和对人体造成伤害。
3. 运行方式防烟排烟系统可以采用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
手动控制是指人工判断火灾情况,通过开关或按钮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和停止。
自动控制是指利用传感器和控制设备,通过监测烟雾、温度或火焰等参数,实现对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方式能够更快速地响应火灾,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安全性。
三、运行消防安全常识大全1. 遇到火灾应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法- 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拉响火灾报警器,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 使用灭火器时,先将灭火器指向火源根部,以扑灭明火。
- 无法扑灭火源时,应立即撤离火灾现场,并关闭电源和气源开关。
2. 安全疏散的常识- 火灾发生时,应按照逃生指示标志和安全疏散通道撤离。
- 在疏散途中,应佩戴防烟口罩,保护呼吸道。
- 遇到火灾烟雾时,应尽量贴近地面行走,因为烟雾密度较大。
3. 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烟排烟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 灭火器应定期充装并检查使用期限。
- 检查消防栓和喷淋系统的水压是否正常。
4. 防火安全宣传和培训- 进行定期的消防演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应对能力。
- 在工作场所张贴灭火器使用方法和紧急疏散指南等宣传资料。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1
建筑火灾防排烟概述建筑发生火灾时,及时扑灭火灾,防止火灾蔓延,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是特不重要的。
为此,设置防烟排烟设施,减少火灾烟气的生成量,操纵烟气蔓延,及时排除烟气,提高逃生通道的能见度,使人员和消防人员能够由楼梯或电梯平安疏散并顺利通行实施救火。
因此,防排烟系统设计是建筑火灾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建筑火灾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全然内容包括: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防排烟系统的设置部位、防烟排烟风量和系统设置方式等。
其中,防火和防烟分区能有效地阻隔和操纵火灾烟气,合理地划分防火、防烟分区是特不重要的设计内容,在此根底上才能合理地设置防排烟设施。
防火和防烟分区的设计属于建筑专业来完成,通风专业必须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防火和防烟分区划分的设计方法,才能合理设置建筑火灾防烟排烟系统。
因此,建筑火灾防排烟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消防设计、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共同合作协调进行,建筑与热通专业设计人员应紧密配合,依据建筑物用途、平立面组成、单元组合、可燃物数量以及室外气象条件的妨碍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经济、合理的防排烟设计方案。
一、防排烟的全然概念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物使用性质、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对建筑进行分类。
如下表4-10所示。
表4-10建筑分类的燃烧性能依据其组成材料的不同,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3类。
建筑构件的耐火及极限是指按时刻—温度标准曲曲折折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往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往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刻,以小时表示。
GB50045—9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标准?〔2005年版〕将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划分为一、二级,同时对不同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做了具体的规定。
如表4-11所示。
表4–11耐火等级与耐火极限国家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标准?对非高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制定的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和耐火极限如表4-12表4-12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注: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者外,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吊顶采纳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3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纳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不燃烧体;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确有困难时,可采纳0.75h不燃烧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建筑物的分类1.按建筑物是否有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分类: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影剧院等),构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等)。
2.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类:1)民用建筑:住宅、学校、商业等;2)工业建筑: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3)农业建筑:粮仓、禽、畜饲养场等。
3.按建筑结构分类:木结构建筑:承重构件全部用木材建造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砖石承重,木材做楼板、屋架;砖混结构建筑: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承重构件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建筑:全部用钢柱、钢屋架建造的建筑。
4.按建筑构件制作方法、传力方式及使用的材料分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特种结构。
5.按建筑高度分类:1)单层、多层建筑: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且为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2层及2层以上的厂房,库房等高层工业建筑。
3)地下建筑:在地下通过开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只有部空间,无外部空间。
高层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分类:一类高层居住建筑: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二类高层居住建筑:10层及18层的住宅;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医院、高级旅馆、建筑高度超过50米或24米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等。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除一类以外的公共建筑,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等。
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分类: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五种类别:甲、乙类为易燃易爆:汽油、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氧气;丙类为可燃:润滑油、沥青纸、棉、毛、丝、麻;丁类为难燃: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戊类为不燃:钢材、铝材、玻璃、石膏、水泥及其制品。
建筑物的构造屋顶、门窗、楼梯及楼梯间、楼地层、墙体或柱、基础。
门:建筑物的出入口按建造材料:木质、钢制、钢木、塑料、玻璃、铝合金等;按开门形式:平开门、旋转门、推拉门、折门、卷帘门等;按防火等级:甲级、乙级、丙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用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旋转门。
楼梯:楼房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组成:楼梯段、平台、栏杆和扶手。
按材料:木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和钢楼梯等;按设置的位置:室楼梯和室外楼梯;按楼层间梯段数量及其平面布置形式:单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和剪刀楼梯等。
楼梯间:是用楼梯间墙体将楼梯与走道和其他房间隔开的单独空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建筑火灾发展过程有其客观规律,一定的原因下发生,一定的条件下发展,一定的程度开始衰减。
火灾初起通常是局部、缓慢的,但随着热量聚集而愈烧愈烈,当达到最大值时,在某种作用下又逐渐衰落,甚至熄灭。
了解火灾的发展与蔓延规律,掌握其在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建筑防火措施,采取相应的消防对策,保障建筑消防安全。
一、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根据室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将火灾发展分为初起、成长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火灾燃烧面积不大,限于起火点附近,室温差大,平均温度不高,发展速度缓慢,此阶段一般在5-20分钟之间。
此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及早发现,可以控制和消灭火灾,因此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器很有必要。
同时,人员应在这一阶段尽快疏散出房间。
火灾成长发展阶段:火灾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温度不断升高,整个房间所有可燃物全部卷入火灾之中,发生轰燃,燃烧猛烈,温度升高快。
此时,火灾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阶段,人员如果在轰燃之前未从室逃出,将有生命危险。
火灾猛烈阶段:室所有可燃物猛烈燃烧,房间温度升高快,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
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坍塌。
火灾衰减阶段:室可燃物燃尽,温度逐渐下降,火场的余热维持一段时间高温,大约在200-300℃,燃烧趋于熄灭。
二、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和途径蔓延方式热传导:热量通过导热性能好的建筑构件或建筑设备传导。
热辐射:是相邻建筑之间和起火房间部燃烧蔓延的主要方式之一。
热对流:是火灾区域的高温燃烧产物与火灾区域外的冷空气发生强烈流动,将高温燃烧产物流传到较远处。
蔓延途径:1、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1)未设防火分区(2)洞口分隔不完善(3)火灾在吊顶部空间蔓延(4)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2、火灾通过竖井蔓延(1)楼梯间(2)电梯井(3)其他竖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3、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4、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材料:指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和各种装饰装修材料。
按材料的化学构成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类:结构、构造、防水、地面、装修、绝热、吸声、卫生工程、防火材料。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级别。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限建筑构件:指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墙体或柱、楼板、楼梯、门窗、屋顶等。
燃烧性能分类:不燃烧体:砖墙体、钢屋架;难燃烧体:木质防火门、水泥刨花板;燃烧体:木柱、木屋架、木梁。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判定建筑构件承受火灾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含义:指建筑物耐火程度或耐火性能。
划分依据:以楼板作为建筑物耐火极限的基准,分为一、二、三、四级。
如何选择: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其在使用中的火灾危害性。
性质重要、人员密集、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伤亡大的公共建筑物应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甲、乙类生产厂房只允许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构件名称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墙防火墙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3.00 承重墙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2.50不燃烧体2.00难燃烧体0.50 非承重外墙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0.50燃烧体楼梯间的电梯井的墙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住宅分户墙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1..50难燃烧体0..50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1.00难燃烧体0.25 房间隔墙不燃烧体0.75不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柱不燃烧体3.00不燃烧体2.50不燃烧体2.00难燃烧体0.50梁不燃烧体2.00不燃烧体1.50不燃烧体1.00难燃烧体1.00楼板不燃烧体1.50不燃烧体1.00不燃烧体0.50燃烧体在建筑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防止火灾向同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称为建筑物的防火分区。
它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划分目的:将火势控制在局部区域,避免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其它部位蔓延扩大,以便于人员安全疏散,降低火灾损失。
划分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以及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规模、室容纳人员和可燃物的数量、人员疏散难易程度及建设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建筑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建筑防火分区的类型水平防火分区:在同一个水平面,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如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该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若干个防火区域、防火单元。
垂直防火分区:在建筑上、下层用一定耐火性能的楼板和窗间墙等构件进行分隔。
划分原则分区的划分必须与使用功能的布置相统一;分区应保证安全疏散的正常和优先;分隔物应首先选用固定分隔物;越重要、越危险的区域防火分区面积越小;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
建筑防烟分区的含义在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档烟功能的构配件进行分隔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蓄烟能力的空间称为防烟分区。
划分目的控制烟气——排烟系统排出室外——防止蔓延——人员安全疏散。
划分构件挡烟隔墙、挡烟梁、挡烟垂壁划分原则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每个防烟分区一般控制在500m2以,建筑物顶棚在3米以上时允许适当扩大,但最大不超过1000m2;净空高度超过6米的房间,不划分防烟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