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2.2删减版文库素材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2.2 公式法素材 (新版)湘教版
2.2.2 公式法素材一 新课导入设计情景导入 归纳导入 类比导入悬念激趣在上一节课已学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创设情景.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 2+4x +2=0;(2)3x 2-6x +1=0;(3)4x 2-16x +17=0;(4)3x 2+4x +7=0.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四个题目的解答过程,寻找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接着再改变上面每道题的其中一个系数,得到四个新的方程:(1)3x 2+4x +2=0;(2)3x 2-2x +1=0;(3)4x 2-16x -3=0;(4)3x 2+x +7=0. 思考1:新的题目与原题的解题过程相比,会有什么变化?由学生的观察讨论得到:用配方法解不同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相同之处是配方的过程(程序化的操作),不同之处是方程的根的情况及其方程的根.思考2:既然过程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出现根不同的情况?方程的根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探究?[说明与建议] 说明:1.复习巩固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2.让学生充分感受用配方法解题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不同的现象,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猜测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一定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建议:在学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让学生分组解答,比如将同学按列随机分成四组分别解答题目,再分别展示答案,让学生感受到解答过程的共性.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0). 因为a≠0,所以可以把方程的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a ,得__x 2+b a x +c a =0__,移项,得__x 2+b a x =-c a__,配方,得__x 2+b a x +(b 2a )2=-c a +(b 2a )2__,即(x +b 2a )2=b 2-4ac4a2.因为a≠0,所以4a 2>0,当b 2-4ac≥0时,得, 所以__x =-b 2a ±2a,即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2a.[说明与建议] 说明:以提问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旧知识,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为推导公式法做准备.建议: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运算,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练习,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并注意对学困生的帮扶,对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素材二 教材母题挖掘36页例5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 2-x -2=0;(2)x 2-2x =1. 【模型建立】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体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共性的方法,在解答过程中有严格的顺序和方法,其中前提条件是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1)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各项系数分别为a =1,b =-1,c =-2,计算b 2-4ac 后,选择是否代入公式进行计算.(2)题先化为一般形式后,再按(1)的解法求解.【变式变形】1.用公式法解方程:-4x 2+12x =9.[答案:x 1=x 2=32]2.用公式法解方程:(x -1)(2x +1)=2.[答案:x 1=-1,x 2=32]3.用公式法解方程:3x 2+2 2x -5=0.[答案:x 1=-2+173,x 2=-2-173]4.用公式法解方程:32x 2+x =1.[答案:x 1=-1+73,x 2=-1-73]素材三 考情考向分析[命题角度1] 利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将解方程的过程程序化,规范性要求较高.在代入公式求值前必须通过b 2-4ac 的值来判断方程解的情况,只有方程有解才能代入求根公式求解. 例 [徐州中考] 解方程:x 2+4x -1=0.[答案:x 1=-2+5,x 2=-2-5] [命题角度2] 利用求根公式估算根利用求根公式计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后,结合无理数的估算,估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大小.例 [荆州中考] 已知α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0的较大的根,则下面对α的估计正确的是( C )A .0<α<1B .1<α<1.5C .1.5<α<2D .2<α<3素材四 教材习题答案 P37练习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 2-6x +1=0;(2)2t 2-t =6;(3)4x 2-3x -1=x -2;(4)3x (x -3)=2(x -1)(x +1).[答案](1)x =6±36-42=6±4 22=3±2 2.(2)x =1±1+4×2×64=1±494,x 1=2,x 2=-32.(3)x 1,2=4±16-4×48=48=12,x 1=x 2=12.(4)x 2-9x +2=0,x =9±81-82=9±732. 素材五 图书增值练习素材六 数学素养提升《斯图姆何时与他的妻子相遇》斯图姆是法国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身居巴黎,但他常常要去他的出生地—风景宜人的瑞士度假。
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2.2.2 群落的动态(1)素材
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群落的动态动态〔dynamic〕一词包含的意义十分广泛,按我们的理解,生物群落的动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日、年、季节的变化〕;〔2〕群落的演替;〔3〕地球上生物群落的演化〔见下表〕。
这里只研究前两个问题。
表群落变化的类型一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动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制约,并与生物种的生活周期关联。
群落的季节变化动态是群落本身内部的变化,并不影响群落的性质,有人称此为群落的内部动态。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
如北方草原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
〔见孙儒泳《生态学》P162〕二生物群落的年变化〔波动〕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明显的变动。
这种变动也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一般称为波动〔fluc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那么变化而引起的。
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在波动中,群落在生产量、各成分的数量比例、优势种的重要值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平衡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群落的变化形式,可将波动划分为三种类型:1不明显波动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这种波动可能出现在不同年份的气象、水文状况差不多一致的情况下。
2摆动性波动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变动〔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
3偏途性波动这是气候和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的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更替的结果。
通过群落的自我调节作用,群落可回复到接近于原来的状况。
这种波动的时间可能比较长〔5~10年〕。
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性特点★一般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较草本群落稳定一些;★常绿木本群落较夏绿木本群落稳定一些;★成熟群落较之发育中的群落稳定一些;★在一个群落内部,许多定性特征〔如种类组成、种间关系、分层现象等〕较定量特征〔如密度、盖度、生物量等〕稳定一些;★不同的气候带内,群落的波动性不同,环境条件越严酷,群落的波动性越大。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概率 2.2 超几何分布 协方差的属性素材 苏教版选修2-3
协方差的属性两个不同参数之间的方差就是协方差若两个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则E[(X-E(X))(Y-E(Y))]=0,因而若上述数学期望不为零,则X和Y必不是相互独立的,亦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定义E[(X-E(X))(Y-E(Y))]称为随机变量X和Y的协方差,记作Cov(X,Y),即Cov(X,Y)=E[(X-E(X))(Y-E(Y))]。
协方差与方差之间有如下关系:D(X+Y)=D(X)+D(Y)+2Cov(X,Y)D(X-Y)=D(X)+D(Y)-2Cov(X,Y)协方差与期望值有如下关系:Cov(X,Y)=E(XY)-E(X)E(Y)。
协方差的性质:(1)Cov(X,Y)=Cov(Y,X);(2)Cov(aX,bY)=abCov(X,Y),(a,b是常数);(3)Cov(X1+X2,Y)=Cov(X1,Y)+Cov(X2,Y)。
由协方差定义,可以看出Cov(X,X)=D(X),Cov(Y,Y)=D(Y)。
协方差作为描述X和Y相关程度的量,在同一物理量纲之下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样的两个量采用不同的量纲使它们的协方差在数值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为此引入如下概念:定义称为随机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
定义若ρXY=0,则称X与Y不相关。
即ρXY=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ov(X,Y)=0,亦即不相关和协方差为零是等价的。
定理设ρ是随机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则有XY(1)∣ρ∣≤1;XY(2)∣ρ∣=1充分必要条件为P{Y=aX+b}=1,(a,b为常数,a≠0)XY定义设X和Y是随机变量,若E(X^k),k=1,2,...存在,则称它为X的k阶原点矩,简称k阶矩。
若E{[X-E(X)]k},k=1,2,...存在,则称它为X的k阶中心矩。
若E{(X^k)(Y^p)},k、l=1,2,...存在,则称它为X和Y的k+p阶混合原点矩。
若E{[X-E(X)]^k[Y-E(Y)]^l },k、l=1,2,...存在,则称它为X和Y的k+l阶混合中心矩。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梳理素材新人教A版必修1(new)
2。
2。
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对数函数一般地,函数y=log a x (a>0,a ≠1)叫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因为对数函数是由指数函数变化而来的,对数函数的自变量x 恰好是指数函数的函数值y ,所以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互换的。
只有形如y=log a x (a>0,a ≠1,x>0)的函数才叫对数函数。
像y=log a (x+1),y=2log a x ,y=log a x+3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而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同指数函数一样都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来自于实践.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下面先画指数函数y=log 2x 及y=log 1/2x 图象列出x ,y 的对应值表,用描点法画出图象:描点即可完成y=log 2x,y=x 21log 的图象,如下图.0 1 2 4 8 x—1—2 y=log 1/2x-3s由表及图可以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函数y=log 2x 的图象得到函数y=log 0。
5x 的图象.利用换底公式可以得到:y=log 0。
5x=-log 2x ,点(x,y)与点(x,-y )关于x 轴对称,所以y=log 2x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点(x ,-y )在y=log 0。
5x 的图象上,反之亦然.根据这种对称性就可以利用函数y=log 2x 的图象画出函数y=log 0.5x 的图象.方法点拨 注意此处空半格①作对数函数图象,其关键是作出三个特殊点(a 1,-1),(1,0),(a ,1).一般情况下,作对数函数图象有这三点就足够了.不妨叫做“三点作图法。
"②函数y=log a x 与y=x a 1log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2)对数函数y=log a x 在底数a >1及0<a <1这两种情况下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a >1 0<a <1图 象定义域(0,+∞) 值 域R 性 质 (1)过点(1,0),即x=1时,y=0要点提示(1)对数函数的图象恒在y轴右方.(2)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它的底数。
第二章 2.2 2.2.2 第2课时 (2)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第二章 2.2 2.2.2 第2课时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基础预习点拨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课后巩固作业
高中数学第二章框图2.2结构图知识导航素材北师大版选修1_2
2 结构图自主整理结构图可表示事物之间的某种__________关系,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门之间的结构__________,还可表示事物的__________,并能帮助我们在做某工作时,列出__________、__________,并作出__________.高手笔记1.结构图在表示各部门之间的从属关系时,一般要从最高级别,按不同的层次,自上而下列出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2.对于事物的分类结构图也可用大括号形式表示出来,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3.我们可用框图把学习的各章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名师解惑如何画出章节知识结构图?剖析:在画章节结构图时,应先对本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排列,找到各部分之间的次序和联系,再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下一级的细分,找到各部分的关系,建立起多个知识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然后将思考的结果用框图从左到右表示出来.如统计案例一章的结构框图可表示为:讲练互动【例1】学校的实验中心分为三个部:计算机部、物理部、化学部.计算机部又分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用一个结构图表示实验中心的构成.分析:实验中心是总的管理者,计算机部是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的管理者.解:绿色通道组织结构图一般用树形结构,自上而下表达出各部门的分支及层次,直观、容易理解. 变式训练1.某地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分布结构如下: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全面管理该中心工作,下设办公室,综合业务处,督察投诉中心,三个部门在一楼,其余局、委办理窗口分布如下:(1)二楼: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2)三楼:工商、地税、国税、技监、交通局;(3)四楼:城建局、人防办、计生局、规划局;(4)五楼:其余部门办理窗口.试绘制该中心结构图.解:【例2】设计“空间几何体”的知识结构图.分析:首先从整体上把握空间几何体的主要内容,弄清三视图与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逻辑先后关系,再画结构图.一般从左到右画框图.解:绿色通道做章节知识结构图时,要从总体把握全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复杂程度,简洁的结构图能更好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的整体特点.画结构图时还应注重美观、明了.变式训练2.画出《集合与函数的概念》一章知识结构图.解:【例3】北京期货商会组织结构设置如下:(1)会员代表大会下设监事会、会长办公会,而会员代表大会与会长办公会共辖理事会;(2)会长办公会下设会长,会长管理秘书长;(3)秘书长具体分管:秘书处,规范自律委员会、服务推广委员会、发展创新委员会.据以上绘制其组织结构图.分析:根据具体要求作出组织结构图.会员代表大会是期货商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余机构应从属该机构,而理事会是共同被会员代表大会与会长办公会领导,画图时应注意.解:绿色通道仔细审题、吃透题意、弄清关系,画出框图要对称、美观.变式训练3.以上为某集团组织结构图,请据上图分析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的隶属关系.解:由组织结构图可分析得:财务部直属总裁管理;而总裁又由董事长管理,董事长服从于董事会管理.人力资源部由董事长助理直接管理,董事长助理由董事长直接管理,董事长又服从于董事会管理,董事会是最高管理部门.。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概率 2.2 超几何分布 常见类型素材 苏教版选修23
常见类型
由于随机变量序列向常数的收敛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按其收敛为依概率收敛,以概率 1 收敛或均方收敛,分别有弱大数定律、强大数定律和均方大数定律。
常用的大数定律[3]有:伯努利大数定律、辛钦大数定律、柯尔莫哥洛夫强大数定律和重对数定律。
设有一随机变量序列,假如它具有形如(1)的性质,则称该随机变量服从大数定律(见左上方图片)。
∙伯努利大数定律
设
为n重伯努利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p为每次实验中A出现的概率,则对任意的ε>0,有(2)成立。
∙切比雪夫大数定律
设{
}为一列两两不相关的随机变量序列,若每个
的方差存在,且有共同的上界,即Var(
)小于或等于c,则{
}服从大数定律,即对任意的ε>0,(1)式成立。
∙马尔可夫大数定律
对随机变量序列{
},若(3)成立,则{
}服从大数定律,即对任意的ε>0,(1)式成立。
∙辛钦大数定律
设{
}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若
的数学期望存在,则{
}服从大数定律,即对任意的ε>0。
第二章 2.2.2 第1课时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四分。
高中数学第二章绝对值不等式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举例素材
2.2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举例浅谈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一直以来都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从新课改以后,绝对值不等式被划入了选修部分。
含绝对值不等式解题方法灵活要求逻辑思维强,是高考的重点,在高考中用含绝对值不等式考查学生也是一种趋势.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讨论了不同形式的解绝对值不等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快速方便、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第一章 课题的提出 1.1课题选择的背景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2011年新修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全国各地陆续进行新课改。
贵州2012年将新课改投入高考以来已连续使用了三年。
课改后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为了满足所有学生对数学的需求,选修则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要求必修五个模块、选修四个系列而绝对值不等式在选修4—-5不等式选讲模块下在学习了必修5,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基本不等式之后的专题也是对其巩固与深化. 1.2课题研究的意义绝对值不等式可以与集合、函数、代数等知识结合,涉及的知识点广计算量不大且题简洁是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常考题型,特别是在新课改以后减少学生的计算负担,去掉繁琐的计算。
高考更青睐于用绝对值不等式来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容小视.本文以解题入手决绝绝对值不等式问题,希望为学生学习快速准确应对绝对值不等式提供一些帮助。
第二章 解绝对值不等式 2.1用定义法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x x x x x ≥0)⎧=⎨-(<0⎩,), 有:(x x <<>0)⎧<⇔⎨∅(≤0⎩-ccc,c c), (0x x x x R <>>0)⎧⎪>⇔≠⎨⎪∈<0⎩-c或xcc,c(c=0), (c),例2。
1.1 求关于x 的不等式55x ≤-的解集.分析:结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绝对值不等式的概念与定义,可以考虑先去掉绝对值符号,进一步化成一般的不等式,再进行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 数学问题.
课前自主学案
温故夯基
综 合 法 是 “_由__因_导__果__” , 而 分 析 法 则 是 “执__果__索__因__”.它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证 明方法,分析法便于我们去寻找思路, 而综合法便于过程的叙述,两种方法各 有所长,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综合运 用效果会更好.
2.结论为肯定形式或者否定形式的命题的证明 常用反证法,通过反设将肯定命题转化为否定命 题或将否定命题转化为肯定命题,然后用转化后 的命题作为条件进行推理,很容易推出矛盾,从 而达到证题的目的.
3.常用正面词语的否定形式
正面 词语 等于
小于
大于 是
否定
正面词 语
不等于 都是
不小于(大 至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或等于) 一个 不大于(小 至少有 于或等于) 一个
问题探究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则q”时,为什么 q假q 就真? 提示:在证明数学命题时,要证明的结论要么正 确,要么错误,二者必居其一,所以命题结论q 的反面 q错误时,q就一定正确.
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突破
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 命题
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 在”等词语的命题,此类命题的反面比较具体, 适于应用反证法.
不是
否定 不都是(至少有一
个不是) 至少有两个
一个也没有
失误防范 1.使用反证法必须先否定结论,对于结论的反 面出现的多种可能,要逐一论证,缺少任何一种 可能,证明都是不完全的. 2.反证法的“归谬”要合理.
变式训练3 求证方程2x=3有且仅有一个实根. 证明:∵2x=3, ∴x=log23,这说明方程有一个根.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根的唯一性.
假设方程2x=3有两个根b1,b2(b1≠b2),则2b1= 3,2b2=3,两式相除得2b1-b2=1,
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 矛盾.
【思路点拨】 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根 →
三个判别式都小于0 → a的范围 → 与已知a≥-1矛盾 → 否定假设 → 肯定结论
【证明】 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根,则 三个方程中:它们的判别式都小于 0,即:
4a2-4-4a+3<0
a-12-4a2<0
⇒
2a2+4×2a<0
-23<a<12 a>13或a<-1 -2<a<0
例1 已知 f(x)=ax+xx- +21(a>1),证明方 程 f(x)=0 没有负数根. 【思路点拨】 直接说明,不易入手,故应用反 证法.
【证明】 假设 x0 是 f(x)=0 的负数根, 则 x0<0 且 x0≠-1 且 ax0=-xx00- +21, 由 0<ax0<1⇒0<-xx00- +21<1, 解得12<x0<2,这与 x0<0 矛盾,所以假设 不成立,
故方程 f(x)=0 没有负数根.
【思维总结】 本题涉及方程的根,所以应从根 的范围上或者从值域的表达式上寻找矛盾.
变式训练1 已知a+b+c=0,求证:ab+bc+ ca不大于零. 证明:假设ab+bc+ca>0, 因为a2+b2+c2≥0. 则(a2+b2+c2)+2(ab+bc+ca)>0. 所以(a+b+c)2>0,即a+b+c≠0,这与a+b+c =0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b+bc+ca≤0.
证明:假设 a、b、c 都不大于 0,即 a≤0,b≤0, c≤0, 则 a+b+c≤0,
而 a+b+c=x2-2y+π2+y2-2z+π3+z2-2x +π6 =(x-1)2+(y-1)2+(z-1)2+π-3. ∵π-3>0,且(x-1)2+(y-1)2+(z-1)2≥0, ∴a+b+c>0, 这与 a+b+c≤0 矛盾.
知新益能
1.反证法 假设原命题_不__成_立__(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 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 说明假_设_错__误____,从而证明原了命__题__成_立_____,这种 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 矛盾可以是与_已__知_条__件__、公__理__、定_义___、定_理___等 矛盾.
用反证法证明存在性 问题
当命题中出现“至少……”、“至多……”、“不 都……”、“都不……”、“没有……”、“唯一”等指示 性词语时,宜用反证法.注意“至少有一个”、“至 多有一个”、“都是”的否定形式分别为“一个也没 有”、“至少有两个”、“不都是”.
例2 已知a≥-1,求证三个方程: x2+4ax-4a+3=0,x2+(a-1)x+a2=0,x2+ 2ax-2a=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
(2)如图2,点A在平面α外,假设经过点A至少有 平面α的两条垂线AB和AC(B、C为垂足),那么 AB、AC是两条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β, 平面β和平面α相交于直线BC,因为AB⊥平面α, AC⊥平面α,BC⊂α,所以AB⊥BC,AC⊥BC.
图2
在平面β内经过点A有两条直线都和BC垂直,这 与平面几何中经过直线外一点只能有已知直线的 一条垂线相矛盾. 综上,经过一点A只能有平面α的一条垂线. 【思维总结】 证明“有且只有一个”的问题,需 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唯一性.
因此,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 问题
结论以“有且只有一个”、“只有一个”、“唯一存在” 等形式出现的命题,由于反设结论易于导出矛盾, 所以用反证法证其唯一性简单明了. 例3 已知:一点A和平面α. 求证:经过点A只能有一条直线和平面α垂直.
【思路点拨】
【证明】 根据点A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分两种 情况证明.
如果b1-b2<0,则2b1-b2<1,这与2b1-b2=1相 矛盾.
因此b1-b2=0,则b1=b2,这与b1≠b2相矛盾. 如果方程的根多于两个,同样可推出矛盾.
故方程2x=3有且只有一个根.
方法感悟
方法技巧 1.反证法不是直接去证明结论,而是先否定结 论,在否定结论的基础上,运用演绎推理,导出 矛盾,从而肯定结论的真实性.
图1
(1)如图1,点A在平面α内,假设经过点A至少有 平面α的两条垂线AB、AC,那么AB、AC是两条 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β,平面β和平面α 相交于经过点A的一条直线a. 因为AB⊥平面α ,AC⊥平面α,a⊂α,所以 AB⊥a,AC⊥a,在平面β内经过点A有两条直线 都和直线a垂直,这与平面几何中经过直线上一 点只能有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相矛盾.
⇒-32<a<-1,这与已知 a≥-1 矛盾,所以 假设不成立,故三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方程
有实数解. 【思维总结】 反证法的主要依据是逻辑中的排 中律,排中律的一般表现形式是:或者是A,或 者非A,即在同一讨论过程中,A和非A有一个且 仅有一个是对的,不能有第三种情形出现.
变式训练 2 若 a、b、c 均为实数,且 a= x2-2y+π2,b=y2-2z+π3,c=z2-2x+π6, 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