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的中西医诊断与

合集下载

ITP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ITP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ITP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热妄行型
主证: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猛,紫癜色鲜红而密集,舌 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无气、血、阴、阳虚损见症, 常可伴见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 证候分析: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火热毒邪内伏营血,或阳 明胃热炽盛,复感六淫外邪,以致化火动血,灼伤络脉, 血热迫血妄行,络伤血溢,故可见紫癜色鲜红而密集,出 血量大而猛,病为实热证,故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若 兼湿邪,则可见苔黄腻。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内容提要
国内外西医对ITP的认识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国内西医专家共识
中医对ITP的认识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ITP命名
建议使用“immune(免疫性)”以强调本病由免疫 介导而发病,避免使用“idiopathic(特发性)” “purpura(紫癜)”一词认为不合适,因为许多患 者仅有血小板减少,并无出血体征 “ITP”的缩写仍然保留,但它代表的是 “immune thrombocytopeni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症)”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的分期
新诊断的ITP:指诊断后3个月以内的血小板 减少的所有患者 持续性ITP:指诊断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 少的所有患者。包括没有自发缓解的患者或 停止治疗后不能维持完全缓解的患者 慢性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 有患者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的分期
内容提要
国内外西医对ITP的认识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中医对ITP的认识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ITP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ITP的定义
国际ITP工作组新近提出将ITP定义为免疫性血小 板减少(immune thrombocytopenia),以凸显 其免疫发病机制,并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原发性ITP)取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的 建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中医诊断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中医诊断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中医诊断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最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4 ~5)/10 万[1].目前,现代医学对ITP 研究较多,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术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弊端。

多年来中医治疗ITP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但中医临床报道多为自拟方、个案报道或临床经验总结,无法保证疗效重现性。

因此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设计合理有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成为治疗ITP 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即是探讨ITP 的中医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行为,降低住院总费用,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增加床位周转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为患儿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实现同病同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共43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 例,女性16 例,年龄1 ~ 18 岁。

从2013 年1 月~ 2014 年12月期间(路径实施后)住院并新诊断为ITP 的23例患儿列为路径组,男性14 例,女性9 例,年龄1 岁~ 18 岁,均有皮肤出血点,血小板计数均小于100 109/ L,其中6 例伴鼻衄,3 例伴牙龈出血,无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患儿。

将从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期间(路径实施前)住院并新诊断为ITP 的20 例患儿列为非路径组,男性13 例,女性7 例,年龄1 ~ 18 岁,均有皮肤出血点,血小板计数均小于100 109/ L,其中5 例伴鼻衄,2 例伴牙龈出血,无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患儿。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推拿按摩方面,中医常用手法如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等,以健脾 益肾、缩泉束尿。操作要点包括用力适中、均匀,以患儿能忍受为度。每日或隔 日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患儿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巧克力 等。同时指导家长制作药膳进行辅助治疗,如黄芪炖鸡、山药粥、红枣枸杞粥等。 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时间,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
针对小儿遗尿症的预防保健,中医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排尿等。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 有家族史的孩子,家长应尽早进行干预和预防。
总之,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对于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高 的应用价值。通过中药方剂、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 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结合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 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和医生应充分认识并重视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作用, 为小儿遗尿症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和保健服务。
四、指南启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首先,指南强调了 ITP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其次,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 括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药物和输注血小板等。
感谢观看
一、背景介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 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ITP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成人较 为常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ITP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黏膜出血、鼻衄、牙 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脑出血等,这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二、指南内容
3、推拿治疗:通过推拿相关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作用,有 助于改善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_海文琪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_海文琪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优势_海文琪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中医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认识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让我们跟随中医海文琪一起来了解。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

现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有关,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疗效不佳,采用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常规疗法,因激素的禁忌症和副作用而使很多患者形成激素撤减综合症而不能根治。

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易导致骨髓抑制和诱发肿瘤的危险而不能广泛应用。

脾全切更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

近年来,大剂量丙球冲击,血浆置换等新疗法不断出现,但仍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措施。

中医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具有改善出血症状快、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ITP患者所接受。

虽然中药治疗疗效不如激素疗效快,但比激素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激素经动物实验证明相当于很强的温阳药,长期应用可致机体阴阳失衡,同时可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而导致激素撤减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能及时恢复,而造成本病的复发及加重,这也是形成激素撤减敏感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1、中医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发病以中、青年居多。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史书上早有此病诸症记述,属中医学的“血证”、“葡萄疫”、“温病发斑”、“血瘀发斑”等范畴。

历代中医文献较详尽的记载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病机、病症的机转与变化,给有效的治疗该病症奠定了理论基础。

ITP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ITP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西药的用量, 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 性和舒适度。
发挥各自特长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可 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
望、闻、问、切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 脉象等,了解患者的体质状况和
病情变化。
西医检查
西医通过血常规、骨髓检查等手 段,了解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功
症状
ITP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血、 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西医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计数减少,通常低 于100×10^9/L。
骨髓检查
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 增加,但成熟障碍。
自身抗体检测
检测是否存在针对血小板 的自身抗体。
西医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避免过度活动,预防感染和创 伤,控制情绪,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舌象、 皮肤等,以判断气血状
况和病情轻重。
闻诊
通过听患者声音、询问 病情等方式了解病情。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病 程、家族史等情况,以
辅助诊断。
切诊
通过触摸患者脉象,了 解气血运行状况,辅助
诊断。
中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
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非药物治疗
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以调理气血 、平衡脏腑功能。
03
西医诊断与治疗
西医对ITP的认识
定义
ITP,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 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中医辨证治疗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中医辨证治疗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障碍,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减少。

根据ITP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2009年国内血液学界学者达成专家共识,将成人ITP分为以下四型:1、新诊断的ITP(ndlTP):自诊断起3各月之内;2、持续ITP(pITP):自诊断起3自12个月;3、慢性ITP (cITP):自诊断起持续12个月以上;4、难治性ITP(rITP)。

其中clTP多发生于成年人,除血小板减少、感乏力外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难以维持、病情反复、临床治疗困难等特点。

ITP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ITP急性期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紫癜颜色鲜红、密集,出血症状较重,以“火盛”为病机特点,且多有外感诱因,故病机为外感邪热,或内热伏营扰血,灼伤脉络。

而慢性和难治性ITP除血小板数减少外,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很少,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故慢性期以“气伤”为特点,“气伤”即气虚,clTP“气伤”病位在脾肺肾,初期表现以气虚为主,病情迁延日久,损及阳气,临证见四肢不温、喜热饮、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等阳气虚损之象。

按病情轻重及演变规律分为肺脾气虚,风邪上扰和脾肾阳虚、瘀阻脉络两型,以脾肾阳虚、肺脾气虚为本,瘀阻络脉为标,病程中反复风邪上扰之象。

目前的就诊ITP患者,多数是经西医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多属于clTP或rlTP,且大部分患者正经受着西医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如严重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压等。

针对动态过程,认识时间过程中患者整体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不仅着眼于提升血小板,而且在于调整患者整体阴阳状态,纠正患者发生偏移的免疫功能。

实际临证中单纯肺脾气虚型少见,多以脾肾阳虚兼见肺脾气虚之象,故抓住脾肾阳虚、肺脾气虚之疾病根本,根据患者肾阴阳偏衰加以补肾活血之品,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滋阴和温阳药。

ITP的中西医治疗

ITP的中西医治疗
ITP的中西医治疗
目录

• 引言 • ITP的西医治疗 • ITP的中医治疗 • ITP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ITP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以血 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可能引发 出血、紫癜等症状。
02
中西医治疗ITP各有优势,但中西 医结合治疗逐渐成为主流。
ITP的概述
ITP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 产生针对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
西医治疗
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控制 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症状,但副作
用较大。
中医治疗
以中药汤剂和针灸为主,调理身体, 改善免疫功能,但见效较慢。
结合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西医治疗快速 控制症状,同时辅以中医治疗调整 身体状态,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医治疗的优缺点比较
西医治疗优点
起效快,对急性出血症状控制较 好。缺点:副作用大,长期使用
效果和安全性。
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 疗ITP的作用机制,为临 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 临床研究,验证中西医 结合治疗ITP的有效性和
优越性。
推广应用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ITP 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临 床医生和患者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
05 结论
ITP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现状
手术治疗
骨髓移植
对于难治性ITP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骨髓移植,重建免疫系统 。
脾脏移植
对于脾切除后仍无法控制病情的患者,可以考虑脾脏移植。
03 ITP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具有补益气血、 调理脏腑功能的中药汤剂,如四君子 汤、四物汤等。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对疾病的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简称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血小板减少,进而引发出血倾向。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式为ITP患者提供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诊治方案。

为了规范和提高ITP中医诊疗水平,我们特邀请了多位中医专家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

一、疾病诊断与辨证首先,中医专家一致认为,确诊ITP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见的病史包括起病急缓、出血部位和程度等,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可通过血小板计数、骨髓检查和自身免疫相关指标等进行评估。

其次,中医专家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根据证候的不同,将ITP分为气血两虚、湿热、肝郁、脾虚湿阻、心火等证型。

对于气血两虚型,应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对于湿热证型,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对于肝郁证型,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对于脾虚湿阻证型,应以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为主;对于心火亢盛型,应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主。

二、中药治疗中医专家认为,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物组方和疗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TP患者的病情。

中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进行个体化调配,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川芎、当归、桃红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小板数量,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三、中医养生和调摄在ITP的治疗过程中,中医专家普遍认为养生和调摄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避免刺激性食物。

其次,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

ITP中国专家共识及特异性血小板抗体

ITP中国专家共识及特异性血小板抗体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与血栓学组召集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研讨会”于2009年4月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

来自全国30余位学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就成人ITP(以下简称ITP)的诊断与治疗达成以下共识。

一、ITP的定义国际ITP工作组新近提出将ITP定义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以强调其免疫发病机制,缩写仍为ITP。

二、ITP的诊断1.至少2次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BPC)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假性血小板减少、先天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妊娠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等所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5.诊断ITP的特殊实验室检查:①血小板膜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可以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助于ITP的诊断。

②血小板生成素(TPO):不作为ITP的常规检测,但对诊断复杂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有所帮助,可以鉴别血小板生成减少(TPO水平升高)和血小板破坏增加(TPO水平正常),从而有助于鉴别ITP与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ITP的分型1.新诊断的ITP:诊断后3个月内血小板减少的所有患者。

2.慢性ITP: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有患者。

3.难治性ITP:满足以下所有三个条件的患者:①脾切除后无效或者复发;②需要(包括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险;③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确诊为ITP。

4.重症ITP:BPC<10×109/L,显著的皮肤黏膜多部位出血和(或)内脏出血。

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中医辨证(一)

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中医辨证(一)

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中医辨证(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副作用较明显,停药后易复发。

对本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高、见效快、副作用相对较少、不易复发,临床实践证明其效果确切。

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主要以清热凉血、补益肝肾、健脾养血、活血解毒等为法。

我们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健脾活血法具有更广泛的适应证,并且疗效更确切。

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观察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现将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使用西药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者,共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2个月。

1.2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4)除外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计数长期偏低。

中医辨证要点:脾虚可见面色无华、四肢倦怠、乏力、胃纳欠佳、腹胀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血瘀则可见紫斑,色紫而黯,面色黧黑,舌质紫黯有瘀点,脉弦或涩。

1.3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并分析测定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1.4结果经过统计得出ITP患者T细胞亚群中CD4降低的占80%,NK 细胞活性减低的占85%,而T细胞亚群中CD4降低的患者具有脾虚症状的占95%,NK细胞活性降低的患者具有血瘀症状的占93%。

1.5结论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T细胞亚群中CD4及NK细胞活性减低与其免疫内环境紊乱密切相关,而这与脾虚血瘀导致阴阳失衡的中医理论相一致,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健脾活血为主的方法治疗本病。

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西医疗法区别

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西医疗法区别

众所周知,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体内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

但具体到每个人的治疗方案却有些不同,这是因为医院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病症为依据制定方案。

医学上有中、西医之分,中西医对疾病的论证不同,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那么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来说,中、西医对其的治疗分别是什么呢?西医的治疗:1、因为反复的输入血小板所以人体内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造成疗效的降低,因此在治疗期间要间歇性使用此办法,用以预防抗体的产生。

2、如果血小板的减少是因为血小板的消耗,那么就应该在血小板输入时保留治疗致命性或中枢神经系出血。

3、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该采用血小板输注保留于治疗急性出血或严重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

成年人的治疗通常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

如果有效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逐步递减皮质类固醇。

但是大多数病人对此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肾上腺类固醇剂量后即复发。

4、脾脏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缓解。

对于用类固醇和脾脏切除治疗难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药物的疗效尚未证实。

5、由于慢性ITP病程长,同时慢性ITP患者死亡率,而对治疗方法的利弊仍须慎重权衡。

应用合成的雄激或环孢素等免疫抑制疗法,这些达到效果的同时副作用也是极大的。

中医的治疗:中医上一般把血小板减少症分为血热、气虚、阴虚三种。

近10年来中医对血小板减少症又取得了新的认识。

大部分的中医专家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为本虚标实之证。

它的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

有作用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十分密切。

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

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则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

肝藏血,主疏泄,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成紫斑;肝虚而致藏血失职也可致出血;另外肝病可及脾。

心主血,属火,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也可导致出血。

综合观点,其热又有虚、实之分;经专家研究认为实热是指胃火炽盛,或肝郁化火,或感受邪毒、内伏营血;虚热是指阴虚火旺、阴火内盛。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作者:高洪波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

方法选择ITP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五草地黄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阴虚内热证;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5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6.0.0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可称为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而导致血小板的生存期变短和破坏过多[1]。

西医治疗ITP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升高血小板数量、改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为主[2],但疗效欠佳。

中医治疗本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现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TP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血液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0例,女24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9.6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11.5个月;对照组男9例,女2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9.1岁,病程7个月~2.2年,平均病程11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3]①临床表现:可有前驱感染病史,畏寒,发热,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黏膜出血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诊治策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诊治策略
• 血小板<10×109/L者,预防性输注皮质激素、IVIG、血小板。 • 血小板<30×109/L者,预防性输注皮质激素、IVIG。 • 血小板>30×109/L者,预防性口服泼尼松。
脾切除术后处理
• 术后血小板升至1000×109/L者,应给阿司匹林或潘生丁,防 止血栓形成
• 脾脏切除手术后常规抗感染,预防手术后肺炎球菌的发生 • 对无脾脏患者建议每年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治疗策略
• 维持一个安全的血小板数。在一般情况下血小板数>(30~50) ×109/L且无出血症状。
• 并非要求达到正常范围。 (参照英国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制定成人、儿童及孕妇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指南)
“安全”的血小板计数建议
• 口腔科检查≥10×109/L • 拔牙、补牙≥30×109/L • 小手术≥50×109/L • 大手术≥80×109/L • 自然分娩≥50×109/L • 剖腹产≥80×109/L • 脑、眼手术≥100×109/L
疗效分析
• 好转: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正规治疗后,约80%病人在2周内上 升,3~4周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
• 无变化: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正规治疗后3~4周内血小板计数不 能恢复正常,应考虑以下情况:(1)本病诊断是否正确;(2) 治疗措施是否得力。
• 恶化:是否存在新的感染,或新的病毒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其副作用,是很必要的。
中医诊治难点— ITP重症的治疗
• 若本病PC20×109/L以下,甚或者10×109/L以下,极易发生内 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由于中医药提高血小板计数疗效慢, 仍可以在西药积极抢救的同时,运用辨证施治,加止血药,如 大黄黄连泻心汤、茜草、仙鹤草、血见愁、地榆,提高止血效 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搜集到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5.1.7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合计152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ITP总有效率较单纯西药治疗优势明显[RR=1.23,95%可信区间为(1.17,1.29),P<0.000 01],漏斗图图形显示发表性偏倚较小。

同时,可增加ITP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以及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值,远期疗效具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减少。

结论现有的有限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TP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受纳入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限制,欲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还有待进行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TWM)or pure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on ITWM treatment of ITP were searched in PubMed,EMBASE,Wanfang database,CBMDisc,CNKI and VIP. Quality of the RCTs was evaluated strictly,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RevMan5.1.7 software. Results Twenty-two trials involving 152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TWM treatment of ITP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R=1.23,95%CI (1.17,1.29),P<0.000 01] compared with that of pur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unnel plot showed that publication bias was small. Meanwhile,peripheral platelet count and the number of megakaryocyte which can generate platelet in bone marrow increased,obvious advantage was showed in long-term effect,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duced with ITWM treatment in ITP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existed limited evidences suggest that ITWM treatment of ITP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research literature were limited,and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large sample and multi-centers are required for a more reliable conclusion.Key words:immune thrombocytopenia;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linical efficacy;Meta-analysis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血小板抗体和细胞介导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及抑制血小板的生产而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可能会引起出血的一种自身免疫综合征[1]。

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中医辨证

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中医辨证

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中医辨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副作用较明显,停药后易复发。

对本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高、见效快、副作用相对较少、不易复发,临床实践证明其效果确切。

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主要以清热凉血、补益肝肾、健脾养血、活血解毒等为法。

我们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健脾活血法具有更广泛的适应证,并且疗效更确切。

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观察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现将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使用西药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者,共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2个月。

1.2 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4)除外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计数长期偏低。

中医辨证要点:脾虚可见面色无华、四肢倦怠、乏力、胃纳欠佳、腹胀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血瘀则可见紫斑,色紫而黯,面色黧黑,舌质紫黯有瘀点,脉弦或涩。

1.3 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并分析测定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1.4 结果经过统计得出ITP患者T细胞亚群中CD4降低的占80%,NK细胞活性减低的占85%,而T细胞亚群中CD4降低的患者具有脾虚症状的占95%,NK细胞活性降低的患者具有血瘀症状的占93%。

1.5 结论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T细胞亚群中CD4及NK细胞活性减低与其免疫内环境紊乱密切相关,而这与脾虚血瘀导致阴阳失衡的中医理论相一致,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健脾活血为主的方法治疗本病。

ITP的中西医治疗

ITP的中西医治疗

西医诊治ITP的进展 (四)治疗
治疗的方法: 支持治疗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免疫抑制剂治疗 脾切除 其他
西医诊治ITP的进展 (四)治疗
支持治疗 : (1)止血:氨甲环酸、止血敏或立止血等; (2)控制感染:特别是急性ITP,常伴有感染; (3)血小板输注:PLT<20×109/L,或者出血 严重者,应注意休息,防止 各种创伤及颅内出 血,同时输注血小板悬液16U,采血后6h内输 入为宜,可保持80%—90%的血小板活力,而 采血后24h者,其活力明显下 降。
ITP(紫癜病)的中医诊治 (三)辨证论治
本病治疗当分虚实,可根据起病缓急、病变 部位、出血颜色、舌苔脉象等加以判断。
ITP(紫癜病)的中医诊治 (三)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证(热盛迫血)
主证:发病急骤,壮热口渴,烦躁不宁,出血倾向
较重,肌肤大片紫斑,色深,常伴有鼻衄、齿衄、 便血、尿血、妇女月经过多等,咽干舌燥,喜冷饮,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浮数 或滑数。
西医诊治ITP的进展 (四)治疗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其 作用机制为: ①可能减少血小板抗体生成,抑制抗体与血小板结 合和/或阻滞单核—巨噬细胞对结合抗体的血小板 清除作用,减少血小板的过多破坏和在脾脏内的阻 留,使血小板寿命延长; ②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出血症状; ③刺激骨髓造血:对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发作的出 血症状均有一定疗效,近期有效率达70%-90%,但 停药易复发。泼尼松常用剂量为每日1—2mg/kg .现 有用地米片40mg/天,连用4天。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常用生地、丹皮、双花、 连翘、石膏、紫草、仙鹤草、小蓟、白茅根、黄连、 竹叶、玄参、羚羊角粉、麦冬、藕节等。出血明显 可加用三七粉、艾叶炭、黄芩炭、棕榈炭等炭类止 血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计数降低、紫癜和黏膜出血倾向。

诊断和治疗ITP的策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疾病的分类、病因的理解、评估和监测方法以及治疗选择。

首先,对于ITP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液检查等。

此外,还应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感染、药物使用、器官功能障碍等。

其次,ITP的治疗策略包括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无明显出血倾向的轻度病例,可以选择观察并定期评估血小板计数。

对于有明显出血倾向或需要增加血小板计数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的策略。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治疗和免疫调节剂。

激素治疗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其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来提高血小板计数。

然而,长期使用激素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和其他副作用。

对于不能耐受或无效的激素治疗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

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严重出血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一种选择。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脾切除术和血浆置换。

脾切除术通过切除脾脏来减轻自身免疫反应。

血浆置换则通过去除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和炎症介质来改善病情。

除了上述治疗策略,还有一些辅助性治疗方法也可以考虑。

这些方法包括静脉免疫球蛋白、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和人工血小板等。

这些方法的作用机制类似于免疫调节剂,可提高血小板计数并减轻出血风险。

总之,ITP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和治疗目标。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治疗ITP需要个体化,并且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管理。

诊断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新进展

诊断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新进展

诊断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新进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易于引起皮肤和黏膜出血症状。

近年来,对于ITP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以下是对这些进展的详细介绍。

一、诊断方面的最新进展1. 血小板计数的意义:ITP的诊断依靠血小板计数,目前认为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时,可以考虑为ITP。

同时,过去认为血小板计数在30×10^9/L以下有出血倾向的概念正在被重新评估,对于特定患者而言,甚至在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时都可以没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2. 血小板自抗体测定:自身免疫攻击是ITP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血小板自抗体可以辅助诊断。

新的自抗体测定方法的引入,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确诊。

3. 骨髓检查:传统上,骨髓检查被视为ITP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检查在确诊ITP上的作用逐渐减弱,不再是常规建议。

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1. 第一线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ITP的首选治疗方法。

然而,长期使用高剂量的激素会导致许多不良反应。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和血小板计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激素。

2.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VIg)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被广泛用于ITP治疗。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需要更快速提高血小板计数或有出血危险时,IVIg可作为一线治疗。

此外,亲和纯化人免疫球蛋白(Rh(D)免疫球蛋白)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关键是个体化使用,根据患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剂量。

3. 血小板升高药物:对于无法耐受或无反应于激素和IVIg治疗的患者,血小板升高药物可是一种选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P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ITP的诊断
(2)血小板生成素(TPO)不作为ITP的常规检 测,对诊断复杂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诊断可 能有所帮助,可以鉴别血小板生成减少(TPO水 平升高)和血小板破坏增加(TPO正常),从而 有助于鉴别ITP与不典型再障或低增生性MDS。
ITP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 ITP的分型
①可立即输单采浓缩血小板悬液,每日输入1×1011/ m2,可使血小板数提高1~2×109/L连续3~5天。
ITP的中医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型:
主证:临床表现在气血两虚型基础上伴见畏寒怕冷,面色 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迟,还可见腹胀、便溏、浮 肿、腰酸等脾肾阳虚表现。 证候分析:脾虚不能统血可导致血行障碍而错行脉外可见 各种出血表现。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则畏寒怕冷,面色 晄白;水湿不化则见腹胀、便溏、浮肿,腰为肾之府,失 其所养可见腰酸,苔脉均为脾肾阳虚表现。 治法:温补脾肾,填精补血。 方药:右归丸加味。
ITP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康复中医科培训课件
关注ITP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以往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ITP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ITP的诊断
1.至少2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须排除其它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假性血小板减 少、先天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 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淋巴系 统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妊娠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等所致的继 发性血小板减少。
“ITP”的缩写仍然保留,但它代表的是 “immune thrombocytopeni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症)”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定义
将血小板减少的阈值标准定为PLT<100×109/l (过去欧美均为<150×109/L )
其依据有以下三点:
1.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血小板介于(100~150) ×109/L无其他疾病者10年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 (持续小于100×109/L)概率仅为6.9%; 2.有色人种健康人血小板介于100~150×109/L;
ITP的中医辨证论治
阴阳两虚型:
主证:病势较急,出血部位广泛而严重,既可见畏寒、便 溏,可见五心烦热盗汗、多表现为上热下寒,阳虚阴虚症 状杂见。均为久治不愈患者。 证候分析:本型基本病因病机为:五脏虚损,阴阳两虚, 阴虚火旺,迫血妄行;阳虚不摄,血溢脉外,气随血脱, 阴阳离绝。 治则:宁络止血,固脱收涩,塞流先治其标,止血后再澄 源与复旧。 方剂:塞流可用十灰散加味,澄源复旧可用知柏地黄汤合 十全大补汤加味。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的分期
新诊断的ITP:指诊断后3个月以内的血小板 减少的所有患者
持续性ITP:指诊断后3-12个月血小板持续减 少的所有患者。包括没有自发缓解的患者或 停止治疗后不能维持完全缓解的患者 慢性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 有患者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的分期
② 若患者原来为R,当血小板数低于30×109/L或者血小板数增 加不到基础值的两倍或者有出血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的疗效评价
糖皮质激素依赖:指患者需要继续或反复 给予糖皮质激素至少2个月,以维持血小板 数在30×109/L以上和/或以避免出血
治疗起效时间,指从开始治疗到达到CR或R 的时间,并建议在定义CR或R时,应至少检 测两次,其间至少间隔7天。在定义NR或 复发时,应至少检测两次,其间至少间隔1 天
内容提要
国内外西医对ITP的认识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国内西医专家共识
中医对ITP的认识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ITP命名
建议使用“immune(免疫性)”以强调本病由免疫 介导而发病,避免使用“idiopathic(特发性)”
“purpura(紫癜)”一词认为不合适,因为许多患 者仅有血小板减少,并无出血体征
总原则
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发作期适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而慢性型慢性期适于纯中药治疗
疾病初发时有时很难分清急性型与慢性型, 可采用下列治疗原则: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1.对于初发病患者,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 /L,全身出血表现不严重,仅局限在皮肤粘膜者,应 首选中医辨证论治,尽可能不用激素或其它西药,中 医具体治疗方法详见辨证论治部分。 2.对于初发病患者,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 /L,有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出血,如是儿 童,有明显的病毒感染史者,急性型可能性大,主张 中医辩证论治加静点免疫球蛋白0.4g/kg连用5天疗 法,因为急性型为病毒感染后一种天然免疫反应,可 自愈。以上情况若为成人,可考虑同时应用小剂量或 中等剂量激素,口服泼尼松20~30mg/日可控制出血, 与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既可改善症状,又可减轻激素 副作用。
内容提要
国内外西医对ITP的认识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中医对ITP的认识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ITP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ITP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
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为邪热,或内伤肝脾肾三脏,功能 失调,均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ITP的病机课概括为以下几点: 外感邪热,血热妄行; 或脾气虚损,气不摄血; 或脾肾阳虚,统摄无权; 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或瘀血内阻,血不循经。 有关论述散见于“血证”、“发斑”、“葡萄疫” 等范畴。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3.不管是初发病患者,还是慢性型急性发作期患 者,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并有 严重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先兆患者,应中西医结 合,积极抢救患者生命,不能有半点延பைடு நூலகம்,若救 治及时,急性型可自愈,慢性型急性发作期亦可 在短时期内恢复到慢性期。若患者出现口腔血疱、 伴头痛、项强、呕吐,以及血小板低于10×109 /L者,为颅内出血先兆。
持续性ITP: 指诊断3-12月的ITP患者。 慢性ITP:指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有患者。 难治性ITP:指满足以下所有三个条件的患者:①脾切除 后无效或者复发;②需要(包括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其他治疗)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险;③除外了其他引起血 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确诊为ITP。
新诊断的ITP:指诊断3个月以内的ITP患者。
完全反应(CR):治疗后血小板数≥100×109/L且没有出血 有效(R):治疗后血小板数≥30×109/L并且至少比基础血小板 数增加两倍,且没有出血 无效(NR):治疗后血小板数< 30×109/L或者血小板数增加不 到基础值的两倍或者有出血 复发: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 若患者原来为CR,当血小板数低于100×109/L 或出血;
ITP的中医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
证候:紫癜呈暗红色,下肢多见。经期提前,量多色暗红, 鼻、齿龈出血,便血,尿血,出血量大而猛,色暗红,可伴 见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蜂少苔或光苔,脉细 数 或弦细数,可伴见肝肾阴虚阳亢表现,如头晕目眩、耳 鸣、腰酸、腿软、梦遗、急躁、多梦等。 证候分析:本型病位在肝和肾,肝藏血,血养肝,肾藏精, 精血互生,肝肾阴虚,可生内热,血随火动而溢出于脉络外, 可见各种出血表现。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绛 少苔或光苔,脉细数或弦细数,均为肝肾阴虚之象,阴虚阳 亢者还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梦遗、急躁、多 梦等症状。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
重症ITP:在就诊时存在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或者 发生了新的出血症状,需要用其他提高血小板的 药物治疗或者需要增加现有治疗的药物剂量 难治性ITP:指满足以下所有三个条件的患者: ① 脾切除无效或复发; ② 需要治疗以降低出血风险; ③ 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确诊为原 发性ITP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的疗效评价
3.新阈值可避免纳入多数欧美妊娠相关血小板减 少妇女。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病因分类
原发性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没 有原因的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原发性 ITP的诊断仍为排除性诊断。
继发性ITP:是指除了原发性ITP以外的所有 形式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在诊断继 发性ITP时,应在括号内说明原因,比如: 继发性ITP(药物诱导的)、继发性ITP(狼 疮相关性)、继发性ITP(HIV相关性)
ITP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热妄行型
主证: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猛,紫癜色鲜红而密集,舌 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无气、血、阴、阳虚损见症, 常可伴见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 证候分析: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火热毒邪内伏营血,或阳 明胃热炽盛,复感六淫外邪,以致化火动血,灼伤络脉, 血热迫血妄行,络伤血溢,故可见紫癜色鲜红而密集,出 血量大而猛,病为实热证,故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若 兼湿邪,则可见苔黄腻。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内容提要
国内外西医对ITP的认识
ITP国际工作组报告 ITP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中医对ITP的认识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ITP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背景
ITP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尚无根治手 段,激素、免疫抑制剂、切脾治疗均存在副作用, 且易复发,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互相取长补 短,有很大优越性。
ITP的中医辨证论治
气血两虚型:
主证:起病徐缓,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月经后 延,龈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血不止,伴见头晕、 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本型病位在心脾,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心脾 两虚,统摄无权,血不循经而走失不归,则见各种出血表 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亡血伤气,可见头晕、乏力、 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等各种气血虚损表现, 苔脉均为一派气血亏损之象。 治法:益气健脾,摄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