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用现状及案例剖析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多个问题,包括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违约行为频发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
1. 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使企业的信用评价更加客观、科学。
2. 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确保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信用评价,提供真实、全面的信用信息。
二、加强信息共享与透明度
1. 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公示制度,要求企业及时披露信用信息。
2. 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
3.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多个维度分析企业信用状况,提供准确的信用评估结果。
三、加强风险防控机制
1. 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违约风险。
2. 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研判,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
3. 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信用保险、担保等,降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信用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2. 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违约企业的法律责任。
3. 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提高企业维权的渠道和效果。
五、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能力
1.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信用管理的责任和流程。
2. 加强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培养,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规范。
3. 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提升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水平需要从制度、技术、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共享与透明度、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能力等措施,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信用水平和竞争力。
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
信用评级体系是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不仅能够
反映一个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水平,也能够对相关经济活动产生积极
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实践中,信用评级体系也面临着一系
列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的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主要由国家的
信用评级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信用评估系统两部分组成。国家层面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信用信息中心等机构都在开展信
用评估工作,分别针对不同领域的企业实施信用评估。同时,也有
很多企业自行构建了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这些体系虽然缺乏权威性,但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问题分析
虽然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
以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级标准不确定。评级标准不确定会导致信用评级结果的偏差,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经济效益。
2.评级信息不透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评级机构或企业
有可能隐瞒或刻意掩盖某些信息,使得评级结果产生偏差。
3.评级机构多样化度不够。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仍然集
中在国家层面和少量的专业机构,这种单一性会限制评级的深度和
广度。
4.信用评级体系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广泛认识。由于缺乏宣传和
教育,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未重视信用评级,导致信用评级结
果的效力降低。
三、对策分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
和整改。具体对策如下:
1.制定评级标准并加强监管。建立评级标准体系,明确评级范
围和评级方式,同时加强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评级结果的公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_问题及建议
由于国际新经济伦理运动和社会 责任运动的推动,企业诚信目标的确 立明显与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相关,在 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国内企业都制定 了诚信建设目标。同时,国有企业和跨 国公司成为推动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 力量,这些企业大都成为国内企业诚 信建设的先行者。
了诚信管理体系。 第一,把诚信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调查显示,随着我国诚信建设进程的 加快,企业诚信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虽 然企业对诚实守信的理解存在差异, 但都认为诚信经营是企业生产经营、 稳定收益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95% 的企业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战略因 素加以考虑,90% 的企业将诚信建设 纳入企业的优先工作,97% 的企业把 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之一,8 8 % 的企业认为诚信水平的提高是本企业 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适应全球企业发展趋势,履Hale Waihona Puke Baidu行企业社会责任。倡导发布社会责任 报告。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影 响,合理控制规模和开支,力争达到 表里如一。社会责任内容应包括:维 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 进社区发展、消除贫困以及参与其它 公益事业等。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本文概述
Overview of this article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信用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role of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in the market econom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rporate credit management not only concerns the reputation and image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in China is not satisfactory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rporate credit management in China,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需要解决。本文将列举几个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缺乏信用意识
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上存在缺乏信用意识的问题。他们只重视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
而忽视了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逐步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激励等方式鼓励
员工遵守诚信原则。此外,企业还可以将信用管理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让信用管理
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信用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可
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风险增加。同时,客户也可能有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
法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从而增加了违约的风险。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合作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建立信用信
息共享平台,让企业之间共享信用信息;同时,企业还可以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
利用其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信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企业信用评价不够客观
企业信用评价不够客观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企业的信用评价可能受
到行业利益、关系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解决方案:为了确保信用评价的客观性,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信用评价机构或组织,
并建立科学、客观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来进行信用评价。此外,企业还应该定期对信用
评价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其公正性和准确性。
四、缺乏信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
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导致信用管理缺乏规范性和制度性。企业缺乏信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使得企业难以操作,管理上存在困难。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自身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规范以及完
善的一项管理工作。企业信用状况的好坏对于企业的信誉、声誉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
解决。
问题一: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评估工具、评估机构等方面。由于
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一些评估机构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
展。
应建立统一、科学、可信、公正的信用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估结
果客观、公正,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信用评估数据,同时鼓励企业自评估,提高企业
管理自律意识。
问题二:信用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而信息不对称常常是导致
企业之间信任破裂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信息不对称在信用管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信
用黑名单信息难以获取,信用记录缺乏完整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对策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在信用信息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公开制度,鼓励信用机构加强信息共享、互动,建立
全国统一的信用调查数据库,开展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开、真实,促进企业间诚信互信。
问题三:企业个体主观意识弱
很多企业在对待信用问题上存在以短期利益为主、忽视对信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等问题,这导致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不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策三:加强企业信用教育和宣传
企业应加强信用教育,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信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加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数企业为了立足,忽
视信用的重要性。长久以来,我国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体系发展不完善,信用制度不
健全,总体发展程度滞后,导致信用缺失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管理现状,以及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几点改善我
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用;信用缺失;信用管理
信用问题最早在发生商品交换之初就已存在,作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它是维护市场经
济秩序的基础和保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对企业信用管
理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但在我国,商业信用缺
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曾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
化的市场大环境下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欠缺。面对这种境况,我们必须
反思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寻求高效的信用管理方法,加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又称为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均以信用为基础,缺乏信用的市
场交易难以持续。在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和长期合作。企业为了维护
和争取更多的客户,通常会采用赊购的方式来提高销售额,但由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缺失,信用意识淡薄,加之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最终让失信企业付出惨重
代价,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一)信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信用意识淡薄
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很多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在
中国企业的信用建设报告
中国企业的信用建设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企业的信用建设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对中国企业信用背景和信用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信息透明度、诚信意识和外部监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善中国企业信用建设的状况,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改善信息透明度、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和加强监管力度等。
1. 介绍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对企业而言,信用建设是长期经营发展的关键之一。中国企业信用建设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本报告将分析当前中国企业信用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信用水平的提高。
2. 中国企业信用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的国家,但在信用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企业信息透明度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这给企业间的交易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个别企业存在信用缺失和违约行为,这进一步损害了整个行业的信用形象。最后,外部监管的力度有限,导致了一些不良企业行为的滋生。
3. 信用建设现状分析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信用建设,通过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和加大信用监管力度等措施,有所取得进展。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信用评估体系相对不完善,评估标准不统一,难以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其次,信用报告的发布渠道有限,公众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用信息。最后,对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有效威慑作用。
4. 信用建设的建议
为了改善中国企业信用建设的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信息透明度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尤为重要。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报告和评级服务。同时,鼓励企业主动公开企业信息,如财务报表和经营状况等,增加市场的信任度。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近年来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一直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信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
重要方面。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中小企
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支持。
1.银行信贷难度大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加之我国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着“大企业
优先原则”,使得大部分金融资源都流向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足够的信贷支
持。
2.信用记录不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导致其信用评级较低,难以获得信贷支持。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链脆弱,也容易发生逾期还款等问题,加剧了银行对其信用的
担忧。
3.抵押品不足
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资产状况有限,很难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这也
成为了获得信贷支持的一个障碍。
4.信息不对称
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银行很难准确了解其真实
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从而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不足,难以放贷。
二、对策探讨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经营状况、财务
状况、信用记录等,以此为银行提供更为准确的信用评估依据,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
风险。
2.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
政府也可以增加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保障。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1]
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企业信用调查报告
企业信用调查报告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企业信用愈发重要。企业信用调查是评价企业信誉度和可信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收集和核实企业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管理水平等,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以下是三个企业信用调查报告的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信用报告
该报告包括该制造企业的基本信息、法律诉讼记录、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经过详细调查,该企业经营状况稳定,产品质量可靠,员工队伍稳定;经济利润稳步增长,有较高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同时,该企业未涉及任何法律诉讼,信誉度较高,可以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二: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报告
该报告包括该房地产企业的基本信息、资产负债表、业务范围、房产项目记录等。调查结果显示,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度,正规合法的经营管理;在房产开发方面,公司的业务范围很广,开发的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很大,资产总额较高;同时,该企业的资产结构合理,负债率适中,财务状况良好。
案例三:某新型能源企业信用报告
该报告包括该新型能源企业的基本信息、业务范围、投融资记录等。经调查得知,该企业是一家新型能源企业,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较强,已经在业内取得一定成绩和口碑;同时,该企业在研发、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表现出色,项目进展顺利;经济效益较为突出,虽然新兴产业风险高,但该企业仍然
有望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总结来看,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对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评估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客户、供应商、投资者等相关方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促进了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此外,企业信用调查报告还对于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监管管理具有一定作用。政府机构可以通过调查企业信用状况,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制定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用调查来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从而制定贷款方案和额度等,减少贷款风险。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秩序。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企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1. 信用记录不完善
在我国,企业的信用记录往往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些企业以低价竞争为主,从而忽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违背合同等行为十分普遍。这些行为容易导致企业信用记录不良,但由于相关管理不完善,这些不良记录并不能很好地通过市场信息传递出去,导致部分企业形象良好的假象。
2. 企业信用合同不规范
中国的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迅速签单,往往在合同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或者隐瞒有关信息。这些行为容易导致后期的纠纷,并严重影响双方合作关系。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因为我国对企业信用合同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较大自由度,容易滋生不良行为。
3. 企业信用市场化不充分
我国的企业信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很多企业在发生信用问题时,能够通过种种手段规避甚至逃脱责任。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在市场中行为不端,严重打击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信用市场化不充分也导致了企业信用记录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应用。
二、对策
应加大对企业信用记录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完善的信用记录体系,记录和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提升市场对企业信用的识别能力。加大对企业不良信用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信用行为的自律性。
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案例
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案例
当前企业信用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案例:
一、存在的问题:
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企业信用修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关规定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这使得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无法可依,操作不规范。
2. 信息共享不畅: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和机构,由于信息
共享不畅,企业难以全面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也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用修复。
3. 修复成本高:企业信用修复需要付出较高成本,包括时间成本、
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等。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需要寻求专业的咨询服务,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4. 缺乏专业人才:企业信用修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而目前市场上缺乏此类人才,这使得企业在信用修复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二、建议案例: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制定完善的企业信用修复法律法规,
明确企业信用修复的条件、程序和标准,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操作规范和依据。
2. 加强信息共享:政府应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建立统一的企
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
信用状况。
3. 降低修复成本: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
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信用修复成本,提高企业的信用修复意愿和积极性。
4. 培养专业人才:政府、高校和企业应联合培养企业信用修复专业
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企业的信用修复能力和水平。
例如,某市出台了《企业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信用
修复的条件、程序和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范和依据。同时,该市还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针对信用修复成本高的问题,该市政府给予了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信用修复成本。此外,该市还与高校合作,开设了企业信用修复专业课程,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市场也己经从卖方市场根本性的转变为买方市场。伴随而来,各种失信问题成为困扰供应链企业成长的瓶颈,不守信用的事件此起彼伏,信息不对称分布较为严重和普遍。本文就企业信用管理中信用的现状、信用缺失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标签:信用;信用管理;现状;成因
一、企业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就是组织内部通过建立专门的信用机构管理组织的信用事务,它包括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帐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一)企业未实施信用管理时的状况
1.盲目型销售。这些企业经营状况是,虽然企业销售额能够保持一定水平,但是销售坏帐率也极高,使得公司整体的利润很低,有时甚至亏损。
2.保守型销售。保守型销售的特征是,企业只开展无风险贸易,企业销售坏帐率很低,有时甚至为零,因此销售利润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然而,企业销售额很小,与企业的规模不匹配,企业出现大量剩余产品、闲置资金和信用额度,生产销售长期处于徘徊状态。
(二)企业实施信用管理时的状况
当企业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后,销售额大幅度提高,销售额远远高于未实施信用管理时的保守型销售;同时企业的坏帐额也大大低于盲目型销售额。从整体看,实施信用管理的企业比未实施信用管理的企业在获取利润的能力方面优势明显。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
(一)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不足
企业与银行间的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的资金供应和来源中,绝大部分仍然来自银行,来自资本市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所以良好的银企关系是企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目前我国企业的银行信用缺失情况却是十分严重。“三角债”愈演愈烈,严重困扰着银行与企业的正常经营。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信用管理观念不强。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信用的积累和维护,对待信用问题持有比较随意和敷衍态度的观念。
2.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每个行业及地方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导致企业信用的评价结果不一致。
3.信用信息不透明。现有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机制较为分散和不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信用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4.信用约束力不强。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一些不守信用的企业常常能够逃避相应的惩罚和处罚。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信用意识培养。大力宣传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理念的培养,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将信用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的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机制,加强对各类信用信息的监管和公开透明,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信度,促进信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4.强化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损害他人信用的企业予以严厉的处罚和打击,提高企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
5.加强信用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信用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促进全员参与信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水平。
以信用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强信用意识培养,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强化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加强信用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促进企业信用的积累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信用现状及案例剖析
一、信用缺失已经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企业信用缺失导致损失5855亿元。
中国企业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具体说,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
2.信用缺失使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
在我国,大多数人把信用等同于银行信用。其实,对比银行信用而言,工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更为基本,信用危机在此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规范化的商业信用,如商业票据在我国的使用十分有限。据粗略计算,1995年全国的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80年代中期商业票据年结算量就已经是企业活期存款余额的3300倍。商业汇票作为商业票据中主要的信用工具,只在煤、电、冶金、铁道、化工等五大行业和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才有使用。1997年,我国商业汇票年度发生额为460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6.1%。
据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5%以上,且呈逐年增长势头。涉及信用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案件以及各种诈骗案件大量增加。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
在最近的几次全国性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专家指出,这表明信用危机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产生。
二、案例调查:企业信用存在问题及成因
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信评估公司联合对全国的近10万家涉外经贸企业进行了“外经贸企业信用信息跟踪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0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盛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外经贸企业、物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外经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1%和69%;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2.3%、24.5%和13.2%。
1.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联合专家组从回收样本中随机抽取3500份进行了后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初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经开始重视信用管理。
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经营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部分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和企业普遍追求短期行为等;企业经营者希望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并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拖欠、违约与制假是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拖欠货款、贷款、税款”(76.2%)、“违约”(63.2%)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42.4%);其他问题依次是“披露虚假信息”(27.3%)、“质量欺诈”(23.5%)、“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13.3%)和“价格欺诈”(11.1%)。
3.企业的不良行为在不同行业有所差异
当问及“目前同行企业存在哪些不良行为”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大的前3位依次是“拖欠或压低职工工资”(43.4%)、“偷工减料”(37.8%)和“欺骗用户”(33.5%);其他还有“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18.9%)和“勾结券商违规炒作本企业股票”(5.3%)等。
4.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于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高的是“执法不严”(61.9%)、“职业道德素质不高”(54.5%)和“企业短期行为”(42.3%);其他原因依次是:“体制障碍”(36.7%)、“监督不力”(31.7%)、“企业盈利不佳”(29.1%)、“政策多变”(10.8%)和“政府干预”(9.6%)。
从不同地区、规模、经济类型的企业来看,企业经营者选择的结果基本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体制障碍”选择方面,企业经营者看法有些不同,大型企业认为“体制障碍”(42.7%)是产生信用问题主要原因的比重比中小企业(35%)高7.7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体制障碍”(39.1%和39.5%)是主要原因的比东部企业(34.4%)高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选择“体制障碍”(42.2%)的比非国有企业(34.2%)高8个百分点。这说明,大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对“体制障碍”的感受更多一些。
5.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企业信用更重视。
通过对3500家企业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对于在与国际商业伙伴进行贸易、投资、项目洽谈等商务活动中所欠缺的信用确认和信用记录深为苦恼。在被调查的所有企业中,“曾经因信用问题而受到损失”的占68%,认为“外经贸企业应当率先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占89%,赞同“外经贸企业信用体系有助于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占75%。另外,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信用体系对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施出口名牌战略都将产生很大帮助。在被问到“是否已经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时,有11.2%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14%的企业表示已经开始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和质量数据整理,并准备组建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已经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企业中,93.4%的企业是外商投资公司或中外合资公司。
6.对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的认识
关于提高企业信用应采取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大的是“加大执法力度”(52.6%)、“加快信用立法进程”(43.7%)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41.4%);其他依次是“建立企业信用记录”(36.5%)、“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31%)、“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记录”(28.4%)、“通过教育提高全民道德素质”(27.7%)、“减少行政干预”(11.3%)和“提高与信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水平”(9.9%)。
从不同分组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加大执法力度”、“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减少行政干预”和“提高与信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选择结果基本没有明显差异。
对其他几个选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有所不同,在“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方面,大型企业(44.2%)、中西部地区企业(43.8%和45.4%)和国有企业(49.9%)的呼声较高。
在“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和“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记录”方面,东部地区企业(38.2%和29.4%)、非国有企业(37.6%和29.5%)的愿望较强;大型企业(39.3%)比中小企业(35.5%)更希望“建立企业信用记录”,而中小企业(29.8%)比大型企业(23%)更希望“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记录”。
在“加快信用立法进程”方面,大型企业(47.6%)、国有企业(45.1%)的呼声高于中小企业(42.8%)和非国有企业(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