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自主导航机器人系统 - 兵工自动化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水下机器人在海洋工程、水下探险、海洋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与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旨在使机器人能够在水下环境中自主地进行移动和导航,而不需要人为干预。
目前,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主要依赖于声纳、惯性导航系统和视觉传感器等装置的协同工作。
声纳系统能够通过声波在水下传播的速度和方向来确定水下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
惯性导航系统则基于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水下机器人的线性和角速度,从而实现导航功能。
视觉传感器则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来感知水下环境中的目标物体,进而实现自主导航。
然而,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机器人的导航更加困难。
水下环境中的浊度、颜色变化以及物体的遮挡等因素都会影响机器人的视觉感知和定位能力。
其次,水下机器人的精确定位问题也是自主导航的难点之一。
由于水下环境中信号传输受限,全球定位系统(GPS)无法直接使用,而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对于导航至关重要。
此外,水下机器人的能源问题也需要解决,为其长时间的自主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其中,深度学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水下机器人的目标识别和跟踪任务中,通过训练神经网络使机器人具备识别和追踪目标的能力。
同时,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也被用于提高机器人的感知和定位能力。
通过将声纳、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和姿态估计结果。
此外,采用先进的电池和能源管理系统,有效延长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其自主导航的可持续性。
未来,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与目标识别技术仍有许多发展方向。
首先,研究者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深度学习算法,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水下环境中的目标识别和跟踪准确性。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研究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水下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广泛运用于海洋考察、海底资源利用、海底设施维修与安装、水下救援等方面。
然而,要实现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关键在于高精度的定位,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技术的研究就是如何实现高精度定位。
一、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缺乏精确的定位手段,水下机器人的导航主要依赖于激波测距等方法进行测量。
随着GPS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的定位方式逐渐向GPS导航技术转移。
然而,由于水下环境较差,在水下使用GPS导航定位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研究者们开始使用其他技术进行水下机器人的导航研究,如超声波定位、声纳定位等。
近年来,随着新型传感技术、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在更加复杂的水下环境进行自主导航。
二、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研究的挑战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的研究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1.水下环境复杂。
水下环境与陆地环境截然不同,光线照射极差,水流、潮汐等因素会导致水下机器人位置不断变化。
2.传感器精度限制。
水下环境具有高压、高盐、寒冷等因素,传感器的稳定性与精度会受到很大挑战。
3.能源问题。
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水下机器人能源选择有限,能耗也比较大,因此需要提高水下机器人的能源利用效率。
4.定位精度问题。
高精度定位对于实现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适应不同环境的普适性定位技术。
三、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的研究主要发展以下几个方向。
1.传感器系统的优化。
传感器是水下机器人进行定位的关键设备,为了提高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的精度,需要对传感器进行优化,尤其是超声波传感器和声学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新型定位方法的使用。
水下机器人中的水下定位和导航技术研究
水下机器人中的水下定位和导航技术研究水下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装备,近年来已经成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探索和应急救援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而水下机器人的导航和定位技术对于其成功完成各项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探讨水下机器人中的水下定位和导航技术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水下定位技术研究水下定位技术是指在水下环境中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这种技术在水下机器人中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水下定位技术包括声学定位、磁力定位、惯性导航以及视觉定位等。
其中,声学定位技术是最常用也是最成熟的水下定位技术之一。
声学定位技术利用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来完成目标物体的定位。
以声纳为例,当声源发出声波后,声波会在水下环境中传播,当遇到固体障碍物或水下物体时,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声源。
水下机器人通过测量声波从声源到目标物体以及反射回声源所需的时间,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水下机器人的距离。
通过多个声源和接收器的组合,在三维空间内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
声纳技术在定位精度和测量范围上均处于较好水平,且在水下环境中实现全天候、实时定位。
除了声学定位技术,磁力定位技术也在水下机器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磁力定位技术利用地球磁场的特性,通过感应地球磁场和目标物体产生的磁场来完成定位。
相对于声学定位技术,磁力定位技术在深海等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不受环境干扰的优势。
二、水下导航技术研究水下导航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式确定水下机器人当前位置和方位信息,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水下导航技术。
该技术通过惯性传感器测量机器人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获取运动信息,进而实现机器人在三维空间内的定位和导航。
但由于惯性传感器存在漂移现象,因此惯性导航技术需要结合其他定位技术进行校正,以提高定位精度。
除了惯性导航技术外,视觉导航技术也在水下机器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视觉导航技术利用机器人上搭载的成像设备,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地标识别和定位。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进行勘测和监测任务的智能机器人。
它采用先进的自主导航技术,能够独立完成水下环境的勘测任务,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本文将从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原理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采用一系列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惯性导航系统、水声定位系统等,来实现在水下环境的自主导航。
通过这些传感器、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算法,机器人能够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完成水下勘测任务。
二、应用领域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勘测、海底地质勘探、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
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用于海洋生物学研究,通过搭载相应的传感器和摄像设备,能够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研究;在海洋资源勘测领域,机器人可以用于水下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勘测,提高勘测效率和准确性;在海底地质勘探方面,机器人可以用于海底地形的测绘和地质构造的研究;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机器人可以用于海洋污染、海洋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监测和预警。
三、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算法等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1.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型化、集成化的传感器将不断涌现,包括压力传感器、水声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这将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2. 控制系统和算法的不断优化。
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算法将会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勘测精度。
3. 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
未来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发展将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控制工程、水下声学等,这将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交叉融合,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
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水下机器人(Underwater Robot)是一种能够在水下完成各种任务的自动化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水下探测、救援工作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包括机器人的结构和组成、水下导航和定位技术、能源供给与控制系统等方面。
一、机器人的结构和组成水下机器人的结构大致分为机械结构、传感器系统、能源供给与控制系统三个部分。
(一)机械结构水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机身、操纵杆、机械臂、推进器等部分。
机身是机器人的主体部分,通常采用防水密封的外壳来保护内部设备。
操纵杆用于操作机器人的运动方向,机械臂则用于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
推进器是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常用的推进方式有螺旋桨、喷射推进器等。
(二)传感器系统水下机器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用于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水下摄像头、声纳、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水下摄像头可用于拍摄水下图像,帮助研究人员观察海洋生物和地质特征。
声纳用于测量水下物体的距离和位置,常用于水下导航和避障。
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则用于监测水下环境的变化。
(三)能源供给与控制系统水下机器人需要有效的能源供给以支持其工作,在能源供给方面通常采用电池组或者燃料电池。
同时,机器人还需要精确的控制系统来保持稳定的运动和操作,包括控制算法、自主决策系统等。
二、水下导航和定位技术水下机器人需要准确的导航和定位技术来实现自主控制和任务执行。
目前常用的水下导航和定位技术主要有声纳定位、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
(一)声纳定位声纳定位是一种使用声波传播速度和延迟来确定机器人位置的技术。
机器人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测量信号的回波时间和强度,从而计算出水下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声纳定位精度较高,可以实现对水下环境的三维感知。
(二)惯性导航惯性导航是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惯性传感器来测量机器人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从而推算出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
惯性导航精度较高,但会存在误差积累的问题,因此通常会与其他导航技术相结合使用。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海底自主进行勘测和探测的无人机器人。
它具有自主导航能力,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任务进行自主飞行和勘测。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通常由水下机体、传感器、导航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能够完成海底地形结构的建模、水质环境的监测、海底资源的勘测等任务。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具有体积小、机动灵活、成本低、勘测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海洋科研、海洋资源勘测、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水下机体设计: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机体设计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水下机体需要具备良好的流线型设计,以降低水下阻力和提高机动性能。
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以安装各类传感器、设备和工作装置。
水下机体的密封性和耐腐蚀能力也是关键技术指标,以保证机器人在海底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是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到勘测效果和数据准确性。
传感器系统通常包括声纳、摄像头、水质监测仪等,能够实现对海底地形、水下生物、水质环境等信息的全面采集和监测。
传感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保证其能够在不同海域和不同深度下稳定、准确地工作。
3. 导航控制系统:导航控制系统是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大脑”,决定了机器人在水下的定位、航行和勘测能力。
导航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惯性导航、GPS定位、声呐测距等技术,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定位和运动控制。
导航控制系统还需要具备路径规划、避障避障等智能功能,以保证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勘测任务。
目前,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逐渐成为海洋勘测领域的热点研究。
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
在水下机体设计方面,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仿生机器鱼、水下滑翔机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水下机体的流线型设计和高机动性能。
在传感器系统方面,声纳、激光测距仪、水下相机等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升,能够实现对海底地形和物体的高精度勘测。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高科技工具,在水下勘测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水下环境、水下动物、水下生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勘测和分析,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详尽、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对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由几个部分构成,如机身、通讯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它是通过设定预定路线,并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同时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变化。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中,如海上勘探、海洋科学研究、海底管道检查、海底遗址勘察等。
其技术也在船舶、水下通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自主控制: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拥有自主控制的能力,能够根据任务需要自主决策,并实现相应的任务操作,无需人类干预。
2. 灵活机动: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体积较小、适用范围广,能够灵活机动地穿行于复杂的水下环境中,对复杂的水下地形、环境、动植物等实现全方位的勘察。
3. 高度定位精度: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采用卫星导航和地磁定位技术,具有高度的定位精度和定位精确度,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勘测的可靠性。
4. 大数据处理: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采集大量的水下数据和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生成科学、规范和易于理解的报告。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将会使其在海洋资源勘探、海外海底管道监测、海底遗址考古、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水下勘测机器人将会更加智能和精准,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和生存提供保障。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研究及实现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研究及实现水下机器人是一种用于深海探测和作业的机器人,它具有高度智能的自主控制系统,可以在深水中进行各种任务,如水下资源勘探、埋藏物品搜寻、水下建设、科学考察等。
为了实现水下机器人的自主控制,需要研究和开发自主导航系统。
自主导航系统是指机器人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完成预定任务的过程中自主选择具体路径等决策过程的系统。
而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系统则需要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
首先,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需要克服水下环境与地面环境的差异。
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水下机器人所受到的力环境与与空中机器人大不相同。
同时,根据水压的变化,依不同深度水下机器人所使用的材料、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也存在差异。
为此,需要对机器人的建模与仿真进行研究。
其次,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需要解决通讯困难问题。
水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使得水下机器人无法直接与地面进行通讯。
而水下通讯由于吸收和散射,也会受到距离、海洋环境和干扰的影响,可能导致通讯数据的不稳定和失真。
因此,研究水下通讯技术是实现自主导航的重要步骤之一。
最后,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能源。
与空中机器人相比,水下机器人能源密度较低,同时水下机器人需要处理掉能源损失和更换电池的额外成本。
因此,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供能方案,也是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重要技术挑战之一。
为实现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研究,需要通过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来实现。
其中包括机械、电子、物理、模拟、算法、控制、模型等方面的知识。
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开拓视野、提高效率,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
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的优点,建立合理的研究机构和工作流程,形成一种整体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推动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深海探索及作业需求的增加,水下机器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中自主进行勘测工作的智能机器人。
它能够利用先进的定位、感知和控制技术,在水下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完成水下勘测、海底地质调查、海底资源勘探等任务。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为水下勘探和海洋科研工作提供了高效、精准、可靠的技术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定位、感知和控制三个方面。
在定位方面,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利用GPS、惯性导航系统、声纳定位等技术来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实现在水下环境中的定位和导航。
在感知方面,机器人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设备来获取水下环境的信息,包括水下地形、海洋生物、水质参数等,从而对勘测对象进行感知和识别。
在控制方面,机器人可以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调节设备来实现对自身运动和姿态的控制,从而完成水下勘测任务。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海洋资源的勘查和利用。
利用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对海底地质结构、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查,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它可以用于海洋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通过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海底地形的变化、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等进行定期监测,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它还可以用于海洋科研和探索。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为海洋科研提供高效、精准、可靠的数据采集手段,为海洋科研人员探索未知的海底世界提供技术支持。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
一方面,需要在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不断创新,加强对机器人结构、传感器设备、控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打造更加稳定、灵活、精准的水下勘测机器人。
还需要在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感知能力、控制性能等,为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手段。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设计及实现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设计及实现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水下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探、水下救援、污染监测等领域。
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一、自主导航系统的概述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是指水下机器人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执行机构和计算单元实现对水下环境的感知、规划和控制的过程。
自主导航系统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如机器视觉、传感器技术、控制算法等。
自主导航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感知子系统、决策与规划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
感知子系统负责获取水下环境的信息,包括水深、水温、水压、光线亮度等;决策与规划子系统通过内置的控制算法,根据感知信息确定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和行动路径,并生成控制指令;执行子系统负责将控制指令转化为对机器人执行器的控制信号,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控制。
二、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1. 感知子系统的设计感知子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的配置和数据处理算法的设计。
传感器的配置需考虑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如深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数据处理算法是感知子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信号滤波、定位与定向等。
其中定位和定向是自主导航系统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可采用惯性导航、水声导航、视觉导航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
2. 决策与规划子系统的设计决策与规划子系统主要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和路径规划的实现。
控制算法是决策规划的基础,其目标是最小化机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降低机器人的功耗和运动干扰。
目前较为普遍的算法有PID调节算法、模糊控制算法、遗传算法等。
路径规划是决策与规划子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其目标是使机器人按照规定的路径到达目的地。
路径规划技术有基于地图的路径规划、全局路径规划、局部路径规划等多种方法。
3. 执行子系统的设计执行子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系统的设计和执行器的控制。
动力系统的设计需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机器人的运动速度、扭力和功率等参数,选用相应的电机和电池进行配置。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摘要】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主导航能力的机器人,在水下勘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然后探讨了自主导航技术在水下勘测中的应用。
接着分析了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其在水下勘测中的优势。
展望了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其在水下勘测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出现将为水下勘测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望成为未来水下勘测领域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发展历程、应用、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优势、未来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在水下环境中进行勘测和探测工作的智能机器人。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开发和水下勘测需求的增加,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在海洋科研、海洋资源勘探、海底地形测绘、水下管道检测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通过搭载各类传感器和导航系统,能够实现在水下环境中自主航行、定位和执行任务。
相较传统的遥控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完成水下勘测任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采集质量。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发展也受益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无人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赋予更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能力。
未来随着自主导航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将在海洋勘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水下勘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海洋资源开发、海底地质勘探、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持。
传统的水下勘测工作需要人工操纵潜水员或遥控器进行,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作业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
而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水下勘测作业的自主化、智能化。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水下任务,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实现对海底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
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随着全球航运业的发展,船体的清洗和维护成为了船舶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船体清洗方式通常需要人工潜入水中进行,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效率和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工作原理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利用先进的智能感知技术和机械臂技术,能够在水下环境中精确感知和操作。
它主要由机器人控制系统、传感器、机械臂和清洗设备组成。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整个机器人的“大脑”,它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输入的指令控制机械臂的动作和清洗设备的工作。
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深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它们可以实时获取船体的位置、形状以及清洗效果等信息,为机器人的操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机械臂是机器人的“手臂”,它具有灵活多变的动作能力,能够根据清洗需求调整角度和力度。
机械臂上装有各种清洗设备,如高压水枪、刷子和吸尘器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清洗方式和工具。
二、应用场景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航运业的不同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商船船体清洗:商船船体长时间在水中行驶,船底常常会附着大量的海藻、贝壳和藤壳等生物污染物,对船舶的航行性能和燃油消耗造成不利影响。
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能够高效清除这些污染物,提高船舶的性能和节能效果。
2. 港口码头设备维护:港口设备如码头、护舷、港口水位尺等长期暴露在水面上,往往会被海藻和藤壳等污染物覆盖,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可以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清洗,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水下建筑维护: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水下建筑物、海洋管道等的维护工作。
传统的维护方式需要潜水员进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而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智能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用于水下勘测任务的智能机器人。
它具备自主导航功能,能够在水下进行勘测任务,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行为。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
传感器系统包含各种传感器,如声纳、摄像头、水质传感器等,用于获取水下环境的信息。
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和规划,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能力。
动力系统提供机器人的动力,使其能够在水下自由移动。
通信系统用于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交互,实现遥操作或远程监控。
1. 灵活性:机器人可以自由在水下移动,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决策和规划,灵活应对不同的勘测任务。
2. 高精度: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机器人可以实时获取水下环境的精确数据,提高勘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 智能化:机器人具备自主导航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整行为,并实现自主决策和路径规划。
4. 多功能性:机器人可以配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和工具,用于不同的勘测任务,如海底地形测绘、生物物种调查等。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开发、海底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海洋资源开发中,机器人可以用于对海底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勘测,提高资源勘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在海底文化遗产保护中,机器人可以用于对沉船、古代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勘测和保护,避免人类直接进行勘测和研究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在环境监测方面,机器人可以用于对海洋水质、底质等进行监测,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数据。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具有潜力和前景的智能机器人。
它在水下勘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提高勘测效率、减少勘测成本和保护水下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突破,相信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和功能强大。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自主导航和勘测工作的智能设备。
它具有多种传感器和导航系统,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水下勘测和监测任务。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勘测、海底地质调查、水下管道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大大提高水下勘测的效率和精度。
一、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组成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通常由机身、动力系统、传感器系统、导航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机身通常采用轻质材料制成,能够在水下进行高效运动。
动力系统包括推进器、电池或其他动力源,为机器人提供运动能力。
传感器系统包括声纳、摄像头、水质传感器等,用于获取水下环境的信息。
导航系统通常采用惯性导航、GPS和深度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定位。
控制系统则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任务执行。
二、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应用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勘测、海底地质调查、水下管道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海洋资源勘测中,机器人可以进行水下生物和植被的勘测,为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在海底地质调查中,机器人可以对海底地形、地质构造等进行详细勘测,为海洋工程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勘测数据。
在水下管道检测中,机器人可以对水下管道进行巡检和维护,为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三、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优势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相比传统的水下勘测方法具有多种优势。
机器人可以在水下进行长时间、高效率的勘测工作,不受水下环境和人力的限制。
机器人可以实现多种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和综合分析,提高了水下勘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机器人可以在水下危险环境中进行勘测任务,保障了人员的安全。
机器人可以进行自主导航和自主任务执行,大大提高了水下勘测的效率和灵活性。
四、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海洋工程的不断发展,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能力,可以做到更加智能的水下勘测和监测。
水下机器人的导航技术和集成研究
水下机器人的导航技术和集成研究水下机器人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深海探测、水下测量和资源开发等领域。
然而,水下环境的特殊性质使得水下机器人的导航任务更加困难。
在水下环境中,地形复杂,信号传播受限,传感器数据有误差,水下通信受限等问题都会影响机器人的导航精度。
因此,水下导航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对于水下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开发至关重要。
水下机器人的导航任务通常包括自主导航、跟踪和定位。
自主导航是通过机器人自身的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进而计算出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以实现机器人自主控制和导航。
跟踪和定位则是建立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通过跟踪目标实现对机器人轨迹的控制。
因此,水下机器人的导航技术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高精度、高鲁棒性、实时性和自适应性。
水下导航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如惯性导航、声纳定位、图像识别和惯导加良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 等。
惯性导航是应用惯性测量单元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 计算机器人的姿态、加速度和角速度,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机器人的位置和轨迹。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的水下自主导航任务,但是由于惯性传感器有漂移误差,导致误差逐渐累积,最终导致位置偏差较大,因此需要与其它传感器相互辅助。
声纳定位是通过声波传播测量机器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计算机器人位置。
这种方法在水下环境中被广泛应用。
图像识别则是通过分析水下图像信息计算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适用于近距离的自主导航等任务。
INS则是通过集成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强计等传感器获知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并通过微积分和数学模型计算机器人位置和姿态。
INS 优点在于精度高、可靠性好,但需要时刻校准误差。
除了单一的导航方法,集成多种导航技术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导航方法,其优点在于提高导航的精度和鲁棒性。
集成多种导航技术需要建立系统模型,将各种传感器信息进行协调和整合,以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
水下打捞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与作业研究
水下打捞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与作业研究自主导航和作业能力是水下打捞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它决定了机器人在水下复杂环境中的定位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水下打捞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作业研究,分析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挑战,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水下打捞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是指机器人在水下环境中能够自主感知周围环境,实时定位并规划最优路径,实现高精度导航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水下导航方法包括惯性导航、基于声纳的导航和视觉导航。
惯性导航是通过惯性测量单元(IMU)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传感器融合实现的,在水下环境中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位置和姿态信息,但在长时间使用和复杂环境下,惯性导航存在累积误差的问题。
基于声纳的导航是利用声纳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声纳数据,并通过声纳信号处理和匹配算法实现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
这种导航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但受限于声纳传感器的分辨率和噪音干扰,其应用范围和效果有一定限制。
视觉导航是通过水下相机获取视觉信息,并结合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算法实现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
视觉导航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应对复杂水下环境的变化和障碍物的避让,但对光线、水质和水下景象的要求较高,还存在图像处理和实时计算的挑战。
此外,水下打捞机器人的作业能力也是研究的重点。
主要包括目标检测与识别、抓取与搬运、水下维修与清理等任务。
目标检测与识别是机器人在水下环境中通过感知和分析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属性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视觉的目标检测和基于声纳的目标识别。
抓取与搬运是机器人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采用机械臂、夹爪或吸盘等装置实现目标物体的抓取和搬运。
这涉及到力觉传感、控制算法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力学性能和灵活性。
水下维修与清理是指机器人在水下环境中对设备、管道和构造的维修和清理工作。
这涉及到机器人的机械臂、工具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针对具体的任务和环境进行特定设计和研究。
当前,水下打捞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作业能力尚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研究
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研究自主导航技术一直是水下机器人领域探索的难点之一。
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水下机器人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难以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本文将从传感技术、建图技术和路径规划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研究。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中最基础的技术。
传感器的选择与码率和灵敏度等技术参数密切相关。
目前常用的水下传感器有声纳、激光雷达、电磁信号传感器等。
用传感器实现水下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深度感知,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是自主导航技术中尤为重要的一步。
另外,机器人还需要进行对自身姿态、运动状态进行感知和估计,如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以此确保机器人在水下环境中的精准执行。
建图技术水下机器人在自主导航过程中需要能够高效、准确地建立水下环境的三维地图。
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转化成为三维点云或三维模型图。
目前建图技术有基于单目视觉的建图技术、基于激光雷达的建图技术等。
基于单目视觉的技术是通过视觉SLAM技术,引入多个视角对场景进行重建,定位和地图的同时进行。
基于激光雷达的技术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在探测过程中收集反射光并测量成为距离数据,施加滤波算法提取地图点云,最终通过缝合算法生成多态较为完整的地图。
建立三维地图后,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当前位置的判断以及对可达区域的评估。
路径规划技术路径规划技术是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的核心。
这项技术主要作用是通过已知的起点、终点和地图信息,构建一条最优路径,引导机器人高效地执行任务。
路径规划技术包含了基于图搜索的A星算法和基于机器人动力学的光学测距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基于A星算法的路径规划是最常见的算法之一,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在地图中进行波的扩散,从而最终得出一条路径。
机器人路径跟踪算法通常有PID控制、扭矩控制、滤波器和逆运动学等方法。
其中PID控制已经广泛应用,在追踪路径和保持位置和运动方向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
未来发展水下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技术还需要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先进技术的机器人,它可以在水下环境中进行勘测和探测工作,具有自主导航和智能识别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勘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从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技术特点1. 自主导航自主导航是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最重要的技术特点之一。
通过激光雷达、相机、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水下环境的实时感知,结合先进的定位算法和导航系统,可以实现自主探测和勘测,为后续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智能识别水下环境复杂多变,水下勘测机器人需要具有一定的智能识别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并分析水下目标,如海底地形、水下生物、遗迹、沉船等,为海底资源勘测和环境监测提供精准数据。
3. 多功能作业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不仅可以进行水下地形勘测,还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和设备,如声纳、水质检测仪器、摄像头等,完成对水下环境的多维度、多参数勘测分析,满足海洋科学研究和工程勘测的多样化需求。
4. 远程遥控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遥控操作,无需人员下潜,能够在远程指挥下进行水下勘测工作,降低了人员作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5. 高性能动力系统为了适应水下复杂环境和变化多端的任务需求,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通常配备高性能动力系统,能够在不同深度和水流条件下稳定、高效地工作。
二、应用领域1. 海洋资源勘测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海洋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的勘探,通过对海底地形、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勘测,为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 海洋环境监测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搭载水质检测仪器和传感器,对海洋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实时检测水质、海洋生物数量和分布等信息,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海底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可以帮助考古学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发现和保护海底的古代遗址、文物和文化遗产,为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提供珍贵的信息。
海底支持维护船的水下机器人与自主作业技术
海底支持维护船的水下机器人与自主作业技术水下机器人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海底维护和作业的先进技术。
随着利用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下机器人在海底维护、资源开发和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底支持维护船的水下机器人与自主作业技术。
首先,水下机器人在海底支持维护船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海洋工程领域需要定期进行海底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修理,传统的人工潜水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而水下机器人则可以在无人潜水的情况下执行各种维护任务,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水下机器人具有强大的工作能力和灵活的操作性,能够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中执行维护任务,如检查管道和设备、清理海底垃圾、进行测量和采样等。
其次,水下机器人的自主作业技术是支持其海底维护船应用的重要基础。
自主作业技术使水下机器人能够以自主的方式执行任务,而不需要人为控制。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自主航行、避障导航、任务规划和执行等方面。
自主航行技术通过集成多种导航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等设备,使水下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且根据预定的路径进行航行。
避障导航技术则可以帮助机器人避开障碍物,确保顺利完成任务。
而任务规划和执行技术则是指水下机器人通过算法和模型规划并执行任务,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这些自主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另外,水下机器人与自主作业技术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海底环境的复杂性对水下机器人的设计和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海水的压力、盐度、温度以及海床的结构等因素都会对机器人的工作产生影响。
其次,水下机器人需要具备适应不同任务需求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例如,在海底维护作业中,机器人可能需要检查、维修不同类型的设备,因此它们需要具备模块化的设计,以便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进行配置和组装。
此外,水下机器人还需要具备高效的能源系统和低功耗的传感器,以满足长时间作业的需求。
此外,水下机器人的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水下自主导航机器人系统
水下自主导航机器人系统刘甜甜;秦峰;朱晓勇;张炜轩;陈梦星;陈言俊【期刊名称】《兵工自动化》【年(卷),期】2012(000)011【摘要】在水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能够实现水下自主导航的机器人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为了打破水下机器人运行需要人为干预的瓶颈,更好地发挥小型机器人水下的灵活性,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可自主导航的水下机器人系统。
该系统机械上采用 Pro/E 作为三维造型软件,用快速成型设计并制造了水下机器人的主体;硬件上使用摄像头采集数据,并使用红外测距模块及电子罗盘模块实现定位功能;嵌入式软件层将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后,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图像识别和处理,最终识别障碍物并做出相应动作;同时,数据和视频流可通过无线模块传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将数据接收后进行相应显示,并可直接显示视频流,方便调试的同时也可对水下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该系统实现了自主的水底避障、探测,以及自行返回出发点的完整功能,对于水下探测活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0.3969/j.issn.1006-1576.2012.11.018【总页数】7页(P66-72)【作者】刘甜甜;秦峰;朱晓勇;张炜轩;陈梦星;陈言俊【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济南 250002;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济南250002;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061;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06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济南 250001;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济南2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2【相关文献】1.基于网络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仿真系统体系结构 [J], 顾国昌;张国印2.水下自主导航系统算法设计 [J], 马晓峰;杜刚;战兴群;翟传润3.低功耗水下自主导航系统设计 [J], 秦峰;杜刚;马晓峰;战兴群4.基于偏振光/DVL/SINS的水下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法 [J], 徐鹏;刘红云;裴福俊5.自主导航水下勘测机器人 [J], 黄丽丽; 黄强; 苏敏; 臧红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1
硬件电路设计
主控芯片
图1
外壳设计造型
系统的主控芯片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 16 位单 片机 MC9S12XS128 ,可以完全满足系统设计的相 关需求,最小系统原理图如图 2 所示。
图2
单片机及其时钟电路原理
·68·
兵工自动化
第 31 卷
2.2
电源管理模块 系统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作为供电电源,其输出
0
引言
水下机器人也称潜水器(underwater vehicle)。 按照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策略,将其分为遥控水下机 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 ROV)和自主水下 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笔 者采用 Pro/E 作为三维造型软件,用快速成型设计 并制造了水下机器人的机械主体;硬件上采用飞思 卡尔 9S12 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OV5116 摄像 头采集数据、夏普 GP2Y0A 系列红外传感器以及 GY-26 系列电子罗盘实现水中距离探测及定位,设 计制作了可自主导航的水下机器人系统。
1
1.1
机械结构
外壳设计 水下机器人的运行阻力较大,因此在外壳设计
上采取了潜水艇外观的流线型设计,最大限度减少 其水下的运行阻力,提高平稳性。在机器人水密性 的解决方案中,笔者采用了“整体开放,局部密闭” 的设计思路。 即机器人的外壳不做任何水密性处理, 水可以进出机器人内部;而对于必须与水隔离的电 子线路部分,在机器人内部按照功能模块分别独立 密封和固定,连接线则通过密闭的胶皮管连接各模 块。这种设计方案无需考虑外壳的连接紧固性和密 闭性,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 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 内部独立密闭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水 密性能,同时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 根据设计方案, 使用 Pro/E 作为三维造型软件, 绘制外壳的三维图。外壳的制作采用快速成型的加 工技术,通过三维设计图直接完成水下机器人的主 体的制作。外壳设计造型如图 1 所示。
·66·
doi: 10.3969/j.issn.1006-1576.2012.11.018
兵工自动化 Ordn an ce Indu stry Au to mation
2012-11 31(11)
水下自主导航机器人系统
刘甜甜 1,秦峰 1,朱晓勇 2,张炜轩 心,济南 250002 ; 2.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061 ; 3.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济南 250001 ) 摘要: 在水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能够实现水下自主导航的机器人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打破水 下机器人运行需要人为干预的瓶颈,更好地发挥小型机器人水下的灵活性,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可自主导航的水下机 器人系统。该系统机械上采用 Pro / E 作为三维造型软件,用快速成型设计并制造了水下机器人的主体;硬件上使用 摄像头采集数据,并使用红外测距模块及电子罗盘模块实现定位功能;嵌入式软件层将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后,对 数据进行相应的图像识别和处理,最终识别障碍物并做出相应动作;同时,数据和视频流可通过无线模块传送到上 位机,上位机将数据接收后进行相应显示,并可直接显示视频流,方便调试的同时也可对水下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该系统实现了自主的水底避障、探测,以及自行返回出发点的完整功能,对于水下探测活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自主导航;水下机器人;图像识别 中图分类号: TP242 文献标志码: A
根据系统设计方案,水下机器人需要将系统运 行的实时数据和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图像通过无线通 信模块发送到上位机并通过监控界面显示。由于摄 像头原始视频信号量过大, 系统设计了双无线模块, 分别发送视频信号和数据信号。 nRF24L01 无线模块负责传输数据信号。笔者 采 用 了 NewMsg 公 司 的 nRF24L01 模 块 和
电压为 8 V 左右。经过降压稳压,为系统的各个外 围设备提供 3.3 V、 5 V 和 8 V 等供电电源。其中, 3.3 V 为 nNRF2401 无线模块和无线视频模块电源, 5 V 为单片机及电机驱动芯片、达林顿芯片、电子 罗盘等外围设备电源,而 8 V 的电池电压则作为电 机的直接供电电源。 系统电源管理模块框图如图 3 所示。 为了有效监控电池状态,电源管理模块还设计 了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电压信号通过 2 个分压电阻
图5
LM1881 视频分离电路原理
2.4
无线通信模块
NetUSB-24L01 模块。其中,nRF24L01 模块作为发 送部分,通过 SPI 接口连接单片机;NetUSB-24L01 模块作为接收部分,连接 PC 的 USB 端口,接收 nRF24L01 模块的数据,并且传送到上位机。专用 的视频无线传输模块负责传输视频信号,其工作频 段为 1.2 GHz,与 nRF24L01 频段不同,不会产生数 据传输的干扰, 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种把视频传输和数据传输完全分离开来的模式大
第 11 期
刘甜甜,等:水下自主导航机器人系统 图如图 7 所示。
·69·
大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了设计难度。 2.5 位置检测模块
为了实现机器人在水下的自主寻迹运行,除了 需要由摄像头采集的水下环境数据,还需要对机器 人的水下姿态、深度和位置进行精确的测量。出于 定位算法的设计需要,机器人采用电子罗盘测量角 度参数,采用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测量位置参数。 电子罗盘可利用地磁场直接获得当前的方向角 度。GY-26 系列电子罗盘精度可以达到 0.1°,可以 满足系统应用要求。电子罗盘模块可直接连接到主 控芯片的 UART 接口,进行数据传送。 红外距离传感器工作时主动发光,根据接收到 反射光线的强弱来标定障碍物的距离,传感器的输 出为模拟电压信号,通过 AD 采样即可测量距离 [1]。 夏普 GP2Y0A 系列红外传感器型号较多,通过不同 型号的组合,测量范围可达 4~ 500 cm,完全满足 系统的应用需求。 同时,为了准确获得水下机器人坐标,笔者在 水下机器人前、后、左、右 4 个位置分别安装了红 外测距模块,并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其角度,用来检 测水下机器人的坐标。结构示意图如图 6 所示,详 细算法请参考 3.2.2 节。
图7
电机驱动电路原理
3
嵌入式软件设计
水下机器人的软件部分主要由驱动层、 决策层、 执行层 3 个层次组成。由于水下机器人前进速度较 慢,所以采集图像频率不需要过高;同时,由于摄 像头信号每一场图像的周期为 20 ms,因此最后确 定整体程序的执行周期为 260 ms,也即以 13 场摄 像头图像为周期。 3.1 驱动层设计
像头获取并识别水下环境,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环境 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在摄像头的选择上,考虑到 机器人运行的水下环境色调单一,系统选择了黑白 CMOS 摄像头。
系统采用了 LM1881 视频分离芯片来辅助单片 机对摄像头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采样。 LM1881 可 提取摄像头信号的行同步脉冲、消隐脉冲和场同步 脉冲,并将它们转换成数字电平直接输送给主控芯 片。摄像头的原始信号接入主控芯片的 AD0 引脚, 通过 AD 采样获得图像数据。 LM1881 视频分离电路原理图如图 5 所示。
引入单片机进行 AD 采样,从而实现了监测电池电 压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池欠压,保证了系统 运行的可靠性。
图3
系统电源管理模块
电源管理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 4 所示。
(a) 5 V 电源及电源电压采样电路 图4 电源管理模块电路原理
(b) 3.3 V 电源电路
2.3
摄像头模块 机器人要实现水下的自主寻迹,必须先通过摄
收稿日期: 2012- 06 -29 ; 修回日期: 2012- 07 -26 作者简介: 刘甜甜( 1981—),男,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机器人教学与机器人竞赛研究。
第 11 期
刘甜甜,等:水下自主导航机器人系统 1.2 动力方案
·67·
在动力方案上,笔者选择了经典的螺旋桨推进 方案。考虑到机器人在水下需完成上、下、左、右、 前、后 6 个自由度的运动,系统设计 3 个直流电机 分别带动横向、竖向和纵向 3 个螺旋桨,通过螺旋 桨的正反转, 为机器人提供 6 个自由度的推进动力。
Underwater Autonomous Navigation Robot System
Liu Tiantian 1, Qin Feng 1, Zhu Xiaoyong 2, Zhang Weixuan 2, Chen Mengxing 3, Chen Yanjun1
(1 .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02, China ; 2. School of Control Science & Engineering ,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 3.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Shandong University , Jinan 250061, China )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underwater vehicles are widely used,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water autonomous navigation robot system has great value. In order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that the robot needs human’s operation, and better use the flexibility of mini under robot, design and produce an underwater autonomous navigation robot system. The system mechanical structure uses Pro/E as 3 dimension software, quickly design and produce main body of underwater navigation robot, the hardware uses camera head to collect data. Use infrared distance measureme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compass module to realize orientation function. Embedded software layer collect sensor data, and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image recognizing and processing. At last, the system identifies obstacle and carries out corresponding m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data and video stream are sent to upper PC by wireless module, the upper PC receives and displays the video streams in order to debug as well as monitor the underwater environment. The system finally completes a full function of obstacle avoidance, underwater surveying and returning to start point, thus indicating a degre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rwater activities. Key words: autonomous navigation; underwater vehicle; image recognition